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25•【字号】常政办发〔2021〕28号•【施行日期】2021.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25日目录第一章形势分析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章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四章规划实施重点工程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常德市“十四五”应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建设社会平安的现代化新常德,根据《安全生产法》《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69号)、《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法律和文件规定,结合常德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形势分析(一)取得的进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有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成效显著。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06.28•【字号】湘建规函[2013]191号•【施行日期】2013.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湘建规函〔2013〕191号)各市州、县市城乡规划局(规划建设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自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30号,以下简称《通知》)下发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基本在全省铺开。

今年5月,我厅对全省特别是34个示范镇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情况进行了摸底检查,发现望城区乔口镇、临澧县新安镇等一批乡镇编制进度快、质量高,符合编制工作要求,但也还有相当部分乡镇存在不少问题。

现就加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作进度滞后。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全省各乡镇应在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村镇布局规划,其中,34个示范镇应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

但按照进度检查,全省仍有不少单位领导认识不高,不重视村镇布局规划工作,没有把村镇布局规划当做乡镇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工作来抓,工作进展缓慢,有的至今尚未联系规划编制单位开展前期资料收集工作,直接影响了全省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进度。

2.概念不清晰。

《湖南省村镇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12〕80号)规定,村镇规划主要包括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镇规划包括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镇区规划,其中镇区规划包括镇总体规划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乡规划包括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和集镇规划;村庄规划应当在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完成后编制。

临澧县新安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2-2020年)

临澧县新安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2-2020年)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优化莽山乡乡域村镇空间布局,引导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有序进行,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文本中宋体加粗加下划线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修改。

第二条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确定为:2014—2030年近期:2014—2020年中期:2021年—2025年远期:2026—2030年第三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莽山乡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89.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09);(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关于开展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30号);(5)《湖南省村镇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12);(6)《湖南省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导则》;(7)《宜章县村庄布局规划(2008-2030)》;(8)《莽山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9)《莽山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11)《宜章县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平攻坚规划》;(12)莽山乡提供相关设计资料。

第五条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定位;(2)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集约高效;(3)城乡统筹,科学布局、适度超前;(4)生态优先,分类指导,特色突出。

第六条规划内容(1)综合评价乡域发展条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2)分析农村人口转移趋势,预测集镇区和各村庄人口;(3)划定空间管制的范围和界线,处理好乡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统筹规划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空间选址布局,明确集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明确中心村和基层村;(5)对村庄分类控制,按照不同类型提出整治与建设方案;(6)明确防洪、消防等设防标准,制定防灾减灾措施;(7)提出村容村貌建设的整体要求,提出近期建设的内容和实施措施。

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澧

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澧

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澧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一节区域概况 (1)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2)第二章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2)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2)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3)第三节土地规划目标 (3)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4)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4)第三节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5)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 (5)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7)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7)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8)第三节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8)第六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9)第一节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9)第二节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9)第三节推进土地生态治理 (10)第七章土地整治安排 (11)第一节土地综合整治 (11)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与重点工程 (11)第三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11)第八章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 (12)第一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2)第二节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13)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4)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15)第一节控制范围与空间布局 (15)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目标 (16)第三节各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16)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17)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重点 (17)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目标 (17)第三节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2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1)第十二章附则 (22)附表 (23)附表1澧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3)附表22006-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表 (24)附表32006-2020年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表 (25)附表42006-2020年耕地、基本农田情况表 (26)附表5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表 (26)附表62006-2020年土地整治规划表 (27)附表72006-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 (27)附表82006-2020年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28)附表10澧县各乡镇主要规划目标表 (34)附图:1、澧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16年修订版)2、澧县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16年修订版)3、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4、澧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5、澧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6、澧县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7、澧县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8、澧县中心城区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16年修订版)9、澧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前言《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增强依法用地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澧县写可行性报告

澧县写可行性报告

澧县可行性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澧县的发展前景进行可行性研究,全面评估澧县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以确定澧县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和潜力。

2. 背景分析澧县位于中国湖南省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澧县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与周边地区的联系紧密。

同时,澧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具备了发展多个产业的潜力。

3. 资源评估澧县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经过初步调查和评估,澧县的土地资源适宜农业、工业和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方面,澧县拥有丰富的水源,可以满足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需求。

此外,澧县还有一些矿产资源,如煤炭和石灰石,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

4. 环境评估澧县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空气质量良好,水质也较为清洁。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因此,澧县在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5. 经济评估澧县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主要以农业为主导。

近年来,澧县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农业技术改造和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提升农业产值。

此外,澧县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利用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

然而,澧县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6. 社会评估澧县的社会发展相对稳定,人口结构合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

