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岩浆爆发矿床和岩浆喷溢[详细]

合集下载

各类矿床的形成条件

各类矿床的形成条件

一.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1.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Cu、Ni易形成硫化物,Cr、V、Ti、Fe主要为氧化物,并且有较强的形成金属键的能力,可以形成多种自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Fe和Ni的地球化学性状接近Mg2+故Fe、Ni矿化常与含镁较低的镁铁岩有关, 特别是在含斜长石较多的辉长岩、斜长岩中有铁矿床形成。

铬的地球化学性状决定其在超镁铁岩中含量最高,通常与橄榄岩和纯橄岩有关。

铂族元素的性状各有不同,Ru、Os、Ir更具亲氧性常与铬铁矿共生;Pt相对亲硫,常常产于Cu、Ni硫化物中。

2.控制岩浆矿床形成的岩浆岩条件:岩浆是岩浆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岩浆岩即是成矿母岩。

含矿岩浆岩的性质和组成,对岩浆矿床的形成(矿床类型、规模、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1)岩浆岩成矿专属性与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矿床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辉长岩组合:铬铁矿矿床。

单斜辉橄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组合,辉长岩-苏长岩组合:Cu-Ni硫化物矿床。

辉长岩斜长岩组合,斜长岩:V-Ti磁铁矿矿床与霞石正长岩、正长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矿床多呈岩株状产出,岩体内不同成分的岩相带呈环状分布。

与其有关的矿床为霞石-烧绿石-稀土元素矿床(2)岩浆中挥发性组份的作用挥发组份的熔点低、挥发性高,特别是能与Ag、Au、Pt、Pd、W、Sn、Mo、Pb、Zn、Cu等多种金属元素组成易溶络合物,使这些金属得以保留在岩浆的残余溶液中并可能富集成矿。

挥发份对压力的变化特别敏感,富于流动性,故常将岩浆中某些成矿物质由深部带至浅部、由高压地段带至低压地段,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3)同化和混染作用对岩浆矿床成矿的影响岩浆向上部地壳运移过程中,熔化或溶解周围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混染作用。

有利的影响:围岩中某些有用组分的加入,使岩浆中成矿成矿元素更富集:如基性岩和含铁地层中的Fe。

矿床学复习题

矿床学复习题

1.矿产和矿床;矿产:自然界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资源。

矿床:地壳中由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es)形成的,其所含的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利用的地质体。

2.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和对策;3.矿床学的发展阶段;4.现代矿床学的基本特点;5.矿床学的研究任务。

1.同生矿床,后生矿床,叠生矿床。

同生矿床(syngenetic ore deposit):是指矿体和围岩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如沉积矿床和岩浆分结矿床等。

后生矿床(epigenetic ore deposit):指矿体的形成明显地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矿体和围岩是由不同地质作用和在不同时间形成的,如热液脉型矿床。

叠生矿床(polygenetic ore deposit):在先期形成的矿床上又叠加了后期形成的矿床。

2.矿体的形态有那些?3.矿体产状包括那些容?矿体的产状是指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包括五个方面容:①矿体的空间位置②矿体的埋藏情况③矿体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④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⑤矿体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关系。

褶皱、断裂、节理等4.矿脉;矿脉是产在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板状矿体,属典型的后生矿床,可分为层状矿脉和切割矿脉。

矿脉规模大者长达千米,一般几十米—几百米,厚几十厘米—几米或十米—几十米,延伸几十米—-几百米,少数可达千米以上。

5.隐伏矿与露天矿;露天矿:矿体大部分出露地表,或其产出经浅剥离后可以开采的矿体。

隐伏矿(盲矿体):完全隐伏的矿体6.围岩和母岩;围岩:指矿体周围的岩石。

母岩:在矿床形成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7.矿石和脉石;矿石:矿石是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部分组成。

脉石(gangue):矿床中与矿石相伴随的无用固体物质。

8.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矿石矿物:在矿床中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脉石矿物:在矿床中无经济价值的矿物9.矿石品位、边界品位及工业品位的概念及应用。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岩浆中有用组分析出、聚集和定位的过程称为岩浆成矿作用。

