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热点专题课(三)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专题(三)动力学与图像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专题(三)动力学与图像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12/9/2021
第九页,共五十页。
12~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1=Fcos53°-μ(mmg-Fsin53°)=5 m/s2. 2~4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2=F-mμmg=10-01.5×10 m/s2=5 m/s2.
12/9/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页。
例 5 (改编)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斜面底端固定着一垂直 斜面的弹性挡板 P,斜面上有一木板 A,长度为 L=0.75 m,木 板的下端距挡板 s=0.1 m,木板的上端静止放着一小物块 B,A 和 B 的质量均为 m=0.2 kg.由静止释放木板,当木板与挡板相撞 时,不计机械能损失,且碰撞时间极短,木板在斜面上运动 0.3 s 内的 v-t 图像如图乙所示,g 取 10 m/s2.求:
12/9/2021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答案 D 解析 A 项,无人机一直向上运动,8 s 末上升到最大高度, 最大高度为 h=24×2 8=96 m,故 A 项错误. B 项,6~8 s 内速度为正,无人机仍在上升,故 B 项错误. C、D 两项,6~8 s 内加速度大小为 a2=ΔΔvt22=224 m/s2=1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2,得无人机所受阻力大 小为 f=4 N
12/9/2021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页。
当 F=6 N 时 f=4 N,解得 μ1=0.1; 当 F>6 N 过程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说明二者发生 相对运动; 则有 μ2mg=4 N,解得 μ2=0.4,故 B 项正确、A、C、D 三 项错误.
12/9/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页。
根据运动图像求解动力学问题 解题思路: (1)根据运动图像,求解加速度.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确定物体受力及相关物理量.

【必考部分】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课件【热点专题】系列5——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PPT共49页

【必考部分】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复习课件【热点专题】系列5——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PPT共49页
【必考部分】2016高三物理新一轮总 复习课件【热点专题】系列5——巧解
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EHale Waihona Puke 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观点教学课件

2024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观点教学课件

素养聚焦5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种观点物质观念动力学观点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和圆周运动问题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动量观点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用动量定理可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1. 打羽毛球是人们日常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若羽毛球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击中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纸箱,并瞬间卡在纸箱侧壁上,发现羽毛球与纸箱一起滑行的距离为L。

已知羽毛球质量为5 g,纸箱的质量为2.495 kg,纸箱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μ=0.1,滑行距离L=2 c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则羽毛球击中纸箱前瞬间的速度大小是A.0.1 m/sB.1 m/sC.10 m/sD.100 m/s答案1.D 设羽毛球击中纸箱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羽毛球击中纸箱后开始与纸箱一起滑行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m+M)v',羽毛球与纸箱一起滑行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μ(M+m)gL=0-1(M+m)v'2,解得v=100 m/s,2故D正确。

2.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甲、乙、丙(均可视为质点)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甲和物体乙用轻弹簧连接,物体乙和物体丙紧靠在一起但不粘连,开始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锁定,某时刻将锁定解除,经过一段时间物体丙与物体乙分离,此后轻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已知物体甲、乙、丙的质量均为m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物体甲和物体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物体丙与物体乙分离时,物体甲的速度大小为23��C.开始时轻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4�3D.轻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乙的速度大小为23��2.C 锁定解除后,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物体乙与物体丙没有分离,物体丙对物体乙的弹力方向向左,该过程物体甲和物体乙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A错误;当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物体乙与物体丙分离,设此时物体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1、v2,此时物体丙的速度也为v2,对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1-2mv2,该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有E p =12m�12+12×2m�22;物体乙与物体丙分离后,弹簧伸长,此后物体甲的速度逐渐减小,物体乙的速度先减小到零后反方向逐渐增大,当物体甲与物体乙的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或最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物体甲与物体乙的共同速度为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1-mv2=2mv,12m�12+ 12m�22=E + 12×2mv2,由以上可解得v1=43��,v2=23��,E p=43E,v=13��,BD错误,C正确。

复习:《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三节--动力学》课件(通用)

