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从土地资源的规模、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规模调查,即了解土地的分布情况、面积分布、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域面积等,从宏观角度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规模和分布特征。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测绘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是进行土地资源的质量调查,即了解土地的肥力、排水情况、土壤类型等质量指标,为农业生产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质量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状况,确定土地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调查中,可以了解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特点,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草地面积等,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意见建议。

最后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可以采用专业评价模型和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价值,为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张正峰)

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张正峰)

2
一、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1、土地整治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0年10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 编制工作的通知》 2010年12月,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7号) 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土地整治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背景 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复垦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开发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土地整治潜力的汇总
各乡镇的平均等别
乡镇调查 Text
29
三、农用地整理潜力的调查与测算
质量潜力 以提高的产能表示。两部分组成,一是原有耕地等级
提高所带来的潜力;二是新增耕地产生的潜力。原有
耕地部分,假定各乡镇的平均利用等别通过整治可达 到该乡镇的最高利用等别,新增耕地部分假定新增耕 地均能达到该乡镇的平均利用等,依此计算农用地整 理的质量潜力。
二、土地整治潜力的内涵
农用地整理潜力 农用地整理:采取平整土地、归并地块,建设灌溉、 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措施,通过 综合整治农用地及其间的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田集中
连片程度,促进农田适度规模经营,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16
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政策工具的运用转变。
4
欧洲部分国家土地整治目标(多元化)

《复垦潜力评价[★]》

《复垦潜力评价[★]》

《复垦潜力评价[★]》第一篇:复垦潜力评价四、土地复垦潜力分析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利用和经营,可以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

(一)江苏省待复垦土地现状江苏省的土地复垦主要是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煤矿塌陷地复垦。

江苏省的工矿废弃地在各县市均有分布,通常废弃地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当工程、整治措施,基本可以恢复利用。

全省废弃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因大面积取土、挖沙等对地表的直接挖掘,破坏了土地原来的地貌,如交通、水利、砖瓦窑挖废地;因冶炼、发电、开矿等堆放废弃物而压占损坏的土地,如灰渣厂、尾矿厂等;因城乡生活建设形成的废弃地,如农村旧宅基地、城市垃圾场、小废坑等;因工业排污造成污染荒废的土地;已荒废的建设临时用地。

煤矿塌陷地主要集中在徐州市铜山县14个乡镇和沛县3个乡镇,塌陷地面积现已达9527.07公顷。

由于煤炭采煤量、煤炭采掘深度、煤层厚度不同,地表塌陷地区的下陷程度,稳定性也不尽一致,故煤矿塌陷地有多种类型。

(二)江苏省土地复垦潜力分析1、数据来源以县(区、市)为单位,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实地勘查与地籍调查,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统计各县(区、市)通过土地复垦待复垦区域的面积与可增加耕地的系数。

2、各县(区、市)土地复垦潜力根据各地区调查数据计算各县(区、市)土地复垦可增加耕地面积:si=αi×sis(i si)i1n s/s其中:si——各县(区、市)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公顷);i——各县(区、市)土地复垦新增耕地系数(%);si——各县(区、市)待复垦区面积(公顷);s——江苏省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公顷);——江苏省土地复垦平均新增耕地系数(%);s——江苏省待复垦区总面积(公顷);注。

n为江苏省县(区、市)行政区数量。

3、江苏省土地复垦数量潜力分级以县(区、市)为单位,根据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潜力分级标准指标体系(表3),将江苏省土地复垦潜力区划分为4级。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一、引言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以提高土地质量、优化土地结构、增加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的一系列综合措施。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是为了了解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调查目的、方法、内容和应用等方面介绍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工作方案。

二、调查目的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方向。

具体目的包括:1. 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2. 分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产能;3. 评估土地整治的可行性和潜力;4. 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

三、调查方法土地整治潜力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样,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

2. 遥感影像解译: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获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变化情况。

3.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土地资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生成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四、调查内容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土地资源状况:了解土地类型、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基本情况。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趋势。

