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合集下载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TCT影像特点(附2例分析)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TCT影像特点(附2例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年第31卷第4期J Med ImagUg Vol31Ns42021 -短篇论著-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T/CT影像特点(附2例分析)PET/CT imaging characteostics of 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analysis of2cases-曾祥鑫,周丽娟,黄国峰,王小文,喻黎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影像科福建漳州363000【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在PET/LT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例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对其临床特征、PET/CT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2例PET/CT主要表现为肝内结节呈“葫芦状”或“牛眼征”,周围可见晕征及包膜回缩征结构,肝内病变在18F-LDG PET/CT早期轻中度摄取,延迟期都表现出强烈的高葡萄糖摄取。

穿刺病理诊断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罕见,易误诊,PET/LT对其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关键词】肝脏;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体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5.7;R8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1(2021)04—710—3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aemangUenda-thelioma,EHE)为一种比较罕见内皮来源恶性的血管瘤,而累及肝脏的EHE更为罕见。

肝EHE临床诊断困难,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目前使用PET/ CT对肝EHE报道极少,随着对临床影像学的发展,发现PET/LT检查对肝EHE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就我院2007年10月和2017年6月收治并经穿刺病理确诊的2例肝EHE进行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1男性,21岁。

因“右上腹闷胀不适”2月+入院。

体检及血液检查无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肝内可见多发占位病变,肝内病变中心呈高回声、壁厚。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影像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80.0 分)1气管隆凸开大,一般见于:(2.0分)2.0 分A、膈肌上台B、右心房增大C、右心室增大D、左心室增大E、左心房增大我的答案:E2柯雷氏(Colles)骨折是指:(2.0分)2.0 分A、桡骨远端2 cm以内的伸展型骨折B、尺骨上端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C、桡骨远端3 cm以内的伸展型骨折D、桡骨远端3 cm骨折断端向背侧成角DE、桡骨远端2~3 cm骨折断端向掌侧成角我的答案:E3典型嗜铬细胞瘤在(2.0分)2.0 分A、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B、T1WI 高信号,T2WI低信号C、T1WI 低信号,T2WI中等信号D、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E、T1WI 低信号,T2WI中等高信号我的答案:E4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MRI诊断(2.0分)0.0 分A、T1WI对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很重要B、亚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1WI 、T2WI均呈高信号C、MRI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如CT敏感MRI显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较敏感E、由于出血与脑脊液混合,可能影响凝血我的答案:D5下列疾病中,没有龛影表现的是:(2.0分)2.0 分A、食管憩室B、胃溃疡C、食管癌D、胃癌E、肠结核我的答案:A6下面影像设备在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最常用的是:(2.0分)2.0 分A、DSA机B、开放型MR机C、彩色多普勒D、多排螺旋CT机E、电视透视我的答案:A7鼻咽癌常规X线检查位置为:(2.0分)2.0 