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inst的意象图示结构及隐喻扩展分析_李俊

合集下载

[复合词,图式,正负]汉英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对比分析

[复合词,图式,正负]汉英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对比分析

汉英复合词中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对汉英权威性词典中由“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和由“out”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在评价性语义方面进行了分类考察。

对比发现“外”复合词多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而“out”复合词中正面和负面评价性意义兼有,但正面所占比例较多。

运用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理论对“外”意象图式的负极性以及“out”意象图式的正极性进行解释,并分析了一些“out”复合词具有负面评价性意义的反极性构建理据。

关键词:外 out 复合词对比意象图式正负参数一、引言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首先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Lakoff、Johnson,1980)。

Ungerer和Schmid(1996:160)定义为“来源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世界的互动经验的简单而基本的认知结构”。

人类对空间方位概念的认识都是典型的意象图式,比如“上下”“里外”“远近”等。

二、“外”复合词评价性意义分析我们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集到178条“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其中有143条“外+X”形式,35条“X+外”形式。

这些词语的意义多是在原型方位意义基础上发展出隐喻义。

以下是根据这些意义的正负评价性做出的统计:表1:由“外”作词素构成的复合词的评价性语义统计原型方位意义方位隐喻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合计“外+X”形式 31(21.7%) 89(62.2%) 0(0%) 26“X+外”形式 6(80%) 0(0%) 1(2.9%) 35合计 37(20.8%) 117(65.7%) 0(0%) 27如果将人体看成容器,那么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时产生的的摄取和排泄的过程可视为出入空间边界的过程。

因此,“外”的原型意义是:不在空间之内或超过空间的边界。

具有原型意义的复合词如:“外表”“外敷”“外间”。

根据统计结果,“外”复合词中没有表示正面意义的,以下将讨论方位隐喻意义和负面意义。

(一)方位隐喻意义“外”的方位隐喻意义表现为:从超过空间的边界扩展为超过某一范围的界限,比如:“外藩”“外嫁”“外埠”。

Against的意象图示结构及隐喻扩展分析

Against的意象图示结构及隐喻扩展分析

Against的意象图示结构及隐喻扩展分析作者:李俊尹德谟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8期摘要在认知语言学中,介词被定义为勾画关系,理解介词所勾画的射体和路标之间的空间关系及其隐喻扩展的路线,是理解整个句子的关键。

本文以against为例,探究介词空间意象图示及相应的隐喻扩展路线,概括其语义延伸规律,为介词的理解及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介词意向图示隐喻扩展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介词的图示结构和隐喻扩展分析对理解含有空间意义介词的句子至关重。

Brugman (1981)研究了over的意象图示的特点,Lakoff(1987)和Lindner(1982)分别探讨了out和up的图示结构,但是还缺乏对于介词against的探讨。

本文运用图式理论的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于这一领域进行补充,促进介词的理解和翻译。

1 介词的意象图示分析1.1 意象图示Mark Johnson(1987)提出了意向图示这一概念。

他把意象图示定义为重复发生的、动态的概念互动模式以及赋予我们经验连贯性和结构的运动程序(1987:14)。

它是来自我们身体经验的前概念图示结构并且在我们的概念互动中重复运行,存在于抽象水平,运行于命题结构和具体意象的心理组织水平,不断服务于经验、知觉和意象或事件形成的识别模式(Johnson 1987:28)。

1.2 介词的意向图示认知语法认为词类是一种抽象的单位,因此名词被定义为勾画(profile)事物;动词被定义为勾画过程(process);介词和副词被定义为勾画关系(relation)(Ronald ngacker 1987:10 )介词按照其空间意义,用来在空间上将一个实体参照另一个实体定位。

被定位的实体称为射体(trajector,TR),作为参照点的称为路标(landmark,LM)(Tayor,2001)。

介词可能强调射体-路标关系的不同的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分是静态(static)和动态(dynamic)的关系。

英语介词的隐喻化认知解读——以over的空间意象图式及语义分析为例

英语介词的隐喻化认知解读——以over的空间意象图式及语义分析为例

英语介词的隐喻化认知解读——以over的空间意象图式及语义分析为例黄卫平【摘要】英语介词隐喻化认知解读是理解英语介词多义性的有效途径,由介词构成的原型意象图式及其图式变体则是理解其多义性的关键.文章分析over的原型意象图式及语义,探讨over由空间域向其他认知域引申和转换的隐喻化过程,从而获得对over的理解与掌握.【期刊名称】《疯狂英语(教师版)》【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英语介词;隐喻化;认知解读【作者】黄卫平【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1. 引言英语介词使用灵活,意义多变,使用极其广泛。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与意象图式结合起来可解释多义词形成的原因。

