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合集下载

油脂检测方法汇总

油脂检测方法汇总

油脂质量检测方法
1 B&D重量法
2 香草醛比色法
提取小球藻总脂,分别配制油脂含量为0.1 mg·mL、0.2 mg·mL、0.5 mg·mL、1.0 mg·mL、2.0mg·mL、5.0mg·mL。

的氯仿溶液,取0.1 mL上述溶液,加0.5 mL 浓硫酸,混匀,100℃水浴10 min,冷却至室温,加1.978 mg·mL。

香草醛磷酸试剂2.5mL,混匀,反应2h,在528nm下进行比色.绘制不同油脂含量与OD528相关的标准曲线,另取3 份1 0 mg小球藻藻粉提取后用同法进行测定。

3尼罗红染色法
干藻粉配制浓度为0.2 mg·mL~、0.5 mg·mL、1.0mg·mL、2.0mg·mL、5.0mg·mL、10.0mg·mL的小球藻溶液,另配制3份1.5 mg·mL一的小球藻溶液作为待测液.取96孔荧光板,每孔加入200 taL藻液和2 尼罗红染料(0.1 mg·mL ),反应7min,荧光酶标仪540nm光激发下,检测
580 nm处的荧光强度,扣除未染色藻液与尼罗红
染料在该波长处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
出待测样品的油脂含量。

几种真菌油脂的分析

几种真菌油脂的分析

摘 要 : 实验 室条件 下培 养提 取 所 得 的 几种 真 菌 油脂 经 水 解后 进行 薄 层层 析 , 在 结果 表 明油 溶 性 成分 因 菌种 而异 ; 脂肪 酸 分析 表 明 在 不 同培 养 条件 下菌种 脂 结 构也 不 同 ; 土 生假 丝 酵母 在 优 对
化 条 件 下 合 成 的 类 可 可 脂 经 甘 三 酯 组 成 测 定 和 差 示 扫 描 量 热 法 分 析 , 明 了 此 条 件 下 所 产 的 证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2期
20 0 2年 6 月
郑 州工程 学 院学报
J u n lo he g h u I siue o e h oo y o r a fZ n z o n ttt fT c n lg
V 12 , o 2 o.3 N .
脱 液 , 腈 : 酮 :4 :0 乙 丙 06.
1 4. 产 品 物 理 性 质 的 评 价 方 法 l . 7 5
酵 母 采 用 分 段 培 养 , 种 接 在 斜 面 上 活 化 菌
2 , 种 1 / L菌 悬 液 0 2 L于 装 有 2 m d接 0个 m .m 0 L培 养基 的 10 0 mL三 角 瓶 进 行 种 子 液 培 养 2 h 再 倒 5, 入装 有 7 m 0 L培养 基 的 2 0 L三 角 瓶 进 行 4 h生 5m 8 物量 培 养 , 后 倒 入 装 有 10 L培 养 基 的 50 然 1m 0 mL 三 角 瓶 中进 行 7 h产 脂 培 养 ; 枝 毛 霉 用 装 有 2 卷 10 L培养 基 的 50 L三 角瓶 连 续 培养 5 [ 1m 0m d .
类 可 可脂 是较 理 想的 类 可 可脂 .
关 键 词 : 菌 ; 溶 成 分 ; 结 构 ; 可 可 脂 真 油 脂 类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分类及产油真菌筛选
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可以分为多个属,主要包括黑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地衣属(Cladophialophora)等。

这些真菌在冬青叶片内生存,可能会对冬青植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在这些内生真菌中,一些产油真菌具有潜在的生物技术应用。

产油真菌是指能够合成和积累油脂的真菌,通常含有高比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产油真菌筛选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冬青叶片内生真菌,并通过考察它们的油脂生产能力进行筛选。

一些已知的冬青叶片内生产油真菌有Aspergillus candidus、Aspergillus terreus、Penicillium camemberti等。

