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都市报的头版特色看办报宗旨的实现——以《南方周末》为例

合集下载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

《南方都市报》编排风格特色分析新闻1301 邓妍方作为南中国一份旗帜性媒体,《南方都市报》拒绝平庸,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并且以简洁大气的模块化版式贴合读者需求,厚题薄文,图片“夺人”,紧紧抓住读者视线,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以下具体从版面整体风格、版面基本设定以及常用版式类型等几个方面,结合《南方都市报》图片材料,对《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特色进行分析。

一、厚报分叠,化繁为简南方都市报在国内首创分叠出版模式,每天出版A、B、C、D等叠。

A叠通常包括要闻、本地新闻、区域新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等板块,有若干个版面; B 叠通常包括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板块; C叠、D叠则通常分别是专刊、副刊板块。

以下为2015年1月9日南都所有板块:分叠有利于分门归类,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这样,一来便于读者各取所需,如喜欢新闻者看新闻叠,喜欢副刊者看副刊叠;二来,就是读者想要阅读多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一叠一叠地逐个翻阅,免得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手忙脚乱;三来,也方便办报者自己编辑出版。

这几叠报纸结构合理、分工清晰,满足了现代都市各类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欲望。

二、版面整体风格——“纯净”西风东渐,中国的都市报排版设计等收到影响并自发改革。

2008年9月,《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全面启动了改版计划并重新定位了经济板块。

都市报性质的南都,版面“纯净”,简洁大方、舒朗透气、清新简约,图片的集中使用使得版面活泼,贴近群众阅读心理。

一眼扫过,南都的基本色为报头的“红底黄字”、主要内容的黑白灰三色,用色简单明了。

各版(除广告版面)信息传达直接精准,无复杂元素阻碍视线。

这主要得益于各版去除纹饰、题花等阻碍视线顺畅流动的修饰,使用纤细清秀的水线或“无形线条”;并且加大留白技巧的运用,营造视觉“透气”效果,让版面恢复自由呼吸;标题精炼,指意明确;彩版适当地使用色彩,避免花哨。

最“花哨”的基本为每日头版,由于图片、文本信息量丰富,加上红底黄字的报头,头版给人的视觉冲击最为强烈。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南方周末》是由南方报业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众多媒体深度报道的领头羊之一,因其独特的观点和精确的选题使之有很大的读者市场。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指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脉络的意义中。

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求是”。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尽管它的核心读者是精英教育传播,但是它自动地站在平民的立场,为沉默的大多数直言,直击许多民生问题。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如下:一、深度报道的选题鲜明,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

它总是能在最快时间找到社会危害性大,民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并且能够不留余地地去为民众说话,去抨击。

它和其他媒体纸业的深度报道不同的是,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民生问题、官民问题等等,而是更加侧重政府的决策对国家、社会不同阶级乃至个人的命运影响;社会法治与官场的冲突,政府的改革,社会观念的变化,人心和利益格局,城乡人民生活的就业状态,医疗与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公共问题。

例如2012年9月13日那一期的调查版面刊登的《殁于贫困》---三个地震亡童和他们的寨子这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出《南方周末》的选题非常具有特色。

在当今的媒体业频繁出现新闻碎片化的现象下,《南方周末》的选题总能恰到时候的温暖到你的心。

这篇报道的选题是围绕着贫困者的多灾多难愈发地显示出国家财政分配不公的情况下社会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

就像这篇深度报道所说的那样,“三名幼童在一场震级是汶川地震的两千八百一十八分之一的地震中罹难,只是因为灾难对贫困者更残忍一些。

”在我们国家发生地震灾害过后,往往在报纸杂志或网页上看到的是歌颂干部士兵的奉献精神,或者灾难带给人民有多大的伤害等等,很少有媒体会从地震对于弱势群体带来的不堪一击的伤害有多深,而《南方周末》做到了,它独特的选题角度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

首先来看第一点,内容选择——立足全球,关注社会总的来说,南方周末的选题明确倾向于重大、有一定社会关注面的事件,这一事件同时体现出对完善法制、实现民主与人文关切的理性追求,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