词汇的各种意义皆是由其本义演化而来,构成原型意象图式及其图式变体,众多义项围绕图式呈辐射状分布,并通过引申、抽象化、隐喻等途径向其他域不断扩展。

关于介词的隐喻化,内斯菲尔德等(Nesfield et al, 1964: 298-301)指出,英语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词类比介词更容易用于隐喻,它们的文字意义最初都用来表示空间关系,继而喻指时间关系,然后逐渐引申到许多其他关系。

Jackendoff(1983: 189)也认为,英语介词一般从表示方位概念开始,然后表示时间概念,继而表示各种抽象概念。

2. 语义分析的理论基础: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

20世纪50年代,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家族相似性原理,后经Berlin和Kay、Labov、Rosch、Mervis、Brown等学者将其进一步发展成“原型范畴理论”。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维氏家族相似性的应用与发展。

所谓“原型范畴”,就是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

王寅(2007:113-117)对“原型”的两种不同解释进行了论述:一是指具体的典型代表;二是指范畴成员的概括性抽象图式表征。

Against的空间隐喻研究

Against的空间隐喻研究

Against的空间隐喻研究作者:焦阳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8期【摘要】隐喻从最初的修辞手段发展到人类认知世界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广泛使用。

概念隐喻中的空间隐喻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人们把基本的空间关系投射到非空间或抽象的概念上就形成了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是一种意向图式隐喻。

本文研究英语介词against的空间隐喻,包括它的基本意象图式,重点是它的隐喻意义。

通过研究against的空间隐喻,得出结论,空间隐喻不仅适用于up,down, over等常被研究的介词,也广泛适用于against等介词中。

【关键词】空间隐喻;意象图式;Against1 空间隐喻人类对隐喻的认识与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于隐喻,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将始源域(source domain)的框架投射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上。

认知语言学认为,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尤为重要,因为人类最初对世界的认识就是通过空间体验的,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1980)认为,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image schema metaphor),它将作为源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是“给一个概念空间意义”,在这一过程中,空间意象及其内在的逻辑都被保留下来( Lakoff & Johnson)。

2 Against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的概念最早由Mark Johnson提出,后来很多认知语言学家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 trajector, TR),界标(land mark, LM)和路径(path)组成,表现的是tr和lm 之间某种不对称的关系。

TR为这一不对称关系的主体,其空间方位有待确定, LM 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提供参照。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见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隐含意义。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并探讨其在中文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一、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意象图式是指我们在认识世界和理解语言时所使用的一种基本心理结构。

它是一种抽象化的认知模式,通过它我们能够对复杂的概念和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

意象图式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形状图式:形状图式是一种描述物体形态的认知模式,通过它我们可以理解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我们可以用“圆形”来描述一个球,用“长方形”来描述一个桌子。

在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形状图式来表达和理解一些具有形状特征的概念,如“高瘦”、“矮胖”等。

二、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概念隐喻是指我们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复杂概念的一种认知模式。

它通过将一个概念中的某些特征转移到另一个概念中,使得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加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描述另一个概念。

概念隐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隐喻:空间隐喻是一种将空间概念映射到非空间领域中的认知模式。

我们可以用“前进”、“后退”等空间概念来理解和描述时间的流动。

在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利用空间隐喻来表达和理解一些时间、情感等抽象概念,如“时间的流逝”、“情感的高低”等。

总结: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两种常见的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语言中的隐含意义。

通过利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我们可以对复杂的概念和语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在中文语义分析中,我们可以结合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中文语言中的各种隐含意义。

这对于深入理解中文语言的语义结构,提升自然语言处理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隐喻角度分析“在+名+方位词”结构的多元义

从隐喻角度分析“在+名+方位词”结构的多元义
意象图式相关的介词结构部分隐喻义在??上上面积极条件地位等级在??上方高范围单个对象上下图式在??下下面在??下方消极条件地位等级低在??以前之前前后图式时间在??后后面在??以后之后在??里里面在??中中间范围众多对象中的一个容器图式在??内内部或若干个时间在??以上之上线性图式在??以下之下范围有起止点的序列在??之间四结语调查表明留学生从隐喻角度出发学习类似的介词结构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外汉语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隐喻机制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换) :
在 ……以后
涉及容器图式的“ 在字结构 ” : 有
在 …”里 ・ 间 在 ……外 在……里面 在……外 面 在 ……之 上 在 …… 以 下 在 在 ……中 在 …… 中
涉及 线性图式的“ 在字结构 ” : 有
在 …… 以上
… …
之下
在 ……之间

