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繁漪_雷雨_性格及悲剧根源_华静
试析《雷雨》中蘩漪的性格内涵(井冈山史小芹)

试析《雷雨》中蘩漪的性格内涵《雷雨》是作家曹禺非常著名的一部作品。
写了一个扣人心弦、动人魂魄的人间悲剧。
是对不合理的命运和社会的谴责和诅咒,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被压迫者的同情和对于反抗者的赞赏。
文中人物周朴园唯利是图、专横跋扈,却又道貌岸然,自以为品质高尚。
蘩漪的性格也很鲜明,当人生需求受到禁锢时,她便不顾一切地进行反抗。
她是最富有“雷雨”性格的人物。
她的不道德是以反抗不道德的社会为前提的。
因而,她是一个被不合理的社会扭曲了的个性主义者形象。
在这里我也简要分析一下蘩漪的性格内涵:一、乖戾、孤独的蘩漪1.聪明美丽的蘩漪婚后很忧郁、痛苦蘩漪作为“一个中国旧式女人”,又读过书,爱好诗文,所以也有着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对未来充满人性的渴望。
十八年前,聪明美丽、热情开朗的她奉着父母之命、媒言之约,怀着美好的幻想满心欢喜地嫁给了周朴园,嫁给了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也可以说是周朴园用极其下流的卑鄙手段把天真的她骗进了周公馆。
她错了,周朴园是一个无法与之谈论感情的人。
周朴园和蘩漪结婚,从来没有以夫妻的感情待她,只是把蘩漪当成资产阶级家庭中的摆设,叫她做绝对服从的榜样。
就像文中“喝药”这一段,这时的蘩漪不仅没有拒绝的权利,就连“等一会儿喝”的自由也没有。
她必须服从周朴园的意志,丧失了个人的一切。
她在周家令人窒息的生存空间抗争了十八年,渐渐磨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
她的人性不仅受到严重的摧残,而且产生了畸变。
她同周朴园的夫妻关系已名存实亡。
如果说周朴园在生活中遗弃了侍萍,那么他在感情上已远远地抛弃了蘩漪。
而这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来说,意味着对她生命的变相扼杀。
所以,“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的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哀怨。
没有爱的家庭和周朴园的冷酷无情,彻底破灭了她原有的一点天真的幻想,也导致了她的人性随之出现了错位。
正因为如此,她所承受的人性砝码越重,内心遭受的压迫就越重,直到最终的崩溃。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繁漪是《雷雨》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她自我独立又追求自由,但最终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束缚,通过对其悲剧表现的探讨,可以折射出当时封建制度的落后与残酷,以及女性的卑微与不公,在繁漪这一悲剧形象给我们带来独特审美感的同时,也可从中反思新时期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以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一、妻性与母性的失落繁漪和每个人一样,在家庭中都身兼几重身份,她既是妻子,又是母亲。
然而,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母亲,她都感受不到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对繁漪来说,家像监狱,爱人像阎王,“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了”,这句话就道出了她心中的苦和怨。
在没有尊严、毫无生机的家中,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人性受到压抑而变得扭曲、异化。
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变成一个乖戾、抑郁,甚至阴鸷的人。
尽管,她为周朴园生下了一个儿子,但也没有改善他们的关系和她的境遇。
在这个家里,她只是周朴园展示家庭完整和美满的道具,丝毫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有的也只是冰冷、空洞和绝望。
以至于,她喊出了“我不是他(周冲)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这样的疯话,彻底失去了妻性和母性。
首先,作为妻子,繁漪体会不到丈夫的温情。
繁漪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旧式女性,她出生于大家庭,受到过一点新式教育,十八年前,青春貌美的繁漪听从着祖宗长辈们传承下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训戒,带着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和憧憬,嫁进了周公馆。
可现实是残酷的,她嫁到周家来,如同一只金丝鸟掉进一个令人窒息的枯井里。
周朴园非常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并得意于自己家庭的秩序和圆满。
在家庭里,“他的意见就是法律”。
周家这个禁锢如铁桶一般的家庭,极大的限制了繁漪的自由,她既不能经常步入交际场所施展她的年轻美貌和才气,也不能在家里呼风唤雨,骄纵任性,时时处处都要违心地带着周朴园强加给她的“贤妻良母”的“紧箍咒”,连一切正常的见解和行为、合理正当的要求都可能遭到周朴园的禁绝。
试论《雷雨》中造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原因

浅析造成繁漪悲剧形象的原因摘要:曹禺剧作《雷雨》中的繁漪是最具“雷雨”性格、最具反叛精神的人物,繁漪受过新式教育,又深受旧式思想的影响,新旧文化的双层夹击使她在“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性格交织中,内心向变态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她是那个时代最坚强的女子,最惹人怜悯的女人,是剧作《雷雨》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她敢爱敢恨、敢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可最终依旧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理想的爱情,失去爱情和亲情的她生活犹如一口枯井。
