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复习提纲解析

合集下载

视听语言复习大纲

视听语言复习大纲

视听语言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一、视听语言建立的基础——人的视听感知特性1、视觉暂留原理2、似动现象3、心理补偿机制(完型心理学)二、视听语言符号系统的建立——人的视听思维的形成(形象化的表现和暗示)1、理解视听语言符号符号是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它是人类传播的要素,它单独地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这些要素在一方的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了这个意思。

——施拉姆a) 符号均能代表一定的意义;b) 符号是传——受之间的一个中介,是传播信息的中介;c) 符号包括语言及其形式要素符号=能指+意指比较文字语言(抽象)和视听语言(具象)●篇章—段落—句子—词汇(语素)●影片—段落—场面—镜头(画面元素✹视听语言的界定:是影视作品用以展示形象、叙述事件、表达情感、传播意义的影像与声音等符号,按照特定的叙事方式组织安排而成的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

✹理解:影像具有纪录性和幻觉性的双重特性视听语言没有为每一个影像规定固定的含义,带来能指的无限性和所指的多义性视听语言的表达和感受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视觉听觉元素在时空中的运动构成的。

2、把握视听语言系统(一)声音:1)人声:包括:l 对话、l 独白l 旁白2)音乐:l 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配乐)l 器乐和声乐3)音响:(自然音响和人为音响)l 动作音响l 机械音响l 自然音响l 背景音响l 特殊音响☆同期声(现场声)=现场语言+现场音乐+现场音响概念(以电视新闻为例):拍摄人物讲话的同时录下的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采访同期声(新闻现场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说话声)和现场效果同期声(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发出的各种音响)。

意味着真实感和现场感、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观众的参与意识。

✹(二)图像符号:1、活动影像:1)变化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2)活跃的角度:*平——仰——俯*正——侧——背*客观性角度(主流、基础)*主观性角度包括1、主观视点:模拟画面主体的视点或视觉印象2、主观心理:主体心理投射出来的视觉印象3)运动的镜头:✹推:突出人物主体或事件细节。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小题)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简答题(4个小题)第一章影像&1.1景别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大景别远景:情绪性景别,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比例很小,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全景:基本的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又称为“定位性镜头”;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小景别中景:最常用的叙述性景别,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的景别。

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和姿态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近景:具有较强交流性的景别,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主观性强的景别,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万能镜头”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大景别小景别远景、全景中、近、特表现人物形体关系表现人物神态关系空间环境描写空间环境虚写重在环境景物的表现重在人物的表现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

(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秒左右)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3.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

(例如采访断点)4.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篇:《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导言本章的重点思考与练习★(结合作品)影像的特点:(1)影像具有的纪录性与幻觉性特点。

(2)纪录性是电影、电视影像所具有的本性;幻觉性则是影视艺术的生命的源泉。

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电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第一讲镜头与分镜头、画框与构图本讲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1.★ 镜头镜头是一个便于研究与分析影视影像的基本单位。

是指摄影(像)机从开始拍摄到结束拍摄所记录下的一段连续画面。

对于观众而言,通常所谈论的镜头,则是特指经过剪辑以后,在两个剪切点之间的那一段画面。

镜头由画面组成,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但一个镜头又可以包含多个方面。

2.★画框画框,也叫(取)景框,用来把摄影机镜头的内外空间分割开来,从而使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空间与外在的真实世界相区别。

3.分镜头把一个事件、场景划分成不同时间、地点、人物和动作,直到每个细节进行表现的方法就是分镜头。

本讲的重点与难点1.分镜头的产生。

(1)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一个完整片断时胶片不够长而采取的无意识组接的方法,促进了分镜头和镜头组接的产生。

(2)分镜头的出现是电影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电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标志。

2.构图的主要原则。

(1)平衡原则:感觉舒服、协调;(2)变化原则:表达特定的内涵;(3)动态构图原则: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都在变化之中,其完整的视觉形象靠视觉积累形成,可以详尽地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以及对象在运动中所显示的含义。

