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概知识点若干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作者: ————————————————————————————————日期:ﻩ航空航天概论要点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运动。
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
民用航空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行活动。
民用航空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者宇宙航行。
航天实际上又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1.2飞行器的分类、构成与功用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飞行器。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
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机倾转旋翼机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类飞行器。
航天器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1.3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783年6月5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2237W的蒸汽机,用来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这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年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1号进行了试飞,当天共飞行了4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接近1min的时间里飞行了260m的距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
喷气式战斗机(我国习惯称歼击机)的更新换代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
大一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大一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民航概论是一门介绍民用航空发展及相关知识的课程,对于学习民航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概论的重要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民航概论的几个重要领域出发,介绍大一民航概论的核心知识点。
一、民航的起源与发展1. 飞行术的发展历程:从热气球到飞机,介绍人类长途飞行的历史。
2. 重要人物与事件:莱特兄弟的飞行实验,民航的先驱者。
3. 民航产业的发展:从飞机制造到航空公司的崛起。
二、航空器的构造与原理1. 高速气流对机翼的作用:升力的原理和构造要点。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和喷气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过程。
三、民航组织与管理1.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其职能和在民航行业中的作用。
2. 国际民航组织(ICAO):其目标与职责,民航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3. 航空公司组织结构:从基层员工到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与分工。
四、航空安全与运行管理1. 航空器的安全运行:航空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2. 航空器的维护与检查:维修保养的流程与标准。
3. 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航班安全的管理方法与制度。
五、民航市场与市场营销1. 航空运输市场的特点与构成: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2. 航空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如何吸引旅客、提高市场份额。
六、航空运输与环境保护1. 航空废气排放与控制:航空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
2. 航空噪音的控制:减少航空噪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七、航空法律与制度1. 民航法的基本原理:保障民航活动的法律体系。
2. 基本法规与条例:航空公司运营的法律依据。
以上是大一民航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航行业的背景和基本原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民航事业的发展,民航概论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学生应保持学习的热情,跟进最新的民航知识,为未来的航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航空概论知识点总结

航空概论知识点总结航空概论是研究航空技术与航空产业的基础学科,涵盖了航空工程、航空制造、航空管理、航空运输等领域的知识。
航空概论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航空器的飞行原理、航空器的运行与维护、航空器的管理与运输以及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航空器的分类、运行原理、设计制造、运输管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一、航空器的分类1.根据用途分类(1)民用航空器:包括民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公务飞机等,主要用于客运和货运服务、非商业航空、空中救援等领域。
(2)军用航空器:包括战斗机、武装直升机、运输机、轰炸机等,主要用于军事作战、军事运输、战略布署等军事活动。
