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 供热系统的区域简介 (1)

1.2 原始资料 (1)

1.3 热源状况介绍 (1)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2.1 热指标的选择 (2)

2.2 热负荷的计算 (2)

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

3.1 热媒的选择 (4)

3.2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4)

3.3 管网附件设计原则 (5)

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

4.1 管道水力计算 (6)

4.2 水压图绘制 (10)

第五章换热站设计

5.1 换热站设备及计算 (13)

5.2 换热站内各部分的水力计算 (17)

5.3 水泵的选择 (21)

第六章管道保温结构和管网土建措施

6.1 管道的保温选择和计算 (22)

6.2 管沟形式和检查井的确定 (22)

6.3 固定蹲位置的确定及推力计算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一、工程概况

设计题目:长春市瑞丰小区热源热网设计

供热面积:76951m2

热负荷:3465520W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20℃8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95℃70℃

二、外网设计

考虑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性,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本小区为枝状管网,管网的敷设方式为无补偿直埋。供热管网布置时要力求简短、顺直、节省材料、节省初投资。此外还要保证管道的埋深要求,检查井布置要合理,在布局点最高点设置排气阀放气。局部最低点设置泄水阀,确保管网运行时经济、安全、可靠且便于调节和管理。

三、换热站

换热站采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当有一台换热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台板式换热器保证70%的换热量。在一次网和二次网的回水处设旋流除污器。在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设两台循环水泵,一备一用。在水泵的吸入口接两台并联的补给水泵,再设一个保证1.5小时补给水泵的补给水箱,及在水箱前设钠离子交换器。

关键字:外网换热站设计

第一章概述

1.1 供热系统的区域简介

1 地理位置

小区所在地区:长春

面积;规设计划建设面积76951平方米,

最高建筑物高度:15m

2 气候条件

长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属于高寒地带;

1.2 原始资料

1. 气象资料

查《供暖通风设计手册》附录可得长春市气象资料: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9℃

2. 小区建筑分布情况:如平面图所示,建筑功能包括:住宅、公建。地下车库;

3. 供暖面积热指标:根据建筑功能、建筑物所在地区从相关手册中选择

4. 热媒及参数:

一次网热媒为高温水,供水温度为120℃,回水温度为80℃

二次网热媒为低温水,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为70℃

5.用户预留压力;50kpa

1.3 热源状况的介绍

本设计为长春市瑞丰小区热源热网设计,目前长春市为城市集中供热,市政供热外网高温水(120/80℃)进入小区换热站换热。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2.1 热指标的选择

选择热指标的大小,主要与建筑物的结构外形以及层高有关,正确合理地计算热负荷是确定热源规模和供暖热网管径大小、锅炉运行方案是否合理、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的热指标图表

表2-1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 h(W/ m2)

建筑物类型住宅

居住区

综合

学校办

医院托

商店食堂餐厅

大礼堂体

育馆

采取节

能措施

40~50 45~55 50~70 55~70 55~70 100~130 100~150 2.2 热负荷计算

(一)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及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实际情况,其采暖供热热负荷采用采暖面积热指标法来确定。

具体的计算公式方法如下:

以下公式取自《供热工程》P139页6-2公式。

Q'

n = q

f

?F?103-KW(2.1-1)

式中 Q'

n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F——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q

f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2;表示1m2建筑面积

的供暖设计热负荷,见表2.1-1。

根据上表热指标的推荐值,选取住宅的热指标q=40w/㎡;公建q=60w/㎡;车

库q=20w/㎡

另外为了满足室内热负荷的要求,供暖管网内的流量由公式2.1-2求得。

以下公式取自《供热工程》P89页4-25公式

G=A?Q/(t g-t h) kg/h (2.1-2) Q---供暖用户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W.

A---采用不同计算单位的系数,本计算A取0.86.

G---用户的计算流量,kg/h.

t g、t h ---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 .

本设计小区各栋楼的热负荷及其入户管的流量如下表:

楼编号面积(㎡)热指标(W/

㎡)

数量热负荷(KW)总结

流量Q

(kg/h)

1号楼住宅40 0

353.4 12.16 车库20 0

公建1178 60 5 353.4

2号楼住宅1215 40 5 243 243 8.36 3号楼住宅1198 40 5 239.6 239.6 8.24

4号楼住宅979 40 3 117.48

215.88 7.43 车库1230 20 1 24.6

公建1230 60 1 73.8

5号楼住宅1159 40 5 231.8 231.8 7.97 6号楼公建2259 60 1 135.54 135.54 4.66 7号楼公建1157 60 5 347.1 347.1 11.94 8号楼住宅775 40 4 124

187 6.43 车库20 0

公建1050 60 1 63

9号楼住宅1177 40 5 235.4 235.4 8.10 10号楼住宅987 40 5 197.4 197.4 6.79 11号楼住宅1170 40 5 234 234 8.05 12号楼住宅657 40 5 131.4 131.4 4.52 13号楼住宅777 40 5 155.4 155.4 5.35 14号楼公建878 60 5 263.4 263.4 9.06 15号楼住宅788 40 5 157.6 157.6 5.42 16号楼住宅688 40 5 137.6 137.6 4.73

总负荷119.21

总面积76951.00

总流量2772326 由此表可知:采暖总的热负荷为2772326W、所需热媒的总流量为1192104kg/h

第三章供热方案确定

3.1 热媒的选择

一.热媒分类

供暖系统的常用热媒是水、蒸汽、空气。供暖系统的热媒,应根据安全、卫生、经济、建筑性质和地区供热条件等因素考虑决定。

根据该小区有如下特点:

(1) 该区域内建筑物以住宅为主,该区热负荷较集中。

(2)小区设计总热负荷为2772326W。

基于上述特点,本规划以水-水换热站作为供热热源,以热水作为小区供热管网的热媒,换热站设在小区的左中侧

3.2 管网的平面布置

1.管网的布置形式

本次设计热源为一个区域换热站,所设计的小区面积不是太大,考虑到枝状管网应用较成熟,运行调节较简便,故本次设计热网布置宜采用枝状管网。

2.热水系统形式;本设计采用闭式管网。

3.平面布置原则

1)经济上合理主干线力求短直,主干线尽量走热负荷集中区。要注意管线上的阀门、补偿器和某些管道附件(如放气、放水、疏水等装置)的合理布置,因为这将涉及到检查室(或操作平台)的位置和数量,应尽量使其减少。

2)技术上可靠供热管线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地段。

3)供热管线应少穿主要交通线。一般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应尽量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管线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地上敷设的管道,不应影响城市环境美观,不妨碍交通。供热管道与各种管道、构筑物应协调安排,相互之间的距离,应能保证运行安全、施工及检修方便。

4. 管网位置布置确定

查《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城市热力网的布置应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考虑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与各种地上、地下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的关系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3 管网附件设计原则

1.管道系统阀门设定位置

查《集中供热设计手册》,根据不同用途、介质温度及工作压力等因素选择。

热水管道的高点(包括分段阀门划分的每个管段的高点)应安装放气装置,热水管道的低点(包括分段阀门划分的每个管段的低点)应安装放水装置。地下敷设管道安装套管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阀门、放水和除污装置等设备附件时,应设检查室。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的热水热力网干管在低点,垂直升高管段前分段阀门前宜设阻力小的永久性的除污装置。

该小区综合考虑,布置的管道系统图如下图3-1

图3-1

第四章 管道的水力计算

4.1 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

1.按已知的热媒流量和压力损失,确定管道的直径;

2.按已知热媒流量和管道的直径,计算管道的损失;

3.按已知管道直径和允许压力损失,计算或校核管道中的流量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

1.按已知的热媒流量和压力损失,确定管道的直径;

2.按已知热媒流量和管道的直径,计算管道的损失;

3.按已知管道直径和允许压力损失,计算或校核管道中的流量算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1)确定热水网路中各个管段的计算流量:管段的计算流量就是该管段所负担的各个用户的计算流量之和,以此计算流量确定管段的管径和压力损失。 (2)确定热水网路的主干线及其沿程比摩阻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是从主干线开始,网路中平均比摩阻最小的一条管线,称为主干线,一般是从热源到最远用户的管线是主管线。主管线的平均比摩阻R 值,对确定整个管网的管径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取30~80pa/m 进行计算。