其次,南方周末报道注重宏观视野和专家视角,在选题的具体操作中各种信息的配比关系、呈现方式、传播质量,都作了周详的安排。

从内容选择上看,《南方周末》具有以下特点:1、用事实说话,事实全面丰富,有说服力。

2、新闻价值大。

《南方周末》是坚持题材的重大与主题深刻相统一的,新闻价值中的重要性,显著性,人情味都有。

3、策划周密。

4、评论题材丰富,格调高。

《南方周末》以深度报道见长,以其语言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与理论追求,思维也具有系统性,而自改版以来,它的评论版面增加,评论语言高雅而深入。

第二:标题制作,醒目、灵活、饱含人文精神南方周末的新闻标题有以下特点:1, 多样化2,传神、具体确切3,简练生动,字数少,琅琅上口第三:版面设计,具体全面从头版来说,《南方周末》在编排上很注重对于线条、字符、图片和色彩等版面元素的综合运用和创新。

在头版上,《南方周末》划分出三个区上下两个区横向安排了报头和导读两块内容,当然,最下面没忘记写了定价2元,这样的分割形式使头版条理清楚、节奏明快。

从内容设计来说,南方周末一直由头版、新闻版、经济版、文化版这四大板块构成。

头版主要包含了纵深、时政、广告、天下、民生五个板块。

新闻版包括特别报道、访谈、科学、观察、众议、视点、写真七个板块。

经济版包括专题、要闻、能源、财经、观点、产经六个板块。

文化版包括专题、批评、艺术、百姓记事、阅读、写作、地理七个板块。

涉及广泛,面面俱到。

从文章篇幅来说,篇幅较长,动辄3000字,多由大块组成,能给人以厚重感但也容易产生疲倦,故版面多遵循一个版面,一篇文章、一幅图片的规律。

第四:视觉效果:简洁直观黑色是报纸版面的主色调,它能起稳定作用,据调查,彩色是信息密集度较高的符号,消化这样的信息同样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同时,随着彩色信息的增多,文章的可读性就会降低,作为一份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报纸,以黑色为主色,是与自身文章风格相符的,同时它又以红色做点缀和陪村,这样能起醒目、烘托作用。

浅析都市报头版的封面化设计

浅析都市报头版的封面化设计

浅析都市报头版的封面化设计作者:刘亦凡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7期【摘要】市场竞争环境改变了报纸的编排方式,封面化头版在都市报中获得广泛应用。

本文以5月1日北京、重庆、广州三地大型都市报为例,阐述封面化头版的概念及分类,分析封面化头版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比说明封面化头版的具体运用及作用,以及封面化头版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都市报封面化头版一、封面化头版的概念及分类头版即第一版,是整份报纸首先与读者见面的版面。

作为报纸的“门脸”,头版既向读者传达重要新闻、报纸风格、看点卖点等信息,又直接接受读者的比较和选择,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受到报纸编辑人员的重视。

随着我国报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都市报摒弃了将重要新闻内容置于头版的传统编排方式,而采用导航作用明显、更为吸引眼球的封面化头版设计。

顾名思义,封面化头版就是采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仿照杂志封面来设计报纸头版。

封面化头版分为完全封面化与不完全封面化两类。

前者以《精品购物指南》为代表,在报头及刊号下用整幅照片做封面,在照片左、右、下边框位置辅以文字作为内容导航,此类头版与杂志封面设计无异;后者以都市类报纸如《新京报》为代表,在报头及刊号之下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突出主要新闻信息,图片通常是图片新闻或突出重点新闻内容的设计图,而文字主要是作为导航的新闻标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为突出新闻的重要性,增强对读者的冲击力,平时采用不完全封面化的报纸也会采用完全封面化头版,如雅安地震报道中《重庆时报》的头版。

二、封面化头版产生及发展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的兴起加剧了中国报业的竞争,而紧随其后的互联网兴起又加剧了媒体间的竞争。