3. 生态环境评估:评估土地生态环境的状况,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等。

4. 土地潜力评价:评价土地整治的潜力和可行性,包括土地可利用度、改良潜力等。

5.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整治的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

五、应用与意义土地整治潜力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土地整治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1. 指导土地整治规划:通过评估土地潜力,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和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复垦调查报告

土地复垦调查报告
• 制定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根据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包括资金筹 措、责任主体、时间安排等,确保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及时调整方案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显示,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用地为主,占总 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建设用地,占比约30%。
• 调查分析和评估生态环境: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植 被覆盖等,为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 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和保护与修复目标,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方 案,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等措施,确保生态保护与修复后的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
制定实施计划和 保障措施
根据整理技术方案,制定具 体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包括资金筹措、责任主体、 时间安排等,确保土地整理 方案的顺利实施。
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
• 确定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和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 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明确保护与修复目标和任务。
调查分析和评估土 地资源
对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 分析和评估,包括土地利用现状 、资源分布和质量状况等,为规 划方案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确定土地利用结构 和布局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确定不同类 型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包括 耕地、林地、园地、建设用地等 ,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和规模。
制定土地利用分区 方案
国内外土地复垦现状
介绍国内外土地复垦的总体情况,包括国际上先进的土地复垦理念、技术及政策 ,以及国内土地复垦的实践和成效。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1、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性等内容。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林地面积等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3、进行分析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价,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4、提出建议和措施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土地复垦的可行性。

我们调查了现有的土地资源和复垦技术,并进行了一些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分析。

我们发现,土地复垦是可行的,可以带来许多经济和环境上的好处。

背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利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大量的农田和自然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污染,导致了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

因此,土地复垦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是,土地复垦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土地质量、经济成本、环境影响等。

现状分析目前,全球有大量的荒地和废弃土地,这些土地可以通过复垦来提高利用率。

在中国,有许多山区和荒漠,这些地区被认为是不适宜农业生产的。

但是,通过进行土地复垦,这些地区可以变为肥沃的农田。

另外,在一些城市,如纽约和伦敦,废弃的工业用地也可以通过复垦成为公园和其他用途。

技术分析土地复垦需要许多技术支持,如土地改良、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

在土地改良方面,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质、施肥、翻耕等方式来改善土地质量。

在植被恢复方面,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草场建设等方式来增加土地的生态价值和防止土地侵蚀。

在水土保持方面,可以采用各种措施来防止水土流失,如修建排水系统、设置防护林带等。

经济分析土地复垦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但同时也可以带来许多经济效益。

首先,通过土地复垦可以增加农田面积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土地复垦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最后,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态价值,可以增加土地的价值和经济回报。

环境分析土地复垦可以带来许多环境上的好处。

首先,通过恢复植被和保护水土,可以减少土地侵蚀和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通过增加森林覆盖率和草地面积,可以促进碳循环和减缓气候变化。

最后,通过提高土地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可以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可行性分析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土地复垦是可行的。

虽然土地复垦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支持,但同时也可以带来许多经济和环境上的好处。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在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情况、土地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等方面。

通过对土地的调查,能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面积、利用状况和可开发潜力等情况,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土地资源评价方面,主要是对土地的质量、潜力、功能和供需状况等方面作出评价和分析。

在土地质量评价方面,主要是考虑土地使用功能与质量关系,通过土地质量检测及其化验分析方法,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评价依据。

在土地潜力评价方面,主要是围绕土地资源的未来利用潜力而展开评价工作,包括土地的可利用现状、土地的次生生态系统潜力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战略规划等。

在土地功能评价方面,主要是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其可分配的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同时考虑土地对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改善,客观分析土地利用的优缺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供需状况方面,主要是按照区域开发要求和所需土地的规划面积,分析现有土地的利用情况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与改良选择、土地经营和交易等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之,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评价,才能确保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造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复垦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摘要:通过对秀山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根据土地复垦原则,建立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对农村居民点、废弃工矿点进行复垦,得出土地利用潜力等级。

为编制土地复垦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收稿日期:其分析成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目标的确定、重点区域及重点项目的定点定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

