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相关协议
IPv6网络配置

NDP(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邻居发现协议)是IPv6的一个关键协议,它组合了IPv4中的ARP、ICMP路由器发现和ICMP重定向等协议,并对它们作了改进。
作为IPv6的基础性协议,NDP还提供了前缀发现、邻居不可达检测、重复地址监测、地址自动配置等功能。
1.地址解析:地址解析是一种确定目的节点的链路层地址的方法。
NDP中的地址解析功能不仅替代了原IPv4中的ARP,同时还用邻居不可达检测(NUD)方法来维持邻居节点之间的可达性状态信息。
2.无状态地址配置:NDP中特有的地址自动配置机制,包括一些列相关功能,如路由器发现、接口ID自动生成、重复地址监测等。
通过无状态自动配置机制,链路上的节点可以自动获得IPv6全球单播地址。
a)路由器发现:路由器与其他相连的链路上发布网络参数信息,主机捕获此信息后,可以获得全球单播IPv6地址前缀、默认路由、链路参数(链路MTU)等信息。
b)接口ID自动生成:主机根据EUI-64规范或其他方式为接口自动生成接口标识符。
c)重复地址监测(DAD):根据前缀信息生成或手动配置IPv6地址后,为保证该地址的唯一性,在其可以使用之前,主机需要检验它是否已被链路上的其他节点所使用。
d)前缀重新编址:当网络前缀变化时,路由器在与其相连的链路上发布新的网络参数信息,主机捕获这些新信息后,重新配置前缀、链路MTU等地址相关信息。
3.路由重定向:当在本地链路上存在一个更好的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器时,路由器需要通告节点来进行相应配置改变。
NDP定义了5种ICMPv6报文类型,包括RS、RA、NS、NA和Redirect报文,如表2-1所示。
表2-1 ICMPv6报文类型ICMPv6类型消息名称 ICMPv6类型消息名称Type=133 RS(Router Solicitation,路由器请求)Type=136 NA(Neighbor Advertisement,邻居公告)Type=134 RA(Router Advertisment,路由器公告 Type=137 Redirect(重定向报文)Type=135 NS(Neighbor Solicitationh,领居请求)IPv6地址解析地址解析在报文转发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ipv6基本协议

ipv6基本协议IPv6基本协议1. 版本和修订历史•版本:•修订日期:20XX年XX月XX日2. 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IPv6基本协议的使用和实施,确保网络通信的顺畅和安全。
3. 概述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旨在解决IPv4地址枯竭和增强网络安全性。
本协议覆盖了IPv6的基本特征、地址分配、路由、数据包格式等关键方面。
4. 协议内容IP地址表示•IPv6地址由8个16位字段组成,使用16进制表示。
•IPv6地址示例: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地址类型IPv6支持以下地址类型:•单播地址:用于点对点通信。
•组播地址:用于一对多通信。
•任播地址:用于寻址一组设备中的任何一个。
地址分配IPv6地址分配采用以下方式:•静态分配:为特定设备手动指定IPv6地址。
•动态分配:使用DHCPv6实现自动地址分配。
路由协议IPv6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递路由信息,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OSPFv3:单一自治系统内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ng:用于小型网络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
•BGP4+:用于互联网核心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
数据包格式IPv6数据包格式如下:•Version:4位,表示协议版本号。
•Traffic Class:8位,用于区分数据包优先级。
•Flow Label:20位,用于标识同一流的数据包。
•Payload Length:16位,表示有效载荷长度。
•Next Header:8位,指示下一个扩展报头或上层协议。
•Hop Limit:8位,类似IPv4中的TTL。
•Source Address:128位,源IPv6地址。
•Destination Address:128位,目标IPv6地址。
•Extension Headers:扩展报头字段,可选。
5. 安全性考虑在实施IPv6时,需考虑以下安全性问题:•地址扫描和欺骗攻击。
•防火墙规则和过滤器设置。
ipv6互联网协议书

ipv6互联网协议书甲方(服务提供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接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一家提供IPv6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公司,乙方为需要IPv6互联网服务的个人或企业,现双方就IPv6互联网服务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服务内容1.1 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IPv6互联网接入服务,确保乙方能够通过甲方的网络访问IPv6互联网。
1.2 甲方负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以保证乙方能够正常使用IPv6互联网服务。
第二条服务标准2.1 甲方应保证IPv6互联网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乙方的业务连续性。
2.2 甲方应提供至少99.9%的网络可用性,除非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服务中断。