上 下 图式有 两种基 本类型 :一种是 A物位 于 B 物 上并且 两者接 触 ,一种是 A物位于 B物 之上两者
第 2 卷 第 9期 6
21 年 9 01 月
乐 1 师范 学 院学 报 1 I
J u n lo e h n T a h r olg o r a fL s a e c e s C l e e
Vo . No. 1 26, 9 Se 2011 p.
从隐喻角度分析“ 名+ 在+ 方位词’ ’ 结构的多元义
在… …上

中 ,人 类最先感 知 自身和周 围的空 间坏境 ,人类 的 手、 、 、 耳 鼻 口在 身体 中分 布的方位情况 不 同 , 人体 本 身 就是一个 容器 ,人类从 出生就开始 在宇宙空 间 中 活动 ,这些 空间关系在人类 大脑 中反 复 出现就会 形 成一定 的意象图式 ,而这 些意象 图式的形成 的基 础 就是空间概念。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基于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语义分析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可以用来进行语义分析,尤其
是在探究语言中隐含的意义时非常有用。

本文将介绍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的基本概念,并
以中文为例,探讨如何应用它们进行语义分析。

一、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指一种将经验直接转化为语言表达的方式,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心理现象,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递意义。

意象图式的含义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感官感受到的创造性形象
的方式来表示,这些形象往往是抽象的、概念性的,不能通过具体的形式来表达。

例如,“时间是一条河流”这个比喻中就运用了意象图式,将时间通过一个物理实物——河流来
表现。

在中文语言中,意象图式运用相当广泛,例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用意
象图式来比喻人们习惯于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二、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是指将一个领域的概念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以便对后者的理解加深和丰富。

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有着类似之处,它们都是通过转化和表达概念来传递意义,但是概念
隐喻更加具体和局限,只适用于限定的一些领域,比如将“公司”这个经济概念隐喻到政
治领域中,比如“各部门是公司的基石”。

在中文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应用也相当普遍,例如,“脱胎换骨”就是将生理学的
“脱胚换骨”隐喻到社会学中,表达了人们改变自己的基本现状希望自我进步的想法。

三、中文语言的语义分析
总之,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可以用来进行中文语言的语义分析,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
加深入地理解语言中的隐含意义,为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against单词拆解

against单词拆解

对“against”一词的拆解以及其含义的探究一、对“against”一词的拆解对于“against”这个词,我们可以拆解为两个部分:“ag-”和“-ainst”。

下面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解释:1.“ag-” “ag-”是一个前缀,表示“to”或“toward”的意思。

它来自于拉丁语中的“ad-”,意为“to”,现在主要用在英语中。

2.“-ainst” “-ainst”是一个后缀,表示“对抗”或“反对”的意思。

它可以追溯到古英语中的“-an”和“-gegn”两个后缀,分别表示“反对”和“对峙”。

因此,“against”一词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对”或“反对”,表达一种对抗、反对或与某物相对立的关系。

二、“against”的含义与用法“against”作为一个介词,可以用于表示位置关系、对比关系、行动目的等多种含义。

1.表示位置关系当“against”表示位置关系时,它通常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或靠近关系。