第二讲景别与角度本讲的重点与难点★景别的概念及其分类。

景别,指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者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是以人物(成年人)在影视画面上出现所占有的空间大小情况来确定;若画面中无人物,则按景物与人的比例参照划分。

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类。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小题)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简答题(4个小题)第一章影像&1.1景别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大景别远景:情绪性景别,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比例很小,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全景:基本的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又称为“定位性镜头”;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小景别中景:最常用的叙述性景别,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的景别。

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和姿态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近景:具有较强交流性的景别,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主观性强的景别,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万能镜头”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大景别小景别远景、全景中、近、特表现人物形体关系表现人物神态关系空间环境描写空间环境虚写重在环境景物的表现重在人物的表现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

(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秒左右)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3.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

(例如采访断点)4.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考研 视听语言复习 第一至三章 知识点总结

考研  视听语言复习 第一至三章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1.景别的定义: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

2.景别的分类:全景系列-------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 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3.景别的划分与功能中景以上的都是远景系列景别;中景以下的都是近景系列景别。

4.景别的意义a.暗示、描绘电影空间b.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c.建构整理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5.景别的剪辑规则在一般的电影类型叙事中,尽量追求画面之间的平稳流畅,避免产生使观众脱离叙事情景的视觉跳跃。

规则:a.相邻景别不相接,以免产生跳跃感。

b.不轻易使用两极镜头。

两极镜头指远景系列和近景系列的镜头。

c.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长,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时间越短。

6.焦距的定义:也叫焦点距离,指从光学透视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焦距是导演对画面视觉中心、造型效果控制的重要手段。

焦距改变景物中的主体成像清晰度,从而控制视觉中心,也改变画面中的景物和主体的关系,实现某种造型效果。

7.焦距的分类a.定焦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b.变焦镜头8.景深的定义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响清晰的纵深范围。

即所表现的分置再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9.角度的定义:又称摄影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机位角度。

指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产生的几何角度,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角度。

角度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视听语言的理解中的重要技术要素。

10.角度的意义体现在:a.角度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b.角度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信息c.角度是一种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对人物和场景情感态度的导演手段。

11.角度的画面造型特点和基本功能a.俯瞰:又称大俯角,摄影机垂直于被摄体。

特点功能:表现力极强,能表现景物全貌,画面中人物渺小,是反常角度,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常用此角度来表现人物命运的扑朔迷离。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1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1

视听语言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景别由于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距离的不同,而造成被摄物体在电影画面中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景别远景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全景表现人的全身和场景全貌的景别中景人身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景别。

近景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特写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分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1、构图:指的是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

包括主题、配体和环境。

2、主体:画面(镜头)中作者主要想体现的人或者物。

3、陪体:画面(镜头)中作者为了体现主题的某种特征或意义故意加上去的人或者物。

4、环境:即主体和陪体所处的环境。

5、构图样式:水平、垂直、斜向、曲线、边角构图、黄金分割.角度与摄影机的高度、摄影机的空间位置、视点关系(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构图有关。

1角度的垂直变化:平角、仰角、俯角。

水平变化:正面、侧面(影片中用的最多的角度)、背面。

第一人称视点:以剧中人物的视角拍摄的画面。

第三人称视点:观众的视角拍摄的画面1、影片中的运动:1、被摄物体的运动;2、摄影机的运动2、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3、人物的运动方式:垂直方向、水平运动、纵深运动(面向摄像机、远离摄像机)1.人物表演的四要素:声音、台词、形体、表演。

