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浙教版_新教材-七上第10课:表格的应用

(教案)浙教版_新教材-七上第10课:表格的应用
(教案)浙教版_新教材-七上第10课:表格的应用

信息技术七上《第十课:表格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表格和单元格的概念

技能目标:1.学会在Word中绘制表格

2.学会对表格进行行高、列宽、合并的调整

3.掌握对表格的美化和修饰,包括文字的修饰和边框底纹的设置

情感目标:利用表格介绍自己,让学生体会表格的“一目了然”的作用,感受信息技术的方便。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表格的绘制。2.熟练运用表格并进行调整。

教学难点:通过“边框和底纹”和“表格属性”的设置来美化表格。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素材:教师课前搜索相关的表格作品供学生上课欣赏和模仿。

四、教学步骤

(一)激情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本框的应用,对于完成满意的电子杂志的信心更大了。但是有的同学在电子杂志的制作当中有许多疑问有待于我们一起探索和解决。今天我们就先来完成“斑竹荟萃”的版块,看看我们今天能学道那些WORD的新招式。

(二)作品欣赏

提供一份没有用表格布局的“小编介绍”和一份用表格精心布局设计过的“小编介绍”给同学们欣赏,请同学们说一说好在什么地方。

(使用表格布局信息呈现清晰、有条理,更加美观)

(三)新知学习

1.总结WORD当中使用表格布局的优点

2.表格的绘制:

(1)请学生通过书本P43的3分钟自学和尝试上机练习初步对表格的绘制有一定的了解。

(2)请一生上台演示操作(插入→表格→插入表格→设定行数与列数)

(3)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插入表格的简便方法(P43图10-1上面的白色小格,数量有所限制)

3.表格的调整

(1)问:大家不难发现插入了表格,每一个格子的长宽都是一样的。我们怎么样进行调整呢?

(补充:一个单独的格子有一个说法和概念,我们怎么称呼呢?----单元格(预习

书本认真的话可以找到答案))

(2)教师演示用鼠标拖拽达到单元格行高和列宽的变化,并提醒学生鼠标在表格边缘的形状变化。

(3)问:如果要调整单元格固定的行高、列宽要怎么做呢?

请学生右键发现做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优秀教案

10 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 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 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 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 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 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 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 (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本板块以吟诵含有“绿”的诗词为引,带领学生进入绿的意境,在旧知与新知、古诗与新诗中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师指名读。 (3)师:读了简介,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谁想补充说明一下? 2.生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瓶”读“pínɡ”,不要读成了“pín”,“叉”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 第8课时 创建表格展信息 闽教版

第8课时创建表格展信息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制作阅读卡"主题,展开表格的制作活动。教材主要介绍了表格的应用,学习插入表格、合并与拆分单元格、设置单元格大小、设置表格样式、底纹与边框等知识,在制作阅读卡的过程中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知识,在创新活动中,鼓励学生进一步运用艺术字、形状、图片等元素修饰阅读卡,积累多种对象的综合操作经验。 本课为“Word基本操作”的第五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表格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制作表格的基本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文字、艺术字、图片、形状等元素的操作知识,但尚未接触过表格的相关操作知识,所以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表格及其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阅读卡的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制作阅读卡的主题活动中,学习与探索插入表格、合并与拆分单元格、设置单元格大小、设置表格样式、底纹与边框等操作,进而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技能。 借助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表格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表格操作知识制作简单的表格。 教学目标 1.插入表格。 2.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 3.设置单元格大小。 4.设置表格样式、底纹与边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合并、拆分单元格。 2.教学难点。 设置表格样式、底纹与边框。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用教材中图8—1、图8—2或生活中的表格实例,分析表格的结构, 让学生感性认识表格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讲解法:分享并演示合并与拆分单元格、设置单元格大小、设置表格样式、 底纹与边框等操作知识。

