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作业与习题

《测量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作业与习题

《测量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作业与习题

一、选择题

1.测量学的任务是()。

A.高程测量;B.角度测量;C.距离测量;D.测定和测设。

2.确定地面点位关系的基本元素是()。

A.竖直角、水平角和高差;B.水平距离、竖直角和高差;

C.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D.水平角、水平距离和竖直角。

3.测量上所说的正形投影,要求投影后保持()。

A.角度不变;B.长度不变;C.角度和长度都不变。

4.传统的测量方法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观测量是( )。

①水平角②坡度③水平距离④坐标值⑤方位角⑥高差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⑥;D.②④⑥。

5.目前中国建立的统一测量高程系和坐标系分别称为( )。水准原点在山东青岛,

大地原点在陕西泾阳。

A.渤海高程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B.1956 高程系、北京坐标系;

C.1985 国家高程基准、1980 国家大地坐标系;D.黄海高程系、84WGS。

6.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成的闭合曲面称为水准面,其面上任一点的铅垂线都与该面相垂直。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的水准面称为()。某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 )。

A.大地水准面、相对高程;B.水准面、高差;

C.旋转椭球面、标高;D.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

7.位于东经116°28′、北纬39°54′的某点所在6°带带号及中央予午线经度分别为( )。

A,20、120°;B.20、117°;C.19、111°;D.19、117°;

8.某点所在的6°带的高斯坐标值为xm = 366712.48m,ym = 21331229.75m,则该点位于( )。

A.21 带、在中央子午线以东;B.36 带、在中央子午线以东;

C.21 带、在中央子午线以西;D.36 带、在中央子午线以西。

9.从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规定可知( )。

A.象限与数学坐标象限编号顺序方向一致;

B.X 轴为纵坐标轴,y 轴为横坐标轴;

C.方位角由横坐标轴逆时针量测;

D.东西方向为X 轴,南北方向为y 轴。

10.相对高程是由()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

A.大地水准面;B.任意假定水准面;C.水平面;D.竖直面。

11.测量工作的实质是()

A.确定地面点的高程测量;B.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C.确定地面点的位置;D.测定和测设。

第三版操作系统第3章习题

操作系统第三章总复习题 一、单选题 1、进程调度又称低级调度,其主要功能是( D )。 A.选择一个作业调入内存B.选择一个主存中的进程调出到外存 C.选择一个外存中的进程调入到主存D.将一个就绪的进程投入到运行 2、若进程P 一旦被唤醒就能够投入运行,系统可能为( D )。 A.分时系统,进程P 的优先级最高 B.抢占调度方式,就绪队列上的所有进程的优先级皆比P 的低 C.就绪队列为空队列 D.抢占调度方式,P 的优先级高于当期运行的进程。 3、一个进程P 被唤醒后,( D )。 A.P 就占有了CPU。B.P 的PCB 被移到就绪队列的队首。 C.P 的优先级肯定最高D.P 的状态变成就绪 4、若当前运行进程()后,系统将会执行进程调度原语。 A 执行了一个转移指令 B 要求增加主存空间,经系统调用银行家算法进行测算认为是安全的。 C 执行了一条I/O 指令要求输入数据。 D 执行程序期间发生了I/O 完成中断。 5、当系统中()时,系统将不会执行进程调度原语。 A.一个新进程被创建B.当前进程执行了P 操作。C.在非抢占调度中,进程A 正在运行而进程B 恰好被唤醒。D.分时系统中时间片用完。 6、在分时系统中,若当期运行的进程连续获得了两个时间片,原因可能是()。 A 该进程的优先级最高 B 就绪队列为空 C 该进程最早进入就绪队列 D 该进程是一个短进程 7、实时系统中采用的调度算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1、非抢占优先权调度算法 2、立即抢占优先权调度算法 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4、基于时钟中断抢占的优先权调度算法 按实时要求的严格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A 1-3-2-4 B 3-1-4-2 C 3-1-2-4 D 1-3-4-2 8、三种主要类型的OS 中都必须配置的调度()。 A 作业调度 B 中级调度 C 低级调度 D I/O 调度 9、设系统中n 个进程并发,共同竞争资源X,且每个进程都需要m 个X 资源,为使该系统不会发生死锁,资源X 最少要有( C )个。 A m*n+1 B n*m+n C n*m+1-n D 无法预计 10、死锁的预防方法中,不太可能的一种方法使()。