但是,澧县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因此,澧县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7. 可行性分析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澧县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澧县拥有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多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经济发展方面,澧县应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工业发展,同时发展旅游业,提升区域经济实力。

社会方面,澧县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8.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澧县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澧县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和潜力较大的结论。

常德市规划

常德市规划

中心区居住用地规划图
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
1、商业金融业用地规模 :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1364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1364万平方米,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8.6%,人均8.8平方米。 8.6%,人均8.8平方米。 商业中心 : 商业服务业中心:在中心城区形成两个市级商业服务 业中心,其中人民路商业中心以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火车 站商业中心以商贸业和旅馆业为主。 片区级商业中心:在规划的9 片区级商业中心:在规划的9个片区中,除德山东片外 的8个片区均设置片区级中心(已有市级中心的可不设), 为本片区的城市居民提供服务。
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规模 : 规划工业用地2300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规划工业用地2300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 14.4%, 人均建设用地14.84平方米。 14.4%, 人均建设用地14.84平方米。 工业用地布局 : 引导工业项目向德山开发区集中;对于沅江以北的 工业用地,采取控制和置换的原则,坚决取缔污 染重、效益低的工业项目;江南城区适当控制工 业项目发展,工业项目选址限制在片区的东南, 玉霞路沿线。
常德市城市总体 规划
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
1、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一主、一副、四轴”。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为“一主、一副、四轴” “一主、一副”分别指常德中心城区和市域北部副中 一主、一副” 心城市(津澧一体化发展); “四轴”包括两条一级发展轴和两条二级发展轴,两 四轴” 条一级发展轴分别是沿张常高速公路和常长高速公路的西 北-东南向发展轴、沿常岳高速公路和常吉高速公路的东 北-西南向发展轴;二级发展轴指沿澧水流域的北部城镇 发展轴,以及沿二广高速和市域南北向高等级公路的中部8万平方米,人均12.50平方米。 规划公共绿地1938万平方米,人均12.50平方米。 规划7个市级公园,15个区级公园。 规划7个市级公园,15个区级公园。 防护绿地 沿高速公路两侧各设置30米的防护绿地; 沿高速公路两侧各设置30米的防护绿地; 沿铁路两侧各设置15米的防护绿地;110kv输 沿铁路两侧各设置15米的防护绿地;110kv输 电线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10米,220kv输电线 电线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10米,220kv输电线 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20米,500kv输电线单侧 单侧防护绿带不少于20米,500kv输电线单侧 防护绿带不少于35米。 防护绿带不少于35米。

澧县县城环卫设施空间规划布局

澧县县城环卫设施空间规划布局
而 随着 旧城改 造 和新城 的建 设 ,在新 建 区垃圾 站
济的发展 ,环卫基础设施相对其城市功能和定位
而 言有一 定 的差距 ,在 环卫 资源 配置 上存 在较 大
问题 .针 对这 一 现象 ,结合 本地 区的实际情 况 , 探讨 研 究澧县 县城 环卫 设施 的空 问 布局是 城市 环
目前 城 区共 有 垃圾 收集站 9 , O座 属小 型 收集 站 ,以地 坑式 为 主 ,大 多数 附属 于人 流较 集 中 的 主要 沿街 建筑 内 ,对街 道卫 生 和形象 造成 一定 影 响 .收集 站数 目众 多但 不能 满足 市 民 的需 求 ,究 其根 本原 因有 :其 一 ,空 间布局 不合 理 ,从 现状 垃圾 站 布局看 主要 集 中在老 城 区商业 发 达地 区 ,
e u p n h t i h l s t a h u l e l q im e t s o l e r g r e n t e l h f p i cp e f q i me t t a t o d h t t e p b i h at e u p n h u d b e a d d i h i t o rn i l s o c h g m ak t o r e , mmu ia i n a d a mi itai n h ce t c p i cp e h u d b o d ce s t e s n tt n c n c t n d n sr t .T e s i n i rn i l s s o l e c n u t d a h a i i o o i f ao e u p e t i c rid o t t h i s o e r a o a l ln i g a d ly u t t t g t i a d ct q im n s a re u o t e am f t e s n b e p a n n n a o twi s ae e i a m n i h h r c y d v l p n iet ee f c i eo n t t n e u p n e ed ma d o c l e i e t . e e o me t o r s fe t f a i i q i me t o me t h e n f o a sd n s t a h v s a o t t l r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澧县概况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

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

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

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

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

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

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

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

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

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

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

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澧县县城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澧县概况澧县,因澧水流经县境而得名。

地处湘鄂边界,常德地区的北部,东临安乡县,南靠临澧,西接石门,北与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接壤。

