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

合集下载

意象派诗歌

意象派诗歌

意象派诗歌意象派诗歌,也被称为象征主义诗歌,是20世纪早期重要的一个文学运动。

它起源于法国,并迅速蔓延至欧洲和其他地区。

意象派诗歌强调通过自由联想和感官体验来传递感情和意义,而非传统的逻辑线索或明确的形象。

本文将介绍意象派诗歌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法国。

实际上,意象派诗歌最早的先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象征主义诗人,例如包括西蒙娜·韦伊、阿瑟·隆泽及亚瑟·朗布尔的作品。

这些诗人通过使用隐喻、比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和意义,寻求一种非常规的艺术表达方式。

意象派诗歌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感官体验来传递深层的情感和意义。

诗人通过刺激读者的感官,诸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他们使用生动的形象、色彩以及各种感官的描述,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这种直观的艺术表达方式,使意象派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与传统的诗歌相比,意象派诗歌更加注重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诗人通过使用非常规的词汇、句法和节奏结构,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

这种自由的表达方式使得意象派诗歌充满了神秘感和魔力,读者可以自由地解读其中的含义,并从中获得某种启发。

意象派诗歌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诗歌领域,它还对其他艺术形式,例如绘画、音乐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许多画家通过使用象征主义和隐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意义。

音乐家也受到意象派诗歌的启发,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音来传递抽象的意义。

此外,戏剧也受到意象派诗歌的影响,一些剧作家试图通过情节的模糊性和符号的使用,来传达更深层次的思考。

虽然意象派诗歌运动在20世纪初逐渐式微,但它的影响却长久地延续至今。

意象派诗歌的创新思想激发了更多的诗人和艺术家去探索非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

它开启了一扇窗户,让人们得以探索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意义。

综上所述,意象派诗歌是一场重要的文学运动,它强调通过感官体验来传递情感和意义。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辨析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辨析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辨析象征主义与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在诗歌创作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主题、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对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进行辨析,并探讨它们在诗歌创作中的不同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强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通过抽象、含蓄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内心深处的感觉和思想。

象征主义诗歌的主题多涉及超脱现实世界的精神层面,如爱情、宗教、生死等。

诗人通常使用各种象征符号来代表这些主题,以诗歌形式表达出内心的追求和思考。

与象征主义相比,意象派更注重感官的刺激和形象的直观呈现。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是以形象和意象为中心,通过感官的刺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人通过直接描写事物的外观和感觉,通过感官的描述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意象派诗歌的主题通常是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和事件,如大自然、城市、人物、动物等。

在手法和风格上,象征主义和意象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象征主义强调意义的暗示和象征的运用,诗歌常以寓言的形式出现,语言和修辞手法较为复杂。

与之相比,意象派更注重形象的直观呈现,追求简洁、明确的语言风格。

意象派诗歌通常采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写,以及独特的意象组织方式,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虽然象征主义和意象派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致力于挖掘诗歌的深层意义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象征主义的隐喻和抽象表达,还是意象派的形象描写和感官刺激,都是为了通过诗歌来传达诗人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悟。

这两种流派都试图超越表面的现实,探索人类存在的更深层次,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总之,象征主义与意象派是两个在20世纪初期兴起的重要诗歌流派。

虽然它们在主题、手法和风格上存在差异,但都在传达诗人内心感受和思想意义上具有共同的追求。

通过对象征主义与意象派的辨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中的不同艺术表达方式,拓展对诗歌之美的理解。

诗歌的艺术魅力:意象派诗歌分析

诗歌的艺术魅力:意象派诗歌分析

诗歌的艺术魅力:意象派诗歌分析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思想。

在众多的诗歌流派中,意象派诗歌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意象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本文将围绕意象派诗歌展开分析,深入探讨它的艺术魅力。

意象派诗歌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强调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意象派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表现方式成为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

意象派诗人运用生动而具体的形象、色彩和声音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使诗歌更具有视觉、听觉和情感上的冲击力。

首先,意象派诗歌通过鲜明的意象给读者带来视觉感受。

意象派诗人善于刻画事物的细节,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身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当中。

例如,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在他的诗集《破碎的玻璃》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都市的繁华和喧嚣,让读者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多样性。

其次,意象派诗歌通过生动的色彩运用传递情感。

色彩在诗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直接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例如,法国诗人保罗·魏格尔的诗集《印象派》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写,通过色彩的变化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

这些鲜明而具体的色彩描述,使诗歌变得生动有趣,并诱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体验。