为吸引受众,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以都市报为代表的新兴报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封面化头版便是其中之一。

封面化头版是竞争的产物,其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报业内竞争——突出形式,打造品牌1995年,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此后,贴近市民生活、满足市民需求的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南方都市报》与《南方周末》的新闻策划

《南方都市报》与《南方周末》的新闻策划

《南方都市报》与《南方周末》的新闻策划(转贴)《南方都市报》的新闻策划自1997年创刊以来,《南方都市报》成功的策划作品——“黛安娜专集”“1998世界杯特刊”“一日看百年”“中国财富白皮书”等,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绝无仅有的篇章。

其成功运作还强化了报界杂志化、画刊化、公共性、市民性的潮流,成为全国都市报界一份重要的新时代新主流媒体。

市场运作和市场冲击力,成为《南方都市报》的一种生存方式;成功的策划,成为《南方都市报》生存方式的基石。

作为一家在全国报界占有突出地位的报纸,《南方都市报》的策划是全方位的。

这里,我们只研究其新闻报道策划。

《南方都市报》策划的特点:以大造势,以深取胜,以独见长,以近切入。

新闻性,分析性,前瞻性,创新性,趣味性,时效性,应有尽有。

既气势磅礴,激情无限,又先锋新锐,新鲜可读。

可称运筹帷幄,高潮迭起。

1.策划特色之一:宏大的气势,创新的胆略强调大气魄,大手笔,大视野,办大报是《南方都市报》的发展战略。

事实上,经过两次扩版,该报不仅成为中国版数最多的日报,而且大气磅礴更成为其主导风格,其宏大气势的灵魂是创新的胆魄。

2000年12月29日,该报发行228个版,创下了中国报业之最。

而该报此日的意义不仅在于版数的扩张而在于她用120版的空间创造了中国报业年终对中国经济的总体盘点评价———《中国财富白皮书》。

这次气势恢宏的新闻策划,大胆借用白皮书这个概念,对中国经济进行宏观分析和把握。

它囊括了中国家电、汽车、通信、电脑、药业、食品等各行业,先总结了市场一年的变化,从宏观上得出一个产业发展的整体观感,然后盘点行业具体事件,从而折射整个行业动态。

通过国内名家专访,述评分析,图表,照片,新闻背景,资料,使整个专集点深面广,权威科学,气势宏大,通俗易懂,富有保存价值。

策划《中国财富白皮书》这样的报道,不仅需要领导的胆略、专业型的经济记者,更需要独特的视觉、创新的意识。

《中国财富白皮书》书写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

《南方周末》头版时政深度报道研究

《南方周末》头版时政深度报道研究

《南方周末》头版时政深度报道研究《南方周末》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报之一,也是中国深度报道的重要代表。

它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通过深度报道的方式,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深入人心的事件。

本文以《南方周末》头版时政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南方周末》的头版时政深度报道一直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原则。

这四个词不仅仅是《南方周末》的办报理念,更是每个深度报道作品所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既传达了政府的声音,也反映了民众的诉求,用客观事实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南方周末》的头版时政深度报道总是从多元化的视角出发,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事件。

在深度报道中,每个事件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影响,只有全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还原事件的真相。

《南方周末》的头版时政深度报道不仅事件本身,更深度挖掘事实背后的本质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采访和思考,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人性矛盾等本质因素。

这些深度报道作品不仅让读者对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南方周末》的头版时政深度报道一直注重人文关怀,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这些深度报道作品不仅仅是冰冷的新闻事实的呈现,更是对人类基本价值和尊严的维护。

《南方周末》头版时政深度报道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方周末》以其独特的深度报道方式和理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事件的平台,让读者能够看到事件的本质和真相。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也彰显了中国新闻界的良心和实力,提高了中国新闻的国际影响力。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仅让读者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让读者感受到中国新闻界对社会问题的和热情。

《南方周末》是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闻大报之一,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正义、良知、爱心、理性”为基本理念,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追求。