分A、颈侧位B、汤氏位C、颅底位D、鼻咽侧位E、鼻咽侧位+颏顶位我的答案:E8长骨结核与化脓性骨髓炎的明显不同点是(2.0分)2.0 分A、病变区骨膜反应轻微弥漫性骨质破坏C、易向骨干发展D、不易侵入关节E、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A9上纵隔五个血管层面不包括下述哪支血管:(2.0分)2.0 分A、左锁骨下动脉B、右锁骨下动脉C、无名动脉D、左头臂静脉E、左颈总动脉我的答案:B10以下哪种征象说明梗阻部位位于肝门:(2.0分)2.0 分A、胆总管及胰管均扩张B、胆囊扩张,左、右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正常C、肝内胆管、胆囊及胆总管均扩张D、左、右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正常E、胆管正常,胰管扩张我的答案:D11脾脏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2.0分)2.0 分A、纤维瘤B、血管瘤C、错构瘤D、囊肿E、血管内皮细胞瘤我的答案:B12小儿腹部平片出现“双泡”征应诊断(2.0分)2.0 分A、幽门肌肥大B、小肠旋转不良C、胃扭转D、十二指肠梗阻E、正常变异我的答案:D13鼻咽常见良性肿瘤是:(2.0分)2.0 分A、纤维血管瘤B、多形性腺瘤C、出血坏死性息肉D、神经鞘膜瘤E、乳头状瘤我的答案:A14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病理变化特点是(2.0分)2.0 分A、早期以软组织肿胀为主, 随后出现骨质破坏增生B、早期以增生为主, 伴有破坏和死骨C、只有骨质增生硬化D、只有骨破坏而无增生E、破坏和骨质疏松同时进行我的答案:A15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为(2.0分)2.0 分A、畸胎瘤B、垂体瘤C、脑膜瘤D、表皮样肿瘤E、听神经瘤我的答案:E16右前斜位,服钡检查示中下段食管有局限性压迹和移位,此征像表示:(2.0分)2.0 分A、右心增大B、左心房增大C、右心房增大D、右心室增大E、左心室增大我的答案:B17关于甲状腺肿物CT检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分)2.0 分A、增强扫描有助于病变检出B、不能鉴别肿瘤的良恶性C、不能确定肿瘤的范围D、确定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非常困难E、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我的答案:D18脑脓肿壁形成早期,CT表现为:(2.0分)2.0 分A、无水肿B、水肿最明显C、不均匀环形增强D、结节样增强E、均匀环形增强我的答案:E19周围型肺癌是指肿瘤发生在(2.0分)2.0 分A、主支气管B、肺段支气管C、肺段以下细支气管D、肺叶支气管E、以上均不是我的答案:C20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2.0分)2.0 分A、成年B、婴幼儿C、青少年D、50~60岁E、60 岁以上我的答案:C21肿瘤介入常用的抗肿瘤药中,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2.0分)2.0 分A、环磷酰胺B、丝裂霉素C、表阿霉素D、顺铂E、5 - FU我的答案:E22下列选项中关于鼻咽癌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2.0分)2.0 分A、一侧腭肌肥大B、同侧鼓室含气消失C、一侧咽隐窝变浅D、咽旁间隙向内移位E、两侧咽腔不对称我的答案:D23颈部肿块最多见的是:(2.0分)2.0 分A、肿大的淋巴结B、神经鞘瘤C、甲状腺肿D、神经纤维瘤E、颈动脉瘤我的答案:A24一侧肾盂不显影, 膀胱挛缩, 边缘毛糙, 应首先考虑(2.0分)2.0 分A、膀胱神经机能障碍B、膀胱癌C、肾细胞癌D、肾盂癌E、肾和膀胱结核我的答案:E25头颅CT所示与肿瘤无关的是:(2.0分)2.0 分A、中线结构移位B、脑水肿C、脑积水D、颅骨吸收或破坏E、脑沟增宽我的答案:E26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在检查中较高的方法是:(2.0分)2.0 分A、CTB、超声C、MRID、X线E、DSA我的答案:D27下面的药物中不是溶栓药物的是:(2.0分)2.0 分A、尿激酶B、双香豆素C、链激酶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E、冬凌克栓酶我的答案:B28腹部平片正常人肾脊角为(2.0分)2.0 分A、5 ~10 °B、10 ~15 °C、25 ~30 °D、30 ~45 °E、15 ~25 °29肺内球形病灶称为肿块的直径应大于:(2.0分)0.0 分A、5 cmB、3 cmC、4 cmD、6 cmE、2 cm我的答案:B30女,23岁,满月脸、向心性肥胖,CT扫描示右侧肾上腺占位,应诊断为(2.0分)2.0 分A、右侧肾上腺腺瘤B、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右侧肾上腺腺癌D、右侧肾上腺转移癌E、右侧肾上腺增生我的答案:A31儿童肾脏恶性肿瘤多为(2.0分)2.0 分A、肾淋巴瘤B、肾腺癌C、肾盂癌D、肾母细胞瘤E、转移性肾癌32成骨型骨肉瘤的X线征象以下列那项为主:(2.0分)2.0 分A、软组织肿块B、骨膜反应C、病理骨折D、骨质破坏E、肿瘤骨形成我的答案:E33下列有关眼型Graves病的描述,错误的是:(2.0分)2.0 分A、眼外肌增粗,以肌腹、肌腱同时增粗为主B、多双侧发病C、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增粗为主,肌腱正常D、可有眼球突出E、中年女性多见我的答案:A34下列关于脾脏的影像学检查,叙述错误的是:(2.0分)2.0 分A、脾脏血管瘤的CT、MR表现与肝脏血管瘤的CT、MR表现相类似B、脾囊肿CT表现可为圆形低密度,CT值0~20 