(3)根据网路主干线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和初步选用的 平均比摩阻R 值, 利用水力计算表,确定各管段的标准管径和相应的实际比摩阻。 (4):计算公式:

j j y P RL P P P ?+=?+?=? (5-1)

Δp ——计算管段的阻力损失,Pa

ΔPy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Pa ΔPj ——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损失,Pa R ——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损失,Pa /m L ——管道长度,m

1、沿程阻力计算公式

Py= RL L =2

v d 2

ρλ

ΔPy ——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损失,Pa λ——摩擦阻力系数,无量纲量 d ——管道内径,m L ——管道长度,m

v——热水在管道内流速,m/s

ρ——热水在管道内密度,kg/m 3

R——单位长度摩擦阻力损失,Pa/m

2、局部阻力损失计算公式

ΔPj=∑2v2ρξ (5-2)

ΔPj——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损失,Pa

v——热水在管道内流速,m/s

ρ——热水在管道内密度,kg/m 3

∑ξ——计算管段中局部阻力系数之和

(5)根据管段的沿程比摩阻和局部阻力损失,计算管段的总压降。

(6)主干线水力计算完成后,可进行支干线,支线等水力计算,应按支干线,支线的资用压力确定其管径。但热水流速不应大于3.5m/s 比摩阻不大350pa/m (7)举例

以管网的管段来说明管段的总体计算过程;

①确定各用户的设计流量各用户的流量如表2-1所示

②热水网路主干线计算因各用户内部的阻力损失相等,所以从热源到最远用户16的管线是主干线。首先先取主干线的平均比摩阻在R=30-70Pa/m范围之内,确定主干线各管道的管径。

计算流量为G和比摩阻可取R=70pa/m以下,查《供热工程》。选取管经R 流速v,则实际的比摩阻R

管段AB中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zh,或者局部阻力系数,可由《供热工程》附录9-2查出,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主干线的其余管段,确定其管径和压力损失。计算结果列于表4.1 ,各支路的计算用平衡法计算;支路计算结果例于表4-2

本设计如图3-1所示最不利环路16-A-B-C-D-E-F-G

表4-1 主干线--水力计算表

流量管段

长度

管径流速比摩阻

沿程阻

力损失

局部阻

力系数

动压

局部阻力

损失

管段的压

力损失

管段号 G(t/h) L/m DN/mm V/(m/s) R/(Pa/m Py/Pa ∑ξPd/Pa Pj/Pa P/Pa 16~A 4.73 40.65 70 0.32 31 1260.2 5.15 50.33 259.20 1519.35 A~B 13.79 34.3 100 0.52 38.6 1324.0 2.6 132.90 345.54 1669.52 B~C 25.96 37.3 125 0.615 41.9 1562.9 2.6 185.90 483.33 2046.20 C~D 42.56 26.85 150 0.7 42.8 1149.2 2.5 240.84 602.09 1751.27 D~E 57.85 60.3 150 0.95 78.9 4757.7 2.6 443.58 1153.30 5910.97 E~I 65.28 31.45 200 0.6 21.7 682.5 2.6 176.94 460.04 1142.51 I~J 111.18 54.8 200 0.99 59.4 3255.1 1 481.72 481.72 3736.84

总计119.21 285.6

5

17776.67

总水头损失:1.78 米水柱;总流量:119.21 t/h;管线总长度:285.65m;

表4-2 支线--水力计算表

管段 热负荷

管径d mm 管长 L m 单位摩阻 Pa/m 摩损 RxL Pa

局部阻 力损失 Z=hw(pa) 总阻力

RL+Z Pa 备注

pa

W Kg/h

14~A 263372.1 9060 70 3.00 83.4 250.2

75.1

325.3

325.3 1~B 353779.1 12170 80 30.15 74.6 2248.0 674.4 2922.4 2922.4 3~2` 239534.9 8240 70 28.65 69.3 1986.3 595.9 2582.2 9624.9

2~2` 243023.3 8360 65 3.50

104.5

365.6

109.7

475.3 2`~C

482558.1 16600

80 36.90 136.9 5051.8 1515.5 6567.4 15~13` 157558.1 5420 65 10.65 45.0 479.0 143.7

622.7

9009.3 13~13` 155523.3 5350 65 21.00

43.9

921.0

276.3 1197.3

13`~12` 313081.4 10770 70 24.35 116.9 2847.5 854.2 3701.7 12~12` 131395.3 4520 50 4.00

121.6

486.4

145.9

632.3

12`~D 444476.7 15290 80 18.85 116.5 2196.4 658.9 2855.3 4~E

215988.4 7430

65

65.00

83.0

5394.2 1618.2 7012.4 7012.4

支干线

7~K 347093.0 11940 70 2.50

143.1

357.8

107.3

465.1

465.1

E~H 534011.6 18370

80

15.10 167.1 2522.5 756.8 3279.3 3279.3 H~G 669476.7 23030 100

9.00

82.0 738.4

221.5

959.9

959.9

G~F 1102616.3 37930 125 15.15 68.8

1042.6 312.8 1355.4 1355.4

F~I

1334302.3 45900 125 33.30 100.1 3332.8 999.9 4332.7 4332.7

支干线-支线

8~E 186918.6 6430 50 4.00 242.3 969.3 290.8 1260.1 1260.1 6~H 135465.1 4660 50 3.50 129.0 451.7 135.5

587.2

587.2

9~10`

235465.1 8100

80 26.00 33.8 878.8 263.6 1142.4 2721.1

10~10` 197383.7 6790 80

6.00

24.0 144.3

43.3

187.6 10`~G 433139.5 14900 100 30.50 35.1 1070.1 321.0 1391.2 5~F

231686.0 7970

65

2.50

95.2

237.9

71.4

309.3

309.3

4.2水压图绘制

4.2.1 系统定压方式的确定

供热热水管网的系统定压是热源系统设计方案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所谓定压点就是热网系统压力恒定不变的点,也就是定压装置与热水网的连接点。定压点的具体位置一般设在热网循环水泵的吸入侧,可在除污器前或后,也可以在集水器上。定压点的压力值应根据热水网的水压图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可按下式求出:

P=10H+Ps+20

式中P-定压点压力值,KPa

H-最高用户允许高度,MH20

Ps-与热网供水温度对应的汽化压力,KPa

20-安全余量,KPa

热水供热系统的定压多在热源处实施。热水锅炉房的集中供热系统常用的定压方式有:1、开式高位水箱定压;2、补给水泵补水定压;3、利用自动补水定压装置;4、利用气体加压罐定压;5、蒸汽定压方式;6、自来水定压;7、溢水定压。

本设计采用变频补水泵连续补水定压。

4.2.2 供热系统原理图

供热系统原理图见附图

4.2.3 水压图的绘制

热水网路的水压图是表示热水网路中,各点压力上下分布的图。通过绘制热水网路的水压图,用以全面地反映热网和各热用户的压力状况,并确定保证使它实现的技术措施。在运行中,通过网路的实际水压图,可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系统在调节过程中或出现故障时的压力状况,从而揭露关键性的矛盾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安全运行。

此外,各个用户的连接方式以及整个供热系统的自控调节装置,都要根据网路的压力分布或其波动情况来选定,即需要以水压图作为这些工作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水压图是热水网路设计和运行的重要的工具,应掌握绘制水压图的基本要求、步骤和方法,以及会利用水压图分析系统压力状况。

(一)热水网路压力状况的基本技术要求:

1、不超压:压力不应超过该用户系统用热设备及其管道构件的承压能力。

2、不汽化:在高温水网路和用户系统内,水温超过100℃的地点,热媒压力应该不低于水温下的汽化压力。《热网规范》规定,除上述要求还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3、不倒空:用户系统回水管出口处的压力,必须高于用户系统的充水高度。

4、网路回水管内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应比大气压力至少高出5m H20,以免吸入空气。