大家日本语第10课教案

教案 一.復習 1.第9課の文法を確かめる ~は~が好きです。例:わたしは中国が好きです。~は~が上手です。例:王さんは日本語が上手です。

~は~がわかります。例:田中さんは英語がわかります。 ~は~があります。例:スミスさんは車があります。 2.宿題を説明する 3.標準問題集を説明する 4.次の文を日本語に訳す 1)你喜欢什么菜?我喜欢意大利菜。 どんな料理が好きですか。わたしはイタリア料理が好きです。 2)小王懂得日语吗?不太懂。 王さんは日本語が分かりますか。いいえ、あまりわかりません。 3)我一点也不喜欢日本。 わたしは日本が全然好きじゃありません。 4)米勒先生懂中文吗?懂一点中文。 ミラーさんは中国語がわかりますか。少しわかります。 5)小王有车子吗?是的,有一辆白色的本田车。 王さんは車がありますか。はい、白い本田の車があります。 二.新しい単語 1)いろいろ:形容動詞いろいろな果物いろいろな人 2)屋:专门出售某商品的店。例:花屋、靴屋、パン屋、薬屋 3)県:43県1都1道2府 東京都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 4)中、間:包围起来的里面是「中」,两者之间的是「間」 5)いちばん:いちばん+形容詞/形容動詞/方向詞 一番高い、一番きれい、一番上、一番下 6)段目:一段目、二段目 7)間:AとBの間 例:本屋とパン屋の間、王さんと李さんの間 三.新しい内容 目標 自分の国、町や現在住んでいる環境について、簡単な描写ができる。人(動物)や物の所在が言える。

提出項目 1~に~がいます 2~に~があります 3~は~にいます 4~は~にあります 1.あそこに佐藤さんがいます。 場所にN(人·動物)がいます。 「います」は人や動物の存在を述べる場合に用いられる。存在の主体となる名詞は助詞「が」で示される。それらが存在する場合は助詞「に」によって示される。 導入:~に~がいます 例1T:ここは教室です。学生がいます。 ?教室に学生がいます。 王さんがいます。?教室に王さんがいます。 例2T:ここは公園です。子供がいます。?公園に子供がいます。 犬がいます。?公園に犬がいます。 練習1)庭犬2)あそこ山田さん 3)事務室先生4)ロビー佐藤さん 5)部屋李さん6)食堂学生 7)銀行山田さん7)いすの上猫 展開1だれがいますか 例T:公園にだれがいますか。 S:子供がいます。 T:教室に誰がいますか。 S:学生がいます。 T:部屋にだれとだれがいますか。 S:ワットさんとスミスさんがいます。 練習1)事務所だれ後藤先生 2)会議室だれ佐藤さん

