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 USART

05_STM32F4通用定时器详细讲解精编版

STM32F4系列共有14个定时器,功能很强大。14个定时器分别为: 2个高级定时器:Timer1和Timer8 10个通用定时器:Timer2~timer5 和 timer9~timer14 2个基本定时器: timer6和timer7 本篇欲以通用定时器timer3为例,详细介绍定时器的各个方面,并对其PWM 功能做彻底的探讨。 Timer3是一个16位的定时器,有四个独立通道,分别对应着PA6 PA7 PB0 PB1 主要功能是:1输入捕获——测量脉冲长度。 2 输出波形——PWM 输出和单脉冲输出。 Timer3有4个时钟源: 1:内部时钟(CK_INT ),来自RCC 的TIMxCLK 2:外部时钟模式1:外部输入TI1FP1与TI2FP2 3:外部时钟模式2:外部触发输入TIMx_ETR ,仅适用于TIM2、TIM3、TIM4,TIM3,对应 着PD2引脚 4:内部触发输入:一个定时器触发另一个定时器。 时钟源可以通过TIMx_SMCR 相关位进行设置。这里我们使用内部时钟。 定时器挂在高速外设时钟APB1或低速外设时钟APB2上,时钟不超过内部高速时钟HCLK ,故当APBx_Prescaler 不为1时,定时器时钟为其2倍,当为1时,为了不超过HCLK ,定时器时钟等于HCLK 。 例如:我们一般配置系统时钟SYSCLK 为168MHz ,内部高速时钟 AHB=168Mhz ,APB1欲分频为4,(因为APB1最高时钟为42Mhz ),那么挂在APB1总线上的timer3时钟为84Mhz 。 《STM32F4xx 中文参考手册》的424~443页列出与通用定时器相关的寄存器一共20个, 以下列出与Timer3相关的寄存器及重要寄存器的简单介绍。 1 TIM3 控制寄存器 1 (TIM3_CR1) SYSCLK(最高 AHB_Prescaler APBx_Prescaler

运筹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运筹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初步掌握运筹学知识在管理问题中应用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巩固和加深对所学运筹学理论知识及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3、锻炼从管理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选择建立运筹学模型,利用模型求解问题,并对问题的解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综合应用能力; 4、通过利用运筹学计算机软件求解模型的操作,掌握运筹学计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并了解计算机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与步骤 第一部分是基本实验,为必做部分;需要每位同学单独完成,并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是提高部分,题目自选或自拟,锻炼综合应用运筹学知识及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最多3人一组),写出相应的报告。 1、基本实验在完成基本实验后,每位同学要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括问题描述、建模、上机求解、结果分析及答辩几方面。实验报告必须是打印稿(word文档等),手写稿无效。请大家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如果两份实验报告雷同,或相差很少,则两份实验报告均为0分,其它抄袭情况,将根据抄袭多少扣分。(约占总分的70%) 2、提高部分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所查找的资料,从实际情况出发,自拟题目;在实验报告中,陈述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结果分析,此部分应着重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部分按照排名先后给分,约占总分的30%) 三、课程设计要求 1、实验目的 学会建立相应的运筹学模型 学会Excel、Lindo和WinQSB,QM for window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会用Excel、Lindo和WinQSB,QM for windows软件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2、实验要求 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并阐明建立模型的过程; 说明并显示软件使用和计算的详细过程与结果; 结果分析,将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四、题目内容 (一)Excel规划求解基本实验 1、雅致家具厂生产4种小型家具,由于该四种家具具有不同的大小、形状、重量和风格,所以它们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木材和玻璃)、制作时间、最大销售量与利润均不相同。该厂每天可提供的木材、玻璃和工人劳动时间分别为600单位、1000单位与400小时,详细的数据资料见下表。问: (1)应如何安排这四种家具的日产量,使得该厂的日利润最大? (2)家具厂是否愿意出10元的加班费,让某工人加班1小时? (3)如果可提供的工人劳动时间变为398小时,该厂的日利润有何变化? (4)该厂应优先考虑购买何种资源?

基于FPGA的通用异步收发器设计(串口通信)

FPGA串行通用异步收发器设计 实验目的:1、掌握QuartusII6.0等EDA工具软件的基本使用; 2、熟悉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程及其调试方法; 3、学习用FPGA实现接口电路设计。 实验内容: 本实验目标是利用FPGA逻辑资源,编程设计实现一个串行通用异步收发器。实验环境为EDA实验箱。电路设计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编程实现,开发软件为QuartusII6.0。 1、UART简介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短距离串行传输接口。常常用于短距离、低速、低成本的通讯中。8250、8251、NS16450等芯片都是常见的UART器件。 基本的UART通信只需要两条信号线(RXD、TXD)就可以完成数据的相互通信,接收与发送是全双工形式。TXD是UART发送端,为输出;RXD是UART接收端,为输入。 UART的基本特点是: (1)在信号线上共有两种状态,可分别用逻辑1(高电平)和逻辑0(低电平)来区分。在发送器空闲时,数据线应该保持在逻辑高电平状态。 (2)起始位(Start Bit):发送器是通过发送起始位而开始一个字符传送,起始位使数据线处于逻辑0状态,提示接受器数据传输即将开始。 (3)数据位(Data Bits):起始位之后就是传送数据位。数据位一般为8位一个字节的数据(也有6位、7位的情况),低位(LSB)在前,高位(MSB)在后。 (4)校验位(parity Bit):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数据位。校验位一般用来判断接收的数据位有无错误,一般是奇偶校验。在使用中,该位常常取消。 (5)停止位:停止位在最后,用以标志一个字符传送的结束,它对应于逻辑1状态。 (6)位时间:即每个位的时间宽度。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的位宽度是一致的,停止位有0.5位、1位、1.5位格式,一般为1位。 (7)帧:从起始位开始到停止位结束的时间间隔称之为一帧。 (8)波特率:UART的传送速率,用于说明数据传送的快慢。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按位进行传送的,因此传送速率用每秒钟传送数据位的数目来表示,称之为波特率。如波特率9600=9600bps(位/秒)。 FPGA UART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FPGA UART由三个子模块组成:波特率发生器;接收模块;发送模块; 2、模块设计:

STM32通用定时器_15-1-6

通用定时器的相关配置 1、预装入(Preload) 预装入实际上是设置TIMx_ARR寄存器有没有缓冲,根据“The auto-reload register is preloaded。Writing to or reading from the auto-reload register accesses the preload register。”可知: 1)如果预装入允许,则对自动重装寄存器的读写是对预装入寄存器的存取,自动重装寄存器的值在更新事件后更新; 2)如果预装入不允许,则对自动重装寄存器的读写是直接修改其本身,自动重装寄存器的值立刻更新; 3)设置方式:TIMx_CR1 →ARPE(1) 2、更新事件(UEV) 1)产生条件:①定时器溢出 ②TIMx_CR1→ UDIS = 0 ③或者:软件产生,TIMx_EGR→ UG = 1 2)更新事件产生后,所有寄存器都被“清零”,注意预分频器计数 器也被清零(但是预分频系数不变)。若在中心对称模式下或DIR=0(向上计数)则计数器被清零;若DIR=1(向下计数)则计数器取TIMx_ARR的值。 3)注意URS(复位为0)位的选择,如下:

如果是软件产生更新,则URS→1,这样就不会产生更新请求 和DMA请求。 4)更新标志位(UIF)根据URS的选择置位。 5)可以通过软件来失能更新事件: 3、计数器(Counter) 计数器由预分频器的输出时钟(CK_CNT)驱动,TIMx_CR1→CEN = 1 使能,注意:真正的计数使能信号(CNT_EN)在 CEN 置位后一个周期开始有效。 4、预分频器(Prescaler) 预分频器用来对时钟进行分频,分频值由TIMx_PSC决定,计数器的时钟频率CK_CNT= fCK_PSC / (PSC[15:0] + 1)。 根据“It can be changed on the fly as this control register

MATLAB与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MATLAB与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摘要:论文通过MATLAB在运筹学中的应用实例,探讨了MATLAB在运筹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初步了解matlab中优化工具箱的使用。 关键字:MATLAB应用运筹学优化计算 引言 运筹学是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如何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运筹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的学科。运筹学是应用数学和形式科学的跨领域研究,利用像是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去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或近似最佳的解答。运筹学经常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改善或优化现有系统的效率。运筹学中常用的运算工具有Matlab、Mathematica、Maple、SAS 、SPSS、Lindo/Lingo、GAMS、WinQSB、Excel、其他,如SQP、DPS、ORS、Visual Decision、Decision Explore、AIMMS、Crystal等。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 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将matlab用于运筹学的最优化运算可以很好的解决优化问题,而且matlab 还专门有优化工具箱,是处理优化问题更加方便。 一、例:0-1规划(《运筹学》80页例3-9) 求minZ=x1-3*x2+6*x3+2*x4-4*x5 6*x1+2*x2-x3+7*x4+x5<=12 约束条件 x1+4*x2+5*x3-x4+3*x5>=10 Xj=0或1,j=1,2,3,4

DSP-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室温大气压成绩 实验六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2、掌握2812异步收发器模块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 1、一台装有CCS软件的计算机; 2、DSP试验箱的TMS320F2812主控板; 3、DSP硬件仿真器。 三、实验原理 1、异步串行通信协议 在传输数据前,数据线处于高电平状态,这称为表示态。传输开始后,数据线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状态,这称为起始位;起始位后面接着5-8个信息位;信息为后面是校验位;校验位后是停止位“1”。传输完毕后,可以立即开始下一个字符的传输;否则,数据线再次进入标识态。上面提到的信息位的位数(5~8位)、停止位的位数(1位、1.5位或2位)、校验的方式(奇偶验、偶校验或不校验)等参数都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设置,但对于同一个传输系统中的首发两端来说,这些参数必须保持一致。 异步串行通信方式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在一般的“0”“1”系统中,波特率就是每秒钟传输的位数。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标准波特率系列,他们是最常用的波特率。标准波特率系列为110、300、600、1200、1800、2400、4800、9600