HU,增强扫描无强化C、脾梗死CT表现为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尖端指向脾门,增强扫描无强化D、CT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转移瘤显示最清楚E、脾脏转移瘤也可见“牛眼征”或“靶征”我的答案:D35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与一般肺炎区别有以下几点,不正确的是:(2.0分)2.0 分A、常有淋巴结肿大B、合并肿块C、有支气管充气像D、体积缩小E、同一部位反复发作我的答案:C36螺旋CT扫描与传统CT扫描相比最重要的优势是:(2.0分)0.0 分A、二维或三维成像效果好B、容积扫描C、扫描速度快D、单层或多层连续扫描E、重建速度快我的答案:B37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是:(2.0分)2.0 分A、眼底荧光摄影B、CTC、MRID、平片E、B超我的答案:B38最容易损伤脊髓的外伤是:(2.0分)2.0 分A、胸椎骨折伴肋骨骨折B、下腰椎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C、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横突骨折D、胸椎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E、横突孔骨折伴附件骨折我的答案:D39堪称血管成形术之父,1964年首先发明同轴导管的是:(2.0分)2.0 分A、Alexander MargulisB、Andreas GruntzigC、Werner ForssmannD、Sven-Ivar SeldingerE、Charles Dotter我的答案:E40目前,诊断肺动脉瓣狭窄首选的无创影像技术是:(2.0分)2.0 分A、X线平片B、超声心动图C、PETD、MRIE、CT我的答案:B二、多选题(题数:10,共20.0 分)1骨髓瘤的好发部位是()(2.0分)2.0 分A、骨盆B、脊柱C、胸骨D、肋骨E、颅骨我的答案:ABCDE2下列脑肿瘤中占位效应较明显的是(2.0分)0.0 分A、少突胶质细胞瘤B、室管膜瘤C、转移瘤D、脑膜瘤E、淋巴瘤我的答案:ABCDE3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四肢躯干骨病变的x线表现(2.0分)2.0 分A、虫蚀样改变B、丝瓜绒改变C、磨玻璃样改变D、囊状膨胀性改变E、溶骨样改变我的答案:ABCD4下列肾脏肿瘤中易出现出血、坏死、囊变的是(2.0分)0.0 分A、肾腺癌B、肾淋巴瘤C、肾细胞癌D、肾母细胞瘤E、错构瘤我的答案:BDE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测量法是(2.0分)2.0 分A、沈通氏线B、髂颈线C、迈尔丁Meyer-dings法D、帕金Perkins方格E、髋臼角我的答案:ABDE6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特点为()(2.0分)2.0 分A、呈囊状或片状皮质缺损区B、病变常多发,对称。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阎岚;闫康鹏【摘要】目的:提高对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及病理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EHE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经过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平扫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示肝脏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度强化,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MRI显示肝内多个环形病灶,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中央部分呈稍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示环形实质部分强化、延时扫描示病灶持续强化,结节中央无强化.组织学示肿瘤中部分区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间可见上皮样细胞,呈印戒状.免疫组化,CD34、CD31、Ⅷ因子相关抗原均呈阳性.结论:肝脏EHE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病灶之间可相互融合,多发位于肝包膜下,可见“包膜回缩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部分病灶可见“棒棒糖征”.【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5(026)009【总页数】4页(P642-645)【关键词】肝肿瘤;血管内皮瘤,上皮样;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作者】阎岚;闫康鹏【作者单位】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南昌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814.42;R445.2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1982年由Weiss和Enzinger[1]命名,全身多部位均可发生,其中肝脏发病相对罕见。