第八课工作表中的计算

第八课工作表中的计算 一、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 技能目标: 1. 熟练掌握利用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计算。 2. 熟练掌握计算求和及平均值。 3.会使用“填充柄”。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电脑的神奇魅力,也领略Excel的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从而带来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尝试与同学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 教学难点:填充柄的正确使用。 三、环境与素材 1. 设置好学生机,保证每台机器都能登录局域网,确保每台学生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看到其他局域网内机器中的共享文件夹。 2.通过上节课的操作,学生机中应该已建立名为“校园商场销售情况表”的文件。 3.在“学生成绩表”文件夹中加入相关的“学生成绩表”实例,供学生练习时使用。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Excel的工作表具有很强的数值处理能力,它可以根据你提供的公式自动进行计算,提高统计效率。 讲授新课 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下面表格: 图1 讲解:小计又称为求和,就是把某几个或某一批单元格的数相加,填入指定的单元格,我们如何计算达长江的四科成绩小计?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根据他们的情况,请同组的同学协助他们。每一个小组都完成任务后,小组长举手,看前三名是哪些小组,记录在案。 对已完成任务的同学可让他们探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和。 二、填充讲解:对于其他两个同学的部分求和,不必一个一个地输入公式,因为他们的计算规律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填充柄进行公式的复制。 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操作填充柄时出错,分析原因所在。强调:所谓“填充柄”是指单元格黑框的右下角,只有鼠标变成“+”形状,才能拖动。 三、用函数法求平均分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2.2细胞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发现的过程; 2.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3.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 4.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5.识别动植物细胞;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但对于细胞如何维持正常的生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些微观的话题,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对应的功能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开篇】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很爱思考科学的问题。那么现在他有几个科学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一下。他看到身边的石头、树木、还有他这个人,他就在想三者石头、树、人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回答】石头是非生物,树和人是生物,树是植物,人是动物··· 【教师升华问题】那么请你说出生物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我们能够用生物的特征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教师继续提问】人是动物,树是植物,那么动物和植物形态各异,但是它们所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的特征都大同小异。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 【教师提示】我们可以从结构上思考来下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的联系。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动物和植物属于生物,生物基本特征中的一点:具有严谨的结构,一般都有构成。 活动2【讲授】2、深入学习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细胞,首先是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教师讲解】人类很早之前就对动物和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了。在十七世纪之前人们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但是受到观察条件和工具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的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查阅下课文,最早用工具发现了细胞。 【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165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先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塞的切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它绘制成这张显微图,他把这些小室成为“细胞”,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所谓的细胞其实只是细胞壁。 在胡克发现细胞后的两百年间,科学家用显微镜广泛观察和研究了各种生物。

第10课《我们爱和平》教案

10.我们爱和平 教学目标 1.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培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理念。 2.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知道战争带来的伤害, 明白 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国为推动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战争带来的伤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国为推动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教学难点:和平是世界潮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资料,生课前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播放“第一次世界大战讲解”视频。生认真观看。 师:看了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言。 师:战争,时刻存在于人间。战争就是魔鬼,破坏人间和平安宁的环境。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2.板书课题:我们爱和平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战争带来的伤害 (一)阅读感悟。 1.读p74“阅读角〃:第2次世界大战及其带来的伤害。 2.感悟:阅读后你有什么话想说? 我们热爱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 (二)读图文材料,交流与分享。 1.读p75材料。 2.谈感受: 童年时光应该是无忧无虑的,那些深处战争中的同龄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3.交流与分享认识:你还看过哪些关于战争的书记或电影,谈谈你对战争造成伤害的认识。 (三)阅读感悟。 1.读p76“阅读角〃。 2.思考与交流: (1)随着现代武器不断升级,战争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2)对战争你有什么要说的? 活动二:和平是世界潮流 (一)阅读感悟。 1.读p77阅读角。 2.交流与分享感悟: ①为什么这么多国家会举行纪念第2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活动? ②从阅读中得到什么启发?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七年级

科学上册《科学 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教学课题: 1.4科学测量(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 教学辅助:

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 计思想: 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随堂记录 3分钟 新课引入 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 测量的定义

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 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 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 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 教师讲授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 测量工具的使用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 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 课堂小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日志与反思 总体感觉

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10课《制作表格》教学设计.doc

信息技术四年级 (上册) 第10课制作表格

托合提苏来曼。麦提赛伊迪 第10课制作表格 [课时]: 1节课 [教学内容]: WORD的启动,插入表格,合并与拆分单元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表格中的基本概念及生活中表格的应用; (2)掌握在Word文档中创建表格的方法;能熟练编辑制作的表格。 2、能力目标: (1)在利用菜单操作及实际绘制的过程中,了解绘制表格的方法,熟悉制作表格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通过拓展知识点,多种操作手段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启动WORD。

