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南京浩劫读后感

《南京浩劫》读后感《南京浩劫》读后感终于把张纯如《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看完,我很少有持久的兴趣把一本书看完,尽管它只有三百多页,我现在看完了就赶快写点什么,我知道现在不写估计就不再有心情写了。
看这本书是由于我去南京送药住同学宿舍时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书中的纪实风格所吸引。
我喜欢这种用实事求是的学者心态写出来的拒绝虚构的文章。
文中每一章后面都附有注释,说明资料来源,令我想起那些科研论文,回家后我便立即从图书馆借来看了。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
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
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
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
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
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讲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下面为大家搜集的2篇“《上下五千年》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承认这本书对于我来讲只能算是一本闲书,只是让我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对我的生活观念看法产生什么多大的转折改变。
当我读到日本士兵的种种惨无人道的暴行时我很痛恨,会将这些事情告诉给我的朋友,引起一些讨论;当我看到那些在大屠杀期间拼命在南京保护中国人民的国际友人后来的不幸经历时,我很难过,以至于那顿晚饭我完全没了食欲;当读到南京人给拉贝寄去他老人家急需的生活用品时,这种雪中送炭的效果令我得到些许安慰。
还有很多大屠杀幸存者后来的遭遇让我感到“政治”这两个字的冷血。
读《南京浩劫》心得感悟

读《南京浩劫》心得感悟
《南京大屠杀》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历史长篇,讲述了1937年
中日战争爆发后,南京市内遭受的惨烈杀戮。
书中描述了数十万民众在夹缝中生活,日军在街头行凶,城中的穷人被日寇杀害,多少人也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了。
之后书中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径,他们在南京街头把断脚犯人拖行,把孩子们扔入火海,用剑捅砍将士,惨无人道。
这一段段无休止的命运使人们感到不幸、愤怒和绝望。
《南京大屠杀》中的罪恶史诗让我们了解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8个月中苦难而死去的南京民众,令我们深思人性的弱点。
书
中的描述使我们知晓,即便国际紧张局势,我们也不应当牺牲正义,牺牲常识。
否则的话,人类的痛苦也不会减少,而是会越来越多。
《南京大屠杀》提醒我们要防止腐朽的社会思潮,减少对暴力的释放,珍视对人性的尊重,维护和平与友谊,促进文明文化的交流。
在当今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记历史,我们必须要牢记历史,以此来防止悲剧的重演。
读完《南京大屠杀》,我深深敬佩那些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
老一辈,他们把记忆和真相传承下来,也给我们提出了深刻的教训:和平才是永恒的主题,绝不能忘记历史,要时刻思考,不断向前,维护人类的尊严和幸福!。
读《南京浩劫》心得感悟

读《南京浩劫》心得感悟古人云:书中日月长。
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以书为友,养性修身,使生命有诗书之魂。
让读书成为一种追求,以书为师,明德思理,让思想的源头活水。
本文是小编读《南京浩劫》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谨将此文献给张先生。
还有,灾难中的中国。
初翻这本书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她写点什么,好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本书!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多么的希望自己不曾听说过她,一切,过于难以承受,难以。
她,叫《南京浩劫》!《TheRapeofNanking》!叫“浩劫”她其实不完全,rape,本就是强奸的意思。
浩劫,仅仅是一场扫荡,烧杀抢掠,灰飞烟灭;而rape,包含的是劫难、是侵入、是占据、是侮辱、是难以启齿的痛还有,那些无力抗争的尴尬的生命和无力抗争后尴尬的生命......请原谅我用词的直接,就如70年前的日本军人那般直接而不加掩饰,在世界的眼睛下,赤裸裸的上演着对华夏民族、对中华故都、对中国的rape!不是个愤青的孩子,南京于我其实也只是个遥远的符号,却无法不带着强烈的情绪去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和许多孩子一样,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南京大屠杀一直代表着难以言表的邪恶。
但它却是抽象的,缺失与人有关的细节和人性的内涵,而且我们也很难确定哪些是传说哪些是历史。
