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与圆锥的复习与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圆柱体和圆锥体知识点复习整理

完整版)圆柱体和圆锥体知识点复习整理

完整版)圆柱体和圆锥体知识点复习整理圆柱体和圆锥体知识点复整理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知识点复整理。

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介绍:
圆柱体(Cylinder)
圆柱体是一个由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定位于两圆面之间的侧面所组成的几何体。

以下是一些圆柱体的重要特征:
底面积:圆柱体底面的面积可以通过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圆的面积公式为:A = πr²,其中 r 是圆的半径。

侧面积:圆柱体的侧面积可以通过将圆的周长乘以圆柱体的高度来计算。

侧面积公式为:A = 2πrh,其中 h 是圆柱体的高度,r 是圆的半径。

总表面积:圆柱体的总表面积可通过将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来计算。

总表面积公式为:A = 2πr² + 2πrh。

圆锥体(Cone)
圆锥体是一个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定位于底面圆心的侧面所组成的几何体。

以下是一些圆锥体的重要特征:
底面积:圆锥体底面的面积可以通过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圆的面积公式为:A = πr²,其中 r 是底面圆的半径。

侧面积:圆锥体的侧面积可以通过将圆的周长乘以圆锥体的斜高来计算。

侧面积公式为:A = πrl,其中 l 是圆锥体的斜高,r 是底面圆的半径。

总表面积:圆锥体的总表面积可通过将底面积和侧面积相加来计算。

总表面积公式为:A = πr² + πrl。

以上是关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

40
(单位:厘米)
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 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 于底面直径。
滚、刷、切、削、熔……
切割前后的表面积 增加了,体积不变

滚、刷、切、削、熔……
把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需要削去多少?
50
问题1:怎么削才算是最大的圆锥?
问题2:削成的圆锥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2
3.14×(40÷2)2×50×
选择 一个有盖的圆柱形铁桶。 1、求这个铁桶的占地面积,是求( A. 容积 B. 底面积 C. 表面积
B) D. 体积
2、做这样一个铁桶用多少铁皮,是求( C ) A. 容积 B. 底面积 C. 表面积 D. 体积
3、这个铁桶能装多少水,是求( A ) A. 容积 B. 底面积 C. 表面积 D. 体积
0.5m 1m 4.5m ——
314dm3 2.198m3 6280cm3 10.048dm3 1.1775m3
3.妈妈给小雨的塑料壶做了一个布套(如图)小雨每天上学带一壶水。 (1)至少用了多少布料? (2)小雨在学校一天喝1.5L的水,这壶水够喝吗?(水壶的厚度忽略不 计。)
分析:求所用布料就是求水壶的表面积,求能装多少水 即求水壶的体积。
答:旋转一周后围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301.44cm3。
3.一个圆柱形鱼缸,底面直径是40cm,高是25cm,里面盛了一 些水,把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的圆锥放入鱼缸中(圆锥全部浸 入水中),鱼缸中的水面升高了2cm。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水面升高的那部分圆柱的体积就是
放入水中的圆锥的体积。
2cm
V 锥 = V 柱=3.14×(40÷2)2×2 =3.14×800 =2512(cm3)
3.一个圆柱形鱼缸,底面直径是40cm,高是25cm,里面盛了一 些水,把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的圆锥放入鱼缸中(圆锥全部浸 入水中),鱼缸中的水面升高了2cm。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评课稿《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评课稿听了叶主任执教的《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一课。

课堂上叶主任亲切的教态、严谨的语言、扎实的基本功、紧凑的课堂结构,深受到了我们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我把自己听课后的体会总结如下: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听后整理如下:1、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归纳整理: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以及提高学生自行设计的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课上应用提高:课上采用“小老师”提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综合应用圆柱圆锥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课中实践拓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需要解决有关圆柱圆锥的知识。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需要数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后小结反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评价别人的发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能力。

二、本节课亮点如下: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对知识的分类、整合,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一环节,能完全放开。

2、整节课的设计让人觉得做得细致又全面,把相关联的重点题型都复习的比较到位,足可以看出叶主任的经验丰富,又善于积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3、教师的语言严谨、规范,知识点把握十分精准。

如: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要强调沿高展开,而后又让学生判断“圆柱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所用语言清楚到位。

而且,我们从大多数学生的语言也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训练很有效果。

4、在本节课上教师不但让学生自己复习巩固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复习课的方法策略。

5、教师对教材把握的到位,课上对学生点播到位。

课中对学生的评价更到位。

尤其注重解题思路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整理和复习》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整理和复习》课件

×2
S表= 2πrh+2πr2
V=πr2h
图形 圆柱
底面半径 底面直径
5dm
10dm
1m
2m
20cm
40cm
高 4dm 0.7m 5cm
表面积 282.6dm2 10.676m2
3140cm2
体积 314dm3 2.198m3 6280cm3
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怎样计算?圆柱、圆锥 的体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再填写下表。
? 出米率 = 磨出大米的质量÷稻谷的质量
磨出大米的质量 = 稻谷的质量×出米率
27.76×70% = 19.432(千克) 答:一漏斗稻谷能磨出19.432千克大米。
如图,将一个圆柱切成4份,增加了多少表面积?
增加了4个长方 形的面积
12×16×4 = 192×4 = 768(平方厘米) 答:增加了768平方厘米。
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侧面是一个扇形。
圆锥可看成由三角形旋转形成的。
6.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1 3