[教学难点]:学会在文档中插入表格。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各种各样的表格:通讯录、课程表、成绩统计表 师:正如大家刚才所看到的一样,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表格,使用表格可以简洁、直观地记录和展现一些有关联的数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在WORD中制作表格。 二、启动WORD 师:在学习前,我们得先知道怎样启动WORD,相信有一些同学已经知道方法了。谁来告诉大家。 请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按照他的口述来完成。 师:打开WORD后,WORD就给我们提供了一张空白的纸张,现在请大家都在这张白纸上单击一下鼠标左键。谁能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告诉我?并且告诉老师,这代表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提示,告诉学生光标定位的含义。 三、表格的组成 根据幻灯片介绍表格的组成,使学生明白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四、插入表格。 方法一: 活动一: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方法,来完成3阶幻方的制作。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表格和书上幻方表格的不同,引导学生看书学会调整表格的方法,并且介绍菜单栏上的“表格”菜单。 活动二:给出一道未完成的3阶幻方,同学们不看书,根据刚才学的方法,看谁最先完成。题目如下:

新概念第二册第10课教案

lesson 10 Not for jazz 不适于演奏爵士乐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生词和短语 ☆jazz n. 爵士音乐 play jazz 演奏爵士乐 eg. They tried to play jazz on the piano. 他们试图在钢琴上演奏爵士音乐。 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乐folk music 民族音乐 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pop (popular) music 流行音乐 rock and roll 摇滚乐rap 拉普乐(说唱音乐) ☆musical adj.音乐的 music n.音乐(不可数) a piece of music 一首音乐 concert ['k?ns?t] [C] 音乐会 musical adj. 音乐的musician n. 音乐家 a music lesson 一堂音乐课 a music teacher 音乐教师 a music lover 音乐爱好者 a piece of music 一首音乐 face the music 面对失败;面对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之事 (说法:1.新演员初上舞台非常紧张,但是音乐响起了,不得不上舞台,必须去面对音乐,面对自己不敢面对的事情;2.新兵入伍后参加军事检阅,军乐响起来了,不得不按照节拍去走,哪怕再紧张也没有用。) a musical instrument 一件乐器 a misical performance 乐器演奏 a musical score [sk?:] 乐谱musical voice 美妙的声音

☆instrument n. 乐器instrument = musical instrument -----What kind of musical instrument can you play? -----I can play the guitar. 我会弹吉他。 -----I can play the piano. 我会弹钢琴。 -----I can play the violin. 我会拉小提琴。 -----I can play the saxophone ['s?ks?,f??n]. 我会吹萨克斯管。instrument中的----ment是名词后缀 movement 移动government 政府 judgement 判断argument 争论,证据 ☆clavichord n. 古钢琴 ☆recently adv. 最近recently=lately 常用在现在完成时以及过去时中 eg. Recently it was damaged by a visitor. 最近它被一位客人弄坏了。eg. They have recently bought a new car. 他们最近刚刚买了一辆新车。eg. Have you seen him recently. 最近你见过他吗? recent adj. 最近的,最新的more recent; most recent eg.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great changes. 在最近几年有很大的变化。 eg. What is the most recent news? 什么是最新的消息? eg. The photograph seemed quite recent. 这张照片看起来很新是最近照的。 ☆damage v. 损坏

第八单元 MS Word和Excel的进阶应用

一、课题:第八单元MS Word和Excel的进阶应用 二、课时:4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选择性粘贴, 文本转换为表格、表格转换文本,学会录制新宏,掌握邮件合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基本熟悉本节知识点; 2、通过老师操作演示与学生动手相结合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 选择性粘贴, 文本转换为表格、表格转换文本,学会录制新宏,掌握邮 件合并。 五、教学难点 录制新宏,掌握邮件合并。 六、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任务驱动、阅读与提问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复习】(教师提问帮助学生复习用时5分钟) 数据透视表的建立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与操作,学生观察并动手用时80分钟) “编辑/选择性粘贴” “表格/文本转换表格”、“表格/表格转换文本” “工具/宏/录制新宏” “工具/邮件合并”,“邮件”工具栏 操作要点 一、选择性粘贴 1.选择EXCEL中的表格; 2.单击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 3.单击任务栏上的WORD图标; 4.在WORD中单击“编辑”菜单,选择“选择性粘贴”; 5.按要求选择“EXCEL工作表对象”; 6.单击“确定”按钮。 二、文本转换为表格 1.选中文本; 2.单击“表格”菜单,选择“将文字转换为表格”;