哪怕零星的电影里有零星的片段,却也懦弱的告诉自己,那只是导演的功夫,不是真实,只是想象和创作。
原谅我这么说,不是我不承认那段历史,只是不敢承认人可以残忍到那样一种境地。
直到,合上了这本《南京浩劫》......阅读的过程里,我不止一次的合上它,不要回想!不要设想!如果不那么做,会呕吐,会停止呼吸。
这些数据是形象的。
“如果南京的死难者能手牵手,那么这队列可以从南京一直到杭州,空间距离约为200英里;他们流出的血液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皮;如果将这些尸体一一叠起,可以达到74层楼房之高。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不知道为什么我选择了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所以当下定决心看这本书之后,我马上去图书馆借阅这本书,只是很可惜已经被借走了,但我还是通过电子书阅读了这本书,它确实没有让我失望。
从前因为南京大屠杀让我始终无法谅解日本人当时的行为,但是我对大屠杀一直没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我想这本书应该可以让我更多的了解那段被人遗忘的惨痛历史。
这本书是美籍华人张纯如所著,这是第一本用全英文书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著作。
张纯如,1968年3月28日出生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是一个典型的连中文都不太会说的美国华人。
原本职业是《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在一个关于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的会议上,意识到儿时所听的有关南京暴行的事件是铁铮铮的历史,才决心写一本指在了解事实真相以便汲取教训,警示后人的《南京浩劫》。
在译者的后记中我可以了解到张纯如从来没有称自己是历史学家,也没有将自己的书称为“学术专著”,她称自己为作家,给自己的书的定位是“非小说专著”,并且强调:“我的最大期望是本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励其他的作家和历史学家调查南京幸存者的经历。
”但是,这本所谓的“非小说专著”,却有着我从未看到过的如此之多的注释,在20多万的正文中,共有将近六百个注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没有任何虚构的内容,这完全可以与任何学术专著相媲美。
而在我的眼中,甚至比一本历史课本还要真实。
可能由于作者张纯如本身是一名记者,所以她以记者特有的素养,不仅通过档案资料,当事人的笔记,书信,影像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而且还通过亲身在事发现场对亲历者进行采访,了解事实真相。
(对于一个不会中文的人来说,这确实让人佩服,也足以令很多所谓的历史专家和学者汗颜)而且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查事件本身,而是为了“汲取教训,警示后人”,其着眼点已经放在了人类的未来。
我看书从来都不会阅读前言,但是当我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前言及导言都深深得吸引了我。
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读后感------勿忘国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已经70周年了!70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战火硝烟的岁月年华已经离我们远去。
我们这一代是在和平年代里出生、长大,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战争的残酷、那些悲痛欲绝无人诉的绝望和家破人亡时通天彻地无人回应的哭喊!一切对于那场战争的了解,我们都依赖于一份份历史资料和影像照片,通过这些也许我们不能切实体会到那场战争对全中国人民带来的影响。
但是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忘记战争带来的灾难!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历史课本上,都会有关于中国人那段屈辱却自强不息的历史!其中最叫我记忆深刻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发生在南京,震惊世界惨绝人寰的屠杀—南京大屠杀!历史课本上的叙述,让我知道在那里,那个今天风景秀丽人头攒动的城市,在仅仅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有30万人被残忍坑杀,其余内容却不详尽。
而且最叫人恨得咬牙的事情是日本政府不仅不承认那段历史,还不断在扭曲并美化他们的行为!然而这样却使得我就迸发出更加想要了解这段真实的历史原貌的冲动。
在抗战电影电视剧中有大量的镜头描述过这段历史,但我总觉得不够,所以找到这本美籍华人张纯如所著的《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想要借这位美籍华人的眼去了解这段也许描述得更公正的历史。
张纯如小姐是在1997年出版了这本书的,书本用英语记叙了侵华日军在南京期间屠城的罪行。
该书出版的当年,连续三个月攀上畅销书排行榜,再版了15次,印量达50万册,让欧美人也是第一次真正的了解了那段被日本人不断抹杀丧失人性的真实历史。
放下书本,提起纸笔的我并不是想说侵华日军的行为是多么的残暴不仁,也不想评论当时的政府有多么无能懦弱。