和19200。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设置统一的波特率,否则无法正确接收数据。 2、电平转换 RS-232-C标准中规定-5V~-15V位逻辑“1”,+5V~+15V位逻辑“0”,因此要用专门的芯片完成TTL电平与RS-232电平的转换,如MAX3232。 3、串行口调试助手 该计算机端程序可以监测计算机串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情况。本实验中需要用该程序帮助观察实验结果。 四、实验步骤 1、用串口线连接实验箱的 UART 模块与计算机串行口; 2、在 CCS 环境中打开本实验的工程Example_sci.pjt,编译,生成输出文件,通过仿真器把执行代码下载到DSP 芯片; 3、在计算机上运行串口调试助手程序,设置串口为Com1,波特率为9600,校验为None,停止位为1 位,十六进制显示,以待观察从DSP 往PC 串口发送的数据; 4、选择“View”->“memory”,起始地址设为“0x1000”,“Page”项设置为“I/O”,以待观察寄存器的值; 5、在串口调试助手程序的发送窗口键入任意字符(如“5A”)以待发送至DSP,并且选择手动发送模式(即不选中自动发送项)和十六进制发送;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为通用异步串行接口(UART)实验,运行程序后能通过在串口调试助手程序中,在接收窗口中可以观察正确接收到0X00~0XFF的数据。有时却发现接收到数据不正常,都是乱码,经查证发现设置串口错误并且波特率有问题改正为Com1,波特率为9600可以正确接收到0X00~0XFF的数据。在本实验中使我掌握了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了2812异步收发器模块的应用方法,并能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对主板的数据收发等功能。并使我进一步掌握用C语言编写 DSP 程序的方法,及编译、除错能力。

stm32定时器的区别

STM32高级定时器、通用定时器(TIMx) 、基本定时器(TIM6和TIM7) 区别? 高级定时器TIM1和TIM8、通用定时器(TIM2,TIM3,TIM4,TIM5) 、基本定时器(TIM6和TIM7) 区别? TIM1和TIM8主要特性TIM1和TIM8定时器的功能包括: ● 16位向上、向下、向上/下自动装载计数器 ● 16位可编程(可以实时修改)预分频器,计数器时钟频率的分频系数为1~65535之间的任意数值 ● 多达4个独立通道:─ 输入捕获─ 输出比较─ PWM生成(边缘或中间对齐模式) ─ 单脉冲模式输出 ● 死区时间可编程的互补输出 ● 使用外部信号控制定时器和定时器互联的同步电路 ● 允许在指定数目的计数器周期之后更新定时器寄存器的重复计数器 ● 刹车输入信号可以将定时器输出信号置于复位状态或者一个已知状态 ● 如下事件发生时产生中断/DMA:─ 更新:计数器向上溢出/向下溢出,计数器初始化(通过软件或者内部/外部触发) ─ 触发事件(计数器启动、停止、初始化或者由内部/外部触发计数) ─ 输入捕获─ 输出比较─ 刹车信号输入 ● 支持针对定位的增量(正交)编码器和霍尔传感器电路 ● 触发输入作为外部时钟或者按周期的电流管理 TIMx主要功能通用TIMx (TIM2、TIM3、TIM4和TIM5)定时器功能包括: ● 16位向上、向下、向上/向下自动装载计数器 ● 16位可编程(可以实时修改)预分频器,计数器时钟频率的分频系数为1~65536之间的任意数值 ● 4个独立通道:─ 输入捕获─ 输出比较─ PWM生成(边缘或中间对齐模式) ─ 单脉冲模式输出 ● 使用外部信号控制定时器和定时器互连的同步电路 ● 如下事件发生时产生中断/DMA:─ 更新:计数器向上溢出/向下溢出,计数器初始化(通过软件或者内部/外部触发) ─ 触发事件(计数器启动、停止、初始化或者由内部/外部触发计数) ─ 输入捕获─ 输出比较 ● 支持针对定位的增量(正交)编码器和霍尔传感器电路 ● 触发输入作为外部时钟或者按周期的电流管理 TIM6和TIM7的主要特性TIM6和TIM7定时器的主要功能包括: ● 16位自动重装载累加计数器 ● 16位可编程(可实时修改)预分频器,用于对输入的时钟按系数为1~65536之间的任意数值分频 ● 触发DAC的同步电路注:此项是TIM6/7独有功能. ● 在更新事件(计数器溢出)时产生中断/DMA请求 强大,高级定时器应该是用于电机控制方面的吧

串行数据收发器课程设计(EDA)

