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的衍生物教学案

烃的衍生物教学案
烃的衍生物教学案

第1-3课时 烃的衍生物复习一

一、乙醇

1.乙醇的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2.物理性质: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3.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Na 反应: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③乙醇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或酸性K 2Cr 2O 7溶液直接氧化成 。 (3)酯化反应: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注意: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

(1)与钠反应时,只断裂a 处键。(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a 处键。

(2)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a 和c 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乙醇催化氧化时,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至少含有两个氢原子时,才会生成醛;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不含有氢原子时,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用铜作催化剂时,铜参加反应。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Cu +O 2=====△

2CuO 、CuO +

CH 3CH 2OH ――→△CH 3CHO +H 2O +Cu 。

(5)与水和钠反应的现象不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钠沉在乙醇底部。

(6)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的方法是:取乙醇加少量无水CuSO 4粉末,变蓝可证明含水。

二、醇类

1.概念: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 。

2.分类 3.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1)在水中的溶解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 (2)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 1 g/cm 3。

(3)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 ;

②醇分子间存在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 烷烃。

条件 断键位置

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

Na

HBr,△

O2(Cu),△

浓硫酸170℃

浓硫酸140℃

CH3COOH(浓

硫酸、△)

注意:A,.醇的催化氧化规律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个数有关。

B.醇的消去规律

醇分子中,连有羟基(—OH)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可表示为:

(1)醇类和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但条件不同。醇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2)某一元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不一定只有一种,要看连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同化学环境下氢原子的种数。

(3)在醇类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催化剂铜参与反应。

方法规律:(1)所有的含有—OH的有机物都能发生取代反应(酯化反应);(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醇和卤代烃,消去—OH(或—X)与邻位C上的氢生成烯;(3)醇的催化氧化:多氢成醛,一个氢成酮,无氢不能催化氧化(—OH相连的C原子上)。

5.几种常见的醇

名称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俗称木精、木醇

结构简式

状态

第1-3课时

烃的衍生物复习二

1.糖类

(1)组成和分类

①组成:组成元素为,多数可用通式C n(H2O)m表示。结构:或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类别单糖双糖多糖

水解特点

举例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分子式

(2)性质

①葡萄糖

a.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此性质可用于尿糖的检验。

b.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发生。

②双糖

二糖

比较项目蔗糖麦芽糖

相同

组成

性质都能发生

不同

是否含醛基

水解产

相互关系

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如蔗糖:

③多糖——淀粉与纤维素

a.相似点

①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多糖,分子式都可表示为。

②都能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③都发生银镜反应。

b.不同点

①通式中n不同,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淀粉遇碘呈现特殊的蓝色。

(3)用途:(在物质和用途之间连线)

问题探究3: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 6H 10O

5)n ,两者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

九、油脂

1.概念

油脂的主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常见的形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有:

???

饱和脂肪酸?

??

?? 硬脂酸: 软脂酸: 不饱和脂肪酸?

????

油酸: 亚油酸:C 17

H 31

COOH

2.组成和结构

①组成元素: ②结构:油脂是 和 生成的酯。结构简式为: 碳链不饱和程度 常温下状态 举例

油 高

脂肪 低 (2) ①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

经硬化制得的油脂叫人造脂肪,也称硬化油。

如油酸甘油酯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水解反应 I.酸性条件下

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II. 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

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其水解程度比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3)物理性质

(1)油脂一般 于水,密度比水 。

(2)天然油脂都是 ,没有固定的沸点、熔点。

①含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 态; ②含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 态。 (4)用途

①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生产肥皂和甘油。

十、氨基酸、蛋白质

1.氨基酸

(1)氨基酸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①概念: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 取代的化合物。

②官能团为:。

③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2)

(3)

①两性

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COOH,又含有碱性基团—NH2,因此,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

甘氨酸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②成肽反应

两分子氨基酸缩水形成二肽

多种氨基酸分子间脱水以肽键相互结合,可形成蛋白质。

2.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

(1)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

①蛋白质含有等元素。

②蛋白质是由通过(填“缩聚”或“加聚”)反应产生的,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蛋白质的性质

①水解: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生成。②两性:蛋白质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③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如等]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为过程,可用于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④变性:、紫外线、X射线、一些有机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会使蛋白质变性,属于。