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成矿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岩浆成矿作用主要可分为结晶分异成矿作用、残余熔融成矿作用和熔离成矿作用三类。

一、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晶出,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岩浆成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随结晶作用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

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又称岩浆分凝矿床。

当富含Cr、Pt等成矿元素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侵入地壳适当部位后,由于温度缓慢下降而开始结晶。

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晶出,首先,是硅酸盐矿物的晶出,温度区间约为1800℃~1200℃;暗色矿物的晶出顺序依次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其中浅色矿物长石的结晶顺序是基性斜长石在前,酸性斜长石在后。

就镁铁-超镁铁质岩而言,最早结晶的金属矿物是自然铂、铬铁矿等,与它们同时或稍晚晶出的硅酸盐矿物有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

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比重大的矿物在岩浆中逐渐下沉,比重小的矿物在岩浆中相对上浮,于是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呈现相对的集中(图3-1)。

铬铁矿(比重为4.3~4.6)、自然铂(比重为14~19)等矿物因其比重较大,在镁铁-超镁铁质岩浆的底部聚集堆积,与比重较大的橄榄石(比重为3.18~3.57)、辉石(比重为 2.63~2.76)和斜长石(比重为3.1~3.6)等硅酸盐矿物一起构成铬铁矿或自然铂矿体。

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

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其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形成的岩浆矿床主要为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铬铁矿矿床。

由于结晶分异作用(如重力沉降)的影响,矿体常聚集在岩体的底部和边部,主要和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岩相伴生。

百科知识精选岩浆矿床

百科知识精选岩浆矿床

基本信息中文名:岩浆矿床英文名:magmaticore deposit形成时间:主要在岩浆阶段物质来源:主要是含矿的岩浆主要矿产:铬铁矿,钒钛磁铁矿,铂族金属等主要成因:火山喷发形成大地构造条件地壳中不同构造单元的结合带以及同一构造单元中次级构造单元的交接处,常常是深大断裂的所在部位,它们常控制着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及其中的岩浆矿床的空间分布。

按板块构造学说,两个板块的交接带,是地壳的强烈活动部分,它提供了地幔物质熔化分异所需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上升通道,因此它是镁铁--超镁铁质岩的深入地带岩浆岩条件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岩浆岩与内生矿床间在成因上表现出规律的联系,一定类型的岩浆岩经常产生有一定类型的矿床。

与镁铁质侵入岩有关1.超镁铁质岩体:由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单斜辉橄岩和辉岩等组成。

铬铁矿矿床多与此类岩体有关。

2.超镁铁质--镁铁质杂岩体:这类杂岩体常成岩盘、岩床或似层状岩体产出。

著名的南非(阿扎尼亚)布什维尔德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便具有这些特征。

3.镁铁质岩体:有辉长岩--苏长岩、辉长岩--斜长岩和单独的斜长岩侵入体三类组合,前者与铜镍矿床有关,后两种组合主要形成钒钛磁铁矿矿床。

在一定程度上,此种专属性以成矿岩体岩石的Mgo含量和镁铁比值(F/MF/M)表现极为清晰。

与碱性杂岩体有关正长岩、霞石正长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有关。

岩浆中挥发性组分作用岩浆中挥发性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对岩浆的结晶分异及成矿组分的运移、富集也有一定影响,因而也称为矿化剂。

在岩浆分异的早期,挥发性组分的作用不显著,但随着岩浆冷却结晶,矿化剂在岩浆中的含量相对增加,其作用也逐渐重要起来岩浆同化作用的影响岩浆在其形成和向上运移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即同化作用。

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对围岩的同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岩浆的成分,也影响着其中的成矿组分的分异和聚集能力。

一般认为,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岩浆与被同化围岩成分差别越大、侵入体的规模越大、侵位越深、成分越酸性、挥发分越多以及围岩破碎程度越高时,同化作用愈强烈而完全。

