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4篇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4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1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近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长山、魏桥、明集、西董等镇街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土地流转相关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20xx年底,全县162318个农户中,15943个农户进行了流转,占9.8%,流转土地面积84894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9.3%,亩均流转收入800元以上。
按照流转模式,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一是大户承包型。
种植大户将农民闲散土地流转过来集中耕种,占流转土地的47%。
如焦桥镇西营村李保银流转土地420余亩,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收益。
二是家庭农场型。
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通过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对土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
截止20xx年末,全县共培育申报家庭农场27家。
三是企业带动型。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规模高效农业,占流转土地的32.7%。
如明集镇王少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建设高效生态园,集种植、加工于一体,促进了农业发展的产业化。
四是合作经营型。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占流转土地的20.3%。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分析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4月中旬,根据政协腾冲市委员会**年工作计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界头、固东、曲石、腾越、清水等5个乡镇,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
截止**年3月,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8.7万亩,占承包耕地合同总面积66.7万亩的13%。
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创意农业。
从土地流转的期限看:10年以下的29985.1亩,占34.5%;10年以上的57014.9亩,占65.5%。
从土地流转的形式看:转包8574亩,出租60568亩,互换6606亩,转让3952亩,股份合作6691亩,其他形式609亩。
从土地流转方向看:流入企业41209亩,占47.3 %;流入合作社2487.5亩,占2.9 %;流入大户22416亩,占25.8 %;流入家庭农场10261亩,占11.8%;农户间流转10626.5亩,占12.2 %。
从土地流转规模看:流转面积在100亩以下的经营户1677户21150亩;100亩以上的87户65850亩。
其中:100—499亩66户,500—999亩8户,1000—9999亩10户,10000亩以上3户38475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流转示范典型。
主要模式有:“公平模式”:曲石镇公平社区以党总支为引领,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户以土地入社,合作社再以水田每年每亩500市斤、旱地每年每亩436市斤的稻谷将11300亩土地流转给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以发展银杏采叶林、南方红豆杉采叶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生态鸡、生态肉牛养殖、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现代高标准农林业旅游观光示范园。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农村土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土地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土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编制了一份包含多个问题的问卷,并在农村地区进行发放。
同时,我们还亲自走访了几个农村村庄,与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三、调研成果1.土地利用情况:通过调研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农村土地主要以农田为主,而一些荒地和闲置土地较多。
同时,一些农村地区存在耕地面积减少、农田质量下降等问题。
2.土地权属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村庄存在土地权属不清、产权证书缺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农民的土地使用和流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
3.土地流转问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农民由于年龄大、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无法继续种植农作物,但又没有合适的人员来接手。
这导致一部分土地闲置,流转市场不活跃。
4.土地保护问题:在农村的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开发商非法侵占农田,违法建设房屋等行为屡禁不止。
这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四、调研结果分析通过上述调研,我们发现了农村土地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权属问题、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都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此外,土地保护不力也导致农村土地的破坏和浪费。
五、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土地整治:对农村土地进行规划和整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完善土地权属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加强土地产权证书的管理和保护,确保土地的产权明晰。
3.促进土地流转: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合作等方式,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能力并愿意耕种的农户或农业企业,激发土地资源的活力。
4.加强土地保护力度:对非法侵占农田的行为严格查处,加大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土地保护环境。
六、总结通过本次农村土地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土地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农村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确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土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2.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资料收集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确权等问题的认知和看法,通过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个别访谈主要针对农村村民、农民工、村干部等不同群体的代表进行,以深入了解各方在土地问题上的观点和利益诉求。
资料收集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了解土地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政策依据。
2.2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确权、利益分配等问题展开,以农民为主要调研对象,涵盖了多个省市的农村地区。
三、调研结果3.1 土地流转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土地流转趋势明显增加。
其中,大部分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或农村集体经营;少部分土地被用于农民搬迁、工业企业建设等。
