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doc
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东西。

2. 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诗、书、礼、乐、春秋、战国、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史书、散文、祭文、帖、碑、画、曲、杂剧、评话等。

4. 古代文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字上,注重对词语、语句的精细雕琢和使用;在艺术上,注重意境构造和形象描绘;在思想上,注重表达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性。

5.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流派,如西岳派、楚辞派、乐府派、唐诗派、宋词派、元曲派等。

6. 古代文学名家:中国古代文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7.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8.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
等。

9.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经典名著和文学杰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要紧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关于家乡、故国的思念是一具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关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儿,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关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妨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非常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群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XXX 彩(白朴《墙头立即》、加进悲剧XXX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别因贵贱而阻隔,别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一辈子感悟主题。

1、关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关于历史、人一辈子的思索,实际是关于生命永恒的憧憬,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关于人一辈子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关于现实人一辈子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一辈子的归宿咨询题。

在小讲、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XXX,但不管是抒情文体依然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群。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所以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心里感情的抒发而别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心里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妨碍了我国诗歌的进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算是重视意境的制造。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作品。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以诗、书、礼为主要表现形式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三种形式。

其中,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以《诗经》为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书法则是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而礼仪则是古代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魏六朝文学: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音乐的伴奏下的诗歌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等。

而散文则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以叙事和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和《文选》等。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元明清时期则是戏曲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元曲《西华山》和明传奇《汉宫秋》等。

四、古代文学流派:以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要流派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以纪实文学和小说最为重要。

纪实文学主要是以史书和传记为代表,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

史书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等。

而小说则是虚构的故事性作品,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五、文学批评与理论:以诗经注疏和文心雕龙为重要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与理论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

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期和文学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格,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作为自考课程,主要涉及到了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文学史的基本概念1.文学史的定义: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包括文学作品的产生、流派的形成、作者的传世与影响等。

2.文学史的分类方法:按时间分期、按流派分类、按地域分区等。

二、古代文学的三纵三横1.三纵:时间纵,即古代文学历史沿袭的时间轴;主题纵,即古代文学作品所追求的主题内容;情感纵,即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

三、古代文学的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文流派代表作:《左传》、《国语》、《史记》2.诗歌流派代表作:《诗经》、《楚辞》、《陆机集》3.散文流派代表作:《庄子》、《文心雕龙》、《傅雷家书》4.戏剧流派代表作:《诸子百家戏》、《汉赋》、《元杂剧》5.文言小说流派代表作:《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6.白话小说流派代表作:《红岩》、《家》、《孽子》四、古代文学史的发展阶段1.原始阶段:包括《诗经》等早期文献的创作和保存。

2.古代文学的萌芽阶段:以《楚辞》和《古文观止》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散文和乐府诗。

3.古代文学的兴盛阶段:以唐代为代表,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4.古代文学的衰退与复兴阶段:由于社会政治的变革和文化传统的断绝,古代文学走向了衰落,但在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流派,如白话小说。

五、古代文学史的评价与思考1.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价值观念不符的内容,这需要我们进行审视和思考。

3.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作品以婉约、豪放、诗性等特点为主,反映出古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4.古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古代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和借鉴对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鸿篇巨制、继承发展、繁荣兴盛、走向衰落等阶段。

先秦时期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民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汉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文学家,如《楚辞》、《史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形式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小说、戏曲等新的文学类型。

二、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与作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其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妙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西游记》、《水浒传》等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诗歌领域,《唐诗》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杜甫、李白等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被后世称为“诗仙”和“诗圣”。

三、古代文学的主题与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人生哲理、爱情、自然景物、历史传说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古代文学通过对人类生活的描绘和思考,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有助于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句也经常被人引用,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

古代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的表达。

它承载了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传承古代文学,让其继续在当代文化中发挥作用,为人们带来智慧和启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一、总绪论问题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

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

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

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三、上古神话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注:人民的幻想:神话思维。

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

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说明)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性四、《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释义:风:“风”为音乐曲调。

“国”为地区、地域。

“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

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

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

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

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

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情诗5、《诗经》艺术特点:(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

“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

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祖”:散文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文之祖:《尚书》叙事文之祖:《春秋》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国语》2、《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作者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也“十三经”之一。

3、《左传》的叙事特征:(1)褒贬分明的倾向性:注重对人物、事件进行道德评价。

《左传》发展《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体现道德评价。

(2)《左传》创立一种新体例,那就是其道德评价还通过“君子曰”等直接议论来提供。

(3)叙事结构:按时间顺序灵活运用倒叙、插叙、预叙、补叙等手法叙事,讲述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

