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文献综述
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作者:谢钧辉来源:《新一代》2009年第11期摘要:男子三级跳远是田径比赛中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
近年来,三级跳远成绩不断提高,根本原因是运动员通过科学训练,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体现。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归纳分析法对男子三级跳远的速度、力量训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是提高男子三级跳远成绩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级跳远;速度;力量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33-01三级跳远是运动员经过助跑,沿直线进行三次水平跳跃的项目。
三级跳远要求运动员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要完成3次身体运动轨迹的改变和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就要靠有很好的速度、力量、爆发力、弹跳能力、灵敏、协调能力。
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取决于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水平以及良好的技术。
然而,速度、力量是决定三级跳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三级跳远训练中提高速度和力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从速度和力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三级跳远的速度训练在三级跳远项目中,运动员所要表现的是运动员在助跑条件下的连续跳跃能力,以达到的距离作为衡量标准。
三级跳远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各次起跳的垂直速度。
按照物理学原理,助跑速度越快,在起跳时获得的水平速度就越大,就能跳得越远。
因此提高助跑速度就成为现代三级跳远技术的基础,其他技术问题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速度训练是田径运动员素质训练的重中之重和永恒的主题,更是三级跳远的灵魂,与三级跳远的成绩有直接关系。
三级跳远速度训练应与专项特点紧密结合,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改进跑的技术,提高跑的能力,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水平;完善和提高助跑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基础速度训练(平跑速度)基础速度训练的任务是提高跑的能力,发展绝对速度。
基础速度训练的主要手段有100米——200米的加速跑,重复跑,间歇跑,变速跑等;50米——60米站立式计时跑;30米——45米行进间计时跑;牵引跑;顺风跑;斜坡上下跑;30米左右的单足跳;参加100米、200米比赛等。
对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分析

析。通过对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发现 , 已有研究缺乏对 于完整 技术 系统 的 、 面 的分析 , 全 因此 对于 影 响因素 的
把握不 够完 整 。我们 的优 秀运动 员 到底 存 在哪些 不 足
2 2 1 文献 资料 法 通 过 搜 集 查 阅 了大量 书籍 及相 . . 关 的文献 资料 的方 法 , 撰 写 论 文 提 供 有 价值 的理论 为
1 日 舌 J I
以国内外 数 名 优 秀 三 级 跳 远 运 动 员 作 为 调查 对
象 , 爱德华兹 、 如: 康利 、 班克斯 、 四新 、 邹 邹振先、 李延
熙 等为例 进行 分析 。
2 2 研 究方 法 .
为 了改 变我 国男 子 三 级 跳远 水 平 的低 迷 现 状 , 作 者拟对 影 响 我 国男 子 三 级 跳 远 运 动 成 绩 因素 进 行 分
中图分 类号: 8 3 4 G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14 2 0 ) 0 o2 一 5 10 -9 5 (0 9 l—0 5 _0 -
An ls f j rF co sA e t gteP ro ma c fC ieeM aeT il J mp r ay i o o a tr f ci h e r n eo hn s l r e u e s s Ma n f p
许 滨 许 晶 ,
(. 1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 室, 北京 10 8 ;. 00 42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 , 北京 10 8 ) 00 3
摘要: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技术比较复杂, 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 目。通过文献资料法, 中 对
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 的助跑绝对速度和速度利用率 、 专项 素质 、 三跳 比例 、 力量素质 、 竞技 能力等 因素 的分析 , 找出影响我 寻 国优秀男子 三级跳远运 动员成绩提高 的主要原 因, 并提 出相应的建议 。 关键 词 : 三级跳远 ; 运动成绩 ; 因素
跳远文献综述

跳远文献综述跳远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项目,也是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跳远是指运动员在起跑后以快速的速度奔跑并在规定的起跳线起跳,通过腿力和技巧,尽量远地跳出。
跳远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力量、灵敏度和协调性。
本文将对跳远进行综述,分析跳远的技术要求、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跳远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起跑、起跳、飞行和落地四个阶段。
起跑阶段要求运动员具备快速的加速能力和良好的起跳姿势;起跳阶段要求运动员通过弹跳动作将身体迅速抬起,并保持合适的姿势;飞行阶段要求运动员通过腿力和身体控制,尽量延长飞行距离;落地阶段要求运动员在着地时保持平衡,并尽量减少能量的损失。
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技术的改进,提高各个阶段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更远的跳远成绩。
跳远的训练方法多样化且针对性强。
在起跑训练中,可以通过爆发力训练和起跑姿势的优化来提高起跑速度;在起跳训练中,可以采用弹跳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来提高起跳高度和稳定性;在飞行训练中,可以通过腿力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来延长飞行距离;在落地训练中,可以通过平衡训练和着地技巧的训练来提高着地的稳定性。
此外,跳远的训练还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
近年来,跳远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
有研究表明,跳远成绩与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在速度方面,研究发现起跑速度和起跳速度对跳远成绩有显著影响;在力量方面,研究发现腿部肌肉力量和核心肌肉力量对跳远成绩有重要作用;在技术方面,研究发现起跳姿势、着地姿势和飞行姿势对跳远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还有研究探讨了不同起跑距离和起跳角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跳远是一项综合性的田径项目,其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需要运动员全面地进行学习和掌握。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技术改进,运动员可以提高跳远成绩。
