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廖和胡版修辞精华概括
黄廖本《现代汉语》修辞和文字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所用的语体是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交叉的产物” 。 说 吗 ?显 然 这 里 的 “ 骨 ” 不 是 本 义 ,而 是 “ 骨 2 .关 于 “ 不合 语 法 的句 子 是合 格 的修 辞 气” 、“ 意志 ” 、“ 气节”等 比喻义 ,教材应该作 出
吗? ”
解释。 合 乎 语 法是 讲 究修 辞 的 先 决条 件 。 ……
1 .关于语体和文体
该 教 材 下 册 在 论 及 语 体 时说 过 一 段话 :“ 公 的。据此 ,定义当改为 :公文语体就是公文在用
文语体指适用于机关 、团体联系事务的通用公文 词 、造句 、修辞等方面形成的综合性语言特征的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4 —1 9 作者简介 :芜崧 ( 1 9 5 9 一) ,男,湖北江陵人 ,长 江大学文 学院教授 ,硕 士生导师。
造的 结果 。 ’ I
这 两 句 话 有 点 矛 盾 ,前 一句 的说 法 是 对 的 , 后 一 句 不 对 ,“ 不 合 语 法 的 句 子 ”怎 么 可 能 “ 是 修 辞 上 的妙 语 佳 辞 ” 呢 ? 既 然 是 “ 超 常 表 现 手 法 ”的 “ 精心构造” ,就 不 是 “ 不合 语 法 ” 的句 子 , 比如 目前 流 行 的一 种新 潮 时髦 的语 言 ,便 是
第3 5 卷第 1 期
2 0 1 4 年2 月
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a n s h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0 1 . 3 5 No . 1
Fe b . 2 01 4
黄廖本 《 现代汉语》修辞和文字章节 中的几个 问题
节存在 “ 异体字”的定义不准确 、措辞不 当 、内容遗漏等 问题 。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修辞章指瑕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修辞章指瑕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之一,教材的通用性和重要性学界已有定论。
不过教材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以2007年增订四版的修辞章为考察对象,它存在四点问题:一是辞格中心论的倾向比较明显;二是语体的概念和分类亟待修订;三是例句与时代的脱离较大;四是一些例句修辞效果的解释很笼统,缺乏规律。
希望以上问题能引起教材编写者和修辞学界的重视。
标签:黄廖本《现代汉语》修辞语体辞格一、前言“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其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现代汉语教学效果的高低。
目前高校的现代汉语教材很多,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毫无疑问是黄伯荣和廖序东两位语言学家主编的《现代汉语》。
语言学家邵霭吉先生曾这样评价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它是一部常出常新的好教材。
”[1]此言不虚。
黄廖本《现代汉语》原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出试用本,1981年出正式本,1983年出修订本,1988年出修订二版。
后移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出增订版,1997年出增订二版,2002年出增订三版,2007年6月出增订四版,28年中修订7次,出8个版本,印刷40多次。
据统计,前6版的印数已达400多万册[2],居全国同类教材之首。
当然,对黄廖本《现代汉语》进行肯定和褒扬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其中的不足,以便教材编写者进一步的修订,最终提高大学现代汉语教学的质量。
笔者已从事多年现代汉语教学,一方面感到黄廖本《现代汉语》语言通俗,好教好学,另一方面也发现某些章节系统性和学术性亟待加强。
下面我们以修辞章为考察对象,就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四版)进行分析,指出教材存在的问题,还请同仁批评指正。
二、黄廖本《现代汉语》修辞章的问题(一)辞格中心论的倾向比较明显辞格(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根据民族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创造的具体修辞手法。
[3]它一直是汉语修辞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自从1923年唐钺第一部修辞格专著《修辞格》出版以来,辞格一直在修辞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课件--第五章修辞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往往要针对不同的情境,为取得最佳 的语言表达效果, 采用某些方式,遵循某些规律。例如陈望道先生《修 辞学发凡》认为“修辞以适应题旨、 情境为第一义”,在此基础上,他 总结出修辞的两大手法,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当 然,修辞的方法、
第二,指修辞活动、修辞行为,即对语言进行的调整或修饰加工。
(二 )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正确思维总是按逻辑结构和逻辑规 律组织的 。思维 凭借着语言进行,并且依靠着语言来表达。修辞则是语言的 恰当运用,是正确思维的最佳表 达形式。因此,修辞要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 进行,如果不符合逻辑,就不会有好的表达效果 ,就谈不上修辞,逻辑上有 毛病,也不是修辞手段所能掩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是 修辞的基础, 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如“这里的少年壮如山”,表达的是这里 的少年长得很壮实的思想,用“山”去作比,具体、形象,从修辞从逻辑的 角度看,都没有 错误,是完全正确的句子。如果说“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 棍”,则与事理不符,即不符逻 辑,尽管用了比喻格,也谈不上什么修辞作 修辞和逻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在一定的语境 中考察话说得好不好。逻辑研究思维的规律,从内容上考察 思维的方法对不 对。仍以“这里的少年壮得如芦柴棍”为例,用“芦柴棍”去说明“壮 ”, 与事理不符,话说得不对,这是用逻辑去分析的结果。“芦柴棍”与“壮” 没有相似点
第五章
修辞
第一节 修辞概述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第三节 句式的运用和转换 第四节 常用的修辞格
第五节 修辞的语境和语体
第一节修辞概述 一、修辞和修辞学习 (一)什么是修辞 (二)关于修辞学习
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知识点

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知识点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知识点一、关于《现代汉语词典》增订六版的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语言学的迅速发展,语言的使用和理解逐渐向更深层次和更广泛范围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自第一版问世以来就一直在不断修订和更新,以适应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