⑤颜色反应:含有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色,该性质可用于蛋白质的检验。

⑥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3.酶

(1)酶是一种蛋白质,易变性。

(2)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酶催化作用有以下特点:

①条件温和,不需加热;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③具有高效催化作用。

(3)用途

①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

③酶是一种特殊的,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4.糖类,油脂,蛋白质对的特征反应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烃的衍生物训练

专题:烃的衍生物 1.某品牌化妆品的主要成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图所示反应合成。下列对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Y和Z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 B. X和Z均能和Na2CO3溶液反应,但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 C. Y既能发生加聚反应,也能发生缩聚反应 D. Y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2.对甲苯丙烯酸的结构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甲苯丙烯酸的分子式为C10H10O2 B.对甲苯丙烯酸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取代、氧化 C.对甲苯丙烯酸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D.对甲苯丙烯酸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3.绿原酸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能与NaHCO3反应

C.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D.1 mol绿原酸最多与6 mol Br2反应 4.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跟足量的NaOH反应,消耗NaOH的量相等 B.完全燃烧等物质的量的两种物质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分别相等 C.一定条件下,两种物质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 D.鞣酸分子中,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14个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醛和酮是不同类的同分异构体,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是醛,1mol醛与银氨溶液反应只能还原出2mol Ag C.醛类化合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丙醛、丙酮、丙酸均能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 6.分子式为C6H10O3并能使新制Cu(OH)2悬浊液溶解,继续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8种B.9种C.12种D.13种 7.完全燃烧2mol某有机物,可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89.6L的CO2和6mol的H2O,同时消耗6molO2,试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A.C2H4B.C2H4O C.C2H6D.C2H6O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2021-2022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8 烃的衍生物教案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08 烃的衍生物教案 乙醇 a 、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和水能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有机溶剂 b 、分子结构 分子式 C 2H 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 官能团:羟基 —OH c 、化学性质(1)与钠反应 2CH 3CH 2OH + 2Na 2CH 3CH 2ONa + H 2↑ (2)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的概念】在有机反应中,通常将失去H 原子或得到氧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的概念】在有机反应中,通常将失去氧原子或得到氢原子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C X H Y O Z +(X+Y/4—Z/2)O 2 XCO 2+Y/2H 2O ; a 燃烧:C 2H 6O + 3O 2 2CO 2 + 3H 2O b 与氧气的缓慢氧化: 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 催化剂(Cu 、Ag ) 氧化规律: A 、RCH 2OH RCHO B 、(R 1)2CHOH R 1C=O C 、(R 1)3COH (不能发生氧化) D 、与羟基相连的C 上要有氢原子,无氢则不能发生氧化。 (3)乙醇与氢卤酸反应制溴乙烷 R-OH +HX R-X +H 2O (4)乙醇的脱水反应: (1)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 注意:①分子中至少有两个C 原子,如CH 3OH 就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羟基所连C 原子的相邻C 上要有H 原子,否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H 3CH 2OHCH 2 = CH 2 + H 2O (2)取代反应—-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浓硫酸 140℃ C C H H H H H O H 点燃

高中化学 第14讲 烃的衍生物奥赛辅导讲义

奥赛辅导讲义 【竞赛要求】 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酸、酯、胺、酰胺、硝基化合物、磺酸的基本性质及相互转化。异构现象。 【知识梳理】 一、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化学反应 卤代烃是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分子结构中含有C—X键,由于卤素的电负性比碳大,碳卤键中电子云偏向卤素,使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卤素易以X-的形式被取代,这种取代称为亲核取代反应(简写为SN)。活泼金属也可以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由于碳卤键的极性,使β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卤素原子一起脱去,发生消除反应而形成碳碳重键。另外卤代烃还可被多种试剂还原生成烃。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如下: 1、亲核取代反应 (1)水解反应 RX + H2O ROH + HX 卤代烷水解是可逆反应,而且反应速度很慢。为了提高产率和增加反应速度,常常将卤代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共热,使水解能顺利进行。 RX + H2O ROH + NaX (2)氰解反应 RX + NaCN RCN + NaX 氰基经水解可以生成为羧基(–COOH),可以制备羧酸及其衍生物。也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如由乙烯来制备丙酸: CH2═CH2 CH3CH2Cl CH3CH2CN CH3CH2COOH (3)氨解反应 RX + NH3 RNH2 (4)醇解反应 RX + NaOEt ROEt + NaX (5)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

