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酶切体系

合集下载

双酶切实验

双酶切实验

双酶切概述双酶切反应(Double Digests)1、同步双酶切同步双酶切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常用方法。

选择能让两种酶同时作用的最佳缓冲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NEB每一种酶都随酶提供相应的最佳NEBuffer,以保证100%的酶活性。

NEBuffer的组成及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中的活性见《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里的活性表》及每支酶的说明书。

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两种酶活性的缓冲液即可用于双酶切。

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条件下的切割速率会减缓,因此使用时可根据每种酶在非最优缓冲液中的具体活性相应调整酶量和反应时间。

2、分步酶切如果找不到一种可以同时适合两种酶的缓冲液,就只能采用分步酶切。

分步酶切应从反应要求盐浓度低的酶开始,酶切完毕后再调整盐浓度直至满足第二种酶的要求,然后加入第二种酶完成双酶切反应。

3、使用配有特殊缓冲液的酶进行双酶切(图)使用配有特殊缓冲液的酶进行双酶切也不复杂。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标准缓冲液的酶也能在这些特殊缓冲液中进行酶切。

这保证了对缓冲液有特殊要求的酶也能良好工作。

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中进行酶切反应时,反应速度会减缓,因此需要增加酶量或延长反应时间。

通过《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里的活性表》可查看第二种酶在特殊缓冲液相应盐浓度下的作用活性。

双酶切建议缓冲液注:只要其中一种酶需要添加BSA,则应在双酶切反应体系中加入BSA。

BSA不会影响任何内切酶的活性。

注意将甘油的终浓度控制在10%以下,以避免出现星号活性,详见《星号活性》。

可通过增加反应体系的总体积的方法实现这一要求。

某些内切酶的组合不能采用同步双酶切法,只能采用分步法进行双酶切。

上表中这些组合以“se q”标注。

[编辑本段]双酶切的注意事项1、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

2、对含有AMP-RESISTENCE的质粒铺板时,注意加AMP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克隆株无法筛选出来.我的方法是培基高温消毒后放在烤箱里,烤箱一般温度为55-60度,然后做的时候拿出来,这样好掌握温度。

双酶切鉴定

双酶切鉴定

四、双酶切鉴定㈠双酶切反应(Double Digests)1、同步双酶切同步双酶切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常用方法。

选择能让两种酶同时作用的最佳缓冲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NEB每一种酶都随酶提供相应的最佳NEBuffer,以保证100%的酶活性。

NEBuffer的组成及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中的活性见《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里的活性表》及每支酶的说明书。

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两种酶活性的缓冲液即可用于双酶切。

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条件下的切割速率会减缓,因此使用时可根据每种酶在非最优缓冲液中的具体活性相应调整酶量和反应时间。

2、分步酶切如果找不到一种可以同时适合两种酶的缓冲液,就只能采用分步酶切。

分步酶切应从反应要求盐浓度低的酶开始,酶切完毕后再调整盐浓度直至满足第二种酶的要求,然后加入第二种酶完成双酶切反应。

3、使用配有特殊缓冲液的酶进行双酶切(图)使用配有特殊缓冲液的酶进行双酶切也不复杂。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标准缓冲液的酶也能在这些特殊缓冲液中进行酶切。

这保证了对缓冲液有特殊要求的酶也能良好工作。

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中进行酶切反应时,反应速度会减缓,因此需要增加酶量或延长反应时间。

通过《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里的活性表》可查看第二种酶在特殊缓冲液相应盐浓度下的作用活性。

双酶切建议缓冲液注:只要其中一种酶需要添加BSA,则应在双酶切反应体系中加入BSA。

BSA不会影响任何内切酶的活性。

注意将甘油的终浓度控制在10%以下,以避免出现星号活性,详见《星号活性》。

可通过增加反应体系的总体积的方法实现这一要求。

某些内切酶的组合不能采用同步双酶切法,只能采用分步法进行双酶切。

上表中这些组合以“seq”标注。

㈡连接反应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基因克隆技巧之---双酶切系统的具体应用实例

基因克隆技巧之---双酶切系统的具体应用实例

双酶切系统(DDDesigner)的具体应用实例DDDesigner group1. 避免浪费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系统能够避免限制性内切酶的浪费,因为很多限制性内切酶在实际应用中所需的用量极少。