此外,意象派诗歌还通过声音的运用营造出丰富的听觉体验。

诗歌在语言使用上追求韵律的和谐和音乐的美感,以此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例如,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荒地》中运用了丰富的音韵和节奏,使诗歌充满了音乐般的节奏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在感受着随之起伏的节奏。

意象派诗歌还以其开放性和多义性给读者带来了诗歌阅读的无限想象空间。

由于意象派诗歌通常不直接说明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而是通过意象的营造来让读者自行解读和感受,因此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思考来赋予诗歌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这种开放性的表达方式,既给了读者思维的自由,又为诗歌赋予了更广阔的意义空间。

现代诗歌流派与代表作品

现代诗歌流派与代表作品

现代诗歌流派与代表作品现代诗歌是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与传统诗歌相比,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

在现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本文将介绍几个现代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一、象征主义流派象征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强调诗歌的象征性和隐喻性,追求诗歌的超验和灵魂的升华。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酒与血》以及《船上的人》等都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特点。

二、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对传统诗歌形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构,追求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自由。

美国诗人艾略特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荒原》以及《空无一物》等都展现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独特风格。

三、意象派流派意象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注重诗歌形象的塑造和意象的表达,追求诗歌的直观和感性。

美国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红轮》以及《红色的轮子》等都体现了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四、现代派流派现代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强调诗歌的个人表达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注,追求诗歌的真实和直接。

英国诗人艾登是现代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未来的时刻》以及《战争的时刻》等都展现了现代派诗歌的独特风格。

五、后现代主义流派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它对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和超越,追求诗歌的多元和反传统。

美国诗人约翰·阿什贝利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燃烧的房子》以及《无题》等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以上是几个现代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的简要介绍。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对这些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现代诗歌的魅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引发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和其艺术性

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和其艺术性

一、中国现代意象派诗歌的诞生与发展 (一)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诞生与发展 意象派是 20 世纪初现代诗歌流派中出现最早、 影响深远的一个,最初开始于英国,随后先后在美国 和英国出现了意象流派的代表诗人庞德和埃米·罗维 尔。意象派诗是在批判 19 世纪浪漫主义诗风和维多 利亚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象派反对无病呻吟 的悲观情绪、毫无意义的感叹和说教式的陈辞滥调, 主张诗人用意象去具象化的展现事物,并在具象化的 客观意象中融入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这场由英美诗 人发起,并经历了不到 10 年的短暂历史的文学运动, 虽然没有形成理论,但是却为西方现代诗开辟了新的 途径。意象新诗运动在庞德、奥尔丁顿等代表诗人的 倡导下,于 1912 年提出了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诗歌必须描绘主观创造和 客观存在的事物;其二,摒弃无助无用的感叹词语;其 三,诗歌节奏要以音乐性词语顺序进行写作。那一时 期涌现出的现代派诗人,借鉴于意象的理论,再加以 改造与运用,创造了与传统诗歌绝然不同的意象派现 代诗歌,迸发出独特的时代特征。 (二)以英美意象派诗歌为主的西方意象派对中 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英美现代诗歌诗风演变兴起的热潮不仅席卷了 整个西方文坛,同时对中国新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在西方现代诗的意象诗学观和意象表现方法的影 响下,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观及意象艺术呈现出一种鲜 明的异质性特征。 1.西方现代诗学中注重主体体验的意象诗学观 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诗学观不同的西方现代意 象诗学观,重点强调意象的主观和主体意义,认为意 象和主观想象紧密相连。无论是庞德提出的野意象是 理智和情感的瞬间复合物冶还是诗人休姆的野意象因 依靠隐喻和想象而变得精确。冶等诸如此类的观点,都
3
2018 年 9 期
总第 422 期

庞德和他的《地铁车站》

庞德和他的《地铁车站》

庞德和他的《地铁车站》作者:漆婉榕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7期摘要: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现代主义诗歌流派。

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和奠基人,庞德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其代表作《地铁车站》,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了意象主义诗歌所具有的特点,并体现了庞德对诗歌艺术完美境界的追求。

关键词:庞德;意向主义;《地铁车站》一、简介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倡导并确立了意象主义,提倡使用自由诗,常见的语言模式,清晰和即时的图像,精确和有效的措辞,创造性和音乐节奏。