学号11700224 天津城建大学 EDA技术及应用 设计说明书 题目 串行数据收发器设计 起止日期:2014年12 月22日至2014年12 月26日 学生姓名杨棋焱 班级11电信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 —2013 学年第1 学期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EDA技术及应用 设计题目:串行数据收发器设计 完成期限:自2014 年12月22 日至2014 年12 月26 日共 1 周 一.课程设计依据 在掌握常用数字电路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利用EDA技术和硬件描述语言,EDA开发软件(Quartus Ⅱ)和硬件开发平台(达盛试验箱CycloneⅡFPGA)进行初步数字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 采用状态机结构设计简易全双工串行数据收发器,串行数据收发速率为9600bit/s,数据帧为RS232标准:1个起始位,8位数据,1位校验位,1.5位停止位。要求把数据发送、接收结果分别在2对数码管上以16进制显示出来。要求采用状态机或计数器设计,具有奇偶校验功能,接受错误时显示- - - -,并编写串行数据测试程序进行仿真。扩展设计:采用16倍超采样频率方法,实现串行数据接收和发送。三.课程设计要求 1. 要求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2. 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格式要求见《天津城建大学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规范》附表1 3. 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要求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4. 测试要求:根据题目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时序仿真或者在实验系统上观察结果。 5. 课设说明书要求: 1) 说明题目的设计原理和思路、采用方法及设计流程。 2) 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以及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作明确的描述。 3) 对实验和调试过程,仿真结果和时序图进行说明和分析。 4) 包含系统框图、电路原理图、HDL设计程序、仿真测试图。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4 年12 月18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方案 (1) 1.1 设计原理 (1) 1.1.1 UART介绍 (1)

STM32学习笔记通用定时器PWM输出

STM32学习笔记(5):通用定时器PWM输出 2011年3月30日TIMER输出PWM 1.TIMER输出PWM基本概念 脉冲宽度调制(PWM),是英文“Pulse Width Modulation”的缩写,简称脉宽调制,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简单一点,就是对脉冲宽度的控制。一般用来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等等。 STM32的定时器除了TIM6和TIM7之外,其他的定时器都可以用来产生PWM输出,其中高级定时器TIM1和TIM8可以同时产生7路的PWM输出,而通用定时器也能同时产生4路的PWM输出。 1.1PWM输出模式 STM32的PWM输出有两种模式,模式1和模式2,由TIMx_CCMRx寄存器中的OCxM位确定的(“110”为模式1,“111”为模式2)。模式1和模式2的区别如下: 110:PWM模式1-在向上计数时,一旦TIMx_CNTTIMx_CCR1时通道1为无效电平(OC1REF=0),否则为有效电平(OC1REF=1)。 111:PWM模式2-在向上计数时,一旦TIMx_CNTTIMx_CCR1时通道1为有效电平,否则为无效电平。 由此看来,模式1和模式2正好互补,互为相反,所以在运用起来差别也并不太大。 而从计数模式上来看,PWM也和TIMx在作定时器时一样,也有向上计数模式、向下计数模式和中心对齐模式,关于3种模式的具体资料,可以查看《STM32参考手册》的“14.3.9 PWM模式”一节,在此就不详细赘述了。 1.2PWM输出管脚 PWM的输出管脚是确定好的,具体的引脚功能可以查看《STM32参考手册》的“8.3.7 定时器复用功能重映射”一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TIMx有分配不同的引脚,但是考虑到管脚复用功能,STM32提出了一个重映像的概念,就是说通过设置某一些相关的寄存器,来使得在其他非原始指定的管脚上也能输出PWM。但是这些重映像的管脚也是由参考手册给出的。比如

运用线性规划对运输问题研究

运用线性规划对运输问题研究 班级:金融103班姓名:王纬福学号:5400210132摘要:由于企业选择运输路线或运输工具不合理而导致物流运输成本不能最小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而管理运筹学却能很好的解决此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具体化再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就能找到运输成本最小的运输组合。 关键词:物流运输成本、输成本、管理运筹学、WinQSB2.0、线性规划 一、引言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将某些物品由一个空间位置移动到另一个空间位置,这就产生了运输。如何判定科学的运输方案,使运输所需的总费用最少,就是管理运筹学在运输问题上的运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运输问题是一类应用广泛的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在线性规划的一般理论和单纯形法出现以前,康托洛维奇(L.V.Kant)和希奇柯克(F.L.Hitchcock)已经研究了运输问题。所以,运输问题又有“康-希问题”之称。对于运输问题(Transportation Problem TP)当然可用前面所讲的单纯形法求解,但由于该问题本身的特殊性,我们可以找到比标准单纯形法更简单有效的专门方法,从而节约计算时间和费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具有特殊结构,使得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比常规的单纯形法要更为简便。 一、研究现状 运输问题的研究较多,并且几乎所有的线性规划书中都有论述。遗憾的是一些书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都不够全面和系统的。但是也有一些模型是严谨的没有漏洞和缺陷,并且很容易在此基础上修改或添加一些其他约束条件便于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管理运筹学在运输问题上的研究较为深入、全面、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引用也很前言,winQSB2.0对于普通甚至深入研究运输问题就已经是简单而又使用、耐用、好用的了。现在相关的杂志、期刊都越来越多关于管理运筹学,关于运输问题的文章论文初版,越来越得到重视。 二、文献回顾 随着物流行业和企业对物流运输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的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其运输活动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难度的运输组合的选择决策问题。如何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和发展不可忽视和必须面对的。这个问题同时也引起了企业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运输问题的实质是企业与运输组合的经济性问题,成功的企业通常都会面临如何选取最佳运输组合或运输路线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即以企业运输成本最小化作为确定最佳运输组合或运输路线的原落脚点。 四、案例分析 例:某公司下设生产同类产品的加工厂A1、A2、A3,生产的产品由4个销售点B1、B2、B3、B4出售。各工厂的生产量、各销售点的销量以及各工厂到各销售点的单位运价如下表:

FPGA通用异步收发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瞿子敬专业班级:通信1104 指导教师:适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FPGA通用异步收发器设计 课程设计目的: 1.熟练使用VHDL语言进行电路设计; 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3.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的方法; 4.提高正确的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容和要求 1.容:FPGA通用异步收发器设计 2.要求:使用VHDL语言完成电路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得到正确结果。初始条件 QuartusⅡ仿真平台 时间安排 1.方案设计,1天; 2.软件设计,2天; 3.系统调试,1天; 4.答辩,1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1. UART简介. (1) 1.1 UART基本特点 (1) 1.2 FPGA URAT系统组成 (2) 2. 模块设计 (3) 2.1 顶层模块 (3) 2.1 波特率发生器 (4) 2.3 UART接收器 (4) 2.3.1 接收器简介 (4) 2.3.2 UART接收器的接收状态机 (5) 2.4 URAT发送器 (7) 2.4.1 发送器简介 (7) 2.4.2 发送状态机 (7) 3. 程序设计与仿真 (9) 3.1 顶层程序 (9) 3.2 波特率发生器程序 (11) 3.3 UART发送器程序 (13)

STM32入门篇之通用定时器彻底研究

STM32入门篇之通用定时器彻底研究 STM32的定时器功能很强大,学习起来也很费劲儿,本人在这卡了5天才算看明白。写下下面的文字送给后来者,希望能带给你点启发。在此声明,本人也是刚入门,接触STM32不足10天,所以有失误的地方请以手册为准,欢迎大家拍砖。 其实手册讲的还是挺全面的,只是无奈TIMER的功能太复杂,所以显得手册很难懂,我就是通过这样看手册:while(!SUCCESS){看手册…}才搞明白的!所以接下来我以手册的顺序为主线,增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并通过11个例程对TIMER 做个剖析。实验环境是STM103V100的实验板,MDK3.2 +Library2.东西都不怎么新,凑合用…… TIMER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 1、时基单元。 2、输入捕获。 3、输出比较。 还有两种模式控制功能:从模式控制和主模式控制。 一、框图 让我们看下手册,一开始是定时器的框图,这里面几乎包含了所有定时器的信息,您要是能看明白,那么接下来就不用再看别的了… 为了方便的看图,我对里面出现的名词和符号做个注解: TIMx_ETR:TIMER外部触发引脚ETR:外部触发输入 ETRP:分频后的外部触发输入ETRF:滤波后的外部触发输入 ITRx:内部触发x(由另外的定时器触发) TI1F_ED:TI1的边沿检测器。 TI1FP1/2:滤波后定时器1/2的输入 TRGI:触发输入TRGO:触发输出 CK_PSC:应该叫分频器时钟输入 CK_CNT:定时器时钟。(定时周期的计算就靠它) TIMx_CHx:TIMER的输入脚TIx:应该叫做定时器输入信号x

ICx:输入比较x ICxPS:分频后的ICx OCx:输出捕获x OCxREF:输出参考信号 关于框图还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1、影子寄存器。 有阴影的寄存器,表示在物理上这个寄存器对应2个寄存器,一个是程序员可以写入或读出的寄存器,称为preload register(预装 载寄存器),另一个是程序员看不见的、但在操作中真正起作用的寄存 器,称为shadow register(影子寄存器);(详细请参考版主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3971704.html,/STM32/401461/message.aspx) 2、输入滤波机制 在ETR何TIx输入端有个输入滤波器,它的作用是以采样频率 Fdts来采样N次进行滤波的。(具体也请参考版主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3971704.html,/STM32/263170/message.aspx ) 3、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是相同的。 二、时基单元 时基单元有三个部分:CNT、PSC、ARR。CNT的计数方式分三种:向上、向下、中央对齐。通俗的说就是0—ARR、ARR—0、0—(ARR-1)—ARR—1. 三、时钟源的选择 这个是难点之一。从手册上我们看到共有三种时钟源: 1、内部时钟。 也就是选择CK_INT做时钟,这个简单,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定 时器的时钟不是直接来自APB1或APB2,而是来自于输入为

winqsb使用方法

实验一WinQSB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WinQSB软件基本构成、运行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基本掌握WinQSB 软件常用命令和功能。了解WinQSB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管理操作。 二、实验平台和环境 WinQSB是QSB的Windows版本,可以在Windows9X/ME/NT/2000/XP平台下运行。WinQSB V1.0共有19个子系统,分别用于解决运筹学不同方面的问题,详见表1-1。 表1-1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学会WinQSB的安装和启动方法 2.熟悉WinQSB的界面和各项基本操作 3.能用WinQSB软件与office文档交换数据。 四、实验操作步骤 1.4.1安装 WinQSB的安装比较简单。双击Setup.exe,弹出窗口如图1-1所示: 图1-1 输入要安装到哪个目录,点Continue按钮,弹出窗口如图1-2所示:

图1-2 输入用户名和公司或组织名称,点Continue按钮进行文件的复制,完成后弹出窗口如图1-3: 图1-3 显示安装完成,点“确定”退出。 WinQSB软件安装完毕后,会在开始→程序→WinQSB中生成19个菜单项,分别对应运筹学的19个问题。如图1-4所示:

图1-4 具体功能见表1-1。 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子菜单项,运行相应的程序,然后使用File菜单下的New Problem菜单来输入所需数据。 1.4.2运行 WinQSB基本上有三种窗口:启动窗口、数据输入窗口、结果输出窗口。现以Linear and Integer Programming为例加以说明: 1.启动窗口。在开始菜单中选择Linear and Integer Programming,运行后出现启动窗口如下图1-5所示: 图1-5 (1)标题栏:显示了程序的名称。 (2)菜单栏:共有两个菜单:File和Help。 File菜单只有三个子菜单:New Problem、Load Problem和Exit。 New Problem:创建新问题 Load Problem:装载问题 Exit:退出

FPGA高速收发器

FPGA高速收发器设计准则 高速收发器(SERDES)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通讯、计算机、工业和储存,以及必须在芯片与芯片/模块之间、或在背板/电缆上传输大量数据的系统。但普通高速收发器的并行总线设计已无法满足现在的要求。将收发器整合在FPGA中,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选择办法。 高速设计用FPGA 具备嵌入式数Gb收发器的低功耗FPGA架构,它能让设计人员利用高生产率的EDA工具提供实体层和逻辑层建构模块,研发出低成本的小型系统,使得设计师能够快速解决协议和速率的变化问题,以及为了提高性能和增加新功能时,必须进行设计修改所面临的重新编程问题,这些迫切需求的灵活性无法在ASIC和ASSP方案中获得。FPGA提供了一种单芯片解决方案,克服了多芯片方案中的互通作业、布线和功率问题。FPGA中的收发器在克服讯号完整性问题的同时,也能工作在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或协议环境中。 收发器选择考虑 收发器的选择对于要获得所需的功能设计而言相当关键。设计师必须在设计初期阶段就分析收发器的功能和性能,并融合频宽需求、协议、多媒体类型、EMC和互通作业性所决定的设计准则指导选择。收发器的选择应该包括规格的符合性验证;针对抖动、噪音、衰减和不连续性等不利条件下的免疫能力或补偿能力;以及应用中的传输媒介的类型。根据目前多数组件存在的收发器错误纪录,不难发现将混合讯号收发器整合在数字电路FPGA中仅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因此,系统设计师在验证市场需求时要特别小心,要紧盯着制程、电压、温度、核心以及I/O端口,还有硅芯片生产能力等各方面的验证工作。 评估收发器发射性能的重要工具是眼图。这是建构在一系列分层PRBS周期上的发射机波形图量度。透过利用眼状模板,眼图可用来显示特定指针的符合性。如果波形没有侵占眼图模板的张开区,通常意味着它符合抖动、噪音和幅度指针。另外,为确保采用随机性较高的PRBS序列,并将在示波器上撷取的波形采样数量减到最少,以便它们不会被错误地表征较差的PRBS性能,需要一个非常谨慎的方案。 在决定生产制程时,收发器眼图性能更显重要。在选择正确组件时还有下述许多其它因素要考虑。 讯号完整性 对芯片内或芯片与模块间的通讯来说,无论通讯是透过背板、电缆还是同一电路板上的直接连接,具有嵌入式收发器的FPGA都是理想的选择。用串行收发器取代平行高速总线可简化系统设计。在速度高时,并行总线容易遭受干扰和串扰,使得布线相当复杂,有时甚至无法实现。而极具强韧性的串行收发器能简化布局设计,减少零组件和连接器数量,还能减少PCB层数。在具有相同的总线频宽时,串行接口的功耗也比并行端口小。 但收发器的更高数据率意味着非理想的传输线效应会使布线更加困难。人们普遍采用FR4板进行PCB 设计,因为FR4的制造通常采用玻璃纤维和环氧材料,因此具有容易制造、阻燃、易钻孔、低成本等特点。遗憾的是,当数据率较高时,各层中的铜线会产生‘趋肤效应’,高频讯号掠过导体的表面,减少了传导区域,增加了讯号衰减。FPGA设计师通常对数Gb讯息信道中传送的讯号频率点了解较少,由于FR4介电材料本身对衰减的影响就极大,在只有几Gb的数据率上,衰减有可能超过20dB。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具有收发器的Stratix II GX FPGA包含了发射机和接收机内部的一些功能,可继续使用便宜的FR4 PCB材料。 预加重 在数Gb速率时,设计师无法简单地透过放大讯号解决讯号损失问题,因为这将增大功耗并引起眼图的闭合。眼图闭合可能是由发射缓冲的阻抗变坏所引起。在布局上或连接器中,反射能量的强度呈现出近端的不连续性。预加重透过加重任何讯号变化后的第一个数据符号来对发射讯号进行预失真处理,消除讯息信道中脉冲响应的前端过冲和后沿拖尾。 Stratix II GX收发器提供可程序的预加重功能,允许用户根据传输媒介和驱动能力,在3个抽头中选取每个抽头13级中的任意一级。最大的预加重为500%,这对张开1.25m Molex GbX背板上速率为6.25Gbps