此外,跳远的研究也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初中体育论文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专门力量训练

初中体育论文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专门力量训练摘要:三级跳远成绩的取得,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运动员技术的熟练程度,身体素质发展水平,心理状况,竞技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等等。
这其中身体素质是保障三级跳远成绩得以大幅度提高的基础,而身体素质中的速度、专门力量提高是三级跳远成绩的关键。
为了提高这两项素质,探讨其训练方法,对该两项运动素质的训练框架作出科学的设计。
关键词:三级跳远、速度训练、专门力量训练三级跳远是集速度、力量、爆发力、柔性、协调能力等各项素质因素于一体,经过单足跳、跨步跳、跳跃三个连续动作组成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跳跃项目。
随着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也对其技术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同时有针对性加强速度、专门力量的训练。
图1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专门力量训练框架1、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要想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运动员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并在助跑中很好地发挥水平速度的能力,发展绝对速度。
1.1使三级跳远运动员具备较高的速度水平应该从提高跑的能力,发展绝对速度。
1.1.1提高跑的能力是发展速度的基础,运动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跑的能力,才能够速度水平 在助跑中发挥 速度 跑的能力 绝对速度 快速力量 快速跳跃 带助跑快速跳跃 计时跳跃 助跑速度训练 专门力量训练谈到发展速度的问题。
因此,在发展三级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跑的能力:100米、150米、200米加速跑、间歇跑、变速跑和参加100米、200米比赛。
1.1.2发展决定速度随着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速度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出现。
三级跳远运动员对其跑的决定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世界一流水平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都具有很高的速度水平,他们不仅是一流的三级跳远运动员,而且还是一流短跑运动员。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培养具有短跑气质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三级跳远助跑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

三级跳远助跑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作者:周德奎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8年第3期随着我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三级跳远运动受到了广泛关注。
三级跳远运动的助跑训练是影响跳远的主要因素,助跑具有十分显著的重要性,但同时也需要与起跳相互配合。
当有了快速、稳定的助跑后,再与准确、连贯的动作衔接,才能够跳出好成绩。
在训练方面,三级跳远助跑的影响因素有许多,排除自然因素外,其他客观影响因素都需要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训练,而教练员的训练若不能针对影响因素做出训练,其训练效果则不会很明显。
所以,本文的探讨对提高三级跳远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三级跳远助跑的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并对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2.1 三级跳远助跑的影响因素2.1.1 助跑起跳在三级跳远助跑起跳中,起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加速、有强烈助跑节奏感,且助跑起跳动作流畅、放松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运动员训练中较为常见,运动员多数都倾向于这种起跳方式,对自我助跑起跳活动感觉较为轻松;另一种是在短时间内加速,步长不变,起跳活动比较稳定,踏板的启动助跑成功率高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有规律增加步长,起动姿势固定。
两种助跑起跳对三级跳远助跑的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运动员在助跑起跳时,若选择第一种起跳方式,运动员的起跳动作迅速和高节奏感的动作,无法保证起跳的准确性;若选择第二种起跳方式,则运动员的肌肉会受累,这样在起跳时就会导致动作变形,影响速度发挥。
2.1.2 助跑加速助跑加速需要运动员的步伐准确、稳定,助跑时比较轻松,弹跳具有弾性。
运动员助跑的速度是影响助跑的因素,需要身体重心、双臂、双脚前掌和后蹬的力量与配合,运动员很难控制好这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助跑加速中,运动员注重的是助跑的动作推动,加快步频和步长使身体逐渐抬起正直,在助跑道的最后几步,运动员用脚着地大腿高抬避免拉大步,以便保持上体接近正直的姿势,运动员在最后 3 ~ 6 步的助跑中应该适当地减小步长、加快步频,从而为起跳做好准备。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现状与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现状与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女子三级跳远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技术较为复杂、难度也较大的项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女子田径选手中逐渐得到发展。
尽管近年来我国女子田径运动表现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女子三级跳远项目在我国却始终处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滞后的状态,缺乏具有高水平的选手和成绩。
在此背景下,探讨女子三级跳远现状及其成绩滞后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训练规律不规范,缺乏适宜的训练方式。
目前,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普遍存在训练规律不规范、科学性不强等问题,许多运动员依然采用“做多了是硬道理”的训练方法。
长时间的重复性训练,容易导致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的瓶颈问题。
同时,女子三级跳远因为技术较为复杂,许多运动员缺乏正确的训练方式以及技术指导。
没有科学的训练方法、缺乏优秀的教练员、训练时间和强度不够合理,这些会影响运动员的锻炼效果。
二、运动员个体能力存在差异。
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身体条件下,运动员的个体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
年龄小、身体素质不错的运动员具有强大的潜力,在经过全面的技术和体能训练后,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条件的限制,这些运动员的能力和表现难以进一步提高。