澧县行政区划面积为2107.3平方公里,现辖15个建制镇(包括澧阳镇)、17个乡。

作为澧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县城位于县域中部的澧阳平原上,南濒澧水,东距津市市8公里。

澧县是位于我国三级经济开发轴线(焦柳铁路线和二广高速)上的节点城市,常德市和荆州市的几何中心。

处于湖南西北部边境,临近中部两大城市群—长株潭“3+5”城市群和武汉“1+8”城市群,处于两大城市群的直接辐射交汇地域的西部。

澧县在湖南自东向西的经济梯度格局中处于第二梯级的位置,并且是环洞庭湖城市群以及我国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位置,必将成为未来湖南省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

澧县经济发展迅速,是个农业大县和资源大县。

20世纪80年代后,澧县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经济实力迅速增加。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08902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21568万元,同比增长6.6%;二产业增加值353176万元,同比增长17.3%;三产业增加值334158万元,同比增长15.3%。

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1.9:35:33.1。

全县完成财政预算总收入45103万元,增长7.95%。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4315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9815万元。

澧县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焦柳铁路由北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湖南。

G207国道线和省道S302线、S304线是澧县境内的主要对外交通线路。

澧水通过洞庭湖水系可直达长沙、沙市、武汉及上海等地。

县域内沿澧水有黄沙湾、羊湖口两个货运码头。

县域内河网纵横,有大小河流56条,大小湖泊38个,拥有水面13.7万亩,总蓄水量约20亿立方米。

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7.3万千瓦。

澧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已探明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石膏、大理石、重晶石、铁矿、陶土、盐卤、芒硝等24种,其中芒硝储量2636万吨,在中南五省储量最大、品位最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澧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主的地区有天供山森林公园、百岛湖、嘉山、木溪浴、彭山、王家厂水库、太青山、刻木山、老木寨等地区。

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资源地区有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十当古文化遗址、澧州古城墙、澧州文庙、花瓦塔、余家牌坊、遇仙楼(八方楼)、洗墨池、多安桥、松竹桥、蜚云塔、李群玉故里、蒋翊武雕像等。

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353833户,总人口919493人。

其中:男性人口464938人,女性人口454555人。

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749824人,非农业人口169669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5‰。

第二部分规划背景与规划思想一、规划背景1.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国家对城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颁布与实施,要求城乡规划与管理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坚持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城乡发展条件产生重要变化,需要对城市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经济结构快速变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逐步明朗。

随着东部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和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日益成为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澧县处于这种变化背景之中,需要调整发展思路与发展定位,以适应新的形势。

3.区域交通条件发生重大改变目前,澧县境内二广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动工建设,其中常荆段将从澧县城区东侧穿过,这将使澧县的对外交通方式由主要依赖于普通公路、铁路,转向依托高速公路,实现真正的快速交通,将极大地改善沿路地区的投资环境,并带动澧县旅游业、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必将对城市空间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4.澧县自身发展的要求澧县与周边城市(津市、临澧)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城市的发展方向(东接、南拓)和用地结构随之将发生重大调整。

二、规划指导思想1.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科学编制方法。

2.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县域村镇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县域基础设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3.以城镇化发展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发展,发展和完善城乡居民点空间体系;村镇体系在区域上尽可能紧凑,以有利于基础设施配置,促进人口集聚,构建高质量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新乡村社区,建设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环境。

4.坚持“工业立县、民营富民”的指导思想,把县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把澧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良,以建材、食品、医药化工、电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城市。

第三部分澧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一、人口分析与预测县域人口基本分布在县城近郊区几个乡镇,由于地势和经济区位的影响,中心城区周围的人口密度大大超过了县域平均水平。

根据预测:县域总人口2012年为93.5万人,2020年为96万人。

二、村镇规模等级体系全县村镇发展将形成以澧县县城为核心的五级城镇体系。

第一级为县域中心城市,即澧县县城(包括澧南、澧阳镇和澧澹乡部分),人口规模为32万人。

第二级为中心镇:包括甘溪滩、金罗、梦溪、小渡口、大堰垱、王家厂、码头铺七个镇,城镇人口规模要求达到0.30-2.00万人;第三级为一般镇:包括张公庙、火连坡、方石坪、盐井、复兴厂、雷公塔、宜万、官垸、如东九个镇。

城镇人口规模为0.30-1.00万人;第四级为集镇:包括闸口、中武、车溪、道河、双龙、太青、洞市、杨家坊、永丰、涔南、九垸、大坪、澧东;人口规模为0.20-0.50万人;及杨家垱、马溪、毛家岔、荣家河、嘉山、永和、合兴、毕成、余家台(共巴)、凤凰(濠口)、鸟儿洲共二十四个;人口规模为0.10-0.20万人;第五级为中心村。