第三章 岩浆矿床

第三章  岩浆矿床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古大陆板块边缘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模式(据汤中立(1995)原图修改) Ⅰ-硅酸岩岩浆;Ⅱ-含矿(硫化物)硅酸岩岩浆;Ⅲ-富矿岩 浆;Ⅳ-矿浆;Ⅴ-接触交代矿化;Ⅵ-热液叠加矿化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3.1 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定义: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
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为结晶分异
作用。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 结矿床。习惯上又按矿石矿物和造岩矿物之先 后关系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 矿床,前者是指矿石矿物早于造岩矿物形成,
后者反之。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1) 岩浆成矿作用发生在上地幔、地壳,乃至
地表的岩浆中,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范围相当
大.例如金刚石形成的最佳温度是1200~1800℃
,压力多为6×109~7×109Pa,硫化物矿床形
成的温度是500~1100℃之间,而某些金属硫化
物的形成温度则为200~300℃,和火山熔岩流 有关的铁矿床和硫化物矿床则是形成于近地表 的压力和近千度的条件下。
岩浆矿床: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岩浆经过分
异、结晶等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 集而形成的矿床。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2.岩浆矿床的特点
含硫化物中等的镁 铁质科马提岩岩浆 (MgO 8~30%)

矿床(3)岩浆矿床

矿床(3)岩浆矿床
1-低温八面体金刚石;2-中温立方八面体金刚石;3-高温立方体金刚石; 4-炭黑(无定型碳);K1,K2,K3-金伯利岩筒;L1-钾镁煌斑岩
图 克 拉 通 中 金 伯 利 岩 型 金 刚 石 矿 床 模 式 图
6-2
三、岩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一)大地构造条件及岩浆条件
岩浆成矿专属性:指岩浆岩与矿种间的对应关系,即一定的矿种仅与 一定的岩浆岩有关。岩浆岩的类型与大地构造背景有对应关系 1.大陆板块内部与热点、裂谷及深大断裂有关的岩浆岩和矿床 a 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铬铁矿矿床、PGE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 我国含钒钛磁铁矿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MgO<8%、m/f<2(超基 性相<3)、TiO2>2、ΣREE高(>100ppm)、LREE强烈富集。 b 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金刚石矿床。 c (碱性)超基性岩-碱性基性岩-碱性岩-碳酸岩:磷灰石-磁铁矿矿床 Nb-Ta及REE矿床。 d 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多与基性火山岩伴生):Cu-Ni及PGE硫化物 矿床。
(二) 同化作用 岩浆上升过程的同化作用,对岩浆体系产生如下影响: (1)有用组分 含量; (2)挥发组分 分条件; (3)岩浆组分 变化; 岩浆的常量组分被改变,从而导致体系性质发生 围岩中挥发组分进入岩浆,改变岩浆体系的挥发 围岩中成矿物质进入岩浆体系,增加其有用组分
(4)氧逸度 岩浆体系氧逸度发生变化。
二、成矿作用及矿床分类
I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及岩浆分结矿床 (一)概念
1. 结晶分异作用: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 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
2. 岩浆分结矿床: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 成的矿床。 岩浆分结矿床可再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 (1)早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2)晚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结晶晚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矿床的成因分类

矿床的成因分类

矿床成因分类方案I.岩浆矿床
一、岩浆分结矿床
二、残浆贯入矿床
三、岩浆熔离矿床
四、岩浆爆发矿床
五、岩浆喷溢矿床
II.伟晶岩矿床
III.热液矿床
一、矽卡岩型矿床
二、斑(玢)岩型矿床
三、高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四、低温热液矿床
IV.热水喷流矿床
一、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
二、沉积岩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SMS)
V.风化矿床
一、残积和坡积矿床
二、残余矿床
三、淋积矿床
VI.沉积矿床
一、机械沉积矿床
二、蒸发沉积矿床
三、胶体化学沉积矿床
四、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Ⅶ.可燃性有机(岩)矿床
Ⅷ. 变质矿床。

1矿产学——精选推荐

1矿产学——精选推荐

1矿产概念:指自然界产出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矿物资源。

含义:是指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具有经济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2在地质和经济技术条件上,分传统和非传统矿产两类。

