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课外古诗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升高古诗题型及答案

初升高古诗题型及答案

初升高古诗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答案:A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对影成三人D. 低头思故乡答案:A二、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李白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中,李白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2. 请解释《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无限感慨。

四、翻译题1. 请将《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翻译成英文。

答案:Before my bed, the moonlight glows bright, I wonderif it's frost upon the ground.2. 请将《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翻译成英文。

答案:To extend one's view to a thousand miles, one must ascend one more floor.五、论述题1. 论述《春望》中杜甫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春望》中,杜甫通过描写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同时,通过“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诗句,杜甫传达了对战争的悲悯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创作题1. 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四句诗。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佳句。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王之涣C. 王勃D. 杜甫答案:C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王维的《山居秋暝》B. 陶渊明的《饮酒》C. 杜甫的《登高》D. 李白的《将进酒》答案:B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诗句。

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生平。

答案:张若虚,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春江花月夜》一诗闻名于世。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使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晰。

3. 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涂改。

5. 考试结束后,请按照监考老师的指示,将答题卡交回。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①何意②栖③碧山④,笑而不答心自闲⑤。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余:我。

诗人自指。

②何意:一作“何事”。

③栖:居住。

④碧山:山名。

⑤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安。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陆游《游山西村》B.王安石《登飞来峰》C.谭嗣同《潼关》D.陶渊明《饮酒》(其五)2.“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闲”请具体说说它的妙处。

(二)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_ 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请根据上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字填在横线处()A. 暖B.微C.霜D.清2.诗歌用笔曲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诗,分析“误喜”和“一笑”两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三)少年游·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下列选项中符合作为词的题目的一项是(),为什么?A早行 B午行 C晚行 D夜行答:2.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与“啼鸟两三声”一句不同的一项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A.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三)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百夫长:旧时指统领百人的小头目。

1.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的方法,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

2024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默写鉴赏专题(练习带答案)一、篇目一览课文:《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唐诗三首石壕吏/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卖炭翁/ 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诗经·邶风》子衿/《诗经·郑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送友人/ 李白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卜算子·咏梅/ 陆游二、理解性默写考点解析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角度:比兴手法、声音描写、地点描写、起兴理解:以雎鸠鸟的鸣叫声起兴,点明地点,引出下文对“窈窕淑女”的描写,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氛围。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角度:比兴手法、人物描写、爱情主题理解:以“窈窕淑女”引出君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点明了诗歌的主题。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流”这一动作,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对“窈窕淑女”日夜思念、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求而不得的苦闷。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角度:爱情主题、心理描写理解:描写了男子因相思而产生的焦躁不安。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采”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琴瑟来表达自己的爱意。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角度:比兴手法、景物描写、动作描写理解:用“参差荇菜”起兴,并以“芼”这一动作,进一步写出男子对心仪女子的追寻,以及求之不得的苦闷。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角度:人物描写、爱情主题、乐器、心理描写理解:写出男子想象用钟鼓来取悦心爱的女子,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南安军、别云间、骊山怀古、咏喇叭》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期末】

部编版九下期末课外古诗词中考复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南安军/文天祥二、别云间/夏完淳三、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四、朝天子•咏喇叭/王磐一、《南安军》文天祥【原诗】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表达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文天祥《南安军》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的诗句是: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军》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3、《南安军》化用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诗句,且蕴蓄着极深厚的爱国自信心的诗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专题30:课外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专题30:课外古诗词阅读精练-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教师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30:课外古诗词阅读精练一、(2024·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笋朱松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蔡楠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

②戢戢(jí):象声词。

风吹竹笋声。

③苍头:仆人。

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

⑤水仙:水中女神。

⑥吟意:吟诗的兴趣。

⑦罗:丝织品。

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B.《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C.《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D.《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2.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答案】1.B 2.示例一:两首诗都是写新生事物,所写景物清新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

示例二:两首诗写物都发挥想象,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新笋》后两句意为:急忙唤起奴仆上山在那烟雨之中挖掘竹笋。

不然的话,明天就会被春风吹得变成高高低低的绿色竿子。

由“明朝吹作碧参差”可知,作者想象的是第二天竹笋长成竹子的情形。

本项“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有误;故选B。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两首诗的题目“新笋”和“咏新荷”可知,这两首诗分别描写的是新生的竹笋和新生的荷。

两者都属于新生事物。

根据第一首诗中的“春风吹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可知,春风把竹笋都吹出了地面,满山遍野聚在一起,人们都还不知道。

作者描写了新生的竹笋满山遍野,景物清新而富有生机。

根据第二首诗中的“疑似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可知,作者想象水仙似乎是无意吟诗,反倒是有写诗的兴致,那些将舒未舒的新生荷叶就像是还没有题诗的纸笺一样。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习题测试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
2、表达了诗人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中的“孤蓬”与“”都喻指题目中的“友人”。

2、全诗抒写了作者对友
人的情感。

答案:
1.浮云
2.依依惜别(依依不舍)(不舍)
(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本词上片通过描写———、————、———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2、下片通过写孤鸿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
答案:
1、缺月、疏桐、漏断
2、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四)《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处境,下阕写梅花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答案:
1、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

(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