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急性动脉栓塞的诊疗规范

急性动脉栓塞的诊疗规范

急性动脉栓塞的诊疗规范(一)疾病特点:1、急性动脉栓塞(acute arterial embolism,AAE)是指源于心脏或近侧动脉壁的血栓或动脉硬化性斑块脱落,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被血流冲向远侧,造成远端动脉管腔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

2、栓子来源是冠心病、房颤、风心病时心脏附壁血栓脱落或动脉硬化性斑块脱落。

或其他肿瘤、空气、脂肪等也可成为栓子。

3、本病多为急性起病,典型表现为5P综合征: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运动障碍(Paralysis)、麻木(Paresthesia)。

有时还有第6P,即皮温凉(Poilkilothermia)。

尤以前三个症状为重要,早期即可出现,应及时诊断。

4、AAE以下肢多见(90%),多见于血管分叉部位,尤以股总动脉发病率最高。

5、鉴别诊断:本病主要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鉴别。

○1急性动脉血栓形成:与急性动脉栓塞不同,常无明确的血栓来源,多无心脏病,心律失常,但可有间歇性跛行和/或静息痛病史,查体同侧或对侧肢体动脉搏动减弱,并有皮肤光薄、毛发稀疏、趾甲增厚或慢性溃疡等肢体慢性缺血体征。

动脉造影见多处动脉硬化狭窄,动脉管壁扭曲、僵硬,闭塞血管两端呈锥形或“鼠尾”状,侧枝循环较丰富。

○2股青肿:为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严重并发症,肢体极度肿胀、青紫、浅静脉扩张、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不能扪及,但肢体仍温暖。

○3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一侧或双侧髂动脉,可导致下肢动脉急性缺血。

但主动脉夹层症状较突出,有高血压、剧烈的背部或胸部疼痛等症状。

(二)分型:Rutherford分级:1级:肢体可以存活和保留,甚至不需要采取干预措施;2级:肢体比较危险,并且需要血运重建以救治;2A:肢体不会立刻发生危险,数天或数周内重建血运;2B:肢体已经危险到了极点,为补救需数小时内重建血运;3级:肢体存在不可逆的缺血,已经发生梗死。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维普资讯
第 l 2卷 第 1 1期
2 0 年 6 月 02
中 国现 代 医学 杂 志 Chn o r a d m e iie iaJ u l Mo e M dcn n of
VO . 2 NO l 1 1 l J n.2 0 u 02
肢 体 动脉 栓塞 是血 管 外科 急症 之 一 , 病 急剧 , 起 病 情发 展迅 速 , 如不 及 时诊 断 与治疗 , 可引起 肢 体急
2 治 疗 与 结 果
本组 6 5例 中 , 诊 手 术 组 3 急 2例 , 物 治 疗 组 药 3 3例 。手术 治疗 组包 括股 、 动脉 取 栓 2 胭 2例 , 动 髂 脉 取栓 6例 , 主 动脉 跨栓 取栓 4例 。手术 方法 : 腹 在 持续 性 硬 膜外 麻醉 下 , 于腹 股沟 下方 做纵 切 口 , 剖 解
at ry导管 尽量 插 至 踝 关 节 附 近 , 可 能 存 在 的 细 小 将
血栓 推 至远 端末 梢血 管 , 以不 至 于影 响远 端血 供 。3
例合 并深 静 脉血 栓 者 亦 采 用 F g ry导 管 取栓 。术 o at 后 1周 每 日静 脉 滴 注低 分 子 右旋 糖 酐 5 0 、 下 0 ml皮
克 赛 等不 超过 1 。结 果 : 组 <8 周 本 h入 院者 5 4例 : 3 9例症 状完 全 消 失 , 踝 动 脉 搏 动 存 在 , 肢 功 能 足 下
恢 复 正 常 。其 中 股 、 动 脉手 术 取 栓 2 胭 1例 , 物 治 药 疗 1 8例 , 1 另 5例单 纯药 物治 疗 者 , 体血 运 明显 改 肢
性 分 析 。结 果 : 愈 3 痊 9例 , 体 血 运 改 善 完全 存 活 1 肢 6例 , 肢 1 截 0例 , 亡 1例 。 结 论 : 体 急 性 动 脉 栓 塞 应 死 肢 尽 早 手 术取 栓 , 子 溶 栓 抗 凝 治 疗 。 并 关 键 词 动 脉 血 栓 分类号 R5 3 4 肢 体 治 疗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后血栓再形成的探讨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后血栓再形成的探讨