传统矿产:是指已发现的并经勘查工程控制储量的矿物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利用的矿物质。

非传统矿产:是指目前虽然未发现,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能够预见或推断的将来能够利用的矿物质。

3矿产资源特点:(1)不可再生性;(2)空间不均衡性;(3)概念的可变性;(4)赋存状态的复杂多样性;(5)具有多组分共生的特点。

4矿产资源的分类(1)按存在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2)按性质和用途,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矿产(能源矿产)、地下水就金属矿产而言,一般还可按可提炼的金属及其特性,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属等。

5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点(1)成矿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比较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偏低;(2)资源优劣状况:具有一些优势矿种的同时,尚有一些急需短缺矿种,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3)矿床规模:多数矿种以中小型矿床为主,缺少大型、超大型矿床,如:金、磷、铀、锰矿等。

(4)矿石类型:多数矿种以贫矿石为主,富矿石少;(5)矿产资源产出状况:伴生矿多,单一矿种少,综合利用程度低,浪费严重;(6)矿产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有不少重要矿产位于边远地区;如:(a)北方富煤,南方富磷;(b)西藏的铬铁矿、铜;(c)新疆的石油和镍;(d)广西和云南、贵州的锰、锡、铝土矿等;(e)甘肃的Cu-Ni和PGE(铂族元素)。

此外,随着现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找矿和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大型矿山资源接替明显不足等矛盾也日益突出。

6矿床: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物资源在质和量达到现有工业要求,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

7矿床学:研究矿床在地壳(球)中的形成条件、成因及分布规律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生矿床
• 岩浆矿床是指岩浆经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 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 岩浆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 地壳。成矿物质是岩浆的组成部分,由岩浆携带 运移的。岩浆矿床成矿的介质是岩浆,主要发生 在岩浆完全固结之前的冷凝结晶过程中,不包括 岩浆气液的成矿作用。成矿作用主要是岩浆分异 作用和冷凝结晶作用,一些非金属矿床,如浮石 及火山渣、膨胀珍珠岩原料等矿床就是由岩浆爆 发、喷溢和快速冷凝形成的。岩浆矿床主要形成 于地壳深处,但也可形成于近地表或地表。
热液矿床
• 1、气水热液:地下形成的含多种挥发组分和成矿元素的气 态或液态水溶液。(简称热液)
• 2、热液的成份: • a、主要成份:H2O(盐度一般为几%—几十%) • b、其他挥发组分:HCl、HF、H2S、CO2、B、(As) • c、主要金属元素:K、Na、Ca、Mg, • d、常见成矿金属元素:黑色金属元素Fe、Mn,有色金属
元素Cu、Pb、Zn、W、Sn、Mo、Sb、Hg,贵金属元素Au、 Ag,稀有金属元素Li、Be、Nb、Ta,放射性元素U、Th • 3、温度及物理状态: • a、温度变化范围:50—800ºC,一般成矿温度:100— 600ºC • b、状态:气态(高温低压条件)、液态(高压中低温条 件)、超临界状态(高温高压条件)
岩浆爆发矿床和岩浆喷溢矿床
岩浆爆发作用及喷溢作用: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 猛烈上升(爆炸)到地表及近地表的作用称为岩 浆爆发作用,以较宁静的方式溢出地表的作用称 为岩浆喷溢作用。
岩浆爆发矿床:是有用组分在深部结晶经爆发作用 带到近地表或在爆发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前者如 金刚石结晶于上地幔,后经岩浆爆发作用待到近 地表富集成矿;后者如浮石、火山渣是富挥发分 的岩浆爆发时突然减压、膨胀、冷凝形成的。
• 矿体:即是矿床的主体,是矿床中可供开采的地 质体。 一个矿床含一个或多个矿体。
• 围岩:指矿体周围的岩石。
• 根据矿体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情况,可分为以下几 种主要类型:
• 1、板状矿体 • 2、柱状矿体 • 3、等轴状矿体
• 矿石:是矿体的主体,是矿体中有工业价 值的矿物集合体。它通常有矿石矿物和脉 石矿物两部分组成。
• a、未经压滤作用的矿体:
a)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多在下部)特定的岩 相内,多呈条带状、凸镜状及似层状。
b)矿体与围岩为渐变关系,围岩可伴有蚀变 现象。
c)矿石多为海绵陨铁结构,浸染状、稠密浸 染状。
贯入矿体特征:
a)矿体呈脉状及凸镜状产于岩体内部或接触 带附近的围岩中,受断裂及裂隙控制。
b)矿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围岩常有蚀变。 c)矿石可具自形、半自形结构和块状构造。
有关矿床的成因类型:
a、热液矿床 b、接触交代矿床 有关矿种: • a、主要金属矿种:Fe、Mn,Cu、Pb、
Zn、W、Sn、Mo、Sb、Hg,Au、Ag,Li、 Be、Nb、Ta,U、Th • b、非金属矿产:云母、石棉、萤石、水晶、 明矾石、叶腊石、蛇纹岩,硫铁矿、重晶 石、天青石、滑石、菱镁矿等
示。
• 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是国家(或勘探部门)
规定的工业指标,用于圈定矿体。