RX + AgNO3 RONO2 + AgX↓ 此反应常用于各类卤代烃的鉴别。 不同卤代烃与硝酸银的醇溶液的反应活性不同,叔卤代烷 > 仲卤代烷 > 伯卤代烷。另外烯丙基卤和苄基卤也很活泼,同叔卤代烷一样,与硝酸银的反应速度很快,加入试剂可立即反应,仲卤代烷次之,伯卤代烷加热才能反应。 2、消除反应 卤代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共热,分子中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烯烃,这种反应称为消除反应,以E表示。 RCH2CH2Br + NaOH RCH═CH2 + NaBr + H2O 不同结构的卤代烷的消除反应速度不同,3oR-X > 2oR-X > 1oR-X 。 不对称卤代烷在发生消除反应时,可得到两种产物。如: RCH═CHCH3 (主要产物) RCH2CHXCH3 + NaOH RCH2CH═CH2 (次要产物) 札依采夫规则:被消除的β– H主要来自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 (二)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两类典型的亲核取代反应,一类是反应速度只与卤代烃的浓度有关,而与进攻试剂的浓度无关。 RX + OH- ROH + X- υ = k 这类反应称为一级反应,也叫单分子反应,全称是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以SN1表示。 另一类是反应速度不仅与卤代烃的浓度有关,也与进攻试剂的浓度有关。 RX + OH- ROH + X- υ = k 这类反应称为二级反应,也叫双分子反应,全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以SN2表示。 1、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叔丁基溴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反应速度,只与叔丁基溴的浓度有关,而与进攻试剂无关,它属于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CH3)3CBr + OH- (CH3)3COH + Br- υ = k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 【烃的含氧衍生物】C x H y O z (y为偶数,且y w2x+2 ) 1常温下,只有甲醛为气态; 2、羟基、醛基、羧基为亲水基,低级醇、醛、羧酸等易溶与水; 3、可燃性:CxHyOz (X专一豹02点燃》xCO2;H2O 作业:由乙烯和其它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化合物的结 构简式? 咛°、厂。 并请写出A和E的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水解:. E水解:. 2.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的8步反应(其中所有无机产物都已略去): ① @ ③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①、和属于取代反应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B、C.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3. 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中R代表烃基,副产物均已略去. 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注意要写明反应条件.

OH (1) 由 CI^C^C^C^Br 分两步转变为 CHjCHjCHBrCI^ (2) 由(CH 3)2CHCH =CH 分两步转变为(CH 3)2CHCHC 咙0H HBr Er H RCH — CH 吉 窗斶严F HBr,过氧化物 (请注环和庄所加成的位置) RCH — CH —CH a H Bt H 辞的;审11 "CHY 出 I I H Br ICH=CH —CH 3

酸碱性 Na NaOH Na 2CO 3 NaHCO s 羟基 羟〒?^基 醇羟基 中性基 醇钠 和H 2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酚羟基 酸性基 酚钠 和出 酚钠 和水 酚钠 和 NaHCO s 不反应 羧羟基 酸性基 羧酸钠 和H 2 羧酸钠 和水 羧酸钠、 CO 2、H 2O 羧酸钠、 CO 2、H 2O 【课堂练习】: (91 年) 4. 有机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 第1000万种新化合物。则化合物C 中的碳原子数是,分子式是?若D 是C 的同分异构体,但D 属于酚类化合物,而且结构式中 没有一 CH 3基团.请写出D 可能的结构简式.(任意一种,填入 上列D 方框中) (95 年) 14.下页图中①-⑧都是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在化合物③中,由于氯原子在硝基的邻位上,因而 0r 山 + 3HEr 比白色乳状 , 检验“酚” 制法 ⑴从煤焦油中分馏出; ()@) + Cl 2^(0y C1 + HC1 备注 步简化 ,例如A 式可简写为B 式.C 式是1990年公开报 ①取 ②加成: ⑥ + 3Er- 代: 匕 0H 十 3氐 环己醉 ° H + HCL 加压髙温 C D