如:利用NEB公司的PstI-HF和EcoRV-HF两种酶消化长度为3000bp的1ug质粒DNA,当这两种酶在质粒上各只有一个切点时,完全消化质粒DNA所需要的PstI-HF仅为1.2U,需要的EcoRV-HF也仅为1.5U。

由此可见,如果按照该酶所附的使用说明用1ul酶(10或者20IU)消化1ug质粒DNA,你将浪费了大约5-10倍的酶。

这种浪费在一些特别贵的酶上面可能体现得更明显。

2.确保质粒载体的完全酶切,降低载体自连而出现的背景克隆由于单位定义时底物选择的不同,以及酶在底物上识别位点的数目的差别,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切割相同的质粒DNA时,不同的酶所需要的酶量(单位数)有很大的差别,有时能够相差近30倍。

如:利用NEB公司的PstI-HF和NheI-HF两种酶消化长度为3000bp的1ug质粒DNA,当这两种酶在质粒上各只有一个切点时,完全消化质粒DNA所需要的PstI-HF仅为1.2U,需要的NheI-HF则高达32U,两种酶的用量相差近30倍。

因而,如果按照该酶所附的使用说明用1ul酶(10或者20IU)消化1ug质粒DNA,那么PstI-HF会出现浪费,但同时,NheI-HF的用量则不能保证质粒DNA的完全酶切。

此种情况下,在进行载体和外源片段的连接时,就会出现大量的载体自连,导致阳性克隆率低,或者克隆失败。

3.确保PCR产物的完全酶切,提高克隆成功率对同样质量(如1ug)的不同DNA样品,长度短(分子量小)的DNA样品中的分子数多,因而如果这些DNA样品分子上的酶切位点数是一样的,那么完全消化较短的DNA分子所需要的酶量将会比完全酶切较大的质粒DNA多。

如:用Takara的EcoRI和XbaI完全酶切1ug纯化的短PCR产物(300bp),且此两种酶在该分子上各有一个识别位点,那么需要大约64U的EcoRI和323U的XbaI。

双酶切

双酶切

双酶切及连接
指导老师:陈思 组员:李婷 王鹏飞 高峰 姜威 邵振天
实验原理
• 用限制性内切酶去切割DNA片断,由于酶 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 脱氧核苷酸序列,所以可以用特定的这种 酶去切割相应的DNA片断,进而达到定向 切割的目的。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
• • • • • • • • • • 水浴锅 移液枪和枪头 制冰机 浮板 PCR产物 SaⅡ酶 BgⅢ酶 10×H Buffer 无菌水 小离心管
思考题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活性 的因素有哪些?
• • • • • • DNA的纯度 DNA的甲基化程度 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 DNA的分子结构 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种类 缓冲液的pH值
• 为什么任何时候2种酶 的总量不能超过反应 体系的1/10体积?
• 我们平时所用的酶试剂中 都含有一定量的甘油,用 量过多容易使酶产生星号 活性,即限制性酶的特异 性会受影响。
• 质粒DNA的双酶切ຫໍສະໝຸດ 反应体系:BgⅢ0.6μL
SaⅡ
10× Buffer PCR产物 无菌水 总体积
0.6μL
2μL 10μL 0.8 μL 20μL(无菌水补至总积)
反应条件:温度37℃,酶切h •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结果 • UVP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电泳图)
结果及分析
• 双酶切结果跑出一条 带,质粒无条带。 • 分析:质粒无条带, 可能是模板问题。 • 双酶切跑出一条带, 可能是酶切后DNA片 段太小,导致结果模 糊。
注意事项
• 任何时候2种酶的总量不能超过反应体系的1/10体积。 • 双酶切时如果两种酶反应温度一致而buffer不同时,可查 阅内切酶供应商在目录后的附录中提供的各种酶在不同 buffer中的活力表,如果有一种buffer能同时使2种酶的活 力都超过70%的话,就可以用这种buffer作为反应buffer。 如果两种酶厂家不同无法查时可比较其buffer成份,相似 的话可以考虑各取一半中和。 • 如果2种酶的buffer成份相差较大或2种酶的反应温度不同 则必须分别做酶切 • 特别注意:在双酶切载体时如果2个酶切位点*得很近,必 须注意酶切顺序。因为有的限制性内切酶要求其识别序列 的两端至少保留有若干个碱基才能保证酶的有效切割。有 的酶要求识别序列两端有多个碱基的,则必须先切,否则 就可能造成酶切失败。