第三条服务费用3.1 乙方应按照双方约定的费用标准向甲方支付IPv6互联网服务费用。
3.2 服务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接入费、维护费、技术支持费等。
第四条付款方式4.1 乙方应于每月的第___个工作日前支付当月的服务费用。
4.2 甲方应在收到乙方付款后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五条服务期限5.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年。
5.2 协议期满前___个月,双方应就是否续签进行协商。
第六条违约责任6.1 如甲方未能提供符合本协议约定的服务,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6.2 如乙方未能按时支付服务费用,甲方有权暂停服务,并要求乙方支付逾期利息。
第七条不可抗力7.1 因不可抗力导致任何一方无法履行本协议的,该方应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应的证明。
7.2 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第八条争议解决8.1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8.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条协议的修改和终止9.1 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均需双方书面同意。
9.2 双方均可在提前___天书面通知对方的情况下终止本协议。
ipv6 协议

ipv6 协议IPv6 协议。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IPv4 地址枯竭的问题。
IPv4 地址空间有限,导致了 IPv4 地址资源的枯竭,而 IPv6 则提供了更加庞大的地址空间,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IPv6 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了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好的安全性、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可扩展性。
IPv6 地址长度为 128 位,相比 IPv4 的 32 位地址长度更长,这意味着 IPv6 地址空间更加庞大,可以满足未来互联网发展的需求。
此外,IPv6 还提供了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协议作为标准的一部分,为网络通信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保障。
在 IPv6 协议中,还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移动 IPv6、多播和任播等。
移动 IPv6 允许移动设备在网络中漫游而不会丢失连接,多播和任播技术则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减少了网络中的冗余数据传输,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IPv6 协议的部署和推广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 IPv4 地址资源的枯竭,IPv6 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球范围内的各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厂商以及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推动 IPv6 的部署和应用。
同时,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 IPv6 的推广,加速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造。
在中国,IPv6 的推广和部署也成为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 IPv6 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各行业加快 IPv6 的应用和发展。
各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速推动 IPv6 的部署和应用,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迈向 IPv6 时代。
总的来说,IPv6 协议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具有更加庞大的地址空间、更好的安全性、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可扩展性,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必然选择。
IPv6技术——路由协议

IPv6技术——路由协议IPv6 单播路由协议:IGP(Internal Gateway Protocol)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IPv6 IGP主要有:1. RIPng是在RIP基础上开发的⽤于IPv6⽹络的路由协议,在⼯作机制上与RIP基本相同,是IPv6中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关路由协议。
但为了⽀持IPv6地址格式,RIPng对RIP做了⼀些改动。
RIPng⼀般作为中等或者偏⼩规模的⽹络⾃治系统中的内部⽹关路由协议RIPng技术实现:通过UDP报⽂进⾏路由信息交换,使⽤端⼝号521发送和接收数据报。
