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唐山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唐山市中心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此, 选择该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意义 。
评价方法 , 以唐 山市 中心 区为试验 区, 试验 区的土地 对 利用现状结构、 力分布 、 潜 潜力测算及 策略方针 等问题 进行研究 , 旨在探 寻城 市土 地集 约利用 潜力评 价 的技 术、 方法 , 以推动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约 14 8 m , 1. 总人 口 9 .0 人 , 理 位 置如 图 1 示 。 k 68 万 地 所
面 :1 城市土 地利用平均 容积率偏 低 , () 土地 闲置率偏 高 ;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比例失调 , () 工矿用地 比 例偏高 , 住宅 、 商业、 道路 、 广场 、 绿化 、 公共建筑 、 体育等
第 3 卷 第 2期 1 21 0 2年 4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 ES AR AL R E CH AND D EL MEN EV 0P T
Vo . 1 No 2 13 .
Ap .2 2 r 01
唐 山市 中心 区土地 利 用 潜 力评 价 研 究
杨 大兵 ,张文新 姚 , 清
基 金项 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 目( 00 3 9 2 10 1 )
作者简介:杨大兵 (9 6一) 男 , 17 , 河南信 阳市人 , 师 , 讲 博士后
建设用地面积 1 4 .2h 占研究 区面积的 9 .8 : 0855 m , 44% 农用地 面积 4 29 m , 9 .5h 占研究 区面积 的 4 2 % ; .9 未利
背景下 , 城市 土地 资源和生态环境 面临着 巨大 的压力。
合理利用每一 寸土 地 、 实现 城市 土地 资源 的可 持续 利 用、 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式 向集约化转变 已刻 不容缓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 、 德尔菲法确定指标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努力仍有可能改善其负载状况。
v 我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最大的差异在于东西部之间。 东部湿 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 却占全国的90%, 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 和产肉量,95 %以上的人口每平方公里已承载255人。以 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表明,东部 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20-40%,尚有 较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 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 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 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 能力的4.3%。因而,我国土地生产潜力东部大于西部, 粮食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
足本省的人均需求,尚可支援其他地区。
v 平衡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宁夏、
新疆等八个省(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41%,耕地面积约 占全国的37%, 农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4%,粮食播种 面积约占全国的34 %人口占全国的3l%。本区人均资源占有 量并不比富余地区少, 但比富余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偏小,单
多因子综合评价
(五)瓦格宁根法
v瓦1赫、宁计根算法标是准以作早物期干进物行质的产实量验(Y为o)依据的, v主2要、适按用气于候苜影蓿响、进玉行米订、正高梁、小麦等。该 方法虽然机理性比较强,但对作物生长与环 v境3的、关作系物定种量类化订不正够(K,) 主要表现在没有真实 v反4映、出温温度度订条正件(C对T)作物干物质生长率的影响, v只5是、使经用济作系物数种(C类H校) 正系数来确定标准作物 的干物质总产量和作物干物质总产量之间的 v关6系、。作而物且生该长模期式订所正适用的作物比较少,不 利于推广。
v (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v 农业生态区法 v 1、土地资源清查与农业生态单元的生成 v (1)气候清查(2)土壤清查(3)土地资源清单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方式和范围。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潜力,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评价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避免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了浪费和环境破坏。

最后,适宜性评价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人民福祉。

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等级。

定量评价则更加科学和精确,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土地资源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在定量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遗传算法等。

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不确定性因素纳入评价过程,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遗传算法则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得出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

三、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应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规划者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次,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问题日益突出,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浪费和环境破坏。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
31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 因素X——其它条件的评分 无碱化 轻度影响 中度影响 中强度影响 严重影响
100 60~95 30~60 15~30 5~15
……
32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SIR=X1·X2·……Xn/100(n-1)
土壤潜力级
分值
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预算:平均成本约 121500元/公顷(8100元/亩),其中土地 整理约157500元/公顷(10500元/亩), 土地复垦约122700元/公顷(8180元/亩), 土地开发约39750元/公顷(2650元/亩)。
52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土地 整理 的重 点区 域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37
三、评定潜力等级
2.定量方法
——关联度法实例
计算评价因素与土种平均产量的关联度: r1=0.5030, r2=0.7514, r3=0.8563, r4=0.9265, r5=0.3624, r6=0.8414, r7=0.5413, r8=0.4828, r9=0.6149, r10=0.6348
60%
占潜力的
28%
土地复垦约 35万公顷
13%
23%
土地开发约 73万公顷
27%
12%
50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占土地的 占投入的
274 土地整理 60% 78% 2610亿元



土地复垦 13% 13% 430亿元
土地开发 27% 9% 290亿元
投入 约 3330 亿元
51
小知识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潜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潜力评价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为农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土地类型、指导农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对于工业和建设领域来说,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适宜用地范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土地潜力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发展潜力。

定量评价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土地潜力进行量化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可利用率、土地适宜性、土地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

