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早产儿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全文】早产儿的护理ppt课件

【全文】早产儿的护理ppt课件

5.血液系统早产儿贫血常见。生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迅速下降, 体重愈低、下降愈早,6周后血红蛋白可跌至70~lOOg/L(足月儿 8—12周后低至llOg/L),有核红细胞持续出现在外周血象中的 时间长
6.神经系统 (1)胎龄越小,咳嗽、吸吮、吞咽等各种反射越差,肌张力低下,拥抱反 射不明显,活动少,哭声细小,常处于抑制状态。 (2)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当缺氧缺血时易发生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 病、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3)脑室管膜下存在着胚胎生发层组织,胎龄<32周、体重<1 500g的早产 儿可有自发性脑室内出血,预后较差,出生后应常规给予止血药物。 (4)早产儿视网膜发育未完全,吸入高浓度氧气或吸氧时间过长易发生视 网膜病变,严重者可致失明。
汗腺发育不全,其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大,常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发生硬 肿症。因此,维持早产儿体温很重要。对体重小于2000g者,箱温调至 32℃~33℃;1500~2000g者,箱温调至32℃~34℃;1500g者,箱温调 至 32℃~36℃。在患儿体温未升至正常之前应每1h测体温1次,升至 正常后可每4h测1次,并做好记录。
进行眼底检查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 重<2kg必查)、体格及神经行为的发育状况、2.一般0-3个月 1个月复查一次,4个月-1岁每3个月复查一次,1岁后每半年 复查一次,3岁后如生长发育良好可停止复查。3.如有特殊情 况可及时就诊复查
三.喂养时注意:
1.强调坚持母乳喂养。2.如果不能坚持母乳喂养,应选用早产 儿专用配方奶粉。3.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应及时补充适量的维 生素k1,预防出血症。1个月开始补充铁剂预防贫血,补充鱼肝 油预防佝偻病。4个月内不需添加辅食。
3 消化系统
(1)吸吮及吞咽能力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溢奶、胃食管反流,严重者可 致窒息、吸人性肺炎。 (2)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当存在缺氧缺血、 喂养不当的情况时,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3)肝功能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肠蠕动慢致胎粪排出延迟,生理性黄 疸持续时间较长且较重。当存在感染、酸中毒等病理情况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 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N2护士

N2护士

NICU能级理论考核(N2)一、洗手或者卫生手的指征?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二、早产儿护理常规?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2、保持中性温度:使用远红外抢救床或暖箱,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温度并每准确记录。

3、出暖箱者予戴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

4、操作集中进行以避免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波动。

5、每日脱去衣服同一时间同一秤测量体重,并正确记录出入量6、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全胃肠外营养疗法、鼻饲;每小时评估1次静脉注射部位,如发生外渗等情况及时处理。

7、遵医嘱予以经口进食(母乳最佳,不能母乳喂养者早产儿配方奶),不耐受或吸吮能力差者予以鼻饲,少量多餐。

8、将早产儿与可能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分开;专人护理,接触患儿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必要时带手套操作,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护理。

9、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正确设置报警范围,严密监测HR、R、氧饱和度;呼吸暂停者给予托背、弹足底、吸氧处理,必要时予以呼吸机维持。

10、严密观察呼吸状态,频率、深度、鼻翼煽动、呻吟、三凹症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禁忌过高的氧浓度,预防氧疗并发症。

11、每3小时更换尿布评估皮肤及粘膜情况,有变化时告知医生并处理;根据要求及患儿耐受情况(除非禁忌),每2小时变化1次体位。

1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观察评估静脉注射部位,防止外渗,及时处理;氧饱和度探头至少每2小时更换位置防止压疮。

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检查采取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保无溶血、凝血、变质。

早产儿贫血护理常规

早产儿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南山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早产儿贫血护理常规
一、定义:一般认为生后2周,静脉血血红蛋白130/L(≤13.0g/dl),
毛细血管血≤145g/L(14.5/dl),可诊断为贫血。

早产儿与足月
儿相似。

二、一般护理:
1 将患儿置于辐射台或暖箱内保暖,与感染患儿隔离,避免继
发感染。

2 观察患儿贫血的程度,口唇、皮肤粘膜、甲床的颜色,及有
无皮肤出血点。

3 观察有无出血的前期症状,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观察神志、
瞳孔、呼吸、心率、面色、吸吮能力、吞咽反射等变化,注
意囟门大小及饱满度,有无躁动、脑性尖叫、惊厥等表现,
对有出倾向的病人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及量,并记录。

4 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的发展情况,如需光疗做好光疗护理,防
止黄疸的发生。

各项操作动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穿刺,必
需采血或注射时,局部应加压止血,观察有无出血。

5 做好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每日
消毒暖箱。

6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智变化,记录尿量及大便
情况,合理喂养,每日称体重一次。