台词包括:对白、独白、画外音。

对白:影片中人物的对话。

独白是人物的内心流露。

画外音:画面外旁观者的声音。

形体与以下元素有关:动作、风格(喜剧、自然)、特殊形体(舞蹈、武术)1.表演:面部五官的变化(眼神尤为重要)。

实拍场景:利用摄像机直接拍摄的场景。

虚拟场景:利用图形图像软件设计制作的非真实的场景。

物主要指的是道具。

道具的作用:1、参与剧情、推动剧情;2、刻画人物;3、体现生活气息;4、暗示、隐喻。

按照光位划分,可以将影片中得光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

三点布光法:主光(放在被摄物体的前面,与被摄物体形成一定的角度)、副光(在被摄物体的另外一侧,用于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题所形成的阴影)、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物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边缘有一个光环,主体富有立体感)。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解析1. 视听语言中,“视觉语言”主要指的是什么?A. 声音B. 光线C. 色彩D. 画面答案:D2. 在电影中,长镜头通常用来表达什么?A. 快节奏的动作B. 紧张的气氛C. 角色的内心世界D. 场景的转换答案:C3. 电影剪辑中的“跳切”技术通常用来表现什么?A. 连续性B. 时空的跳跃C. 角色的对话D. 场景的切换答案:B4.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增强情感B. 创造氛围C. 表达角色内心D. 改变画面的色彩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视听语言中的“蒙太奇”技术?A. 并列蒙太奇B. 对比蒙太奇C. 交叉蒙太奇D. 长镜头答案:D6. 在电影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含义,以下哪种色彩通常与“悲伤”相关联?A. 红色B. 蓝色C. 绿色D. 黄色答案:B7. 在电影中,使用“逆光”拍摄可以产生什么效果?A. 突出主体B. 增加神秘感C. 创造阴影D. 增强对比度答案:B8. 在视听语言中,“声音设计”主要负责什么?A. 画面的构图B. 声音的录制C. 声音的后期处理D. 场景的布置答案:C9. 电影中使用“慢动作”镜头通常用来表达什么?A. 紧张的追逐B. 角色的思考C. 动作的夸张D. 环境的宁静答案:B10.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视听语言的范畴?A. 音乐B. 对白C. 剧本D. 剪辑答案:C解析:1. 视觉语言主要指的是电影中通过画面来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方式,包括构图、色彩、光线等。

2. 长镜头通常用来深入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有更多时间沉浸在场景中。

3. 跳切技术通过快速切换画面,创造出时空跳跃的效果,常用于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4. 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强情感、创造氛围和表达角色内心,但不会影响画面的色彩。

5. 蒙太奇技术包括并列、对比和交叉蒙太奇,而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不属于蒙太奇技术。

6. 在电影中,蓝色通常与悲伤、忧郁等情绪相关联。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

视听语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视觉语言知识点1.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指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存储、图像压缩、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等。

图像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处理的方式改变或者加强图像的特定属性,使得图像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2. 视觉匹配视觉匹配是指在处理图像时,根据图像的特征进行匹配。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图像的特征点、轮廓、颜色信息等来进行视觉匹配。

通过视觉匹配,我们可以实现图像的对齐、配准、跟踪等功能。

3. 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是指根据图像的特征来识别图像中的物体。

常见的视觉识别技术包括目标检测、目标跟踪、人脸识别等。

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车牌识别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应用。

4. 视觉跟踪视觉跟踪是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目标进行跟踪的过程。

通过视觉跟踪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目标的实时定位、轨迹的追踪等功能。

视觉跟踪技术在自动驾驶、无人机航迹跟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5. 图像识别图像识别是指通过对图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识别和分类。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图像搜索、图像检索、图像分类等领域。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智能手机的人脸解锁、智能家居的动作识别等应用。

6. 图像分割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特征的区域的过程。

图像分割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目标检测、图像检索等领域。

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阈值分割、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等。

二、听觉语言知识点1. 语音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是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包括语音采集、语音编码、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增强等。

语音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声音识别声音识别是指根据声音的特征对声音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第二章影视画面造型语言1、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答:镜头。

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

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

2、如何划分一个镜头答: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马尔丹的定义}3、影像构成的元素主要有哪些答:1.构图2.景别3.角度4.运动5.照明6.色彩第二节景别1、如何划分景别答:1.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被摄主体;2.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远景:广阔的场面,画面中如果有人,那么,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

