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高空作业风险评估

高空作业风险评估

高空作业风险评估引言概述:高空作业是指在建筑、装修、维修等工程中,需要在高空进行的作业活动。

由于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空作业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一、作业环境评估:1.1 了解作业地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包括地势、气温、湿度等因素,以便评估作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2 检查作业区域的结构稳定性,包括建筑物、梯子、脚手架等设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作业区域能够承受工作人员和设备的重量。

1.3 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如电力线路、交通道路等,评估是否存在对作业的潜在危险。

二、人员能力评估:2.1 确定参与高空作业的人员的资质和经验,包括是否具备相关证书和培训经历,以及是否具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2 评估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确保他们能够适应高空作业的压力和风险。

2.3 确定作业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以便在高空作业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和指挥。

三、作业工具和设备评估:3.1 检查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3.2 确定工具和设备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限制,以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产生意外。

3.3 定期检查和维护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避免因故障或损坏导致高空作业的风险增加。

四、风险控制措施评估:4.1 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监督。

4.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绳、防滑鞋等,确保人员在高空作业中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4.3 建立紧急救援和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警、急救措施和疏散逃生等,以应对突发情况和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五、监督和评估:5.1 建立监督机制,对高空作业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2 建立事故报告和统计分析机制,对高空作业事故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改进和优化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1.目的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类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3 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3.1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二届第13号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3.2 应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5评估要求和方法5.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

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5.2.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如:巡视、运行、检修、切换、试验、后勤、消防、汽车驾驶、焊接等。

5.2.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若从事作业活动相似且可能产生的危害相同可作为一项任务。

5.2.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评估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评估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评估
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遭受的伤害或安全危险的评估。

在进行作业人员安全风险评估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1. 工作环境:评估作业人员从事工作的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电器设备故障、有害物质暴露等。

2. 作业工具和设备:评估作业人员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检查是否存在损坏、磨损、过期等情况。

3. 作业流程:评估作业人员从事的具体作业流程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如操作步骤不合理、工时过长、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等。

4. 作业人员技能能力:评估作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培训情况,判断是否具备安全操作的能力。

5. 紧急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作业人员在紧急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和培训情况,以及能否迅速有效地应对事故。

6. 工作压力和疲劳:评估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压力和疲劳情况,判断其对安全的影响。

在评估作业人员安全风险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

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并保障其安全健康。

高空作业风险评估

高空作业风险评估

高空作业风险评估概述:高空作业是指在高空环境下进行的各类工作,例如建筑施工、维修保养、清洁作业等。

由于高空作业涉及到较高的高度,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高空作业风险评估进行详细探讨,以达到确保高空作业安全的目标。

一、评估目的:高空作业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通过对高空作业的风险评估,能够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评估内容:高空作业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空环境的评估:评估工作区域的高度、倾斜度、坚固度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高空作业。

同时还需要考虑气候条件,例如强风、大雨等是否会对作业造成影响。

2. 安全设备和工具的评估:评估使用的安全设备和工具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并检查其是否正常运作以及是否适用于当前的高空作业。

3. 人员素质和培训的评估:评估作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包括是否具有相关的资质证书以及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作业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对于高空作业的安全至关重要。

4. 作业流程和控制措施的评估:评估作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并确定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例如责任分工、安全警示标识、防护措施等。

5. 紧急救援机制的评估:评估是否有完善的紧急救援计划和机制,包括事故发生后的急救和紧急撤离等。

三、评估方法:高空作业风险评估可采用如下评估方法:1. 实地考察和观察: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工作环境,了解实际情况,并记录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2. 技术文件和资料分析:对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包括作业计划、施工图纸、工艺流程等,以寻找潜在的安全隐患。

3. 专家评估和讨论: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通过集体讨论和专业评估,识别高空作业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四、评估结果与应对措施:根据高空作业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具体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其具备应对高空作业风险的能力。