影像学报道较少,容易误诊。

笔者收集本院2010—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共4例,分析其影像和病理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1.1 临床资料4例肝脏EHE患者,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32~57岁,平均39岁。

3例因腹胀不适入院,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在超声体检中偶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

肩胛骨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肩胛骨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肩胛骨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吴杰芳s秦耿耿',童凯2,陈卫国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510515;2-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外科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的分析肩胛骨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肩胛骨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0例肩胛骨病变中,良性肿瘤24例(48%),中间型肿瘤7例(14%),恶性肿瘤19例(38%),病变类型共14种。

良性肿瘤中骨软骨瘤最多见,共21例(占良性肿瘤87.5%),中间型肿瘤中以骨软骨瘤伴局部生长活跃多见,共3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恶性肿瘤中按发生比率多见的依次为转移瘤11例(占57.9%)、尤文肉瘤4例(21.1%)o结论肩胛骨病变相对少见,以软骨类肿瘤及转移瘤多见,两者均好发于肩胛骨体部,且前者影像表现较为典型($关键词】肩胛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8.1;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21)02931795Clinic and imaging analysis of scapular temorsWU Jiefang1,QIN Genggeng',TONG Kai2,CHEN Weiguo1.FefarOnef af RadhOgy,Nanf'ang Hospital,Southfo Mefical University,Guangzhoo510515,P.R.China2.DepaOmeni of Orthopaedics,Zhoognan Hospital o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00,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of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indings of scapular tumors.Mettods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oi50casesoiscapu.ae.esoonsconioemed bysuegoca.patho.ogyieomJanuaey2010toMaech2020weeeco.ected ioeeeteospec-tive analysis.Results Among the50scapular lesions,24were benign tumors(48%),7were intermediate tumors(14%),19 were malignant tumors(38%),and there were14types of lesions.Osteochondroma was most common in benign tumors,with a oa.oi21cases(accoun ong ioe87.5%oibenogn Dumoes).Oseochondeomawoh.oca.geowDh wasmoeecommon on Dheon eeme-doaeDumoes,woh a oa.oi3cases.Theeeweee2casesoieosonopho.ocgeanu.oma,11casesoimeasaocDumoes(57.9%),4 cases of Ewings sarcoma(21.1%)that were t he most common in malignant tumors.Conclusion Scapular tumors are aPtivep rare,with carOlage tumors and metastatic tumors more common.Both are more common in the scapular body,and the former hasa more typical image.*Key worls]Scapula bone tumor;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肩胛骨的骨肿瘤少见,仅占全部骨肿瘤的3%左右[1]。

指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指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 第28卷 第2期 骨骼肌肉影像学•个案指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张旭霞1,2,张皓2*,岳梦颖1,2,鲁忠燕1,2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甘肃兰州 730000; *通讯作者 张皓 zhanghao@【关键词】血管内皮瘤,上皮样;指骨;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病理学,外科;诊断,鉴别;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738.1;R445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20.02.0151 病例简介男,22岁,主诉:左手环指末端渐进性增大肿物2年余。

体格检查:左手环指末端可见外生性菜花状肿物。

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见图1A ;MRI 检查(图1B~D )示病变呈膨胀性及溶骨性骨质破坏,T1WI 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PDWI 压脂像呈稍高信号,内可见分隔;全身骨显像见图1E 。