5、足够压差:供回水管的资用压差,应满足热力站或用户所需要的作用压头。

(二)绘制热水网路水压图的步骤和方法

1、选定基准面:在纵坐标上按一定的比例尺作出标高的刻度,沿基准面在横坐标上按一定比例尺作出距离刻度,按照网路上各点和各用户从热源出口其沿管路计算的距离,在0-X轴上相应点标处网路相当于基准面的标高和层高。

2、选定静水压曲线高度:网路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网路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的连线为静水压线。它是一条水平线,其高度同时满足如前所述的基本技术要求的前3条规定:不超压,不汽化,不倒空。本设计静水压线高度经过计算比较取为20m。

3、确定回水管的动水压曲线的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按照上述网路热媒压力必须满足的技术要求中的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回水管动水压曲线应保证所有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不倒空和网路上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5mH2O)的要求。这是控制回水管动水压曲线最低位置的要求。(2)要满足上述基本技术要求的第一条的规定。这是控制回水管动水压曲线最高位置的要求。如对采用一般的铸铁散热器的供暖用户系统,当与热水网路直接连接时,回水管的压力不能超过4bar。实际上,底层散热器所承受的压力比用户系统供暖回水管出口处的压力还要高一些(一般不超过用户系统的压力损失1-1.5mH2O)它应等于底层散热器供水支管的压力。但由于这两者的差值与用户系统热媒压力的绝对值相比较,其值很小。为方便分析,可认为用户系统底层散热器所承受的压力就是热网回水管在用户引入口的出口处的压力。

4、选定供水管动水压线位置:在网络循环水泵运转时,网络供水管内各点的测压管水头连接线,称为供水管动水压曲线。同理,供水管动水压曲线沿水流方向逐渐下降,它在每米管长上降低的高度反映了供水管的比压降值。

供水管动水压曲线的位置,满足下列要求

(1)网路供水干管以及与网路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的供水管中,任意一点都不应该出现汽化。

(2)在网路上任意一处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的供回水管之间的资用压差,应能够满足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所要求的循环压力。

这两个要求实质上就是限制着供水管动水压线的最低位置。

各分支线的动水压线可根据分支线水力计算结果按上述方法绘制。

综合以上的信息可做水压图-- 热水网路水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水压图

第五章换热站设计

5.1 换热站设备及计算

5.1.1换热器的选择

(1)综合考虑各方面,在本设计中采用板式换热器。

(2)换热器的选择原则

换热器的容量和台数应根据热负荷调节并按照最不利情况进行选择,一般不设备用。但一台换热器停用时,其余的应满足60%—75%热负荷的需要。

(3)换热器的计算

在本设计中的负荷为3465.5W

小区总流量Q=119.2t/h ,本设计换热器选取水-水换热器。

根据公式:

Q=q

v ×ρ×C(t

g

-t

h

)/3.6

Q--计算热负荷,MW

q

v

--流量,t/h

ρ--水密度,kg/m3 取970kg/m3

C--水比热,kJ/m3·K 取4.2kJ/m3·K

t

g 、t

h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取95℃供70℃回

Δt m=[(t1-t g)-(t2-t h)]/ln(t1-t g)/(t2-t h)Δt

m

--换热器的平均对数温差,℃

t

g 、t

h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取95℃供70℃回

t

1、t

2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取120℃供80℃回

F=Q/(0.8~0.9)KΔt

m

F--换热器的换热面积,m2

Δt

m

--换热器的平均对数温差,℃

K--换热器的换热系数,

0.8~0.9--安全系数,取0.9

5.1.2换热器计算

由以上公式分别计算:换热器的平均对数温差Δt

m

=16.4℃

(1)初选流速冷侧 0.4m/s 所以热侧为 0.25m/s 初选换热器 BR70 查图可得K=3750

(2)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F=Q/0.9KΔt

m

=3465.2/3750/16.4/0.9*1000=62.6㎡BR70 --单片面积0.72㎡横截面积 f=0.001962

所需换热器片数 N=62.6/0.72=87片 n=N-1/2=43 冷侧43片热侧44片;

(3)实际的流速;

Vc=G/(3600*n*f)=119.2/3600/1.92/43*1000=0.399m/s

Vh=G/(3600*n*f)=74.5/3600/1.92/44*1000=0.245m/s

实际流速给假设的完全符合,侧就选择BR70型换热器

(4)根据流阻特性曲线查得冷侧阻力损失为 36000pa;热侧为30000pa

(5) 由此查相关资料,选取型号为BR70,表示为等截面采暖型板式换热器,其组装换热面积为62.6*0.7=89m2,设计压力1.0 Mpa,其尺寸及参数为:单台板片数热侧61片,冷侧60片,两台换热器,高为1700mm,总长A为750mm,重量为180Kg, DN175

5.1.2 除污器的选择

一次网除污器:根据一次网流量管道的公称直径为200mm,选择XL型除

污器SFXL-A-200-1.6-L(R)。二次网除污器:根据二次网流量管道的公称直径

为200mm,选择XL型除污器SFXL-A-200-1.6-L(R)

5.1.3 钠离子交换器的选择根据流量G=1.2t/h,选择上海创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钠离子交换器。其产品型号为FKCS-2T/H。

5.1.4 补给水箱的选取

补给水箱的选择:

选择方形;开式水箱;

其参数为;公称容积 1.8 m3;有效容积 2.14m3;主要尺寸1200mm×120mm×1500mm;

5.1.5 阀门的选取

在每个用户的分支管路安装闸阀和调节阀,闸阀用于发生故障时关断分支管路,调节阀用于调节进入用户的流量,闸阀的选取是根据连接管段的管径选取,在大的分支管路上安装调节阀,选取调节阀时是根据流过管段的最大流量和调节阀前后的压差选取。(《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资料大全》)

热力管网系统的压力平衡可采用调压板、截止阀和调节阀来调节。调压板用于调整各建筑物入口供水管上的压力。考虑到工程的经济性,此设计基本上采用截止阀,在分支管线上,主要用截止阀和孔板调节流量和供水压头。

5.2换热站内各部分的水力计算

5.2.1 一次外网水力计算

图5-1

1.确定流量。

G=A×Q/(t1-t2)=860×3.465÷﹙120-80﹚=74.5t/h (2-1.2)

根据管段的计算流量和R的范围,从《供热工程》附录9-1中确定管段的管径和相应的比摩阻值。

2.根据《供热工程》附录9-2热水网路局部阻力系数和管长

3.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5-1:

5.2.2 换热站二次网的水力计算

图5-2

1.确定流量。 G=A ×Q/(t1-t2)=119.21t/h (2-1.2)

根据管段的计算流量和R 的范围,从《供热工程》附录9-1中确定管段的管径和相应的比摩阻值。

2.根据《供热工程》附录9-2热水网路局部阻力系数

3.3.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5-2:

