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测试

合集下载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循环流动的过程,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水的循环方式?A. 蒸发B. 凝固C. 水汽D. 循环答案:D2. 下列哪个过程是水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A. 蒸发B. 凝结C. 降雨D. 凝冰答案:B3. 下列哪个现象是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A. 蒸发B. 凝结C. 降雨D. 凝冰答案:A4. 当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形成大片云层,这种现象叫做:A. 雾B. 雨C. 云D. 露答案:C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降水的一种形式?A. 雨B. 雪C. 冰雹D. 雾答案:D6.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水从地面流入河流或湖泊的方式?A. 山泉B. 地下水C. 雨水D. 蒸发答案:D7.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A. 海水蒸发B. 云层形成C. 雨水沉淀D. 蒸发过程答案:D8. 自然界水循环的最终形式是:A. 降雨B. 蒸发C. 冰雹D. 河流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循环流动的过程。

首先,太阳照射地球表面,使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汽。

这些水蒸汽上升到高空,逐渐冷却凝结成云。

2. 请说明云是如何形成的?答案:云是由水蒸汽逐渐冷却凝结形成的。

当水蒸汽上升到高空,遇到较低的温度和高的湿度,就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3. 请简述下雨的过程。

答案:当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降到地面。

这些水滴或冰晶在下降的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相遇并凝结,形成水滴。

最终,这些水滴变得足够大,不能被空气支持,就会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4. 地面的水是如何进入河流和湖泊的?答案:地表上的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河流和湖泊。

其中包括直接降雨、河川水源、山泉等。

另外,地下水也可以通过河流底部的渗漏层进入河流。

5. 为什么水的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答案:水的循环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循环》测试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循环》测试题1(2022秋)(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将正确的序号到括号里)1.下列自然界中的现象都属于液态的形态有( ).A.云、雾、露、雨B.雾、霜、露C雨、雪、霜2.“露水起晴天”是说( )。

A.空气中有露水B.露水能预报天气,早晨有露水,这天可能是晴天C.晴天一定有露水出现3.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 )。

A.小颗粒B.水蒸气C.小水滴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当温度逐渐下降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

这就是( )A.露B.霜C.雾D.雪5.当环境温度降低到00C以下时,哪种自然现象不会出现? ( )A.霜B.露C.雪6.霜是贴在物体表面上的( )A.小水珠B.水蒸气C.小冰晶7. 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A.推测B.假设C.观察D.论证8.下列自然现象中.水从气态变为液体的是( )。

A.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B.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C.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9.下雨和下雪相同的条件是( )。

A天空中都有太阳B天空中都有月亮C天空中都有星星D.天空中都有云10.地球上的( )A.陆地水会进人水循环B海洋水不会进人水循环C.大气中没有水二、判断(在括号中打”√”或“×”)1.江、河、湖、海等处的水,会蒸发到空中,成为大气中的水蒸气。

()2.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在00C以下)形成的。

()3.自然界中的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中相互转化。

()4.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加快增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他们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降雨。

()5.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

()6.雾和雾霾是同一种自然现象。

()7.冰雹是固态的水,它的形成原因与降雨是完全不一样的。

()8.自然界中的雾、霜、雨、露、雪等是水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存在状态。

()9.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随堂强化1.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B.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C.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2.读下图,在野外获取纯净饮用水的合理方法和应用的地理原理连线正确的是()A.①——水汽蒸发B.②——水汽凝结C.③——生物循环D.④——水循环3.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①江淮地区的梅雨②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袭击③塔里木河河水蒸发④南海海域出现大暴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4.有关长江与水循环的关系,正确的是()A.只参与海陆间大循环B.只参与陆地内循环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地内循环5.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读“地球上的水循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再画出五个箭头,完成水循环的全过程。

(2)填写出图中各代号在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3)图上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_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

课下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A.平原B.高原C.盆地D.山地3.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以上都不是4.下列关于该水系水量来源及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雨水补给为主上游流量最小B.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中游流量最小C.山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流量最小D.地下水补给为主下游流量最大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5~6题。

6、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6、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下列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 )A. 露是水凝固形成的B. 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霜是冰升华形成的D. 雪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自然景象涉及到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13·广东深圳)关于四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春雨是汽化现象 B.夏露是液化现象 C.秋霜是凝固现象 D.冬雪是升华现象▲.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并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如图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该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 )A. 植物在阳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 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C. 液滴是由泥土中水分蒸发后液化形成的D. 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如图所示,水在壶中被加热,又从凉铁板上掉下的水是蒸馏水,在获得蒸馏水的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 B.先汽化,后液化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凝固▲.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09•济宁)水是一种重要资源,人类的生存及工农业生产与水息息相关。