3.2 土地确权问题调研发现,土地确权问题是农村土地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许多村民对于自己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存在疑虑,不清楚自己是否拥有合法的土地权益。
3.3 土地利益分配调研数据显示,土地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较为普遍。
少部分村民拥有大量土地资源,而大部分村民则面临土地资源匮乏、分配不公等问题。
四、问题分析与原因探讨4.1 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流转问题的背后存在多种原因。
首先,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
同时,土地流转也受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民渴望通过流转土地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
4.2 土地确权问题土地确权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不明晰,尤其是在土地流转时产生了纠纷。
农村土地确权的程序复杂、成本高昂,导致不少农民放弃了确权。
同时,土地确权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了一些农民无法享受到合法土地权益的困扰。
农村土地撂荒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撂荒问题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撂荒问题调研报告一、问题介绍农村土地撂荒是指农民将本应用于耕种的土地长期不予利用,荒废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并且日趋严重。
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民收入低、劳动力短缺、土地污染以及城市化发展等因素。
二、调研方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多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并进行了居民访谈和数据收集。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和意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的具体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收入低:调研结果显示,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
由于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在耕作中往往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他们往往不愿意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源去利用荒废的土地。
2. 劳动力短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年轻人向城市流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访谈中,很多农民表示,他们无法投入足够的劳动力去利用撂荒的土地。
这导致了土地的长期荒废。
3. 土地污染: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在过去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往往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这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使得土地难以再次耕种。
4. 城市化发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土地逐渐被城市用地取代。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民选择放弃耕地,而转而拆除农居,将土地用于开发建设。
四、问题影响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首先,土地撂荒导致了农民收入的减少,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其次,土地撂荒也加剧了劳动力短缺问题,使得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最重要的是,土地的长期撂荒还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五、解决办法1. 提高农产品价格:政府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价格,确保农民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加他们利用撂荒土地的动力。
2.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利用撂荒的土地。
3. 治理土地污染:政府应加大力度治理农村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提高土地的质量,使得荒废的土地能够再次耕种。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4篇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4篇农村土地纠纷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既是土地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热点。
近年来,我市农村村民上访案件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到土地纠纷的已经占到相当的比重。
因此,做好农村土地纠纷的调处工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强化耕地保护,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保障。
农村土地纠纷的实质是权属纠纷。
无论是权属争议还是侵权行为,都是对土地使用权的争议。
土地纠纷产生各有其历史根源和主客观因素,都是由于长期以来土地多头分管、地界不清、土地权属紊乱、政策和体制的变更等原因造成的。
总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因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
我市在农村“四固定”以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原公社、大队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土地陆续兴办起了乡镇企业或被一些学校、机关占用等,这些土地被占用时由于有关政策不落实或手续不够完备,不同程序地存在如征地对农业税未核减、提留款未扣除、补偿费未兑现、补偿款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当时不存在土地纠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法制意识的提高,以及有些单位的解散和人多地少等矛盾的产生,土地资产不断增值,土地越来越珍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这些遗留问题重新提了出来,从而引起纠纷。
二、因历史遗留问题所造成的个人之间的宅基地使用权纠纷。
土改时由于人少地多分给个人的有空闲宅基或多余宅基,在“四清”时已经由当时的大队收回集体,并规划安排他人使用。
但由于当时的法律不完善,手续不完备,收回时往往是几个主要村干部在场,既没有记录在案,也没有将老宅基证变更或注销。
在后来的村庄地籍调查确权换证时,一些当事人要求政府依据其土改时老宅基证的面积进行确权换证,而另一方也持有后来颁发的宅基证并已建房居住多年,由此引起纠纷。
三、宅基地实占与证载不符所引起的宅基地纠纷。
我市农村中原有宅基上的房屋大多是土坯结构瓦房,多年来两家共趁50厘米土坯夥墙共建房屋。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农村土地调研报告近期,我们对农村土地进行了一次调研,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分析。
以下是我们针对调研结果的报告:首先,我们发现在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一方面,农村土地存在闲置和荒废的现象。
由于人口外流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人口选择离开农村,一些农田得不到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农村土地规模通常较小,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造成农民收益不高。
此外,农村土地流转也面临许多困难,如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限制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亟待改进。
当前,农村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需求,农业结构需要调整升级。