酶切

酶切

双酶切反应(Double Digests)1、同步双酶切同步双酶切是一种省时省力的常用方法。

选择能让两种酶同时作用的最佳缓冲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NEB每一种酶都随酶提供相应的最佳NEBuffer,以保证100%的酶活性。

NEBuffer的组成及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中的活性见《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里的活性表》及每支酶的说明书。

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两种酶活性的缓冲液即可用于双酶切。

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条件下的切割速率会减缓,因此使用时可根据每种酶在非最优缓冲液中的具体活性相应调整酶量和反应时间。

2、分步酶切如果找不到一种可以同时适合两种酶的缓冲液,就只能采用分步酶切。

分步酶切应从反应要求盐浓度低的酶开始,酶切完毕后再调整盐浓度直至满足第二种酶的要求,然后加入第二种酶完成双酶切反应。

3、使用配有特殊缓冲液的酶进行双酶切(图)使用配有特殊缓冲液的酶进行双酶切也不复杂。

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标准缓冲液的酶也能在这些特殊缓冲液中进行酶切。

这保证了对缓冲液有特殊要求的酶也能良好工作。

由于内切酶在非最佳缓冲液中进行酶切反应时,反应速度会减缓,因此需要增加酶量或延长反应时间。

通过《内切酶在不同缓冲液里的活性表》可查看第二种酶在特殊缓冲液相应盐浓度下的作用活性。

双酶切建议缓冲液注:只要其中一种酶需要添加BSA,则应在双酶切反应体系中加入BSA。

BSA不会影响任何内切酶的活性。

注意将甘油的终浓度控制在10%以下,以避免出现星号活性,详见《星号活性》。

可通过增加反应体系的总体积的方法实现这一要求。

某些内切酶的组合不能采用同步双酶切法,只能采用分步法进行双酶切。

上表中这些组合以“seq”标注。

注意事项1、做转化的时候,进行酶连接反应时,注意保持低温状态,因为LIGASE酶很容易降解.为保险起见,一般连接3小时,16度。

2、对含有AMP-RESISTENCE的质粒铺板时,注意加AMP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克隆株无法筛选出来.我的方法是培基高温消毒后放在烤箱里,烤箱一般温度为55-60度,然后做的时候拿出来,这样好掌握温度。

质粒双酶切构建经验!

质粒双酶切构建经验!

质粒双酶切构建经验!大神教你做酶切!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2、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双酶切及连接》课件

《双酶切及连接》课件
《双酶切及连接》PPT课 件
• 双酶切技术简介 • 双酶切的实验步骤 • 双酶切的应用 • 双酶切的注意事项 • 双酶切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双酶切技术简介
酶切技术的定义
01
02
03
酶切技术定义
酶切技术是一种利用酶的 专一性对特定底物进行切 割的生物技术。
酶的专一性
酶只对特定的底物起作用 ,切割位点具有高度专一 性。
双酶切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新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 开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限制性核酸 内切酶不断涌现,为双酶切技术提供更多选 择和灵活性。
自动化双酶切系统的研发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双酶切的快速、高效和 标准化操作,提高实验效率并减少人为误差

