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
五运六气原理新说

五运六气原理新说新说五运六气原理(作者杨山民)运气学说是关于气候异变的理论,尤其在中长期天气预报领域更是得天独厚。
一、关于五运天有五气,曰湿、燥、寒、风、热;地有五行,曰土、金、水、木、火。
天地交流,天干化合而生五运。
天干化合者,甲己化合为土,乙庚化合为金,丙辛化合水,丁壬化合木,戊癸化合火。
故五运之说以天干化合而成之气与其对应的地上的五行相对应,这就是五运。
五运原理遵循的是天干化合五行相生原则。
甲己之年行土运,其性湿;乙庚之年行金运,其性燥;丙辛之年行水运,其性寒;丁壬之年行木运,其为风;戊癸之年行火运,其性热。
天干化合之五行以土为首,以相生顺序而成。
所以,民间娱乐首选开始之端有“软处好起土” 的俗语,就从这里得来的。
二、推流年五运天干所对应的运叫岁运,是主宰该年全年的气候。
如2009己丑年,甲己之年行土运,其性湿,全年气候就与“湿”的作用密切相关;2010庚寅年,乙庚之年行金运,其性燥,全年气候与“燥”的作用相关;2011辛卯年,丙辛之年行水运,其性寒,全年气候与“寒”的作用相关;2012壬辰年,丁壬之年行木运,其为风,全年气候与“风”的作用相关;2013年癸巳年,戊癸之年行火运,其性热,全年气候与“热”的作用相关;2014甲午年,复行土运,其他年份类推。
三、推常规运季一年365.25日,以五行均分,每五分之一为一个运季,以五行各主导73日零5刻。
具体就是:从大寒日开始,初运为木;二运从春风后13日起火运;三运从芒种后10日起土运;四运从处暑后7日起金运;终运从立冬后4日起水运。
这是一年的常规五季运,也叫主运,以五行相生原理,结合二十四节气为基础推算出来的。
四、推流年五运变异推流年气候变异,也叫客运,是以岁运为初运,从大寒日起,按五行相生次序为原则,分二十四节气为五等份,各主73日零5刻,顺推而成。
2009己丑年,流年天干为己,行土运。
故客运之初运从大寒日(2009年元月20日)起土运,二运从春分后13日(2009年4月2日)起金运,三运从芒种后7日(2009年6月12日)起水运,四运从处暑后7日(2009年8月30日)起木运,终运从立冬后4日(2009年11月11日)起火运。
五运六气简易推算方法

五运六气简易推算方法五运六气是指传统中国的一种时间循环理论,是人们通过对天地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观察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
它包括五行和六气两个概念,五运指的是五行的变化和相生相克的关系,六气指的是与五运相对应的六种气候和景象。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种简易的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首先,推算五运。
五运是指五行在时间上的循环变化,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我们可以推算出不同年份的运程。
一般而言,以十天为一个单位推算五运,即十年为一个大运。
首先,找到出生年份对应的五行元素,然后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确定出生年份所处的运程。
再根据每个人的出生月份和日子,结合五运的相生相克关系,进一步推算个人的五运。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对应的五行元素是木,那么这个人的大运就是木运。
接下来,根据这个人的出生月份和日子,结合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推算出生命中各个时间段的小运。
其次,推算六气。
六气是指天气和季节的六种变化,包括少阳、太阳、太阴、少阴、阳明、太阴六种气候和景象。
六气的推算与五运紧密相连,根据年份的五运,可以确定出季节对应的六气。
以十年为一个大运,每年对应一个六气。
根据五运的推算结果,比如说其中一年是属于木运,那么这一年对应的六气就是少阳。
接下来,根据每个人的出生月份和日子,结合五运的相生相克关系,进一步推算个人的六气。
最后,根据五运和六气的推算结果,可以分析个人的运势和吉凶。
五运和六气的不同组合,会对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对五运和六气的推算,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和方向,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黄帝内经》不仅包含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基础理论部分,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运气学说”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问》81篇里,关于“运气学说”的就占了6篇之多。
但因为其内容实在过于深奥,尤其是对古文水平逐渐降低的现代人来说,更是晦涩难懂。
所以,当代中医、尤其是院校毕业的年轻一代中医,即使读经,也基本将“运气学说六篇”选择性忽视。
精读《黄帝内经》,理解四时养生,阴阳五行,脏腑虚实,卫气营血虽然,客观点说,我自己对运气学说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希望本文能做出什么有深度的论述。
但希望能借此机会,让“运气学说”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首先,运气学说里的“运气”二字,就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解为“走运”。
其实,所谓的“运气学说”,比较客观地描述,应该以“五运六气”更为合适。
其内容大致为:五运:也就是根据“天干”来区分:甲己之年土运;乙庚之年金运;丙辛之年水运;丁壬之年木运;戊癸之年火运;这个五运,也就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了。
而且,五运是亘古不变的,永远按照这个规律来区分。
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定律公式”。
六气:根据地支来分区分的:所谓六气,名字和经络学说里的术语一致,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如果想便于记忆,也可以简化成“厥、少、少、太、阳、太”的次序。
这个顺序也是千古不易的。
和一年四季的交替一样,每“一气”各主管大概60多天。
为了便于和五行生克对应,初学者可以将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视同为“火”。