意象派诗歌是简短而精要的,在没有评论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呈现一个形象。

二、简要分析《地铁车站》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这首诗是庞德意象派的代表作,于1913年出版在文学杂志《诗歌》中,被认为是意象派传统的主要诗歌之一。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每个人都处于战争的可怕阴影之下,我们可以通过地铁了解整个社会,人们是如此的沮丧和无助,然而,看着孩子们可爱的脸庞,庞德联想到了美丽的花瓣。

这些可爱的面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的意义。

虽然树枝又湿又黑,但上面有花瓣,虽然社会是沮丧和无助的,但每个人心中仍有希望。

这首诗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人类灵魂对希望的渴望。

生活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逆境中,我们不应失去信心;在顺境中,要有应对不测的意识。

庞德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他在1912年巴黎的地铁站被打动的瞬间。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看到了几个女人和孩子的美丽面孔,然后他试图用诗来表达他的感受。

庞德巧妙地将这首诗从三十行删除到两行,总共只有14个字,这和传统的诗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首诗第一行叙述了一个事实,第二行是表达了情感,作者的心理过程间接地连接了第一条线和第二条线,这是这首诗的核心。

在诗里,庞德用生动的图像来表达感受。

简洁的十四个字包含了四个图像,分别是脸部,人群,花瓣和树枝。

虽然没有涉及任何动词,但是每个名词都代表了一张图片。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发展梗概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发展梗概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理论发展梗概文学流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如唐宋八大家、前后七子、桐城派、公安派等等,现代文学史上的流派现象更是异彩纷呈,如乡土小说、浪漫抒情小说、新感觉派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京派小说,新月社诗歌、七月派诗歌、九叶派诗歌等等,这些小说流派的呈现丰富了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对中国文学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文学流派的形成原因严家炎先生在其《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绪论部分认为,形成小说流派有诸多因素,“有时,时代的政治的因素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有时,国际上某种文艺思潮的传播也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至于哲学思想对于一些小说流派的影响,有时也非常明显;此外大作家的带动和好作品的启示;而共同的文艺刊物,则往往成为一些小说流派的摇篮。

”根据严先生的观点简单概括小说流派的形成即是:时代政治因素的作用;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哲学思想对小说的启发;作家的带动和作品的创作;共同文学阵地的支撑,这些方面共同促成了小说流派的形成。

在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对于流派是这样表述的“流派是一定时期内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的作家汇聚而成的文学群体,文学流派的形成有着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前者是自然形成的,既无组织,也无纲领,甚至可能是跨时代、跨国界的。

”之后他举例子分别说明跨时代和跨国界两种情况,比如跨越时代的豪放派和婉约派;跨越国界的写实派、浪漫派、现代派;接着又论述说文学流派在形成过程中的第二种情况,即是“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组织、有纲领,甚至有刊物和出版社,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

”简言之,在童先生等学者看来,文学流派的形成是作家有着相同的创作追求和思想倾向,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有组织,有纲领,也可以没有这些约束而相对自由,只不过那些存在纲领、社团等约束性条件的流派更显得正式一些。

马工程版《文学理论》中认为,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1.相近的题材我国诗歌史上的宫体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就是根据相近的取材而分的。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1. 意象派诗歌的背景与起源意象派诗歌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法国。

这种诗歌形式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追求感官的直接呈现和个体的内心体验。

意象派诗歌的特点包括:直观、感官、隐喻和个体化。

2. 意象派诗歌的直观表现意象派诗歌注重直观的表达,将形象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诗人通过文字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存在、声音的回响以及气味的弥漫。

这种直观的表现方式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3. 意象派诗歌的感官体验意象派诗歌追求感官上的真实体验,通过诗人对色彩、声音、味道、触感等感官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美感。

这种感官上的体验使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4. 意象派诗歌的隐喻含义意象派诗歌在表达外在世界的同时,也融入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人常常使用隐喻手法,通过对外在物象的比喻和象征,表达内在世界的意义和哲学思考。

这种隐喻的运用使诗歌富有深度和内涵。

5. 意象派诗歌的个体化表达意象派诗歌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使读者能够在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思考和情感。

这种个体化的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魅力。

5.1 意象派诗歌的情感表达意象派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既包括兴奋、愉悦的情感,也包括忧伤、孤独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感官细节和隐喻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世界展现在诗歌中,使读者能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5.2 意象派诗歌的思考与感悟意象派诗歌常常通过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观察与思考,表达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独特见解。

诗人通过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融入诗中,与读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结语意象派诗歌以其直观、感官、隐喻和个体化的特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追求感官的直接呈现,通过色彩、声音、味道和触感的描绘带给读者直观和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意象派诗歌也注重隐喻和象征的运用,通过外在物象的比喻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

