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统计学评价教学文案
《统计》的教学设计及评析心得体会 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

统计学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掌握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3.培养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数据的分类和测量尺度;•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收集与整理•抽样调查方法;•数据整理和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技术。
3. 数据分析与推论•数据分布的描述和分析;•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系统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统计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据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和认可程度,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2. 教师评价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成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定教学成果的达成程度。
五、心得体会在本次统计学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馈,我发现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出较高的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实践教学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统计学中的教案设计和评估

统计学中的教案设计和评估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及应用的一门科学。
它在科学研究、社会调查、金融投资、企业管理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统计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一名统计学教师,如何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和教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需要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统计学中的教案设计和评估。
一、教案设计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制定教案的第一步。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量化,而且应该要符合课程大纲。
例如,如果是一节简单的数据处理课,目标可以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收集数据、如何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如果是一节讲解回归分析的课,目标可能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回归分析预测结果,以及如何评估其结果的准确性。
2.确定教学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后,下一步是确定教学内容。
正确定义教学内容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递进性,不能纷繁复杂,过于深入的内容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可以参考教材的顺序,对学生的学习难度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此外,要与实际数据分析应用问题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统计思维。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统计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通过例子、图表、实际数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还可以将课程分成小组研究、模拟实验、学生报告等格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二、教案评估1.教学效果评估教案的效果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教学评估的目的就是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多少知识。
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大考试等方式来评估。
2.学生思维及表达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统计学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们培养出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并提高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能力。
为了评估教案的效果,可以从小组研究、模拟实验、咨询、看法阐述等方面评估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
3.积极的反馈教师在评估学生的成果和理解时,需要向学生提供即时反馈。
高中数学评课稿:统计

高中数学评课稿:统计前言统计学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数学实际应用中最广泛的部分,是数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科学。
统计学在人类社会经济、商业、政治、学术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对高中数学统计学这一课程进行评述。
教学内容高中数学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数据分布、数据处理、概率和统计推断等相关知识。
基本概念高中数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数据、变量、频数、频率、分组、组数、中心值和离散程度等。
这些概念是统计学理论中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因此,对这些概念的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认知。
数据分布高中数学统计学的数据分布部分主要包括连续数据分布和离散数据分布。
对于连续数据分布,教学要着重强调密度曲线、累计分布函数以及正态分布等内容,同时还要介绍一些实际应用,如身高、体重等。
对于离散数据分布,需要让学生了解离散数据分布的概念和常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如伯努利分布和二项分布等。
数据处理高中数学统计学的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描述等内容。
数据处理是统计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实际的部分,需要让学生了解如何从生活中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
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表格和图形的形式来展示数据,并通过描述性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
概率高中数学统计学的概率部分是统计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数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教学需要强调对概率的基本定义,如事件、样本空间和随机变量等。
同时,还要通过实际案例,如骰子、硬币等,来体现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推断高中数学统计学的统计推断部分,主要是基于概率和数据信息对总体特性进行判断和推断。
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并掌握如何采用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总体特性进行评估。
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统计学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采用以下方法:创造性引导教学应该遵循“理解先行,计算为辅”的原则。
《统计》评课稿

精心整理
《统计》评课稿
1、教师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兴趣和愿望、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原始信息”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去进行“选择”、“加工”信息,直至“发布”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考,发散思维。
2、学生依据亲身经历的统计题材入手,找到了知识的“源”,是“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的思想。
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45建议:1 2。
《统计》评课

统计评课概述在教育领域中,统计评课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策略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统计评课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并讨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统计评课的基本原理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为依据,通过定量化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如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评估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常用方法1. 成绩分析成绩分析是统计评课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各个考点上的掌握情况,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
成绩分析可以采用一些常见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等,通过与历年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另一种常见的统计评课方法。
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并向学生进行发放,可以收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意见。
问卷调查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如教学内容的清晰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的沟通能力等,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3. 行为观察行为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的方法。
通过观察课堂上的教师行为(如讲解方式、互动方式等)和学生行为(如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可以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行为观察需要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并结合其他评估指标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观察小组之间的互动情况,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讨论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进而评估教学的质量。
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统计评课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统计评课,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据此进行教学改进。
同时,统计评课也可以帮助学校进行教师绩效评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统计》的教学设计及评析