底面积×高
圆锥体积=13×底面积×高 V圆锥=13×πr2×h
7.解决问题
切割问题:切割前后的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新增两个一组邻边分别 为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 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C.缩小到原来的21
(7)用一块长25.12厘米,宽18.8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配 上两个直径为( C )厘米的圆形铁皮正好可以做成 圆柱形容器。 A.3 B.8 C.6或8
3.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单位: cm)(8分) 3.14×8×20+3.14×(8÷2)2×2=602.88(cm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圆柱和圆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对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柱和圆锥模型、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性、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征。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以及应用。

教材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和规律。

2.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图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相关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体积计算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巩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直柱体的表面积可以用“两个底面积+侧面积”来计算,直柱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等表面积及体积之间的联系,理解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2、检查课前整理知识情况3、展示交流,复习知识点师:《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汇报一下。

指名学生上台投影交流展示并说出整理过程4、本单元易错点(指名说)二、练习与思考你能计算下面各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吗?各个图形之间的特征有什么联系?1、表面积:(1)它们的表面积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师:长方体和三棱柱的表面积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2)你们有什么发现?它们的表面积都可以用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来计算(3)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课件展示:侧面积+两个底面积2、体积(1)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你有什么发现?它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3.议一议:有一位同学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你们认为他说得对吗?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三、综合应用1、一个酒瓶里面深30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瓶里有酒深10厘米,把酒瓶塞紧后倒置(瓶口向下),这时酒深20厘米。

酒瓶的容积是多少毫升?(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2、用一底面边长为2分米,高为5分米长方体木料做一个最大的圆柱,木料的利用率是多少?四、拓展延伸有一张长为12厘米,宽为6厘米的长方形卡纸,如果要把它折成高是6厘米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结果,然后全班交流汇总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五、课后思考如果把它折成高是12厘米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六、总结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9课时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能够系统清晰地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正确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2.正确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用你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吧!我的问题:。

二、专项训练1.计算下面个图形的体积。

2.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1.填空。

你可以采用画图,列表格等不同方法哦!整理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吗?记录下来吧!计算中用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思路!(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如果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2)用一张长1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2.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了20个圆柱形灯罩,每个灯罩高35cm,底面圆的周长是47.1cm 。

至少需要用多少彩纸?想一想是要求圆柱的什么呀?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积是28.26㎡,高是2.5m。

用这堆沙在10m宽的公路上铺2cm厚的路面,能铺多少米?计算时要注意单位哦!4.一块蜂窝煤大约需要用煤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数)四、课外拓展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每分钟转动10周,每分钟前进多少米?每分钟压路多少平方米?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分两层来谈。

第一层先谈谈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第二层再谈谈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

(1)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先举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例1 小勇买了一块橡皮,价18分,又买了3支铅笔,每支12分,一共多少钱?综合算式18+12×3=18+36=54(分)=5角4分根据题意,这道题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是合情合理的。

例2 小春有18分钱,小敏有12分钱,小冬的钱数是他们俩人钱数之和的3倍,问小冬有多少钱?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应该先求出小春与小敏两人钱数之和,即求出(18+12=)30分,然后再求出30分的3倍,即(30×3=)9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第___三_单元
课题
圆柱与圆锥
备课人
王梓丞
前期分析




解读学段目标
探索圆柱与圆锥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说出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知道平面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立体图形,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解读编者意图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应用拓展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
基本公式
圆柱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高÷3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基案




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已经学过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
学习障碍点
在总结思维导图时还有遗漏的知识点。
目标制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说出整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辅案
新课引入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
2.展示交流,补充完善。
3.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新知探究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圆柱形。
一、知识树的树干为什么?学生回答
1.“切”
〔教师引导:〕把一根圆柱体木材锯成相等的4份,
需要锯几次可以?
(单位换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削”
圆柱容球计算球体积。
〔教师引导:〕除了对圆木“涂”“切”以外,有同学说还可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怎样“削”才算是最大呢?你能用四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
2、“刷”
〔教师引导:〕针对这一圆木组合,刷油漆要刷多少?
〔预设回答:〕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积的时候需要用表面积的知识。
〔教师追问:〕直接算出,还是想一下有什么简便的计算。
〔预设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时,只刷侧面。
②如果是个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
③如果是个圆木料,可涂整个表面。
〔设计意图:〕一个“刷”,刷出了与表面积有关的符合实际的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设回答:〕
①可以横切,分两段切一刀,增加两个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两刀,增加4个底面大小的面,以此类推。
②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课件演示:〕横切和纵切
〔设计意图:〕横切、纵切两种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课件的演示,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圆柱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圆柱底是圆锥底的三分之一,圆锥底是圆柱底的3倍。
〔设计意图:〕将圆柱削成一个最大圆锥,让同学们讨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便于进一步理解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