八大作业风险评估表

八大作业风险评估表

八大作业风险评估表
1. 引言
本文档是为了评估八大作业风险而制定的。

通过对不同作业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这些风险,确保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评估标准
在评估八大作业风险时,我们会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标准:
- 作业类型:区分各种不同的作业类型,例如高空作业、电气作业、机械作业等。

- 作业环境:评估作业环境对风险的影响,例如室内、室外、天气条件等。

- 风险等级:根据作业的性质和潜在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类,例如高、中、低等级。

- 作业人员:评估作业人员的经验和技能对风险的影响,例如是否经过培训、持证情况等。

3. 八大作业风险评估表
下面是我们制定的八大作业风险评估表的基本格式:
在表格中,我们列出了具体的作业内容、风险等级、潜在风险和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具体内容填入表格中。

4. 使用方法
使用八大作业风险评估表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填写作业内容。

2. 对该作业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的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3. 分析该作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列入表格中。

4.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八大作业风险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不受个人偏见或主观意见的影响。

- 遵守法律法规,在评估过程中不涉及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

- 避免引用无法证实来源的内容,以确保准确性和可信度。

通过使用八大作业风险评估表,我们可以全面评估作业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

风险评估的技术标准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标准目的1为公司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和依据。

合用范围2本标准合用于公司对危害产生的风险及对控制措施进行的合理评估。

引用标准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4术语和定义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者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组合的条4.1件或者行为。

4.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存在的损失或者伤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3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

4.4要求5危害辨识5.1确认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害因素包括来自本单5.1.1位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可归类为: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构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及能源危害等。

区域外部的危害识别可从以下方面考虑(不能由我们所控制的危害。

如:5.1.2自然灾害等):✧自然灾害因素:暴雨、台风、海啸、洪水、雷电、干旱、高温、低温、冰雹、霜冻等。

✧地质灾害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煤层自燃、洞井塌方、海水入侵等。

✧公共性卫生与疾病因素:区域性流行性疾病,如肝炎、霍乱、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外部危害装置&设施因素:外部组织的危(wei)险化学品仓库、油库及其他固定危险设施。

✧人为破坏性因素:投毒、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等。

5.1.3区域内部的危害识别可从区域和流程两方面考虑:✧基于区域考虑:工作区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基于流程考虑:区域内所有工种涉及的全部工作任务(可将工作任务进行作业步骤分解,辨识在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电网、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所有识别的危害要确定危害的信息,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考危害辨识表,5.1.4见附录。

风险评估(基准)5.2要进行风险评估首先清晰从存危害到可能导致的后果,既风险的描述(危5.2.1害最可能导致的后果),如工作区域附近的带电体,其风险描述是:导致员工触电伤亡。

作业风险评估

作业风险评估

作业风险评估作业风险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业风险评估是通过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作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风险识别:通过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害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识别,确定潜在的风险点。

例如,对建筑工地的高处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等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风险。

2.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等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通过评估,可以对各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控制的对象。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

例如,在高处作业中,可以采用固定护栏、安全带等技术控制措施,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落实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4.风险监控:对已经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价,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措施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作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作业风险评估,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同时,作业风险评估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赔偿。

在进行作业风险评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性:评估应该覆盖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包括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评估结果应该客观准确,真实反映作业风险的情况。

2.科学性:评估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检测设备。

评估过程中应该有资质的专业人士参与,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3.灵活性:作业风险评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评估

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评估

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评估
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评估是针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作业现场:确定作业现场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周边设施等,包括室内和室外作业现场。

2. 风险识别:通过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例如设备安全、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化学品安全等。

3.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潜在危害、频率、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4.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5. 风险监控: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

6. 文档记录:对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以备查证和追溯。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发现和预防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保护
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充分参考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指导。

同时,也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共同营造安全的作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1.目的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类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3 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二届第13号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应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5评估要求和方法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

