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卜算子课件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33张PPT)

有关资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 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 家"。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 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合作探究
4、结合下片词句,说说幽人与孤鸿有哪些共同的处境、心 理、志趣? ⑴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鸿无良木之可栖,只 好栖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⑵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 ,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 写照,取其神似。 ⑶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⑷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同流合污、 坚持操守。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残月悬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滴漏声 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 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渺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 无人知晓。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 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自主探究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阙,请找出作者运用了 哪些意象? 明确: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 寒枝、沙洲。 2、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 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明确:月——缺,桐——疏,漏——断, 人——幽,鸿——孤,枝——寒,沙洲— —冷。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课堂PPT

授课:XX
1
授课:XX
2
写作背景
苏轼于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次年抵贬所,最初即寓居于定慧院。
这院实际是个佛寺,又名定惠院,苏
轼曾写有《游定惠院记》一文。这一
时期他与佛印禅师等高僧常有交往,
并且成为很好的朋友。作者在这里住
的时间不长,未几即迁居临皋亭,最
后又复营建了东坡雪堂,“东坡居士”
的称号就是取于此时。这首词从题目
自谓。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飘渺]即缥渺,隐约、 悠远的样子。
[省]明白。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授课:XX
5
详细赏析
卜算子
起笔两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 幅深秋寒夜图。残月一弯,斜挂于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枝条疏朗的桐树枝上,已经是漏断 人静的时刻了。残月,是人生的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缺,亦是人世的残缺;桐,不再是 枝繁叶茂撑起的整个天地、荫庇万
和内容看应该是初到黄州时所作。
授课:XX
3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原词
译文
缺月挂疏桐, 残月弯弯挂在稀疏的梧桐上,
漏断人初静。 夜深人静,漏壶的水已滴光。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谁看见闲居的人在月光下独自徘徊? 只有那时隐时现的孤鸿知道我的惆怅。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惊起的孤鸿不断回头探望, 好像充满无人理解的幽伤。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
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 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海风波的险恶,惊惧犹存,以致灰心钳口,
有恨也无人知道了。“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是说孤鸿找遍了寒枝,拣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课件全面版

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它 表达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传播最为 广泛,被广大读者喜爱和传颂。
文学影响
这首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宋词的发展,开创了豪放 派词风的先河。
苏轼其他作品的影响和评价
《赤壁怀古》
这首诗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语言雄浑,意境开阔。
寓情于景
词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 ,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
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感强
该词节奏感强烈,抑扬顿 挫,起伏有致,给人以美 的享受。
韵律优美
该词韵律优美,声调和谐 ,音律铿锵,悦耳动听。
叠词运用
词中运用叠词,如“缺月 ”、“疏桐”、“孤鸿” ,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音 乐美。
追求内心平静
通过学习苏轼对自然景物的描绘,现代人可以学会在忙碌 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提升自我修养和生活品质。
人生价值的多元性
苏轼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启示我们,人生价值具有多元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应充分发掘和实现自 己的潜能。
如何传承和发扬苏轼的文化遗产
深入研究苏轼作品
通过对苏轼作品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其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 为传承和发扬苏轼的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苏轼与黄州定慧院
01
背景介绍
苏轼生平简介
0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政治家,被誉为 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02
苏轼在文学、艺术、政治等领域 均有卓越成就,其诗词风格独特 ,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 受后人喜爱。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讲解学习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联系背景,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
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
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 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 烟稀少,荒凉清冷。
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沙洲,每个意象 都那么幽寒清冷,全词笼罩着浓郁的孤独与感伤的 气氛,意境清幽绝尘,“孤鸿”的形象尤为鲜明突 出。全词语语双关,托物寓怀,深刻地表达了词人 初贬黄州期间的苦闷和孤高的复杂情怀。
悟读画境
风飘飘,水摇摇,掸掸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 泛舟江渚,岂不乐哉?已而缺月高悬,秋风萧萧, 疏桐却更显枯槁。月,再怎么明亮,它也是残缺的。 永远,它都无法照亮这个残缺黑暗的世界。风,再 怎么怒吼,也看似无力,它无力吹走我内心的绵绵 长恨。离群之雁只身飞行,寻找栖息地。良禽择木 而栖,最终,它没有寻觅到属于它的地方。或许, 孤寂的沙洲便是它的归宿吧。如果可以,我要成为 你——缥缈处的孤鸿。虽形影相吊,却可穿过世间 的浮华糜烂,越过人生的悲凄无奈,跨过世俗的沧 海桑田,穿过古朴陈旧的门,来到向往已久的净土。
写作背景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 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 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 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 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 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隐衷。此词以“幽人” 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课件1 (2)