1.通用异步收发器

1.通用异步收发器 1.1通用异步收发器概述 S5PV210的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 )提供四对独立的异步串行输入/输出(I / O)端口。所有的端口操作基于中断或基于DMA的操作模式。 UART产生一个中断或DMA请求,将数据传输给CPU或者从CPU传输给UART 。UART支持高达3Mbps比特率。每个UART通道包含两个FIFO接收和发送数据:在ch0的256个字节,在ch1的64字节和在ch2和ch3 16个字节。 UART包括可编程波特率,红外(IR )发射器/接收器,一个或两个停止位插入, 5位, 6 位, 7位或8位数据宽度和奇偶校验。 每个UART包含一个波特率发生器,发送器,接收器和一个控制单元,如图1-1 。波特率发生器采用PCLK或SCLK_UART 。发射器和接收器包含FIFO和数据移位器。要传输的数据被写入到Tx FIFO ,并复制到发送移位器。然后,数据由发送数据引脚( TXDn )移出。所接收的数据从接收数据引脚( RxDn )移位,并且从移位器复制到Rx FIFO。 1.2通用异步收发器的主要特点 ? RXD0 , TxD0, RXD1 , TXD1 ,RxD2 , TxD2, RXD3和TXD3带有基于DMA或基于中断的操作 ? UART通道0 ,1 ,2和3 具有IrDA 1.0 ? UART通道0具有256字节FIFO ,通道1具有64字节FIFO ,通道2和3具有16字节的FIFO ? UART通道0 ,1和2具有 nRTS0 , nCTS0 , nRTS1 , nCTS1 , nCTS2和nRTS2的自动流控制功能 ?支持握手发送/接收。

STM32通用定时器

STM32通用定时器 一、定时器的基础知识 三种STM32定时器区别 通用定时器功能特点描述: STM3 的通用 TIMx (TIM2、TIM3、TIM4 和 TIM5)定时器功能特点包括: 位于低速的APB1总线上(APB1) 16 位向上、向下、向上/向下(中心对齐)计数模式,自动装载计数器(TIMx_CNT)。 16 位可编程(可以实时修改)预分频器(TIMx_PSC),计数器时钟频率的分频系数 为 1~65535 之间的任意数值。 4 个独立通道(TIMx_CH1~4),这些通道可以用来作为: ①输入捕获 ②输出比较 ③ PWM 生成(边缘或中间对齐模式) ④单脉冲模式输出 可使用外部信号(TIMx_ETR)控制定时器和定时器互连(可以用 1 个定时器控制另外一个定时器)的同步电路。 如下事件发生时产生中断/DMA(6个独立的IRQ/DMA请求生成器): ①更新:计数器向上溢出/向下溢出,计数器初始化(通过软件或者内部/外部触发) ②触发事件(计数器启动、停止、初始化或者由内部/外部触发计数) ③输入捕获 ④输出比较 ⑤支持针对定位的增量(正交)编码器和霍尔传感器电路 ⑥触发输入作为外部时钟或者按周期的电流管理 STM32 的通用定时器可以被用于:测量输入信号的脉冲长度(输入捕获)或者产生输出波形(输出比较和 PWM)等。 使用定时器预分频器和 RCC 时钟控制器预分频器,脉冲长度和波形周期可以在几个微秒到几个毫秒间调整。 STM32 的每个通用定时器都是完全独立的,没有互相共享的任何资源。 定时器框图:

倍频得到),外部时钟引脚,可以通过查看数据手册。也可以是TIMx_CHn,此时主要是实现捕获功能; 框图中间的时基单元 框图下面左右两部分分别是捕获输入模式和比较输出模式的框图,两者用的是同一引脚,不能同时使用。

运筹学在配料问题中的应用 C-2

运筹学在配料问题中的应用 罗启川(1015030003),徐立飞(1015030129),龙雪松(1015030065)【西昌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10级水利水电1班,四川 西昌 615013】 【摘 要】本文是通过对运筹学在配料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解决配料 问题中最低成本的最优配料方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建模,经过软件WinQSB 的数据处理,得到最低成本的最优配料方案。本文运用运筹学对最低成本下最优配料的影响,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及求解模型,最终通过WinQSB 软件得出结论。 【关键词】运筹学 配料问题 WinQSB 软件 灵敏度分析 通过对此次对运筹学的学习我掌握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 法和解题技巧,并掌握了WinQSB 软件,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建立运筹学模型及求解模型。运筹学对我们以后的生活也将有不小的影响,下面将运筹学运用到实际问题上学以致用。 一、问题描述 【案例C-2】配料问题 某饲料公司生产肉用种鸡配合饲料,每千克饲料所需营养质量要求如表C -4所示。 表C-4 : 公司计划使用的原料有玉米,小麦, 麦麸,米糠,豆饼,菜子饼,鱼粉,槐叶粉,DL-蛋氨酸,骨粉,碳酸钙和食盐等12种原料。各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价格见表C -5。 表C-5 :

