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
最新答案-《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B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期考试卷(B卷)一1-5aabcd 6-10babcd二1-abc 2-bcd 3-cde 4-ade 5-abe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土地潜力评价:通过对土地自然要素(土壤、气候、地形等)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的评价,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能力。
2、土地评价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土地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审和鉴定。
根据评价目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不同,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综合评价。
土地评价的对象是土地的质量,着重研究土地的适宜性与限制性因素。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因此,土地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4、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5、土地限制性是由于土地存在的某种不利因素限制了土地的某种用途或影响了某些用途的适宜程度。
四简述题1-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系统的内容采用逐级递降的四级分类法:土地适宜性纲,反映适宜性种类;土地适宜性级,反映纲以内的适宜程度;土地适宜性亚级,反映级以内限制性种类或需要改良措施;土地适宜性单元,反映亚级以内经营管理方面的次要差别。
2-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指定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3)该种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性质的要求;(4)土地评价单元图的编制;(5)确定每个评价单元内的土地性质;(6)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评价单元土地性质的匹配,初步确定土地适宜性等级;(7)对评价结果进行社会经济分析和环境分析;(8)野外校核;(9)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 ——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一定管理实践 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 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既指土地的好坏,又表示土地的生产能 力,它可分成现实条件下的土地生产能力和改变 某种限制条件后将来的土地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类型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体系
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 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 员会负责,组织全省市土地专家编制的中 国l︰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 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5 个续分层次。
Hale Waihona Puke 以土地的适应性、限制性、保护、改造的措施来 划分土地的等级,它是一个相对等级的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 下能生产多少生物或经济产量,它是一个绝对数 量的概念。
美国的土地利用潜力分类
美国农业部土壤保特局于1961年正式颁布 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较 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 它以农业生产为目的,根据土地对作物生 长的自然限制性因素的强弱程度,将土地 分成若干个顺序的类别。该系统可分为潜 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元三级。
苏联的土地生产一发生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研究在苏联开始较早,但大量的科研工 作则在60年代以后,在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地理研究所、莫斯科大学地理系及农业部等单位 主持下,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大量大比例尺的土地 资源及评价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苏联 国家地籍簿,它代表了苏联土地资源研究工作的 进展情况和水平。 这个土地评价分类首先按各土地带进行,先把 全国分成若干土地自然地带,然后再依该系统进 行分类和评价。其分类系统由土地类、土地等、 土地亚等、土地种四级构成 。
第七章土地潜力评价

• 2.土地潜力亚级 .
• 在土地潜力级之下,按照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因素的种类或 危害,续分为亚级。同亚级的土地,其土壤与气候等对农 业起支配作用的限制性因素是相同的。共分四个亚级: • • • (1)侵蚀限制因子(e)——土壤侵蚀和堆积危害。 侵蚀限制因子( ) 侵蚀限制因子 (2)过湿限制因子(w)——土壤排水不良、地下水 过湿限制因子( ) 过湿限制因子 位高、洪水泛滥危害。 (3)根系限制因子(s)——植物根系受限制因素的危 根系限制因子( ) 根系限制因子 害,包括土层薄、干旱、硬盘层、石质、持水量低、肥力 低、盐化、碱化等。 (4)气候限制因子(c)——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 气候限制因子( ) 气候限制因子
•
对全国l:100万土地资源图评价系统评价表示方法可举例如下: 黑龙江省庆安地区有一地块标记为333W12表示三等宜农、三 等宜林、三等宜牧,水文与排水限制(w),限制强度为2级 (右上角2),土地资源类型为谷地一沼泽土一杂类草草地 (右下角1)。
•
目前一些省、市、县参考全国l: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分级原则 与分类系统采用了类、等、型三级续分评价系统。类和级的 多少均应视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规划要求而定。
• Ⅳ级土地:用于栽培农作物存在极严重的限制和危险。如 级土地 果能以极大的关心加以保护,有时尚可用于栽培农作物。 但能适宜本级土地的农作物种类很少,其常年产量很低。 它们作为农用的适宜性有很大限制,虽然也可在5~6年中, 种一次作物,但多宜用于作割草场或放牧场。 • Ⅴ级土地,本级土地应该保持永久的植被,如用作草场 级土地 或林地没有或很少有永久性限制,作为衣用则不利。 •
• 1.土地潜力级 . • 按照土地的限制性种类、强度和需要特殊改良管理措施 等情况,以及根据长期作为某种利用方式不会导致土地退 根据长期作为某种利用方式不会导致土地退 化为依据而进行分类,共分八个潜力级。 化为依据 • 其中,从Ⅰ级到VII级,土地在利用时受到的限制与破坏是 Ⅰ 逐级增强的,其中Ⅰ级到Ⅳ级在良好的管理下,可生产适 Ⅰ级到Ⅳ 宜的作物,包括农作物、饲料作物、牧草及林木,Ⅴ级到 Ⅴ Ⅶ级,适宜牧草及林业,Ⅶ级只适宜有条件放牧或发展林 业,Ⅷ级对农、林、牧都不宜,都是得不偿失。 Ⅷ
6、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两种:即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按照生物产量与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关原理,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生物量。
土地利用潜力是按照现有的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判断土地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
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第一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模型1、迈阿密模型——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是:Y=3000/(1+e)Y=3000/(1-e-0.00064p)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均温度(0C);p为年降水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结果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蒙特利尔模型)——根据蒸散量计算生物生产量的一种方法。