5、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 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 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 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 “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 徊心境。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寂寞、孤独、 孤芳自赏、洁身自好。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 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词人以比兴(象征)手法,匠心 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 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 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 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肯同流合污、 坚持操守的心境。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 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 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寂寞沙洲冷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 人。
谢谢
尚美●赏美 老杨带你学古诗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 词的意境。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 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卜算子苏轼ppt课件下载(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课件)

卜算子苏轼ppt课件下载(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课件)上传者:shaozibaixue 邮箱:********************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声情并举,活动思维教学,创造最嘉学习效果. )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文人墨客用梅花比喻自己或他人。
梅花就是高傲,纯洁,洁身自好,淡泊名利,的品格的化身。
但又不尽相同。
我们可从本课中加以辨析。
. 上传者:laoliyuwenjiaox 「下载次数:25」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思念之情。
. 上传者:YZY620 「下载次数:151」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此系改编课件,汲取他人之长,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特别适合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效果显著。
. 上传者:lhxysh 「下载次数:322」毛泽东诗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思路清晰、详略得当,很有实用性,既注重了诗词的理解,又不破坏诗词的整体美感。
. 上传者:daiyuexian 「下载次数:1115」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本课件通过精心制作,通过大量的梅花图案及原文朗诵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状态,运用三疑三探的模式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
. 上传者:hangma 「下载次数:318」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此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 上传者:liuzhanying 「下载次数:1148」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毛主席的许多作品被谱成京剧歌曲,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让我们来欣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老师唱的《卜算子咏梅》吧。
. 上传者:yzy620 「下载次数:323」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对诗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图片优美,文字清晰,对教学有比较大的帮助。
上课:卜算子(苏轼)PPT课件