和运 动障碍 。 1.2 方 法 所有患 者均 检查凝 血酶原 时 间(PT)、纤 维蛋 白 原(FIB)、D一二聚体 (DD);均行 forgaty导管取 栓术 ,每例患者 均能取出长度约 8 15 cm血栓 。术后给予常规抗凝及扩血管 治疗 。对血栓再 形成组患者行 血管彩超检查 ,其 中 2例增加 检查 下 肢 CTA,明确 有 动 脉 栓 塞 。在 数 字 减 影 动 脉 造 影 (DSA)下 行 血管 球囊 扩 张或放 置 支架 。术 后继 续抗 凝 、溶 栓 、抗炎治疗 。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 处理。计量 资料 以 ±S表示 ,组 间 比较采用 t检 验 ,以 P<0.0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 1月一6月我院胆道 血管外科 急性 下 肢动脉栓塞患者 32例 ,其中 26例患者术后恢复 良好 ,即恢 复 良好组 ;另外 6例患者取 栓后仍有 下肢疼 痛 ,复查彩 超和 下 肢 CT血管成像(CTA)见原来血管栓塞位置再次形成血栓 ,为 血栓再形 成组 。恢复 良好 组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 37~71岁 , 平均 (50.3±10.4)岁 ;左侧患肢 14例 ,右 侧患肢 l2例 ;发病 到 急诊就诊 时间 3~50 h,平均 (31.5±8.6)h。10例有风心病并 发 房颤 ,l4例有 下肢动脉硬化 ,2例无 异常病史 。患肢感觉及运 动功能正 常 7例 ,发病开始时 出现 下肢突然剧烈 疼痛且伴有 感觉 、运动 功能 障碍至症状逐渐 自行减轻患者 8例 ,足趾轻度 障碍 4例 ,感 觉迟钝 7例。血栓再形成组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42~65岁 ,平 均(48.2+6.5)岁 ;左侧患肢 3例 ,右侧患肢 3例 ;发 病到急诊就诊时 间3-14 d,平均 (5.6±2.2)d。2例有风心病并 发房 颤 ,4例有下 肢动脉 硬化 。2组患者 间年龄 (t=0.761)、 性别 ( =0.015)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均 P>0.05)。发病 至就 诊 时间 2组 间差异 有统计 学意 义 (t=4.711,P<0.O1)。 所有 患者均有 下肢突然疼 痛 、发凉 、皮肤苍 白等典 型动脉栓 塞表 现 ,患肢 足背动脉均 不能触及 。患肢足背 略呈花斑状 2 例 ,4例就诊时 已经有足趾 的部分皮肤颜 色灰 暗 ,并伴有感觉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论文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论文

Fogarty 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缺血的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 -2012年9月收治的11例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11例动脉栓塞急诊行动脉切开行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 1例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和1例主动脉夹层行手术联合介入治疗。

结果:术后肢体存活10例,截肢1例。

结论:早期诊断、及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预防截肢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肢体动脉缺血;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外科治疗;fogarty导管取栓术【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476-02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可导致血管管腔突然闭塞,引起肢体的循环障碍,起病急,病变进展迅速,如处理不及时,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截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术前动脉栓塞的正确诊断率为70%,而动脉血栓形成的正确诊断率为47%,另有10%一15%的病人术前无法明确诊断;肢体缺血的严重程度对选择处理策略是最重要的因素,也影响到治疗结果。

本文拟回顾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治疗的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下肢缺血患者11例,为科学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性9 例,女性2例,年龄19-86 岁,平均 58.54岁,车祸外伤引发2例,心脏手术2例(开放手术及介入术后各1例),合并心房纤颤5例,血管基础疾病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例;右上肢1条肢体右下肢6条肢体左下肢4条肢体1.2 临床表现 11例患者均有肢体卒然疼痛、麻木、皮肤发凉、皮色苍白、脉搏消失等。