本文旨在探讨《南方周末》民生新闻报道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南方周末》评论版特色分析

《南方周末》评论版特色分析

《南方周末》评论版特色分析【摘要】《南方周末》自2021年创立了单独的评论版面,几经改革后至今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其版面规模宏大、涉及题材广泛都为国内传统媒体之少数。

本文尝试通过对2021年9月到11月的评论文章进行内容和题材上的分析研究,侧重对其评论特色进行总结。

关键词《南方周末》评论特色《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以“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是中国最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之一。

目前报纸分为新闻、时局、经济、文化、评论、绿色六大版块。

而评论版块以其批判的精神、冷静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情怀,体现出一个成熟媒体对于社会舆论高端的理性引导。

一、文本选择本文选择了2021年9月5日至11月28日这三个月的评论文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因素:第一,遵从新闻报道的时新性原则,评论也一样,最新最热的评论才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所在,才能理性正确引导当下大众的舆论倾向。

第二,9月到11月虽然不是传统意义的季度限定,但从时间上来说是一个完整的季度,是一个周报相对完整的出版周期,能充分地反映出一家报刊的办报特色。

二、数据分析1、内容分析9月5日至11月28日评论内容数量比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连续的109天中共刊登了289篇评论,涉猎内容非常广泛。

其中,关于政治的评论共50篇,在所有评论中首当其冲。

评论版的黄金栏目“方舟评论”多为时政评论,比如11月14的《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完成现代国家转型》。

其次是社会评论,说明《南方周末》对于当下社会民生是相当重视的,11月28日“周末茶座”的《奢侈的二胎》就是围绕市民生二胎的话题展开评述的。

而大众所关心的医疗问题、“三农”问题以及时下热门的环保问题也均有涉及。

例如11月21日“三言两语”的《医患关系,来碗鸡汤》、9月12日“乡村乡村”的《农民买房不在城镇落户》以及10月17日的“漫画一针”《节约能源变得更重要了》等评论。

2、版面分析《南方周末》评论版版面规模宏大,一期四大整版的评论文章为国内传统媒体之少见,从创办改革至今,已经形成很多固定的招牌栏目。

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

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

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中文摘要:自20世纪中叶始,报纸这一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就不断面临着来自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的激烈竞争, 这些竞争给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变化。

其中,尤以60年代开始的报纸与电视的竞争对报纸标题制作影响最大。

面对电视时效性强、形象性强和善于做现场报道等优势,严肃报纸必须加强深度报道。

但是,深度报道往往要出现冗长而抽象的文字和数字,令绝大多数读者望而生畏。

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耐心,读者往往很难读完全篇。

聪明的《南方周末》把力气使在了刀刃上,大量使用新闻小标题来应对读者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的要求,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欲望,又提高了新闻的易读性,从而既适应了读者生活的快节奏,又使新闻更具竞争力。