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5.2.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如:巡视、运行、检修、切换、试验、后勤、消防、汽车驾驶、焊接等。

5.2.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若从事作业活动相似且可能产生的危害相同可作为一项任务。

5.2.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5.2.4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职业健康、环境的组合条件或行为的具体称谓,作业中经常面临的危害名称可参照《安健环危害因素表》进行定义,表中未涉及的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

5.2.5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在进行危害辨识时可参照《安健环危害因素表》进行归类,但不要计较是那一类危害。

5.2.6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辨识,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频率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该危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2.7风险描述:主要是指危害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即现存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结果信息,包括:人身伤残(列明可能的人体伤、残部位)、人身死亡(列明可能的死亡人数)、设备损坏(列明可能损坏的设备或部件)、事故/事件(列明可能的设备和电网事故,包括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是否中断安全记录等)、健康受损(列明涉及到人员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可能影响)、环境污染/破坏(列明污染/破坏的环境区域和范围)。

5.2.8风险种类与风险范畴:导致风险的原因及对应的类别参照下表。

5.2.9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即对所评估出的作业风险,确定执行所评估的作业任务涉及的人员数量、作业时间频率、影响的设备等。

现有的控制措施:根据确定的风险和风险涉及的人员、设备暴露情况,查找目前已有的控制措施,包括:管理人员风险行为、要求执行巡视检查等的具体规定和现场执行要求;改善设备和控制技术等已经应用的工程技术;防止风险而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和个人防护、安全标识;保证人员意识和技能而开展的常态性的人员学习与教育培训;为降低风险损失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风险等级分析进行风险等级分析时需考虑三个因素:由于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后果;暴露于危害因素的频率;完整的事故顺序和发生后果的可能性。

风险值的计算:风险值=后果×暴露程度×可能性。

风险值代表危害造成风险的具体程度。

.1在使用风险计算公式时,给每个因素分配的具体数字等级或比重,基于风险评估人员的判断和经验。

.2风险评估公式中后果的定义及取值。

后果是指危害所引发事故的严重程度,包括受伤和财产破坏或损失。

事故的后果被分配了数字化的分值,从灾难性(100分)到轻微(1分)。

后果的严重程度定义a.灾难性(1)安全: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设备、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2)健康: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10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造成人员死亡、环境恢复困难;极端违法,政府责令关闭b.严重(1)安全:造成1-2人死亡,或者3-9人重伤;设备、财产损失300万到100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造成3-9例难以治愈的职业病(3)环境:较大范围破坏环境;影响后果可导致急性疾病或重大伤残,居民需撤离;严重违法,政府责令关闭整顿c.较严重(1)安全:造成1-2人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00万到30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很难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10例以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中度影响,引起居民投诉d.一般(1)安全:造成3-9人轻伤;财产损失10万到10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可治愈的职业病;造成3-9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3)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有影响,引起居民抱怨e.次要(1)安全:造成1-2人轻伤;设备、财产损失1万到10万元(2)健康:造成1-2例与职业有关的疾病;造成3-9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及小范围(现场)生态环境造成轻度影响f.轻微(1)安全:轻微伤(小的割伤、擦伤、撞伤);财产损失1万元以下(2)健康:造成1-2例有轻微影响健康事件(3)环境:仅对景观有轻度影响.3风险评估公式中暴露程度的定义和取值暴露程度是指危害事件出现的频率。

危险事件为第一个可能引发事故序列的意外事件。

暴露程度的取值从连续(10分)到特别少(分)。

注明:OEL:职业接触限值允许水平:由企业制定的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水平.4风险评估公式中可能性的定义和取值可能性是指危害引发事故或导致后果的概率。

分数从最可能发生(10分)到几乎从未发生()。

.5风险等级的判定根据计算得出的风险值,可以按下面关系式确认其风险等级和应对措施。

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对评估结果中风险值大于70的,应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建议,控制措施建议可从管理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优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估计提议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轻危险的程度,按照下表进行选择相应等级。