这些真菌具有较高的油脂含量和PUFA含量。

采用分子技术和生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产油真菌的生物合成途径,以期提高其油脂产量和PUFA 含量,为生物燃料、化工原料等领域提供新的资源。

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13期食品科学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提取工艺研究杨蕾1陈艺1张瑞1杨桂莲1王沁1李锐扬2李琛1*(1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2玉溪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美味牛肝菌中的油脂,在单因素(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温度)试验的基础上,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对美味牛肝菌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最佳取工艺为液料比34.2mL/g,温度36℃,提取时间4.5h,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3.54826%。

试验结果能为美味牛肝菌中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法;美味牛肝菌;油脂;响应面法;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3-0198-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3.04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 of Oil from Boletus edulisYANG Lei1CHEN Yi1ZHANG Rui1YANG Guilian1WANG Qin1LI Ruiyang2LI Chen1*(1School of Chemistry,Biology and Environ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Yunnan653100;2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Yunnan653100) Abstract Ultrasonic assisted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oil from Boletus edulis.On the basis of single factor (extraction time,liquid-material ratio,temperature)experiment,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oil from Boletus edulis was optimiz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ith the oil extraction rate as the index.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of oil from Boletus edulis was as follows:liquid-solid ratio of34.2mL/g,temperature of36℃, extraction time of4.5h.Under this condition,the oil extraction rate was3.54826%.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Boletus edulis.Keywords ultrasonic assisted method;Boletus edulis;oil;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extraction process美味牛肝菌别名白牛肝菌、大脚菇、大脚蘑等,为伞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属真菌[1],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福建等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地[2-3]。

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四种真菌油脂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快 速 、有 效 的 真 菌 油 脂 提 取 方 法 无 疑 会 事 半 功 倍 。 我 们 在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高 产 菌 株 的
筛 选 工 作 中 ,建 立 了 一 种 新 的 真 菌 油 脂 提 取 方 法 — — 酸 热 法 ,本 文 将 其 与 油 脂 提 取 常 用 的 索 氏提 取 法 、有 机 溶 剂 法 及 超 临 界 o0 萃 取 法 进 行 了 比较研 究 。 ,
2 5 , 维 持 1 ri。 2℃ 5 n a
2 结 果
2 1 4种 方 法 提 取 雅 致 枝 霉 油 脂 的 综 合 情 况 比较 .
( h d trl ua t c ) R o oo a a a rni a ,均 购 自中 国科 学 院微 生 物 研 究 所 国家 菌 种 保 藏 中 心 l a 1 1 2 试剂 及 标 准 品 :各 种 化 学 试 剂 均 为 国 产 分 析 纯 ; 1 .. 5种 脂 肪 酸 甲酯 标 准 品 购 自 Sg i-
Ab ta t 『吣 src : j
o h m / ̄m tgr Moa rt a am nc m 哪 fT a naa eea ̄t reel rm * iae, a
e t ce y S x lte  ̄ xr tdb o he x a
ar za 删 r du , k
ir u r ad rgt e n e a
Rh d trla a a t z 慊 o oo u ̄ w'ni r aa
o n, s c c C 哪 j — bf i e 帕l6 D, a i-e t g e n l d x c0 u cd h a n x 静 i
l n a do g ncs le t Ⅱ c 0 , rs ea  ̄y F 叮 龆n 帅 me o sw a ae |鞠mden a e 【 f 一 i n r a i vn a 6 n ep c , o o o t d 百ee l t h v u d。L e ∞】l , l nl l a  ̄ q a t . l l smp l l uli y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第 1期
董欣 荣等 : 几种 真菌 油脂的检 测 与提取
1 5
瓶速 度依菌 种 的类 型和菌体 的生 长 速度而定 .
2 1 3 摇 瓶 培 养 ..
使用 方法 1 分 析 酵母 菌 体 油 脂 , 果 见 图 1 , 结 至 图 5的酵母菌 体油 脂 照片
50m 0 L的 三 角 瓶 内 装 l0mL的 液 体 发 酵 培 1
活化 菌种 以少量无 菌水 洗人 装有 8 L种子 Om 液 培 养 基 的 20 m 5 L三 角 瓶 中 , 速 10~30 转 5 0 rm n 2 3 ℃ , 养 2~3d 培 养温 度 、 间 、 / i,4~ 0 培 , 时 摇
维普资讯
L o ye s r y 2 19 ( i r  ̄ t k i .30 中国 菌种 保 藏 中心 ) 啤 p a s a e , 酒 酵母 1 Sc ao ye cr ia ( 州 工 程 学 院 ac rm c e v i 郑 h s ese 微生 物 实 验 室 提供 ) 啤酒 酵 母 2 S c ao ye , ac rm cs h c ei e 郑 州工程 学院微 生物 实验 室提供 ) e vi ( rs a .
关 键 词 : 菌 油 脂 ; 处 理 ; 取 ;分 析 真 前 提 中 图 分 类 号 :Q 4 T61 文献标 识 码 : B
20 0 中 国 菌 种 保 藏 中 心 ) .7 4( ,油 脂 酵 母
0 前 言
真菌 油脂 在 成 分 组成 上 类 似 于植 物 油 , 主要 是 中性 油脂 、 离 脂 肪酸 、 脂 物及 不 皂化 物 . 游 类 真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1 期 20 0 2年 3月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