有机合成教案

有机合成教案 高雪梅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 2.了解有机合成过程,把握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原则。 3.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重点】 1、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构建知识网 2、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难点】 逆向合成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讨论归纳小结演绎推理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程序,进一步掌握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 【新课】: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4、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 二、碳链骨架的构建 1、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方式为有机物与HCN 的反应以及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等。 2、变短:如烃的劣化裂解,某些烃(如笨同系物、烯烃)的氧化、羧酸盐脱羧反应等。 3、成环:通过形成酯基成环、肽键成环、醚键成环等。 三、官能团的引入 1、C=C的引入 ①卤代烃的消去②醇的消去③炔烃与氢气1:1 加成 2、—OH的引入 ①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②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③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④酯的水解反应。 3、—X的引入 ①烷烃或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②不饱和烃与HX或X2的加成反应;③醇或酚的取代反应。 拓展1:引入-CHO,某些醇氧化,烯氧化,炔水化引入-COOH,醛氧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羧酸盐酸化,酯酸性水解引入-COO-,酯化反应 拓展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 (2)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复习使所学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2、通过归纳整理,进一步理解烃的衍生物重要性质。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及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训练科学的分析问题方法,辩证、全面联系地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对生活化学、社会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各类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烃的衍生物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突出官能团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利用衍生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把本章知识穿成一条线,以加强知识间的衔接性,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烃的衍生物单元复习学案一、烃的衍生物的分子通式和主要物理性质

二、官能团及主要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 ] A.CH3COOH、CH2=CHCOOH C.乙酸异戊酯、异戊酸异戊酯 D.乙酸、己二酸 2.下列有机物中,不仅能发生消去反应,而且催化氧化后的产物还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CH3)3—CCH2OH B.(CH3)2CHCH(CH3)OH C.(CH3)2CHCH2CH2OH D.CH3CH2C(CH3)2OH 3.能够跟1摩尔 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或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A、1摩尔1摩尔 B、3.5摩尔7摩尔 C、3.5摩尔6摩尔 D、6摩尔7摩尔 4.不能在有机物分子中直接引入羟基官能团的反应类型有 [ ] A.取代反应 B.脱水反应 C.加成反应 D.氧化反应 【课外练习】

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第三单元醛羧酸第2课时羧酸的性质和应用教学案苏教版选修

第2课时羧酸的性质和应用 [目标导航]1.通过回忆及观看模型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官能团一一羧基。 2.通过实验观察及探究掌握乙酸的酸性并能了解羧酸具有酸性的原因。 3.通过实验和结构分析理解乙酸的 酯化反应,并能了解验证酯化反应机理的方法。 4.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几种常见的羧酸。 ■基础知识导学-------------------- 一、乙酸 1. 组成和结构 2. 物理性质 3. 化学性质 (1) 酸性:电离方程式为CHCOOH CHCOO+ H+o ⑵酯化反应

浓硫酸 如乙酸与乙醇的反应:CHC00I4 CHCHOH CHC002H+ HbO。 r议一议1 1. 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什么?试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证明。答案酸性强弱:乙酸漱酸>苯酚。 2CHCOOIH CO「==2CHCO0+ H20+ CO f C0+ H0+ ―>HCO +、〃。 2. 若用同位素180示踪法确定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断键方式,已知180存在于CHC H8OH <) 中,反应后180存在于哪些物质中?若180存在于CH.tC—1B O1!中,反应后18O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答案存在于乙醇和乙酸乙酯中。存在于乙酸和水中。 3. 在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如何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程度为什么 比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答案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可以增大反应物(如乙醇)的物质的量,也可以把产物中乙 酸乙酯及时分离出来。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酸在碱性条件下被碱中和,减少了酸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酯的水解趋于完全。 4. 怎样提纯乙酸乙酯? 答案用饱和Na2CO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然后采取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二、羧酸 1. 概念 由烃基(或氢原子)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 官能团 () II 羧基:或一「(川。 3. 通式 O I R—COOH或R I一°H),饱和一元羧酸通式为GH2n+1COOHn》0)。

高考苏教版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选修5 第4讲 烃的衍生物

第4讲烃的衍生物 考纲点击 1.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了解它们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3.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一、卤代烃 1.溴乙烷 (1)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溴乙烷分子式为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或C2H5Br。纯净的溴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为38.4 ℃,密度比水大。 (2)化学性质 ①水解反应(与NaOH的水溶液)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去反应(与NaOH的醇溶液)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卤代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卤代烃。 (1)结构特点 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由于氟、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比碳强,所以C—X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________,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卤素原子易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 (2)物理性质 ①溶解性:______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②状态、密度:CH3Cl常温下为____体;C2H5Br、CH2Cl2、CHCl3、CCl4常温下为____体,且密度____(填“>”或“<”)1 g·cm-3。 ③递变:卤代烃都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增大呈现____的趋势;氯代烃的密度随烃基增大呈现____的趋势。 (3)化学性质 分子中C—X键易断裂、易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即时训练1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二、醇的性质与应用 1.乙醇的组成和物理性质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其官能团为—OH,名称为____。 乙醇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易挥发,能跟水以______互溶,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2.乙醇的化学性质 结合乙醇的关系图,完成有关反应。