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

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

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

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

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

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格森。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

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

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

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

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

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

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

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

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

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从诗歌意象的内在形式看,意象派受日本俳句和中国古诗的影响。

意象派诗歌革新,首先是从模仿学习日本俳句开始的。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1644—1694)的短诗给他们以极大影响。

《古池塘》中“古池塘,青蛙跃入,水清响”,青蛙暗示春天,古池塘象征永恒,青蛙跃入,悦耳的清响,又归于平静,具有宗教的空静哲理,此地有声胜无声,声响冲破了以前的凝固、寂静,传达出世界宇宙亘古不变的禅意。

俳句中一瞬间对诗歌内涵的直觉读解令意象派诗人迷醉。

(日本古典俳句的最后一位诗人小林一茶,从小失去父母,四处流浪,他的诗歌具有一种幽默感、同情心,写弱小者中有一丝自嘲成分。

如《小麻雀》中“到我这里来玩呀,没爹没娘的小麻雀”,意象简洁而含义丰富。

麻雀是小动物,不如有利爪的鹰,会自己觅食,也不如家禽,不愁吃,有温饱。

诗中得不到人世温暖,同病相怜之情瞬间体现了出来。

他的仿陶渊明佳句“青蛙悠然见南山”,是说青蛙才是真正超脱的,没理性的,而陶渊明的超脱是痛苦的,见南山后回来也未必超脱。

诗人以青蛙见南山来嘲讽自己,感叹人生。

)意象派诗人进一步发现日本俳句源于中国格律诗。

在他们看来,中国诗是组合的图画。

中国的古诗完全浸润在意象之中,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国诗歌完全由意象主导,贯穿全诗,犹如一幅挂于眼前的图画,情景交融,物与神游。

中国魏晋唐代诗人的这种表现意象而不加评价的诗风,正与意象派主张相吻合。

庞德从汉语文学的描写性特征中,看到了一种语言与意象的魔力,从而产生对汉诗和汉字的魔力崇拜,长诗《诗章》中多处夹着汉字,以示某种神秘意蕴,主张寻找出汉语中的意象,提出英文诗创作中也应该力图将全诗浸润在意象之中。

……意象派诗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鲜明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第一,意象创造的特点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反对音乐性和神秘性的抒情诗,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

庞德概括意象诗的定义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

”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

再如艾米的代表作《中年》:“仿佛是黑冰,/被无知的溜冰者,/划满了不可解的漩涡纹,/这就是我的心被磨钝了的表面。

”诗歌在“黑冰”“漩涡纹”“磨钝了的表面”等意象的显示中,瞬间传递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诗人对人到中年茫然无奈的内心感受。

意象诗的构成方式主要有:1 意象层递: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条理,有层次地组合意象。

如中国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从远山到近草、从天空到大地,意象鲜明,层次清晰。

庞德的《致敬》:“喂,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你们这极不自然的一派,/我见过渔民在太阳下野餐,/我见过他们和邋遢的家属一起,/我见过他们微笑时露出满口牙,/听过他们不文雅的大笑。

/可我就是比你们有福,/他们就是比我有福,/岂不见鱼在湖里游,/压根儿没有衣服。

”这里,鱼是最自由的,鱼在水中自由遨游,无拘无束,压根儿没有穿衣服;捕鱼的渔民次于鱼,他们在野外席地就餐,同邋遢的家人一起,不文雅地大笑;看着自由生活的渔民的我又等而次之,然而我却能看穿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极不自然的一派”。

诗人在层次分明的对比中,对那些自诩为高贵典雅、派头十足然而却是矫揉造作的文人,发起了挑战,主张现代诗人应当像在水中自由漫游的鱼一样,摆脱诗歌的陈规旧律而自由创作。

2 意象叠加:将有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意象与意象之间构成修饰、限定、比喻等关系。

如休姆的《码头之上》:“静静的码头之上,/半夜时分,/月亮在高高的桅杆和绳索间缠住了身,/挂在那儿,/它望上去不可企即,/其实只是个球,/孩子玩过后忘在那里。

”将月亮与被孩子遗弃的气球意象叠印起来,以月亮象征现代人和现代生活,与带有修饰含义的气球意象叠加以后,及其月亮被缠绕在桅杆绳索之间,一刹那间美受亵渎,高雅遭奚落,以及现代人的忧郁惆怅、冷落孤寂的情感油然而生。