5例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2例出现踝关节运动丧失、皮肤张力性水泡形成、肌肉僵硬组织坏死,术前均行多普勒彩色超声无创血管检查,4例患者行cta检查,了解动脉状况及栓塞部位,以明确诊断。

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 关键词】 急性动脉栓塞 ;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oay Fgr 导管取栓术, t 内膜剥脱术
【 中图分类号 】 R 5 . 64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9 121)4— 03 0 07 89 (020 04 — 2
上述 方 法 用 Fgr oat 管 取 栓 , 将 切 V处 及 周 围增 厚 的动 脉 内 y导 还 I
随访 1a 比 较 各 组 治 疗 效 果 和 截 肢 率 。 结 果 动 脉 栓 塞 组 术 后 治 疗 成 功 率 及 好 转 率 高 于 动 脉 血 栓 形 成 组 ( 0 0 ) 截 肢 率 低 于 动 P< .5 ,
脉血栓形 成组( 0 0 ) 动脉血栓形成 A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 好转率低 于动脉血栓 形成 B组 ( P< .5 ; P<0 0 ) 截肢 率差异无 统计 学意 .5 , 义( P>00 ) .5 。结论 股动脉切开 F gr 导管取栓术治疗 急性 动脉栓 塞疗效 较急性 动脉血栓 形成理 想 ; oat y 内膜 剥脱 +Fgr oat y导管 取 栓术治疗 下肢 动脉疵栓形成疗效优于单纯 Fgr oat y导管取栓术 , 肢率无 明显差别。 截

膜 粥样硬化斑块 低 分 子 右 旋 糖 酐 5 0 m , .. 术 0 L 1次/ d,
如诊断不及 时 、 理不 当 , 处 将会 失去 最佳 治疗 时机 , 有
低 分子 肝素 5O 0 0 U皮下 注射抗凝 治疗 ( 2次/ , d 连用 7d 及 相 ) 关 对症支 持治疗 。停 用肝素 后改 口服肠溶 阿 司匹林 片 7 g 5m , 1 d 次/ 。 13 结果 判定 . 术后 随访 1a 观察治疗 效果和 截肢率 。治疗 , 成功 : 脉造影 检查显示 血管通 畅 , 动 皮肤 温度和颜 色恢 复 , 肢 下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筋膜 室综合征切开减压 4条 , 中 1 肾功能严重损害死亡 , 8 其 例 余 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 1 —6个月 ,7 7 条成活肢体 血供 良好 , 早期诊断 、 及时手术 治疗 和术后对 重要脏器 功能 的保护是提高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疗效 的关键。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关键词 : 动脉栓塞 ; 取栓术 ; F gr 球 囊取栓管 oat y
2 结 果
1 材 料 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急性 肢 体动 脉 栓 塞 8 5例 患者 , 男
5 5例 , 3 女 0例 , 8 共 9条肢体 , 龄 4 —8 年 1 5岁 , 均 平
6 3岁 。发病 原 因 : 状 动脉硬 化 性心 脏病 伴心 律失 冠 常病 史 4 7例 , 湿性 心脏病 l 风 7例 , 慢性 阻塞的急性缺血。本病起 病急骤 , 发病后肢体 以及生命均受到威胁 , 及早诊 断和治 疗 极 为 重 要 J 自 1 6 。 9 3年 F gr oat 囊 导 y球 管的问世 以来 , 手术成功率有 了极大 的提 高, 但是 高危 患者 的 死 亡 率 未 见 明显 下 降 , 高 达 1 % 一 仍 0 2 5% {3 为提 高 急 性 肢 体 动 脉 栓 塞 的 诊 断 及 救 治 2 经验 , 结 我 院 2 0 总 0 2—1 0~2 0 0 8—0 8急 性 肢 体 动 脉栓 塞 8 5例患者 临床资料 , 现报 告 如下 。
本 例组无 手术 死亡 。1 例 取栓 后 联合 抗 凝 、 1 溶 栓 、 善微循 环治 疗 , 改 肢体 缺 血 症状 缓 解 , 中仅 趾 其 端坏 死者行 截趾 术 8例 、 肢 术 3例 。其 中 1例 股 截
动脉 栓 塞并 急性 呼衰 呼 吸机 辅 助 呼 吸 4 才 手 8h后