于是,六气也和五行一样,具有了生克的逻辑关系。
如果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五运六气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有何奥妙可言?难懂的还在后面呢。
在运气学说里,一年的“六气”,又有“主气”和“客气”之分。
关于天干和地支的配合,有一点点传统文化功底的人都知道,甲子乙丑这样的配合,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可以有60个不重复的组合。
孟庆云: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

325——333。
92.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之学。
其预测原理是以天之五运与地之六气相结合,推测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水旱风蝗螟灾害、人体疾病瘟疫等襁祥灾异情况。
因其系统的理论首见于唐代医学理论家王冰在次注《素问》时所补入的“七篇大论”,故在后世主要在医学界中传播,遂被视为疾病预测的专著,但该著作的原著旨义由此而被局限,同时也引起对疾病预测价值历代以来的不休争论。
1五运六气理论的渊源五运六气一语,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言:“五运六气之应见”,又简称为“运气”,现也称为“运气学说”。
远古先民,生产力低下,对水、旱、风以及疾病瘟疫最为恐惧,故而重视其预测。
农业社会又非常重视天象,先民们还发现了许多天象与灾害周期的规律。
观测到星象之变与地面灾害有一定联系,遂把验天以应人作为星象学主旨,用为预测。
之后,又在星象基础上结合物候发明了历法,由是,历法也具有常态预测的价值。
中国的历法以干支为纪,干支还是由星象而推出,干支与五行、六气程式格局相结合,便形成了五运六气的灾害预测之学。
《山海经》中有司天、司地的记述。
《灵枢·九宫八风》记载着据北斗七星预测风向的方法。
近年从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等有关星图考证等有关资料表明,中华文明早在6千年前,先民们就以观星以应地的理念生活着。
预测灾害是巫觋们的重要内容,世代流传。
灾害之预测已经成为一门古老的学术,属于术数之学。
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献中,不乏有关于农业年景的预测。
例如,《越绝书·计倪子》记载:“太阴三岁处金(金星)则穰(丰收),三岁处水(水星)则毁(欠收),三岁处木(木星)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有时。
领则决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
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之,断长续短。
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
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
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
五运六气学说ppt课件

❖ 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
❖ 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1、阴阳属性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阴阳 属性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2、五行属性
天干 甲 乙火
土
金
水
五运 属性
土
金
水
木
火
土
金
水
木
火
❖ 二、地支
❖ (一)概念
(2)“十干化运”规律,求其岁运的“五行属性” (3)据天干的阴阳属性,推求其岁运的太过或不及。
(二)主运 1.概念:研究标记有五行属性的五种气候分固定主 持一年5个时段规律的理论。 2.特征
(1)一年分为五步,每步各73.05天,从大寒节交 时。 (2)五步“气运”变化规律为始于木运,终于水 运,五行相生为序。
这种“胶于定法”的预测早就受到古代学者的批评。 古今许多医家之所以对运气学说提出质疑和批评,主 要是针对这类机械预测而言的。
第二讲 干支甲子
❖一、天干
❖ (一) 概念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炳于丙,大盛于丁,丰
楙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辛,怀妊于 壬,陈揆欲癸“《汉书》
癸 木→太生少→火→少生太→土→太生少→金→少生太→水
(3)五步推运:
❖ I.常规方法:
❖ ①据当年大运及其太过不及,在“太少相生图”中 找出相应位置;
❖ ②沿逆时针方向上推至“角”,见“角”即止; ❖ ③然后将所求的“角”及其“太少”属性放在五步
主运的“初运”上,以五行相生为序,依次求出其 他四运主运。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引言部分用于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中医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围绕五运六气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理论。
首先,文章将从概念入手,介绍五运和六气的基本含义。
五运指的是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它们互相制约、相生相克,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而六气则是指天地之间的能量流动,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素,它们在不同季节交替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五运的概述。
具体包括五运相克、相生的关系,以及五运与人体脏腑、经络、病症的联系。
五运的运行规律不仅反映了自然界和人体的变化,还能够用于指导中医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五运的研究,可以了解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而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然后,文章将详细介绍六气的概述。