公司根据原料来源,还要求1吨配合饲料中原料的含量为:玉米不低于400 kg,小麦不低于100 kg,麦麸不低于100 kg,米糠不超过150 kg,豆饼不超过100 kg,菜子饼不低于30 kg,鱼粉不低于50 kg,槐叶粉不低于30 kg,DL-蛋氨酸,骨粉,碳酸钙适量。(1)按照肉用种鸡公司标准,求1千克配合饲料中每种原料各配多少成本最低,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2)按照肉用种鸡国家标准,求1千克配合饲料中每种原料各配多少成本最低。 (3)公司采购了一批花生饼,单价是0.6元/kg,代谢能到有机磷的含量分别(2.4,38,120,0,0.92,0.15,0.17),求肉用种鸡成本最低的配料方案。(4)求产蛋鸡的最优饲料配方方案。(5)公司考虑到未来鱼粉、骨粉和碳酸钙将要涨价,米糠将要降价,价格变化率都是原价的r %。试对两种产品配方方案进行分析。 说明:以上5个问题独立求解和分析,如在问题(3)中只加花生饼,其它方案则不加花生饼。 二、建模分析 (1)按照肉用种鸡公司标准,求1千克配合饲料中每种原料各配多少成本最低,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由题目要求可知,目标是求成本的最小最优值,根据表C-4中每千肉用种鸡公司标准饲料所需营养质量要求含量数据和表C-5中提供的原材料价格数据, 设每千饲料所含各种原材料为x j ,Z表 示成本,Z= xj cj*且x j>=0,j=1,2……12。根据公司对玉米、小麦、麦 麸、米糠、豆饼、菜子饼、鱼粉、槐 叶粉八种原料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中 x 1 >=0.4,x 2 >=0.1,x 3 >=0.1,x 4 <=0.15, x 5 <=0.1,x 6 >=0.03,x 7 >=0.05, x 8 >=0.03,因此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可 归纳为: minZ=0.68*x1+0.72*x2+0.23*x3+0.2 2*x4+0.37*x5+0.32*x6+1.54*x7+0.3 8*x8+23*x9+0.56*x10+1.12*x11+0.4 2*x12; ① 3.35*x1+3.08*x2+1.78*x3+2.1*x4+2 .4*x5+1.62*x6+2.8*x7+1.61*x8>=2. 7 ② 78*x1+114*x2+142*x3+117*x4+402*x 5+360*x6+450*x7+170*x8>=135 ③ 78*x1+114*x2+142*x3+117*x4+402*x 5+360*x6+450*x7+170*x8<=145 ④ 16*x1+22*x2+95*x3+72*x4+49*x5+11 3*x6+108*x8<=45 ⑤ 2.3*x1+ 3.4*x2+6*x3+6.5*x4+2 4.1*x 5+8.1*x6+29.1*x7+10.6*x8>=5.6 ⑥ 1.2*x1+1.7*x2+ 2.3*x3+2.7*x4+5.1*x5 +7.1*x6+11.8*x7+2.2*x8+980*x9>=2.6 ⑦ 0.7*x1+0.6*x2+0.3*x3+1*x4+3.2*x5 +5.3*x6+63*x7+4*x8+300*x10+400*x 11>=30

STM32通用定时器学习

STM32通用定时器 STM32的定时器功能很强大,学习起来也很费劲儿. 其实手册讲的还是挺全面的,只是无奈TIMER的功能太复杂,所以显得手册很难懂,我就是通过这样看手册:while(!SUCCESS){看手册…}才搞明白的!所以接下来我以手册的顺序为主线,增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并通过11个例程对TIMER做个剖析。实验环境是STM103V100的实验板,MDK3.2 +Library2.东西都不怎么新,凑合用…… TIMER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 1、时基单元。 2、输入捕获。 3、输出比较。 还有两种模式控制功能:从模式控制和主模式控制。 一、框图 让我们看下手册,一开始是定时器的框图,这里面几乎包含了所有定时器的信息,您要是能看明白,那么接下来就不用再看别的了… 为了方便的看图,我对里面出现的名词和符号做个注解: TIMx_ETR:TIMER外部触发引脚 ETR:外部触发输入 ETRP:分频后的外部触发输入 ETRF:滤波后的外部触发输入 ITRx:内部触发x(由另外的定时器触发) TI1F_ED:TI1的边沿检测器。 TI1FP1/2:滤波后定时器1/2的输入 TRGI:触发输入 TRGO:触发输出 CK_PSC:应该叫分频器时钟输入 CK_CNT:定时器时钟。(定时周期的计算就靠它) TIMx_CHx:TIMER的输入脚 TIx:应该叫做定时器输入信号x ICx:输入比较x ICxPS:分频后的ICx OCx:输出捕获x OCxREF:输出参考信号 关于框图还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1、影子寄存器。 有阴影的寄存器,表示在物理上这个寄存器对应2个寄存器,一个是程序员可以写入或读出的寄存器,称为preload register(预 装载寄存器),另一个是程序员看不见的、但在操作中真正起作用的 寄存器,称为shadow register(影子寄存器);(详细请参考版主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3971704.html,/STM32/401461/message.aspx) 2、输入滤波机制 在ETR何TIx输入端有个输入滤波器,它的作用是以采样频率 Fdts来采样N次进行滤波的。(具体也请参考版主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3971704.html,/STM32/263170/message.aspx) 3、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是相同的。 二、时基单元 时基单元有三个部分:CNT、PSC、ARR。CNT的计数方式分三种: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