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常用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有床头牌识别、腕带识别、就诊卡识别、患者家属及陪同人员识别、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识别等。
二、门、急诊就诊患者根据姓名+年龄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三、住院患者病历唯一标识(病案号)管理。
四、医务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本院规定对住院患者使用床头牌和腕带上的“床号+姓名”进行身份识别,其他科室以“姓名+年龄”进行身份识别,并采取反问式询问方式,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五、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六、对重点患者,如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痴呆、镇静期间、MECT、急诊、急救、输血等患者,在诊疗操作前必须核对腕带,让患者、家属或工作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准确确认患者身份。
七、患者转科交接时,尤其是在急诊、病区、MECT室等之间的转接,需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严格执行转科交接流程,
健全转科交接登记。
八、对无有效证件证明或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使用“腕带”身份识别,在腕带上填写“住院临时姓名”、床号等信息;在病历上注明无法识别身份的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注:患者“住院临时姓名”,根据医院“三无”精神病患者入院命名管理规定,“三无”精神病患者姓名前两字统一使用“党恩”,末一字按照《“三无”精神病患者姓名备选字库》依次选择,并做好标记,不得重复使用。
三无人员身份核查

三无人员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1.三无人员即无家属、无意识、无证件的患者。
2.分诊护士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诊安排救治。
3.双人搜查患者衣袋,共同封存患者钱物并进行保管。
如有手机,
搜寻联系人信息,查找相关亲属。
4.如无家属信息,通知保卫处或行政总值班。
5.分诊护士填写“三无人员就诊记录”。
6.身份标示方法:
1)腕带填写内容:“无名氏”、性别、初步诊断、就诊时间。
2)按腕带使用方法正确佩戴。
3)联系家属后及时更改“无名氏”信息并交与其交接患者钱物,
同时双方签字确认。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一)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
常用标识有: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为识别标识。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年龄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二)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和镇静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四)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卡(一)我院所有住院患者、急诊门诊患者、留观病输液病人、产房新生儿、新生儿室等患者均使用腕带身份识别标识。
(二)急诊医学科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三)住院病区直接进行腕带打印,腕带信息准确,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
(四)腕带字迹不清或有损坏时,立即更换。
(五)"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特殊情况除外。
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破损,手部血供良好。
新生儿室、产房新生儿均使用双腕带。
(五)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六)定期检查腕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督导并有记录。
(七)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收回腕带,并进行销毁。
三、辅检科室的身份识别方式住院患者在检验、放射、CT、MRI、超声、放射治疗、高压氧等辅助检查治疗时,通过核对腕带、检查治疗申请单,并由医务人员呼叫患者姓名,患者或家属应答等综合方式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四、同姓名患者的身份识别方式对同姓名的患者除应分开收住外,进行各项处置时应严格查对制度,用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地址或职业或身份证号五种病人信息来确认患者身份,确保准确无误。
医院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无名患者身份标识方法
1 .无名患者的姓名统一标识为无名氏,若同时接诊多位无名患者,按接诊顺序依次标识为无名氏1、无名氏2、无名氏3,以次类推。
2 .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氏+序号)、性别、年龄(不详)、住院号或门诊诊疗号、过敏史(不详)、血型(不详)。
如患者住院各种护理文书及床头卡信息填写同上。
3 .患者身上的一切物品双人清点、签名,列出明细单,打包保存,以待家属辨认、认领。
4 .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检查单、记录单均填无名氏、住院号或门诊诊疗号、性别等。
严格三查八对,认真核实,正确处置。
5 .医护人员之间做好交接班:床号、无名氏1或无名氏2、性别、住院号或门诊诊疗号,并核对腕带进行交接。
6 .对所有身份不明患者,接诊人员要及时报告保卫科。