浙江省台州市高中化学专题4烃的衍生物4.3.3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1.熟知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掌握构建目标分子骨架,官能团引入、转化或消除的方法。 3.学会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知道常见的合成路线。 【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转化关系中涉及的有标号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乙醇合成乙二醇的过程,并说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学习探究】 探究一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烃和烃的衍生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将相应的烃或烃的衍生物类别填入空格内 (2)若以CH3CH2OH为原料合成乙二酸HOOC-COOH依次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烃的衍生物教学案

第1-3课时 烃的衍生物复习一 一、乙醇 1.乙醇的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2.物理性质: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以任意比与水互溶。 3.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Na 反应: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②催化氧化: ③乙醇可被酸性KMnO 4溶液或酸性K 2Cr 2O 7溶液直接氧化成 。 (3)酯化反应:能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注意: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 (1)与钠反应时,只断裂a 处键。(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a 处键。 (2)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a 和c 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乙醇催化氧化时,只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至少含有两个氢原子时,才会生成醛;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不含有氢原子时,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用铜作催化剂时,铜参加反应。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Cu +O 2=====△ 2CuO 、CuO + CH 3CH 2OH ――→△CH 3CHO +H 2O +Cu 。 (5)与水和钠反应的现象不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钠沉在乙醇底部。 (6)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的方法是:取乙醇加少量无水CuSO 4粉末,变蓝可证明含水。 二、醇类 1.概念: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 。 2.分类 3.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1)在水中的溶解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 (2)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 1 g/cm 3。 (3)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 ; ②醇分子间存在 ,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 烷烃。 条件 断键位置 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 Na

烃和卤代烃全章教案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能!甲烷、乙烯、苯。 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 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师: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由学生回答高一所学的乙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二、烯烃 光照 3n+1 2 点燃

高三化学教案烃的衍生物导学案复习

高三化学教案烃的衍生物导学案复习 本文题目:高三化学教案:烃的衍生物导学案复习 高三化学(第12周) 【教学内容】 复习烃的衍生物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醇、酚、醛、羧酸等极为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关系; 2、在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挖掘题给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讲解】 一、官能团:基团指化合物分失去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剩余部分,而官能团是一类特殊的基团,通常指主要决定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官能团有:X、 O O NO2、OH、CHO、COH、NH2、 C=C 、CC 、[RC(酰基)、R O CO(酰氧基)、RO(烃氧基)]等。 O O O 思考:1、HCOH应有几种官能团?(4种、 C 、OH、COH、CHO) OH 2、 CHO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常见)

CH=CHCOOH (提示:属于酚类、醛类、羧酸类、烯烃类) 二、卤代烃(RX) 1、取代(水解)反应 R X+H2O NaOH ROH+HX ] 这两个反应均可用于检验卤代烃中卤素原子,检验时一定要用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三、乙醇 H H 1、分子结构 HCCOH 用经典测定乙醇分子结构的实验证明 ④ H ③ H ② ① 2、化学性质:(1)活泼金属(Na、Mg、Al等)反应。根据其分子结构,哪个化学键断裂?反应的基本类型?Na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哪个更剧烈?乙醇钠水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 (2)与氢卤酸反应制卤代烃 (分析乙醇分子中几号键断裂) NaBr+H2SO4+C2H5OH △ CH3CH2Br+NaHSO4+H2O 思考:该反应用浓还是较浓的H2SO4?产物中NaHSO4能否写成Na2SO4?为什么? (较浓,不能,都有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浓度不能太大,温度不能太高) (3)氧化反应:①燃烧现象?耗氧量与什么烃燃烧耗氧量相同? ②催化氧化(脱氢):CH3CH2OH H2 CH2CHO +O2 CH3COOH