特别的查询信息可以不从源节点端⼝521发出,但是必须发送到⽬标节点的端⼝521每个路由器都有接⼝连接⼀个或者多个⽹络(直连⽹络)。
RIP协议的实现依赖这些⽹络的相关信息。
包括⽬的地址前缀、前缀长度以及度量等。
RIPng使⽤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metric)。
RIPng⽹络的度量是1~15之间的整数,⼤于或等于16的跳数定义为⽆穷⼤,即⽬的⽹络或主机不可达。
RIP的启动和运⾏过程:RIPng与RIP的不同点报⽂格式不同。
RIPng有两类RTE:⽬的前缀RTE和下⼀跳RTE。
⽬的前缀RTE指明可达⽬的⽹络,下⼀跳RTE 为RIPng提供了直接指定下⼀跳IPv6地址的能⼒。
下⼀跳RTE指明的IPv6地址适⽤于跟随其后的⽬的前缀RTE,直到RIPng报⽂结束或者出现另⼀个下⼀跳RTE为⽌报⽂长度不同发送⽅式不同端⼝号不同安全机制不同OSPFv3OSPFv3是在OSPFv2基础上开发的⽤于IPv6⽹络的路由协议。
作为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其实现机制没有本质改变OSPFv3运⾏在IPv6⽹络中,它同OSPFv2并不兼容,但处理流程基本保持⼀致,eg:泛洪过程,DR选举。
对区域的⽀持以及SPF计算流程,OSPFv3只是在v2基础上进⾏了⼀些改进,以⽀持报⽂格式的变化并处理IPv6中128bit的地址OSPFv3和OSPFv2的不同点:OSPFv3在OSPFv2基础上做出了⼀些必要的改造,这些改进包括以下⼏⽅⾯链路概念取代⽹络概念OSPFv2是基于⽹络运⾏的,两个路由器要形成邻居关系必须在同⼀⽹段:OSPFv3的实现是基于链路的,同⼀链路不同⼦⽹上的节点也可以直接通话报⽂去除地址语义对于OSPFv3来说,除了LS Update报⽂载荷中存在地址以外,协议报⽂中不再提供地址信息;Router-LSA和Network-LSA中也不再包含⽹络地址;OSPF Router ID,区域ID和Link State ID仍然保留IPv4中32bit的长度,因此不能使⽤IPv6地址来代表这些信息增加泛洪范围LSA的泛洪范围已经被明确地定义在LSA的LS Type字段,⽬前有以下3种LSA泛洪范围:本链路范围:⽤于Link LSA;区域范围:⽤于Router LSA、Network LSA、Inter Area Prefix LSA、 Inter Area Router LSA和Intra Area Prefix LSA;⾃治域范围:⽤于AS-external-LSA 链路⽀持多实例复⽤link-local地址的使⽤IS-ISv6IS-ISv6可以同时承载IPv4和IPv6的路由信息,完全可以独⽴⽤于IPv4⽹络和IPv6⽹络。
第四章_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ICMPv6目的不可达 目的不可达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9
4.2.2 ICMPv6错误报文 错误报文
1.目的地不可达 目的地不可达
类型=1 类型 代码( 代码(0~4)表明目的不可达的原因 ) 数据部分为不可达报文的前面部分,大小使整个ICMP 数据部分为不可达报文的前面部分,大小使整个 报文大小不超过最小IPv6的MTU 报文大小不超过最小 的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7
4.2.1 报文格式与类型
报文主体( ):该部分依据报文类 报文主体(Message Body):该部分依据报文类 ): 型变化。如回声请求/应答 报错报文等。 应答, 型变化。如回声请求 应答,报错报文等。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8
4.2.2 ICMPv6错误报文 错误报文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25
4.2.3 ICMPv6信息报文 信息报文
回声请求和回声应答: 回声请求和回声应答: 回声请求
工作正常
回声应答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26
4.2.3 ICMPv6信息报文 信息报文
回声请求和回声应答: 回声请求和回声应答: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14
4.2.2 ICMPv6错误报文 错误报文
2.数据包过大 数据包过大 超大分组
>下一链路MTU 下一链路
ICMPv6数据包过大
IPV6技术——ICMPv6及其相关协议
15
4.2.2 ICMPv6错误报文 错误报文
IPv6路由协议

与IPv4路由相同,IPv6路由可以通过3种方式生成,分别是通过链路层协议直接发现生成的直连路由,通过手工配置生成的静态路由和通过路由协议计算生成的动态路由。
IPv6路由协议共有4种,分别为RIPng,OSPFv3,IPv6-IS-IS和BGP4+。
IPv6路由协议根据作用的范围,可分为以下两种:
(1)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运行的内部网关协议,包括RIPng,OSPFv3和IPv6—IS-IS。
(2)运行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外部网关协议,包括BGP4+。
IPv6路由协议根据使用的算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1)距离矢量协议:包括RIPng和BGP4+。
(2)链路状态协议:包括OSPFv3和IPv6—IS-IS。
RIPng协议(RIP next generation,下一代RIP协议)
(1)UDP端口号:使用UDP的521端口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
(2)组播地址:使用FF02::9作为链路本地范围内的RIPng路由器组播地址。
(3)前缀长度。
目的地址使用128前缀长度。
(4)下一跳地址:使用128比特的IPv6地址。
(5)源地址。
使用链路本地地址FE80::/10作为源地址发送RIPng路由信息更新报文。
OSPFv3协议
OSPFv3在以下方面有所修改:
(1)运行机制变化。
(2)功能有所扩展。
(3)报文格式变化。
(4)LSA格式变化。
ipv6路由协议配置