联合应用取栓术及动脉溶栓治疗15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联合应用取栓术及动脉溶栓治疗15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 2 ) ABI i niia l i c e s d o .7 4. . sg fc nty n r a e a r ge f . . Th r we e . 0 fe e a i ve a o 0 83 ee r no
利 用 球 囊 导 管 给 1 8例 急 性 下肢 动脉 栓 塞 患者 进 行 下肢 动脉 取 栓 术 , 后 在 动 脉 内 留置 导 管 , 续 滴 入 5 术 持
溶栓 药 物 , 续 2 4d 连 ~ .治 疗 成 功 者 为 1 8例 ( 10 ) 好 转 为 2 2 8 . , O例 (2 7 ) 有 效 率 为 9 . 1 . , 37
A r e ile bo e t m y w e e p r o m e n 1 a e c t r e i la t ra m bo im ow e x r m iy by t ra m lco r e f r d i 58 c s sofa u e a t ra r e i le ls ofl re t e t u i g ofb lo a he e s n a l on c t t r。a h om bo y i r g e e c tnu d t rc e o nd t r l tc d u s w r on i e o be t ikld f r2~ 4 d y h o gh t e a st r u h

1 ・ 36
J u n l fM e ia c n eYa ba ie st J n 0 0 Vo. 3 No 2 o r a o d c l i c n in Unv riy u .2 1 S e 13 .
[ 临床 医学]
联 合 应用 取栓 术 及 动 脉溶 栓 治疗 1 8例 急 性 下肢 动脉 栓 塞 5

手术讲解模板:动脉切开取栓术

手术讲解模板:动脉切开取栓术
手术禁忌:
施行取栓术惟一的禁忌证是栓塞时间过长, 肢体已经发生大范围的坏疽。对一些全身 情况不良,特别是一些心律失常、心脏功 能较差的患者,取栓术当然有一定危险性, 但栓塞本身能促使心脏病进一步恶化,因 此除一些处于濒危状态不能经受任何打击 者外,应该积极改善全身情况,做好手术 前准备,进行手术取栓。
手术资料:动脉切开取栓术
术后护理:
后全量流质,再过1-2天后改半流质,2周 后可改软食或普通饮食。 8、禁食、置胃管,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行口腔护理,留置导尿管者行会阴护理, 并协助床上翻身、叩背,防止呼吸道、泌 尿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9、疼痛:采取宽慰患者、分散患者的注 意力,改变体位,促进有效通气,解除腹 胀等措施
手术资料:动脉切开取栓术
手术步骤:
2.解剖动脉先在栓塞的远端解剖动脉,游 离出一段后绕过橡皮带,控制血流并防止 血栓流向远端。解剖栓塞近端动脉,游离 后绕过橡皮带控制血流,也可用阻断钳控 制血流。最后游离栓塞段动脉(图 1.17.4.2-1)。
手术资料:动脉切开取栓术
手术步骤:
3.切开动脉取栓于栓塞动脉段做一纵行切口,其长度以能清除管腔内栓子 为标准,这时可开放血栓近端的动脉控制带,让高压血流将栓子冲出,也 可用手指挤压或用血管钳取出栓子,近端血流通畅后再次阻断近端血流并 注入少量肝素溶液。这时可开放远端控制带,若有大量鲜血涌出
动脉切开取栓 术
手术资料:动脉切开取栓术
动脉切开取栓术
科室:心胸外科 部位:动脉 麻醉:硬膜外麻醉
手术资料:动脉切开取栓术
概述:
动脉切开取栓术用于动脉栓塞的治疗。 动脉栓塞是由脱落的栓子堵塞口径与其相 近的动脉造成的急症。绝大多数栓子来源 于心脏,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动脉硬化 性心脏病伴发心房纤颤,绝大多数栓子嵌 塞于腹主动脉末端及其下方的下肢动脉。 发病突然,栓塞部位远端的肢体因急性缺 血发生剧烈疼痛,病情进展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动脉切开取栓手术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5年3月采用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106例(112条肢体),分析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手术前的(0.38±0.19)升高到术后(0.88±0.21)(t=13.215,P<0.05),手术后的保肢率为91.1%(102/112),截肢率为9.8%(11/112);患者中病程48 h 完成切开取栓术的18例患者中有5例截肢,上述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中30 d死亡率为3.8%(4/106)。