3.选择所要的“分隔符”; 4.单击“确定”按钮。 注:可根据需要选择“自动套用格式”,在对话框中选择所需的表格样式; 如果对话框中没有所要的分隔符,可选择“其它”,在后面的空白文本框中输入所要的分隔符。 三、表格转换为文字 1.选中表格; 2.单击“表格”菜单,选择“将表格转换成文本”; 3.单击“确定”按钮。 四、记录宏 1.新建文件; 2.单击“工具”菜单,选择“宏”→“录制新宏”; 3.在“宏名”处输入新的宏名“A8B 1”; 4.在CTRL后的文本框中输入Z; 5.单击“确定”按钮; 6.选择A1单元格,单击“格式”菜单,选择“单元格”; 7.选择“数字”标签下的“货币”; 8.单击“确定”按钮。 五、邮件合并 1.单击“工具”菜单,选择“邮件合并”; 2.单击第一步中的“创建”按钮,选择“分类”,单击“活动窗口”; 3.单击第二步中的“获取数据”按钮,选择“打开数据源”,选择指定文件并打开,点击“编辑主文档”; 4.按照样张结构,将光标移到指定位置,使用“插入合并域”,插入对应的数据项; 5.单击“工具”菜单,选择“邮件合并”,使用第三步“合并”其余选项默认,点击“合并”按钮。(也可以使用工具栏按钮操作) 例:8.1第1题 【操作要求】 打开A8.DOC,按下列要求操作。 1.选择性粘贴:在MS Excel中打开文件C:\ 2004KSW\DATA2\

三年级上册第10课教案

学习内容10、风筝课时 安排 课时 2课时 总第课时电第课时 (总)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学习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学习 难点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学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基本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 期待。 1、李老师先来考考你们:板书:“鸢“认识这个字吗? 2、李老师再来考考你们(出示《村居》清高鼎)谁还记得这首诗吗? 3、师板书:第10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引出快乐。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3、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8页,带着你的好奇,带着你的疑问,1、生说,这个字读“yuān”。学生说自己认识的办 法。 2、学生背诵古诗。 3、齐背古诗。这首诗里的“纸鸢”说的就是“风筝”。 4、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1、指名读,齐读。 2、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 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读对了的就跟他读,读错了就帮帮他。 5、学生做出“垂头丧气”的样子。 6、生齐读“磨访“这个词语,师正音。”磨“读第二 四声;”访“要读第二声。 7、生齐读词语。 8、生交流难读的句子。 9、指名读、师范读、 从生字入 手,创设情 境,激发学 习兴趣。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 进,大疑则 大进。根据 句子质疑, 因范围集 中,难度较 小,针对性

第10课 吃饭有讲究教案

第10课吃饭有讲究教案 1、教育学生吃饭讲究卫生,学习正确洗手方法。 2、教育学生在餐桌上要讲礼仪。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小追求有文化品质的好生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水盆,毛巾,一次性餐具。学生:与家人交流吃饭的卫生及礼仪,图片。教学活动活动一表演导入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能告诉老师,你会吃饭吗?会吃饭的同学举手,同学们真棒,老师请三名同学来示范一下。实物模拟:(老师先端出半盆水,然后拿出三副碗筷,让学生上台表演),提醒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引导学生发现先洗手后吃饭的同学予以肯定。 3、不洗手就端碗吃饭的,进行提醒。活动二 干干净净吃饭好 1、从刚才的情景引出:吃饭之前要洗手。 2、请学生讲台前表演洗手。 3、老师指出学生洗手不干净。 4、让学生看图观察40页洗手的六个步骤。(小组讨论:怎样洗手才干净) 5、请学生讲台前表演,并告诉学生科学的洗手方法洗手才干净。 6、(课件出示) 正确的洗手方法

