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及靶向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靶向治疗研究进展孙任成1,孙赛赛1,于渊21.潍坊市中医院肿瘤外科,山东潍坊 261041;2.潍坊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山东潍坊 261041[摘要] 随着靶向治疗为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以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获益,肺癌靶向治疗的新辅助策略逐渐受到关注。

近年来,NSCLC 的新辅助靶向治疗临床试验研究数据不断更新,NSCLC 新辅助靶向治疗安全有效,可增加根治性手术机会、减少疾病复发并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对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 应用新辅助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新辅助靶向治疗的认识。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靶向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4)02(c)-0195-04Advances in Neo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UN Rencheng 1, SUN Saisai 1, YU Yuan 21.Department of Surgical Oncology, Weif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ifang, Shandong Province, 261041 China;2.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Weifang People's Hospital, Weifang, Shandong Province, 261041 China[Abstract] With the benefit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ith positive driver genes and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 neoadjuvant strategies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are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ata of clinical trials of neo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in NSCLC have been constantly updated. Neo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in NSCLC is safe and effectiv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of radical surgery, reduce disease recurrence and improve patient progno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levant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o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in driver gene-positive NSCLC, in order to improve clini⁃cians' understanding of neo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eoadjuvant targeted therapy; Review肺癌是中国乃至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占80%~85%,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但预后并不理想,Ⅱ~ⅢA 期5年总生存率为41%~65%,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辅助或新辅助化疗仅在手术基础上提高了4%~8%的5年总生存率,免疫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驱动基因阴性NSCLC 的预后,但对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 效果并不理想。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 332 •国际呼吸杂志2021 年3 月第41 卷第 5 期Im J Respir,March 2021,Vol.41,No.5.专题笔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张文静徐瑜白莉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17通信作者:白莉,Em ail:blpost@【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可导致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驱动基因突变,包括EG FR、A L K、R()S1、K R A S、c-M ET、H ER2、R E T、N T R K、PIK3A等,晚期N SC LC患者的治疗模式已经从基于组织病理分型的传统化疗、放疗,发展到基于分子病理分型、个体化的分子靶向治疗模式。

分子靶向治疗相较传统治疗方式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目前已成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 SC L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改变了晚期N SC L C的治疗模式。