2.根据构型分类(1)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无人机,主要通过机翼产生升力来实现飞行。
(2)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通过旋翼产生升力来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
3.根据动力来源分类(1)发动机飞机:包括喷气飞机、螺旋桨飞机、活塞发动机飞机等,主要通过发动机产生推力来实现飞行。
(2)滑翔机:不具备独立动力装置,主要通过气流或助跑来实现起飞和飞行。
二、航空器的运行原理1.升力的产生: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来克服重力,实现飞行。
升力的产生主要依靠机翼的气动设计和发动机的推力。
2.推力的产生:航空器的推力来源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主要包括喷气发动机、螺旋桨发动机、活塞发动机等。
不同种类的发动机在产生推力的原理和方式上有所差异。
3.飞行控制:航空器的飞行控制主要依靠机翼、方向舵、升降舵、尾翼等飞行控制面来实现。
通过操纵这些飞行控制面,飞行员可以实现航向、升降、俯仰和翻滚等飞行动作。
三、航空器的设计制造1.机翼设计:机翼是航空器产生升力的重要部件,其气动设计对航空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机翼类型包括直翼、梯形翼、后掠翼等,不同类型的机翼在气动特性和飞行性能上有所差异。
2.机身设计:机身是航空器的主要结构部件,包括机身壳体、机尾、机头、舱门等。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超音速战斗机分代一(50年代初) 二(60年代) 技术特点代表机型低超音速(1.3~1.5)飞行;最大升限达170米格-29;F-100 00m 速度普遍超过2;最大高度2万米并出现双米格-21、米格-23;F-104、F-105、F-三飞机 4;幻影-3、幻影F-1(法);英国P-追求高空高速 1闪电;瑞典SAAB-37雷、SAAB-35龙;J-7、J-8 保留高空高速,强调机动性能、低速性能;米格-29、苏-27;F-14、F-15、F-普遍装配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新技术 16、F-18;狂风,幻影2000 超音速巡航、过失速机动能力、隐身能力F-、良好的维护性、短距起落能力 22(超视距作战、近距离格斗、隐身、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F-35;M1.44、S-37 三(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四(现在) 3.简述直升机的发展史、特点及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
原理: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A.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B.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大二航空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二航空概论知识点归纳大二航空概论课程是航空专业学生在大二上学期所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几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该领域的基础知识。
1. 航空器的分类航空器是指能够在大气中自由飞行并携带人员和货物的飞行器。
按照用途和设计特点,航空器可以分为民用航空器和军用航空器两大类。
民用航空器主要用于民航运输、通用航空和特种航空;军用航空器主要包括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
2. 航空原理航空原理是指航空器在大气中飞行时受到的力学和气动学原理。
其中,气动学原理主要包括气流的流动规律,翼型的气动特性,升力和阻力的产生机理等;力学原理主要包括牛顿三大定律、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3. 飞行器的性能参数飞行器的性能参数是评估其飞行性能和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性能参数包括:巡航速度、最大速度、起飞距离、着陆距离、最大起飞重量、燃料消耗率、续航能力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性能参数对于航空器的设计、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4. 航空航天工程概述航空航天工程是指研制、设计、制造和运营航空航天器及其相关设备和系统的工程领域。
它包括航空器和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航天发射及导航、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航天地面设备等多个专业领域。
了解航空航天工程的概况有助于掌握航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5. 航空法规与安全航空业是高度规范和安全要求的行业,因此航空法规与安全成为大二航空概论课程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航空法规的基本原则、国家和国际航空法规的内容和意义,以及航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6. 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动力装置,它决定着航空器的性能和运行效率。
了解航空发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特点是学习航空概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还需要了解航空发动机的维护、检修和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大二航空概论课程的几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理解和掌握航空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航概

告警服务------Alert Service-------AS
4. 飞行间隔
水平间隔;垂直间隔(最小为300m)
5. 飞行规则:
通用飞行规则;仪表飞行规则(IFR);目视飞行规则(VFR)
6. 空中航行规则:右侧优先;紧急优先;向右避让
海航-----HU----海口 川航-------3U-----成都
29. 世界航空联盟