她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封建统治对人的精神压迫和摧残,也深刻赋予了她“雷雨”式性格,繁漪不仅是周公馆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繁漪雷雨式性格反叛悲剧前言曹禺的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剧作,《雷雨》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曹禺笔下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并且有很多成为了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虚伪且冷酷的周朴园;纯真且虚幻的周冲;冲动且莽撞的鲁大海;单纯且善良的四风;贪婪且势利的鲁贵……都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敢爱敢恨、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爱情、敢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倔强性格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一个。
曹禺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我喜欢看繁漪这样的女人,但我的才力是贫弱的……不过一个作者总是不由自主地有些姑息,对于繁漪我仿佛是个很熟的朋友……我想她应该能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
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职……”①这是曹禺对繁漪的人格定位,也引起了广大读者对她的同情,当然繁漪不仅仅只存在于曹禺的作品之中,更真实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社会之中。
从古至今,很多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常常会用真、善、美的优良品格来塑造诸多女性形象,借此来打动读者的内心,(而曹禺剧作《雷雨》中的周繁漪却和传统女性大相径庭:作为妻子,她没有恪守传统女性应遵循的‘三从四德’,在感情上出轨背叛了自己的丈夫周朴园;作为母亲,她放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为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将自己丈夫、前妻的儿子周萍作为自己的情人,发生了违背伦理道德的关系——由此看来,繁漪既不是贤妻也不是良母,她的行为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可就是这样的繁漪依然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深切同情和怜悯,因为她有她的人格魅力所在:繁漪敢爱敢恨、敢于敢于打破常规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她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1. 引言1.1 介绍《雷雨》《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作为曹禺的代表作品之一,《雷雨》以极具张力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这部戏剧以上海的富商家庭为背景,描绘了家族间的欲望、权力斗争和人性的丑恶。
在这个浮华的都市中,每个人物都展现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矛盾的情感,而繁漪作为其中一位重要人物,更是承载着曹禺对于人性的深刻探讨。
在《雷雨》中,繁漪这一角色被塑造得异常丰满,他不仅拥有独特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更在剧情的推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繁漪与其他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为整部戏剧增添了更多的戏剧张力。
通过对繁漪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雷雨》中人性的复杂和悲剧。
繁漪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反映出曹禺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整个戏剧中,繁漪的存在不仅是为了推动剧情,更是为了突出人性的善恶、欲望与绝望的对立,使得《雷雨》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1.2 繁漪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繁漪是《雷雨》中一个关键的人物,其形象鲜明、深刻,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繁漪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小说中复杂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较量。
繁漪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在剧情中的作用,都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繁漪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也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线索,通过分析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可以揭示出更多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相和秘密。
繁漪的命运走向更是承载着小说主题的关键,他的经历和命运将对其他人物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整个故事向着高潮发展。
对繁漪人物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主题,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阅读和讨论提供更多观点和思考。
