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隐私权论文

合集下载

2023以个人隐私保护为主题的征文范文5篇

2023以个人隐私保护为主题的征文范文5篇

2023以个人隐私保护为主题的征文范文5篇范文一: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个人隐私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这也给个人隐私带来了新的挑战。

个人隐私保护对于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个人隐私保护是个体权利的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包括个人信息、通讯记录、行踪等。

保护个人隐私是保护个体的权益,使个人能够自由地控制自己的信息和生活,免受不必要的干扰和侵犯。

其次,个人隐私保护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一个社会中,如果个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人们会对社会缺乏信任感,社会秩序可能会受到破坏。

而个人隐私保护能够促进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合法使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个人隐私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当意识到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法律手段,确保个人隐私得到切实保护。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个人隐私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个人隐私保护至关重要,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

只有保护好个人隐私,才能维护个体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范文二: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密码安全: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被他人恶意盗取个人信息。

2. 注意信息分享:谨慎选择个人信息的分享对象,避免将敏感信息随意公开。

3. 定期检查隐私设置:检查社交媒体和在线账户的隐私设置,确保个人信息仅对需要知道的人可见。

4. 关注应用权限:应用程序可能要求访问个人信息,需要谨慎审查权限,并只给予必要的访问权限。

5. 研究网络安全知识:提高自己对网络安全的认知,研究如何防范个人信息被盗取和滥用。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

范文三:法律保障个人隐私权个人隐私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在法律中应得到明确保护。

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摘要】在现代社会,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有效保护公民隐私权,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

本文首先阐述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原则,强调了尊重个体隐私、限制权力滥用的重要性。

分析了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围和措施,包括个人信息保护和监控限制等方面。

探讨了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监控等现象。

在提出了加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完善保护制度和促进合法权益的建议,以期建立更加完善的公民隐私权保护机制,确保公民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

最终,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将在法治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原则、范围、措施、现状、问题、加强、完善、制度、合法权益、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性公民隐私权是每个公民的重要权利,它是个人身份、尊严和自由的保障。

在当今信息社会,隐私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不仅是法律的基本原则,更是社会公平和秩序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震频频发生,公民隐私权受到了严重侵犯,这不仅影响了公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也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保护公民隐私权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更是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隐私权是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基石,是个人身份的重要标识。

保护隐私权可以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自由表达和发展自己的身份。

隐私权的保护关乎公民的经济利益。

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信用卡盗刷等问题,对个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隐私权的保护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如果公民隐私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社会将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至关重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2. 正文2.1 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原则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原则是基于个人尊严和自主权的原则。

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即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公民隐私权进行干预;必要性原则,即对公民隐私权的限制必须是必要且合理的;公开性原则,即公民隐私权的限制应当在透明的情况下进行,不得秘密侵犯;专一性原则,即针对特定目的采取特定措施,不得滥用职权;限制性原则,即对公民隐私权的限制应当严格限定在必要范围内,不得滥用权力。

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 毕业论文

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  毕业论文

一、隐私、隐私权与公众人物论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享受得到满足的同时,也逐渐把关注的目光转移到精神世界的欢愉。

正如古人云: “仓康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们开始更加注意对个体人格尊严的保护。

隐私及隐私权保护的问题成为社会关切及讨论的热点问题。

自然人,特别是一些公众人物,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目的,热衷于带有以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为表象的实质为隐私权的诉讼。

科学技术是一把威力无比的双刃剑,它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的隐私一再外泄,私人空间越来越小,生活的安宁受到威胁。

作为受关注的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更是在强大的现代传媒技术面前无所遁形,成为个人私生活最容易遭到攻击的对象。

诚然,公众人物,特别是自愿性公众人物必须向社会让渡于本属于个人隐私的部分人格权,以此作为成名的代价,可是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不能成为肆意践踏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借口[1]。

一、隐私、隐私权与公众人物要对公众人物隐私权进行深入分析,必先明确界定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内涵与外延,而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概念界定又是建立在对隐私、隐私权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几个基本概念。

根据史料的记载和研究,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漫长的封建传统的国度,长期以来缺乏保护个人隐私的传统。

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个人人格权被践踏是中华五千年来的顶峰,国家主席都可以被任意抄家进行批斗,人格权的保证,人的尊严的保证,人的隐私权的维护,根本无从谈起。

目前,我国对人格权,特别是隐私权的维护,己经有了很大提高,但离人类理想的目标依然相差甚远。

在资本主义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打出“人权”和“平等”的旗号来向封建阶级宣战。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早期对人权的尊重并没有和个人隐私权联系起来,到1890年,两位注定要在历史上名流千古的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代斯两人共同撰写的《论隐私权》一文发表在当年《哈佛法律评论》第4期上,从而确立了隐私权在法律意义的地位[2]。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精选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精选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精选推荐文章网络财产的民法保护论文精选热度:2022年党课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热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精选3篇热度:精选入党思想学习总结范文热度:精选主持人个人总结范文热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隐私侵权现象已经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权,要求用法律来维护自己隐私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隐私权的民法保护论文精选篇1浅析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摘要:目前隐私权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对于网络隐私权更没有明确的定位,当权利人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很难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