7、出示儿歌老师边做手势边教学生朗读儿歌(见教材40页)。小手是个宝,做事不能少。饭前要洗手,千万别忘掉。 8、吃饭时还要注意那些卫生习惯呢?抽答学生,老师随机补充。(洗脸、擦嘴、清洗碗筷、把桌椅擦干净等)活动三我在餐桌上1、家里要开饭了,同学们该怎么做呢?图1 “我”和妈妈一起做饭前餐桌上的准备。提示学生一家人就餐时,自己可以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图2 “我”搀扶着爷爷走近餐桌,启示学生家人聚餐时,能尊老爱幼。图3 “我”背对着餐桌打喷嚏,提示学生餐桌上的行为要有教养和礼仪。图4妈妈为“我”夹菜时,我表达了感谢,展现了家人共餐时的温暖。2、小组交流:餐桌上还有哪些礼仪呢?3、介绍中国传统用餐礼仪国学小讲堂------吃饭礼仪(出示课件)活动四 我在小饭桌吃午餐小饭桌吃午饭,小朋友们该怎么做?(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进行模拟表演。老师引导做到以下几点:饭钱要洗手,盛饭舀菜要排队。吃饭时不讲话。吃饭垃圾放在餐盘中指定位置。剩饭剩菜统一倾倒指定地方。饭后放好餐盘和勺子。活动五 总结巩固 1、翻到教材40-41页,一边引导学生看图老师一边小结。 2、一起读儿歌:吃饭前要洗手,小饭桌擦干净,尊长辈讲礼仪,小调羹手中拿,一口饭一口菜,吃饭时不讲话,有垃圾扔盘里,要咳嗽偏转头,把饭菜都吃光,座位地面都干净。活动六回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解释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说出声源的概念;2.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快慢不同,并能进行判断与比较;5.知道回音的产生原理,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l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小物体发声活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声音的产生原理;2.通过实验现象,推测总结出声音传播的条件;3.通过类比水波的方法,建立声波模型,生动形象地认识声音是以疏密相间的波传播;4.通过自学的方式,读图了解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 5.通过习题的练习,独立思考,提炼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的方法;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树立辩证的观念和批判的精神;2.通过学习,培养图片分析能力,树立良好的科学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l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利用声音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重点: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难点:能够利用声波反射原理进行距离计算;教学准备:PPT、水缸、2个铁块、电铃装置、土电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聆听]各种声音[引入]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2.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原因[活动]你能利用身边的物使它们发出声音吗?T:你发现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吗?按住后出现什么现象?S: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按住后声音就没了。T:这说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体验]声带的振动发声[观察]《音叉振动》,我们听

(教案)浙教版_新教材-七上第10课:表格的应用

信息技术七上《第十课:表格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表格和单元格的概念 技能目标:1.学会在Word中绘制表格 2.学会对表格进行行高、列宽、合并的调整 3.掌握对表格的美化和修饰,包括文字的修饰和边框底纹的设置 情感目标:利用表格介绍自己,让学生体会表格的“一目了然”的作用,感受信息技术的方便。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表格的绘制。2.熟练运用表格并进行调整。 教学难点:通过“边框和底纹”和“表格属性”的设置来美化表格。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素材:教师课前搜索相关的表格作品供学生上课欣赏和模仿。 四、教学步骤 (一)激情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本框的应用,对于完成满意的电子杂志的信心更大了。但是有的同学在电子杂志的制作当中有许多疑问有待于我们一起探索和解决。今天我们就先来完成“斑竹荟萃”的版块,看看我们今天能学道那些WORD的新招式。 (二)作品欣赏 提供一份没有用表格布局的“小编介绍”和一份用表格精心布局设计过的“小编介绍”给同学们欣赏,请同学们说一说好在什么地方。 (使用表格布局信息呈现清晰、有条理,更加美观) (三)新知学习 1.总结WORD当中使用表格布局的优点 2.表格的绘制: (1)请学生通过书本P43的3分钟自学和尝试上机练习初步对表格的绘制有一定的了解。 (2)请一生上台演示操作(插入→表格→插入表格→设定行数与列数) (3)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插入表格的简便方法(P43图10-1上面的白色小格,数量有所限制) 3.表格的调整 (1)问:大家不难发现插入了表格,每一个格子的长宽都是一样的。我们怎么样进行调整呢? (补充:一个单独的格子有一个说法和概念,我们怎么称呼呢?----单元格(预习 书本认真的话可以找到答案)) (2)教师演示用鼠标拖拽达到单元格行高和列宽的变化,并提醒学生鼠标在表格边缘的形状变化。 (3)问:如果要调整单元格固定的行高、列宽要怎么做呢? 请学生右键发现做法