IPv6 IS-IS 基本配置简介
Router(config)# router isis [Word ISO routing area tag] 定义IS-IS进程 Router(config-router)# address-family ipv6 [unicast] 进入IPv6地址簇 Router(config-router)# 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 [route-map x] 产生一条默认路由 Router(config-router)# no adjacency-check 在网络从IPv4单协议网络过渡到IPv4-IPv6 IS-IS路由器的过程中,该命 令维持使用不同协议集的IS-IS路由器之间的IS-IS邻接关系。它可以防 止使用不同协议集的IS-IS路由器执行hello检查而丢失IS-IS邻接。在网 络切换或者过渡完成之后,可以将adjacency-check配置回去。 Router(config-router)# net XX.XXXX. ... .XXX.XX 为本路由器配置一个NET地址,这与IPv4 IS-IS的概念完全一样 Router(config-if)# ipv6 router isis 在接口上激活IPv6 IS-iS
在router bgp配置中,乘客协议都有一个地址族不分,在地址
部分,可配置路由选择策略和具体功(这里是激活邻居重分 发)
作执行分发列表。必须跟in/out方向,接口 可选,如果不配置接口,则为所有接口生 效。
Router(config-rtr)# poison-reverse
执行毒性逆转,默认关闭。
如果同时启用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则只有 水平分割有效。 Router(config-rtr)# split-horizon 执行水平分割处理 Router(config-rtr)# port x multicast-group X:X:X:X::X 修改RIP使用的UDP端口及组播组地址。默认 情况下是UDP521及FF02::9 Router(config-rtr)# timers update expire holddown garbage-collect 修改计时器。默认update 30S,expire是超时 时间默认180S。 holddown默认为0,也就是不使用抑制 garbage-collect默认120S Router(config-if)# ipv6 rip xxx metric-offset ? !! 注意,是在接口模式下配置的,用来设置 metric累加量。可选值1-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v6数据包在帧中继网络上的传输
3146
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IEEE 1394 Networks
IPv6数据包在IEEE1394网络上的传输
2.
RFC编号
标题
摘要
2452
IP Version 6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for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Pv6TCP协议管理信息库
2454
IP Version 6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forthe User Datagram Protocol
IPv6UDP协议管理信息库
UDP Lite协议
3.
RFC编号
标题
摘要
1809
Using the Flow Label Field in IPv6
IPv6测试地址分配
描述测试IPv6标准软件的IPv6地址配置方案。这些地址是暂时性的并且在将来会被回收,任何使用这些地址的IPv6系统在未来必须重新被配置,除了给IPv6测试外,这些地址将无法在因特网上被绕送。
2526
Reserved IPv6 Subnet Anycast Addresses
保留的IPv6子网泛播地址
在IPv6中使用流标签字段
1981
Path MTU Discovery for IP version 6
IPv6路径MTU发现
2460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Specification
IPv6协议规范
2461
Neighbor Discovery for IP Version 6 (IPv6)
2428
FTP Extensions for IPv6 and NATs
IPv6和NAT的FTP扩展
对FTP进行扩展,使其能IPv4和IPv6网络间传输
2732
Format for Literal IPv6 Addresses in URL’s
URL中的文字IPv6地址格式
定义了网页浏览器中URL的IPv6地址格式.该地址格式被实作在一些著名浏览器的IPv6版本中,包含了有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 Mozilla和Lynx.并且也会被用在服务位置选定协议的IPv6版本中.
IPV6管理信息库:ICMPv6组
2474
Definition of the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ield (DS Field)in the IPv4 and IPv6 Headers
IPv4和IPv6报头中的区分服务字段(DS字段)的定义
2675
IPv6 Jumbograms
IPv6的超大包
2710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MLD) for IPv6
IPv6的多播侦听发现(MLD)
2711
IPv6 Router Alert Option
IPv6的路由警告选项
2767
Dual Stack Hosts using the "Bump-In-the-Stack" Technique (BIS)
在ESP和AH中使用HMAC-SHA-1-96
2406
IP 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 (ESP)
IP的封装安全有效载荷(ESP)
3971
SEcure Neighbor Discovery (SEND)
安全的邻居发现(SEND)
5.