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汉语,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的特点和亮点1. 深度在这一版的修订中,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更加注重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解释。
不仅仅是对词语的表层意义进行解释,同时还会结合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语言演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词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2. 广度除了深度的挖掘外,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还对收录的词语范围进行了扩展和更新,涵盖了更多的新词、新义和新用法。
这些词语不仅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包括了学术领域、科技行业、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使词典的收录范围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实际应用需求。
3. 兼具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改进,使得这部词典在知识点上更加全面和深入。
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找到对于一个词语的详细解释,还能够了解到这个词语的使用范围、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汉语的知识点。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位现代汉语使用者,我对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的修订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通过这一版词典的深入解释和广泛收录,我对很多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同时也了解到了很多新的词语和用法,这对于我平时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期待黄廖现代汉语词典在未来能够继续更新和完善,为我们提供更全面、深入和贴近实际的语言工具。
四、总结黄廖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改进,使得它成为了一部值得拥有的现代汉语知识点工具。
通过对词语的深入挖掘和对新词语的广泛收录,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知识点,助力于汉语的学习和传播。
黄廖本现代汉语与胡裕树现代汉语的比较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胡裕树《现代汉语》与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的比较The contrast of HuYushu's《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and HuangBorong、LiaoXudong's《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学院(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专业: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胡希学号: 201200141指导教师:徐今评阅教师:完成日期: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摘要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一直是热点问题。
本论文主要对两本在国内现代汉语学习和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现代汉语教材进行了某些部分的比较研究,一为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一为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版),包括总体知识结构、讲述侧重点、教材编排特点、讲述风格和规律、具体内容等等。
其中具体内容部分包括语音、字形、词汇、语法、语义、语用部分等,以期望通过某些笔者找出的点来对两本书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因此,本论文主要依据现代汉语研究的热点部分对两本书进行了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指出两本书的优缺点,为现代汉语学习者提供借鉴。
在本论文中,笔者重点介绍了胡本和黄本中的研究方法,期望为现代汉语研究者和应用者以后的汉语研究和应用打下扎实基础,其中胡裕树版本强调系统分析法,而黄廖本重视表格分析与运用。
在本论文中,笔者对两本书的方法进行了借鉴,对本论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也进行了系统和表格分析。
此外,现代汉语同样要关注现代汉语的实际应用情况,本论文重点关注了现代汉语信息处理和语言教学方面,希望能为后续研究做出相应贡献。
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读两本《现代汉语》。
2、比较法:有疑义部分笔记比对。
3、文献调查法:查阅、细读相关资料的评价内容。
4、思辨法:细读两本书,提出自己的看法。
5、行为研究法:系统整理。
关键词:现代汉语、胡裕树本、黄廖本、比较The contrast of HuYushu's《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andHuangBorong、LiaoXudong's《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AbstractThe stud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have always been a hot issue.This paper mainly carries o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ome parts of two modern Chinese textbooks which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of modern Chinese in China,one is HuangBorong’s“modern Chinese”(revised edition five),the other is HuYushu’s“modern Chinese”(revised version).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is part includes voice, font, vocabulary, grammar, semantics, pragmatics, etc., in order to hope that through some of the points writer identifies to have a basic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two books.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the hot part of the modern Chinese Research on the two books are compar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book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Chinese learners.