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解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 这里指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用拟人 手法写出了作者 送别朋友时那种 难分难舍的心情
根据诗意写诗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 原野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 了又会繁茂起来。 ( ) 2、 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 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 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 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覆盖 大地。 ( )
离离:繁盛的样子。 原:原野。 岁:年。 枯:枯萎。 荣:繁盛。 这两句写出了青草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 力。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充满哲理, 告诉我们像古原草那样 具有死而复生的顽强生 命力,是任何势力也摧 不垮的。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侵古道: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 了古老的道路。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侵:蔓延,长满。
(3)《赋得古原草送别》:
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 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落 日 故 人 情
浮 云 游 子 意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海 内天 存涯 知若 己比 ,邻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3.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 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又 送 王 孙 去,萋 萋 满 别 情 。)
• 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送元二使安西》:
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 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 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赋得古原草送别》PPT【完美版课件】

第八单元 · 古诗诵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 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是 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 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 字需用“赋得”二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 荣:繁荣茂盛。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 又会繁茂起来。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1. 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2.“荣——枯”有由盛而衰的凄凉之感,而 “枯——荣”引出一种生生不息之意。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管烈火 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 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野火”有壮烈之意,强调毁 灭是为了强调再生的力量。表现 古原草顽强的生命力。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 这一题目写的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的大火。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PPT【精选推荐课件】

第八单元 · 古诗诵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 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这首诗是 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 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 字需用“赋得”二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 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 荣:繁荣茂盛。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的意思是: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 又会繁茂起来。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荣——枯”?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侵占,覆盖。 •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 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 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 这一题目写的诗。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 野火:荒山野地的大火。 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湖北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件

创作因
01
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 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
02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 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03
这首诗为试帖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通过描绘野草顽 强生命力和古原青草的意象,表达了对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赞美,并引出“ 送别”题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汇报人:*** 2023-11-01
目录
• 引言 • 诗的翻译 • 诗的创作背景 • 诗的艺术表现 • 诗的主题思想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 时代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当时白居易只有十六岁。这是他应考 习作,按照科考规矩,限定的诗题需要在题目前加上“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主题概述
•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佳作,借助于 对草原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顽强和离别之情的赞美。此诗 不仅刻画了草原的特色,同时也融入了深深的离别之情,情 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主题分析
• 从诗歌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对生 存环境的适应性。无论是在枯荣之间,还是在野火的烧毁 和春风的吹拂中,草都能够生生不息,这正是生命的顽强 和坚韧的象征。同时,诗中的“送别”主题,通过“王孙 ”的形象,表现了离别的哀愁和别后的思念,深化了诗歌 的情感表达。
03
诗的创作背景
创作地点
• 长安 • 洛阳 • 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5赋得古原草送别∣语文S版

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句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翻译:野火燎原,枯草成灰,却怎么也烧不尽;春风吹拂,小草复生, 大地又是一片绿色。
这两句充满哲理,像古原草那样具有死而复生的顽强生命力的话,任何势 力也摧不跨的。
诗句赏析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侵:蔓延,长满。荒:荒芜。
翻译:蔓延到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一片绿色连 接着荒城。
诗歌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句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繁盛的样子。 原:原野。 枯荣:指草的枯萎和茂盛。
翻译:原野上的青草茂盛,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
诗句赏析
这两句道出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不已的生长规律。作者不说“荣枯 ”,而说“枯荣”,强调了草的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千百来年广受欢迎 和流传。
“侵”和“接”字以铺叙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春草的无限生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诗句赏析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泛指离家远游的人。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又要送你远去,繁盛的青草仿佛也充满了离情别意。
诗句赏析
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难舍难分的感情。尾联关合全 篇,结清题意,点出送别之意。这里变其意而用之,说的是看见芳草 萋萋,而实际上平添的是浓浓送别之情。
诗歌小结
作者在诗中借物抒情,将春草和送别有机的结合起来,茂盛的春草就 像离别浓郁的哀愁,草有枯荣,就像人有聚散,表现了自己对友人的依依 惜别之情.但后两句又峰回路转,表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并暗喻友人终 会再次相见,把离别的伤感转化为再见的动力。
小学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赏析

小学诗词《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死。
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PPT

得
古
—— ·
原
唐草
白送
居 易
别
第一章 作者简介 第二章 诗词内容 第三章 诗词赏析 第四章 诗人趣事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汉族,公元772年2月28日 生,河南新郑人,进士学历,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 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再后又升迁杭 州、苏州刺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等职。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 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 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 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 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 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 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 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 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社会关系
白居易十六岁时,拿着自己的诗作去京 城长安应考。考前,白居易将自己写好 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呈递给当时 的诗坛领袖人物顾况看。顾况没看诗作, 先看署名后,讥讽笑道:“长安百物贵, 白居大不易!”然而当他读到诗中“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转而又 惊又喜地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何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 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 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 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 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 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 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文解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课文解析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词作品。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探讨其中的意境、艺术手法以及情感表达。
首先,本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场景。
开篇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直接勾勒出凄凉的背景。
草原作为自然界中凋零、复苏的象征,与人事离别相互呼应。
接着,诗人借古原草一年一枯荣的景象,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第二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破坏和恢复,表达了友情的持续不断。
野火烧毁了原野上的草,但春风一吹,新的草又会生长。
这与友人之间的情谊相似,即使分别,但友情却能经受住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在诗的结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相聚的期望。
剪烛和话夜雨,都是古代人们表达思念的方式,作者渴望与友人相聚,共享欢乐和闲暇时光。
另一方面,诗中融入了一些艺术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离离”二字重叠,表现了离别带来的远离和分离的感觉。
同时,“一岁一枯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变幻,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
此外,作者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对应,以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描绘草原的枯荣和友人之间的别离,深化了读者对离别的感悟和对友情的思考。
综上所述,《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词作品。
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和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对应,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许。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偶等艺术手法,使整个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引发了读者对友情和离别的思考与共鸣。
(Word count: 362 word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 样无情地焚烧。只要第二年春风 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野火”有壮烈之意,强调毁 灭是为了强调再生的力量。表 现古原草顽强的生命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 侵:侵占,覆盖。 晴翠:晴朗的阳光下的一片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这句诗的意思是:伸向远方的散发着清香的青草侵 占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 接连着荒城。 (这句诗描写了青草与古老道路相互映衬。)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 风摇摆的样子。 枯: 枯萎。
荣: 繁荣茂盛。
这句诗的意思是: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 了又会繁茂起来。
为什么说“枯——荣”而不说“ 荣——枯”?
1. 律诗要求偶句押韵。 2. “荣——枯”有由盛而衰的 凄凉之感,而“枯——荣”引 出一种生生不息之意。
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白居易(772— 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这首 诗是白居易未满16 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 面两个字需用“赋 得”二字。
fù
suì
qīnhuāngqī赋岁侵
荒
萋
/
/ /
/
/ /
/
/
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 野上送别朋友”这一题目写的诗。
根据诗意写诗句
1、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每年枯萎 以后又长得很繁茂。 ( ) 2、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fén)烧, 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的野草。 ( )
李白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王孙:贵族子孙、公子 , 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萋萋:野草茂盛的样子,
形容野草连绵。 这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我 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 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提问
1.《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诗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
赞美了一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2.赋得古原草送别 的中心是什么?
中心:借咏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