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肾性贫血治疗的临床指南

肾性贫血治疗的临床指南肾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导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所引起。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肾性贫血诊断和治疗的全面指导。
一、诊断标准1. 患者有慢性肾脏疾病史,预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²)。
2. 血红蛋白浓度<130g/L。
3. 骨髓铁储备充足,无明显感染或其他溶血性疾病。
二、治疗原则1. 针对病因治疗:控制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减少EPO分泌抑制因素,如铁剂缺乏、炎症状态等。
2. 输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血红蛋白水平决定输血指征。
3.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激动剂、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三、具体治疗方法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激动剂:皮下注射,根据患者反应和血红蛋白水平调整剂量。
常用药物有地贝波特(Darbepoetin alfa)和米泊酸(Methoxypsoralen)。
2. 铁剂补充: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或静脉铁剂(如蔗糖铁、葡萄糖酸铁等),根据铁代谢检查结果和患者贫血程度决定。
3. 叶酸和维生素B12补充:叶酸口服,维生素B12可通过注射或口服给药。
4. 输血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血红蛋白水平决定输血指征。
四、治疗监测1. 定期检测血红蛋白、铁代谢指标、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
2. 监测患者血压、心功能,警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高血压、透析患者药物清除情况等。
五、治疗目标1. 提高血红蛋白水平至正常范围,预防并发症发生。
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 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六、患者教育1. 告知患者肾性贫血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的重要性。
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遵守医嘱,定期复查。
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慢性肾脏疾病进展。
本指南根据我国肾性贫血的诊疗现状制定,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

二、铁剂治疗
3.铁剂的用法和剂量: (1)非透析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可先试用口服途径补铁,或根据铁缺乏 状态直接应用静脉铁剂治疗。 (2)血液透析患者起始应优先选择静脉途径补铁[7]。 (3)口服补铁: 剂量为200mg/d,1~3个月后再次评价铁状态,如果铁状 态、血红蛋白没有达到目标值(每周ESAs 100~150 IU/kg体质量治疗条 件下),或口服铁剂不能耐受者,推荐改用静脉途径补铁。
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的诊断和评估
3.评估肾性贫血的实验室指标: (1)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指标[包括平均 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 度(MCHC)]、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 (2)网织红细胞计数。 (3)铁储备和铁利用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饱和度。 (4)未能明确贫血病因时,可进行维生素B12、叶酸、骨髓穿刺、粪便隐 血等项目的检查。
CKD 5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 至少每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6] McMurray JJV, Parfrey PS.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Working Group. 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anemi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 Suppl, 2012, 2: 288-316.
[9]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2010修订版. [10] Lee YK, Kim SG, Seo JW,et al.A comparison between once-weekly and twice- or thrice-weekl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epoetin alfa: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re study.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8 Oct;23(10):3240-6. [11] Provenzano R, Garcia-Mayol L, Suchinda P, et al. Once-weekly epoetin alfa for treating the anemia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 Nephrol, 2004, 61: 392-405.