三、土地潜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土地潜力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地自身条件,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势状况等。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

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潜力评价。

四、土地潜力评价的应用土地潜力评价在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选择的参考,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工业和建设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企业选择用地提供依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地潜力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潜力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潜力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改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

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

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

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基于主成分分析摘要为加快山西省城市发展和构建高质量的城市土地利用体系,提高山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对于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山西省11个地市2017年有关的城市土地数据作为原始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两个重要的因子,并计算11个地市在这两个因子上的得分,同时得出11个地市的总得分和排序,根据结果对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提高土地利用潜力,实现城市土地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城市土地利用体系为目标,提出了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经济效益、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等相关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主成分分析1、引言长期以来,我省依靠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获得了经济发展,尤其是钢铁等重工业的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强调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严重制约了我省的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没有挖掘其发展潜力。

近年来,山西作为资源大省,肩负着能源革命的重大使命,“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这三大目标是山西省在新时代要坚决打赢的攻坚之战,这对于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点省份,其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有着巨大的潜力。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关于土地的问题应该重视起来。

我国几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带来许多问题,如城市土地过度开发、土地闲置、用地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生态遭到破坏等,这些问题会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山西省也存在诸如以上的问题:由于城市中人口增多,重化工产业的大力发展,城市土地变得相对稀缺,导致城市周边的农用地被划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盲目地快速划转土地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闲置的土地、不合理的用地比例,低效的土地开发利用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它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保障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意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估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影响和潜力等方面的指标,全面评价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评价结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结果可以给出土地资源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效益,为政府合理安排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面利用。

其次,土地资源的评价对于保障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造成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

通过评价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最后,土地资源的评价还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指导。

通过评价不同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效益和潜力,可以为企业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1.指标体系的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核心在于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保证评价结果准确的基础。

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方式,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常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需要选择的指标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效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永续价值等。

2.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构建后,还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权重的确定需要依据不同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分析法等数学方法。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指通过对城镇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最佳利用模式和潜力。

该评价可以为城镇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城镇发展的合理利用和资源配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城镇发展需求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对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城镇土地资源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包括城镇区域内的各类土地,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森林用地等。

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包括土地使用现状、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的空间分布和可持续利用等因素。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详细分析,可以确定城镇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其次,城镇发展需求是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的重要依据。

城镇发展需求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需要综合考虑这些需求,并确定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适宜程度。

例如,对于人口增长较快的城镇,可以根据人口密度和居住需求,评估住宅用地的潜力;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可以评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潜力。

通过对城镇发展需求的准确把握,可以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评价指标是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核心内容。

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指标、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等多个方面。

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土地产出、土地价值和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生态指标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地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社会指标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居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利用模式下的城镇土地利用潜力。