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与流程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尤其是一种不使用溶剂从微生物中提取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婴幼儿发育必需营养素,在其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典型代表分别是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在婴幼儿时期花生四烯酸属于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缺乏对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成分,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婴幼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由于婴幼儿体内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效率很低,其合成量不足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所以必须从食物中额外补充。

通过发酵富集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微生物是目前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主流生产方法。

传统的微生物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提取方式是将微生物菌种通过发酵得到大量微生物,然后进行预处理破壁,再通过有机溶剂提取、脱溶,得到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毛油。

该提取方式需要使用大量溶剂,如己烷、丁烷等,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且溶剂回收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存在安全隐患。

无溶剂提取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提取方式,它利用油脂与水分子在高温下的极性差异,通过高速离心等方法将水相和油相分离得到油脂。

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无溶剂提取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等优点,近些年逐渐受到油脂生产企业的重视。

专利CN101463371A公开了一种无溶剂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培养基中培养所述微生物,处理来自所述培养基的微生物细胞并没有干燥细胞已释放胞内脂质,将包含已释放胞内脂质的配方及进行重力分离以形成含脂质的轻相和重相,使所述轻相与重相分离,处理轻相以破坏在改脂质和水间形成的乳化液,回收粗脂质,用于破坏乳状液的处理优选乙醇、丙酮或它们的混合物。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第 1 期 董欣荣等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15
瓶速度依菌种的类型和菌体的生长速度而定. 21113 摇瓶培养
500 mL 的三角瓶内装 110 mL 的液体发酵培 养基 ,接入种子液 2~3 mL ,温度 、转速同上 ,培养 时间比种子液培养延长 1~2 d. 212 菌体收集
0191
在抽提油脂的过程中 ,对于土生假丝酵母 ,用 乙醚作浸取溶剂时出油率只有 3182 %. 把经过乙 醚抽提后的酵母干菌体润湿 ,再用氯仿和甲醇的 混合液 (2∶1 配成) 抽提 ,还能抽提出 10 %以上 (见 表 1) ,所以最终选用氯仿 、甲醇的混合液作为土 生假丝酵母的浸取溶剂. 氯仿 、甲醇和试样中的水 分形成 3 种成分的溶剂 ,可把包括结合态脂类在 内的全部脂类提取出来[17] . 由此也可以推测土生 假丝酵母的菌体内脂多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