三、特殊用药:
1 输血疗法:输血为“O”型或同型新鲜血、抗凝血,速度不超
3滴/小时。

2 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给药时间一般为生后7天开始,皮下注
射200u/kg次,每周三次,同时补充铁剂、VitE。

四、护理诊断:
1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

3 潜在并发症:核黄疸。

4 潜在并发症:出血。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管理指南

早产儿的定义和特点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这类婴儿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尚未 发育完全,面临诸多管理问题,如感染、黄疸、喂养困难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需要采取专业的管理措施和细心的护理。
早产儿管理指南
以下为早产儿管理指南,包括建 议的管理措施、注意事项等。
管理措施
1、加强监测:密切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血糖、 体温等生理指标。定期评估婴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2、足月新生儿眼病筛查: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进行首次筛查,主要使用便 携式眼科仪器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视网膜电图、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等,若发 现异常,应及时转诊至专业眼科医生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四、注意事项
1、筛查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或经过培训的筛查员进行。 2、新生儿应处于安静状态,可使用适当的镇静剂辅助检查。
3、对症治疗:针对患儿的消化 道症状,可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 措施,如止吐、缓泻等
1、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2、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3、保持患儿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如有感染,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 免滥用。
谢谢观看
2、保持温暖干燥: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皮肤干燥, 预防感冒和感染。在沐浴和换尿布时,注意保暖和清洁卫生。
3、母乳喂养:鼓励母亲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母乳强 化剂添加。在喂奶前要洗手并确保乳房清洁卫生。
4、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对婴儿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出婴儿室,以减少感染风险。
4、鼓励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可考虑添加配方奶。在添加辅食时,应遵 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

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概述]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期间终止妊娠者,称早产,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

[ 护理诊断]
1.自理能力缺陷与病情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2.胎儿受伤的危险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措施]
(一) 一般护理与病情观察
1、按产前护理常规。

2、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尽量不做或少做腹部、肛门检查,必要检查时动作应轻柔。

3、胎膜早破,按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4、孕28周前每日听胎心1~2次。

7、注意阴道出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8、宫口开3cm以上应送产房待产,初产妇宫口开全应行会阴切开,缩短第二产程。

(二)用药护理
5、遵医嘱给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6、有宫缩者报告医生,按医嘱给硫酸镁或安宝等抑制宫缩,注意控制药物滴速。

使用硫酸镁应注意孕妇的膝腱反射、呼吸、尿量、血压情况;使用安宝注意观察孕妇心率。

浅谈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浅谈早产儿的护理问题与措施
59例 急诊护理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19(16):2404—2406. [6] 李奉珍 .静脉溶栓 治疗急性 心肌梗 死的观察及 护理阴.当代护 士 ,
2002,1l(6):22—23. (收稿 日期 :2012—02—13)
浅谈早产儿 的护理 问题与措施
梁姣 叶
(朔 州市朔 城区人 民医院,山西 朔州 036002)
和 问题 采取积极 的应 对措施 和护理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减 少 共 收住早产儿 98例 ,针对早产儿的有关护理诊断和问题采取
儿童的伤残 率均有重要意义。
了积极 的应对措施和护理降低 了新生儿病死率 ,减少 了儿童 的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问题 预见性观察 应对措施 伤残率 ,现报告 如下 。
2 结果 40例心 肌梗死 患者发 病后 2 h内再通 19例 ,占 47.50%; 4 h内再 通 11例 ,占 27.50%;6 h内再通 10例 ,占 25.00%。所 有
护理叽.全科 护理 ,2010,9(8):2305—2306. [2】 段延菊 .急性心 肌梗死静脉 溶栓 的观察与护理 叨.航空 航天 医药 ,
2010,6(21):1039. 【3】 李洪英 ,周秀花 .急性心肌梗 死心肺复苏后静 脉溶栓 16例 临床护
理[J】.齐鲁 护理杂 志,2010,lS(16):13—15. 【4] 郭广芹 ,刘永会 ,李学芹 ,等 .重组链 激酶静 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
死 的护士[J】.当代护士 ,2002,11(2):51—52. [5】 刘 惠萍 ,聂 翠霞 ,王 子 莲 ,等.急性 心 肌梗 死 患者 静 脉溶 栓治 疗
理护理应贯穿治疗 的始终 。 由于心肌梗死发生 比较急 ,患者就 疗过程 中的不 良反应 。静脉溶栓治疗 常会 引起 出血、发生心律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的护理及喂养早产儿是胎龄28周末至37周末之间出生的新生儿,而且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婴儿应统称为低出生体重儿。

通常将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现就早产儿的护理和喂养报道如下;1 早产儿的护理早产儿因胎龄的体重不一,故生活能力也不同,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尤需特别护理,对出生体重小于2500g以下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应送入高危新生儿室,不宜母婴同室。