行左侧环指离断术,术后病理见图1F 、G ,免疫组化:CKP (-),P53(-),CD31(+),CD34(+),FLI-1(+),Ki-67(10%+)。

最终诊断:左手指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EHE )。

图1 男,22岁,左手指骨EHE 。

X 线示左手环指远节指骨肿物,大小约3.7 cm×2.0 cm ,呈膨胀性及溶骨性骨质破坏,内可见分隔并周边钙化(箭,A );冠状位T1压脂像病变呈不均匀等信号及低信号(箭,B );横断位T2压脂像呈不均匀高信号(箭,C );PDWI 压脂矢状位病变仍呈高信号,内可见分隔样结构(箭,D );全身骨显像示左侧环指示踪剂异常浓聚(箭,E );病理镜下见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上皮角化过度伴出血、坏死及中性粒细浸润,真皮及皮下可见片状血管增生,部分内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深部可见骨化(HE ,×100,F );病理镜下见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上皮角化过度伴出血、坏死及中性粒细浸润,真皮及皮下可见片状血管增生,部分内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部分腔内可见红细胞,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深部可见骨化(HE ,×200,G )2 讨论EHE 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来源的肿瘤[1]。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为药物研发过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加速新药的开发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早期药物研发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采集和处理影像数据,科研人员能够对疾病过程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靶点。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能够提供肿瘤的定量测量数据,比如肿瘤的大小、体积和代谢活性等,帮助科研人员评估治疗效果,并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案。

此外,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为个体化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其次,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的中期和后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药物的临床试验阶段,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监测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并提供定量的评估指标。

例如,在心血管药物研发中,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能够评估药物对血管壁的影响,包括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收缩扩张能力等,从而为药物的疗效评估提供定量的指标。

此外,在药物的同步研发和影像引导下治疗方案制定中,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动力学,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最后,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给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影像模态和技术逐渐被应用到药物研发中。

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反映脑区的代谢活动和功能连接性,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药物研发中。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也为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提供了新的机会,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从大规模的影像数据中发现新的模式和关联,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

十六种肝脏病灶影像强化特点解读

十六种肝脏病灶影像强化特点解读

⼗六种肝脏病灶影像强化特点解读
医学影像服务中⼼拥有500病例征象+讲座
医学影像服务中⼼整理
HCC 强化特点快进快出、假包膜延迟强化
海绵状⾎管瘤周围向中⼼向⼼性强化、逐渐填充
转移瘤原发病史、动脉期周边环形增强,“⽜眼”征
FNH 星形瘢痕,动脉期显著强化、快进慢出
肝腺瘤⼥性、快进慢出、密度复杂(出⾎),可有强化假包膜
胆管细胞癌延迟强化及延迟分隔强化
肝母细胞瘤⼉童,动脉期明显强化,密度不均(液化、坏死),钙化。

肝⾎管内⽪瘤/⾁瘤⼉童、多发、动脉期周围强化、逐步向⼼填充。

⾁瘤成⼈、多发、钙化、不均匀强化
肝上⽪样⾎管内⽪瘤青年、多发,肝包膜回缩、晕环征,棒棒糖征。

错构瘤(HAML)动脉期明显强化、持续、钙化、脂肪
肝硬化再⽣结节双重供⾎,强化密度复杂
肝紫癜罕见、动脉期明显结节样强化、分隔强化明显,静脉及延迟期降低、脾⼤
肝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动脉期⽆或轻度强化,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内可见⾼密度分隔,延迟强化等或稍⾼于肝组织。

肝结核弥漫、粟粒多发、钙化,轻中度边缘强化,或脓肿样多房囊状边缘强化灶。

肝脓肿单发或多发,双环或三环“靶征”周围⼀过性⾼灌注。

癌⾁瘤实性强化可快进快出,也可缓慢强化,肿块内可见程度不等囊性成份。

医学影像-肝脏富血供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最后定稿)

