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交流会
幼儿园成语故事乐园: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幼儿园成语故事乐园:传统文化传承活动1. 引言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而幼儿园成语故事乐园活动,正是其中一种传统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古代成语与生活相结合,深入儿童心灵,为他们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
2. 活动背景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资源,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渐渐被淡忘。
幼儿园开展成语故事乐园活动,旨在通过讲解传统成语故事,启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触、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
3. 活动内容(1)成语故事讲解在活动中,教师们会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各种成语故事。
比如“亡羊补牢”、“班门弄斧”、“画蛇添足”等。
教师们会辅以图画、玩偶或动画等辅助教具,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成语的寓意和用法。
(2)成语游戏在故事讲解后,会设置一些成语游戏环节,比如成语接龙、猜成语等。
这样的游戏既加强了孩子们对成语的记忆,又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感和乐趣。
(3)创作活动根据成语故事内容,鼓励孩子们进行创作。
可以让他们画成语故事的图画,或者编写小故事。
这样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4. 活动效果(1)激发兴趣通过形式生动的活动,孩子们对传统成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很多成语,也懂得了如何正确地运用成语。
(2)增进友谊成语故事乐园活动带给孩子们愉快的氛围,让他们在游戏中建立友谊,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3)培养品格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经过活动的熏陶,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学习了这些美好品质,对他们的品格和人生观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5. 总结与展望幼儿园成语故事乐园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孩子们亲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未来,希望能将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知识交流

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汗马功劳:古时作战多用马。
战马疾驰疆场,冲锋陷阵,每战都要出很多汗。
战斗次数越多,战况越激烈,出汗当然也越多。
因此,形容有战功,就叫“汗马”。
天马行空: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
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
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
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
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
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
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
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走马观花: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马齿徒增: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
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
成语故事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为了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校开展了成语故事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成语故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增强对成语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成语,善于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教师备课(1)教师查阅资料,了解成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2)教师选取合适的成语故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
(3)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造句、成语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预习(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成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2)学生预习成语故事,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成语含义。
3. 教学活动(1)成语故事讲解教师选取一个成语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将故事情节呈现给学生。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含义、出处和用法。
(2)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每组派一名代表说出一个成语,下一组代表需用该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开头,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成语造句学生根据所学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师评选出优秀的成语造句,给予表扬。
(4)成语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将成语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教师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2)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针对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供借鉴。
成语故事演讲稿11篇

成语故事演讲稿11篇成语故事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汉语中有很多的成语,它们言简意赅,有很强的表现力。
因此,人们在交际中都喜欢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然而你是否知道,不少成语背后都有优美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就给大家揭开一个邯郸成语典故“小题大做”的面纱,共同体验它背后的魅力。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七国争霸,局势混乱。
赵国不仅是一个弱小国家,而且当时的统治者赵孝成还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燕国本来不是什么肥老虎,但是见赵国软弱可欺,便派将军高阳军率领十万大军向赵国进发,企图把赵国一举拿下。
这个消息一传到赵王耳中,就把他吓得魂不附体,慌忙派人去请求齐国派大将田单到赵国率军开战,这可使赵国的将军们奇怪了。
赵国再怎么弱小,也并不是没有将才,何必舍近求远,去求齐国派将应战呢?于是,文武群臣们力劝赵王,不要到齐国求将。
可赵王一意孤行,结果,人家齐国逮住这个机会,想讹赵国一笔,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用五十多座城池来聘请田单将军。
赵王虽然也觉得条件苛刻,但一想到燕国会把赵国灭掉,心里就发毛。
一咬牙便答应了。
朝廷一下子沸腾起来,大臣们背地里都骂赵王昏了头,将军赵屠尤为不满,但又不敢公开反对,只好背地里对平原君发怨气:“赵王太糊涂了,赵国又不是没强兵勇将,为什么要付出五十座城池的代价去换取田单将军呢?如果派我出战,我保证一百天内将燕军赶出赵国。
再者说,田单再怎么英勇彪悍,那也是人家齐国大将,他会为赵国卖命吗?这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事儿,怎么他赵王就不明白呢?”这个成语比喻日常生活中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处理,所以最后得到的教训是:遇到一只蚂蚁,可千万别召集全村人来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成语故事演讲稿2今天,我要说的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哈,东施效颦嘛。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
天运》。
所讲的内容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西施有心绞痛,东施觉得好看,于是效仿起来。
其实我觉得这挺巧合的,西施要是没有这个病,东施的做法也许会变一变。
成语故事阅读交流会PPT课件