RFC编号
标题
摘要
1886
DNS Extensions to support IP version 6
想要推动OSI NSAP地址计划和IPv6,应该重新设计一个符合当地需求的IPv6。当然在IPv6网络中也必须定义一套机制来支持OSI NSAP编址。
这份文件也定义了IPv6地址对应到OSI地址格式。
2373
IP Version 6 Addressing Architecture
IPv6寻址结构
定义IPv6的寻址架构,包含目前IPv6地址格式的详细描述。详细描述IPv6内高达128bits的寻址架构,包括unicast、anycast、及multicast地址模式的规定。看完本篇RFC就会对IPV6内有关于地址的规定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研究anycast、unicast、multicast over IPV6的时候,一定要看本篇RFC。
IPv6数据包在以太网上的传输
2467
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FDDI Networks
IPv6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包在FDDI网络上的传输
2470
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Token Ring Networks
IPv6数据包在令牌环网络上的传输
支持IPV6的DNS扩展
定义了在配置IPv6的主机上要支持网域名称系统时所需要做的改变.包括一种新的资源纪录型态来储存IPv6地址,一种新的网域来支持在IPv6地址上查询,并更新固有的查询型态定义来将回传的网络地址当作额外区段处理的一部份.这改变是设计来跟固有的应用兼容尤其是DNS系统.
RFC 1886中描述IPv6中对网域名称系统(DNS)所做的改进,包括以下新的要素:
2374
An IPv6 Aggregatable Global Unicast Address Format
IPv6可集聚全球单播地址格式
定义了因特网上的IPv6可聚集全局单点传送地址格式
2375
IPv6 Multicast Address Assignments
IPv6多播地址分配
定义了多点传送地址的初始配置
IP协议安全体系结构
2402
IP Authentication Header
IP身份认证报头
2403
The Use of HMAC-MD5-96 within ESP and AH
在ESP和AH中使用HMAC-MD5-96
2404
The Use of HMAC-SHA-1-96 withinESP and AH
IPv6邻节点发现
2462
IPv6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2463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v6)for th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Specification
IPv6相关协议(74个RFC)
链路层(13 RFC)
传输层(2 RFC)
网络层(15 RFC)
网络层安全(8)
应用层(4RFC)
寻址(15 RFC)
路由(7 RFC)
IPv4与IPv6共存和移植(5 RFC)
套接字API (2 RFC)
通用(3 RFC)
1.
RFC编号
标题
摘要
2464
Transmission of IPv6 Packets over Ethernet Networks
2450
Proposed TLA and NLA Assignment Rules
已提交的TLA和NLA分配准则
这份文件为定义在[AGGR]中的顶层聚集标识符(TLA ID)和次层聚集标识符(NLA ID)提出具体规则。这些规则用在注册机关配置TLA ID和组织接收TLA ID时。
2471
IPv6 Testing Address Allocation
2928
Initial IPv6 Sub-TLA ID Assignments
初始IPv6 Sub-TLA ID分配
定义次顶层聚集标识符(Sub-TLA ID)的初始配置给地址注册机构。
主机地址(AAAA)资源记录
反向查询使用的IP6.INT网域
RFC 1886中描述对DNS的支持,提出一种简单的方法,将主机名称对应到IPv6地址,并提供反向名称解析。但并不提供将这些更新传播到AAAA记录的简便方法,这是由于站台重新编号或者在任意位边界上指派反向寻找区域( IP6.INT以半字节为界)。这些问题可使用一个新的「A6」资源记录来解决。
定义了一些带有子网前缀的任意传送地址,并且列出了这些保留的子网任意传送地址的初始分配。
2921
6BONE pTLA and pNLA Formats (pTLA)
6BONEpTLA和pNLA格式(pTLA)
定义6bone如何使用RFC 2471中分配的3FFE::/16 IPv6地址前缀来创建伪顶层聚集标识符(pTLA)和伪次层聚集标识符(pNLA)
ICMPv6协议规范
2465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for IP Version 6:Textual Conventions and General Group
IPV6管理信息库:文本惯例和通用组
2466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for IP Version 6:ICMPv6 Group
使用Bump-In-the-Stack(BIS)技术的双栈主机
3019
IP Version 6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forThe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Protocol
多播侦听发现协议的IPV6管理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