再如庞德写给早年恋人的《少女》:“树进入了我的双手,/树液升上我的双臂。

/树生长在我的胸中往下长,/树枝从我身上长出,/宛如臂膀。

//你是树,/你是青苔,/你是紫罗兰。

/你是个孩子,/而在世界看来这全是蠢话。

”诗歌先以充满生机的“树”的意象,叠加和修饰“我”,后又以青苔、紫罗兰叠加和修饰“树”。

显然,树的意象是少女和爱情的象征,像青苔紫罗兰一样青春美丽,像绿树一样充满生机,这一切滋润着“我”的成长和生命历程,尽管这些在世俗者看来都是些无稽的蠢话。

在意象的叠加中,我们体味到了紫罗兰般少女的美丽温柔、青苔绿树般的生命张力。

3 意象并置:把不同时间,空间的两个可见意象并列在一起,借以启发和引起别的感受。

休姆说:“两个可见意象的组合,可以称为一个视觉的和弦。

它们的联合使人获得了一个与两者都不同的意象。

”不同意象并置,所引发的情感情绪已脱离了其中的某一意象含义,而具有一种全新的感受。

如中国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与江水的意象已经转化为除旧布新走向未来的含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表现孤独的游子远行他乡、早起晚宿的艰辛苦难。

庞德作为意象派诗歌的里程碑式作品《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诗中只有两个意象,人群中的脸和黑色枝条上的花瓣并置在一起,这完全是在匆忙的行走的人群中获得的瞬间意象,写出了诗人一瞬间的视觉印象,一瞬间的内心感受。

在地铁车站的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站立其间,过往的行人迎面而来,匆匆忙忙从身边走过,整个气氛阴森潮湿,令人窒息。

几张女人和孩子苍白美丽的面孔时隐时现,打破了这种冷清沉闷,给人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感受到一些活力。

两个并置的意象映入大脑,构成俗陋与优美,潮闷与清新对比强烈的画幅。

既表现了都市人繁忙庸碌的生活,给人以一种挤压感,描绘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不安、紧张动荡、繁忙而又单调的生活现实,同时又展示了心灵对自然美的依恋与向往。

第二,语言特点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去掉装饰性的花边,反对卖弄词藻,诗行短小,意象之间具有跳跃性。

如庞德翻译李白《古风》中“惊沙乱海日”一句为:“惊奇。

沙漠的混乱。

大海的太阳。

”其中虽不免误译,但语言的简洁明快也可见一斑。

再如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很多事情/全*/一辆红色/小车/被雨淋得晶亮/傍着几只/白鸽。

”简洁清新的诗行,将美国普通人对中产阶级生活的向往一目了然地传达了出来,以至诗歌被许多家庭主妇背唱吟诵。

第三,韵律节奏特点意象派诗歌注重意象组合的内在韵律与节奏,将意象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融成一体。

主张按语言的音乐性写诗,反对按固定音步写诗,认为均匀的格律诗是等时性的、起催眠作用的“节拍器”。

意象派发现日本诗不押韵,中国诗通过汉学家逐字注释稿翻译,也就成了自由体诗。

所以,意象派诗不讲规则,接近自由体诗。

他们主张诗歌音乐性要自然,要注重事物内在的韵律、节奏。

这在英语国家中起了推广自由诗的作用。

第四,意象的生成和表现形态意象的生成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主观意象;其二是客观意象。

意象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两种创作倾向:其一为静态意象派,以艾米、奥尔丁顿、杜立特尔为代表,崇尚古典美,有浪漫派风格,创作了许多雕塑诗、风景画诗。

如艾米的《环境》:“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秋雾》:“是一只蜻蜓还是一片枫叶,/轻轻地落在水面?”意象宁静美丽,犹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幅。

其二是动态意象派,以庞德、叶赛宁为代表。

1914年庞德发表了《漩涡》诗札,标志新创立的“漩涡派”的诞生。

庞德主张在意象诗歌原则下,更强调诗歌的动感和活力,认为:“意象不是观点,而是放亮的一个节或一个团,它是我能够而且可能必须称之为漩涡的东西,通过它,思想不断地涌进涌出。

”追求意向的流动性,创作上追求多意象跳跃的复杂效果。

(意象派作家的美学观念和艺术风格虽然各有差异,但他们在创作上却形成了某些一致的倾向。

无论是庞德、艾米,还是叶赛宁,意象派诗都表现一种感伤、苦闷和充满希望的情调。

意象派诗短小、清新、细腻、深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