1 6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第 23 卷
图 5 啤酒酵母 2 苏丹黑染色
从图 1~5 可以看出 ,土生假丝酵母 、粘红酵 母 、斯达克油脂酵母均有明显的脂肪粒或油滴 ,且 粘红酵母的脂肪粒位于胞外的一圈 ,土生假丝酵 母的脂肪粒分布于假菌丝内 ;斯达克油脂酵母菌 体内油脂呈油滴状 ,因而胞内油脂是片状 ,而不是 粒状 ,观察起来也不如脂肪粒清晰. 显然啤酒酵 母 、金啤酵母菌体为红色 ,很少有脂肪粒或油滴. 对于毛霉 ,由于菌丝缠结成团 ,且其细胞壁常常难 以脱色而被苏丹黑染为浓重的蓝黑色 ,再加上生 长状况不同 ,染色状态也不稳定 ,因此无论方法 1 还是方法 2 对毛霉苏丹黑染色都不成功. 312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测定菌体内脂的分析
第 1 期 董欣荣等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17
从实验结果来看 ,用超声波和盐酸破壁效果 都不错 ,但用盐酸破壁操作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 大规模生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冷冻处理比反 复冻融破壁效果略差一些 ;而以真空干燥处理效 果最差. 考虑到菌体结构上的差异 ,可采用不同的 方法处理. 比如毛霉的细胞壁比较坚韧 ,不易破 坏 ,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如同时采用超声波和 冷冻的破壁手段 ,先进行超声波处理 ,再反复冻融 3~5 次 ;而对于土生假丝酵母 ,直接用超声波破 壁 15 min 就可达到要求. 314 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董欣荣 (#&’( $ ) , 女, 内蒙古五原县人, 硕士, 主要从事 微生物油脂方面的研究 )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第 "% 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瓶速度依菌种的类型和菌体的生长速度而定 ! "#$#% 摇瓶培养 &’’ () 的三角瓶内装 $$’ () 的液体发酵培 养基, 接入种子液 " * % (), 温度、 转速同上, 培养 时间比种子液培养延长 $ * " + ! !"! 菌体收集 酵母、 毛霉均采用 , ’’’ - . (/0, $& (/0 离心收 集! !"# 菌体油脂的检测 "#%#$ 苏丹黑染色法定性分析菌体油脂 方法 $: 培养好的菌体按常规方法涂片、 热固 定, 用苏丹黑 1 染色 $& (/0, 倾去染料, 二甲苯冲 洗至洗脱液无色, 再用沙黄复染 " (/0, 水洗、 吸干 后镜检 ! 细胞和菌丝呈红色, 菌体内的脂肪颗粒呈 [,] 蓝黑色 ! 方法 ": 将滤纸覆盖在菌体上, 用手轻压, 把 沾有菌体的滤纸置于 &’2 下干燥 "’ (/0 后, 将其 浸入 苏 丹 染 色 液 中 染 色 "’ (/0, 再将滤纸浸入 脱色重复两次, 观察滤 3&4 乙醇中脱色 % * & (/0, [$%] 纸上菌体颜色 ! [$,] "#%#"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分析菌体油脂 培养好的菌体经离心, 蒸馏水洗去所含营养 物, 制成与培养液等体积的悬液, 取 " 支试管, 各 加入 & () 该悬液, 一管用苏丹黑染色, 以另一管 未染色细胞作对照, 在 &5’ 0( 测定吸光度, 由此 来确定油脂浓度 ! !"$ 前处理方法 "#,#$ 酸处理 取一定量的菌体, 用 ,’ 倍体积的 $ (67 . ) 盐 酸配制成菌悬液, 使细胞壁 $"$2 下维持 $’ (/0, [$&, $8] 水解, 达到破壁的目的 ! "#,#" 反复冻融 [5] 将菌体置于冰箱 9 "’2 冷冻过夜后取出融 化, 反复冻融 % 次, 通过慢速冷冻过程中细胞体内 生成的大冰晶及反复冻融的过程来破坏细胞壁 ! "#,#% 超声波破壁 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加入水, 将菌体悬液置于 玻璃烧杯内, 以水为介质, 处理 $& (/0, 通过超声 波高频振动产生的空穴效应达到破壁的目的 ! !"% 油脂提取 [$;] "#&#$ 氯仿:甲醇法 "#&#" 索氏抽提法 图% 斯达克油脂醇母苏丹黑染色 图" 粘红醇母苏丹黑染色 使用方法 $, 分析酵母菌体油脂, 结果见图 $ 至图 & 的酵母菌体油脂照片 !