本文从秀山县土地复垦开发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土地复垦开发的潜力,以及进行,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探索新增加耕地的方法和对策。

1、秀山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据秀山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秀山县的土地总面积为245337.48公顷,2010年末全县农用地总面积224682.2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1.23%;建设用地11808.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1%,;未利用地9715.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6%。

2、秀山县土地复垦资源调查土地复垦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及其自然灾害等破坏造成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潜力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和各种污染、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的、废弃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利用和经营,可以增加的有效耕地和其它用地面积[2]。

根据土地复垦内涵,结合秀山县复垦资源现状,经研究确定:秀山县土地复垦对象包括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交通用地;土地复垦潜力来源于地灾搬迁避让、高山移民、生态移民、村庄整治等原因引发的农村居民点复垦,废弃采矿用地复垦,废弃交通用地复垦三部分。

(1) 2010年末,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913.97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7855.26 hm2,占65.93%。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要特点为:第一,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大,平均每户占地555.64 m2,人均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为145.66 m2,大于《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中的120 m2;第二,零星散落分布户数多,约有93.87 hm2,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2%;第三,地灾隐患处户数多,共有5293间房屋处于地灾地段,面积达101.20 hm2;第四,高海拔、交通不便区信息闭塞区域居民多;第五,农村闲置房屋多,孝溪乡上囤村抽样调查显示房屋闲置率为2%;第六,村庄布局散乱,配套设施不完备,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2) 2010年末,全县采矿用地面积为476.96 hm2,共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的4%。

秀山县锰矿资源丰富,锰矿业发达,锰矿开采与锰矿加工为占地面积大,集中在溶溪、膏田等乡镇。

但随着锰矿资源的减少甚至枯竭,大量采矿用地将废弃闲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另外,全县小型砖瓦窑数量多,约3000余个,占地约200-250 hm2,主要集中在梅江等乡镇。

这些砖瓦窑规模小、产量低,且多占用良田,土地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

(3) 2010年末,全县公路、铁路用地面积共约1067.53 hm2,占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的8.96%。

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国道326线、渝怀铁路通过秀山,另有省道304线、县道平贵路、龙石路、秀溶路等干线公路,已初步形成了以秀山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路网主骨架。

然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如:公路改道后,原有道路闲置;公路改扩建中,废弃物对公路周围土地的压占等。

3、秀山县土地复垦潜力分析与评价3.1 土地复垦标准和分类体系世界各国都在认真研究确定土地复垦标准。

根据我们近年的调查,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研究,针对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复垦标准[3-6]。

1)接近破坏前的土地适宜性与第一性生产力水平。

2)改造为新环境下的可垦土地并接近或超出破坏前第一性生产力水平。

根据秀山县的资源情况以及国务院发布的《土地复垦规定》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省级土地整理规划编制要点》的具体规定,提出复垦对象分类系统[7-8](详见表1)。

3)根据秀山县的实际情况,复垦潜力划分为三级。

即增加耕地系数>=90%为Ⅰ级;增加耕地系数50%-90%为Ⅱ级;增加耕地系数<=50%为Ⅲ级(见表2)表1 秀山县土地复垦对象分类体系表2 秀山县土地复垦潜力分级指标3.2复垦潜力分析方法3.2.1农村居民点的复垦如前所述,农村居民点复垦的原因有地灾搬迁避、高山移民、生态移民等。

对于不同原因的农村居民点复垦,本专题采取不同的研究分析方法。

(1) 对于地灾搬迁避让、高山移民、生态移民的复垦农村居民点:采取资料汇总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秀山县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其复垦规模,按照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新增耕地面积。

(2) 对于村庄整治引起的农村居民点复垦:采取理论测算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基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从理论上测算农村居民点减少规模,再用可实现程度对其较正、调整,最后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新增耕地面积。

具体步骤方法如下:A.预测目标年总人口,结合户改情况预测农村人口数量:目标年总人口=基期年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增长年限+(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数)=基期年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增长年限+迁移人口B.测算农村居民点减少规模减少规模=基期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目标年农村居民点总规模=基期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目标年人均用地×目标年人口C.用可实现程度进行较正、调整;计算新增耕地面积。