画龙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牛弹琴 风声鹤唳 凤毛麟角
我们常用风__声__鹤__唳来形容疑惑恐惧,
成 语
惊慌失措;_凤__毛_麟__角__来比喻珍贵而稀
万 少的人或物;_对__牛__弹_琴__比喻说话不看
事 通
对象,对不讲理的人讲道理;画_龙_点__睛_指
5.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做蛇。比喻因错觉而
疑神疑鬼。
杯弓蛇影
成语运用猜一猜
1.我和同桌吵了一架后,她仍然愿意帮 助我,她的宽宏大量让我_自_惭形_秽_。 2.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在老师和同学 的精心策划下,举办得_如_火如_荼 ,热闹非 凡。
3.在这热闹的节日期间,公园里熙熙攘 攘,人们笑语喧哗,雕刻大师把手中的 人物雕刻得惟妙惟肖,_栩_栩如_生_。
一诺千金
车 领 读
昏庸无道 凤毛麟角
成 语
扑朔迷离
一筹莫展 风声鹤唳 功亏一篑 自惭形秽
抽小组随机朗读故事
成语闯关答一答
1.不肯放下手中的书。比喻读书勤奋或看书着了
迷。
手不释卷
2.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
百折不挠
3.到邯郸学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原有
的长处。
邯郸学步
4.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本人。 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
1 阅读交流会
1.集体开火车领读生疏的词语和成语。 2.抽小组随机朗读故事。每组抽一学生开火车 读故事,读不熟的全组扣分
。 (只罚不奖,不过关的个人课后单独检查) 排火车答猜一猜(读成语)。
(全对的小组过关并奖励)
自愿看成语复述或创编故事,
课上用成语写话竞赛或课后自愿写故事。
评成语故事交流会中的故事1:抱薪救火

评成语故事交流会中的故事1:抱薪救火评成语故事交流会中的故事1:抱薪救火战国末期,魏国总是受到秦国的军事骚扰。
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更是变本加厉地接连进攻,魏国连连战败。
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
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
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联军打得大败,杀死兵士15万余人。
魏军的接连战败让安厘王寝食难安。
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休战议和。
在秦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也纷纷劝安厘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安厘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恐惧,一心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打算割地议和。
当时有个人叫苏代(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
这个人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
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秦国贪得无厌,你这样用领土、主权,想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秦国的欲望。
现在这种求和方法,好比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
”(原文为“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一味屈膝求和,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评成语故事交流会中的故事2:扶摇直上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海生活着一种叫鲲的鱼。
鲲的体形非常大,可能会有几千里那么长。
它还能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
鹏的背有几千里宽,驾它飞向天空时,翅膀大得就像能遮住天空的云气。
读书交流会心得总结(实用32篇)

读书交流会心得总结第1篇《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这个月,我和孩子们共同阅读了《成语故事》。
这节《走进成语故事》读书交流活动课中,看着学生们兴致勃勃参与读书分享交流,兴味盎然地展示着自己或本小组的读书成果时,我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深感欣慰。
本节课由“集体合作分享”和“读书成果展示”两部分组成,是学生们期待已久的读书盛宴。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搭建了一个令他们激发信心、释放才智、张扬个性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只负责组织和小结的作用,放手让一部分学生去启发、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快乐阅读,使每个学生都能愉悦地徜徉在书海中,乐意接受书香的熏染。
教学本课,满意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实现了师生零距离,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动起来,全程参与阅读活动,而且乐于交流,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我们都知道,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满足的话,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轻松、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交流,充满自信地展示,品尝阅读的乐趣。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不论是“集体合作分享”还是“读书成果展示”,学生们都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读书活动,积累了很多成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并在活动中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欣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读书成果的汇报形式,还可以更多样些。
在“读书成果展示”环节,因时间不够,本来学生还想用“故事表演、专题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汇报,就没有安排。
成语故事读书交流会PPT课件

《成语故事》 读书交流会
.
1
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王国。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流连忘返。 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 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 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 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 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 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
50
•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 :“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 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 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 ;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 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 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 ,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掩()盗铃 画蛇添( )
.
28
第五关
.
29
规则说明
老师选一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 来表演课件出示的成语,每组推选 一名同学来猜,其余同学不得提醒, 否则小组不能加分。
.
30
囫囵吞枣
.
31
闻鸡起舞
.
32
守株待兔
.
33
井底之蛙
.
34
画龙点睛
.
35
掩耳盗铃
.
36
惊弓之鸟
.
37
画饼充饥
.
38
• 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交流会
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更多成语故事。
2.调动学生阅读成语的兴趣。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成语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1.成语故事课件。
2.学生各自准备最喜欢的成语故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是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交流我们所阅读过的成语故事,开展一次成语故事交流会。
(二)复习成语故事,并说明出处
师:我想同学们也一定学过许多
成语故事,下面我们就来互相介绍一下
吧!
(三)班内进行成语故事交流活动
1.提出小组交流要求
2.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3.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把故事讲得十
分生动。
接下来,我们全班交流分享吧。
先看看我们的分享目标吧。
师出示要
求。
4.班内交流:
A.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在台上讲,
同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成语的出处。
B.每一个代表说完,学生互动环节:
可以是讲故事的同学提问其他同学,也
可以是其他同学评论讲故事的同学。
5.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
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真好。
如果你们
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那就
更好了。
6.学生听后进行评价,并选出一、二、
三等奖。
讲故事大王(四)总结:
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收获可真不
少,不但听到那么多精彩的成语故事,
还了解了不少成语故事书,更学到了成语故事阅读的好方法。
同学们,让我们在书中寻找丰富多彩的知识、享受发现的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