医学影像-肝脏富血供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最后定稿)
易并发出血及囊变。
w CT诊断要点:平扫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灶。 w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 w 门脉期高或者等密度,延时期为低密度。 w 少部分病例始终不强化,表现为低密度灶。
肝腺瘤1
平扫
动脉期
门脉期
延时期
肝腺瘤2
4.FNH
w 临床表现:多见于30-60岁女性。与肝腺瘤的区别 在于肝腺瘤无胆管存在,巨噬细胞少见。FNH无出 血倾向。常无症状。
患者可以腹部肿块,贫血、腹水等症状,并可出现 黄疸。
病理特点:单个或多个瘤块结构,边界清晰,可有 包膜。大体病理分为:块状型、多结节型、弥漫型。
CT特点:
(1)肿块单发或多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平 扫呈低密度灶,边界清晰。
(2)钙化多见。
(3)增强扫描呈轻度到明显强化,密度可高于 周围肝组织,亦可低于正常肝组织。延迟扫 描病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
CT表现特点: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 楚但无假包膜。平扫呈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 早期病灶边缘呈明显的不连续的结节状强化, 强化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 高密度充填。较大的病灶中心可见始终不充 填。
w 血管瘤与其他富血供肿瘤的鉴别:①血管瘤 的强化与血管相当。②血管瘤在延迟影像上 呈持续强化。③血管瘤有周围结节样强化, 其环内缘呈波浪状,而肝转移瘤其强化环内 缘凹凸不平。④血管瘤增强后呈进行性持续 性、向心性强化,无“周围洗脱”现象。
w 病理特点:良性占位,常为单发,20%为多发。它 是由结构紊乱的正常肝细胞、肝巨噬细胞、血管和 胆管等构成。边界清晰,无包膜。主要是由中央纤 维疤痕和周围增生的肝细胞结节与胆小管组成。缺 乏正常的中央静脉和脉管结构,但穿行于纤维疤痕 内的血管丰富。
w CT诊断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骨髓瘤
• 骨髓瘤发病年龄较大,大多无骨膨胀现象 和骨皮质变薄或断裂,以颅骨、脊柱和扁 骨多见。常常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发生
谢 谢!
• Mayo Clinic收集的40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 ,男女各占20例,25%发生在10-20பைடு நூலகம்,其 次是30-40岁
• 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预后较单发预后 好,什么原因?目前还是个有争论的问题 ,有些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可发展为上皮样 血管肉瘤可能是原因之一
影像学表现
• X线平片的表现无特征,几乎所有上皮样血 管内皮瘤病变都是溶骨性破坏,病变较小 时分界清楚,病灶较大时边缘可模糊或呈 浸润性
• 在四肢骨骼中,最常受侵犯的是胫骨、股 骨、跖骨、腓骨和肱骨
• 长骨细小的卵圆形溶骨性破坏并具有清楚 边缘者是最为特征的表现
• 扁骨或其它骨病变少见
鉴别诊断
• 转移瘤,尤其是来自于支气管肺癌、乳腺 癌、肾癌、甲状腺癌的转移等;转移瘤大 多先开始于髓腔,逐渐增大时再侵犯皮质 ,边缘模糊不清,也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如转移瘤已呈多发性,往往病灶已较明 显,结合病史不难鉴别
病理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组织学表现范围较广 ,分化良好者类似血管瘤的表现,分化不 良者类似血管肉瘤
• 大体病理标本是一柔软的分叶状出血性肿 块
• 组织学上由透明基质和束状或条状细胞组 成,具有丰富的嗜酸性细胞浆。基质透明 和粘液样改变是特征性的
临床表现
• 临床上并无特殊的症状和征象;疼痛是最 为常见的主诉;病变侵犯骨表面时,也可 在局部出现肿胀,大约10%的病例出现病理 性骨折
• 多见于下肢,可发生于髓腔或骨皮质;骨 皮质破坏和皮质膨胀均常见;很少出现骨 质硬化或骨膜反应
• 大约40%的肿瘤是多发性病变,倾向于侵犯单一 解剖区域或仅侵犯四肢;钙化不常见
• 病变常局限于骨,但也有40%的病例可见细小的 软组织肿块
• 若管状骨皮质出现多发性溶骨性改变,特别是在 下肢,应考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
随访MR0202554A
Welcome!
病史
• 女,68岁 • 左大腿疼痛半年, 加重伴跛行3个月 • 左股骨上段局部皮肤未见红肿、破溃,未
见包块,左侧髂骨及左股骨局部压痛阳性 ,未触及骨折感,无骨擦音,伸、屈髋关 节后疼痛加重,骨盆挤压征阴性
您的诊断是?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血管内皮瘤的一种少 见亚型,由明显独特的组织样细胞或上皮 样内皮细胞组成,具有侵犯多数骨骼的倾 向;可伴有内脏侵犯,最常见于肝脏和肺 ;病变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但发病的高峰 是成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