同时,评价指标还可以帮助确定城镇土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

最后,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城镇发展需求和评价指标等多个因素。

评价结果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进行量化评估和空间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与流程
66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年 2 月 第 2 期
3.1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模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状况描述模型、土地利用单项潜力评价模型和土地利用综合
潜力推断分析模型,分别设计如下: (1)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 4 元组模型。考虑土地潜力评价多维指标之间具有语义约束及非线性迭加的关系,
唐旭等: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65
标的基础上,研究基于元组指标的评价方法实现土地利用潜力的合理表达与应用,以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
1 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及潜力指标定义
根据城镇土地利用的特点,城镇土地利用状况主要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区位级别和经济效益 4 类 指标进行描述。4 类指标的优化成为城镇土地潜力挖掘的具体目标,与其可达的最佳指标之间的差距称之为城镇 土地利用的单项潜力。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及潜力指标界定如下:(1)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各类城镇用地在空间上 的分布状况,通过功能分区或均质区域的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面积或建筑面积的构成比例来度量。土地利用结 构影响区域承载的人类活动(如区域产业)的配套协作程度进而影响经济效益,对区域外土地则通过提供商业、 服务、医疗等公共服务产生的辐射影响其土地的区位级别。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与协调配置状态的用地结构之间 的差距称之为利用结构潜力。(2)土地利用强度反映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非土地要素的承载 量。对于商业、居住和工业用地等城镇用地一般通过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楼层数来描述土地利用强度。过低 的土地利用强度直接影响投入产出效益且浪费土地资源 [2],而过高的利用强度将增加区域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承 载压力而影响区域土地质量,合理的土地利用强度必须保证承载压力小于容量(环境容量或公共设施容量 [3)] 的 限制。因此,现状土地利用强度与最佳利用强度的指标差距称之为利用强度潜力。(3)土地区位级别是影响土地 效用、效益和成本的外部因素的综合表现,反映了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协调程度、环境质量优劣以及获取外部的 商业、服务、医疗等公共服务所需时间或运费的差异,可通过土地质量指数、定级因素总分值或土地级别来衡量。 通过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和道路通达性或增加设施布局所带来的区位增值即土地区位级别潜 力。(4)经济效益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和区位级别综合作用的结果,可通过地 租、地价或土地资产等收益指标来描述。通过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强度和提高土地区位级别而 增加的土地经济效益综合表现为经济潜力。
力分级与挖潜改造决策等关键环节进行阐述。研究结果:研究方法能保证评价过程透明和评价结果科学,在实践应用中
得到验证。
关键词: 土地规划;土地潜力评价方法;元组模型;空间聚类;土地集约利用
中图分类号:F29,C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09)01-0064-06
Study on Methods of Evaluation on Urban Land Use Potentials
结强级经 构度别济 潜潜潜潜 力力力力
⑦评价单元潜力指标聚类
结合关系代数中的元组模型,构建描述潜力评价单元土地利用状况 LUC 的 4 元组模型为:LUC = {协调程度 S,区 位级别 G,利用强度 I,经济效益 E}。
(2)单项潜力评价的指标增量模型。单项潜力 LUSP 主要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点的状况度量指标与潜力 时点的可达到的最佳指标或预测指标之间的增量来表述。则有:①土地利用结构潜力 = 潜力时点的协调度系数 - 现状时点的协调度系数。其中,协调度系数 S 反映了单元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指标与所在功能分区的理想土地利 用结构指标之间的差距,可用协调度模型计算 [13]。②区位级别潜力 = 潜力时点的土地质量指数 - 现状时点的土 地质量指数。③利用强度潜力 = 潜力时点的容积率 - 现状时点的容积率。④经济效益潜力 = 潜力时点的土地资 产总量或地均产值 - 现状时点的土地资产总量或地均产值。其中,土地资产总量可以利用两个时点基准地价基础 上修正所得的宗地价格总和来计算。
由于城镇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强度、区位级别与经济效益指标相互关联,尤其区域的利用结构影响其他几类 指标统计和合理值界定,因此,城镇土地利用挖潜必须综合考虑各类指标的相互关系以及指标统计单元的划分 方法。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采用的加权评分、几何均值等模型来分析指标的综合影响并不能反映其间的关联和 约束特征,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同样如此。并且方法采用预先划分的评价单元会分割具有模糊空间边界特征的功 能分区,最终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及相关指标的统计和潜力评价分析。
收稿日期:2008-07-01 修稿日期:2008-12-29 基金项目:全国重点地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试点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5A02)。 第一作者:唐旭(1973-),男,四川安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工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产评估与土地市场调控等。E-mail: Tomas.tang@
2. China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035,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find out reasonable methods to evaluate on urban land use potentialiti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land use status and potentialities indexes, designs 4-tuple model describing land use status, index incremental model of single potentialities evaluation, model of comprehensive potential evaluation as well as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evaluation on urban land use potentials, and set forth some key lines such as spatial-clustering by weighted distance, function areas demarcated by dependence or clustering coefficient between main land types, evaluated units built by regions overlaid and spit, land potential grading and decision-making for urban redevelopm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valuation methods have been verified in the practice in the ways of overcoming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as well as ensuring the transparent evaluation process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result. Key words: land planning; evaluation method of land potential; tuple model; spatial clustering; intensive land use
第 23 卷 第 2 期 2009 年 2 月
中国土地科学 China Land Science
Vol.23 No.2 Feb.,2009
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唐 旭 1,刘耀林 1,赵 翔 1,杨祝晖 2,扈传荣 2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TANG Xu1, LIU Yao-lin1, ZHAO Xiang1, YANG Zhu-hui2, HU Chuan-rong2 (1.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摘要: 研究目的:研究合理的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方法:分析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及潜力指标的内涵、关系,设
计土地利用状况描述的 4 元组模型、单项潜力评价的指标增量模型,综合潜力评价的分析模型及城镇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的技术流程,并对基于加权距离的指标空间聚类、基于用地依赖的功能分区聚类、应用叠置法划分潜力评价单元、土地潜
单一宗地或基本单元的单项潜力包括强度潜力、经济潜力和区位级别潜力等,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状况 划分的功能区的单项潜力还包括结构潜力,并且其强度、经济及区位级别等单项潜力是对其范围内的宗地或基 本单元的对应指标统计所得。
2 传统土地评价方法应用局限性分析
中国目前最常用的土地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多因素综合评判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等 [4]。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影 响土地质量的因子入手,分析各类因子对土地质量作用的强度,计算各类因子对评价单元的作用分并综合计算 (多采用加权求和)单元总分值,以此为据进行聚类分级得到评价结果 [5]。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中国城镇土地分等 定级、耕地质量评价 [6]、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7]、农用土地定级 [8]等各类土地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模糊聚类分析 是一种从模糊集的观点来考察事物数量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因子体系,获取各 聚类单元的多维指标属性值,并据此计算单元之间的相似系数来表示单元之间的相似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最 佳的隶属度值,对土地评价单元进行归类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9]。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其独特的分类思想在土地资 源评价 [10,11]、土地定级估价中的商服中心类型划分 [12]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