2. 正文2.1 繁漪的外貌特征繁漪是《雷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年轻的男子,面容英俊,身材修长,眉目间流露出一种孤寂的忧伤。
爱是与命运徒劳的抗争——《雷雨》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爱是与命运徒劳的抗争——《雷雨》繁漪人物形象分析繁漪1、繁漪的相对中心性曹禺先生在《谈雷雨》中对于繁漪这个人物形象说道:“如若以寻常的尺来衡量她,她实在没有几分赢人的地方。
不过聚许多所谓“可爱的”女人在一起,便可以鉴别出她是最富于魅惑性的。
这种蛙惑不易为人解悟,正如爱嚼姜片的才道得出辛辣的好处。
所以必需有一种明白蘩漪的人始能把握着她的魅惑。
不然,就只会觉得她阴鸷可怖。
平心讲,这类女人总有她的“魔”,是个“魔”便有它的尖锐性。
也许蘩漪吸住入的地方是她的尖锐。
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
”雷雨中的繁漪是心理最为复杂和矛盾的人物,有着疯子一般执着的偏激和神经病一样的疯狂。
在戏的一开始便给予了观众一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同时她也成为了开启雷雨剧场大幕的核心钥匙。
雷雨的剧情自开始到结束都与繁漪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虽然自《雷雨》问世以来其主角便一直没有定论,但从《雷雨》的剧情发展来看,依然可以看出繁漪这个角色在所有人物中,不可替代的相对中心地位。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角色:繁漪、四凤和鲁侍萍,他们之间既相互关联也相互排斥,而正是因为她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排斥的关系才不断地将更多的人牵扯到她们之间,进而一步步的将周家,鲁家所有的人搅进这一潭历史的浑水中,无法逃离,不可自拔。
繁漪因为四凤与周萍的恋情而对四凤产生了一种羡慕、嫉妒,乃至于愤恨的情绪。
面对抢夺自己“爱人”的四凤,繁漪在自己心中感到十分的羞辱与悲伤。
她作为周萍的后母与周萍发生了乱伦的关系本就是她心中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而爱人的背叛更使得她几近疯狂,更加使她感到不堪的夺走他爱人的居然是每日服侍她,地位低下的四凤。
而她又自持身份不屑于与四凤这个自己的下人竞争,因而想通过自己的身份与权势来逼迫四凤放弃与离开。
与四凤的母亲鲁侍萍面谈,让她带着四凤离开无疑是最明智与最体面的方式。
由此,雷雨的冲突与矛盾便逐渐开始并全面升级。
四凤、繁漪、周萍,周冲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繁漪与周萍的不伦之秘、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的恩怨、周朴园与鲁大海的血缘与阶级矛盾,周萍与鲁侍萍之间的母子关系……种种的人物关系彼此交织最终演绎出了一场绚丽华美的人性悲剧。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雷雨》中,繁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繁漪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因为她既是一个坚强的女性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心和梦想的女孩。
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她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首先,繁漪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孩。
她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愿意受到别人的束缚和控制。
在小说中,她对庄子的爱情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坚持和毅力。
她在庄子家里的日子并不轻松,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爱情和梦想。
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战斗,而且总是能够取得胜利,这让读者感到非常振奋。
其次,繁漪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孩。
虽然她生活在一个非常艰苦的时期,但她总是能够把自己的爱和关心无私地付出给别人。
她非常照顾庄子的妹妹瑶瑶,也关心和支持自己的好友杨玉芬。
在小说中,繁漪的爱心和关心就像一缕清风,让读者感受到了温暖和感动。
最后,繁漪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在小说中,她不仅面对着自己的爱情问题,还要应对时代的巨变和家庭的困顿。
然而,她从未退缩或泄气,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
无论是学员运动还是家庭变故,繁漪都能够克服困难,坚定地前行。
总之,《雷雨》中的繁漪形象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情感,她的坚韧、爱心和勇敢,不仅感染着读者的心灵,还让读者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时代的女性,以及女性对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贡献。
繁漪的形象在小说中也表现出了许多复杂的人性和情感。
在她深爱的庄子背叛她的时候,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而是选择了坚强和宽容。
她没有责备庄子的背叛和放弃,而是选择面对和原谅,体现了她的高度成熟和智慧。
这种宽容和理解也让她赢得了庄子的敬爱和感激,表现出她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此外,在小说中,繁漪的形象也展现出了许多痛苦和矛盾。
尤其是在学生运动中,她面对着自己的亲情和爱情,同时还要体现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责任。
她在这场运动中失去了自己的哥哥繁良,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然而,她并没有失去追求正义和公正的信念,而是更加坚定和勇敢地站在了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上。