表5-1 换热站一次网水力计算表

流量

管段

长度

管径

流速

比摩阻

沿程阻力损失 局部阻

力系数

动压

局部阻力损失 管段的压力损失 管段号 G (t/h) L/m DN/mm V/(m/s) R/(Pa/m) Py/Pa ∑ξ

Pd/Pa

Pj/Pa

P/Pa

备注 A1~A2 74.5 9.1

200

0.62

24.4

222.04 1.5 188.93 283.40 505.44

A2~A3 74.5 除尘器 10000.00

A3~A4 74.5 3.4 200 0.62 24.4 82.96

188.93 0.00

82.96

A4~A5 74.5 2.5

150

0.86

52.8

132.00 1.5 363.51 545.27 677.27

A5~A6 74.5 换热器 30000.00

A6~A7 74.5 2.5 150 0.86 52.8 132.00

363.51 0.00

132.00 30809.27

A7~A8

74.5

9.3

200

0.62

24.4

226.92 1.5 188.93 283.40 510.32

总损失 pa 41907.99 流量 t/h

74.5

表5-2 换热站二次网水力计算表

流量管段

长度

管径流速比摩阻

沿程阻

力损失

动压

局部阻力

损失

管段的压力

损失

管段号G(t/h) L/m DN/mm V/(m/s) R/(Pa/m) Py/Pa ∑ξPd/Pa Pj/Pa P/Pa 备注

B1~B2 119.2 6.2 200 1.03 60.9 377.6 1.5 521.4 782.1 1159.7

B2~B3 119.2 除尘器10000.0

B3~B4 119.2 4.1 200 1.03 60.9 249.7 0 521.4 0.0 249.7

B4~B5 119.2 2.75 150 1.87 254 698.5 1.5 1718.7 2578.1 3276.6

B5~B6 119.2 循环水泵

B6~B7 119.2 2.8 150 1.87 254 711.2 0 1718.7 0.0 711.2

B9~B10 119.2 1.9 200 1.03 60.9 115.7 1.5 521.4 782.1 897.9

B10~B11 119.2 3.1 150 1.87 254 787.4 1.5 1718.7 2578.1 3365.5

B11~B12 119.2 换热器36000.0

B12~B13 119.2 2.55 150 1.87 254 647.7 1.5 1718.7 2578.1 3225.8

B13~B14 119.2 17 200 1.03 60.9 1035.3 1.5 521.4 782.1 1817.4

总损失pa 60691.1

流量t/h 119.2

5.2.3水箱-补给水泵的水力计算

图5-3

1.确定流量。 G=4%×Q=5%×119.21=5.96t/h

根据管段的计算流量和R的范围,从《供热工程》附录9-1中确定管段的管径和相应的比摩阻值。

2.根据《供热工程》附录9-2热水网路局部阻力系数

3.计算管段的压力损失。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5-3:

冷热源课程设计

《冷热源工程》 课程设计计算书 题目一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扌旨导教!J帀: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7月14日

目录 1设计原始资料 (2) 2 .................................................... 冷源方案确定 (3) 2.1方案一......................................................... ? (3) 2.2方案二.......................................................... ? (6) 23方案三........................................................... ? (7) 2.4方案四........................................................ ? (8) 25技术性分析 ................................................. ? (10) 26经济性分析 (12) 3.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12) 3.1分水器和集水器的用途与构造 (12) 3.2分水器和集水器的尺寸 (14) 3.2.1分水器的选型计算 (14) 3.2.2集水器的选型计算 (15) 4.膨胀水箱配置与计算 (15) 4.1膨胀水箱的作用于构造 (15) 4.2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16) 4.3膨胀水箱的选型 (17) 5.冷冻水系统的设备选型和计算 (18) 5.1冷冻水泵的选型和计算 (18) 5.1.1水泵流量和扬程的确定 (18) 5.1.1水泵型号的确定 (20)

热网供热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附件05-7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项目名称:xxxx1、2号机组汽轮机供热改造编制单位:xxxx公司 编制人:(施工单位)年月日审核人:(施工单位)年月日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项目经理:年月日 生产部门:年月日 安健环部:年月日 生产技术部:年月日 总工程师: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方案 三.施工人员、工具、机械准备情况 四.设备、物资需用及准备情况 五.施工图纸及审定 六.组织措施 七.技术措施 八.施工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况 xxxx一期1、2号机组供热改造项目,施工工期以2号机组连通管及附属设备和供热首站设备安装结束为主线,计划2016年10月10开工,预计工期51天。具体施工项目内容如下: 1)供热系统热网循环水泵、疏水泵、电机及其起吊装置安装;疏水管道、阀门、吊装装置安装;热网加热器安装;抽汽管道及其阀门安装;热网循环水管道的安装;滤水器安装;主机连通管改造安装。以及设备管道支吊架、阀门、保温、外护、油漆等辅助设施安装及施工;相应的电气、热控设备安装施工;单机调试、分系统调整试、整套调整及试运。 2)一期汽机主厂房屋顶,东、西墙及风机检修通道之间各安装一排天窗,每排17组,每组两套天窗,共计68套;中间部位安装14组,每组两套,共计28套。总共增加96套。 二、施工技术方案 2.1机务专业施工方案 2.1.1热网加热器安装 1)安装前准备:基础验收并凿毛配置垫铁,拆除妨碍穿装的A列墙面及暖气管道。 2)布置拖运场地:从加热器基础到A列墙面之间铺设道木,道木上铺设钢轨,钢轨上沿高度高于基础面。制作拖运底排并安装好,及热网加热器固定牢靠。见下图

热网的调节方法

热网 第一讲热网的调节方法 主要内容: 一、热网运行中水力失调的问题 二、一级网的调节 三、二级网的调节 四、竖直的调节 一、热网运行中水力失调的问题 困扰热网运行管理的难题是全网的热力平衡问题即热量平衡问题。一个热力严重不平衡的系统会导致大面积的过冷和过热现象发生, 并进而演化成为供热部门在承受社会投诉巨大压力的同时, 还要承受不计成本,通过加大热源投入,解决过冷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目前,供热管网建成后,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水力失调问题,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工程设计是根据水力学理论进行计算而选取相应的数据,而实际管材的数值与标准是有差别的。 例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出现的材料替代现象,如非标管材.PPC管材、铝塑管材、塑料管材,阀门内部结构不同,以及其它配件等原因都可能出现水力失调。 2、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使管路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供热管网在实际运行中不能达到平衡。 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出现建筑物.路口、油井或其它的不能改移的,必须绕

行。会增加管网的沿程阻力,使水力出现失调。杏花园小区的2-1和2-9之间有一条楼区公路,需制作龙门架跨越公路才能连接,这就使管路延长并增加了阻力,造成水力出现失调。 3、管网建成后的新用户增加,使原有的水力平衡遭到破坏 如采油四厂电力维修大队在2002年新建两座办公楼,使原有的供热量严重不足,使水力严重失调。 4、.管网维护不当,使管网水力平衡受到影响. 如老楼区由于管网年久,使管网配件失灵,如阀门经常开关,使阀芯脱落造成管线堵塞或由于管线腐蚀严重出现渗漏.穿孔造成水力失调。杏旭小区1-11-3单元阀组间回水阀门阀芯脱落造成一个单元不热。 总之在管网调配中,只有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前题下,才能合理地进行管网的调配。做好管网调配首先对一级网、二级网的流量调节把热用户的循环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范围中。 二、一级网的调节 由热源到各热力站间组成一级网,热力站到各用户组成二级网。 1、热力站的监测控制 各热力站的一次网回水管上均安装有电动调节阀和流量计。一般一次侧温差大,流量小。通过对流量计的监测可掌握一次网流量的分配情况,测量一次侧供回水压力,可了解一次侧水网的压力分布状况,以指导一次网的调节。 2. 热力站的平衡调节 1)存在问题 调整电动阀门的开度可改变一次侧水进入换热器的流量,即可改变换热

热源热网计算书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说明 1.1 设计原始资料 (1) 1.2 图纸要求 (1) 1.3 设计计算说明书要求 (1) 第二章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2.1 热负荷计算 (2) 2.2 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原理 (3) 第三章方案的确定及布置管道 3.1 系统热源型式热媒的选择 (4) 3.2 热网系统型式 (4) 3.3 管网管道的布置 (5) 第四章水力计算及水压图绘制 4.1 水力计算 (6) 4.2 水压图绘制 (8) 第五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5.1 主要设备的选择 (10) 5.2 其他设备的选择 (13) 第六章管道保温结构和管网土建措施 6.1 管道的保温选择和计算 (14) 6.2 管沟形式和检查井的确定 (14) 6.3 固定蹲位置的确定及推力计算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 一、工程概况 设计题目:赤峰市中海紫金苑小区热源热网设计 供热面积:54469.12m2 热负荷:2560048.64W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30℃8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80℃60℃ 二、外网设计 本小区为枝状管网,管网的敷设方式为无补偿直埋。供热管网布置时要力求简短、顺直、节省材料、节省初投资。此外还要保证管道的埋深要求,检查井布置要合理,确保管网运行时经济、安全、可靠且便于调节和管理。 三、换热站 换热站采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当有一台换热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台板式换热器保证70%的换热量。在一次网和二次网的回水处设旋流除污器。在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设两台循环水泵,一备一用。在水泵的吸入口接两台并联的补给水泵,再设一个保证3小时补给水泵的补给水箱,及在水箱前设钠离子交换器。 关键字:外网换热站设计