肾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 便早期发现肾性贫血。
控制原发病
积极治疗肾脏疾病,控制 血压、血糖等指标,预防 肾性贫血的发生。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长期或大量使用对肾 脏有害的药物,减少肾脏 损伤。
日常护理
休息与运动
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 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情绪调节
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 理压力,有利于病情的恢 复。
监测病情
密切关注贫血症状,如乏 力、头晕等,及时就医诊 治。
饮食调理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选择瘦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来源,避免摄入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有利于控制血压。
多摄入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如绿叶蔬菜、水果、肝脏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
控制水分摄入
平。
其他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还可 能会开具其他药物治疗肾性贫血,
如维生素B12、叶酸等。
输血治疗
适应症
输血治疗主要用于肾性贫血严重、血红蛋白水平过低的患者,通过输注红细胞 悬液或全血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注意事项
输血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过度输血;同时,输血过程中需严密监测, 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期症状之一。
呼吸困难
头晕、头痛
心血管疾病症状
随着贫血加重,患者可 能出现呼吸困难、气短
等症状。
贫血可能导致脑缺氧, 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
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肌 缺氧、心绞痛等症状,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02
肾性贫血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贫血的程度 和类型,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肾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针对CKD贫血患者进行网织红细胞Hb(CHr)、sTfR/log Ferritin比值及血清/血浆C反应蛋白(CRP)检验, 有助于准确评估铁状态(2D)。
可疑存在非肾性贫血或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治疗低反应的患者,应检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必要
目前没有针对 HIF-PHI 起始治疗时机的研究,但参考罗沙司他临床试验及结合 ESAs 治疗时机,建议当患者 血红蛋白<100 g/L,即可考虑给予 HIF-PHI 治疗,维持Hb≥110 g/L,但不超过130 g/L。
罗沙司他口服治疗可增加非透析 CKD 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便利性。 HIF-PHI 治疗肾性贫血应监测铁代谢状态,需要时联合铁剂治疗; 口服铁剂治疗在多数患者达到和静脉铁剂一样的效果。
No
血液学检查
Thanks
存在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等病史患者,应根据原发病情 况调整ESAs/HIF-PHI治疗的Hb靶目标(2,未分级)。
铁代谢 指标
SF>100 μg/L且TSAT>20%,或者CHr>29 pg/红细胞和(或)sTfR/log Ferritin比值≤2 (1B)。 应维持SF 200~500 μg/L,TSAT 20%~50% (2B)。
存在功能性铁缺乏患者,应权衡治疗获益与风险后决定是否给 予铁剂治疗(2D)。
原则上SF>500μ g/L 不应推荐使用静脉补铁治疗。
3.诊断与治疗
口服补铁
静脉补铁
150-200mg元素铁/天,分2-3次服用
初始疗程总剂量约为1g,每次静脉注射100mg(时间 >30 分钟)共10次;
肾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律失常
收缩期高血压
预示慢性肾衰左心室肥厚的因素
参数
基础 LVH 状态 LVH- (n=243) LVH+ (n=135) P
Ccr (ml/分)
37.7
32.1
0.001
Hb (g/dl)
13.0
12.1
< 0.0001
收缩压 (mmHg )
141.3
150.3
0.0003
平均动脉压 (mmHg )
血透病人体内铁的分布和路径
32mg/天
组织
网状内皮系统储存(低) 铁蛋白50-800mg/dl
转铁蛋白
吸收: 0.5mg/天
内脏
200mg
1.5mg=50g%(20% sat)
36mg/天
骨髓
丢失: 1mg/天
红细胞 1500mg (Hct 30%)
丢失4mg/天 总计丢失: 4.5mg/天
Bothwell et al.Iron Metabolism in Man.2nd ed.1979.
铁的贮存与排泄
• 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 体内, 以前者为多, 后者为少。主要存在 于骨髓与肝脏
• 铁主要经过肠道与胆汁, 随粪便排出体外, 每天约1mg左右。
• 少数经过皮肤以脱落细胞形式排出。
铁参与红细胞的发育过程
骨髓
促红细胞生成素
循环系统
铁
干细胞 0
BFU-E 15
CFU-E
成红细胞 前体
炎 • 骨髓铁利用障碍 • 造血物质缺乏 • 铁缺乏 • 蛋白质营养不良
氧供给 和利用 下降
心输出量↑
心室肥厚
贫
心绞痛 CHF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第26页
C
铁剂治 疗指征
SF> 500 ug/L 标准上不常规应用静脉 补铁治疗,若排除了急性期炎症,高 剂量 ESAs 仍不能改进贫血时,可试 用铁剂治疗。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第27页
3、铁剂使用方法和剂量
非透析患者及腹膜 透析患者可先试用 口服路径补铁,或 依据铁缺乏状态直 接应用静脉铁剂治 疗。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第32页