浅论话剧《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

浅论话剧《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家庭悲剧。
作品成功塑造了蘩漪悲剧艺术形象,运用精湛、高超的艺术手法,在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中塑造蘩漪艺术形象,它包含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话剧《雷雨》蘩漪悲剧典型形象典型意义《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和里程碑。
作品为我们成功塑造蘩漪这个经久不衰、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是文学爱好者讨论和研究的焦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讨论、去挖掘。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蘩漪是一个悲剧形象(一)蘩漪的悲剧性婚姻1.和周朴圆无爱的婚姻蘩漪原具有天生丽质和水晶般心灵,17岁时,被迫嫁给大她20岁的周朴圆,同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共同生活了18年,饱受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
一方面,两人居家相处却得不到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阻碍了家庭一切生机勃勃的气息,禁绝了家庭正当的情感要求,使蘩漪遭受情感的冷漠;另一方面,蘩漪遭受着巨大精神折磨。
从周朴园威逼蘩漪喝药这一场戏来看,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精神摧残,充分暴露了周朴园狰狞的面目和冷酷的手段,因而激起蘩漪更大的反抗,当周朴园无端得给蘩漪扣上“神经病”的帽子时,这种极端的精神折磨正是对蘩漪人格的侮辱和人性的践踏。
2.和周萍崎形的爱情正当蘩漪在艰滩寻找和殷殷渴求真正情爱之时,周萍闯入了蘩漪的情感世界,感情饥渴的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周萍,把一切都交给了他。
周萍再次燃烧了蘩漪爱的激情,可他最终背弃爱情的行径,用一句句冷冰冰、无情的话语“我怕你是疯了,你给我滚开,我要你死等等”,直接抨击着蘩漪那颗已经破损不堪的心灵,像一把无情的刺刀刺痛蘩漪的心,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遭受抛弃,再次陷入绝望的悲剧,于是,她身上所具有的原始性开始萌发,她做出玉石具焚的残忍举动,到最后一幕她承认了同周萍的关系,使周家复杂的血缘关系一下子真相大白,使周萍再一次陷入乱伦,在痛苦和悔恨中自杀身亡。
繁漪的人物形象分析

对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繁漪形象的意义: 揭示了女性在封建 社会中的困境与抗 争
繁漪对后世文学创 作的影响:提供了 深入探讨女性命运 和抗争的素材
繁漪形象的启示: 文学创作应关注女 性命运,揭示社会 问题
繁漪形象的借鉴: 如何塑造丰满、 立体的女性形象
对观众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繁漪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繁漪的个性特点:独立、坚强、勇敢,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繁漪对观众心灵的震撼:通过她的悲剧命运,引起观众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繁漪对观众的启迪:启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繁漪是周萍的 后母,她在家 庭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
繁漪在《雷雨》 中是一个具有 深刻内心矛盾
的人物。
她的角色定位 体现了当时社 Biblioteka 伦理道德和 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家庭矛盾的集中体现者
繁漪是周朴园的妻子,与周萍、周冲等人有复杂的家庭关系。
繁漪的命运被周朴园所控制,她对周朴园的专制和虚伪深感不满。
在家庭矛盾中,繁漪与周萍、周冲等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成为了家庭矛盾的集中体现 者。
Part Three
繁漪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与周朴园的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繁漪是周朴园的第二任妻子,两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纠葛。 家庭地位:繁漪在周家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 性格冲突:繁漪性格刚烈,追求自由和爱情,与周朴园的专制性格产生冲突。 情感纠葛:繁漪对周朴园抱有复杂的情感,既有爱又有恨,这种纠葛贯穿了整个剧情。
与周萍的母子关系
繁漪与周萍的关系是母子,两人之间存在深厚的感情纽带。 繁漪对周萍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爱与关怀让周萍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在剧情中,繁漪与周萍的母子关系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考验,但两人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 繁漪作为母亲,对周萍的未来充满期望,希望他能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繁漪并不能就这样枯萎干死 下去,作为一个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她 也曾对可怕的现实进行吃力的反抗。她
的“雷雨”性格也就此展现出来。 这首先表现在她和周朴园的冲突
中。 这个靠“发断子绝孙财”起家的大
