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首尾呼应

合集下载

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开头与结尾

凤头豹尾全文生辉——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记叙文的开头一、开头的重要性元人乔梦符说过,写文章需要“凤头”(小巧玲珑,短小精美),“猪肚” (内容丰富,健美充实,容量大),“豹尾” (干脆利索、收束有力)。

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

我们写作文时,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

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文,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让你的文章增色不少,将会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

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理。

二、开头示例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示例“我有一个习惯,妈妈说,这个习惯好。

”(《我有一个好习惯》)要点: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描写人物肖像、语言、行动等点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进入主题。

2、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示例太阳落山了,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我寂寞地趴在阳台上。

窗外那棵老杨树上,不知名的大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喂食它的小宝贝。

它那绿豆般的眼睛温柔而慈爱地注视着意欲飞出暖巢的小鸟。

这画面,这眼神,让我想起了母亲……(《面对母亲的目光》)要点:文章的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

3、抒情议论,确定基调示例伴着年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踩着原野初融的残雪,你姗姗走来,明眸含情。

你用爱的温馨,使我蜡黄的脸庞泛起红晕;你用爱的吟唱,唤醒我迷茫的信念。

我,不再忧郁、沉闷、彷徨,也不再坐等、观望、祈祷,我要振作,寻觅、追回你以及你给我曾经编制过的那个七彩的梦幻!(《情寄春风》)要点:用几句恰当的议论抒情做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示例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你才义无返顾地投落这峭壁?(《峭壁上的树》)要点:用悬念法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思考,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首尾呼应的作文6篇

首尾呼应的作文6篇

首尾呼应的作文6篇首尾呼应的作文篇(1):满分作文:私人诊所满分作文:私人诊所告诉你们一件事,本人最近新开了一家"私人诊所",如今已有病人光顾,而且有的已经康复。

此类病症医学上罕见,特公布几个病例记录,以扬本诊所名声。

病症一:文明病病人自述:我这人年纪轻轻,总想玩耍、休息。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至看病前为止,还没有萌发过帮助其他人的念头。

分析:此病症并不少见,医学上称为"文明病"。

所谓文明病,症状--懒惰,一天到晚想吃想玩,不想着做事,梦想着"天上掉馅饼"。

药方:立即送去军训。

后记:据病人父母说,军训回来后,就觉得她像变了个人似的,终日闲不住,老抢着干活。

病症二:红眼病病人自述:自己总见不得别人好,老想奚落人。

分析:此种红眼病,通俗地说,就是"忌妒"。

药方:该病甚难医。

开一处方,供试服--故意让她一直名列前茅,让她也尝尝被忌妒、遭人奚落的滋味。

后记:据班上同学透露,服此药后,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没能彻底根除,再过一个疗程,相信能够痊愈。

病症三:胸窄病病人自述:我一生好结交朋友,却从没有个知心朋友。

虽然自认为有"宰相的胸怀",但每次都是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饱受"失友之痛。

分析:病根主要在于过分的自尊自爱,不能够容忍别人对自己的一点伤害,甚至是一丝一毫。

药方:此病为医学上的难症,药方很多,但见效甚微。

比如:遇到矛盾时,尽量敞开胸怀。

这种方法存在弊端:心眼小,毕竟是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想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自己的本性,何异于上青天?还有一种偏方:情绪难以控制时,喝上一瓶"旺旺"降火气饮料。