可以适当发展现代农业,引入农业科技和先进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发展农村旅游、生态农业等新业态,提升土地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我们还发现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今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开展,使得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得到了保障。
但是在土地流转、减少闲置土地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制度缺失。
应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流转渠道和便利条件。
最后,我们认为要解决农村土地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引进专业化农业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贷款支持。
同时,农民也应积极主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进行集中,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关注和参与,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只有通过政府、农民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村土地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的调研报告调研地点:某农村地区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户的土地使用情况,采集实际数据;2. 采访调查:通过与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在土地利用上的困难和需求;3. 数据分析:将实地调研和采访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和讨论1. 农村土地利用情况1.1 农田面积:农村地区土地主要用于耕种,农田面积占据了大部分土地资源;1.2 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主要由农户所有,少部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1.3 土地使用方式:农地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养殖牲畜等农业生产活动。
2. 农村土地问题分析2.1 土地面积不足:由于农村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土地面积不足已成为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2.2 土地流转困难:受到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户迁移意愿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2.3 土地肥力下降:长期的过度耕作使得土地肥力逐渐下降,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4 土地环境污染: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
四、调研建议1. 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2. 持续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耕地利用率,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保护土地肥力;3.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提倡生态农业,减少环境污染。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农村土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土地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需要政府、农户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但就单纯的土地管理而言,无外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
我基层所地处山区农村,辖区地面大,人口分布广。
由于长期工作在农村,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调查了解到农村土地的管理仍有较多的问题存在。
一、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用地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
这一做法给以后的工作留下了许多弊病。
一是长期的人口增减,即使是原有农产不变,各户耕地的多寡已明显凸现,二是随着移民并村,新增人口入户易,种地难;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迁徙已尽,耕地悉数撂荒;四是离迁居地较近的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五是大村少数农户由于人减地多,或是耕种不了,或是看重眼前利益,进行私下租种,甚至转让建房等。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建设用地问题,主要涉及到农民宅基地问题和乡镇村建设用地问题以及部分国家建设用地问题。
农民宅基地问题主
要表现是:一户两宅甚至一户多宅,村中旧房空占土地有增无减,村外新宅蚕食农田与日俱增;乡镇村建设占地问题,尤以公盖占地和乡村养殖园区建设本文来自之音,海量精品免费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占地为主,乡镇自恃政府有权,村委认为集体是主,致使乡镇村建设用地想占就占;部分国家用地更是新建设该批批、该占占,旧用地想租就租,想卖就卖。
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继续,一是由于少数地方干部尤其是少数乡村干部对土地法规的不学习不理解,二是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局限,不敢自把嘴巴。
由此形成了乡镇、村、户非法赢利多多,国家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地广人稀山区农村干部乃至极少数县、乡镇干部看来没什么大可作,可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者,却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二、对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几点建议
农用地管理方面
摸清家底,合理利用。
以现乡、村为单位,详细核准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实际数据,依法落实承包合同,层层落实承包责任,解决实际中合同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的弄虚作假问题,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药材基地等。
责任到户,保证质量。
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
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
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使农户真正明确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解决少数农户合同外耕种土地和空有合同,实际无地的问题。
合理规划,严格管理。
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建设用地方面
规范建设用地审批。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规定做到该批的依法审批,不该批的坚决不批。
最好能改现在的村、乡镇和国土资源部门三级审批为用地单位申请,村、乡出具依法用地证明,国土部门独家批准,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
规范收费标准。
集体土地如本集体组织成员农户建房占用非耕地可不交费,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因失去土地造成损失,补偿必不可少,建设用地不交费显失公平。
杜绝搭车收费。
在规范本部门收费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杜绝乡镇村搭车收费。
盘活建设用地资源。
一是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农户住新房闲旧屋的问题,盘活空心村闲置土地。
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单位在农村闲置的土地。
三是要搞好
无人村旧宅基地复垦和荒芜土地复耕、利用。
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惩越权批地现实非法占地的问题,主要是乡镇村违法行为比重较大,由于我国现行土地法规在具体操作上的局限,基层所对乡镇村干部的违法行为的查处深感力不从心。
因为,村有为集体、为群众的事实掩护,乡镇有地方经济发展的权力干扰。
为此,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不仅是一线执法者要提高“敢”和“勇”精神更重要的是应该在规范执法程序和提高执法的具体操作依据,提高操作手段上有一个根本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