3.ESAs治疗靶目标
血红蛋白≥110 g/L, 但不推荐 >130 g/L 以上;
目标值
依据患者年纪、 透析方式、透析 时间、ESAs 治 疗时间长短、生 理需求以及是否 并发其它心血管 疾病等情况进行 药品剂量调整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第33页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②静脉路径铁剂维持性治 疗:当铁状态达标后,应 用铁剂剂量和时间间隔应 依据患者对铁剂反应、铁 状态、血红 蛋白水平、 ESAs 用量、ESAs 反应及 近期并发症等情况调整, 推荐 100 mg 每 1-2 周 1 次。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第28页
3、铁剂使用方法和剂量
假如患者 TSAT≥50% 和(或)血清铁蛋白 ≥800 ug/L,应停顿静脉补铁 3 个月,随即 重复检测铁指标以决定静脉补铁是否恢复。 当 TSAT 和血清铁蛋白分别降至≤50% 和 ≤800 ug/L 时,可考虑恢复静脉补铁,但每 七天剂量需降低 1/3 - 1/2。
每6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CKD5期和 透析
每3个月测量血红蛋白1次
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第18页
有贫血病史
评定贫血频率
肾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课堂PPT)

• 当出现EPO抵抗时统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分析潜在病
因,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调整。
26
EPO的不良反应——高血压及高血压脑病
• 有时需要做贫血的鉴别诊断 • 影响贫血的因素分析 • 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7
CKD贫血的发生机制
8
贫血是CKD常见的早期表现 并且随CKD的进展发生率增加
9
CKD贫血的进展
10
人体各个器官均受到贫血的影响
11
Hb与死亡率
12
肾性贫血的治疗
重组人促红细胞素的使用
13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对
24
EPO抵抗
• 皮下注射rHuEPo达到300IU/(kg·wk)(总量
20000IU/wk)或静脉注射rHuEPO500IU/ (kg·wk)(总量30000Iu/周)治疗4个月后,Hb 仍不能达到或维持靶目标值
25
EPO抵抗的原因
• 最常见的原因:铁缺乏 • 其他原因:炎症性疾病、慢性失血、甲状旁腺功能
17
rHuEPO的临床应用——途径
静脉给药和皮下射同样有效。 皮下注射的药效动力学表现优于静脉注射并 可以延长有效药物浓度在体内的维持时间节 省治疗费用。 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疼痛感增加。
18
rHuEPO的临床应用——途径
对非透析的患者,推荐选择皮下注射。 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可以选择静脉给药,也可选 皮下注射。 静脉给药可减少疼痛,增加患者依从性;而皮 下给药可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节省费用。 对腹膜透析患者,建议皮下注射。
肾性贫血的治疗课件

探索与其他治疗方法(如透析、肾移植等) 的联合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长期治疗策略的制定
制定长期治疗策略,预防贫血的复发,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谢谢观看
其他药物
除EPO和铁剂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如雄激素、免疫抑制 剂等也被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选择。
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01
透析治疗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改善
贫血症状。近年来,新型透析技术如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等为患者
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尿毒症等 肾脏疾病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 ,红细胞寿命缩短,铁、叶酸等造血 物质缺乏。
病理机制
肾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 少,同时伴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 机制,进一步影响造血功能。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疲乏、无力、气短、心悸等症状,严重贫血时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心绞痛等。
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日常护理
观察症状
留意自己是否有贫血症状, 如乏力、气短、心悸等,如 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合理饮食
遵循低盐、低脂、低磷、高 蛋白的饮食原则,适当增加 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 的食物摄入。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 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剧 烈运动。
肾性贫血的治疗课件
目录
• 肾性贫血概述 • 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 肾性贫血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肾性贫血治疗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 肾性贫血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7
肾性贫血的病理生理
• 正常红细胞正色素型贫血 • CCr<20-30ml/min时,均可出现贫血
A
8
氧供给 和利用 下降