医务科或总值班,必要时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
二、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
1 .联系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年龄等信息,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和床头卡。
2 .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在离开急诊科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患者变更信息及时间。
3 .住院的无名患者身份确认后,医护人员要在病历资料上完整准确记录患者变更信息及时间。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各项诊疗活动的患者身份核对方法及流程之巴公井开创作核实医嘱→核实患者信息→评估患者→用物准备→患者及环境准备→核对医嘱及患者身份→核对腕带(输血时需双人核对)(把持前核对)→诊疗把持中核对→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把持中核对)→健康教育.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1)2种以上方式(住院号+姓名),形式:腕带+询问.(2)无法询问者:腕带+床头卡,家属或知晓者陈说患者的身份.(3)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另外唯一依据.Q114问:患者转科时的身份识别流程如何?(适用于病房转入科室)答:转出科室核对患者身份(腕带+询问:床号姓名)→填“转科交接单”转出部份→转运人员(需要时有医护人员)与转出科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转运患者→与转入病房护士双方进行身份核对→交接病情、资料、注意事项→转入科室护士填写“转科交接单”转入部份.患者转入手术室时身份识别流程:(适用于急诊、病房转入手术室环节)转运人员凭手术排程单/手术通知单接患者→转出科室护士核对患者身份(腕带+询问:床号姓名)→填《手术患者前护理评估及交接记录单》“术前评估及转科记录”部份→转运人员(需要时有医护人员)与转出科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及带入手术室物品/药品→进行相关物品/药品交接→转运患者→手术室护士平平稳妥固定患者→转运人员与手术室护士双方进行身份核对(腕带、姓名)→交接病情、资料、注意事项→手术室护士确认签字.患者转出手术室身份识别流程:(适用于手术室转入病房环节)手术室护士填写《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评估及交接记录单》“手术室转入病房记录”部份→转运人员(麻醉师、需要时有医护人员)与手术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核对带出手术室物品/药品→转运患者→病房护士进行身份核对(腕带、姓名)→交接病情、注意事项及带出手术室物品/药品→确认签字.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如何让进行身份识别:(1)身份不明患者以“无名氏n”暗示.(2)正确及时有效暗示腕带.(3)两种以上的方式核对信息:(腕带+床头卡;住院号+姓名).(4)确认身份后及时按规定修改.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如何进行身份识别:(1)有家属在床旁的:腕带+询问,在场家属或知晓者陈说患者的身份(住院号+姓名).(2)无家属在床旁的:腕带+床头卡(住院号+姓名).。
三无标识

新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3年8月制定、试行
关于三无人员标识的有关规定
住院患者:
三无人员编号按照:无名氏住院号书写,需在腕带上注明:无名氏+住院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
例如:病人住院号为00400001,则此无名氏腕带上注明
无名氏00400001。
门诊患者:
三无人员编号按照:无名氏年月日时间书写,需在腕带上注明:*年*月*日*时*分无名氏+序号,作1月1日1点1分。
编号为:201301010101无名氏1。
大批伤为身份识别信息。
例如:接诊病人时间为2013年员同时来院,后缀1、2等。
如第一位为201301010101无名氏1,第二位为201301010101无名氏2。
无特殊情况病人腕带统一佩戴于左手手腕。
2013-8。
【护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2009年01月制订
2015年09月修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正确识别患者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住院
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患者的床号和房间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凡急诊抢救、留观、门诊输血患者及住院病人均需佩戴腕带。
腕带中患者信息包含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条码等。
若为传染病人,可在腕带上有“C”标记处打勾。
若有药物过敏的患者,在腕带上给予标识。
3.无名氏患者由接诊医护人员临时命名,临时命名的方法:“无名氏+接诊日期+数字”,从
“1”开始,按数字顺序命名,当年内数字使用不重复。
4.门诊和急诊的各个流程均需做好患者身份确认。
如挂号、预检分诊、药房发药、医生开
写处方和各种检查单、开写《入院通知单》时,常规核对“姓名、性别”,必要时核对“就诊卡号”或“医保卡号”。
住院处在为病人办理入院手续时,必须核对《入院通知单》中患者信息,核实无误后打印腕带。
5.对患者实施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采集标本等任何治疗、操作、检查时,转运、转科、
迁床时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患者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6.手术室接手术患者,在等候区核对腕带进一步确认手术患者身份。
接入手术间后、麻醉
之前、手术者切皮前及手术结束后,均必须核对患者基本信息。