例如:–He leaned against the wall.(他靠在墙边。

)–He placed the book against the shelf.(他把书放在书架上。

)2.表示对比关系当“against”表示对比关系时,它指出与某个标准或主题相比较。

例如:–She measured her achievements against her own goals.(她把自己的成就与自己的目标相对比。

)–The team competed against the best players in the world.(这个团队与世界上最好的球员竞争。

)3.表示行动目的当“against”表示行动目的时,它表示某种行动是为了反对或抵抗某种情况或力量。

例如:–They are protesting agains t the government’s policies.(他们正在抗议政府的政策。

)–The medication is used against various types of infections.(这种药物用于对抗各种类型的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具有自己的一些基本 特征。首先, 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制造“两个马克 思”的神话,不仅在哲学和政治上反对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 还试图发掘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证据来反对恩格斯的唯物主 义和辩证法思想。此外,他们还将马克思主义同列宁主义分 割开来,并试图把他们对立起来。其次,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 的文化思想来补充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看来,马克思 主义是对人类思想伟大成就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创立 前后,人类的思想一直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有些思想是 非马克思主义的,但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方面取 得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吸收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 文化思想是革新和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效途径。再次, 组织和思想理论体系不明确不统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没有 形成自己的组织或者观点一致的思想体系,只是由一些大学 教授或理论工作者在彼此独立的环境下所写的包含有不同倾 向的文章及其著作组成。相同思潮的理论家之间缺乏沟通和 交流,即便具有同一思想倾向的理论家之间也时常出现不同 意见的激烈争论。总之,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对西方世界有 着广泛影响,但是却没有完整统一的思想体系。最后,它只是 将马克思主义单纯地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脱离无产阶级革 命的实践斗争。 总而言之,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和社 会思潮,应该坚决反对自我封闭和脱离实际地对待马克思主 义思想体系。当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所处的自由资本主 义时代相比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理 论所依据的现实基础消失了,已经不能更好地回答新时代提
介词的图示结构和隐喻扩展分析对理解含有空间意义介 (salience)的,因而用的是粗线来表示侧重(profile)。图 2 表
词的句子至关重。Brugman(1981)研究了 over 的意象图示的 示短语 UNDER THE TABLE 的图示,其中路标和射体 table 之
特点,Lakof(f 1987)和 Lindne(r 1982)分别探讨了 out 和 up 的 间的位置关系静态的,因而目标状态被强调,射体同样被强调,
图5
图6
图7 (4)We are rowing against the current. 例(4)当中的射体 We 与路标 current 整体结合在一起,射 体的运动方向与路标的运动方向相反,射体的大小相对于路 标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路标在宽度上有限,但在长度上无限, 如图 6 所示。 以上可以看出,against 具体化的路线是根据射体和路标 的性质,如射体相对于路标的形状大小、射体与路标是否具有 界限等;射体与路标的相对运动状态,如二者都在运动还是只
及特定语境的影响,其意象图示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具有特 定的意义,故 against 的意象图示结构分析,可先分析其中心意 象图示,接着分析其意象图示具体化,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分 析其通过隐喻扩展而得到的特定含义,最后总结其隐喻扩展 的思维路线。
2.1 against 的中心意象图示分析 (1)She pressed her face against the glass. 例(1)反映了 against 的中心意象图示(central schema),它 勾画的一个动态过程。它由射体 face 沿着水平方向的路径 (path)朝向固定不动的路标 glass 行进,最终接触并且紧贴着 路标二者保持相对静止;射体和路标是面与面的接触,发生相 对的作用力,且射体作用力来自自身;路标的面积相对于射体 要大。图 3 勾画了典型的 against 的空间意向图示: 2.2 against 意象图示的具体化 意向图示的具体化(elaboration)指对射体、路径和路标经 过适当的变化,但不偏离原来的图式结构。影响具体化的因 素主要有射体和路标的性质、大小、形状、距离、相互关系等等。 具体化可以看作以中心意向图示为原型的局部丰富,反映了 语言在具体语境下复杂的一面。 (2)The rain beat against the windows. 例(2)反映射体 the rain 和路标 the windows 之间动态的 关系,射体经过斜向下的方向运动最终于路标接触,最终于路 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如图 4 所示: (3)Turbulent waves broke against the rock along. 例(3)反映了射体 waves 和路标 rock 之间动态的关系。 射体整体在接触路标以后就分解为许多更小的部分,如图 5 所示。
Abstract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eposition is defined as the sketch rel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spac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flector which preposition sketches and landmarks and the path of metaphorical extension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whole sentence. Taking against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explores spatial image schematic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taphorical extension path and summarizes the law of semantic extension,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preposition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preposition; image schematic; metaphorical extension