1绪论课作业(答案)ZHOU-2007-03-24

《绪论课作业》参考答案 一、指出在下列情况下测量误差属于什么性质的误差。(12分) (1)米尺刻度不均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 (2)米尺的实际长度小于其刻度值。(系统误差——仪器误差) (3)卡尺零点不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 (4)测质量时天平没调水平。(系统误差——仪器误差) (5)测量时对最小分度后一位的估计。(随即误差或偶然误差) (6)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摆角大。(系统误差——理论误差) 二、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6分) (1)有人说0.2870有五位有效数字,有人说有三位。(错误,四位) (2)0.008g 的测量精度比8.0g 的高。(错误,不一定) (3)38cm=380mm 。(错误,38cm=3.8×102mm ) (4)对一物理量反复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即可减少系统误差,也可减少偶然误差。(错误,只能减少偶然误差) (5)N=(11.9000±0.2)cm 。(错误,N=(11.9±0.2)c m ) (6)两个长度,甲用米尺测一个,乙用千分尺测一个,结果肯定是乙测的精度高。(错误,不一定,要看被测量的大小) (7)0.0221×0.0221=0.。(错误,0.0221×0.0221=0.) (8)变换单位时有效数字位数不变,故3.6min(误差<0.1 min)的单位变为s 只能写成2.2 ×102 s 。 错误,∵△t=0.1 min =6 s ∴ S=216±6(s) 三、用游标卡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分别为98.98mm ,98.94mm ,98.96mm ,98.98mm ,99.00mm ,98.95mm ,98.96mm 。试求其平均值﹑绝对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10分) 解:平均值 ()1 98.9898.9498.9698.9899.0098.9698.9698.976 l mm =++++++= 绝对不确定度 0.02l mm ?==

康复护理学-第一章绪论作业

《康复护理学》习题作业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医学 2.康复护理学 二、填空题 1.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伤残者的 和 得到恢复,重建患者的 ,最大限度地恢复其 ,以平等资格 。 2. 康复医学着眼于 ,因而具有 、 、 ,并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 —社会”的医学模式。 3. 指导康复治疗的四大原则是 、 、 、 。 4. WHO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 、 、 。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康复护理的对象,下列 的描述是错误的。 A.躯体残疾者 B.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 C.急性期的病人除外 D.功能障碍的慢性病患人 2.下列 不属于全面康复的范畴。 A.心理、脏器及肢体功能 B.家庭功能 C.日常生活能力 D.就业能力 3.康复护理不强调 。 A.“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 B.“特别护理”和“周到的照顾” C.鼓励家属参与 D.充分发挥伤病残者的潜能

四、问答题 1.康复护理学有何新进展?2.康复护理应遵循哪些原则?3.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参 考 答 案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康复医学: 广义:应用医学科学及其有关技术,使功能障碍者的潜在能力和残存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医学科学。 狭义:康复医学是以功能为导向,为了达到全面康复的目的,主要应用医学和康复工程的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的一门医学科学(国际上通 常所指的康复医学)。 2.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伤病者与伤残者身体、精神康复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科学。 二、填空 1.残存功能、能力、身心平衡、生活自理能力、回归(重返)社会。 2. 整体康复、多学科性、广泛性、社会性。 3. 功能训练、全面康复、融入社会、改善生存质量。 4. 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四、问答题 1.康复护理学有何新进展? (1)康复概念渗入临床各科护理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是提高残疾者功能独立性,改善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的有效措施。 (2)康复护理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残疾人,老年病人,慢性病人康复需求量大,但财力有限,康复机构有限,因此,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势在必行。 (3)重视康复护理的研究工作 (4)加紧培养康复护理人员 (5)建设中国特色的康复护理 2.康复护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基础工业工程各章节作业习题答案.doc

各章节作业习题 ※<第一、二章> 1.什么是工业工程?试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 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如何理解经典IE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 4.如何理解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 5.IE学科的性质如何,这样理解这一性质? 6.IE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7.IE的学科范畴包括哪些主要知识领域?企业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哪些? 8.企业工业工程师要求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9.什么是IE意识?为什么说“掌握IE方法和技术是必要的,而树立IE意识更重要”? ※<第三章生产率概述> 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

5.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 6.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有哪些? ※<第四章工作研究> 1.什么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特点是什么? 2.工作研究的内容和分析工具是什么? 3.工作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工作研究的两种技术的关系如何? 4.工作研究的步骤是什么? 5.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与目的是什么? 6.方法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7.方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第五章程序分析> 1.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种类是什么? 2.程序分析的步骤和常用工具是什么? 3.工艺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和分析对象是什么? 4.工艺程序图的组成和作用规则是什么? 5.工艺程序图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6.流程程序分析的概念、特点和种类是什么?

7.布置和经路分析的概念、特点、目的是什么? 8.布置和经路分析的种类有哪些? 9.任意选定一个超市,绘出其设施布置简图以及顾客移动路线图,分析现行布置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10.某空气调节阀由阀体、柱塞套、柱塞、座环、柱塞护圈、弹簧、O型密封圈、锁紧螺母、管堵等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加工工艺和装配顺序如下: (1)阀体:切到规定长度、磨到定长、去毛刺、钻铰4孔、钻铰沉头孔、攻螺纹、去毛刺、检验与柱塞以及柱塞套组件装配、加锁紧螺母、加管堵、检查、包装、贴出厂标签、最终检查、出厂。 (2)柱塞套:成型、钻、切到长度、加工螺纹、钻孔、去毛刺、吹净、检查与柱塞组件装配、装配后在加弹簧与阀体装配。 (3)柱塞:铣、成型、切断、检查与座环组件装配,装配后在加O 形环与柱塞套装配。 (4)座环:成型、钻、切断、检查与柱塞护圈装配,装配后组件加O形环与柱塞装配。 (5)柱塞护圈:成型、钻、攻内螺纹、套外螺纹、检查与座环装备。根据给定的资料数据,绘制出该空气调节阀的工艺流程图。 11.某产品的制造工艺过程如表4-1所示,绘制该产品流程程序图。(表格) 12.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产家,打算组装汽车内部用来连接电气零部件的电线,并将其制作成一个用组合电线。现行设施布置以及物流路线