图$
土生假丝酵母苏丹黑染色
%
#"&
结果与讨论
菌体油脂的观察结果 图, 啤酒酵母 $ 苏丹黑染色
第#期 董欣荣等: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该方法的缺点是发酵液中生物量浓度高于 (本实验中最大浓度达 &( - . /) , 直 "! $ ’( - . / 时 接测量吸光度就有较大的误差, 这是因为细胞核 中的染色质会对测量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把样品 液稀释到一定程度, 或加入盐酸处理后再进行染 色 % 此外, 该方法还要求样品液均匀稳定, 实验中 卷枝毛霉经发酵培养, 菌丝缠结成团, 不能很好地 分散于水中形成均匀的悬液, 所以该方法只适于 测定酵母这类菌体的油脂浓度 % 图! 啤酒酵母 " 苏丹黑染色 !"! 前处理方法对油脂得率的影响 ’0’0# 土生假丝酵母 土生假丝酵母经摇瓶培养 ! 1, 离心收集, 混 匀, 用吸水纸吸去一定的水分, 分别称取约 ! - 的湿 菌体 ! 份, 用以下几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处理, 在 称干重, 采用氯仿3甲酵法 (添加 &(2 下真空干燥, 一定量的水) 提取油脂, 计算油脂得率, 结果见图 4%
第 !( 卷第 # 期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BCD ) !(, EC ) # !""! 年 ( 月 FCG>AHD CI JKLAMNKCG OAPQ@QGQL CI /LRKACDCMS 4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图4
前处理方法对土生假丝 酵母油脂得率的影响
’0’0" 卷枝毛霉 卷枝毛霉 ’0""(5 经摇瓶培养 & 1, 离心收集, 用吸水纸吸去一定的水分, 称取约 #( - 的湿菌体 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处理, 在 &(2 下真空 ! 份, 干燥, 称干重, 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油脂, 计算油脂 得率, 结果见图 5 % 图&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测定土生 假丝酵母菌体内脂标准曲线 只要得到少量培养好的菌体, 即可 根据图 &, 用苏丹黑染色法确定吸光度, 再从标准曲线估算 油脂浓度 % 这种方法方便快捷, 前后只需 ’( $ )( 不需要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破碎细胞壁和进 *+,; 行常规的溶剂抽提 % 只要确定了吸光度和油脂浓 度的标准曲线, 就能很快地得出结果 % 用该方法预 测菌体的含油量, 能够及时决定取舍, 避免了后序 工作中许多不必要的劳动, 也节省了时间 % 图5 前处理方法对卷枝毛霉
从图 # $ ! 可以看出, 土生假丝酵母、 粘红酵 母、 斯达克油脂酵母均有明显的脂肪粒或油滴, 且 粘红酵母的脂肪粒位于胞外的一圈, 土生假丝酵 母的脂肪粒分布于假菌丝内; 斯达克油脂酵母菌 体内油脂呈油滴状, 因而胞内油脂是片状, 而不是 粒状, 观察起来也不如脂肪粒清晰 % 显然啤酒酵 母、 金啤酵母菌体为红色, 很少有脂肪粒或油滴 % 对于毛霉, 由于菌丝缠结成团, 且其细胞壁常常难 以脱色而被苏丹黑染为浓重的蓝黑色, 再加上生 长状况不同, 染色状态也不稳定, 因此无论方法 # 还是方法 " 对毛霉苏丹黑染色都不成功 % !"# 苏丹黑染色法定量测定菌体内脂的分析 苏丹黑染色法测吸光度确定菌体油脂浓度的 结果见图 & % 油脂浓度的值来源于粗脂肪的重量 与培养液体积的比 %
"
前言
真菌油脂在成分组成上类似于植物油, 主要