《有机合成》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 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基本原 则 授课班级高二8班 课时第1 课时 过程 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2、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与健康可能产生的影 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与使用问题 重点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难点逆向合成分析法的应用 知识结构与板书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就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与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4、有机合成的思路:就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设 计 二、逆合成分析法 1、合成设计思路: 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3、解题思路: (1) 剖析要合成的物质(目标分子),选择原料,路线(正向,逆向思维、结合题 给信息) (2) 合理的合成路线由什么基本反应完全,目标分子骨架 (3) 目标分子中官能团引入 教学过程 备 注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阅读课本,回答:1、什么就是有机合成?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3、用示意图表示 出有机合成过程。 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就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 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与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 [投影]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讲]有机合成的过程就是利用简单的试剂作为基础原料,通过有机反应链上官能团或 一段碳链,得到一个中间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中间体上的官能团,加上辅助原料,进行第 二步反应,合成第二个中间体,经过多步反应,按照目标化合物的要求,合成具有一定碳 原子数目、一定结构的目标化合物。 4、有机合成的思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 的官能团。 [思考与交流]官能团的引入方法 学生汇报,评价,总结: 官 能 团 引入-OH 烯烃与水加成,醛/酮加氢,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 引入-X 烃与X2取代,不饱与烃与HX或X2加成,醇与HX取代 引入C=C 某些醇与卤代烃的消去,炔烃加氢

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转化关系详图

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转化关系 注意从原子个数、结构差异、官能团、反应条件..................去分析每一种情况的转化,有一种反应联想到一类反应: CH 3CH 3 CH 2=CH 2 CH 3-CH 2Br CH 3CH 2OH CH 3CHO CH 3COOH CH 3COOCH 2CH 3 ① ② ③ ④ ⑤ 11 ⑩ ⑨ ⑦ ⑥ 1213⑧ ① CH 2=CH 2+H 2 催化剂 CH 3CH 3 注:加成H 2时Ni 作催化剂;题目中若出现Ni ,应想到加成反应。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② CH 2=CH 2+HBr 催化剂 CH 3CH 2Br 注:反应类型:加成反应。 ③ CH 3CH 2Br +H 2O NaO H CH 3CH 2OH +HBr 注:卤代烃水解生成醇,条件为NaOH 水溶液,可以加热或不加热;水解在OH - 时反应最完全。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④ 2CH 3CH 2OH +O 2 催化剂 △ 2CH 3CHO +2H 2O 注:醇被氧化生成醛,Cu 或Ag 作催化剂,加热。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⑤ 2CH 3CHO +O 2 催化剂 △2CH 3COOH 注:醛被氧化生成羧酸;若题目中出现一步“氧化”或连续的两步“氧化”,应想到是醇、醛到羧酸的转化。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银镜反应:2[Ag(NH 3)2OH]+R -CHO △ R -COONH 4+2Ag↓+H 2O +3NH 3↑ 新制Cu(OH)2:R -CHO +2Cu(OH)2△ R -COOH +Cu 2O +2H 2O ⑥ CH 3COOH +CH 3CH 2OH △浓硫酸 CH 3COOCH 2CH 3+H 2O 注:酸和醇发生酯化反 应,条件为浓H 2SO 4、加热,注意“,别忘记H 2O ”。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⑦ 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OOH +CH 3CH 2OH 注:酯的水解,酸性、碱性条件均可,碱性条件水解最完全。题目中出现“NaOH 、H +”是先生成Na + 盐,再生成酸。另外,-CONH -是肽键,也能水解,同样碱性条件反应最完全。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⑧CH 3CHO +H 2催化剂 △ CH 3CH 2OH 注:醛和H 2反应生成醇;若题目中出现一步“还原”,应想到是醛到醇的转化。类型: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注:羧基(-COOH )、酯基(-COO -)和H 2不反应。 ⑨CH 3CH 2OH +HBr △ CH 3CH 2Br +H 2O 注:HBr 通常用1:1的硫酸和NaBr 代替。反应类型:取代反应。而制取HBr 气体或氢溴酸,是用浓磷酸和NaBr 固体加热反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3 烃及其烃的衍生物教学案(教师版)