本文以我国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为视角,通过对网络隐私权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我国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隐私权;网络隐私权;侵权;民法保护就我国目前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来看,除了某些网站发布的基本无用的隐私权保护声明之外,既没有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也没有相关的行业自律规范予以规制。

因此,如何对网络隐私权进行有效保护,已成为我国理论和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和内容(一)网路隐私权的概念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上延伸,指的是自然人在网络环境下享有的隐私权,也就是自然人享有的在网络空间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二)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归纳起来,网络隐私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第一,知情权。

无论是个人或是组织单位在搜集他人的隐私信息前,首要向隐私信息主体进行征求意见并及时准确的告知。

第二,决定权。

隐私信息的主体对于信息具有决定权,其中包括信息披露与否,并有权阻止所有未经同意的隐私信息收集和使用行为。

第三,个人数据安全保障权。

隐私信息的收集使用者必须保证所收集的信息正确性,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论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文

《论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文

《论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篇一一、引言在信息化社会,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公众人物,如演员、歌手、政治家等,由于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关注度,其个人信息往往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着社会透明度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1. 法律框架我国在公众人物隐私权保护方面,主要依据的是《宪法》、《民法典》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为公众人物提供了基本的隐私权保护,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个人空间的安宁以及个人生活的自由等。

2. 司法实践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院对于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

虽然有些案例的判决结果存在差异,但总体上,法院在处理涉及公众人物隐私权案件时,都倾向于保护其合法权益。

三、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1. 法律规定不完善虽然我国有相关的法律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进行保护,但这些法律条文较为笼统,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隐私权问题如网络隐私权等尚未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2. 媒体和公众的侵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媒体和公众往往为了追求新闻热点或个人利益,侵犯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公众人物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四、加强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

同时,应针对新的隐私权问题如网络隐私权等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款。

2. 加强司法监督法院在处理涉及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案件时,应坚持依法裁判,维护公众人物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应加强司法监督,防止司法不公和滥用权力的情况发生。

3. 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除了法律层面的保障外,还应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浅论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学位论文

浅论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学位论文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ersonality ,The right to Privacy has been protected by legislation and justice in great major countries .The protection to privacy right by our country begin in the early 1980s in 20th century and has obvious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but it not to be as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right in general civil law .This status causes the judicial practice at loose ends .Civil privacy right couldn’t receive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o the request to legislation ,further point out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in establishing privacy right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of current Privacy protection and shortage in China .Writer refer to the foreign legislation achievement about privacy right to raise personal suggestion and opinion that how to strength and consummate the protection of law to Chinese citizens’privacy right.Key words:privacy;privacy right;personality right;right浅论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保护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概念及权利,是美国法的产物。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公民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个人权利,受到宪法保护。

本文将从法学专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公民隐私权在宪法中的保护,以及与其他相关权利的平衡。

一、公民隐私权的概念和意义公民隐私权是指个人对于其个人信息和私生活的自主控制权。

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的搜集、使用和披露,以及与他人的私人交往、私人住所等方面的权利。

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个人尊严的体现,能够保障公民在社会中的自由与平等。

其次,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宪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原则在宪法中,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其中,以下几个原则是比较重要的:1. 人权保护原则:宪法作为一部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法律,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宪法的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享有隐私权的基本权利。

2. 法律保护原则:在宪法中,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时候会有所限制,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法律的具体规定来实现。

例如,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需要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并获得公民的明确同意。

3. 公共利益原则:尽管公民隐私权受到宪法的保护,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公共利益的制约。

在必要的情况下,国家可以依法对公民的隐私进行合理的限制,例如保护国家安全、刑事调查等。

三、公民隐私权的界定和保护由于公民隐私权是一项复杂的权利,其保护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在法律实践中,对于公民隐私权的界定和保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规定公民隐私权的界定和保护范围,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同时,对于违反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进行惩处。

2. 法律监督的加强:法律监督是保障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对于涉及公民隐私权的案件进行严正的执法。

3. 公民隐私意识的普及:加强公民隐私意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

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学位论文

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学位论文

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姓名学号 1341001258422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写作时间 2015年6月目录一、隐私权的涵义及历史沿革 (1)二、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3)三、我国隐私权的保护方式 (5)四、我国隐私权的保护体系中存在问题与完善 (8)论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内容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自我隐私保护的观念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同。