7.患者到达病区时,护士双人核对《入院通知单》、腕带中患者信息,核实无误后为其佩
戴腕带。
8.核对患者身份时,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
幼童、虚弱重病、智力不足、意识不清等无
法应答的患者由家属或陪伴者叙述其姓名、年龄,同时查看腕带信息,确保身份正确。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四)产科新生儿身份识别方式
1.新生儿出生时常规先给母亲看新生儿性别、外观,告知确认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体重、健康状况, 立即由医生、助产士、家属三方核对无误后为新生儿佩戴双腕带。 2.新生儿出生记录单填写床号、母亲姓名、住院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出生体重的信息,盖新生儿 右脚印和母亲手拇指印,接生者和辅助接生者核对签字(剖宫产由接生者和麻醉医生核对签字)。 3.新生儿佩戴标有母亲姓名、住院号、性别、出生时间、出生体重的双腕带。同时佩戴胸牌并填写床号、 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出生体重的信息。 4.助产士护送产妇及新生儿回母婴室,助产士、护士及产妇家属三方共同确认新生儿腕带和胸牌信息并签 字。 5.新生儿沐浴和护理时由产妇(家属)陪同进行,操作前护士查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信息,操作后再次查 对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并询问床号、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产妇(家属)回答正确后再交给对方。 6.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执行双人查对流程。新生儿腕带有松动,脱落,必须经二人核对后补写及时固定。 7.新生儿出院时必须认真检查出院通知书、新生儿腕带、并与产妇(家属)共同确认拆除新生儿腕带和胸 牌标识。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1.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 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常用标识有:患者姓名、 年龄、性别、出生日期、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不得仅以床号、房号作 为识别标识,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技术作为唯一的识别方法,要求使用 患者的姓名及年龄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外还 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和镇静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 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名患者的身份标识方法
一、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首先确立无名氏序号
2.由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 姓名(无名氏+序号、来源地)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 各类申请单均填无名氏+序号、来源地、性别等 并在必要时报告医院行政总值班/医务处
4.根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相关物品、证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室护士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并通知医生更改患者信息。
3.如患者已住院其身份已得到确认,经主管医生确认在住院卡更改并签字,患者凭身份证去住院处更改相关信息。
4.以无名氏出院,出院后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无名患者身份标识核对流程
一、为保证医疗安全
来院就诊的每位患者必须如实告知或填写门诊病历或入院证上的
身份信息 急诊科身份不明患者的管理见“身份不明患者的急诊处置”。
二、收费室人员在输入患者信息时必须向患者或家属加以核实。
三、门诊、病房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处置或办理手续时需核实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发现不符 及时纠正
《一》 电话通知收费室、入院处 纠正电脑中的错误信息。
《二》 协助患者纠正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首页上的错误信息。
四、住院患者到达病区时 办公护士、责任护士、首诊医生均应核实住院病历首页上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
五、每位患者均应佩戴腕带
《一》 佩戴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腕带一般应佩戴在
患者手腕上 如病情禁忌 则佩戴在脚踝上。
《二》 腕带上应注明患者病历号、床号、姓名、性别和过敏史
如在住院过程中药物皮试阳性或发生过敏反应 也应随时记录在
腕带上。
《三》 佩戴腕带时要求患者口头证实自己的姓名 对无法沟通
的患者 应请家属证实患者姓名。
《四》 在对患者实施任何检查、操作前或转运患者前均应核对
腕带 确认患者姓名。
六、身份不明患者的急诊处置
《一》 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
2、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 各类单子均填无名、病历号、性别等。
3、对病情相对稳定的身份不明者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或按政府规定送指定医院。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科医生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