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HuangBorong’s“modern Chinese” and H uYushu’s “modern Chinese”, which is expected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in the future,In which the Hu Yushu‘s version emphasizes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HuangLiao’s version takes the form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In this paper, two books’ method are used by the author,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also carried out the system and form analysis.In addition, the modern Chines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dern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hoping to make a correspo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ollow-up study.Key Words:Modern C hinese 、the book of HuangLiao 、the book of HuYushu、compare目录1 文献综述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简称“黄廖本”)在近三十年来一直都是全国各等教育教学的主流教材。
对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评述

对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述评摘要: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体现着编著者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它既有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对此书各章进行详细、深入的评述,并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现代汉语引论》;对比;特点;不足之处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传授现代汉语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现代汉语认识的深入,为了实现继承和发展汉语研究,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而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则是21世纪的高校改革教材之一。
此书包括以下七章内容:现代汉语概论、文字、语音、语法、修辞、语言风格和语义。
本文详细、深入的对《现代汉语引论》中的各章进行述评,并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如,在1962年出版的胡裕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称为“胡本”)、在1986年出版的刑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称为“刑本”)以及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以下称为“黄廖本”),从而归纳出《现代汉语引论》的特点,认识到其不足之处。
一.现代汉语概论现代汉语属于个别语言学理论范畴,即对汉语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描写、研究,探索汉语的规律。
在《现代汉语引论》的现代汉语概论这一章中,编者们运用普通语言学中的语言谱系分类理论,指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然后简单介绍了语言谱系分类的内容。
并且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知识指出“我们在研究现代汉语时,不仅要和古代汉语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要和蔵缅语、壮侗语、苗瑶语等语族进行比较研究。
这样,才能从同源中找到它们异流的内在原因。
”①这就把个别语言学理论与普通语言学理论和历史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丰富了现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胡本”认为“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刑本”则认为“现代汉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方言,另一种则是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笔记(黄廖版)

现代汉语笔记(黄廖版)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2分)具体表现如下:⒈没有复辅音;⒉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⒊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二)词汇方面: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⒉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⒊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⒈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⒉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⒊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⒋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⒌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4.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四要素)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
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黄廖版现代汉语笔记总结

文字一、文字概说1.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的起源:图画✧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萌芽时期的原始文字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
3.汉字的特点:(1)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用义符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叫义符文字,即表意文字,如汉字和埃及古文字。
➢用音符直接表示语音的文字,即表音文字其中用音符直接表示音素的称音素文字,如英文由音符直接表示音节的称音节文字,如日文假名(2)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3)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4)汉字有超时空性:文字变化最慢,语言变化最快4.汉字的作用(1)汉字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对汉语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2)汉字是国家法定的通用文字。
(3)汉字对保存邻国(民族语言借鉴汉字)文化遗产,促进我国同这些国家的交往与文化交流也有重要作用。
