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诗词《登科后》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翻译赏析

古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翻译赏析

古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翻译赏析《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

其全文古诗如下: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前言】《登科后》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获得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七言古诗,诗的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魂落魄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

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注释】1、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2、龌龊(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3、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4、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5、思无涯:兴致高涨。

6、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7、疾:飞快。

【翻译】昔日科举不得志,心胸郁闷促狭的时光实在不值一提,今日及第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

乘着和煦的春风,志得意满,策马驰骋在宽阔的天街上,马蹄似乎也格外轻松迅疾,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尽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

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

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

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

唐代孟郊《登科后》名句译文及赏析

唐代孟郊《登科后》名句译文及赏析

唐代孟郊《登科后》名句译文及赏析唐代孟郊《登科后》名句译文及赏析原文《登科后》唐代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朝金榜题名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注释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思无涯:兴致高涨。

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疾:飞快。

鉴赏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

人逢喜事精神爽。

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

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登科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登科后》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登科后唐代:孟郊原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赏析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

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

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

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译文及赏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译文及赏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全诗译文及赏析原文:唐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全诗译文: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赏析:这首诗因为给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的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后两句是说,迎着浩荡春风得意的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这两句活灵活现的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的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的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但诗人并不流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自可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其荒唐了。

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

登科后原文及翻译

登科后原文及翻译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原文如下: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昔日的局促不值得再谈,今天无拘无束畅想无边。

正是春风可人马蹄轻快,一天看尽鲜花踏遍长安。

注释:⑴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⑵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⑶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思无涯:兴致高涨。

⑷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疾:飞快。

创作背景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

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

赏析:此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

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

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

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

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登科后 孟郊的意思

登科后 孟郊的意思

登科后孟郊的意思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在金榜题名后的喜悦心情。

本文将详细解读这首诗的意思,带您领略孟郊当时的激动与豪情。

一、诗的原文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诗意解读
1.昔日龌龊不足夸
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去的困顿生活不值得一提。

孟郊在这句话中表达了自己过去生活的艰辛,但如今已成功登科,过去的困苦都已不再重要。

2.今朝放荡思无涯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今的成功让我感到无比畅快,思绪无边无际。

这里的“放荡”并非贬义词,而是形容孟郊在登科后心情愉悦,毫无拘束。

3.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心情愉悦,骑马奔腾,马蹄如飞。

这里用“春风得意”来形容孟郊登科后的喜悦心情,用“马蹄疾”来形容他急切地想要游览长安的心情。

4.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天之内,我要欣赏完长安城所有的美景。

这句话表达
了孟郊在登科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长安城的喜爱。

三、总结
《登科后》这首诗是孟郊在金榜题名后所作,表达了他当时的喜悦心情。

诗中通过对昔日困顿生活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展现了孟郊在登科后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人赞颂成功、表达喜悦心情的佳作。

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渴望,以及他们在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孟郊努力的诗句

孟郊努力的诗句

孟郊努力的诗句一、原文:《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衍生注释:龌龊:这里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放荡: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三、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

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四、作者介绍: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

他一生贫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合污。

孟郊的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其代表作有《游子吟》等。

五、运用片段:“哎呀,你看我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好,简直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呀!”我兴奋地对朋友们说道。

二、原文:《劝学》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二、衍生注释:元:原本。

运:运用。

三、赏析:这首诗以比喻起头,强调了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知识和智慧。

接着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无法真正理解道理。

后面说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实践,别人的成果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最后鼓励人们要趁青春年少时努力学习,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

整首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

四、作者介绍:孟郊如前文所述。

五、运用片段:“你怎么还不努力学习呀,要知道‘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现在不抓紧时间,以后可就没机会啦!”妈妈焦急地对小明说。

三、原文:《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衍生注释: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三、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励志诗歌《登科后》原文及赏析_登科后赏析

励志诗歌《登科后》原文及赏析_登科后赏析

《励志诗歌《登科后》原文及赏析_登科后赏析》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

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

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

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郊诗词《登科后》原文译文赏析《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朝金榜题名萧洒旷达自由自在思绪开阔无涯。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注释】
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经吏部复
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龌龊(wò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思无涯:兴致高涨。

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疾:飞快。

【赏析】
这首诗因为给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

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诗的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
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后两句是说,迎着浩荡春风得意的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这两句活灵活现的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的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这两句的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

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但诗人并不流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马疾驰呢?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又怎能看尽呢?然而诗人自可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其荒唐了。

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

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

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

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快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是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扩展阅读:轶事典故之巧挫钦差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

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

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

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

”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

”钦差大臣觉得孟郊很大口气,要出对联考他。

“请吧。

”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

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小青蛙穿绿衣”。

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一听,气得浑身象筛糠,但有话说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

”这老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说:“小小猫儿寻食吃”。

小孟郊看着像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他们吃得正是救灾的银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