后记:正在试药期,疗效有待于临床验证。

对了,忘了介绍一下,那位"幸运"的病人,正是鄙人;而这个"庸医",也是鄙人--一个茫茫人海中的无名小卒。

作文的首尾呼应

作文的首尾呼应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如人 意的迷惘中,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 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中得出了新 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 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 成就一篇篇传世文章。 成就一篇篇传世文章。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 的闪光历程,这也是他对生活唯一的答案, 的闪光历程,这也是他对生活唯一的答案,所以 当他的骨灰撒向滚滚浪涛时,亿万人民痛哭失声, 当他的骨灰撒向滚滚浪涛时,亿万人民痛哭失声, 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灵魂。 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灵魂。
(3)议论、抒情式开头。这种开头目的在于制 )议论、抒情式开头。 造一种气氛,以唤起读者共鸣。 造一种气氛,以唤起读者共鸣。如《谁是最可爱 的人》 的人》。 (4)引名言佳句或引神话传说开头 也可以 )引名言佳句或引神话传说开头(也可以 引歌词、民间谚语等)。 引歌词、民间谚语等 。这种开头形式生动 活泼。 活泼。 (5)提示全篇主要内容。这种开头可以使人 )提示全篇主要内容。 对文章的概况有个了解。 挖荠菜》 对文章的概况有个了解。如《挖荠菜》。
作文的首尾呼应
沧桑看云 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那流云飘忽不定, 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那流云飘忽不定, 苍穹底下立着小小的人影,每个人都在看云, 苍穹底下立着小小的人影,每个人都在看云,每 个人都在经历看得见摸不着的生活。 个人都在经历看得见摸不着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 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 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 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 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于是生活便 因了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了! 因了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了!

中考记叙文讲解---照应手法讲解+专练

中考记叙文讲解---照应手法讲解+专练

中考记叙文讲解---照应手法讲解+专练一、含义照应,这个概念我们经常听到,像首尾照应、前后照应等等。

其实照应,可以简单理解为呼应,是指前文写了一个内容,后面要再提到,前后文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这样前后就形成了照应,这种写作手法能够让我们的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二、分类我们常用到的照应,分为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三、分点讲解1、首尾照应——开头和结尾我们也称为首尾呼应,是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形成联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开篇第一句提到“忘不了父亲的背影”,结尾时候又提到“看到那青布棉袍、黑色马褂的背影”,这样开头和结尾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密,又强调了主题。

作用/好处:文章首尾形成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紧凑,同时能够起到再次点题、深化中心的作用。

2、前后照应——位于文章中间,前后不同段落间首位照应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那如果文中中间部分前后也有联系怎么办?这种写法,我们就可以叫做前后照应。

也就是在文章中间部分,前面和后面的部分有联系,但又不在开头和结尾,我们叫做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中比较常遇到的,我们经常说“与前文……相照应”,其实就是前后照应。

作用/好处:是让读者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使文章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3、文题照应——文章中内容与标题相照应文题照应,其实就是文章时时刻刻围绕题目来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处处点题”,我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文中一定要点题,因为点题才能不跑题。

文题照应的作用和好处:对文章主题起到强调、渲染、升华等作用。

四、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的选文进城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

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

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绿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

”“丢不了。

记叙文完美结尾六大绝招

记叙文完美结尾六大绝招

记叙文完美结尾六大绝招绝招一、自然结束法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这样的结尾称为“自然结束法”。

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

(题目《季节》)今年的秋天不一样,林子里没有落叶,小根带着他离开后学校寄来的学费全免通知书上学去了。

他相信,明年的夏天是凉爽的,愉快的……(话题“行走在消逝中”,题目《石榴树》)今夏,我又回去了一次,在快到外婆家拐弯的那个路口,一株枝叶繁茂的石榴树映入了我的眼帘,红星点点,生机盎然,我的童年的记忆之门在刹那间被打开。

有外公慈祥的笑容,有小东西的成长,还有又红又大的石榴和我的眼泪,它们都化成了树上的红星,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着、飞舞着,只是我不知道它是不是外公亲手为我种的那一棵。

绝招二、画龙点睛法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卒章显志法”。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文材料:丛飞的故事。

题目《落红》)一花如此,对人则毋庸多言,记得有两句诗写得很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话题“2022年全国卷Ⅰ漫画‘摔了一跤’”,题目《让我摔一跤,继续前行》)当我成功了,再来回顾摔的这一跤,我心中成功的喜悦将会把疲惫吹尽。

让我摔一跤,继续前行。

名篇《驿路梨花》的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绝招三、首尾呼应法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题目《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开头]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

记叙文开头结尾技巧

记叙文开头结尾技巧

记叙文开头结尾技巧一.开头的5个常用技巧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

起好头,能为顺利地展开文章打下基础。

古人写文章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引发别人无穷遐思的开头,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特别是在应试作文中,“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者的目光,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往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并为文章增添色彩。