双酶切技术的发展前景
01
双酶切技术在基因克隆和基因治 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 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05
双酶切技术的发展趋势
双酶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双酶切与PCR技术的结合
通过双酶切技术将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酶切,再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和鉴定,提高基 因克隆的效率和准确性。
双酶切与基因编辑技术的结合
将双酶切技术与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实现对特定基因的敲除、敲入和 定点突变等操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有力工具。
02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双酶 切技术将与其他技术不断融合创 新,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有 力工具。
THANKS
感谢观看
酶切技术的分类
单酶切技术
使用一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 DNA进行切割。
双酶切技术
使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对DNA进行切割,通常用于产生 具有不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便于后续的连接反应。

双酶切连接

双酶切连接

前一阵子一直在做双酶切质粒重组,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很快改善了实验方法,用2周重组了 14个质粒。

现就自己的体会,谈一下质粒重组的一些个人经验。

1、回收PCR产物:在进行PCR扩增时候,给引物两端设计好酶切位点,一般说来,限制酶的选择非常重要,尽量选择粘端酶切和那些酶切效率高的限制酶,如BamHI,HindIII,提前看好各公司的双切酶所用公用的BUFFER,以及各酶在公用BUFFER里的效率。

选好酶切位点后,在各个酶的两边加上保护碱基。

双酶切时间及其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建议酶切过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一般酶切3个小时,其实1个小时已经足够。

应用大体系,如100微升。

2.纯化问题:纯化PCR产物割胶还是柱式,我推荐柱式,因为割胶手法不准,很容易割下大块的胶,影响纯化效率。

现在的柱式纯化号称可以祛除引物,既然如此,酶切掉的几个碱基肯定也会被纯化掉了。

所以,PCR产物和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均可应用柱式纯化。

我用的是TAKARA的纯化柱试剂盒3.酶量的问题:以TAKARA的为例,其对1单位酶的定义如下:在50 μl 反应液中,30℃温度下反应1小时,将1 μg 的λDNA完全分解的酶量定义为1个活性单位(U)。

而该酶浓度约为15单位/微升,在除外酶降解的因素外,该酶可分解15μg的DNA,而一般从1-4ml菌液提出的 DNA约为3μg,而PCR纯化后的产物(50体系)约为3μg,所以即便全部加进去,只要纯化的质量好,酶切完全切得动。

4.酶切、回收后的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摩尔比的计算,很多人凭经验也可以。

但对于初学者从头认真计算则非常有必要。

回收的载体片段:回收的PCR产物片段=1:10 ,一般取前者0.03pmol,后者取0.3pmol。

pmol为单位的DNA转换为为µg单位的DNA:(X pmoles×长度bp×650)/ 1,000,000 (注:长度bp×650是该双链DNA的分子量)所得数值即为µg,也可以直接用这个公式套.1pmol 1000bp DNA=0.66μg,如载体是5380bp,则0.03pmol为0.03×5.38×0.66=0.106524µ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uble Digestion(双酶切反应)时Universal Buffer(通用缓冲液)的使用表
■说明
使用二种酶同时进行DNA切断反应(Double Digestion)时,为了节省反应时间,通常希望在同一反应体系内进行。

TaKaRa采用Universal Buffer表示系统, 并对每种酶表示了在各Universal Buffer中的相对活性。

尽管如此,在进行Double Digestion 时,有时还会难以找到合适的Universal Buffer。

本表以在pUC系列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处的各限制酶为核心,显示了在Double Digestion可使用的最佳Universal Buffer条件。

在本表中,各Universal Buffer 之前表示的[数字刃是指各Universal Buffer的反应体系中的最终浓度。

TaKaRa销售产品中添附的Universal Buffer全为10倍浓度的缓冲液。

终浓度为0.5 x
时反应体系中的缓冲液则稀释至20倍,1X时稀释至10倍,2X时稀释至5倍进行使用。

■注意
◊1 (i g DNA中添加10 U的限制酶,在50 口的反应体系中,37 C下反应1小时可以完全降解DNA。

◊为防止Star活性的产生,请将反应体系中的甘油含量,尽量控制在10%以下。

◊根据DNA的种类,各DNA的立体结构的差别,或当限制酶识别位点邻接时,有时会发生
Double Digestion不能顺利进行的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