3、格思纳-莱斯模型——根据生物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生长期的长度)来计算生物生产量4、瓦赫宁根模型——指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
该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步骤一般分五步:第一步: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第二步: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第三步:作物种类订正(K)第四步:温度订正(CT)由于作物自身消耗掉总能量的40%,所以在总生长期实际包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进行修正。
第六章土地评价2

潜力亚级: 潜力亚级:
侵蚀限制因子(e) 侵蚀限制因子 过湿限制因子(w) 过湿限制因子 根系限制因子(s) 根系限制因子 气候限制因子(c) 气候限制因子
潜力单元
在相同的经营管理水平下,有相同的土地利 在相同的经营管理水平下, 用方式 种植相同的作物要求相同的经营管理措施和 方法 生产潜力相近
集约化水平较低地区, 集约化水平较低地区,采用土地利用效果量指标 集约化水平较高地区, 集约化水平较高地区,采用土地利用效果率指标 对于较大范围的经济评价, 对于较大范围的经济评价,可采用综合评价指标
要正确地进行价格折算。 要正确地进行价格折算。 土地经济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的 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 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
量
500
150
450
150
200
30
500
150
单 肥 料 价 (£/100kg) 100kg) 作 物 100kg) (£/100kg) 肥料以外可变成 本(£/ hm2)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hm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40
200
40
200
4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
40
200
20
60
20
60
耕作利用,可以是任何作物, 耕作利用,可以是任何作物,不需土壤保持措 施; 耕作利用,作物选择有限制以及(或者)需要土 耕作利用,作物选择有限制以及(或者)需要土 或者 壤保持措施; 壤保持措施; 改良牧草放牧; 改良牧草放牧; 天然牧草放牧,或者在同一水平上的林地; 天然牧草放牧,或者在同一水平上的林地; 娱乐、野生动物保持、 娱乐、野生动物保持、水源涵养和美学目的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
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从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水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土地潜力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土壤质量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良好的土壤质量可以支持较高的农作物产量和植被生长,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坚实基础。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包括土壤肥力、土壤层次、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等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定,可以判断土地的可利用性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类型。
其次,地形地貌对土地潜力评价也具有重要影响。
地势平坦、坡度适中的土地更适宜农业生产,便于机械化耕作和水资源的利用。
而地势陡峭、坡度大的土地则适宜进行森林资源开发或者生态修复,以保护水土资源。
因此,在土地潜力评价中必须考虑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潜力。
第三,水资源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基础,无论是水源的丰富程度,还是水质的适宜性,都会直接影响土地潜力的评价。
有充足的水资源的土地,可以支持农田灌溉和渔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生态环境也是土地潜力评价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清洁的空气、水源和食物。
土地潜力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指标,以确定土地的保护性利用和重点保护的区域。
最后,社会经济因素也是评估土地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社会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价值和可利用性。
例如,城市周边的土地往往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可以用于工业园区、居住区或商业用地。
而偏远地区的土地则更适宜进行农业生产、旅游业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开发。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可以更好地调控土地利用行为,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总之,土地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潜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潜力评价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为农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土地类型、指导农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对于工业和建设领域来说,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适宜用地范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土地潜力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发展潜力。
定量评价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土地潜力进行量化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可利用率、土地适宜性、土地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
三、土地潜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土地潜力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地自身条件,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势状况等。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
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潜力评价。
四、土地潜力评价的应用土地潜力评价在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选择的参考,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工业和建设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企业选择用地提供依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地潜力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潜力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潜力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改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它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对土地资源的性状质量鉴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对土地资源质量的诊断。
土地资源质量通常指的是土地资源的优劣状况,是土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
它可以表现为正反两个方面:对土地利用产生有利影响或作用的构成土地适宜性,产生不利影响或作用的则构成土地限制性。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大致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