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在此谈谈常见的5个方法。

1.开门见山法。

也叫一步切题法,起笔点题,或直截了当地切入话题,或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

这种方法,朴实自然,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引起下文。

一般来说,这种开头方法,随信手拈来,但毕竟出彩儿不多,如果是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建议选用其他方法。

不过,就考场作文而言,假如你没有把握把别的技巧玩得娴熟,不建议在开头上采用过多的技巧,最好就用开门见山的方法。

《心灵的镜子》的开篇:“一个人看世界犹如照镜子,镜子中照出的不是人妍媸美丑的外表,而是他那形形色色的灵魂。

”《青春无价》的开头:青春是人的生命中最灿烂最宝贵的季节,它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第一次当家》中开头:很巧,爸爸和妈妈同一时间被单位安排出差,家里只剩下我和妹妹,作为大哥,自然挑起了当家的担子。

2.设置悬念法。

指在写作中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并探究事情原委的一种方法。

此法能启发读者思索,激发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一次精彩的课外活动》:“上个周六,我们7中的8年级二班发生了“轩然大波”:一个女生哇哇地在课堂上哭,而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却微笑着站在讲台上,最后,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

至今,同学们还在津津有味地谈论那天的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学生哭,老师笑,而最后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呢?读者感到好奇——咦,怎么会那样呢?就很想阅读下去。

3.情景渲染法。

也就是描写一个情景,让这个情景牵引出故事的开头。

这类开头方法,是记叙文的常见开头方法,建议同学们采用。

掌握写记叙文开头的几种常用方法

掌握写记叙文开头的几种常用方法

点石成金
01
选择老师归纳的方法,尝试运用,续写一个结尾,使文章结尾收束有力。
02
A
B
是啊,如果不能打破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仍然找不到快乐的感觉。
鱼儿始终游不出它心中的四壁,人们啊,你是否能游出你心中的四壁呢?
示例
鱼儿眼中的海
生活丰富多彩,我们身边有多少事需要我们关注啊:关注世界风云,关注国内改革;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现在与未来;关注亲人与家庭,关注同学与老师……
1
请以“鼓励”为话题,题目自拟,运用引发思维,追忆往事的手法写一个开头。
2
实地演练:
《一切尽在无言中》
光阴的小舟,扬起岁月的风帆渐行渐远,但母亲“陪读”的日子却清晰地刻印在我的脑海。十年的“陪读”,对于不识字的母亲来说那是一种寄望,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无言的鼓励。
1
2
形式上,可用写题记、引用名言、对联或段诗等方式表现出一种风格;
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
1
2
中考满分作文节选
技巧五: 抒情议论,气势不凡
中考满分作文节选
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1《常回家看看》 晕黄的灯光下,东子读着父亲的信,泪水溢满了脸颊。三年了,东子离开家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子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东子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

记叙文开头与结尾常见的几种方法

记叙文开头与结尾常见的几种方法

记叙文开头与结尾常见的几种方法(一)、开头:1、开门见山。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文章开头单刀直入,从一位大学生与母亲告别写起,感人至深,为全文表现母亲借债送子读书,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

2、交代动机。

《特别征友》的开头:"近日来,老班扣压笔友来信,为示抗议,全寝室同胞嘱我为他们撰写特别征友启示,如下。

"开篇交代写作动机,便捷入题,引出下文。

3、描绘场面。

"太阳火辣辣的,焦烤着大地,所有的生灵都被烤得昏沉沉的,整个地球没有一丝儿生气。

我们甚至连门都不想出。

"(《蚊子和不等式》这段开头通过写景渲染燥热气氛,以引出英语课和蚊子叮人事件,具有铺陈之效。

4、抒发感情。

如《水仙》开头一段:"水仙花开了。

看到它那翡翠似的长叶,雪片似的花瓣,以及它在纤细的花茎上托着的金色的花蕊,在冰盘的水镜里,倒映出一片缭乱而又模糊的光影,我不由想起一个故事。

"这个开头带有比兴作用,抒情色彩浓郁,对文中要写的一位女教授具有象征意义的烘托作用。

5、奇句突起。

如《父亲》的开头:"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这种开头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语言强烈而动人,能抓住读者的心理。