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汽化B.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C.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干泥土的比热容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的主要原因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下列美妙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晶莹的露——液化 B.轻柔的雪——升华C.飘渺的雾——汽化 D.凝重的霜——凝固▲.“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共8小题)1.自然水域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后,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而升到天空,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后又变成,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而落下来形成了雨。

2.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成的众多或,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接近地表就是。

3.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或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

4.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5.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

离地面较近的是,在高空的是。

6.在探究雾的形成实验中,需要的材料有。

我们看到:把冰接近瓶口,瓶口有,把冰移开则,这说明:。

7.在水循环过程中,海洋中的水进入大气所通过的环节是,从空中降下来的雨、雨夹雪、冰雹等,他们都是不同形式的现象。

在制造“霜”的过程中,向冰块上撒盐的目的是。

8.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8小题)9.初冬季节,雨落在树木、电线上会立即结冰,这种雨叫()A.冰雨B.冰雹C.雨加雪10.做人造雾实验时,在量筒中插入点燃的线香的目的是()A.便于观察B.增加温度C.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11.地球上的水是循环的(),是没有道理的。

A.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永不停息B.地球上的水由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组成C.地球上的水循环往复,并不缺少水资源,人们不要节约用水了12.水在地球上的()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A.蒸发B.降水C.循环13.形成露的气温()A.比形成霜时要高B.比形成霜时要低C.与形成霜时相同14.雾的形成与()有关。

①上下方空气有温差②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数量③有无植被覆盖A.①②B.②③C.①②③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在大气中形成的高度都是不一样的B.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它形成时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C.云、雾、露、霜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形成之前的形态是不一样的16.云、雾、露是常见的()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五章《物态变化》章末测试题(70分,7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2.以下温度最接近20℃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景洪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5.在标准大气压下,要使水的温度高于100℃,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A.用猛火加热B.给容器加密封盖子继续加热C.减少水的质量D.给容器加盖后,将瓶内水上方空气抽出一部分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逐渐减少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8.有两杯水,一杯放置阳光下,一杯放置荫凉处,杯中均有没熔化完的冰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较高B.在荫凉处的水温度较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9.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0℃、﹣3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A.酒精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以10.下列四幅图象中属于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A B C D11.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加热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一、选择题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表示()A.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B.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C.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D.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2.若图中数码⑤⑥⑦⑧⑨分别表示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五个环节,则数码⑤⑥⑦⑧依次表示()A.降水、蒸发、地表径流、下渗B.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C.降水、蒸发、下渗、地表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降水、下渗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3~5题。

3.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4.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5.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6.(2009·广东高考)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读图,完成7~8题。

7.该岛的水循环主要属于()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8.从水循环来看,小岛()①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②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快③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010年9月23日凌晨,趵突泉水位达30.01米,这是自1966年以来的最高水位记录,创45年以来泉水水位历史新高。

据此回答9~10题。

9.趵突泉的补给水源主要为()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河流水10.2010年泉水水位达到45年来最高值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B.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2010·北京高考)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课下跟踪检测1.(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一课时作业)下图示意水圈的构成。

关于陆地上各种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B.土壤水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淡水广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D.冰川是人类直接利用的主要水资源解析:选C 河水储量远小于地下淡水储量;地下淡水的分布范围比土壤水广;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人类直接利用的主要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019·广东佛山一中高一周末作业)下图为我国两条河流水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黄河不同于闽江的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3.黄河的年径流量小于闽江,主要原因是黄河( )A.流域面积小B.流域内年降水量小C.地形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解析:第2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因此其上游存在冰雪融水补给;闽江流域海拔较低,且纬度位置较低,无冰川和积雪分布。

第3题,河流年径流量的大小主要与流域面积的大小、支流多少和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大小有关。

黄河的流域面积远大于闽江,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小,而闽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大。

答案:2.B 3.B(2019·广州综合测试)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完成4~5题。

年输入总量/107 t各边界输入总量所占比例/% 年输出总量/107 t各边界输出总量所占比例/%东南西北东南西北14.78 0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0 0.8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5.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A.河流B.湖泊C.冰川D.土壤解析:第4题,据分析,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盛行西风,而盛行西风的主要水汽源地是大西洋。

第5题,影响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的盛行西风,受高大山地阻挡,在山区形成较多降雪,这些降雪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冰川资源,C对;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湖稀少,土壤墒情也较差,A、B、D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测练习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3、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需要保护的水资源是()。

A、冰川水
B、河流水
C、深层地下水
D、大气水
4、对水循环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班级:姓名: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16年.山东夏季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海绵城市”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雨水等功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5、6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
C.减少地表水蒸发
D.减少水汽蒸发
6.建设海绵城市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城区绿地面积
B.增加城区硬化面积
C.加快城市交通建设
D.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
(2016•高考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7、8题。

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不变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