a工业品位:圈定矿体时矿体或矿段平均品位
必须达到的最低值。

b边界品位:是矿体边部所允许的最低品位值。
成矿作用
• 成矿作用就是使地壳及地幔中分散的元素 在特定的环境中富集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 因此,与地质作用分类相同,首先按照成 矿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可将其分为内生 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变质成矿。
• 结晶分异作用即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 结晶和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 离的作用。
• 岩浆分结矿床即是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使其中的 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依据有用矿物和造岩 矿物结晶的先后关系,岩浆分结矿床可再分为早期 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
• 早期岩浆矿床:形成于岩浆冷凝结晶的早期阶段, 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铬 铁矿)。
• 伟晶岩及伟晶岩矿床是由高挥发分岩浆在 有利条件下经过缓慢、充分的结晶分异作 用形成的。挥发组分在成岩成矿过程中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挥发组分降低了 岩浆的粘度和结晶温度,有利于岩浆的运 移和结晶分异;挥发组分热容量大,有利 于高挥发分岩浆缓慢冷凝结晶形成伟晶结 构;挥发组分易与有用金属 结合形成易溶 络合物,使这些有用组分在高挥发分岩浆 中富集并最终成矿。
• 岩浆矿床的特点 • 岩浆矿床一般具有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征: • 1、绝大多数矿体产于岩浆岩中,岩浆岩既是母岩也多是
矿体的围岩。 • 2、矿床是在岩浆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形成的,即矿体与岩
浆岩是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的。因此,除个别贯入矿体外绝 大多数岩浆矿床属同生矿床。 • 3、由于岩浆分异不可能进行的完全彻底,矿体与围岩多 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矿体例外);矿石与母(围)岩石 矿物组合常具一致性,即矿石中的矿石矿物常是岩浆岩的 副矿物,而母岩的主矿物常是矿石中的脉石矿物。 • 4、矿体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或蚀变较微弱。 • 5、成矿温度高,多在1200-1500ºC,硫化物多在1100500ºC。 • 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重要金属矿产主要是铬、铜、镍、钴、 铁、钒、钛、铂族元素及铌、钽等稀有元素等。
• 在岩浆挥发组分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有用矿物结 晶温度降低,晶出时间晚于硅酸盐矿物,使晚期 岩浆中有用组分的含量不断增加,比重不断增大 并下沉于特定部位。岩浆继续冷凝则使有用矿物 最终在早结晶的硅酸盐矿物颗粒之间晶出,形成 具有海绵陨铁结构的矿石。但是,如果在晚期富 矿质岩浆下沉汇集阶段由于构造等原因产生运移 通道和空间时,富矿熔浆或矿浆则会在外来压力 作用下从已晶出的造岩矿物晶间滤出并贯入侵入 岩体内部、边部甚至岩体围岩的构造空间中,继 续冷凝形成具有块状构造状矿石的富矿体。上述 富矿熔浆在外力下从结晶的硅酸岩矿物间被滤出 并贯入裂隙中去的作用成为压滤作用,经压滤作 用后的富矿熔浆或矿浆冷凝结晶形成的矿体称为 贯入矿体。
• 金属矿产:指用于提取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 • 非金属矿产:指用于提取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及
矿物的矿质资源。 • 可燃有机岩矿产:从中可提取非金属产品或其性
能可被直接利用的矿物资源。 • 地下水资源:可供饮用、医疗及工业利用的地下
水资源。
矿床
• 矿床:指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矿 物资源的质和量符合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和 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伟晶岩(矿床)的物质成分特征