冷热源课程设计

冷热源课程设计

目录 一.冷水机组与热泵的选择 (2) 二.机房水系设计计算 (3) 1、冷冻水系统的选型与计算 (3) 2、冷却水系统的选型与计算 (5) 3、热水系统的选型与计算 (7) 三.膨胀水箱的配置与计算 (9) 1、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9) 2、膨胀水箱的选型 (9) 四、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10) 五、参考资料 (11) 六、个人小结 (11)

一、冷水机组与热泵的选择 1、 空调冷热负荷: 分别为:冷负荷196.32KW 热负荷114.52KW (空调总面积1636m 2) 2、当地可用的能源情况: 电:价格:0.5元/度 3、 冷冻机房外冷冻水管网总阻力为0.1MPa 4、制冷机组总装机容量 196.32 x 1.1 = 216.0 KW 5、设计拟采用2台开利30HK036 半封闭式活塞式制冷机组 6、最大热负荷计算 114.52x 1.1 = 126KW 7、拟采用型号 EWHII-2-135 功率(kw ) 135 外形尺寸(m) 0.8 x 0.6 x 1.34 流量(m3/h ) 52 进出口管径 DN80 型号 开利30HK036 名义制冷量(KW) 116 台数 2 外形尺寸(m ) 2.58*0.91*1.2 电机功率(KW) 30 冷冻水 (DN60) 水量(M3/h) 20 压降(Kpa) 44 冷却水 (DN60) 水量(M3/h) 25 压降(Kpa) 26

8、冷热源机房布置平面图 二、机房水系统设计计算 1、冷冻水系统的选型和计算 从机房平面图上可以看出,冷冻水供回水管路都由两段不同管径的管路组成。 L1=1270mm,L2=4400mm,L3=2840mm,L4=2580mm. L1管段直径D1=60mm, 管段流量V=20 m 3/h,v1= 2 4D V ??π=1.96m/s. 取L2管段流速v2=1.5m/s,管段流量V=40 m 3/h,则D2=v V ??π4=0.097m,取D2公称直径为DN100. L3管段直径D3=100mm, 管段流量V=40 m 3/h,v3= 2 4D V ??π=1.5m/s. 取L4管段流速v4=1.96m/s, 管段流量V=20m 3/h,则D4=v V ??π4=0.06m,取D4公称直径为DN60

热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热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组织总体设计和施工设想 三、施工总体目标 四、施工组织管理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临时道路布置 一、现场布置原则 二、施工总体布置 三、临时生活设施、生产设施布置 第三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一、总进度计划编制遵循的原则 二、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计划时间 三、工期保证措施 第四部分: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一、劳动力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二、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三、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五部分:工程主要施工方案及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一、临时工程施工 二、测量工程 三、施工降排水 四、钻孔灌注桩施工 五、土方工程 六、管墩、管架工程 七、钢筋、模板及砼专项方案 八、预埋件制作安装 九、蒸汽管道安装 十、土建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十一、雨、冬季施工方案 第六部分: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二、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第七部分: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二、文明施工措施 三、环境保护措施

第八部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第九部分:施工协调与配合 一、加强与业主、监理的协调 二、与设计单位密切联系 三、取得有关政府部门支持配合 四、工程各项目施工配合的程序第十部分:工程保修承诺及措施 一、竣工资料 二、工程维修及回访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 制冷工程设计说明书 一、建筑所在地:上海。 二、气象资料 上海地处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5.7℃,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根据《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附录1“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室外气象参数”查得: (1) 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海拔4m。 (2) 外气设计条件 夏季:干球温度34.6℃,湿球温度28.2℃; 冬季:干球温度-1.2℃,相对湿度74%。 (3) 大气压力 冬季:102647Pa; 夏季:100573 Pa。 (4) 年平均温度15.7℃; (5) 最大冻土深度8m; (6) 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3.3m/s; 夏季:3.4m/s。 三、工程概况及暖通空调设计条件 本工程涉及的高层建筑为一栋集商业、文化娱乐、办公、宾馆、地下设备用房和地下车库于一体的多功能大楼,位于大城市中心重要街道一侧,水、电、燃气供应等市政设施完备。 该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围护结构做法: (1)外墙:五层及其以下墙体为240砖墙。六层及其以上按以下两种做法选定:(a)240空心砖;(b)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外窗:3mm普通玻璃、铝塑单层窗,一般按无外遮阳且配备浅色内窗帘考虑。 (3)屋面:70厚钢筋混凝土板,上置75厚加气混凝土,k=1.465W/m2℃。 四、冷水机组及泵的选择 1.制冷总负荷为5200kW; 所需供冷楼层共28层(地上),其中一层到五层为商场,六层为餐厅,七层到二十八层为写字间。根据使用的性质不同,对空调区域进行分区,一层到六层划为A区,七层到十八层为B区,十九层到二十八层划为C区。A区的制冷负荷为总负荷的40%,B区的制冷负荷为总负荷的35%,C区的制冷负荷为总负荷的25%。因此: A区制冷负荷:5200kW×40%=2080kw, 余量:2080×1.1=2288kw B区制冷负荷:5200kW×35%=1820kw, 余量:1820×1.1=1980kw C区制冷负荷:5200kW×25%=1300kw, 余量:1300×1.1=1430kw 选用冷水机组的制冷负荷必须满足计算负荷的要求,即选用冷水机组的额定制冷负荷不应小于冷水机组计算热负荷,以保证制冷的需要。但也不应该选用冷水机

165MW机组热网系统改造及逻辑设计

第37卷?第11期?2015-11(上)? 【107】 收稿日期:2015-06-15 作者简介:曹会会(1980 -),男,山西霍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165MW 机组热网系统改造及逻辑设计 The renovation of heating network system and logic design in 165MW unit 曹会会1,曹燕燕2 CAO Hui-hui 1, CAO Yan-yan 2 (1.兰州西固热电有限公司,兰州 730060;2.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家口 075000)摘 要:兰州西固热电公司2×165MW建成后,采暖系统一直没有利用,设备及管道腐蚀严重。简要论述了我厂2×165机组热网系统恢复改造方案,并对热网系统设备控制逻辑进行了编制。热网改造项目的实施,减少了热源损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热网系统;改造;逻辑设计 中图分类号:TK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34(2015)11(上)-0107-04Doi:10.3969/j.issn.1009-0134.2015.21.29 0 引言 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兰州市西固工业区,是西北最大的供热电厂,主要承担周边地区石化、纺织等大型国有企业的生产供热和居民采暖供热。于1999年建成俄罗斯生产的∏T-140/165-130/15-2型机组两台,E-420-13.7-560KT 型超高压汽包炉4台,锅炉总蒸发量1680t/h 。2008年建成2×330MW 供热机组,为兰州市的西固区、七里河及城关区部分区域供热,总供热面积960万平方米,供热量为1728GJ/h 。 随着兰州地区工业布局的改变,规划新建规模工业项目在兰州市新区建设,市区已有工业规模不再扩大,西固热电公司的对外工业供热呈下降趋势,依据兰州市西热东输供热工程要求,兰州市热力公司对西固热电公司进一步扩大兰州市区域采暖供热增加供热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在2015年实现可供采暖面积1320万平方米[1]。 综上所述,兰州西固热电公司恢复采暖系统及利用富裕的工业热负荷增加对外供热能力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1 改造的必要性 兰州西固热电公司2×165MW 机组建成后,主要承担了满足兰州石化公司生产需要的工业热负荷,采暖系统一直没有利用,设备及管道腐蚀严重。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规划的需要,西固热电公司对外工业热负荷呈衰减趋势,由2011年的1100t/h 锐减到现在的700t/h 。恰逢此时,兰州市热力发展规划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兰州市热力公司的要求,在现有供热能力不变的情况下,要求西固热电公司到2015年实现对外供热1320万平方米,根据《城市供热管网设计规范》中规定“供热建筑面积大于1000×104 m 2 的供热系统应该采用多热源供 热,且各热源热力干线应连通”。因此恢复165MW 机组采暖系统及利用富裕的工业热负荷增加对外供热能力,既能充分发挥西固热电公司供热能力,在工业热负荷减小的情况下采暖期实现全厂供热能力的增加,进一步降低年平均发电煤耗,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也是兰州市采暖供热区域的扩大规划所需,大势所趋[2]。 2 技术改造方案分析 针对我厂热网系统设备的现状,经过可行性研究讨论制定如下改造方案[3]: 9、10号机组对原有的#1、#2热网加热器进行改造,#1热网加热器加热汽源2路从汽机下段的2个抽汽口引出,每路加装一个电动蝶阀。抽汽量按照汽机厂提供的最经济工况下的161t/h 设计。#1热网加热器疏水系统设计2台50%设计流量的疏水泵,1台30%设计流量的疏水泵,正常疏水经疏水泵接入#1低压加热器出口的凝结水系统,事故疏水由泵出口母管引出接至循环水回水管,并设置疏水再循环系统。#2热网加热器加热汽源1路从原有的上段抽汽管线上引出,在引出总管上加装一个电动蝶阀。抽汽量按照100t/h 设计。#2热网加热器疏水系统正常疏水经疏水流入#1热网加热器水箱。 新增2台三级热网加热器,加热汽源有两路汽源提供,1路蒸汽从0.5MPa 蒸汽母管引出,1路汽源从东三线1.5MPa 蒸汽管线上引出,经减压阀减压到0.5MPa 后与0.5MPa 蒸汽管道汇合,供2台新增的三级热网加热器用汽。两路蒸汽管线分别设计一套流量计。2台三级热网加热器疏水系统设计2台50%设计流量的疏水泵,1台30%设计流量的疏水泵,正常疏水经疏水泵接入#9、#10机组的低压除氧器的疏水入口,事故疏水由泵出口接入循环水回水管,并设置疏水再循环系统。

