高中现代文阅读—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03

高中现代文阅读

——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摘要:针对高考现代文散文考察大热的趋势,直面学生散文阅读现状,根据散文鉴赏的四个原则,探讨把握散文主旨的方法。

关键词:散文阅读、把握主旨、方法探究

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察有大热的趋势,但是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悲哀的发现,学生不爱读散文,读不懂散文也成为了普遍现象。那么高考为什么要考散文,考察角度是什么,以及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读散文,怎样帮助学生读懂散文就成为了我们高中教师所要直面的问题。

一、从《考试说明》看高考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6个方面:

1、发现、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4、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5、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从以上6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来看,阅读散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握住作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主旨),把握住了思想感情也就读懂了文章。

二、从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学生读不懂散文的几点原因:

1、不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作者在创作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或特定心境下有感而发,读者未必和作者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或情感体验,也就不容易把握

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散文写作思路往往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面上看各个部分材料之间似乎缺乏联系,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思路。

3、好的散文语言往往具有含蓄的特点,因此某些句子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4、现代散文理解强调“贵在有我”,学生在传统阅读只需解读出“无我之境”到现代阅读鼓励读出“有我之境”中徘徊,难以找到出路。

那么如何发现和揣摩散文的主旨呢?根据散文鉴赏的四个原则做如下方法探究:

一、联系背景进行鉴赏

文章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风格、思想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情调。即使是同一作家,也可以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动、个人情感的变化,写出不同情调的作品。所以,我们在阅读现代文时,要善于“知人论世”,联系作家写作的背景和写作动机、联系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等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鉴赏作品,特别是那些因时为事而作、表达作者特定思想情感的文章,更应如此。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学生阅读时常常忽视文章最后作者的落款——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这是一句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的学生都应该知道: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量共产党员被杀,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情景,心中十分苦闷、忧愁。文章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在晚上到荷塘上去散心,排解郁闷之情。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当然这样可以暂时“喜悦”一下,但终究排解不了心头的阴影,所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们也没有”。如果学生可以抓住刚才这句点明时代背景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刚才的简单分析,那么作者在荷塘散步中所表现的“淡淡喜悦”终究逃脱不了现实的“淡淡的哀愁”

的主旨就清晰地突现出来了。

二、把握整体,鉴赏局部

文章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而各个局部又都是为整篇文章服务的,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文章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我们在鉴赏评价时不能脱离局部去鉴赏文章,也不能脱离整体,鉴赏局部,而应该立足于整体把握。

(一)、初读课文,初步推测文章的主旨。

散文是一种内容形式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人生世相的文体,要想领略主旨,首先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把握,获得一个全局印象,得到一个理解的支点。而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对文本信息进行更有效的整合和运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从题目入手把握主旨。

题目往往表现着作者的匠心,它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要揭示文章的内容,也必然和所要表达的主旨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文章一般都紧扣题目来行文。因此,抓住题目,把题目作为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的一把最基本的钥匙,也就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比如《一日的春光》一文,作者紧扣题目,先极言寻春而不得的怨恨之情,两次感叹“我不信了春天”的存在,欲扬先抑,然后才引出“一日的春光”,并对此着力描写,表现了自己对“一日的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

2、从理清文脉入手把握主旨。

文章脉络是作者思维的方向,是文章构筑的框架。理清文脉就是一个从寻找语言线索到理清思路的过程,从而达到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比如《目送》一文,梳理文本后不难发现,文中共写了六件事,这六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线索,就是“目送”,前三件事是“我”目送“儿子”的离去,后三件事是“我”目送“父亲”的离去。而这一代人对两代人的“目送”正是对生命的目送,这也正是文章主旨所在。

3、从材料入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有些散文的主旨比较明确而集中,把握起来相对容易,只要找出文中能直接表达作者感情或观点态度的关键语句稍加提炼即可。但大部分散文主旨比较含蓄而分散,这就需要从各种材料中归纳提炼,进行宏观全面把握。例如《背影》一

文,初读感知文章内容后探究问题:读过此文,你最受感动的情节是什么?学生会答“望父买橘”“车站送别”等内容,这些就是表现父子情深的材料细节,归纳出这些文章内容要点,也就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4、从形象入手把握主旨。

散文如同诗歌,通过形象来表情达意。散文中的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群体或个体,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要领会散文的主旨,就应以整体阅读为基础,注意形象的特点,意义及背景。比如《长城》一文,以“长城”这个形象为题目,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着眼点并不在长城这个事物本身;这可由文章中的“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你是民族封闭的象征”“你是文化愚钝的标志”看出,本文是借“长城”这个形象表达对于中华民族的思考。

(二)、细读课文,弄清作者是如何表现文章主旨的。

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如果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就要进行细读,从各个方面审视作者是如何表现文章主旨的,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关注开头。一篇文章的开头往往点题,交代作者所要写的问题,或者交代作者谈论某一问题的角度,准确理解开头,对于疏通文意把握文章主旨有着重要意义。比如《贝多芬之谜》一文,文章开头,并未点题,而是先直接说明“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这其实明确告诉了我们本文是从音乐的两大作用这一角度来论述的。写巴赫,写莫扎特,无非是和贝多芬形成对比,以引出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特点。只要在阅读时与意识地抓住了“乐式”与“感情”这一话题,理解全文把握主旨就不再是难事。

2、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一篇文章不论多么含蓄,但总是要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来写,文中也总会有一些内容在暗示着文章的主旨,而这起着暗示作用的内容则必然会在文中反复出现。比如《阳光的香味》一文,在围绕“阳光的香味”行文时,不断有意地反复突出“阳光”、“都市”与“农村”这三个内容。强调了农夫因在农村闻到了“阳光的香味”而不再想象都市的生活,而“我”则因有了“烘干机”(都市生活的一种象征)而不能再闻到“阳光的香味”。正是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赞美农村生活,渴望回归自然,含蓄批评都市文明对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