2021
1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 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 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 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 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 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 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 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 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 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2021
15
“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含 义:
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 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 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2021
16
B、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 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惨。
▪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 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 惊弓之鸟。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 似。
▪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 肯同流合污。
▪ 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择地而栖,不肯 同流合污、坚持操守2。021 寂寞、孤高、 孤芳自12
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021
19
英文版《卜算子·黄州定惠寓居作》
Pu suan tzu A fragment moon hangs from the bare tung tree The water clock runs out, all is still Who sees the dim figure come and go alone Misty, indistinct,,the shadow of a lone wild goose?
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PPT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 苏轼被谪贬到黄州,见黄州市 面猪肉价贱,而人们不大吃它, 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 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 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 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 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 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 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 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 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 (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 情的欢迎。
流落儋州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 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 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目
第三章
录
诗词赏析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 (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 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 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市 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 《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 院时所作。
诗句赏析
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 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 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 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 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 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的四个儿子王弗为苏轼生了长子苏迈王闰之为苏轼生了次子苏迨与三子苏过这三个儿子都由王闰之一手抚养成人公元1083年秋朝云生下了第四子苏遁可惜不久就夭折了文学寓意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柳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唐孟郊《烈女操》又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对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难道不震撼人心吗 3 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a name=baidusnap0></a>相思</B>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B>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B>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和他生命中的四个红颜结发之妻王弗第二任妻子王闰之第三任妻子王朝云王弗苏轼第一任妻子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王弗与苏轼生活十一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年苏轼四十岁刚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不久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诗人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王闰之苏轼第二任妻子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给王闰之写祭文苏轼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王朝云苏轼的侍妾___第三任妻子苏轼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王朝云墓苏东坡晚年流放在外遭贬岭南惠州始终随侍其左右的便是朝云朝云曾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遁儿在生下三天时苏大诗人写了一首《洗儿诗》用以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可惜此婴儿仅活了十个月就不幸夭折了朝云三十四岁时染病身亡东坡遵照朝云的遗愿将她安葬在惠州城西丰湖边的一座小山丘上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当时东坡为她写了墓志铭称她敏而好义忠敬如一不久后又写了两首词来悼念朝云自此东坡一直鳏居未娶那年苏东坡六十岁苏轼与妓女马盼盼有一段不了情名妓马盼盼敢在太守兼大诗人面前班门弄斧足见她天性活泼俏皮说明苏轼与马盼盼关系非同一般而马盼盼摹仿苏轼的笔迹几可以假乱真除了她的书法天赋以外还可以看出她学苏轼的字不是一天两天了马盼盼和苏轼虽一个仰慕一个喜爱却只能一直保持红粉知己的暧昧关系苏轼走后马盼盼不久就去世了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等等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宋苏轼赏析这首咏物词以物拟人写得缠绵悱恻构思精妙笔力卓绝这是苏词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词中细腻地描绘了杨花飘落的情状也借杨花自花自落的寂寞传递出感时伤春的幽怨之情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东坡的结发妻子王弗是眉山青神人十六岁时与比他大三岁的苏东坡成婚婚后两人恩爱生有一子苏迈东坡《亡妻墓志铭》写道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颇有红袖添香夜伴读的味道有道是恩爱夫妻不到头他的这位贤娇妻贤内助竞于二十七岁上不幸病逝于京师十年后的一个夜晚苏轼在密州作了一个梦梦见与亡妻住日的缠绵醒来不禁泪下作了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追念亡妻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自幼才华横溢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踌躇满志的时期但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中却遭到了悲剧式的厄运他因为不满王安石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过头做法被排挤出京城供杭州湖州刺使等职元丰三年1079又因为一语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的话酿成千古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被指斥为谤讪朝廷在经历了一番残酷折磨后贬作黄州团练副使的闲职在不断经历了宦海浮沉直到徽宗即位后才得以蒙赦北归结束漫长的游宦生涯苏轼这个时期尽管已把释道作为自己险恶政治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企图用一种豁达的气度来实现对自我的超越然而在远离朝廷的异地政治的失意思想的苦闷在他的诗文中不可避免的有较明显的流露他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的超然物外的背后常常隐含着凄婉的淡淡的哀愁他去黄州时也有过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其二的话但这不过是无可奈何的强颜欢笑而已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在黄州寒食二首才正是他深感仕途险恶进退维艰壮志难酬的拊膺长叹《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是他此时落寞孤寂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词中所写的孤鸿正是他自己的写照这首咏物词句句写雁但同时又象征着某种高洁的人格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上片第一句写环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顶滴漏声断了显得一片寂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缈高飞的孤雁的身影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起笔两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寒夜图这两句看起来似乎信笔娓娓而来的句子可以说是既交代了时间描写了央夜凄清景色更重要的是为后文作了感情上的铺垫试想残月疏桐漏断人静该是多么冷清寂寥和令游子伤怀的时辰啊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里有了人但象在暗夜朦胧中只有一个线条和轮廓一样使人难以辨识总之那是一个残月下的独步者他徘徊踯躅孑然一身幽灵般夜游着无人知晓只有那被惊动的未栖的孤鸿或许可以借凄清夜月黯淡辉光瞥见他这个寂寞孤独的幽人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此词的上阕只有22个字然状物言情熔铸一炉景为情设晴随景生有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之妙把整个上阕合起来看那个中夜不寐独步凉月的幽人寂寞怅惘愁绪盈怀的形象也就活脱脱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了人是什么样的人呢也许是一言难尽吧索性不说他了吧可是上阕说的孤鸿就不能不用些笔墨如果说上阕还有一个影恣绰约的人的话那么到了下阕人就完全象朦胧的月光一样淡去了作者把笔墨从那幽人身上宕开全部用到了鸿身上至于人如何作者完全把他付诸读者的想象这是一种不写的艺术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下片接着写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