相反,年龄大、身体条件不够优越,体能弱的运动员,由于训练时间和强度不够合理,技术上存在缺陷,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进步。
三、竞争环境不利。
女子田径项目虽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以及重视,然而,实际上竞技环境较为不利。
许多女子田径项目的参赛人数十分有限,晋级门槛较高,降低了三级跳远项目选手的参与与接触机会。
同时,女子三级跳远项目在国际上的支持和认可程度不如男子高,其在赛制和赞助方面均相对不足,缺少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也造成了项目的滞后。
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为选手提供足够的参与经历,甚至可能影响到选手的发展。
四、缺乏完善的竞赛体系。
女子三级跳远在我国目前的竞赛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文献综述

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文献综述1.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的有关文献,查阅到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抛除运动素质和心理因素来看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运动技术。
文献检索中关于运动技术的研究占了三级跳远项目研究的一半,可见运动技术对三级跳远成绩的重要性。
在三级跳远技术主要体现在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的利用率而为了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先后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技术类型,是“高跳型”“平跳型”“速度型”。
这三种类型根据三跳不同的比例分类。
高跳型是第一跳所占比例最大的;平跳型第一跳和第三跳比例基本一样;而速度型是第三跳所占比例最大[1,2]。
1.1助跑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三级跳远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获得最大水平速度而且尽量保持这种水平方向的速度直至到达最大速度。
所以助跑获得最大水平位移速对三级跳远至关重要。
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可以获得使得他们跳得更远的水平位移速度,助跑速度十分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三级跳远成绩的优劣,特别是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和快速有力的起跳是重中之重,另外,适宜的起跳角度、良好的弹跳能力、较大的肌肉力量、良好的柔初性也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因素。
1.2助跑利用率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众所周知,在三级跳远项目中,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指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后经过踏板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与垂直速度的最后的比值。
速度的利用率反映的则是运动员经过起跳离地这一过程,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前后变化的规律,这与平常所说的速度损失率其实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阐述方式。
因此可以说很有必要研究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跳远的最后成绩之间的规律,这有助于揭示出三级跳远的运动规律。
研究的结果是这样的,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和起跳后的速度还有腾起的角度有关。
杨志军在《对影响跳远成绩主要因素的探讨》中谈到:快速起跳过程所获得的较大垂直速度,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腾起角来延长腾空时间,是快速提高跳远成绩的有效措施。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现状与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

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现状与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无论是在国际比赛还是在国内赛事上都难以取得好成绩。
这一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很多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训练、赛制及其他方面分析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现状与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
一、技术水平不高女子三级跳远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主要包括起跑、准备、起跳、飞行、着地等五个环节。
其中,起跑和准备环节的动作需要协调性和爆发力,起跳、飞行和着地则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柔韧度和动作技巧。
在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很多运动员的起跳和飞行阶段动作不够协调,并且在着地时姿态不够稳定,这使得她们无法跳出更好的成绩。
二、训练方法不科学女子三级跳远的训练方法也是导致其成绩滞后的因素之一。
传统的训练方法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强化肌肉、增强爆发力等方面做的不错,但是缺乏针对性的技术训练。
现代的科学训练方法应该针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技术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调整,帮助运动员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
同时,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也需要有所调整,以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损伤和疲劳,影响运动员的发挥。
三、赛制不利于运动员表现四、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女子三级跳远在我国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比赛场地的质量、管理和赛前准备的不足等等。
赛场的质量对于运动员的表现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赛场的制造精度不够高或者风向不稳定,都会导致运动员跳跃时出现偏差。
此外,赛前准备也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的心理和体能准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充分,也会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综上所述,女子三级跳远运动现状与成绩滞后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赛制不利于运动员表现以及其他因素。
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需要我们相关方面针对以上因素做进一步的改进,为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文献综述