中心村为2000-5000人。

三、村镇空间布局体系县域村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将以交通轴线扩张为框架,形成“一心四副三轴”的开放型村镇体系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指以县城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带动整个县域村镇建设的发展;四副:指甘溪滩镇、金罗镇、梦溪镇和小渡口镇四个经济增长副中心;三轴:1:G207城镇发展轴:复兴厂——梦溪(雷公塔)——澧阳;2:张津公路城镇发展轴:张公庙——澧阳——小渡口;3:S302城镇发展轴:火连坡——金罗——大堰垱——澧阳。

四、村镇职能结构体系结合澧县全县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规划将中心村和基层村职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农贸型、商旅型、工交型、边贸型七类。

中心城区澧阳、澧澹属于综合型;在中心镇和一般镇中以工贸型、边贸型、农贸型为主,其中金罗属于工交型,码头铺属于工矿型;集镇以农贸型和边贸型为主;中心村一般属农贸型。

五、县域空间管制规划本规划主要从建设的引导和环境的控制的角度提出管制的要求,将整个区域划成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

第一,禁建区包括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主要范围;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绝对保护范围;重点建设工程区域,地下矿产资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

第二,限建区包括二级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主要河流两侧、生态林地;城市生态隔离绿带、一般农业区以及山体,限制采矿区。

第三,适建区包括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范围。

六、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1.1公路网络结构第一层次——交通主干道:(1)二广高速常荆段:在县城、复兴厂设两处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方便各乡镇交通联系;(2) G207:途径复兴厂——梦溪——澧阳——张公庙一级公路;(3) S302线:火连坡(边山河)——金罗——澧阳线(金罗——中武——大堰垱——车溪——澧阳(黄桥))二级公路;(4) S304:澧县大坪——张公庙——慈利三级公路。

第二层次——交通次干道:主要指澧县各乡镇内外联系的县道,对其按技术标准进行提质改造。

(1)曾家河至大堰垱三级公路、群星至杨板三级公路。

(2)谭家铺经盐井至蔡家坡四级公路、梦溪至梅家港四级公路、宜万至郑家四级公路、盐井至官桥四级公路、如东至杨家垱四级公路。

第三层次——乡村公路:规划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发展目标,并按相应等级技术要求进行改造和新建。

1.2 公路站场规划新建汽车东站、北站,搬迁现湘运汽车站。

改造提升金罗、小渡口、甘溪、宜万、双龙、方石坪等乡镇客运站。

加强农村公共客运交通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公共汽车或班车,各乡镇设置汽车站,占地面积约为1公顷,各村设置标准停靠站。

2.铁路2.1 铁路线路澧县境内有铁路15公里,内有国家铁路干线焦柳铁路,它从北向南经过县域3个镇。

国家规划将对焦柳铁路进行电气化和复线改造。

2.2 铁路站场焦柳铁路在澧县境内只有一个停靠站—澧县站。

澧县站位于金罗镇,距县城20多公里,现为四级车站。

规划将提升澧县火车站为三级站。

3.水运3.1 水运线路水上货物运输在县域运输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规划将加强对澧水河道疏竣,实施滟洲至羊湖口河道疏竣15公里。

3.2 码头对黄沙湾进行改建达到500吨级码头,用地3.0公顷,新建羊湖口500吨级码头,用地2.9公顷。

七、给水工程规划1.给水规模加快全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解决城镇供水问题,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能力,水源主要来自王家厂水库、山门水库、太青水库、赵家峪水库、盐井水库以及地下水。

达到供水规模34.1万吨/日。

综合用水指标近期为每人150L/d,远期为每人200L/d。

2.水厂规划县城总日供水规模20万吨以上。

水源主要来自澧水,地下水为备用水源。

对已有的大堰垱水厂和张家滩水厂进行改扩建,其他中心镇和一般镇均规划一个水厂,水厂规模按每个城镇的人口规模确定,水源主要为地表水。

八、排水工程规划1.排水体制县域各城镇现有排水系统基本无组织排水,且排水沟多为简陋的明沟,或与道路两侧的排水边沟合为一体,就近排入水体。

各建制镇就将原有的排水系统改造成分流式或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同时各建制镇建设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必须经排水系统汇集至污水处理设施,经过处理方可排入水体。

2.污水处理厂规划在县城规划区内规划有一个规模为18.00万吨/日的澧县十回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动工建设。

九、电力工程规划1.供电规划加强电源保障,坚持以大电网供电为主,以110KV、35KV主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城乡配电网改造,为工农业生产、电力排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电力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