具体包括六气的特征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六气会产生不同的病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了解六气的特征和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节自身的体质,预防和治疗一些与六气相关的常见病。
最后,文章将总结中医五运六气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五运六气理论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读者将对中医五运六气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临床实践中,从而提升医疗效果,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在本文中,为了全面介绍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医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问题。
五运六气学说系列

五运六气的异常可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现 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气滞、血瘀等。
3
脏腑经络与五运六气的相互作用
脏腑经络的病变也可影响五运六气的正常运行, 形成恶性循环。
与病因病机联系
01
五运六气与外感病 因
外感病的发生与五运六气的异常 密切相关,如时行感冒、瘟疫等 。
02
五运六气与内伤病 因
历代医家论述
整理和研究历代医家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发挥,如张仲景、孙 思邈等。
研究现状概述
概述当前国内外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研究现状,包括文献研究、临床 研究等方面。
现代科研进展及成果展示
基础理论研究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深入研究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理论 ,如气化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等。
临床研究与应用
春季的主气,其性开泄,易袭阳 位。
热(暑)
夏季的主气,其性炎热,易耗气 伤津。
湿
长夏的主气,其性重浊,易阻遏 气机。
火(热)
为阳盛所生,有内外之分,属六 淫和五志化火。
寒
冬季的主气,其性寒冷,易伤阳 气。
燥
秋季的主气,其性干燥,易伤津 液。
运气相合
天干地支相配
通过天干地支的相配关系,推算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
五运六气的失调也可导致内伤杂 病的发,如情志失调、饮食不 节等。
03
五运六气与疾病传 变
五运六气的盛衰变化可影响疾病 的传变过程,如病邪的入里、外 出等。
与诊断治疗联系
五运六气与四诊合参
在诊断疾病时,应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五运六气的变化相结合 ,综合分析。
五运六气与辨证论治
在治疗疾病时,应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相应的治则和治法。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

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什么是“运气”——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
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
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
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其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厥阴之上,风气(木)主之;少阴之上,热气(君火)主之;太阴之上,湿气(土)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金)主之;太阳之上,寒气(水)主之。
”由上可以看出,地之五(六)行在与天之六气相配时,是三阴三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之六气与天之六气(风、热、湿、相火、燥、寒)相配属的。
其中天之六气之热当为君火,即厥阴风气、少阴君火、太阴湿气、少阳相火(暑)、阳明燥气、太阳寒气。
君火替代了热气,(相)火替代了暑气。
摘要:《黄帝内经》以天文气候物候学模型,构建了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这个模型就是五运六气。
研究证明,五运是金星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六气是土木与地球会合周期的数学(术数)模型,金星和木星是太阳系引力和引潮力权重最大的,与太阳黑子周期密切相关。
再通过对五运六气周期内的气候、物候、流行病大数据观察,总结规律,构建了可资临床的,应用科学范式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医术数天文五运六气基础理论藏象经络辨证论治日地物理时间医学发育生物学《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科学原理
知易子讲中医五行
中医五行理论有何科学根据?在太阳系,地球绕太阳运动,有两条运动轨迹:一条黄道,一条赤道.
黄道------地球绕太阳运动椭圆形曲线环.
赤道------太阳光线直射地球在地球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的点连成的(黄道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椭圆形曲线环.(这里借用地理学概念,但内涵与其略有不同)
这两条曲线环对地球生命衍生产生重要影响,并把宇宙时空信息刻录在生命体上.