1.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检索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的有关文献,查阅到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抛除运动素质和心理因素来看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运动技术。
文献检索中关于运动技术的研究占了三级跳远项目研究的一半,可见运动技术对三级跳远成绩的重要性。
在三级跳远技术主要体现在助跑速度和助跑速度的利用率而为了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先后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技术类型,是“高跳型”“平跳型”“速度型”。
这三种类型根据三跳不同的比例分类。
高跳型是第一跳所占比例最大的;平跳型第一跳和第三跳比例基本一样;而速度型是第三跳所占比例最大[1,2]。
1.1助跑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
三级跳远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获得最大水平速度而且尽量保持这种水平方向的速度直至到达最大速度。
所以助跑获得最大水平位移速对三级跳远至关重要。
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可以获得使得他们跳得更远的水平位移速度,助跑速度十分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三级跳远成绩的优劣,特别是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和快速有力的起跳是重中之重,另外,适宜的起跳角度、良好的弹跳能力、较大的肌肉力量、良好的柔初性也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因素。
1.2助跑利用率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三级跳远项目中,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指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后经过踏板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与垂直速度的最后的比值。
速度的利用率反映的则是运动员经过起跳离地这一过程,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前后变化的规律,这与平常所说的速度损失率其实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阐述方式。
因此可以说很有必要研究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跳远的最后成绩之间的规律,这有助于揭示出三级跳远的运动规律。
研究的结果是这样的,助跑速度的利用率是和起跳后的速度还有腾起的角度有关。
杨志军在《对影响跳远成绩主要因素的探讨》中谈到:快速起跳过程所获得的较大垂直速度,有利于获得较大的腾起角来延长腾空时间,是快速提高跳远成绩的有效措施。
在适当的增加水平速度损失率基础上,用以提高垂直速度,增大起跳腾起角,对于我国跳远运动员训练有指导作用。
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利用率可塑性很小,在保持最大速度和较大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基础上,应尽量增大起跳角度[3]。
在三级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充分的提高或者是保持最高的水平速度之后,才有可能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此换来垂直速度的利用率。
可是再将我国的优秀选手与同场竞技的国外选手相比时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我国的选手的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都很低而且损失的成分太大。
马开坪、杨晓兰在《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探讨》一文中说到,只有合理的科学的使助跑的节奏维持在一个相对较理想的状态才能确保发挥出最高水平的速度,这就告诉我们要准确的保证踏板的准确性,不仅有利于为下一步的腾空做准备也为了能更好地将助跑的速度提高到最大化。
这主要表现在最后的几步能否做到准确,合理和有效。
这可以通过提高步频来获得最高的水平速度。
但是由于存在较高的个体差异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运动员的水平发挥和技术的利用率。
由此看来,提高三级跳远选手的运动水平的办法还要在速度的利用率上下功夫[4,5]。
2.三级跳远技术类型对三级跳远的影响
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发现我国的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有21.87%的采用高跳型技术,58.34%的运用平跳型技术,19.79%的用速度型技术。
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技术类型,均有运动员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随着国际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创造出的世界纪录,赛后其称“我想,我只是把速度保持到最后一跳。
”从这就话我们可以理解,助跑速度和其利用率在制约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
同时,“跑跳”型的新技术类型产生。
现阶段,随着对“速度”认知程度的提高,国际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比赛中逐步向“速度—跳跃型”转变[6]。
围绕速度的变化,各种技术类型在不断的提升与转变,我国教练员、运动员应积极学习,积极探索,致力于寻求适合运动员自身的技术类型,而不单是去盲目效仿别人的成功经验。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有利于发展的,有利于提升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技术类型[7]。
小结:
通过对三级跳远成绩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使我们更加清楚,三级跳远是一项对运动员运动素质要求非常严格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不止要加快助跑速度还要保持在起跳过程中助跑速度的不丢失。
要求运动员要有很强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才能在高速位移过程中使完成起跳腾空,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类型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注重跑跳结合的训练,注重完成动作的流畅性,提高助跑速度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良力,袁运平.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研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4):58~62.
[2]杨成街.浅析影响三级跳远远度的因素[J].高教研究,2009(3):72~74.
[3]杨志军对影响跳远成绩兰妻因素的探[J].综合:283.
[4]马开坪、杨晓兰.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1998(2):32~34.
[5]洪少峰.对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再认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吴永宏.中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及训练安排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11.
[7]余敬平.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