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法制和文明程度。

世界各国对公民隐私权保护都有相关的立法,然而,我国法律在隐私权保护方面的立法显然不足,同其他国家相比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缺乏力度,对隐私权的保护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只是使隐私权初见于成文法律,问题在于是间接保护,而不是直接保护,往往让受害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故用法律手段直接保护公民隐私权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公民隐私权形成特征保护立法保护隐私,又称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定不受他人非法干扰,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开等。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一并受到保护,不被他们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是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个人宁静生活以及决定私人事务等享有一项重要民事权利,它包括个人信息的保密权,个人生活不受干扰权和私人事务决定权。

作为公民的一项人格权,隐私权在性质上是绝对权,其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的隐私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其他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目前我国在人格权保护上,其制定的法律较为完善,但仍然没有形成价值趋向明确的体系。

特别是隐私权法律没有明确的条款加以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分析,来阐释个人观点。

一、隐私权的涵义及历史沿革(一)隐私权的涵义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项人格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国公民隐私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33-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隐私权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社会和各国广泛承认与保护的公民基本
权利”。

隐私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有效保护隐私权已经成为关系个体生存质量的重要社会任务,用法律手段直接保护公民隐私权就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隐私权法律保护
一、公民隐私权的内涵
(一)公民隐私权的含义
“所谓隐私权,也就是公民个人隐瞒纯属个人私事和秘密,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公开的权利。

”公民隐私权定义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两方面:第一,关于隐私权的主体。

多数人认为隐私权的主体仅限于公民,不包括法人,少数人认为隐私权的主体不仅包括公民还包括法人;还有人主张隐私权的主体仅限于生存的公民,而不包括死者,也有人认为隐私权的主体不仅包括生存的公民也包括死者。

第二,关于隐私权的内容。

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隐私权只保护私人信息秘密;二是隐私权保护私人的信息秘密和私生活安宁;三是隐私权保护个人信息秘密、私生活安宁和个人私事的决定;四是隐私权保护个人生活安宁、个人生活情报保密、个人通讯秘密、个人隐私利用。

(二)公民隐私权的特点
1.隐私权具有专属性
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隐私权是自然人个人的私权利,并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业法人。

因为企业法人的秘密实际上就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不具有隐私所具有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本质属性;隐私并非全是秘密,而商业秘密则全部是秘密,若泄露,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商业秘密保护的是企业经济利益,而隐私权保护的是公民的人格利益。

2.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隐私权的保护并非毫无限制,应当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依公共利益的要求进行调整。

所以,隐私权所保护的范围,应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情报、资料。

个人的性关系涉嫌犯罪,也必须接受调查;当进行征兵、招工、则必须接受检查。

在这些情况下,个人资讯就与公共利益有关,因而在一定范围内不得为隐私的内容。

3.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
隐私权作为一种不愿公开私人领域秘密或不受他人干涉的权利,其内容必然具有秘密性。

同时,其内容均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

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把侵犯名誉权的行为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区分开来,因为名誉所关注的是与民事主体名誉有关的事实表述真实与否和评价适当与否。

因此,在隐私权侵权案件中,加害人不能以其所公开的事情是真实的而免责。

二、我国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我国宪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我国宪法间接地对公民隐私权不容侵犯给予了确认。

宪法规定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则,而隐私权正是人格权的一种。

《宪法》第38 条、39 条、40 条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二)我国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提供了保护。

关于财产权,第5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75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三、我国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公民隐私权自我保护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的隐私权法律传统没有西方国家发达,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法律观念淡薄,一般
层面的公民还不清楚什么是隐私权或者说一知半解,也就无从涉及法律保护,当自己的隐私权遭到侵犯时仍然没有察觉。

二是我国宪法未直接规定公民隐私权。

我国法律未将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尤其是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没有对隐私权问题进行直接规定,只是规定有保护人的尊严不受侵犯的原则。

四、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设想
(一)我国公民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一是建议在《宪法》中对公民的隐私权保护予以直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式非法刺探、宣扬、披露、公开公民的隐私。

”如果有了根本大法对隐私权保护的这一原则性规定,势必引起广大公民对隐私权的重视,促使其自觉地尊重他人隐私,维护自身隐私,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法的隐私权立法提供了根本依据。

二是建议在将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增加以下内容:确认公民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明确规定公民隐私权的范围;将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用列举法的方式在法律条款中加以固定。

(二)我国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根据《证据法》规定:证据必须由当事人依照法定程序提供,法定机关、法定人员按照法定程序调查收集和审查核实。

仅认为证据是与案件有关联的客观事物或者不按法定程序提供及调查收集、审查核实,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也就无法起到证明作用。

原因如下:隐私权涉及敏感的个人问题,不经合法收集的证据,本
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和权利的滥用。

学理上衡量是不是权利的滥用的标准是侵犯一种权利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和是否别无选择的必须采取侵犯该权利这一方式,如果不能做到,这种行为就不具备合法性,不受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新宝.导论.群众出版社.1997.4:1.
[2]张莉.论隐私权.载徐显明主编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
社.2003.12:387.
[3]佟柔.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