热量计算公式

供热简单知识 1.供热系统:供热系统分一次和二次供热系统,一次由热源单位来提供热源,二次是经过换热站对用户采暖供热(蒸汽系统除外),我公司分东西部供热系统。 2.热量计算公式:Q=C*G(T2-T1)÷1000 二次网流量选择原则:G=KW*0.86*1.1/(T2-T1) (地热温差取10℃;分户改造取15℃;二次网直连取25℃)。 采暖期用热:Q*24*167*0.64 分户估算水量:一般情况下为3-3.5KG/㎡ 老式供暖水量:一般情况下为2-2.5KG/㎡ 地热供暖水量:一般情况下为3.5-5KG/㎡,根据外网负荷确定。 根据45W,50W,55W计算流量情况能得出调整水平关系。可以实际计算。 3.一、二次网的热量相等: Q1=Q2,C1*G1*(T22-T21)=C2*G2*(T22'-T21'),水C1=C2,一次网温差一般取45℃,直连系统一般选用25℃。但要和设计联系在一起,高值也可取65℃。从公式看出温差和流量决定一、二次网热量计算。 4.板式换热器系统阻力正常范围应在5-7mH2O 5.民用建筑室内管道流速不大于1.2m/s。

6.压力与饱和水温度关系: 7.单位换算:W=1J/S 例子:45W/㎡的采暖期的耗热量 45*3600*24*167*0.64=0J 变成GJ: 0÷00=0.41555GJ/㎡ 8.比摩阻:供热管路单位长度沿程阻力损失。若将大管径改为小一号管径,比摩阻增加1-2倍。 9.集中供热管网布置与敷设:管网主干线尽可能通过热负荷中心;管网力求线路短直;管网敷设应力求施工方便,工程量少;在满足安全运行、维修简便前提下,应节约用地;在管网改建、扩建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新设计的管线不影响原有管线正常运行;管线一般应沿路敷设,不应穿过仓库、堆场以及发展的预留地段;尽可能不通过铁路、公路及其他管线、管沟等,并适当注意整齐美观等,还有许多这里不做介绍。 管网布置有四种形式: A:枝装布置,B:环装布置,C:放射布置,D:网络布置。 10.采暖热指标推荐值 (W/㎡)

热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第一节工程概况 工程简况:第A标段以从***********长度约2.0公里,地下地质情况为风化石;本工程为***********联产项目配套热网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市高新区,热网主管道及分支管道施工安装,高温水供热管网2×DN1200主干管网及分支管网,蒸汽供热管网DN600钢套钢蒸汽管网及分支管网。主要为***********高新区民用建筑采暖及工业用户蒸汽供热。敷设方式均为直埋,局部过河处采用河底穿越敷设。 焊接要求:钢管焊接采用氩弧打底电焊盖面的焊接工艺。所有焊接均应满焊。 施工要求:管道无损探伤采用X射线拍片。焊接内外部质量应符合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二级焊接质量标准。拍片抽查数量不少于CJJ28-89 有关规定,本设计要求拍片抽查比例为100%。管道安装探伤完毕以后应进行强度试验验收应达到<《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 和《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35-2010 的要求。管道清洗及试运行应严格按照《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执行。 现场施工时,按《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保证管道与建构筑物,其它专业管线之间的净距。 第二节、工程特点 本标段***********管网安装工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开发区企业及工厂密集地,周边人员、车辆太多,做好各种防护、警示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环境卫生、降低噪声污染、减少扰民现

象。 2、道路施工、车辆拥挤,材料进场和渣土出场难度大,必须加大投入,保证工期,以尽早给建设单位一个满意的产品。 3、该工程固定墩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必须保证质量,抓好混凝土结构施工,克服质量通病。 二、编制依据、工程目标和实施措施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 2、施工设计图纸。 3、国家现行的施工规范及市有关标准、法律、法规等文件。 4、现场实地踏勘。 5、我公司内部文件、管理制度等。 6、《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 第二节、本工程拟用施工规范及规程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1--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1);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节能计算书(暖通)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暖通专业) 一、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增加“节能设计”条款 在“节能设计”条款中简要阐述本工程设计遵照有关节能设计标准所采取的节能措施。 二、设备表 在设备表中应注明锅炉额定热功率、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效能参数(COP)、单元式机组能效比(EER)、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性能参数、热回收设备的热回收效率等(居住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设备能效比的要求按公建节能标准,见DBJ11-602-2006第6.1.7条)。 三、节能判定表 1、居住建筑:①暖通系统节能判定表(表A-4、A-5)②参照建筑对比法计算判定表(表A-3,与建筑专业共同完成)。 2、公共建筑:①设计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判定表(附录D-5) ②乙类建筑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表(附录D-3,与建筑专业共同完成) 3、节能判定表由设计人员签字,设计单位盖报审章、节能章。审图单位存档。 四、计算书

1、封面 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项目名称) ×××××(归档号) 暖通专业 专业负责人: (设计总负责人) 审定人: 校审人: 计算人: ×××××(设计单位名称) ××年×月×日

注:1、审定人和计算人不能为同一人 2、封面应盖设计单位出图章及节能章 2、目录 目录 一、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第×页~×页 二、采暖空调系统负荷计算第×页~×页 三、采暖空调系统水力计算第×页~×页 四、冷水机组水泵选择计算第×页~×页 五、外网水力计算第×页~×页 注:计算书各部分也可单独成册,如“采暖热负荷计算书”、“采暖系统水力计算计算书”等。单独成册时每册计算书均应有封面及相关人员签字。

3、对计算书内容的要求 ①计算采用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应与建筑专业图纸及报审的节能判定表一致。 ②居住建筑应对每一采暖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及整个建筑物的总热负荷计算。公共建筑必须对每一采暖空调房间或空间进行热负荷计算、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及整体建筑物的总冷、热负荷计算。 ③采暖空调设备的选择应以冷热负荷计算的结果为依据。 ④采暖空调系统应按节能标准要求进行水力计算和各环路平衡计算。 ⑤计算书应与其他节能资料一并送审,审查单位审查后退回设计单位。 五、对审图单位的要求 审图单位除了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DBJ01-621-2005及有关国家与地方标准、规范的强制性条文进行审查外,还应对如下非强制性条文进行审查: 1.DBJ11-602-2006: 第6.1.1条2款室内热水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水力平衡计算的要求; 第6.2.4条锅炉效率的要求; 第6.4.6条单体建筑热力入口的要求。 2.DBJ01-621-2005:

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解析

冷热源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目录已省) 学院:土建学院 班级:建环xx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 时间: 20xxxxxx

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 1、课程设计题目 xx市××大楼××冷热源工艺设计 3、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热负荷数据: 大楼热负荷为1289kw,所有热负荷由锅炉房的提供,参数为95℃/75℃。 2,冷负荷数据: 大楼冷负荷为1766kw,所有冷源由制冷机房提供,参数为7℃/12℃ 2、燃料资料: AIII / 0#轻柴油 查资料的该轻柴油的热值为 4.27×104KJ/kg(10200kcal/kg),密度 0.867kg/m3,十六烷值50,水分无,灰分0.1%,硫份1.8%,凝点8℃, 闪点,56℃,50度运动粘度4-6。 3、水质资料: 1)总硬度: 4.8 mmol/L 2)永久硬度:1.4 mmol/L 3)暂时硬度:3.4 mmol/L 4)总碱度: 3.4 mmol/L 5)PH值:PH=7.5 6)溶解氧: 5.8 mg/L 7)悬浮物:0 mg/L 8)溶解固形物:390 mg/L 4、气象资料: 本次课程设计选择绵阳为设计城市 1)海拔高度:501m 2)大气压力:冬季1019.4hPa 3)冬季室外计算温度:10℃ 4)夏季室外计算温度:30℃ 第二章热源课程设计计算书 1、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型 2.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2.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2.1锅炉选型分析 由于本次设计建筑热负荷为1289kw 。要求的是95℃/75℃的高温供回 水,而总负荷为1289×1.05=1353KW , 本次先采用热负荷及需用燃油量来估算值来选择锅炉的型号。 根据参考各种燃油热水锅炉的型号,选择方案为: 选定CWNS0.7-95/75-Y(Q)锅炉两台,额定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5℃, 2.2锅炉选型方案分析 2、锅炉补水量及水处理设备选择 2.1锅炉设备的补给需水量 D P K G rw b gl )100 1(++=β t/h 式中: K ——给水管网泄露系数,取1.03 D —— 锅炉房额定蒸发量,t/h ; G n —— 合格的凝结水回收量(t/h ),此处采用蒸汽换热器,凝结水回水率 接近100%; β —— 设备和管道漏损,%,可取0.5%; P pw —— 锅炉排污率,取10%。 对于补水量为: 20)100 105.01(03.1++?=b gl G =22.76t/h 2.2给水泵选择 给水泵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锅炉放全年负荷变化的要求。本锅炉房拟选用两台电动给水泵。 1) 总流量应大于1.1×22.76t/h ,即大约为25t/h ,所以每台给水泵的流量 应该大于12.5t/h 。 给水泵的扬程可按下式计算: H P P H +?+?=)(1001.1 KPa 式中: P —— 锅炉工作压力,MPa ΔP —— 安全阀较高启始压力比工作压力的升高值,因锅炉额定蒸汽 压力为1.25 MPa ,取0.04 MPa , H —— 附加压力,50~100 KPa 。

热网工程全套资料

热网工程交付生产证书 (代竣工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开工日期 施工单位竣工日期 设计单位交付生产日期 工程概况: 工程质量评定: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年月日工程质量鉴定意见: 监理签字: 年月日 建设单位: 代表: 年月日监理单位: 代表: 年月日 设计单位(章) 代表: 年月日 施工单位(公章): 项目经理: 年月日

友联热网工程管线 实际完成工程量汇总表 工程名称开工日期 合同价款竣工日期 施工单位 实际完成工程量: 施工单位:(公章) 签字: 年月日工程量验收结果: 监理单位签字: 年月日 建设单位: 代表:监理单位: 代表: 施工单位: 代表:

工程开工报审表 工程名称:编号:A1- 致:(监理单位) 我单位承建的工程/分包工程的准备工作已完成,并已报验通过下列内容: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A3.11-- ); □工程用材料和设备(A3.21-- 、A3.22-- 、A3.23-- ); □施工用大型机械设备(A3.14-- ); □首道工序的分项施工方案(A3.12-- );; □施工测量(A3.5-- ); □ 申请于年月日开工,请核准。 附件: 1、项目经理部到岗人员情况一览表及有关证件 2、进场材料、设备名称、数量、规格、性能一览表。 3、工长与特殊工种的姓名、职称、上岗证一览表及有关证件。 4、施工合同对以上3条内容的对应要求 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章): 项目负责人:日期: 项目监理机构签收人姓名及时间承包单位签收人姓名及时间 监理审核意见: □同意□不同意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日期:注:1、承包单位项目经理部应提前48小时提出本报审表 2、建设单位应已取得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暖通冷负荷热负荷计算书

XXXX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暖通空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

第1篇采暖设计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1、本工程建筑面积约1600㎡,砖混结构,层高均为3.6M。本工程建筑所在地湖北咸宁,供暖室外计算温度0.3℃.根据设计要求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为18℃ 2、窗均为铝合金推拉窗,窗高为1.5M采用中空双层玻璃,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4 w/(㎡.℃). 3、内门为木门,门高均为2M, 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2 w/(㎡.℃) . 4、走廊根据要求没有做供暖设计 5、墙均为200空心砖墙,外墙做保温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 w/(㎡.℃).内墙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1.5 w/(㎡.℃) . 6、走廊因为有两侧传热作用的存在查节能设计手册差的修正系数为0.3 7、冷风渗入由所在供暖房间窗布置情况和数量查建筑节能手册应用换气次数法计算而得。屋面为现浇为现浇板厚100MM,做保温和防漏水设计,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前提下查得K=0.8 w/(㎡.℃) 2 负荷计算 2.1 采暖负荷 1.围护结构耗热量 (1) 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Q1j=αKF(t n+ t wn) (2) 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①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0- +10% 东、西:-5% 东南、西南:-10%- -15% 南:-15%- -30% 2.冷风渗透耗热量 Q2=0.28c pρwn L(t wn-t n) 2.2 算例:以四层办公室(编号为401)为例 咸宁市为夏热冬冷地区,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夏热冬冷地区外围护结构外墙的传热系数K≦1W/(m2·k),屋面传热系数≦0.7 W/(m2·k),窗墙面积比>0.2,由《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查得窗的传热系数K≦3.5 W/(m2·k).

热网监控

热网监控系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的规模越来越大,供热公司一般下设几十,甚至几百个换热站。由于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分散,且换热站监控自动化水平低,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从而导致值班人员多,电话调度无法对整个热网运行情况全面了解,难以达到供热系统整体最佳状态。本文针对城市热网运行的特点,提出数字化城市热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从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论述热网系统运行节能控制策略。 1、引言 供热对于北方的城市来说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传统的分散供热方式会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集中供热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发展集中供热在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显得非常迫切和非常必要的。 集中供热的热效率较高,有助于节能减排,供热效果好,热源一般采用热电厂的余热蒸汽或热水。随着国家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城市热用户不断增加,热用量不断的加大,怎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对整个热网、热用户计量进行管理,怎样才能实现节能减排就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问题。数字化城市热网监控系统是集调度及监控于一体,功能包括人机界面、数据库管理、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报警、趋势及报表等,利用各种先进的通讯网络,对整个热网管道、仪表等进行跟踪监控,不仅可以让调度人员全面掌握整个热网管线供热状态,还能快速、准确地反映现场故障报警信息,方便巡检和维护人员及时检修,这样不仅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热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城市热网监控作为数字化城市的一个方面,已显示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2、系统总体设计 2.1、集中供热系统组成 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热源所产生的蒸汽或热水,通过管网向全市或部分地区的用户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网络与热用户的接口,是热源与热用户之间的“热交换站”,换热站能否高效运行对改善整个热网的热力不足、提高供热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换热站热力系统由一次网供回水系统、二次网供回水系统、补水系统、热计量系统组成,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热源经过一次网供水管路进入热交换器,经过充分的热交换后,再由一次网回水管路流回热源。而二次网中的水在热交换器中充分受热后经二次网供水管路进入热用户,用户取得热量后,二次网循环泵将水通过二次网回水管路再进入热交换器,如此循环供热给用户。