专题十三烃及其烃的衍生物 【2013考纲解读】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能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知识整合】 一、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 二、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三、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反应类型与常见有机物的特征反应 1.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 (1)氧化反应 ①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能燃烧。 ②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包括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醛等。 ③醇的催化氧化。 ④分子中含醛基的物质(如醛、甲酸、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被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等弱氧化剂氧化。 (2)取代反应 ①烷烃、苯及其同系物的卤代。 ②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化。 ③酸与醇的酯化以及酯的水解。 ④油脂、糖类、蛋白质的水解。 (3)加成反应 不饱和烃与X2、HX、H2O、H2等发生加成反应。 (4)加聚反应 含有碳碳双键的烃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即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2.常见物质或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及现象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烷烃的结构与性质 例1、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解析:烷烃分子结构,是以每个碳为中心的四面体结构,多碳烷烃的碳链是锯齿型的,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石油分馏所获碳

原子在1-4之间的烷烃混合物叫石油气,更进一步分离石油气可获得丙烷。烷烃随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多,状态由气态、液态、固态变化,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随分子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因此丁烷比丙烷易液化。 【规律方法】 (1)烷烃的分子结构 ①由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可知: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所形成的四个共价键在空间均呈四面体排布。 ②由球棍模型可知:超过三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中的碳,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呈锯齿状。 (2烷烃的化学性质 ①在光照条件下,烷烃与Cl2、Br2等卤素单质的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种类比烷烃更多的卤代烃和相应的卤化氢气体。 ②烷烃燃烧时,随着烷烃分子里的碳原子数的增加,往往燃烧越来越不充分,燃烧火焰越来越明亮,甚至伴有黑烟。 考点二、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 【例2】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3 B.4 C.5 D.6 解析:从表格中得知第前种物质的碳原子数应为n,氢原子数规律为4、4、8、8、12、12、16、16,即为4的倍数,且重复一次,故第5种物质的分子式为C5H12,其同分异构体数目有3种,其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H2-CH3、、。 答案:A 方法点拨:也可以观察表格中各烃的分子式的排布规律会发现:相邻两烃的分子式相差C或CH4原子团(或分成1和2、3和4、5和6、7和8小组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第5个烃的分子式为C5H12,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考点三、烷烃的取代反应 例3、1 mol 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成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产物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的Cl2 mol,被氯原子取代的氢原子有 mol。碳含量最小的有机物的空

烃的衍生物性质复习

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复习(一) 【要求】按上述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烃及烃的衍生物典型代表物的结构分析,复习其化学 代表物结构式及结构分析 化学性质 断键部位反应类型试剂、条件反应产物 烷烃 ——乙烷 相关化学方程式 烯烃或炔烃 ——乙烯、乙炔 相关化学方程式 芳香烃 ——苯、甲苯 相关化学方程式

羧酸 ——乙酸 相关化学方程式 酯 ——乙酸乙酯 相关化学方程式 1、分析下列物质转化过程中断键成键部位,反应类型: (1)RCOOR'+R”18OH 催化剂 RCO 18OR”+R'OH (2) (3) (4) (5)CH CH 2 CH 3Cl 2 CH CH 2 CH 2Cl (6) 2.某有机物 , 关于该有机物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能发生加成、取代、加聚反应 B. 1 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3 mol NaOH 反应 C.既可以使溴水褪色,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D.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 CH 3COOH CH CH CH 2CH 00CCH 3

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复习(二) 序号性质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官能团(物质类别) 1 使溴水反应褪色 ①;②; ③;④。 2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②; ③;④。 ⑤;⑥。 3 与Ag(NH3)2OH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4 与C u(O H)2悬浊液反应(溶解) 5 与新制C u(O H)2共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6 与金属钠反应 ①;②; ③; 7 与NaOH溶液反应 ①;②; ③;④。 8 与NaHCO3或Na2CO3反应产生CO2 9 只与Na2CO3反应不与NaHCO3反应 10 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学以致用1】 1、丙烯醇(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②氧化③与钠反应④加聚⑤酯化, 它可以发生反应的类型有()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只有①③④ 2、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据此结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燃烧,只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可以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放出CO2 C.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 D.与NaOH溶液和FeCl3溶液均能反应 3、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可发生加聚反应; ③可溶于水;④可溶于苯中;⑤能与浓HNO3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化学教案