由于挥发组分与多种金属元素结合为易溶络合物并 将它们汇集于伟晶岩中,因而伟晶岩除含一般造 岩元素外还经常富含F、Cl、B、P等挥发组分、 稀有金属元素、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和Sn、W、 Mo等有色金属元素及Fe、Mn等金属元素。与其 复杂化学成分相应的是矿物的多样性。除含一般 造岩矿物外,常见锂辉石、锂云母、绿柱石等多 达十余种含Li、Be、Nb、Ta、Zr、Cs稀有金属元 素的矿物;独居石、褐帘石、磷钇矿、晶质铀矿 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矿物;锡石、黑钨矿、 辉钼矿等有色金属矿物及磁铁矿、钛铁矿等;萤 石、电气石、磷灰石、黄玉等含挥发组分的矿物。
热液类型
• 热液按成因类型分为岩浆热液、地下水热 液、变质热液、海水热液
• 岩浆热液: • 成因:岩浆热液是岩浆中所含的H2O及其
早期岩浆矿床的矿床特征:
(a)矿体多产于岩体内的特定部位(下部、底 部、边部),与特定岩相有关。
• (b)矿体多为等轴状、凸镜状及似层状, • (c)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围岩无蚀变。 • (d)有用矿物多为氧化物,一般为自形-半自
形结构及包含结构,矿石多具浸染状构造 及条带状构造。
晚期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及过程
熔离矿床
• 岩浆熔离作用是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 化,一种均一的岩浆分为互不混溶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融体的作用。例:硫化物在岩浆中 的溶解度仅为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但在 1400-1500ºC以上时硫化物呈分散状态,含 量可达15%以上。当此种富含硫化物的熔浆 温度和压力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即发生熔离作 用,产生富硅酸盐的和富硫化物的两种互不 混溶的熔浆。此外已知富P和Fe的中性岩浆 随温度下降可熔离为富硅酸盐、富磷酸盐和 富铁的氧化物的三种熔体。
矿产资源
基本概念
• 矿产:指在岩石圈中赋存的、能为国民经济所 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
• 从地质研究程度而言 • 从技术经济条件来说 • 矿产资源依据自然状态可将矿产分为固体矿产、
液体矿产及气体矿产。
基本概念
• 依据主要用途可将矿产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 产、能源矿产(可燃有机岩矿产)及地下水资源。
• 矿石矿物:指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有用矿 物。
• 脉石矿物:矿石中夹杂的目前还不能利用 的矿物。
• 夹石:矿体中无工业价值的矿物集合体。
• 矿石与夹石的区别是:前者所含有用组分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提取利用;后者不含 或少含有用组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不可 利用。
• 母岩:是指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成矿物质 的岩石,如“矿源层”即是指沉积成因的 母岩。
• 矿床的定义中应注意如下两个含义: • a、矿床的主体是地质体,因此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是受
地质条件控制的,是有地质规律可寻的。 • b、确定矿床的标准是随经济需要和技术发展而变化的,
即现在的一些矿床在数年或数十年前并不是矿床(如硅灰 石及透灰石的矿床),现在不能构成矿床的一些地质体将 来随着选、冶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构成矿床。
• 矿石的品位:指矿石中所含有用组分(元素、 化合物或矿物)的单位含量。它是衡量矿石 质量的主要标志。其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 1、以矿石中有用金属的质量百分含量表示。 • 2、以矿石中有用化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表
示。 • 3、对某些贵金属、稀有金属的品位常用g/t
或mg/t表示。 • 4、对砂矿床常用mg/m3、g/m3、kg/m3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