(倒叙、预叙概念详见课本77页)(4)叙事风格: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过程及因果关系,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有戏剧性。

(5)塑造人物:描写出一批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

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绝少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4、《左传》语言特点: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语博而奥。

5、《左传》地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6、《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

(各国特点详见81页)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战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西汉刘向编校整理为三十三篇。

突出表现纵横家在现实政治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塑造一系列“士”的传神形象。

情节波澜起伏,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

8、《左传》、《国语》对比:均为史家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9、先秦叙事散文对我国古代小说产生发展及独特艺术性格形成的作用:(1)在叙述历史事件中褒贬分明(2)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常以时间顺序串联情节,重视完整性。

(3)常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4)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多借鉴先秦叙事散文的历史题材。

六、《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先秦说理散文的体制:语录体(《论语》《孟子》《曾子》)韵散结合体(《老子》)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语录体向专题体过渡(《墨子》《庄子》)注:特点:情感性、形象性、思辨性2、《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3、《孟子》特点:(1)说理充满形象性:长于论辩、长于警喻(2)说理充满情感性:气势浩然、无私无畏(3)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4、《庄子》33篇。

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庄子后学。

(庄周及其思想详见96页,了解内容)5、《庄子》三言说理: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1)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

(2)重言: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

(3)寓言: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寓言内涵:顺应自然、打破偏执、凝神专注、全身远害、揭示自身困窘的处境6、《荀子》现存32篇,自成体系,严谨详密。

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主张化“性”起“伪”,又主张用音乐(《乐论》)、后天学习(《劝学》》、礼教(《礼论》改善人性,用法制约束人性。

《荀子》学说以儒家为主而兼采各家精华。

7、韩非子思想内涵:(1)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

认为君王要以法、术、势治理国家。

(2)强调法的重要,吸收“性本恶”理论。

主张施刑于民,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3)在施行法的过程中,主张“以法为教”8、韩非寓言与庄子寓言比较(1)取材不同:《韩非子》寓言多取材历史故事和现实;《庄子》寓言有大量神话传说、拟人化的动物。

(2)风格不同:《韩非子》寓言,冷峻凝练,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庄子》寓言,奇幻怪诞,表现他的出尘之想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9、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说理散文的影响(1)确立说理散文的体制(2)形象化的说理方式(3)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七、屈原与楚辞1、“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

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2、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屈瑕的后代。

屈原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作品有《离骚》、《九歌》(11篇)、《九章》(9篇)《天问》《招魂》共23篇。

3、《离骚》内容:美政理想、忠君与爱国的主旨、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上下求索浮游求女的象征行为、高洁坚贞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屈原其他作品:(1)《九歌》:原为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祀乐歌。

战国楚人屈原改作、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国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其余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

(2)《九章》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

包括:四言体诗《橘颂》,其余几篇为楚辞体,它们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

(3)《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充满理性探索精神。

表现屈原对宇宙人生、历史现实全方位的思考,而归结为对楚国现实的忧虑。

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172个问题。

(4)《招魂》屈原为招楚怀王魂所作。

5、《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新诗歌样式(2)浪漫精神气质(3)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八、秦及西汉散文1、《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2、《吕氏春秋》特点:(1)战国时期理论著作(2)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生动(3)丰富的寓言(4)结构严谨:先提论点,引述寓言加以论证,生动简练,中心突出。

3、李斯散文及特点:散文:《谏逐客书》(骈体之祖)《峄山刻石》特点: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4、贾谊作品分类:专题政论文、疏牍文、杂论5、贾谊政论散文特点:全面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鲜明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封建帝国始创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散文的最高成就。

6、《过秦论》中通过鲜明对比造成感情落差的具体表现:(1)把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照(2)把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照(3)把陈胜的起义军和刘国诸侯进行对比7、《淮南子》为汉代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

原称《淮南鸿烈》(鸿:广大;烈:光明),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杂以孔、墨、申、韩之说。

8、《淮南子》艺术特点:论说博奥深宏、文学色彩强(引历史、神话、传说明事说理)、采用辞赋写法(描写、叙述)、广征博引反复论证、道家倾向、浪漫色彩(超现实主义、神秘性)9、西汉政论散文特点:(1)先秦诸子各自著书相互攻(2)严谨质实、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本经栗义(3)叙述抒情具感染力九、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1、汉赋分类: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2、骚体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现今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贾谊代表作品(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吊屈原赋》与《鵩鸟赋》比较:前者多人生感悟,后者多政治感慨;前者偏于析理,后者偏于抒情3、“九体”:与《九歌》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的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