是中性油脂、 游离脂肪酸、 类脂物及不皂化物 ) 真 菌合成油脂的速度、 油脂积累量和脂肪酸组成, 因 所用原料、 培养基条件、 产油菌株的不同而有显著 由于个体微小, 菌体 ) 对于产油微生物, 量少不足以检测, 完全依靠传统的提取, 检测动植 物油 的 方 法, 将使实验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之 上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第 #! 卷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油脂得率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来看, 用超声波和盐酸破壁效果 都不错, 但用盐酸破壁操作复杂, 所需时间较长, 大规模生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冷冻处理比反 复冻融破壁效果略差一些; 而以真空干燥处理效 果最差 & 考虑到菌体结构上的差异, 可采用不同的 方法处理 & 比如毛霉的细胞壁比较坚韧, 不易破 坏, 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如同时采用超声波和 冷冻的破壁手段, 先进行超声波处理, 再反复冻融 而对于土生假丝酵母, 直接用超声波破 ! ’ ( 次; 壁 )( *+, 就可达到要求 & !"# 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的影响 提取方法主要有干法 (乙醚索氏抽提) 和湿法 (氯仿-甲醇抽提) 两种 & 由于含油率及油脂得率的 计算以干菌体为基础, 干燥是必须的步骤, 这就使 得干 法 操 作 更 加 方 便 & 然 而, 对于含水率高达 用湿法提取更加适合, 抽提 .(/ ’ 0$/ 的湿菌体, 更加彻底, 也节约能源, 但实验步骤多, 操作复杂 & 表) 土生假丝酵母与卷枝毛霉 !"##$% 的提取测定
[(]
差别
[#, !]
, 而且事倍功半 ) 此时观察法
[+]
成为首选 ) 真
菌尤其是霉菌具有坚韧的细胞壁, 使我们不能直 接获得油脂或者只能获得少量油脂, 因此, 提取前 用前处理方法破坏菌体细胞
[%态还是结合态也在
[*]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采用的提取方法 , 这些都会 [’] 导致真菌油脂的实际产量有所差别 )
几种真菌油脂的检测与提取
董欣荣#,曹 健#,赵 斌!,许伟华#
(郑州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系,!, 粮油食品学院,河南 郑州 +%""%!) 摘要: 通过对几种产油真菌的培养, 详细介绍了菌体油脂的观察、 检测方法— — —苏丹黑染色法, 并以土生假丝酵母和卷枝毛霉 (,!!"- 为例进行了前处理方法及油脂提取方法的分析 ) 结果表 明: 苏丹黑染色法中的定性观察法和定量检测法均能成功地适用于酵母菌; 超声波处理、 盐酸 处理是较为有效的前处理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 超声波处理和反复冻融结合使用效果好; 酵母 菌及毛菌油脂的有效提取方法为氯仿.甲醇法 ) 关键词: 真菌油脂;前处理;提取;分析 中图分类号: /0*+# 文献标识码: 1 (中 国 菌 种 保 藏 中 心) ,油 脂 酵 母 !,"’"+ ( 中国菌种保藏中心) , 啤 1%2*(3)40 0-".543% !,#(&" ( 郑州工程学院 6"))&".*(3)40 )4.47%0%"4 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 啤酒酵母 ! 6"))&".*(3)40 (郑州工程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4.47%0%"4 8 #,#,! 毛霉 卷 枝 毛 霉 9’)*. )%.)%#4++*%$40 (,!!"( 234. , 卷 枝 毛 霉 9’)*. )%.)%#4++*%$40 (,(*-" ( 234. 22) 22) ) !"# 培养基 #,!,# 斜面培养基 大麦芽汁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 #,!,! 液体发酵培养基 麦芽汁或马铃薯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不同菌 种所用的合成培养基参见文献 [- 5 ##] ) , 半合成 培养基 (%"6 麦芽汁或马铃薯培养基, %"6 合成培 养基) ) 酒酵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