真正想写下的是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故屠杀了那么多人,竟毫无悔意。
非但不正视历史、承认那段历史背景下所犯下的错误,反而却以此为荣。
不但修建了供奉二战时期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多位首相甚至还每年参拜。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其实读完这本书已经很久了,却一直迟迟无法下笔。
心中思绪万千,胸中愤怒难捱,灰色情绪沉重地压在心头,让人胸闷。
每每打算提笔,却总觉得自己粗浅的文字会玷污了这段历史的沉重。
直到今日,才终于敢写出自己的感想。
这本书很伟大,它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描写叙述得最详细最触动人心的书,它使我对这一事件的细节和后续有了更多更深层、更新的理解。
张纯如先生将这本书分为十个章节,从事件之前中日双方的战局写起,到全面记叙大屠杀的始末,再到战后审判,现代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遗忘和日本部分人士对其的否认,可以说全面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前因后果及其历史影响。
早在看到书名之时,我便知道这绝对不会是一场令人感到轻松愉悦的阅读经历,毕竟与南京大屠杀相联系的总是苦难与鲜血。
但真正翻开这本书,开始阅读这本书时,就算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还是一次一次地陷入更深的负面情绪之中。
在书中,我不止一次读到日军对中国百姓灭绝人性的虐待,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他们不仅屠杀无辜的百姓、强奸手无寸铁的妇女,他们甚至在暴行后将还在母腹中的胎儿取出来玩弄,或是将婴孩一刀劈成两半……我简直无法想象日军在这片大地上做出如此灭绝人性的暴行时的心态。
但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在他们的脸上,只有“胜利者”那自豪骄傲的狞笑,看不到一丝一毫作为人的良知。
但凡他们有一点的良知,也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人含恨死去,也不会有那么多在精神和心灵上饱受创伤的人,以至于至今那些幸存者都还在煎熬中度过余生。
书中有一段话深深地震惊了我:“如果南京的死难者能手牵手,那么这队行列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杭州,空间距离约为200英里;他们流出的血液重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皮;如果将这些尸体一一叠起,可以达到74层楼房之高。
”这一个个的数字如同一把把重锤,重重地击打在我的身上,发出“咚咚”的闷响。
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数字,这是怎样的惨状,脑子里是一片的血红,可怕,太可怕了。
读《南京浩劫》有感

读《南京浩劫》有感被“遗忘”的大屠杀——《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张纯如著)读后感陈芹材41 2014011982 读完这本书,我说不清楚心中什么感受,平静与不平静一起涌上心头,为被世界遗忘的大屠杀而内心不平,为自己还有机会知道真相而平静,78年前的大屠杀,是我们同胞的受难期,持续六周的屠杀与恐怖,不仅使我们的同胞经历了痛苦不堪的生离死别,还让他们带着深深的恐惧了离开人世。
以前,我虽然没有遗忘这个令人恐惧的大屠杀,但如今从一位华裔女作家的笔下了解到一些细节时,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深深的震撼了。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张纯如著)全书是基本是按时间为线索进行材料组织的,里面包含了作者对日本这个民族犯下如此滔天之罪的原因的分析,以及作者亲自采访过的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当时安全区负责人等的真实描述。
大字之间的小字,都是血与泪的控诉;每章后面好几页的批注,都是确凿的证据;一页一页的读过,我的心一次又一次被震撼,面对遇难者的照片,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敢直视,这不是因为看的多了,内心麻木了,而是,现在,这些证据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些死者恐怖的死相,而是我的同胞们的冤屈,是他们对法西斯的控诉,是对我们的警醒,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沉痛教训。
一个民族的个性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但更多的是随时间而积淀的,不论善也好,恶也罢,归根于历代统治者的态度,他把民族引向善,那么就天下大同,以和为贵;他把国家引向恶,那么民风向恶,损人利己。
不能说日本千百年来崇尚武士的思维习惯一定是错的,从侧面看,这或许是日本民族不认输,忠心的根源,日本武士严于律己,忠心侍主,以集体而非个人来认识生命,这对一个国家的兴盛可以说是很大的优势。