⏹特写:成年人肩以上的头,或被摄主体的细部。

2、举例说明不同的景别在影片中各有什么作用一、远景作用:1.介绍环境。

2.抒情。

主要是空镜头:蓝天、白云、鹰击长空、大雁南归……3、故事的境界与升华,一般用于故事的结尾其它略,见书p13到p153、特写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活的认识。

4、举三个好的和三个不好的“特写”的例子,谈如何用好“特写”镜头【略】5、如何认识和评价景别元素答:一、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

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

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

二、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1.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2.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第三节角度与观点1、电影镜头的角度主要有哪些变化答:两大类: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1.垂直变化:平角、仰角、俯角⏹平角:⏹电影中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

⏹注意: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

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仰角、俯角:⏹仰角、俯角是电影镜头的特殊角度。

⏹2.水平变化: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正面角度: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另外,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

⏹侧面角度:显得活泼、自然。

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背面角度:显得含蓄、丰富。

2、举例说明,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什么不同的艺术效果⏹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表现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主观镜头。

(“单视线”:剧中人),如《后窗》(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54)。

⏹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

(“单视线”:制作者),如《鸟人》:“鸟人出场”。

⏹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的视点合一。

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

(“双视线”:剧中人、观众。

其实也是“三视线”包括制作者)。

⏹4.刻划人物。

《黄土地》拍翠巧几次挑水,开始是俯角,后来是仰角。

⏹5.剧作作用。

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心在手上”;《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一个和八个》(张军钊·1983)瘦烟鬼。

⏹6.表现独到的生命体验。

如侯孝贤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扔书包”;《阳光灿烂的日子》:“遭遇画中人”。

3、景深与角度⏹首先,景深镜头是指一个镜头中的众多被摄物之间的关系。

⏹其次,景深镜头是电影镜头中的、包含制作者特殊想法的、制作者精心安排的特殊镜头。

⏹最后,景深往往与双表演区、多表演区相关。

第三章镜头的运动1.电影影像中的运动主要由哪些方面的内容构成?一、电影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被摄对象运动;⏹摄影机运动。

二、电影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1.被摄对象运动:⏹2.摄影机运动:⏹3.综合运动:2.摄影机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一、推镜头(推):⏹两种情况:⏹1.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2.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1.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2.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前行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推镜头的作用主要如下:⏹1.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摄影机前行)⏹2.把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突出出来;⏹3.突出人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现力,如脸、手、眼睛等。

⏹4.强调、夸张某一被摄物体的局部。

(变焦距镜头)⏹5.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变焦距镜头)⏹6.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

(变焦距镜头)《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

二、拉镜头(拉):⏹两种情况:⏹1.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2.采取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1.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2.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后退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拉镜头的作用主要如下:⏹1.表现被摄主体与它所处环境的关系;⏹2.结束一个段落或者为全片结尾。

三、摇镜头(摇):⏹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

⏹马尔丹把“摇镜头”分为三类:⏹1.纯描述性摇镜头;⏹2.表现性摇镜头:以某种技巧摄影为基础,表现一种人的印象或思想,如《雁南飞》中树的摇镜头。

⏹3.戏剧性摇镜头。

⏹摇镜头的作用主要是:⏹1.介绍环境。

⏹2.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3.表现人物的运动。

⏹4.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5.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四、移动镜头(移):⏹摄影机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动。

(“升”、“降”是垂直方向)。

⏹两种情况:⏹1.人不动,摄影机动;⏹2.人和摄影机都动。

(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

⏹移动镜头的特点和作用⏹ 1.移动镜头使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开拓画面造型空间,创造独特视觉艺术效果⏹ 2.它可在一个镜头中构成一种多构图的造型效果。

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3.摄像机运动唤起了人们行走时的视觉体验,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创造出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使画面更生动,真是敢和现场感强⏹4、前、后、横和曲线移四种移动镜头,拜托了定点摄影的束缚,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五、跟镜头(跟):⏹跟”与“移”的区别:⏹1.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2.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变;⏹3.画面构图的景别不变。