复习:《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三节--动力学》课件(通用)
报到的老师陆续进了大厅。我在门口匆匆拍摄树下的小花朵,嘴里念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离开这个微型园林,我走进大厅,大厅内悬挂的水晶灯如白色的莲花盛开了,闪着晶莹的光芒。 此刻,天色渐暗,大家赶紧站在红灯笼下的阶梯上照合影,高矮不一的作家们分成了几排,我随意站在后面的阶梯上,只要不被挡住脸颊就行。连拍几张合影后,我们一起上楼前往湖边。过道上灯光柔 和,小圆桌上摆有浅紫的花朵,让人想去来个自拍照。我看了蔡老师坐在花朵旁的美照,蓝色的大衣,浅紫色的花儿,是那么应景,因而心里跃跃欲试。网上真人怎么注册
来到湖边,暮霭沉沉,远山笼罩在薄薄的雾中。天空灰蒙蒙的,云不知去了哪里,此时不见万里晴空的蓝,不见满湖的绿,不见玉盘的白,漫天的繁星像捉迷藏一样躲了起来。如絮如绵的烟雾让山 色和天空成一片灰色。我们的心情却是愉悦的,我们见到了另一种素淡的美。往前走到一片树林边,有的树枝桠枯黑,树叶或墨绿、或嫩绿,岭南冬季不寒,如深秋暮春。小舟不知驶向了何处,群山倒 映湖面,如淡淡的水墨勾勒出的一幅素净的山水画,铺在苍穹下。阳光明媚的日子,这里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一幅色泽艳丽的画卷。天色已暗,华灯初上,路旁的楼王区灯火辉煌。别墅区就在湖水 边?我们疑惑,继而惊叹道好大的院子!离开尘世喧嚣,来这里度假,游山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热点专题突破 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 热点专题突破 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课件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 答 案 】 (1) 不 能 理 由 (lǐyóu) 见 解 析 (2)11.25 m (3)2.21 m<h<2.86 m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2.[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质量为 m=1 kg 的小物块轻轻 地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 P 点,随传送带运动到 A 点 后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 B 点进入竖直 光滑的圆弧轨道.B、C 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
第十三页,共30页。
如图所示,水平距离s为2 m,动摩擦因数为0.25.现有一小 (yī xiǎo)滑块B,质量也为m,从斜面上滑下,与小球碰撞时交换 速度,与挡板碰撞不损失机械能.若不计空气阻力,并将滑块和 小球都视为质点,g取10 m/s2,试问:
第十四页,共30页。
(1)若滑块B从斜面某一高度h处滑下与小球第一次碰撞(pènɡ zhuànɡ)后,使小球恰好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此高度h.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3)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加速的过程有 μ2mg=ma3 P、A 间的距离是 xPA=2va213=1.5 m (4)小物块沿斜面上滑时有 mgsinθ2+μ1mgcosθ2=ma1 解得 a1=10 m/s2 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时有 mgsinθ2-μ1mgcosθ2=ma2 解得 a2=6 m/s2
在滑块从 h 处运动到小球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 定理,则有 mg(h-2L)-μmg2s=12mv20,解得 h=0.5 m
第十六页,共30页。
(2)若滑块从 h′=5 m 处下滑到将要与小球碰撞时速度为 v1,则有 mgh′-μmg2s=12mv21
滑块与小球碰后的瞬间,滑块静止,小球以 v1 的速度开始 做圆周运动,绳的拉力 FT 和小球重力的合力充当向心力,则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课时 专题 研究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课件 人教大纲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3章 第3课时 专题 研究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课件 人教大纲版

(1)解除锁定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2)小物块第二次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 (3)最终小物块与平板车相对静止时距O′点的距离.
解析: (1)平板车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故小物块恰能到 达圆弧最高点A时,二者的共同速度v=0 设弹簧解除锁定前的弹性势能为Ep,上述过程中系统能量守恒, 有:Ep=mgR+μmgL
(2)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设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产生的热量为Q, 则有:ΔE=Q= 代入数据得ΔE=Q=1.6 J. (3)设子弹以速度v1入射时,恰能打穿木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得: ⑤
mv1=(M+m)v2
FfD= 联立⑥⑦解得:FfD= 由④⑧式得:v1= 答案:(1)4 cm (2)1.6 J 1.6 J (3)40 m/s m/s=40 m/s.