图4 (来自:Ronald ngacker 1987:280) 2 against 的意象图示结构分析 前面介绍了 UNDER 的中心意象图示,以及 UNDER THE TABLE 的图示,可以看出介词 under 受射体和路标的关系以
2013 年 3 月(中) 科 教 导 刊 185
社科学论
社科学论
Against 的意象图示结构及隐喻扩展分析
李 俊 尹德谟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 在认知语言学中,介词被定义为勾画关系,理解介词所勾画的射体和路标之间的空间关系及其隐喻扩展的路
线,是理解整个句子的关键。本文以 against 为例,探究介词空间意象图示及相应的隐喻扩展路线,概括其语义延伸规
186 科 教 导 刊 2013 年 3 月(中)
公共管理
义国家的学生造反运动也烟消云散,因此作为政治思潮和社 会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一度趋于沉寂。尤其是前苏联的 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这给西方马 克思主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 70 年代末出现的西方 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妇女、种族等全球性问题的探讨,使西方 马克思主义从过去的哲学领域开始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 开拓。这既是目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的特征,也是西 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趋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1.2 介词的意向图示
认知语法认为词类是一种抽象的单位,因此名词被定义
为勾画(profile)事物;动词被定义为勾画过程(process);介词
图3
和副词被定义为勾画关系 (relation) (Ronald W. Langacker
1987:10 )介词按照其空间意义,用来在空间上将一个实体参照
另一个实体定位。被定位的实体称为射体(trajector,TR),作为
参照点的称为路标(landmark,LM)(Tayor,2001)。介词可能强
调射体-路标关系的不同的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分是静态 (static)和动态(dynamic)的关系。如果二者的关系是静态的, 介词表示的是射体的位置;如果二者关系是动态的,介词表示 的是动态路径之一,或者是目标(goal),路径(path)或是起点 (source)被强调。如图 1 为介词 UNDER 的中心图示结构,用 来勾画射体(TR)在路标(LM)的垂直下方,其中射体是突显
图示结构,但是还缺乏对于介词 against 的探讨。本文运用图 代表了一个典型的射体位于桌子的两只腿的中间,且射体和
式理论的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于这一领域进行补充, 路标桌子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促进介词的理解和翻译。
1 介词的意象图示分析
1.1 意象图示
Mark Johnson(1987)提出了意向图示这一概念。他把意
象图示定义为重复发生的、动态的概念互动模式以及赋予我
们经验连贯性和结构的运动程序(1987:14)。它是来自我们
身体经验的前概念图示结构并且在我们的概念互动中重复运 行,存在于抽象水平,运行于命题结构和具断服务于经验、知觉和意象或事件形成的识别模式
(Johnson 1987:28)。
律,为介词的理解及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 介词 意向图示 隐喻扩展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Image-schematic Structure and Metaphorical Extension of Against
LI Jun, YIN Dem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
有路标在运动;射体的运动的路径,是直线还是曲线;强调射 体路标作用的整个过程还是中间的某一阶段,如强调过程,二 者关系是动态的,强调某一状态说明二者关系是静态的,这些 来进行的。即通过由动转静、大小变换、路线调整等来进行的, 这些都植根于人们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历。
3 against 的隐喻扩展 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Black,1962:37),这意味着隐喻不仅 仅依靠语言以直观的方式表达思想,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事 实上,我们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概念化事物(Lakoff & Johnson, 1980/2003:57)。介词 against 也不例外,against 的意义有时不 能简单地通过基本意象图示和意向图示的具体化来解释,这 些特定意义的形成也是通过隐喻思维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 言学里不区分日常用语和比喻用语,认为意义的不同都是通 过转隐喻的概念结构方式以语义链的形式逐渐扩展的。由于 against 属于介词的范畴,而介词勾画射体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那么由它进行隐喻扩展的时候主要以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方式通过我们身体和周围的环境互动而产生的。以 下是关于 against 的隐喻扩展。 3.1 +竞争就是相反的方向+ (5)We are playing against the league champions next week. 由于我们拥有倚靠墙壁的经历,自然能够感觉到墙壁的 作用方向和自己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比赛的双方都想自己 那方能够赢得比赛,因此很容易根据“方向相反”通过隐喻投 射到“比赛”这一概念。这里的 against 不能替换为 opposite to, 因为后者仅仅表示静态方向的相反,而前者除了表示方向的 相反以外还表示射体和路标双方之间接触、发生力的作用,从 而表现在比赛的对抗上。 3.2 +不同意/反对就是方向相反+ (6)Some representatives were against the proposal at the meeting. 在会议上,典型的情况是对一个提议有赞成的(正方向), 也有反对的(反方向),从而很容易得到“相反方向”隐喻为“不 赞成”,同理,against 不能替换为 opposite to,因为后者不能表 示会议双方的争论的激烈对抗程度。 3.3 +敌人、障碍、不好的行为或事件等是相反的方向+ (7)Their whole life is a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unemployment(. Pollitt) 人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与自己的需求相 违背的事物,比如例 7)中的“贫穷”会成为我们人生旅途当中 的障碍,引起我们激烈反对。 3.4 +一边是相反的另一边的参考点+ (8)Her red clothes stood out clearly against the snow. (9)In a race against the clock,they rushed the accident victim to the hospital. 当我们不强调射体和路标之间相互的作用力时,在描述 射体时以路标作为参照点,而不是将其作为所要克服的障碍 或作用对象。这里 against 译为“以…为参考”,“在…背景下” 同样不能换作 in opposition to,因 against 主要强调射体以路标 为参照,而 in opposition to 强调射体和路标方向相反。例(8) 表示红色在白色的背景里面凸现出来。例(9)表示以时间作 为参考点,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含有抓紧(下转第 20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