(二)、结尾:1、卒章显志。

如《蝴蝶的金翅膀》的结尾:"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

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

因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

"这种结尾在文章收束处点明主旨,揭示中心,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2、引发联想。

"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象深深的潭水……"这是《唯一的听众》的结尾,它象一幅清幽而又美丽,感人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令人陶醉、回味、品味……3、直抒胸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之首尾呼应
【写作目标】
了解首尾呼应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首尾呼应法写作。

【技法指津】
首尾呼应是指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出现,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从而使内容显得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地使用首尾呼应法写作,才能增强文章的回环美呢?
通常情况下,首尾呼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情况:
一、运用倒叙法的记叙文,首尾呼应在结构上,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

如《记一辆纺车》就运用了倒叙法行文,首尾呼应很是严密。

开头:“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

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结尾:“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不管是内容、感情、修辞,还是时间、地点、表
达方式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

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回扣文首。

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

二、运用顺叙法的记叙文中,首尾呼应在内容上,强调某种思想感情,以加深读者印象。

如莫怀戚的《散步》就是一篇用顺叙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呼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呼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呼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这四个人。

而且呼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再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顺序。

总而言之,这种呼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牛刀小试】
怀念
□刘芯宇
清晨,我漫步在林荫路上,路口的杨树被风吹的沙沙作响。

看到眼前的情景,我的心头猛然一动,亲爱的外婆,在这个早晨
我又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之间曾经度过的快乐时光……
还记得,小时候陪我玩耍的是她,伴我进入梦乡的也是她,严厉批评我的还是她。

那时,我并不理解她的用意,常常在半夜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泣,认为自己只是想得到她的一丝夸奖而已。

直到长大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

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吃过饭后,闲来无事便在院子里瞎逛。

这时,我看到一只蜜蜂飞在开得正盛的红花的花蕊里,久久不愿离去,便问哥哥:“这朵花很香吗?怎么蜜蜂还没有采完蜜呢?”“这一定是因为这朵花的蜜很甜吧!”哥哥不屑地说道。

我撇撇嘴,走向花丛,摘下一朵开得旺盛的花,轻轻地吮吸了一下,尝到了一丝甜甜的味道。

顿时,惊喜笼罩着我,我急忙叫来了哥哥对这些“美味”的花儿展开了疯狂的掠夺。

不一会儿,还开得茂盛的鲜花就变成了一地残花。

这时,我和哥哥才意识到闯下了大祸,站在那里不知道做些什么好。

果然,当外婆来到院子时,刚刚还笑脸盈盈,只一秒的时间就铁青着脸,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低沉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这些花开得多么漂亮啊,你们怎么就忍心糟蹋了它!既然这么贪吃,今天的午饭就别惦记了,你们好好想想吧!”直到外婆的脚步声消失了,我们才敢抬起头,再看向那一地落花,心里不禁涌出无限愧疚。

从那次起,我就明白了,她所谓的严厉也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我。

可现在,我想要回报她,却为时已晚……那个突如其来的早
晨,打破了我所有的幻想。

当我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时,疯了一样赶到她身边,当看到她瘦骨嶙峋的身躯以及那张苍白无力的脸时,我的泪像奔涌的泉水般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从来没有发现过,她是那么瘦弱,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可以背起我和哥哥的人了;我也从来没有发现过,原来她是那么的“脆弱”。

现如今,我后悔了,后悔当初没有珍惜和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没来得及孝顺她。

可这一切,都晚了……
点评:本文通过记叙外婆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严厉的批评教育以及外婆在病痛中去世的事情,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我”对外婆的思念之情,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其中,首尾呼应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主题更加明确。

【误区警示】
一、呼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会显得呆板。

二、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不能互换而用。

三、开头、结尾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

【延伸训练】
请以“碰钉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前后照应,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同学们可写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也可写在家里的经历,还可写在学校的经历。

写作时,务必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
容去写。

这一训练的要点就是首尾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先有交代,从而使文章前后贯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