⑦ ⑧
对于子弹打木块模型类问题,可对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对子弹
和木块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列方程解之.系统损失的动能等于子弹与
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和子弹进入木块内深度的乘积.
1-1
水平传送带上表面与水平桌面等高,右端与桌面紧密相接,左端足够长,
传送带始终顺时针匀速转动传送木箱.如图6-3-3所示,木箱与传送带已有
二、动量和能量综合应用常见模型
模型分类
特点及满足的规律
弹簧处于最长(最短)状态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弹性势能最 大,系统满足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m1v0=(m1+m2)v
共,
,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
势能为零,系统满足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m1v0=m1v1 +m2v2,
最高点:m与M具有共同水平速度,且m不可能从此处离开 轨道,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系统机械能守恒mv0=(M+ m)v共, .最低点:m与M分离

《金版教程》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配套热点专题突破课件: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51张ppt)

《金版教程》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配套热点专题突破课件: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51张ppt)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2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物理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 板的位移的大小. 【解析】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 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 同速度为止.
五、临界法 若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 一般都有临界状态出现.分析时,可用极端问题分析法,即把 问题(物理过程)推到极端,分析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状态 和满足的条件.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不同状 态的衔接,在这两种状态的分界处,某个(或某些)物理量取特 定的值,例如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析】 (1)设物块 B 的质量为 m,A、B 的加速度为 a,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 对物块 B,有F2-μmg=ma 联立解得Mm=12 所以(M-m)∶m=1∶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0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物理
(2)依题意可知 mA>mB,A、B 有不同的加速度,设加速度 分别为 a1、a2,并假定此时 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向左,A、B 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5页
金版教程 ·高三一轮总复习 ·新课标 ·物理
(2)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又不需要求系统内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系统整体列式 (F合=m1a1+m2a2+…),减少未知的内力,简化数学运算.
(3)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又需要知道物体间 的相互作用力时,往往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 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第三章专题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三类常见问题-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第三章专题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三类常见问题-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解析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9页
2.[竖直方向的连接体模型]如图所示,轻质定滑轮与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拉力传感器相 连,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与质量不等的 A、B 两物体相连.用挡板托住物体 B 使 A、 B 保持静止,此时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10 N;撤去挡板,物体 A 上升、B 下降,此时拉力 传感器的示数为 15 N.重力加速度取 g=10 m/s2,则物体 B 的质量为( )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23页
典例 3 (202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质量为 m=1.5 kg 的托盘放在竖直放 置的轻质弹簧上方,质量为 M=10.5 kg 的物块放在托盘里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弹簧劲度系 数 k=800 N/m.现对物块施加一向上的力 F 作用,使它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 F 的最 大值为 168 N(取 g=10 m/s2),求:
答案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1页
解析:由 a-t 图像中图线与 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及题图可知,速度的变化 量大小约为 Δv=2×1 m/s+12×(1.5+2)×2 m/s+12×3×1.5 m/s=7.75 m/s,所以 0 时刻的速 度约为 v0=Δv=7.75 m/s≈28 km/h,又因为公共汽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故 0~6 s 内的位移满足 x<12v0t=23.25 m,故 A 错误,B 正确;由题图可知 4 s 时公共汽车的加速度 约为 1.0 m/s2,故 C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4 s 时公共汽车受到外力的合力约为 F=ma =5 000 N,故 D 错误.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8页
1.[根据物理情境选择图像]在地面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 t0 到达最高点,然 后又落回原处,若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如图所示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 v、加速 度 a、位移 x、速率 u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的是(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a
(2) k
完整版ppt
9
三、用 v-t 图象巧解动力学问题 利用图象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物理情景 与图象结合起来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求解或作出正确判断。 如必须弄清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和图象中斜率、截距、 交点、折点、面积等的对应关系。