序号纠正程度等级1 肯定消除危害,100% 12 风险至少降低75%,但不是完全 23 风险降低50%至75% 34 风险降低25%至50% 45 对风险的影响小(低于25%) 6措施成本因素:根据所提出的建议措施,估计可能需要花费的成本并对应下表选择相应等级。

序号成本因素等级1 超过 500万元102 100万元-500万元 63 50万元-100万元 44 10万元-50万元 35 5万元-10万元 26 1万元-5万元 17 1万元以下措施判断结果:计算出具体的判断数值,计算公式如下:判断(J)≥10,预期的控制措施的费用支出恰当;判断(J)<10,预期的控制措施的费用支出不恰当。

建议的措施是否采纳:在“是”或“否”栏根据判断结果以及现场的可操作性、适宜性、资源情况等综合进行判别后确定。

区域外部风险评估针对作业活动区域外的危害因素进行的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可能造成设备和作业人员安全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外界人员或物质评估其风险,目的是为应急管理提供输入。

各部门或作业单元基于工作的区域,具体识别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危害,辨识与评估相应风险,并对照风险等级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控制风险措施,最后进行合理性评价。

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报要求如下:5.3.1区域:为部门、单位或班组所管辖的可能存在危害因素的区域。

如“××班组”等。

5.3.2《区域内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的其它内容与区域内风险评估要求相同。

其中“可能暴露与风险的人员、设备等其他信息”是对查找出来的外部环境风险,确定暴露与该环境下的人员数量与时间频率、设备类别与数量。

6 附录附录一:安健环危害因素表附录二: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附录三:区域外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附录一:安健环危害因素表噪音振动容易碰撞的设备、设施有缺陷的设备、设施或部件不平整的地面高温低温尖锐的物体压力容器及气瓶压力液体磁场照明不足的设施过度的潮湿粉尘冷表面热表面质量不合格的工器具绝缘不良的固定设备破损的梯子(便携式/固定)非电离辐射(热、太阳光线)电离辐射(X射线、伽马射线)SF6气体及其分解物强酸强碱催化剂甲醛气体挥发的油漆油或油脂液态的金属铅热镀中的锡蒸气残余的有机磷电焊中的锰蒸气电缆外壳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试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打印机、复印机排出的有害气体废水水处理化学品危险废料无机固体废料危险化学物质颗粒物灰尘二氧化碳(CO2)液氨 ( NH3)氢气(H2)氧气(O2)乙炔(C2H2)二氧化硫(SO2)氨气 ( NH3)一氧化碳(CO)细菌有毒的植物昆虫(蜜蜂等)狗、老鼠蛇霉菌医疗废料病毒设计差、不方便使用的工具狭小的作业空间重复运动人工运输或处理繁琐的设计或技术过于发力差的接触面不符合习惯的信息不方便搬运物品的通道不方便操作的设备光线不合理空气质量不合格设计差的设备,工具、桌椅,物体等噪音、振动、热、辐射、空气质量等内务管理差缺乏存储空间作业环境有噪声作业环境有震动监视的压力接触危险物质失意胁迫工作压力欺凌、侮辱、威胁、社会福利问题酗酒与同事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误操作工作狂完美主义喜怒无常的行为恐惧症性格内向性格外向坏习惯缺乏技能缺乏经验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不按规定程序作业人际关系超速驾驶群体压力疲劳工作新任务酒后作业反常的环境高温限制空间照明不足阴霾灰尘干旱低温潮湿强风夜间工作湿滑的地面粗糙不平整的地面雷电暴雨、下雪电高处的物体(动能)放射源高压高压力台风汽油、柴油、油剂化学反应静电蓄电池火灾、爆炸雷电滚动的物体转动的设备运转的手动工具工作中输送与吊装装置运行中的动力车辆滑动的物体附件三:区域外部风险评估填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