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 -----国航
寰宇一家------one world
天合联盟-------sky team------南航;东航
24. 空港的容量定义:机场单位时间内起降飞机的架次
25. 盛行风定义:地区常年稳定的风
26. 航空业务需求预测分类:短期<5年;中期5-------10年;长期>15年
27. 机场三,四字代码
首都机场PEK-----ZBAA 广州白云机场CAN-----ZGGG
13.方向和方位的区别:方向与距离无关
14. 跑道号的确定:将跑道两端的方位角度数的末尾0去掉,保留两位整数,不足两位前面补0.
例如120 度为12号,50度为05号。
15. 空港的概念:指机场所在的城市
16. 空港城市的分类:政治外交型;经济贸易型;枢纽型;旅游型
国航. 南航 东航 海航
36.航程=起飞距离+巡航距离+着落距离
30. 特殊航空代码
学生---SD 婴儿------IN或INF 无人陪伴儿童------MU 儿童------CH或CHD
31. 世界时与地方时的关系
地方时 = GMT + 时区号(东“+”,西“—”)
航概知识点若干

25、大气层分类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风向、风速经常变化;空气上下对流激烈;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只有水平运动(水平风);能见度较好,喷气式旅客机大多在此层内飞行
26、连续性方程
27、伯努利定理
28、马赫数
马赫数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空气受到压缩程度的指标。
13、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14、六十年代初,美国宇航局提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之后,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发射成功载人登月的阿波罗11号飞船
33、升力计算公式
34、升力系数与迎角的关系曲线
(失速与失速迎角)
35、升力:增加升力的主要措施
增升装置的增升原理
目前所使用的增升装置的增升原理主要有三类:
①增大翼型弯度;
②增大机翼面积;
③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推迟气流的不利分离。
增升装置的主要作用
增升装置的主要功用是在起飞降落时增加机翼的升力,从而降低飞机的离地和接地速度,缩短起飞和降落滑跑距离。
15、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活动从规模小、飞行时间短的载人飞船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
16、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历时54.5小时,绕地球36圈后安全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瓦尔喷管原理
30、(1)机翼翼型及其参数
翼型:机翼的横剖面形状。
翼型厚度:指上下翼面在垂直于翼弦方向的距离,其中最大者成为最大厚度。
中弧线:翼型厚度中点的连线。
翼弦:翼型前缘点与后缘点间的连线。
翼型弯度:中弧线与翼弦之间的最大距离。
(2)机翼平面形状参数
翼展:机翼翼尖两端点之间的距离,也叫展长,以“L”表示。
24、(前)苏联和俄罗斯飞机不论军用或民用,其型号都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以总设计师命名的飞机设计局,的其总设计师的姓氏的第一个音,如下:
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飞机为“安”(Аи,AN);
别里也夫设计局,为“别”(Бе,BE);
伊留申设计局,为“伊尔”(ИЛ,IL);
卡莫夫设计局,为“卡”(Ка,KA);
36、升力:常用的增升装置
增升装置的主要种类
目前所使用的增升装置的种类主要有
简单襟翼
分裂襟翼
开缝襟翼
后退襟翼
前缘襟翼
克鲁格襟翼
前缘缝翼
37、低速飞机阻力的产生及减阻措施
按阻力产生的原因,飞机低速飞行时的阻力一般可分为:
摩擦阻力
压差阻力
诱导阻力
干扰阻力
37.1、影响摩擦阻力的因素
空气的粘性
飞机表面的形状(光滑程度)
第三部分为由俄文字母构成的改进该型记号。
25、大气层分类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风向、风速经常变化;空气上下对流激烈;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平流层:平流层内大气只有水平运动(水平风);能见度较好,喷气式旅客机大多在此层内飞行
26、连续性方程
27、伯努利定理
28、马赫数
马赫数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空气受到压缩程度的指标。
46、三个宇宙速度:
47、飞机飞行性能
速度性能
高度性能
续航性能
机动性能
敏捷性
起飞着陆性能
48、速度性能:
最大平飞速度:飞机水平直线平衡飞行时,在一定飞行距离内(一般不小于3千米),发动机推力在最大状态下,飞机所能达到的最大飞行速度。
最小飞行速度:在一定高度上飞机能维持水平直线飞行的最小速度。
巡航飞行速度:发动机每公里消耗燃油量最小情况下的飞行速度。
特性:激波是一层受到强烈压缩的空气层。
气流通过激波时,压强、密度、温度突然增加,而速度却大大降低
强度:波阻的大小与激波的强度有关,即激波强度越大,波阻就越大。
正激波的强度总是大于斜激波的强度;且激波面越倾斜,激波强度就越小。
39、当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一定值但还未达到音速时,飞机上某些部位的局部流速却已达到或超过了音速。于是,在这些局部超音速区首先开始形成激波。这种在飞机的飞行速度尚未达到音速而在机体表面局部产生的激波称之为“局部激波”。
拉沃契金设计局,为“拉”(Ла,LA);
米里设计局,为“米”(Ми,MI);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为“米格”(Миг,MIG);
米亚西舍夫设计局,为“米亚”(М,M);
苏霍伊设计局,为“苏”(Су,SU);
图波列夫设计局,为“图”(ТуTU);
雅各福列夫设计局,为“雅克”(Як,YAK)。
第二部分为阿拉伯数字构成的设计序号。在苏联的飞机序号中,原则上战斗机用单数,其他飞机用双数。
49、高度性能:
理论静升限:飞机能作水平直线飞行的最大高度,此时爬升率Vy=0。
实用静升限:飞机最大爬升率Vy=0.5m/s(亚音速飞机)和Vy=5m/s(超音速飞机)时所对应的飞行高度。
50、续航性能:
航程:在燃油量一定的情况下,飞机以巡航速度所能飞越的最远距离。
活动半径:飞机由机场起飞,到达某一空中位置,完成一定任务后返回原机场所能达到的最远单程距离。
续航时间:飞机耗尽其所有燃料时持续飞行的时间。
51、机动性能:
机动性能:飞机的机动性是指改变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飞行方向的能力。
爬升率:飞机的爬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飞机所上升的垂直高度,通常以Vy表示。
飞机主要的机动动作包括:
俯冲、跃升、筋斗、水平盘旋和过失速机动等。
52、敏捷性
敏捷性是飞机迅速改变速度矢量或机身指向的能力。体现飞机敏捷性的指标是机动性对时间的导数。
37.3.1、诱导阻力是翼面所独有的一种阻力,它是伴随着升力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可以说它是为了产生升力而付出的一种“代价”
37.3.2、机翼的平面形状
翼剖面形状
机翼的展弦比
37.4.1、干扰阻力就是飞机各部分之间由于气流相互干扰而产生的一种额外的阻力。
38、当飞机以等音速或超音速飞行时,在其前面也会出现由无数较强的波迭聚而成的波面,这个波面就称为激波。
飞机的稳定包括纵向稳定、方向稳定和侧向稳定。
1、飞行器是指能在地球大气层内外空间飞行的器械。通常按照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把飞行器分为三类:
——航空器: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
——航天器:指主要在大气层外空间飞行的飞行器。
——火箭和导弹:都属于一次性使用的飞行器,可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飞行。
2、航空器的分类
——1按产生升力的原理分类
3、中国古代航空史:孔明灯、走马灯(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是现代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雏形)、风筝(最早的飞行器)、竹蜻蜓(现代直升机的雏形)
17、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宇宙空间。
18、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19、中国神州7号飞船——2008年9月26日宇航员翟志刚进行了太空漫步。
20、中国于2004年2月25日宣布正式实施绕月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采用三轴稳定方式对月定向工作。
同气流接触的飞机表面积的大小(浸润面积)
附面层中气流的流动情况
37.1.1、附面层就是紧贴物体表面,流速由外部流体的自由流速逐渐降低到零的那一层薄薄的空气层。
层流附面层
紊流附面层
37.2.1、运动着的物体前后由于压力差而形成的阻力叫做压差阻力。
37.2.2、影响压差阻力的因素
物体的迎风面积
物体的形状
6、十九世纪末出现了最初的实用飞艇,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的齐伯林飞艇。这是一种以汽油内燃发动机为动力的硬式飞艇。1910年德国用这种飞艇作为运输工具建立了第一条定期空中航线。
7、在试验滑翔机的飞行方面,成绩最为显著的是德国的奥图·李林达尔。
8、1903年,由莱特兄弟制成的“飞行者一号”成功飞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能够自由飞行,并且完全可以操纵的动力飞机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首颗探月卫星。11月22日,传回首张月面图像。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21、198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首飞成功。
22、2007年12月21日,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客机ARJ21下线。
9、1947年10月14日,24岁的美国空军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上尉驾驶美国X-1试验研究机在12800米高空达到1078公里/小时(M1.015)的速度,首次突破了音障。
10、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AN225
11、喷气客机:“协和”(英法)、图-144(苏)超音速客机
12、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由前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
40、飞机开始产生局部激波所对应的飞行马赫数称为“临界马赫数”。
临界马赫数/临界速度是亚音速飞行和跨音速飞行的分界点。
41、采用后掠翼和薄翼型都可以有效延迟激波失速,从而提高飞行器的临界马赫数。
相对于亚音速飞机而言,超音速飞机的展弦比要小一些。
42、尾桨并不是直升机必须的部件,例如无尾桨式直升机
43、直升机发动机直接带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和推力,可以垂直起飞和悬停。现代直升机大多采用涡轮轴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的尾桨产生的侧向力,相对直升机重心产生一个扭转力矩,与空气作用于旋翼而产生的扭转力矩相互平衡。
44、旋翼机飞行原理:
旋翼机一般由活塞式发动机产生推拉力,克服阻力使旋翼机前飞;另外,其发动机并不直接带动旋翼,而是靠前进时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转动,通过旋翼的转动产生升力克服重力。旋翼机需要靠滑跑起飞,不能垂直起飞和悬停。
45、低速风洞与模型实验要求
(直流式
回流式)
对试验模型的要求--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即模型实验的雷诺数要与飞机飞行的雷诺数相等。
33、升力计算公式
34、升力系数与迎角的关系曲线
(失速与失速迎角)
35、升力:增加升力的主要措施
增升装置的增升原理
目前所使用的增升装置的增升原理主要有三类:
①增大翼型弯度;
②增大机翼面积;
③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推迟气流的不利分离。
增升装置的主要作用
增升装置的主要功用是在起飞降落时增加机翼的升力,从而降低飞机的离地和接地速度,缩短起飞和降落滑跑距离。
15、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这标志着人类的航天活动从规模小、飞行时间短的载人飞船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
16、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历时54.5小时,绕地球36圈后安全返回。
13、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