第10课泡泡飞呀飞教案

《泡泡飞啊飞》教案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时,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启发学生在课后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 教学重点: 1、是否能大胆的想象和表现自己的想法。 2、是否在泡泡装饰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新颖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生作品富有新意与个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在操场上吹泡泡的情景吗?你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播放学生吹泡泡的录像。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从录像中也看到大家玩得都非常开心,也看到了泡泡在空中随着风儿自由自在的飞着,而今天我们则要让泡泡飞到我们的画纸上,好吗? 出示课题——泡泡飞呀飞 二、新课讲解: 1、分析讲解泡泡的颜色和形状: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教师出示一条小鱼) 师:可别小看它,这条小鱼可会吹泡泡了,想看吗?不过小鱼在吹的时候,它对大家可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仔细观察小鱼吹的泡泡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板书颜色、形状) 请掌声欢迎。(教师用装有泡泡枪的卡通小鱼进行小鱼吹泡泡表演) 2)、师:现在请你们说一说,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泡泡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生:泡泡的颜色是彩色的,形状是圆形的。 师:泡泡本身是没有颜色的,可是在光的照耀下,它变得五彩缤纷。 教师点课件中的图片1,师: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你还观察到泡泡还有什么形状?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就泡泡的形状进行演示。) 师:现在我们要请小鱼来帮帮忙,看看在泡泡的世界里,泡泡是不是只有圆形的。 播放课件中的图片请学生欣赏。(演示泡泡形状) 师:刚才同学们看的是一些图片,现在小鱼要带我们去看一段魔术表演,看看这位魔术师是怎样吹泡泡的。(播放录像) 教师带领学生边看边在黑板上进行泡泡形状的示范。 教师小结泡泡的形状:8字形、圆形、椭圆形、桃心形、不规则形等。 2、讲解泡泡的图案: 1)、师:刚才我们通过吹、看了解到了泡泡的颜色和形状,现在让我们来了解泡泡里的图案。(板书“图案”)你们刚才有没有注意到泡泡里是否有图案呢? 学生回答。 师:瞧,小鱼刚才在这又吹了一个泡泡(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透明球体),这个泡泡是什么颜色的,你们透过泡泡看到了什么? 生:我们看到了老师。 师:老师也透过泡泡看到了你们,我发现今天同学们都非常精神,就象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泡泡是透明的,当泡泡飞到哪,我们就可以透过泡泡看到周围的景色。瞧,小鱼又吹泡泡了,让我们随着小鱼吹的泡泡去看看,透过泡泡我们将看到什么?(教师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 教师带领学生边欣赏边讲解: 2)、师:刚才小鱼带我们欣赏到了泡泡里的景色,现在小鱼也想听听你们的想法,如果是你们吹出一个大泡泡,你们希望它们能飞到哪?希望透过泡泡看到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 教师对回答得精彩的及时给予表扬与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3)、师: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精彩,看到你们说得这么好,小鱼又要给你们吹泡泡了,这次让我们看看,这次小鱼又要带我们去哪里?