但,日本不知从某时开始,步入了一条偏执的道路,他们从小时候就对小孩进行尚武教育,很多小孩很小就开始接受军事训练,日本学校的管理就像微缩的军营,学校的一些老师也是军官,小孩从小被灌输一种思想——帮助日本实现征服亚洲的神圣使命,以及作为最优秀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通用10篇】怎么来写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学习心得?看下吧。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京大屠杀个人心得体会篇1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这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它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这便是后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深入探究此事,写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屠杀》(中文译本为《南京大屠杀》)。
这本书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全面严谨地论述并分析,是一本极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对提醒世人勿忘这次亘古未闻的空前惨剧,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作用。
日本人对南京的洗劫,是一个可怕的事件。
集体屠杀士兵、杀缪并强暴数十万平民,兽行的发生违背了所有的全部战争法则与惯例。
如果就其残忍程度与暴虐规模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此类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南京大屠杀一直保持一个模糊时间的状态,不同于在日本出现的原子弹爆炸,或是在欧洲上演的犹太人的大屠杀。
南京屠城的恐怖景象,事实上很少被亚洲之外的人们所知晓。
正因为如此,许多日本的政治家、大学教师以及工业界的领袖们,他们不顾大量事实的存在,死死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过。
他们不想让西方国家知道他们丑恶的罪行,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历史别有用心的歪曲。
他们数十年来系统地从他们的教科书中,肃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参考书目,搬走了展览馆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销毁原始的资源资料,而且从大众文化中去除任何有关此次大屠杀的痕迹。
任何想使记录不会掺水的尝试,必须遮住阳光,于是就见不到作为一个民族,在面对整个这一时期他们行为纪录的时候,日本人在想尽办法安排、培育和维护他们的集体“健忘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有感
12.13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无意中翻到一条新闻,讲述的是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如何克服一切困难,记录南京大屠杀,最终让更多人知晓并接受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残酷历史。
看完新闻,我对张纯如这一位传奇女性充满了敬畏之情,最终决定拜读她的著作《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1997年由张纯如撰写的《The Rape of Nanking》在美国出版,2005年中文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10年后其日文版也终于在历经曲折后出版。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日军占领南京后犯下的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罪行以及留京的外国友好人士对受难者无私的帮助;第二部分讲述世人所了解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于南京建立自治政府后采取的政策、对侵华战犯的审判、幸存同胞的命运和至今日本国内不能正视甚至篡改该历史的记录。
在本书最后,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日本人对大屠杀的刻意隐瞒和遗忘正是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幸存者的二次屠杀。
本人也是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感谢张纯如的这本书,让我对南京大屠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个人感想如下:首先,在这场大屠杀里,有许多来自外国的友好人士,他们本有机会逃离灾难,却毅然留在南京,献出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然而因为“冷战”,国际格局发生改变,那些曾在南京建立安全区保卫南京难民的外国友人,他们被驱逐出中国,回国后又遭审讯,身心俱伤。
为他们的行动感动,为他们的结局叹息。
其次,本书出版的目的我想应该是有两个,其一,让世人对南京大屠杀有正确的了解;其二,呼吁日本政府真诚反省,而非否认、篡改、抹杀历史,不能正视他们的罪行!至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断在日本战败那天参拜靖国神社,是何居心?作为中国人,虽然南京大屠杀距今80年之久,我们仍应铭记这段历史。
战争已经过去,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