本文针对N SC LC驱动基因及最新研发的靶向药物阐述N SC L C分子靶向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关键词】癌,非小细胞肺;分子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D()I:10.3760/l31368-20200514-00397Targeted therapy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tate of the art and further directionsZhang Wenjin^, Xu Yu,Bai LiDepartment o 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 f Army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 7,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Bai L i, E m ail:**************【Abstract】More and mor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have been confirmed to havedriver gene mutations which lead to tumo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including epi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E G FR, ALK, ROS1, KRAS, c-MET, HER2, RET, NTRK, PIK3A, etc). Thetreatment mode of advanced NSCLC patients has evolved from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andradiotherapy based on histo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to personalized targeted therapy based onmolecular genetic diagnosis, 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outcome of disease and the quality oflife. Targeted therapy is becoming the standard first-line therapeutic scheme for the treatment ofNSCLC harboring driver gen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river genes found in NSCLC and thedevelopment of novel compounds targeting these driver genes.【Key words】Carcinoma, non'small-cell lung;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Epi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gene;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D()I:10.3760/l31368-20200514-00397肺癌是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病死率前三位的恶性肿瘤,其中80%〜85%的患者为N SC LC,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1]。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进展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进展
究结果 来验证 。
( 参考文献略, 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
支气管热成形 术是哮喘治疗
收稿 日期 ;0 00.5 2 1-40 ( 责任编辑 : 王静)
25 支气 管热成 形术 ,
领域一项创新 的 、 试验 性的操作 , 它能够减少 气道平 滑肌 的数量 , 从而减轻支 气管收缩 、 少哮喘症 状的 减
・1 4 ・ 32
M o e r ci a e i i e d m P a tc l d cn ,De e e 01 Vo . 2 M c mb r 2 0, 12 ,No 1 .2
气 管重度狭 窄 的有 效手段 。目前 常用 的气 道 内支 架 发 作频率 和严重程 度 。其原理 是通过一 个特 殊 的导 严格控 制作用的管状 支架和 由 管 电极 ,
金 属材 料制 成 的可膨胀 式 金属 支架 。包 括 D mo 壁加 热达 到特定 的温度而 减少气 道平滑肌 的数量 。 u n 0t n 支 架在 内的各种硅 酮支架 的优 点是价格便 宜 ,置入 这种 射频 电能适 用于 直径 3~ 1 ur 的大多数 气 后移取 出 比较方便 ; 缺点 是置入后容 易移位 , 置入 必 道 。支气 管热成形 术与 常规射频 消融术 的基本原 理
它 能起 肺减容 的作用 。前期 的研究 结果显示 经支气 展必定又将为这 门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应用于 管镜肺减 容术后 6~ 1 周 时患者 6m n 2 i步行 距离有 消化道疾病诊 断的胶囊式机 器人 已经 问世 , 于气道 对
提高 , 自觉症状 改善 , 但何种封 堵器 合适 、 发症严 疾病 能否 出现更加微 创 、 并 有效 的诊疗方 法 , 我们将拭 重与否 、 期疗效如何 , 远 均有待 于动物实验和 临床研 目以待 。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 一线免疫治疗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肺癌作为发病率第一的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肺癌的诊疗从化疗到靶向治疗再到免疫治疗,引领肿瘤的精准治疗模式。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多种程序性死亡受体 1( programmed death 1,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抑制剂取得显著疗效,在晚期 NSCLC 一线、二线治疗中获得适应证,并丰富了从单药治疗到联合治疗的格局,使得“chemo- free”有望成为可能。

免疫治疗为肺癌治疗模式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对肺癌治疗方案、生物标志物的选择和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2011 年 Nature 发表的《Cancer immunotherapy comes of age》点燃了免疫治疗的燎原之火,众多研究陆续推出,主要集中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 和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 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 抑制剂。

自 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重大突破”以来,PD-1 /PD-L1 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中的主力军,在癌症治疗领域备受瞩目。

2014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stra- tion,FDA) 首先批准pembrolizumab 和nivolumab 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其适应证不扩大。

其中,对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治疗的不断探索:从二线到一线,从晚期到局部晚期再到早期,从单药到联合,从泛人群到精准治疗,使得免疫治疗遍地开花。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 摘要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往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禁区",但随着对靶向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认识及临床证据不断生成,免疫治疗有望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带来新希望。

共识在《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的基础上,由共识专家组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通过共识更新研讨会共同制定。

专家组经充分研讨在3个临床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不推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患者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推荐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在靶向治疗耐药或不可及时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

同时,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组也调整了3条共识意见的推荐级别,对于表皮生长因子TKI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患者使用ICIs联合抗血管治疗调整为强推荐,对于晚期KRAS突变和BRAF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CIs治疗分别调整为一致推荐和强推荐。

共识结合国内外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专家组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旨在为中国临床医师的免疫治疗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引导。

【关键词】肺肿瘤; 驱动基因阳性; 靶向治疗耐药; 免疫治疗; 专家共识在中国所有恶性肿瘤中,2022年肺癌新发病例数排名第1位,占18.06%,肺癌死亡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3.9%,排名第1位。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中占比>80%。

由于NSCLC侵袭性较高,且早期NSCLC通常不伴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

在我国,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比例约为61.4%和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成为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对于生存的改善极为有限。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

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

《癌症进展》2019年10月第17卷第20期ONCOLOGY PROGRESS,Oct2019,V ol.17,No.20*综述*EGFR基因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策略杨路,王燕#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021摘要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类型。

多项Ⅲ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以给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