热源热网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1.1 供热系统的区域简介 (1) 1.2 原始资料 (1) 1.3 热源状况介绍 (1)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 2.1 热指标的选择 (2) 2.2 热负荷的计算 (2) 第三章供暖方案的确定 3.1 热媒的选择 (4) 3.2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 (4) 3.3 管网附件设计原则 (5) 第四章管道水力计算 4.1 管道水力计算 (6) 4.2 水压图绘制 (10) 第五章换热站设计 5.1 换热站设备及计算 (13) 5.2 换热站内各部分的水力计算 (17) 5.3 水泵的选择 (21) 第六章管道保温结构和管网土建措施 6.1 管道的保温选择和计算 (22) 6.2 管沟形式和检查井的确定 (22) 6.3 固定蹲位置的确定及推力计算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一、工程概况 设计题目:长春市瑞丰小区热源热网设计 供热面积:76951m2 热负荷:3465520W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120℃8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95℃70℃ 二、外网设计 考虑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性,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本小区为枝状管网,管网的敷设方式为无补偿直埋。供热管网布置时要力求简短、顺直、节省材料、节省初投资。此外还要保证管道的埋深要求,检查井布置要合理,在布局点最高点设置排气阀放气。局部最低点设置泄水阀,确保管网运行时经济、安全、可靠且便于调节和管理。 三、换热站 换热站采用两台板式换热器,当有一台换热器不能正常工作时另一台板式换热器保证70%的换热量。在一次网和二次网的回水处设旋流除污器。在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设两台循环水泵,一备一用。在水泵的吸入口接两台并联的补给水泵,再设一个保证1.5小时补给水泵的补给水箱,及在水箱前设钠离子交换器。 关键字:外网换热站设计

城市热网系统技术方案

城市供热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1、系统概述 1.1热网的供热监控现状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城市集中供暖已成主流。目前,供暖中心下设许多换热站、泵房,由于地点分散,目前换热站大都采用人工监控,从而导致值班人员多,仅靠靠电话调度,供暖中心难以掌握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不能做到合理调度,从而一方面浪费人力;另一方面在出现事故隐患时操作人员难以发现,易造成设备事故。同时,各换热站都独立运行,难以达到供热系统整体最佳状态,易造成热力失衡,影响供热效果而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集中供热的管线,线路覆盖地域范围大,动态生产数据实时性要求高,并且由于换热站处于城市中心,难以架设电缆,要做到实时连续监测管线、线路的中间站及用户端点各项数据,提高中央调度室的监控能力,靠过去传统的办法是难以满足要求的,从而导致我国城市供热网的自动化发展及其不平衡。现在普遍的供热管网由部门负责维护管理,维修人员全天值班,随时处理市民投诉和管网故障。而个别城市在供热管网各控制点分别安装有压力、流量在线检测仪,信息数据被汇集至控制中心,一旦发现异常即派人进行处理。 1.2 方案介绍 城市热网监控系统是通过对供热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开关量等进行测量、控制及远传,实现对供热过程有效的遥测及控制。城市热网集中监控系统是区域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实时、全面了解供热系统的运行工况,监视不利工况点的压差,保证区域供热系统安全合理地运行,并可根据运行数据进行供热规划和科学调配,为热力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重要数据。 本系统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城市供热系统现状,分为热电厂、换热站物联网改造方案、供热管网智能监控方案。热电厂和换热站现有自动化监控系统是利用现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监视换热站的运行情况,各点参数及其变化趋势和设备状态,不同的是热电厂是有人值守的运行模式,而换热站是巡检的运营模式。但无法实现与中心监控平台的数据通信。利用江苏宏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CM-7901新一代高性能通信管理单元和HWT-8100供热管网监控终端,可对热电厂、换热站、供热管道采用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实现对换热站、供热管道的远程监控,脱离人工巡检的古老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换热站的正常运行,供热管道的正常传输,向无人化热网监控管理发展,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冷热源工程课程设计

冷热源工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15XX 姓名:XX 学号:XX

目录 第一章冷热源设计初步资料 (1) 、课程设计题目 (1) 1.2.1冷负荷和热负荷数据: (1) 1.2.2动力与能源资料 动力:城市供电 水源:城市供水 (1) 1.2.3水质资料: (1) 1.2.4气象资料: (1) 第二章制冷工程设计说明 (2) .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 (2) 冷水机组台数选择 (2) 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和耗功率 (2) 2. 4 方案选择 (3) 2. 5 冷却塔设计计算 (4) 水泵选型 (4) 2.6.1冷冻水泵选型计算 (4) 2. 6.2冷却水泵计算 (5) 分水器与集水器设计计算 (6) 膨胀水箱配置与计算 (7) 2.8.1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7) =??32.8.2膨胀水箱的选型 (7) 则V P 配管、保温与防腐 (8) 2.9.1制冷机房主要管道配管 (8) 2.9.2管道保温 (9) 2. 9.3管道防腐 (10) 第三章热源工程设计说明 (10) .热源设备类型 (10) 热水供应温度 (11) 锅炉型号及台数的选择 (11) 3. 3.1锅炉选型分析 (11) 锅炉补水量及水处理设备选择 (12) 3.4.1锅炉设备的补给需水量 (12) 3.4.2给水泵选择 (13) 3.4.3给水箱的确定选择 (13) 3.4.4锅炉排污量计算 (13) 3.4.5软水设备选择 (14) 3.4.6水缸选型计算 (14) 锅炉房主要管道设计 (15) 补给水管设计 (16) 3.6.1 锅炉设备的补水管 (16) 3.6.2 软化水的补水管 (16)

热网远程监控系统

热网远程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 概述 (2) 2 系统结构 (3) 2.1 系统组成 (3) 2.2系统运行方式 (5) 3设计原则与设计思想 (5) 3.1设计原则 (5) 3.2 设计思想 (6) 3.2.1电厂主站调度端系统配置 (6) 3.2.2无线通讯网络 (6) 3.2.3远程计量监控终端 (6) 4.软件功能设计 (7) 4.1软件功能: (7) 4.2.人机界面 (8) 5.设备清单(详见报价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XX公司热网远程监控系统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讯技术、测控技术和可靠性理论的新型高科技热网监控系统。针对热用户多而分散且距离较远,不便管理的困难,该系统可通过无线通讯实时监控管网供热的全过程,清晰地反映各站点实时运行情况,详细记录管线站点的运行参数,集中显示温度、压力、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热量、累积热量、阀门状态等参数值。管理部门可查询并显示各参数的历史曲线,有效地分析管线的管损情况,自动生成报表和报警记录,并根据用户付费情况自动或者远程关断蒸汽阀门。 热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热电厂对分布在数公里范围内不同地点的各个热用户的用汽情况进行远程计量及监控。 本系统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实现远程自动抄表、实时抄表、同步抄表,为双方的贸易结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为解决纠纷提供记录证据。 本系统能在电厂热网管理中心实时显示各热用户处蒸汽的瞬时流量、温度、压力、累计流量、断电记录,报警数据(变送器配电故障、压力、温度越限、超流量、失电及通讯异常报警、阀门状态等),能对整个热网进行全面的24小时监视及数据记录。 本系统能对现场流量测量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将现场的各种工作参数、各种报警信息进行远程显示、诊断,使得现场的计量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得到及时维护,防止某些不良用户的用汽舞弊行为。 本系统采用一点对多点的星形拓扑结构,监控中心计算机采用轮询或集采的方式向远程计量监控终端发出命令,实现远程监控的功能。 本系统所配软件为网络版(瘦客户机型),能为今后接入DCS/SIS/MIS系统提供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