统计的教学设计及评析引言统计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统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统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对其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统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计课程教学目标: -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能够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 掌握统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 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课程的主要目标,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统计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 - 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 -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教学方法在统计课程的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统计课程教学方法: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统计知识,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
- 实践与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项目,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应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数据分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统计课程教学评估方法: -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 数据分析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数据分析项目中的表现和能力。
- 学生反馈:定期向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评析评析统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评析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评析统计课程教学的要点: -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 - 教学内容是否与目标相匹配? -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和灵活运用? - 教学评估方法是否科学准确? - 是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结论统计课程的教学设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及时评估和调整教学策略。
统计学期末评语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统计学学习,学生们不仅仅掌握了统计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数据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期末评语
学期末的统计学评语是对学生在这个学期所学习的统计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可以指导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提升方向。以下将针对本学期学生在统计学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建议。
首先,本学期统计学课程内容较为深入,涉及到了概率论、统计推断、回归分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在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对待每堂课的内容,积极完成作业和课堂练习。然而,在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上,还有部分同学存在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建议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练习。
其次,在统计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自己的数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同学在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建议他们多加练习,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
统计学实训报告老师评语

您好!首先,请允许我对您在统计学实训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下是我对本次统计学实训的总结和反思,以及您对我的评价和建议。
一、实训总结1. 实训目的本次统计学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统计调查、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基本内容。
2.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实训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数据收集:根据实训要求,我选择了某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3)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描述性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等指标,以便对数据进行初步了解。
(5)推断性统计:运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推断性统计,以验证假设。
(6)相关分析:运用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以下统计学方法:(1)描述性统计:能够运用均值、标准差、方差等指标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推断性统计:能够运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推断性统计。
(3)相关分析:能够运用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4)数据整理: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反思与改进1.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部分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导致分析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2. 在描述性统计过程中,对数据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描述性统计的作用。
3. 在推断性统计过程中,对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
4. 在相关分析过程中,对变量关系的分析不够深入,未能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统计学评价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HMI)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
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住院患者住院医疗质量方面的重点指标,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三个结果质量为重点。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重返手术例数麻醉指标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二、单病种(特定病种)质量指标方面是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肺炎、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预防感染”七项单病种(特定病种)。
质量的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为重点,本指标使用的对象是三级医院,重点是三级甲等医院。
三、重症医学(ICU)的监测指标是以诊疗过程与结果质量为重点的指标。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监测指标是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结果指标。
五、医院感染控制的监测指标是以特定对象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即使用呼吸机、导管、导尿管三项器械所致感染的结果指标为重点,同时以手术风险评估类别来评价术后切口感染的结果指标。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信息部+职能部门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 医务科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人事科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 物管科(二)工作负荷---- 医务科、门诊部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入院、出院例数,出院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三)治疗质量----- 医务科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7.新生儿住院死。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医务科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财务科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财务科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科教科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 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信息部一、了解住院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安全)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三)麻醉(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 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 9- -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医务科、信息部、财务科【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 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
2.充血性心力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 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 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 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3)主要诊断I 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 -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
(4)主要诊断I 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
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医务科、信息部、财务科【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标,了院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特定手术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死亡例数;②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数。
有以下十八类手术及I -9- -3编码。
1.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 -9- -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 -9- -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
3.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 -9- -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
4.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 -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的出院患者。
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ICD9- -3编码中有ICD9- -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9- -3编码中有36.1的出院患者。
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 -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
8.颅、脑手术手术/操作ICD9- -3编码为01.02-06,02.0、02.1-4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
9.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 9- -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女性出院患者。
10.剖宫产手术/操作编码为I 9- -3:74.0,74.1,74.2,74.4,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
11.阴道分娩手术/ 操作编码为为ICD-9- -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
12.乳腺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为ICD9- -3:85.4的出院患者。
13.肺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为ICD9- -3:32.4、32.5的出院患者。
14.胃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为ICD9- -3:43.5-43.9的出院患者。
15.直肠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为ICD9- -3:48.4-48.6的出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