心输出量↑
心室肥厚
贫
心绞痛 CHF
生活质量下降
血
认知力↓
生存率降低
精神敏锐度↓
免疫功能 紊乱
A
9
Anaemia as a risk factor for CVD
– 吸烟患者因CO-Hb水平较高,故按常规标准 贫血发生率较不吸烟者低,评估时需考虑
– 非洲裔患者贫血发病率在任何期的CKD中都 更高
A
3
CKD患者贫血的发生率
Patients (%)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0
Hb(g/dl)
13─12 <12-11 <11-10 <10
52.1
45.1
0.22
Levin A. Am J Kidney Dis 1999;34:125
A
13
心衰患者贫血与预后的关系
A
14
HCT与ESRD死亡率的关系
75000例血透患者
HCT < 27%
相对危险性
全因死亡率
心因死亡率
1.51
1.40
33~36%
0.90
0.92
A Ma JZ. J Am Soc Nephrol 1999;10:61510
Anaemia
Cell death, myocardial fibrosis, cardiomyopathy, CHF
LVH
Ventricular diameter
Kidney damage
Tissue hypoxia
Peripheral vasodilation
Blood pressure
CHF
Plasma volume
肾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A
1
肾性贫血的定义
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肾脏疾 病引起的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A
2
贫血的定义
• 成年男性Hb<130g/L
成年女性Hb<120g/L
• 贫血界定标准:低于一般人群Hb区间5 %介值
• 适用于任何种族18岁以上、居住在海拔 1000m以下人群
35-49
25-34
Ccr (ml/min)
<25
LevinA A. Am J Kidney Dis 1999;34(1):125-1434
CKD患者贫血的发生率
McClellan W, eA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4, 20:1501-15510.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11
贫血对心血管重塑的影响
贫血
↑心脏工作量和血流量
↑左室舒张内径/容量 ↑左室壁张力 适应性左室肥厚/重塑 非适应性肥厚 纤维化、钙沉积 ↓左室舒张功能
尿毒症
↑动脉内径/容量 ↑动脉壁张力 适应性动脉肥厚/重塑
动脉硬化 纤维化、钙化 动脉壁僵硬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律失常
收缩期高血压
A
12
预示慢性肾衰左心室肥厚的因素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骨髓穿刺或活检
A
20
不需 否 检查
使用 EPO
Scr≥2 mg/dl
肾
是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 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 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 – 肾性骨病:骨髓纤维化、纤维性骨炎 – 骨髓铁利用障碍
• 造血物质缺乏 – 铁缺乏 – 蛋白质营养不良 – 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水溶性维生素
A
6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 溶血 – 尿毒症毒素 –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 – 福尔马林消毒
A
17
贫血的类型与程度
• 贫血的类型
– 红细胞平均容积 (MCV)和红细胞平 均 血红蛋白浓度 (MCHC)
–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巨幼细胞性贫血
• 贫血的程度
– 血红蛋白(Hb)、红 细胞压积(Hct)、红 细胞计数况
• 铁代谢 – 指标: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网织红细 胞血红蛋白(CHr)含量、低色素性红细胞(HRC)百分比
•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 • 14,410 subjects without CVD(enrolled 1986-1989)
A
Sarnak et al. JACC 2100 02
贫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Cytokines)
• 意大利>5,000透析病人的登记资料显示EPO治疗使相对死亡率降低30%。 Locatelli F.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1998;13:1642
A
16
肾性贫血的评估
• 贫血的程度 • 贫血的种类 • 造血原料的代谢情况 • 营养状况 • 炎症状态 • 失血情况 • 骨髓造血环境情况
• 叶酸代谢 – 指标:血清叶酸浓度、红细胞中叶酸浓度
• 维生素B12代谢 • 蛋白质代谢
A
19
贫血的评估
• 营养状况
– 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情况
• 炎症状态
– 指标:CRP
• 失血情况
– 消化道出血:大便潜血 – 泌尿系统出血:血尿、尿红细胞 – 溶血:Coombs试验等
• 骨髓造血环境
纠正贫血改善ESRD患者的死亡率
• Hb水平降低1g/dl,透析病人死亡率增加18~25%,LVH增加50%。 Foley RN. Am J Kid Dis 1996;28:53
• 75000透析病人的前瞻性研究显示:生存率改善与 (Hct) 的持续增加有关。 Ma JZ. J Am Soc Nephrol 1999;10:610
参数
基础 LVH 状态 LVH- (n=243) LVH+ (n=135) P
Ccr (ml/分)
37.7
32.1
0.001
Hb (g/dl)
13.0
12.1
< 0.0001
收缩压 (mmHg )
141.3
150.3
0.0003
平均动脉压 (mmHg )
103.6
106.6
0.029
使用 ACEI (%)
sympathetic activity
CKD
Anaemia
Fluid retention
Renal blood flow
The cardio-renal anaemia
Renin, agniotensin, aldosterone (and ADH)
syndrome
SilveArberg D. NDT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