3.2.2交通用地复垦采取资料汇总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秀山县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矿业相关规划信息确定采矿与交通用地复垦规模,按照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新增耕地面积。

3.2.3采矿用地复垦经分析,秀山县采矿用地中可复垦采矿用地面积约164.71hm2,可复垦的砖瓦窑面积约200 hm2,鉴于二调中将小型砖瓦窑用地测成了耕地,本专题不再计算其复垦潜力。

根据调查分析,复垦出的土地80%宜于农业耕作,20%宜于还林;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可新增耕地105.41 hm2。

可复垦的交通用地约4.24 hm2,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

4、结果分析4.1农村居民点分析结果(1) 根据《2010年秀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细表》,全县共有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点190个,散布在全县29个乡镇内,涉及农户1767户,房屋5293间,面积约101.20 hm2。

此部分农村居民点可全部复垦,用于农业耕作。

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可新增耕地80.93 hm2。

(2) 根据实地调研,结合各乡镇2006-2010年乡镇规划,全县高山移民与生态移民涉及9500余户,面积约534.31。

此部分农村居民点可全部复垦,根据调查分析80%宜于农业耕作,20%宜于还林。

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可新增耕地341.98 hm2。

(3) 通过理论测算,结合2010年秀山县《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与2011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0年秀山县总人口约69.1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4.35万人。

根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对秀山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作如下调整规划:现状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大于150 m2的,2020年减至150 m2 ;小于150 m2但大于120 m2的,减至120 m2;小于120 m2的不作调整。

由此,规划目标年农村居民点总规模为5742.17hm2,较现在减少2113.09 hm2。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非所有农村居民点都可得到整治,经咨询最高实现程度约为50%。

据此计算,通过拆旧建新等村庄整治全县农村居民点规模将减少1056.61hm2。

节约出的这部分土地可用于农业耕作,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可新增耕地845.26 hm2。

4.2采矿与交通用地复垦潜力分析采取资料汇总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秀山县交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矿业相关规划信息确定采矿与交通用地复垦规模,按照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新增耕地面积。

经分析,秀山县采矿用地中可复垦采矿用地面积约164.71hm2,可复垦的砖瓦窑面积约200 hm2,鉴于二调中将小型砖瓦窑用地测成了耕地,本专题不再计算其复垦潜力。

根据调查分析,复垦出的土地80%宜于农业耕作,20%宜于还林;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可新增耕地105.41 hm2。

可复垦的交通用地约4.24 hm2,按80%的新增耕地率计算,可新增耕地3.40 hm2。

各乡镇采矿与交通用地得垦潜力及新增耕地面积见表4-2。

4.3建设用地综合复垦潜力评价通过上述分析,全县可复垦建设用地规模为1861.07 hm2,其中复垦农村居民点面积1692.12 hm2,其他建设用地复垦面积为168.95 hm2,全县共可新增耕地1376.98 hm2。

各乡镇土地复垦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及新增耕地率见表4-1。

表4-3各乡镇建设用地复垦潜力一览表单位:hm2;%根据新增耕地面积,将全县32个乡镇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潜力区,各潜力区所包括的乡镇名及新增耕地面积详见表4-2。

表4-4秀山县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分级表面积单位:hm25、结语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待开发复垦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的调查,对可开发复垦土地进行适宜用途评价,明确土地开发复垦后的利用方向,用潜力系数对开发复垦土地进行潜力级别划分,明确土地开发复垦的空间布局和数量分布,有助于各级部门对土地开发复垦进行宏观决策,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1]刘亚迪,樊宏. 土地开发复垦潜力分析初探—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5):461-463.[2]但承龙.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31.[3]严金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188.[4]谭春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途径[J].中国土地,2003(7):16-18.[5]戴尔阜.土地持续利用系统分析.评价与调控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6]姜广辉,张凤荣.农村居民点与企业用地的布局调整和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内容.[7]刘觉民,唐常春,金卫华.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2:750-753.[8]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