那么,它是怎么运动变化的呢?
黄道------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时候,有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不同的位置接受太阳光的强度是不一样的,近日点接受阳光的强度大能量多,地球就热,远日点接受的太阳光强度小能量少,地球就冷.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地球在黄道绕太阳运行过程中不同时空点接受太阳光能量是不同的, 就有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季节, 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在两个季节交替期间有一个过度时段,共有四个时段,称为长夏,所以太阳光能量照射地球产生五种时空季节状态,代表宇宙的不同时空.这就是五运的根源,称为天之五运.易道用金木水火土来表达.
赤道------由于地球旋转轴与黄道平面有一倾角.地球绕太阳运行时(春夏秋冬),地球某一地点接受的太阳光线亦有一倾角,在夏至这一日为垂直照射(倾角为零).在冬至这一日倾角最大.倾角的大小决定地球接受能量少与多.(南北半球相反)。
还有一个小行星月球绕地球运行,约每30天绕地球一周,月亮环绕地球的不同位置造成照射到月亮阳光的盈昃(按农历---阴阳合历),从而产生其反射到地球阳光能量多寡.每月上旬7-8天为上弦,下旬7-8 天为下弦,中旬15天为盈满。
在春夏阳光能量由少到多,秋冬阳光能量由多到少,两股能量(太阳光和月亮对太阳光反射)叠加在一起对地球生命环境造成春夏和秋冬各六种共二十四种不同影响.这就是六气的根源.六气代表地球六种接受太阳能量状态.称为地之六气.两气为一节,形成十二节二十四节气.易道用十二消息卦象------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来表达。
所以:
五运是地球生命环境在黄道上时空运行对太阳光能的吸收状态.
六气是地球生命环境受太阳光在地球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对太阳光能的吸收状态.(这是四季交替的最主要根源,其影响要比五运大得多)
易道用阳气表达,没有吸收到阳光能量的时空用阴气表达.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真谛.
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受五运六气的时空影响,衍生出五脏六腑来顺应自然,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天生五运属阳,人生五脏属阴,天人交通.
地生六气属阴,人生六腑属阳,人地配合.
多美的自然规律啊!!!
正如古语曰:夫禀天应地而生,得阴阳五行之全,历风火寒暑燥湿,万物悉备,莫贵乎人.
上一部分我们阐述五运六气的来源,知道地球这个生命的摇蓝在黄道赤道月亮的宇宙电磁能量场的叠加影响下,以不同时空能量接受程度而把五运六气刻录在生命体上。
下面我们就五运六气对生命体的刻录继续进行阐析:
地球绕太阳运动过程中,地球生命摇蓝接受太阳电磁场光能量有春夏秋冬长夏五种情况,造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长夏湿等不同季节气候环境。
古人把这五个季节用十天干表达:
甲乙------春温丙丁------夏热
戊已------长夏湿庚辛------秋凉
壬癸------冬寒
地球绕太阳运行,垂直照射地球赤道太阳电磁场光能量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这内来回运动,运动一周为一年365天,五运走完六气为30天,五季各占一天。
那每年中有365/30=12个小循环形成一年的大循环。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达:
亥子------冬天寅卯------春天
巳午------夏天申酉------秋天
丑长未戊------长夏(为四季过渡期)湿。
那么,在地球这个自然环境中,有什么东西代表这种季节的性质与功能呢:
1.壬癸亥子代表冬天寒冷,寒冰水北方最能代表寒冷。
所以壬癸亥子代表寒水,北方亦代表寒水。
2.甲乙寅卯代表春天温暖,春天万木生长发芽,东方太阳升起代表温暖,所以甲乙寅卯代表木,东方亦代表木。
3.丙丁已午代表夏天炎热,南方亦炎热。
所以丙丁已午南方亦代表火。
4.庚辛申西代表秋天凉爽,太阳下山地方亦代表凉爽自然界金抚摸上去冰冷清凉的,所以金代表庚申西方。
5.戊已辰戍丑未中央湿,大自然的土是湿润的所以,戊已辰戍丑未代表中央土。
以上就是五行与天干地支与季节时空对应关系,也代表五行的性质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