本文从新闻小标题的定义和作用出发,就《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色和制作中体现的鲜明的个性特色进行初步地探讨,并结合《南方周末》中的具体题例进行简要地分析,期望能为现代新闻改革提供一点具体的实践方法,为现代新闻标题制作提出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特色;表现形式;制作On the Features of Subtitles in Nanfang WeeklyAbstract: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newspaper as a traditional mass media has been facing the fierce competition against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as well as the Internet, which make a powerfu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 The deep result of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newspaper and television is readily discernible in the 60‟s, and it has sparked great changes in the writing of news titles. So it is essential for serious newspapers to cover the news intensively and extensively because of the superiority of TV programs with immediacy, symbolization on the spot. However, the deep coverage inevitably results in some tedious and abstract words or numbers, which is so boring to most readers that they may not be patient enough to finish the whole report. Nanfang Weekly managed the embossing situation well, large amountsof subtitles are employed to meet the readers' needs for the latest information, so as to increase the legibility and save the readers‟ time. That makes the news coverag e more competitive in this rapidly changing world. Starting with the defini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subtitles,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sis about the variety of the news subtitles in represent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features in writing. Furthermore, it also can put forward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to promote the journalistic reform and improve the writing style of news subtitles by demonstrating some advisable examples in Nanfang Weekly.Key words: Nanfang Weekly; subtitles; feature; representation; writing目录引言 (1)一、新闻小标题的定义和作用 (2)(一)新闻小标题的定义 (2)(二)新闻小标题的作用 (3)1、概括评论新闻内容 (3)2、分清层次 (3)3、检索新闻 (4)4、补充新闻主标题 (4)5、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4)6、调节美化版面 (5)二、《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表现形式 (5)(一)叙述归纳式 (5)(二)评论分析式 (6)(三)引语式 (7)(四)描绘抒情式 (8)(五)悬念启迪式 (8)(六)日记式 (9)(七)对比式 (10)(八)并列式 (10)(九)花絮式 (10)(十)派生式 (11)(十一)组合式 (12)三、《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制作特色 (12)(一)《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文字特色 (12)(二)《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内容特色 (14)(三)《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形式特色 (16)(四)《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风格特色 (17)1、小标题标示深度报道的脉络 (17)2、小标题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 (19)四、结论 (21)注释 (23)参考文献 (24)浅谈《南方周末》新闻小标题的特色引言:提起《南方周末》,全国超百万的报纸读者都会脱口而出:“一纸风行二十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从都市报的头版特色看办报宗
旨的实现——以《南方周末》为例
【论文关键词】:《南方周末》头版特
色办报宗旨
【论文摘要】:本文从《南方周末》的
报业历史、版面编辑、新闻策划和舆论监督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南方周末》的办报宗旨的实现情况,并讨论了现今出现的弊端。

本文力求以《南方周末》为蓝本,分析和探寻都市报发展的道路。

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周末》,历经24年至今已成为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

从创办的第一天开始,《南方周末》就自觉
意识到其“作为党报的补充”的使命。

多年来,该报作为沟通知识分子和大众的桥梁,对读者进行着科学与民主的启蒙。

《南方周末》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

一、
时代背景与报业历史《南方周末》从文化周报起家,向社会时政报转型,记录和影响着中国的时代进程。

1984年《南方周末》创刊,对开四版,定位为娱乐型周报,侧重介绍文化、娱乐、学术、名人轶事、经济、时政、言论等内容,当时的《南方周末》以刊登消遣性、娱乐性新闻为主,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自1996年起《南方
周末》编委会开始尝试大刀阔斧的改革,《南方周末》从此走上了紧扣中国现实和民众焦点的道路,“爱心·正义·良知”的办报宗旨逐渐确立,《南方周末》以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深入到事件的最核心,开始明确自己的大报地位和职业追求。

自此,《南方周末》
成为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超级大报。

[①]本文着重分析1996年《南方周末》改革后头版的栏目设置及编辑特色,提供分析蓝本。

二、版面编辑《南方周末》为了体现其短平快的特色,在头版编排上很注重对于线条、字符、图片和色彩的综合运用和创新。

《南方周末》首先使用
两段线条在板块上划分出三大部分的空间。

第一条数显将头版分为两个区域,在左侧基本栏竖向安排了报头和导读两块内容,在右边基本栏用横线划分为新闻和评论两部分,这种分割形式使头版条理清楚、节奏明快。

在报头正下方的导读是《南方周末》于1995年的全新尝试,将报纸的重要新闻以标题集纳的形式予以展示,在厚报时代,导读的形式使对报纸精华信息的集中,也是对“五步三秒”效应的良好回应。

三、新闻理
念与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指对新
闻业务、新闻活动的策划。

新闻业务活动内涵极广,不仅仅知识组织报道,至少还包括:媒体的创办;媒体的改版、扩版,重大题材的报道和深度报道的策划,精品报道与独家报道的策划,等等。

因此,在这里,我们对“新闻策划”的定义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
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口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媒体特色,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闻策划”的目的不是制造新闻,而是通过独特的判断,独特的视角,独特的切入方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对各种新闻资源的整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