《表格的应用》教案

《表格的运用》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备课组组长签名授课人 教学目的:学习表格的插入、编辑和设置。 教学重点:表格的生成,编辑和设置。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表格的组成 表格的几个部分组成: ?表头:表格的首行,表示表格各列的名称。 ?行:表格的一行,水平方向。 ?列:表格的一列,垂直方向。 ?单元格:在表格中,每个方格称为一个单元格(Cell),可以为每个单元格设置不 同的属性。 ?边框:在表格的四周,可设置有无。 在每个单元格中,除了可以填写文本之外,还可以放置图片、表单等,表格的最大好处是能分 类显示数据,同时还能利用表格来组织网页的整体布局。 二)、插入表格 在FrontPage 2000中插入一张表格的方法有三种: 1、使用【插入表格】工具按钮 (1)将光标移到你要插入表格的位置,即插入点。 (2)在常用工具栏中单击“”图标工具,在下方出现一个“4×5”的表格小方框。 (3)按住鼠标左键,同时朝右下方拖动鼠标,在方框底部显示相应的表格行数和列数。 (4)松开鼠标左键,在插入点处自动出现一张空的表格。 2、使用【表格】菜单命令 (1)将光标移到你要插入表格的位置,即插入点。 (2)单击【表格】菜单,选择【插入】选项,并在选择项中单击【表格】选项,出现插入表格对话框。 (3)在对话框中,在“行数”输入需要的行数(例中为5),在“列数”输入需要的列数(例中为4),同时设置好“对齐方式”、“边框粗细”、“单元格边框”、“单元格间距”。 (4)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屏幕上就会出现一张空的表格。 说明:如果在对话框中“边框粗细”值设置为0时,则该表格线在浏览网页时不会被显示出来。 3、使用手工绘制表格 如果想在网页中插入一张不规则的表格,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将插入点移到你要添加表格的地方。 (2)在【表格】菜单中选择【绘制表格】选项,或单击表格工具栏上的“”。 (3)此时光标变成笔的形状。按住鼠标左键,然后向右下方拖动,到达适当位置的时候松开鼠标左键后,将会出现“1×1”的表格。 (4)如果要在表格内添加表格的行和列,可以利用这支笔在表格内画水平或垂直线。 (5)单击工具栏上的“”擦除按钮,可以删除表格内的任意一条线。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植物的一生教案

《植物的一生3》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备课人:莫美雅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或是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工具或是实物,通过观察、猜测、动手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认识花的完整结构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花的结构 2、知道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 3、能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 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中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植物的一生》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第四节,主要内容为介绍植物的生长周期。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动物的生长周期内容之后,对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相关的内容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生长周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依据生活经验粗略了解到植物的一生由那几个环节,但是并不明确。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 2、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 花的主要结构及其与果实、种子间的关系

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教案

10、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板书:依然指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读图,并通过读图、填表等方式提高获得知识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说出人体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道人类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了解人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优生、优育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人体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讲解法为主 教学准备卵和精子的结构挂图;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挂图和模型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在人的生命周期中,起点为一个细胞—受精卵,那么,受精卵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习新课: 精子和卵 提问复习: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有哪些? 学生活动一:阅读教材85页,对照挂图比较精子和卵细胞的主要区别,并填写表格。 承转:那么,人的卵细胞和精子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的生殖系统 学生活动二:阅读教材86页图3-8和图3-9, 思考:男性生殖系统主要有哪些结构?有什么功能?女性生殖系统主要有哪些结构?有什么功能? 对照人体结构模型,指认男女性生殖器官的位置。引导学生列表归纳如下: 1. 2. 阴道 受精: 画示意图说明:具有生殖能力的男女发生性行为后,精子与卵细胞在女性的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实质是精子头部的核与卵细胞细胞核的融合)。受精卵一面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一面移入子宫。这时,女性就怀孕了。简单介绍有时为了避免怀孕,会采取一些避孕措施,如男性使用避孕套、男女性口服避孕药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