然而,接受靶向治疗的人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耐药情况,其后续的治疗策略已成为目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在EGFR-TKI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中,免疫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整体效果不理想,只有少数患者可以从中获益,但是具体的疗效预测指标尚不明确。

免疫抑制剂联合EGFR-TKI治疗是针对NSCLC的一种新的思路,但是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需要进一步探索。

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及抗血管药物治疗晚期NSCLC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此种联合治疗方案有望成为EGFR-TKI耐药后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目前,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在免疫治疗时代的总体治疗策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因而本研究将对免疫治疗在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关键词::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4734..2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19.17.20.03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进入了分子靶向精准治疗时代。

据报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在白种人中的发生率约为15%[1],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0.3%~ 64.5%[2-3]。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_王汉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_王汉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王汉萍张力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 北京 100730摘要 :肺癌居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 大部分患者发现即为晚期 , 早期患者术后也容易复发。

传统的化疗有效率低 , 靶向治疗对于敏感突变者疗效好 , 但远期耐药不可避免 ;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lung cancer , NSCLC 的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有多种疫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中针对Ⅲ B 、Ⅳ期的疫苗包括 L-BLP25、 Belagenpumatucel-L 、 EGF 疫苗、 TG4010、 Talactoferrin 、多肽疫苗等。

作为 NSCLC 术后辅助治疗的疫苗有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GE -A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高度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 , CTLA-4抑制剂Ipilimumab 在鳞癌中显示了优势 , 其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PD-1/PD-L1在鳞癌方面虽有优势 , 但其安全性需要注意。

关键词 :肿瘤疫苗 ; 非小细胞肺癌 ; 免疫治疗 ; 临床试验中图分类号 :R734.2/R730.51文献标志码 :Adoi :10. 11877/j.issn. 1672-1535. 2014. 12. 03. 09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1]。

而肺癌中 NSCLC 占到 85%左右 , 其发病率高 , 且预后差 [2]。

而 NSCLC 患者中有 70%在诊断时已经为局部晚期或晚期 , 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 而可以手术治疗的早期 NSCLC 的术后复发率也在 30% 40%[3]。

对于局部晚期或晚期的患者 , 传统的一线铂类二联化疗有效率始终不能突破40%, 而且化疗相关副作用一直是令医生和患者头痛的问题。

近十年来 , 在NSCLC 治疗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最大进展 , 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GFR-TKI [4]和 EML4-ALK 融合基因抑制剂 [5]两种药物在存在相应突变的患者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 , 并被广泛使用 , 使得晚期 NSCLC 的中位生存时间得到显著提高。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68页PPT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68页PPT