结论动脉切开取栓术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确切,在疾病早期开展动脉切开取栓术能够有效提高保肢率和存活率,值得临床借鉴。

标签: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血管外科病种之一,临床中发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应当第一时间处理,该病起病急骤、进展极快、病情多变,治疗不当极易出现肢体坏死,甚至导致死亡[1]。

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通过及时救治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截肢率及死亡率[2-3]。

本研究选取我院采用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106例,旨在分析动脉切开取栓手术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5年3月采用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106例(112条肢体),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6
2.2±31.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22例,脑梗死后遗症7例,心房颤动66例,风心病32例。

其中18例患者病程时间48 h。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出现的疼痛、皮肤苍白、局部麻木、活动障碍及足背动脉波动消失等特征进行诊断。

手术前采用节段测定仪评估患侧肢体的踝肱指数,完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病情,对于彩超不能诊断的患者应当进行CT、MRI或动脉造影进行确诊。

患者确诊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应当立即予以低分子肝素或依诺肝素抗凝,结合患者病情适当给予碳酸氢钠,尽早完成术前的相关准备。

对患侧肢体局部麻醉,阻断动脉前应当推入肝素(1.0 mg/kg)保持全身肝素化状态。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选择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进行切开取栓,选择粗细合适的导管进行,完成取栓术后应当应用肝素持续微泵保持PT值在正常值的2倍,口服华法林维持INR在2~3,对于既往有心房颤动、风心病的患者应当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

术后注意复查血清肌红蛋白,避免出现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
示,术前、术后踝肱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手术前的(0.38±0.19)升高到术后(0.88±0.21)(t=13.215,P<0.05),手术后的保肢率为91.1%(102/112),截肢率为9.8%(11/112);患者中病程48 h完成切开取栓术的18例患者中有5例截肢,上述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中30 d死亡率为 3.8%(4/106)。

3 讨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是临床中常见的血管外科急危重症[4]。

一般认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多来自于心源性栓子,其中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是诱发该病的高危因素[5-6]。

特别是对于合并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当在手术前后重视对心脑血管的保护,必要时予以复查心电图、心血管造影明确病情,必要时可进行PTA术保证心肌正常供血,降低手术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

针对风心病的患者,可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评估患者病情,拟定治疗方案,开展针对性治疗,有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8]。

本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5年3月采用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106例,旨在分析动脉切开取栓手术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患者平均踝肱指数从手术前的(0.38±0.19)升高到术后(0.88±0.21)(t=13.215,P<0.05),手术后的保肢率为91.1%(102/112),截肢率为9.8%(11/112);患者中病程48 h完成切开取栓术的18例患者中有5例截肢,上述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中30d死亡率为3.8%(4/106)。

本研究以48 h为实验观察点,提示病程时间较短的患者预后较好,这与患者的下肢缺血时间短、组织坏死造成的毒素影响范围小有关,与相关研究一致[9]。

综上所述,动脉切开取栓术应用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确切,在疾病早期开展动脉切开取栓术能够有效提高保肢率和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宏杰,张宪生,尹杰,等.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2):264-266.
[2]车辙,蒯秀琴.Fogarty管取栓术及抗凝溶栓联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6):479-480.
[3]Rutherford R B. Clinical Staging of Acute Limb Ischemia as the Basis for Choice of Revascularization Method:When and How to Intervene[J].Seminars in
Vascular Surgery,2009,22(1):5-9.
[4]张宪生,李俊梅,郭宏杰.低浓度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下肢动脉重建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2):150-152.
[5]李晓刚,陈德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手术治疗[J].海南医学,2011,22(12):102-103.
[6]陈忠.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正确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10):839-842.
[7]黄敏捷,李嘉宏.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中青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10):24-25,26.
[8]刘苏健,银彩霞,申庆民,等.急诊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3(7):1739-1741.
[9]吴世勇,郭学利,张海容,等.经股动脉下段切开取栓术59例临床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6):845-848.编辑/肖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