(4)汉字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文字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汉字的形体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金文、篆书被称为古文字,隶书及以后的字体成为今文字。
2.现代汉字的形体(1)手写体➢常用:楷书行书(2)印刷体3.汉字形体的演变:简化易写(1)甲骨文:殷商龟甲、兽骨上➢主要特点: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处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2)金文:西周青铜器上➢主要特点:笔画丰满粗肥,外形较方正匀称,异体字较多(3)篆书:❖大篆: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典型代表:以籀文(诵读)和石鼓文(鼓形石)❖小篆:秦朝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典型代表:泰山刻石(4)隶书:古汉字最后一个阶段❖秦隶:秦代笔画方折平直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汉隶:汉代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5)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又称今隶真书正书)➢特点: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6)行书、草书:辅助性字体●草书:❖章草: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今草: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起,笔形没有波磔❖狂草: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行书:东汉末运用至今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三、汉字的结构1.结构单位:(三级:笔画部件整字)(1)笔画:构成汉字最小的单位❖具体形态:笔形➢传统的汉字基本笔形:(“永”字八法)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现代五种基本笔形:(“札”字法)横竖撇点折✧折笔形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笔形的连接:4大类25小类❖笔画的组合方式:相离相接相交(2)部件:由笔画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廖版本的第六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一,什么是修辞
二,修辞与语境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四,修辞的作用和学习修辞的目的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一,意义的锤炼
(一)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如:13亿,排,摸(二)要力求准确、妥帖,如:伸直—伸开,四不像—麋鹿(三)要力求配合得当,前后呼应,整体和谐
(四)要力求色彩鲜明
1,词语的感情色彩要鲜明,如:褒贬义,引申义
2,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
3,词语的形象色彩要鲜明
一,声音的锤炼
(一)注意音节整齐均匀
(二)注意声调平仄相间
(三)力求韵脚和谐
(四)讲求叠音
..自然
也叫重言/复字
(五)讲求双声叠韵配合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一)长句和短句
(二)整句和散句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五)口语句和书面语句
第四节辞格(一)
一,比喻
(一)基本类型
1,明喻,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如···一般
2,暗喻,也隐喻,是、变成、成为、等于
3,借喻,如:落水狗
(二)比喻灵活的用法
1,没有喻词的比喻
2,程度不等的比喻(强喻),如:比起滇池的水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3,否定形式的比喻(反喻)
二,比拟
(一)基本类型
1,拟人
2,拟物,如:荷的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三,借代,相关性,如:红领巾(借体)代替少先队员(本体)
(一)基本类型
1,特征、标志代本体
2,专名代泛称
3,具体代形象,如:小米加步枪;乌纱帽
4,部分代整体,如:江山代祖国
5,结果代原因,如:汗透棉袍代劳累的结果
四,拈连,1,全式拈连,如:铁窗,锁得住身,锁不住革命的精神;2,略式拈连,如:这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里,也在我心上流过。
五,夸张,分为扩大,缩小,超前(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或同时出现,如:农民说看见这绿苗,就嗅出了面包香味。
)
第五节辞格(二)
一,双关,1,谐音双关,如:歇后语,2,语义双关
二,仿词,1,音仿,如:笼的传人;2,义仿,如:小众化
三,反语,1,以正当反;2,以反当正
四,婉曲/转,1,婉言,;2,曲语(描述和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意)
五,设疑,1,问答式;2,省略式
第六节辞格(三)
(一)对偶,1,正对(相关);2,反对(相反);3,串对(也流水对,有因果、条件、假设,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排比(使内容、语势增强),1,句子排比;2,句法成分排比,如: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无可更换的。
(三)层递,1,递升;2,递降
(四)顶真(又联珠)
(五)回环,前后语言的循环往复。
第七节辞格(四)
一,对比,1,两体对比;2,一体两面对比
二,映衬(也衬托),正/反衬
三,反复,1,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
四,设问
五,反问(也激问),
补充:通感:五官功能相互转化,也叫遗觉
仿词:临时仿造出来新的词语,分为类义仿词、反义仿词、谐音仿词。
如:十一月北国的哈尔滨已是草木皆冰了。
第八节辞格的综合运用
一,辞格的连用,在一段文字中接连用同/异类辞格
二,辞格的兼用(也兼格),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多种辞格,如:英雄门第出英雄,英雄来自群众。
三,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包含着其他辞格,分层组合,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
第九节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音律配合不协调(音节不匀称;平仄相间;押韵不和谐)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词语表意不确切;感情色彩不当;语体色彩不相称)
三,句子表意不畅达(句式不恰当;句子不简练:重复,堆砌)
五,辞格运用不恰当
第十节语体
一,公文语体
二,科技语体
三,政论语体(具有广泛性;吸收新词语)
四,文艺语体(散文体、韵文体、戏剧体)
胡裕树版本的第五章修辞
第一节修辞概说
第二节词语的运用
移用:临时改变词性,
代用: 即借代
仿用:临时仿造出新的词来(语素更换;成语翻新)
第三节词语的配合(1,色彩配合:词语的感情/语体色彩;2,声音配合)
第四节句子的锤炼,要求连贯、周密、简练、生动
第五节句式的选择,语序,句式(设问:提/反问),句形,结构(对偶,排比,顶真,错综:使句子整散结合,如: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
第六节语体和风格
一语体
1,口头语,分为:谈话语体和演说语体
2,书面语,分为:事务语体、科技语体(专门/通俗科技语)、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二语言风格,分为:语言的风格要素;非语言的风格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