Avastin 7.5mg/kg every 3 weeks + CG 6
PD
Avastin 15mg/kg every 3 weeks + CG 6
PD
Two-stage design – Initially, 210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to one of the three arms (1:1:1) – following assessment, 1:1 randomisation continues to the CG-alone plus one CG + Avastin arm – no crossover allowed
12
18
24
30
36
Months
Sandler A, NEJM 2019
Gemcitabine-cisplatin +/- Avastin in NSCLC: a phase III trial
CG alone 6
Previously untreated, stage IIIb,
IV or recurrent NSCLC (n=830)
OS 高加索人(n=945)
亚裔(n=121) 腺癌(n=412)
11.3月 10.5月 17.6月 12.0月
鳞癌(n=347)
10.2月
B组(CV) 10.1月 9.1月 20.4月 10.2月
8.9月
P 0.0441 0.0025 0.4992 0.0673
0.0567
结论:联合治疗对高加索人总生存期的改善优于亚洲人, 而且独立于组织学分型,不过亚洲人总生存期较长
EGFR-TKI与化疗药物联合存在某些共同获益人群 EGFR-TKI与化疗药物存在拮抗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要评估标准:免疫相关疗效标准
抗肿瘤活性(RECIST v1.1,中心评估)
N 总计 治疗史 未经治疗 曾接受过治疗 组织学 非鳞癌 鳞癌 吸烟史 目前/曾经 从不 236 236 42 194 230 191 39 230 165 65 27(20-34) 9(4-19) 23(17-29) 18(8-34) 26(14-42) 20(15-26) ORR %(95%CI) 21(16-27) 给药方案 2 Q3W 10 Q3W 10 Q2W N 236 6 126 104 33(4-78) 21(14-29) 21(14-30) ORR %(95%的肿瘤细胞 PD-L1弱阳性:1-49%的肿瘤细胞 染色阴性为PD-L1无表达
Garon EB, et al. 2014 ESMO Abstract LBA43
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任何等级不良事件,发生率>5%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 任何 乏力 皮肤瘙痒 N=45 80 22 13 3-4级不良事件或不良事件导致停药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 N=45 导致停药
恶性肿瘤的特征(肿瘤微环境)
六大特征
维持增殖 信号 失去生长 抑制 基因组不稳 定和突变 抵抗细胞 死亡 复制的永 生化 新增4个特征 细胞能量 异常
十大特征
肿瘤微环境
逃避免疫 摧毁
诱导血管 形成
侵袭和转 移
促肿瘤的 炎症
The hallmarks of cancer. Cell. 2000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Cell. 2011
R
疾病进展
1:1
(PD-1)-阻断抗体 Pembrolizumab 10mg/kg q2w 疾病进展
第一次给药的60天内强制性活检
疗效评估
每9周进行一次 主要评估标准:RECIST
v1.1 (独立中心评估) (irRC) (研究者审查)
Rizvi NA, et al. 2014 ASCO Abstract 8007.
T-cell activation
CTLA4 T cell T cell T cell
T-cell inhibition
T-cell potentiation
CD28
CD28
TCR MHC APC B7
TCR MHC APC
CTLA4 B7
CTLA4 TCR MHC APC B7
IPILIMUMAB
Nivolumab的最新进展