前者侧重从土地生产能力角度评价土地质量,后者侧重从相对适宜性确定土地质量。
此外,根据评价目的和对象不同,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划分为农业(耕地)土地评价、林业(土地)评价、牧业(牧草地)土地评价和城镇土地评价等,他们的内部可以划分为:土地潜力有人称作“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是美国农业部分土壤保持局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
土地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个有机主成部分。
1961年克林格比尔和蒙哥马利提出:三级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一、潜力级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其含义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
全国土地划分为8个等级,用罗马数字表示。
从第一级到第八级:土地利用上受到的限制与破坏逐渐增强。
其中,第一级到第四级在良好的管理下,可以生产适宜的农作物和饲料作物,也包括树木或牧草,第五级土地适宜一定的植物。
第五、第六级中某些土地也能生产水果和观赏植物等特种作物,并且加强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在内的高度集约经营条件下,还能栽植大田蔬菜。
第一级:土地利用很少受到限制,它适宜种植范围广泛的植物,可以完全利用于农作物、牧草、树木和野生动物栖居。
土地近于水平,水蚀或风蚀的危险性小,土层深厚,一般排水良好,易于耕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潜力评价名词解释
1. 引言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土地潜力评价则是指对土地的各种潜在用途和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土地潜力的评价,可以帮助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土地潜力
土地潜力是指土地具有的发展潜力和利用价值。
土地潜力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土地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察和分析,对土地的可利用性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
2.1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的类型和分布,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
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对土地利用的选择和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评价土地潜力的重要依据。
2.2 土地条件
土地条件是指土地的地形、土壤、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
不同土地条件对不同类型的利用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限制性。
评价土地潜力时需要考虑土地条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3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
人口密度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和土地潜力的开发程度。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土地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状况。
评价土地潜力时需要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可提高土地的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3. 土地潜力评价方法
土地潜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指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土地潜力评价方法。
3.1 主观评价方法
主观评价方法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的评价方法。
专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估,通过打分或分类等方式进行主观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明了,适用范围广,但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评价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准确。
3.2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的评价方法。
通过对土地潜力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量化程度高,结果较为客观,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较高的统计学基础。
3.3 GIS技术方法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潜力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收集和整合土地
相关数据,建立土地数据库,并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分析和空间数据挖掘,对土地潜力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强,结果直观可视化,但需要对GIS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3.4 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权重分配和评分等方式,对不同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最终的土地潜力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考虑了各种因素和指标,评价结果相对较为准确,但需要对各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4. 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4.1 指导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开发潜力,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的方向和要求。
4.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潜力评价可以帮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发现和利用土地的闲置和低效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保护生态环境
土地潜力评价可以帮助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合理规划和保护敏感生态区域和重要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4.4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发现和利用土地的经济潜力和价值,推动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
5. 结论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的可利用性和开发潜力进行评价的过程,包括土地资源、土地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察和分析。
通过科学评价土地潜力,可以指导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的评价方法可以结合使用,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在土地利用和发展中,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评价的作用,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张三,王五. 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2.李四,赵六. 土地潜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J]. 土地科学与管理,2019,
40(2): 12-19.
3.GIS技术在土地潜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