资本家,他冷酷、自私、专横、虚伪, 为了维护他那所谓 “平静” 和 “圆满” 的家庭秩序,他窒息着一切自由的空 气。18 年前他娶了与他门当户对的繁 漪,然而在他眼中, 她只是他竭力维护 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 的点缀物,一个 “百依百顺的 旧式花 瓶”、“替孩子们做个服从的榜样”的装 饰品。她的一切要成为“驯服的榜样”。
蘩漪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作为一个 受到 “五·四”思潮影响的 “旧式女 人”,蘩漪开始觉醒,她不满现实的处 境,开始追求自由的爱情,美好的生 活。然而这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允许的, 不可能的。她们在现实的樊笼中做着困 兽之斗,头破血流却是徒劳。她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作者曹禺认为:“繁漪自然是值得 赞美的。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 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 的斗。” 在繁漪身上我们看到了命运的 抗争,看到了一种崇高的反叛精神。她 就像一道闪电,在封建专制的雨夜中发 出最夺目的光彩。
对周朴园,繁漪的“雷雨”性格可 能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但面对周萍的懦 弱、自私和背弃,她一直非常隐忍的原 始本性,开始爆发且显得强烈和极端, 外在行为变得乖戾、阴鸷。
她本来“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 静地等死”。继子周萍的出现,使两颗 同样苦闷的灵魂由相互陌生而彼此熟 悉,是他们之间爱情的纯真与甜美让她 重新回复到一个 “人”,一个 “女人” 的常态,让她重新体会到“活着”的快 乐与幸福,而繁漪犹如一株即将枯死的 奇花,得到了点滴雨露的滋润,又逐渐 有了些生气。
[关键词] 繁漪;“雷雨”;性格;悲剧根源
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往往不 是因为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取决 于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茅盾曾说:“读 者所欣赏于他们的是灵魂的搏战和人格 的发展,决不是忽离忽合像做梦似的情 节。”老舍也认为:“小说的成败是以人 物为准, 不仗着事实。”一位优秀的文 学作家,应该是一位杰出的人像雕塑 家,因为不朽的作品总是同不朽的典型 形象紧密联系的。而曹禺就是这样一位 优秀的文学作家,他在他所创作的戏剧 《雷雨》 中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最具叛 逆性和最具“雷雨”式性格的人物—— 繁漪。
所以当周萍否定过去用传统宗法 伦理使其安于母亲身份时,她对周萍
“极端的爱” 自然而然转化为 “极端的 恨”。她像 “疯子” 一样开始报复,她 辞退四凤,雨夜跟踪周萍。当雷雨之夜 鲁家窗外繁漪苍白的脸呈现在闪电之中 时,当她失去理智地叫喊:“我没有孩 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 没有”,我“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 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绝望烧得疯狂 的女人,她生命的蛮力失却了理性的制 约,不惜残害自己来毁灭他人。繁漪既 受尽了周朴园的精神束缚,又遭到周萍 抛弃的痛苦,这双重的悲剧在她的心灵 中升腾起一股不顾一切的反抗力量。“一 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这岂止 是灵魂的呼叫,这是命运的控诉和抗议。
繁漪出场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沉 静,忧郁,她的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 人失望后的痛苦与忧怨。” 繁漪,这个 18 年前被大她二十岁的周朴园骗到周 家,有着“像一片烧不息的火般热情的 少女”,从到周公馆的第一天起就没感 受到一丝温情和爱,有的只是周朴园的 专制。在这个家庭里,周朴园禁止一切 正常的欲望和要求,一切都要听从他这 个“父亲”,这个烈,恨起来也 会像团火,把人烧毁”的繁漪而言,该 是多大的精神折磨。18 年地狱般的生 活把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是活着的死人”,只有“静静地等死”。
“喝药” 那一场戏。她的压抑、追 求被周朴园当作“精神失常”而威逼她 吃药、就医时,终于激起她心底潜藏已 久的反抗意识。她当着孩子的面否认自 己有病,拒绝吃药、看病,虽然她最终 含泪将药喝完,但这也是繁漪在长期受 压抑后的第一次反抗。而当周朴园强令 她看病时,繁漪已经以一个挑战者的姿 态出现。她轻蔑地说:“你忘了自己是 怎样的一个人啦?” 这句话包含着蔑视 和嘲弄之意。最后一幕,繁漪以一个审 判者的姿态,在大庭广众之下,彻底撕 破了周朴园“庄严”的外表,破坏了周 家“最完美的”家庭秩序,把他推上历 史的审判台。
作者简介:华静(1982—),女,河北 省定州市人,毕业于河北大学师范学院,汉 语言文学专业。
20
学教育 2010.06
文学评论
浅析繁漪“雷雨”性格及悲剧根源
华静
(石家庄东方美术学院公共课部,河北 新乐 050700)
[摘 要] 《雷雨》 中, 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 “雷雨” 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 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 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本文将探讨繁漪的“雷雨” 性格并挖掘其悲剧根源。
曹禺也在剧本的“舞台提示”中这 样写道,“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 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 切的决定。她爱起人像一团火那样热 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 毁”。这些描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 在繁漪身上既残存着中国旧式女人忍 让、屈从的性格弱点,也有着新式女性 的反抗和叛逆性格。这直接导致了她的 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