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化学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有机化学的常用分类方法,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官能团,能辨别其名称和结构。 ⒉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烃。 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的研究,能够从多角度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类。 ⒉初步建立有机分子内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点。 ⒊初步对典型实例的交流研讨,学会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方法分析各类烃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机化学发展历史的教育,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感受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和丰富。 [导入]:从有机物种类繁多,发展合成迅速角度。 无机物有700多万,而有机物3000多万种。 人们不仅能认识和合成自然界里存在的有机化合物,还能合成大量自然界里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合成极大地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有机新材料、新药物的不断涌现,有力地提高了人类的文明程度。 [提问]:有机化学是怎么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呢?有机物发展的前景如何? 一、有机化学的发展: 1、什么是有机化学? 研究对象:有机化合物 研究范围: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 2、有机化合物的发展 ⑴萌芽和形成时期 萌发于17世纪,创立并成熟于18、19世纪,20世纪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7世纪酒、醋、染色、草药 18世纪从天然化合物提取酒石酸、柠檬酸 19世纪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首先提出“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他的学生维勒1828年由氰酸氨合成尿素CO(NH2)2 1830年李比希在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面的贡献 1848-1874年关于碳的价键、碳原子的空间结构等理论逐渐趋于完善,之后建立了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使有机化学成为一门较完整的学科。 ⑵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 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发展,各种现代物理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X射线衍射)的引入,使有机分析达到了微量、高效、准确的程度,例如海葵毒素的合成。有机合成设计进入计算机时代,大大提高了新化合物的诞生速度。 1946年黄鸣龙:醛、酮还原法 烃 1965年结晶牛胰岛素 1981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进入21世纪,有机化学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

化学选修五烃与烃的衍生物知识点归纳整理

《烃和烃的衍生物我》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 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 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 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 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 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2.F.2.,沸点为 .....). ....-.29.8℃ ....CCl .....CH ..3.Cl..,.沸点为 ...-.24.2℃ .....).氟里昂( 氯乙烯( ....,沸点为 ....-.21℃ ...HCHO ...). ..2.==CHCl ....CH ......,沸点为 ....-.13.9℃ .....).甲醛(

高二《烃的衍生物》全章各节教案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 实验 过渡 第六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 第一课时 1·使学生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概念。 2·使学生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实验、分析、归纳 从上一章起,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写出以前学过的一氯乙烷、乙醇、乙酸的结 构简式。 老师分析这三种有机物的结构,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从结构看,这些有机物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 代而衍变成的,称作烃的衍生物。又这三种物质性质上的差异是由结构 决定的,哪么它们的结构上差异在什么地方呢?——引出官能团概念— —这些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介绍几种常见的官能团:碳碳双键或三键、卤素原子(—X)、羟基(—OH)、羧基(—COOH)、硝基(—NO2)、醛基(—CHO)。 每种烃的衍生物都是由烃基和官能团两部分组成,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方法是从结构入手,抓住官能团,分析和掌握性质,是学习烃的衍生 物的最好方法。本节我们共同学习卤代烃的代表物——溴乙烷的性质。 看课本P153二、卤代烃,划下卤代烃的定义。 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 一、溴乙烷 1·分子结构 溴乙烷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然后分析四式。 2·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溴乙烷,看色、闻味,取少量加入试管,滴水振荡、静置,总 结物理性质。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3·化学性质 溴乙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先实验,后写反应方程式) (1)水解反应 —是取代反应

实验 强调 总结巩固 作业 教后记 板书设计 【6-1】 实验证明,卤代烃水解反应,实质是可逆反应。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为 什么卤代烃水解反应需要加碱,并加热?目的是什么? 如果溴乙烷与强碱的醇溶液共热,那将发生另外一类反应:消去反应。 (2)消去反应——有—C=C—或—C≡C—生成 | |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 HX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例1 · 2—溴丁烷(CH3CHBrCH2CH3)与下列溶液共热,各得到什么产物?写出有关的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1)NaOH水溶液(2)NaOH 醇溶液。 解析:(1)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2)发生消去反应,可以得到两种产物:CH2=CH—CH2—CH3或 CH3—CH=CH—CH3 强调:写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 例2 · 是不是所有的一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解析:不是。根据消去反应特点,可以总结出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 卤素原子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即β位C原子)上必须有H原子。 如CH3Cl、(CH3)3CCH2Br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 C为α,顺次为β,如C-C-βC-αC-Cl)。 练习:课本P155 一(1、3)二(1、2、3、4)三 课本P156四 练习册 第六章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溴乙烷卤代烃 一、溴乙烷 3·化学性质 1·分子结构 (1)水解反应———是取代反应 2·物理性质 (2)消去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