完整版ppt
10
[典例 3] 将一个粉笔头轻放在以 2 m/s 的恒定速度运动的足 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上后,传送带上留下一条长度为 4 m 的画线。若 使该传送带仍以 2 m/s 的初速度改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恒为 1.5 m/s2,且在传送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的同时,将另一个粉笔头(与 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和第一个相同)轻放在传送带上,该粉笔头在 传送带上能留下一条多长的画线?
板分离
由运动学公式 x=12at2 得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
经历的时间为 t=
2mgsin ka
θ-a。
(2)小球速度达最大时,其加速度为零,kx′=mgsin θ,
即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的速度达最大,小球的位移为 x′
=mgskin θ。
[答案] (1)
2mgsin θ-a mgsin θ
完整版ppt
5
(2)动力学中各种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①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 件是弹力 FN=0。 ②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 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 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③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 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子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 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 FT=0。
盘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仍为 mg,将 ΔL=0 分别代入①②可得①对
②错,又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刚松手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为 a=FN-mmg
=ΔLLg,方向向上,③对④错。故 A 正确。 [答案] A
完整版ppt
4
二、用极限法巧解动力学问题 (1)临界与极值问题:在研究动力学问题时,当物体所处的环境 或所受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当 达到某个值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某些突变,特别是题中出现“最 大”“最小”“刚好”“恰好出现”“恰好不出现”等词语时,往 往会出现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求解时常用极限法,即将物体的变 化过程推到极限——将临界状态及临界条件显露出来,从而便于抓 住满足临界值的条件,准确分析物理过程进行求解。
完整版ppt
13
滑动摩擦力反向,开始减速运动,由于传送带先减速到零,所以后
个质量为 m0 的小桶(底面水平),桶中放有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当桶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比其自然长度伸长了 L,今向下拉桶使
弹簧再伸长 ΔL 后静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
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 3-1
完整版ppt
2
①刚松手瞬间桶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1+ΔLLmg
②刚松手瞬间桶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1+ΔLL(m+m0)g
图 3-2 (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速度最大时,小球的位移。
完整版ppt
8
[解析] (1)因小球与挡板分离时,挡板对小球的作用力恰好为
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mgsin θ-kx=ma 即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发生的位移为 x=mgsink θ-a时小球与挡
=4 s,即 B 点坐标为(4,2),粉笔头的加速度大小为 a1=0.5 m/s2。
完整版ppt
12
第二次画线,传送带一直做匀减速运动,粉笔头先做匀加速运 动 后做匀 减速运动 ,同 时作出 传送带和 粉笔 头的速 度 ——时间图 象,如图乙所示,AE 代表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线,它的加速度 为 a=1.5 m/s2,由速度公式 v0=at2 可得 t2=43 s,即 E 点坐标为(43, 0)。OC 代表第一阶段粉笔头的速度—时间图线,C 点表示二者速 度相同,a1t1=v0-at1,得 t1=1 s,v1=a1t1=0.5 m/s,即 C 点坐标 为(1,0.5),该阶段粉笔头相对传送带向后画线,画线长度(图中左侧 阴影面积)s1=S△ AOC=12×2×1 m=1 m,等速后,粉笔头超前,所受
完整版ppt
6
④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 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外力最大 时,具有最大加速度;所受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当出现 加速度有最小值或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所对 应的速度便会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
完整版ppt
7
[典例 2] 如图 3-2 所示,在倾角为 θ 的光滑斜面上端固定 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弹簧下端连有一质量为 m 的小球, 小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 A 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若手持 挡板 A 以加速度 a(a<gsin θ)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求:
热点专题课(三) 巧解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一、用假设法巧解动力学问题 假设法是一种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在求解 物体运动方向待定的问题时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用 假设法解题一般先根据题意从某一假设入手,然后运用物 理规律得出结果,再进行适当讨论,从而得出答案。
完整版ppt
1
[典例 1] 如图 3-1 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
③刚松手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为ΔLLg,方向向上
④刚松手瞬间物体的加速度为ΔLL(1+mm0)g,方向向上

完整版ppt
3
[解析] 本题的常规解法是先取桶与物体为整体,利用平衡条
件、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这样做费时易错,若用假设法求解,则能
迅速选出正确选项。
假设没有向下拉弹簧,即 ΔL=0,则由平衡条件知刚松手瞬间
完整版ppt
11
[解析] 第一次画线,传送带匀速,粉笔头由静止开始做匀加 速运动,两者发生相对滑动,设粉笔头的加速度大小为 a1,同时 作出粉笔头和传送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3-3 甲所示。
图 3-3 AB 和 OB 分别代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速度相等时(B 点)
画线结束,图中△ AOB 的面积代表第一次画线长度12×2×t0=4,故 t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