⏹跟镜头的特点和作用⏹ 1.被摄主体在画框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上,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于变化中,它能够连续详尽地表现运动主体⏹ 2.画面跟随一个运动主体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主体不变,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 3.跟镜头景别相对稳定。

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4.跟镜头与推镜头、移镜头的画面造型有差异3.举例说明推、拉、摇、移、跟在电影中的作用?【见上面第二题】4.运动在电影中有何作用?【不详】5.谈谈你理解的长镜头创作方法和蒙太奇创作方法。

⏹“长镜头创作方法”与“蒙太奇创作方法”是世界电影创作中的两大潮流,或者说两大分支。

它们领导着、主宰着世界电影的全部创作。

当然,世界电影史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电影流派和分支。

但是,不管制作者承认与否,不管制作者自己如何标榜,我们几乎能够从世界任何一部影片中,找到“长镜头创作方法”与“蒙太奇创作方法”的影子。

⏹“长镜头的创作方法”:⏹1.“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能够增加影片的真实感,使影片更加接近生活,使影片充满生活的魅力。

⏹2.“长镜头的创作方法”使电影的影像减少了剪辑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使影片更加自然,更加贴近观众。

⏹3.“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意识。

电影中的“长镜头的创作方法”与现代文学的“读”是一致的。

⏹4.“长镜头的创作方法”是“不露技巧的技巧”。

我们不能认为在一部影片中,它的长镜头多,它的镜头的组接少,那么它的电影技巧的处理也就相对地减少了。

其实,“长镜头的创作方法”虽然它是减少了镜头组接的工作,但是,它却得把更多的工作放到镜头拍摄时的场面调度中去。

其实也就是把组接溶入到了场面调度之中,或者说是把技巧溶入到了生活和自然之中。

因此说,“长镜头的创作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不露技巧的技巧”。

⏹“蒙太奇的创作方法”:⏹1.“蒙太奇的创作方法”形成的镜头组接关系,能够鲜明、有力地表现戏剧性,制造冲突,表现故事、人物和思想。

⏹2.“蒙太奇的创作方法”形成的镜头组接关系,有利于表现特殊的电影时空关系。

⏹3.“蒙太奇的创作方法”能够使电影形成较快的节奏。

这与今天人类生活的快节奏一致。

6.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运动元素?⏹ 1.你将来的影片到底是一种什么风格,是纪实的,还是表现主义的,还是商业片?这是一个大问题,是个路线问题,以后我们讲的每一部分如照明、色彩、音响等,都要首先考虑这个问题。

那么,你的影片是一个什么风格,你就应该采用一种与它相适应的运动方式。

⏹(一)纪实风格的作品:⏹1.多用长镜头,以减少大量镜头组接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

⏹2.运用长镜头的时候,摄影机的运动、被摄物的运动,要努力和生活中该事物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等相一致。

⏹3.摄影机要尽量隐藏。

注意这并不是说要在画面上看不到摄影机,而是要使观众感不到摄影机的存在。

⏹(二)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对摄影机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可用长镜头,也可用短镜头,运动可有可无,运动的速度可慢可快,摄影机可藏也可不藏。

⏹(三)商业片:(特别是动作片)⏹1.镜头长、短无所谓,摄影机藏与不藏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管是被摄物还是摄影机一定要不停的运动,要充分地运动,要夸张地(违反生活常态)运动。

总之,要通过运动,达到吸引观众、刺激观众,达到卖钱的目的。

⏹2.具体人物的运动处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要有运动方案。

要根据人物的①年龄特点;②性别特点;③生理特点、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来制订不同的运动方案。

老头、老太太,病人、失恋者、存在主义者、男大学教师,镜头要少动(《鸟人》);少男、少女、春风得意者、热恋者、浪漫主义者、女大学生摄影机的镜头要多动(《恋人曲》)。

⏹3.具体场景、具体段落的运动处理:⏹上面的“1”是指整个影片而言。

在一部影片中,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个具体的段落也要有它具体的运动处理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