因期中分析结果出色,施贵宝公司提前终止试验,美国FDA 2015年3月4日批准了nivolumab用于治疗在经铂为基础化疗 期间或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鳞状细胞非小细胞肺癌 。
抗PD-1
1.
Nivolumab
2. Pembrolizumab (MK-3475)
Pembrolizumab (MK-3475)治疗晚期NSCLC的安全 性和临床活性
2. Tremelimumab Another antibody targeting the CTLA-4 molecule, is being tested in a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主要内容
1.免疫部分 (1).恶性肿瘤的免疫特征和免疫治疗靶点 (2).目前热门的免疫治疗进展: a.抗CTLA-4 (Ipilimumab等) b. 抗PD-1 (Nivolumab,MK3475等) 抗PD-L1 (MPDL-3280A等) c.通过补体受体3(CR-3)依赖性机制激活: Imprime PGG 2. 新靶向药物和化疗的联合 a. Necitumumab联合化疗用于鳞癌一线治疗 b.Ramucirumab联合化疗用于二线治疗
抗PD-1/PD-L1
Ribas A. N Engl J Med 2012; 366(26):2517-2519.
抗PD-1
1.
Nivolumab
2. Pembrolizumab (MK-3475)
抗PD-1
1.
Nivolumab
2. Pembrolizumab (MK-3475)
Nivolumab:持久有效,里程碑意义的生存时间
Nivolumab的最新进展
• IV期转移性的鳞状细胞 癌 • ECOG PS 0-1 • EGFR阴性 • ALK阴性 • 含铂方案化疗后进展
75 mg/m2 多西他 赛 q3w(N=137)
R
OS
1:1
(PD-1)-阻断抗体 3mg/kg Nivolumab q2w(N=135) OS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多国家参与的随机试验结果 .期中分析结果:Nivolumab组患者的中位OS 为9.2个月 (95% CI: 7.3, 13.3), 多西他赛组为6个月(95% CI: 5.1, 7.3) [风险比 0.59% CI: 0.44, 0.79, p=0.00025]。
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4 级)
抑制性树突状细胞 髓系抑制性细胞 其他…
Balance of immunostimul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in tumor immunology
stimulation suppression
Immune escape and immunosuppression
stimulation
PD-L1表达
阳性 阴性 EGFR突变 KRAS突变 ALK基因重排
236
201 35 36 39 6 23(18-30) 9(2-23) 14(5-30) 28(15-45) 17(0-64)
a包括确认和未确认缓解;b数据截止日期为2014年3月3日
Garon EB, et al. 2014 ESMO Abstract LBA43
主要内容
1.免疫部分 (1).恶性肿瘤的免疫特征和免疫治疗靶点 (2).目前热门的免疫治疗进展: a.抗CTLA-4 (Ipilimumab等) b. 抗PD-1 (Nivolumab,MK3475等) 抗PD-L1 (MPDL-3280A等) c.通过补体受体3(CR-3)依赖性机制激活: Imprime PGG 2. 新靶向药物和化疗的联合 a. Necitumumab联合化疗用于鳞癌一线治疗 b.Ramucirumab联合化疗用于二线治疗
24%
51周 (中位OS ) 46%获得24周 23%,8/35 17%,1/6 无进展生存 吸烟反应 非吸烟 率(更好)
MPDL3280A 52例晚期 法国(抗PD-L1)
22%有效率
Nivolumab与PD-L1表达
Scott J. Antonia et al. WCLC 2013 P2.11-035
全组人群 8.2 64
Garon EB, et al. 2014 ESMO Abstract LBA43
PD-L1表达水平与缓解率
Garon EB, et al. 2014 ESMO Abstract LBA43
生存期评估:PD-L1表达
• •
PD-L1强阳性患者较弱阳性/阴性患者的PFS更长(HR=0.52; 95%CI:0.33-0.80) PD-L1强阳性患者较弱阳性/阴性患者的OS更长(HR=0.59; 95%CI:0.35-0.99)
Douglas Hanahan, Robert A. Weinberg
肿瘤免疫和免疫逃逸机制
enhancer
regulator
suppressor
正 相 调 控 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
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 T辅助细胞的活性 NK细胞的活性 其他效应细胞
负 相 调 控 调节性 T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免疫平 衡状态
blocks CTLA-4
近年来临床研究中治疗肺癌明确有效的单抗
CTLA-4 mAb
1. Ipilimumab Now being tested in phase III trials for NSCLC and for SCLC . Other open ipilimumab trials include: A phase II trial of ipilimumab plus chemotherapy before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A phase I trial of ipilimumab plus targeted therapies (erlotinib or crizotinib)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V NSCLC who also have EGFR or ALK mutations. A phase I trial of ipilimumab plus Gleevec (imatinib mesylate), a c-Kit inhibitor,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including lung cancer.
晚期NSCLC免疫和靶向治疗新进展
宁波市第二医院 放化疗科
饶创宙
主要内容
1.免疫部分 (1).恶性肿瘤的免疫特征和免疫治疗靶点 (2).目前热门的免疫治疗进展: a.抗CTLA-4 (Ipilimumab等) b. 抗PD-1 (Nivolumab,MK3475等) 抗PD-L1 (MPDL-3280A等) c.通过补体受体3(CR-3)依赖性机制激活: (Imprime PGG) 2. 新靶向药物和化疗的联合 a. Necitumumab联合化疗用于鳞癌一线治疗 b.Ramucirumab联合化疗用于NSCLC的二线治疗
Rizvi NA, et al. 2014 ASCO Abstract 8007.
KEYNOTE-001:研究设计
• • • • • • • • IV期NSCLC患者 ECOG PS 0-1 EGFR阴性 ALK阴性 PD-L1阳性≥1% 无全身性类固醇治疗 无自身免疫性疾病 无或稳定的脑转移 Pembrolizumab 10mg/kg q3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