生后立即护理,早产儿分娩时,应提高产房室温,有条件可准备好开放式远红外线床和暖仓及预温早产儿暖箱。

分娩后应立即清除口鼻粘液,擦干身上水分并用干燥、预热毛毯包裹,无菌条件下结扎脐带,一般不必擦去皮肤上可保留体温的胎脂。

1.1 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且有丰富学识及经验,对早产儿的喂养、穿衣、换尿布均在温箱进行并完成。

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每4~6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保持恒定(皮肤36~37℃)。

每日测体重1次,要在喂奶前进行,早产儿一般在出生后5~6天体重开始逐渐恢复。

1.1.1 保暖(1)暖箱预热:在加水管内加蒸馏水至上端红线,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一般预热2小时温度即恒定,将新生儿放入温箱内。

(2)温、湿度调节:调节温度时将数字拨盘开关拨到所需的温度,调节湿度时开启湿度开关,早产儿在暖箱中温度能够保持在中性温度(婴儿耗氧量最低的适当温度称为中性温度),早产儿的中性温度一般在32~35℃之间,箱内湿度在55%~65%,暖箱不易放在太阳直射处和取暖设备附近,应避免冷风直吹,以利保持恒温。

(3)暖箱养护:有机玻璃罩应每日擦一次,保持透明,注意勿用有机溶剂擦拭,每日消毒一次,水箱内水每日更换,不得加生水,以免细菌在其中繁殖。

1.1.2 供氧常规能够仅在发生青紫及呼吸困难等时才预吸氧,且不易长期持续使用,以免氧中毒。

1.1.3 脑室内出血的药物预防鉴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高,目前主张对早产儿在生后6小时内预防性应用苯巴比妥,以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病率。

早产儿管理制度

早产儿管理制度

早产儿管理制度一、前言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即259天)以前出生的胎儿。

早产儿的出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母体疾病、孕期并发症等。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早产儿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二、早产儿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障早产儿的生存和健康2. 规范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流程3. 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护理的专业水平4. 促进早产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三、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内容1. 早产儿的筛查和诊断(1)孕期的早产儿风险评估:对高危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妊娠状况、妊娠并发症等;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早产儿的诊断:在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中,对孕妇的胎儿发育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早产儿的风险因素,立即进行诊断和监测,以便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措施。

2. 早产儿的救护和护理(1)早产儿出生后的救护:对早产儿进行及时的呼吸道管理、饮食管理、体温调节等救护措施,确保早产儿的生命体征稳定。

(2)早产儿的科学喂养:根据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适当比例,保证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早产儿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对早产儿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早产儿的心理支持:给予早产儿及其父母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早产儿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3. 早产儿的出院管理(1)早产儿出院条件: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生命体征、膳食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在出院后不会出现健康问题。

(2)出院指导和计划:为早产儿及其家庭制定详细的出院指导和计划,包括喂养计划、生活护理技巧、就诊和接种计划等。

(3)出院跟踪和定期随访:确保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对早产儿及其家庭进行定期跟踪和随访,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四、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实施1. 加强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护理的专业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早产儿室条件:最好与足月儿分开,室温保持在24~26℃,湿
度在55%~65%,以防呼吸黏膜干燥。

3、维持体温恒定,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出生胎龄、成熟度及病
情,给与不同的保暖措施。

保暖方法因地制宜,有条件者可用暖箱保暖。

调节适宜的暖箱温度,体重越低,暖箱温度越接近体温,使体温维持在36~37℃。

体重在1500~2000g者,暖箱温度在30~32℃;体重在1000~1500g者,暖箱温度在32~34℃;体重在1000g以下者,暖箱温度在34~36℃;当体重超过2000g,体温正常,室温适宜,可出暖箱。

条件不具备时,可用热水袋保温,热水袋的水温在55~60℃,经常换水,保持恒温,注意防止烫伤。

4、呼吸管理:婴儿出生后即将头转向一侧,清除口、鼻部分泌物,
早产儿有呼吸窘迫或紫绀症状者,应立即给氧,但不宜长期持续使用。

呼吸暂停者给与弾足底、拍背以刺激呼吸或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等处理,必要时用机械正压通气。

5、喂养:早产儿生后6h试喂糖水,1-2次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
可直接哺乳,若无母乳,应予市售的专用于早产儿的配方乳为好,对既无吸吮能力、又无吞咽能力者,可予鼻饲或静脉营养。

每天准确记录出入水量,磅体重,以便及时调整补充营养。

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

6、皮肤、脐带护理:早产儿根据情况,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沐浴,
但沐浴前每天应擦洗全身一次,更换衣服、包被,出生后常以0.25%氯霉素滴眼,加强口腔及脐部、臀部护理,注意爽身粉不宜撒过多。

7、预防接种:出生后3d接种卡介苗,出生1d,1个月和6个月
应注射乙肝疫苗。

8、预防感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前后必
须洗手,室内所有物品定期更换消毒,严格控制流动探视人员。

9、观察病情:除做好生命体征监护外、还应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
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温度、反射、进食、有无腹胀及大小便等情况。

特别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发生。

并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