操作系统光盘习题答案

第四章 必做题一: 选择题: 1.1.操作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A﹎﹎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作业量。 A: (1)周转时间;(2)处理时间;(3)消逝时间;(4)利用率;(5)生产率;(6)吞吐量。 1.2.在所学的调度算法中,能兼顾作业等待时间和作业执行时间调度算法是﹎﹎A﹎﹎。A: (1)FCFS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3)时间片轮转法;(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5)高响应比优先算法;(6)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 1.3.在所学的调度算法中,为实现人机交互作用应采用调度算法是﹎﹎A﹎﹎。 A:(1)FCFS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3)时间片轮转法;(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5)高响应比优先算法;(6)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 1.4. 在采用非抢占式优先权进程调度算法的系统中,正在运行进程的优先权是﹎﹎A﹎﹎。 A: (1) 系统中优先权最高的进程 (2)比就绪队列中进程优先权高的进程 (3) 比就绪队列中进程优先权不一定高的进程 1.5. 时间片轮转算法中时间片足够大时,该算法退化为﹎﹎A﹎﹎。 A:(1)时间片轮转算法;(2)先进先出调度算法;(3)高响应比优先算法;(4)短作业优先算法。 1.6. 优先权调度算法中优先权反比运行时间时,该算法转变为﹎﹎A﹎﹎。 A:(1)时间片轮转算法;(2)先进先出调度算法;(3)高响应比优先算法;(4)短作业优先算法。 1.7.作业调度是按某种算法从磁盘输入井的﹎﹎A﹎﹎中选一个作业装入主存运行。 A:(1)就绪队列(2)等待队列(3)作业后备队列(4)提交队列 1.8.在分时系统中除了设置了进程调度外,通常还设置了﹎﹎A﹎﹎。 A,B,C:⑴剥夺调度;⑵作业调度;⑶进程调度;⑷中级调度;(5)处理机调度。 1.9.作业调度与进程调度的主要区别是:﹎﹎A﹎﹎ A:(1)作业调度比进程调度频繁(2)两种调度的算法完全不同 (3)两种调度的性能指标完全不同(4)进程调度比作业调度频繁 1.10. 因争用资源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互斥、循环等待、不可抢占和﹎﹎A﹎﹎。 A: (1)请求与解释 (2)释放与保持 (3)释放与阻塞 (4)保持与等待 答案: 1.1. A—(6) 1. 2. A—(5) 1.3. A—(3) 1.4. A—(3) 1.5. A—(2) 1.6. A—(4) 1.7. A—(3) 1.8. A—(4) 1.9. A—(4) 1.10. A—(4) 判断题 1.计算型作业的优先权,应高于I/O型作业的优先权。 2.资源要求多的作业,其优先权应高于资源要求少的作业。 3.可以通过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或其中几个的方法,来预防发生死锁。 4. 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时,检测到进程已占用的资源数与本次申请的资源数之和不超过对资源的最大需求量,且现存资源能满足本次申请量,但不能满足尚需的最大需求量时才分

第1章--绪论--习题(2014版)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 3、微观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 5、实证分析 6、规范分析 7、均衡分析8、边际分析9、静态分析 10、比较静态分析11、动态分析12、案例分析 13、经济模型14、内生变量15、外生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资源的稀缺性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A.机会成本B.稀缺性 C.生产什么的问题D.实证经济学 2.下面最有可能成为稀缺物品的是( )。 A.阳光B.夏威夷的海水 C.运送到郑州的海水D.空气 3.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B.以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有限性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掉 4.稀缺性问题( )。 A.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中B.只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意味着抢购和黑市交易 5.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对于“相对于人的需求,物品中是有限的”这个命题,以下表述中( ) 最符合经济学的思考范式。 A.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总想获得更多的资源 B.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有限的,问题在于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的方案

C.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的欲望,资源迟早会被消耗光 D.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下一代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考虑可持续性 *7.经济学中对于土地、资本和劳动的描述,以下()选项是正确的。 A.数量是有限的,资源是稀缺的 B.用来生产产出,属于生产要素的范畴 C.决定这些资源产出的,是相关的技术含量 D.以上选项都正确 知识点:“看不见的手” 8.最早在其理论体系中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人是( )。 A.约翰·梅纳德·凯恩斯B.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C.亚当·斯密D.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知识点:经济学的定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9.经济学被定义为( )。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得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C.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D.生产者怎样取得利润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D.以上所有的问题 *11.经济学主要涉及()。 A.决定个人收支平衡的各种因素 B.决定公司盈利或亏损的各种因素 C.决定资源配置及其效率的各种因素 D.决定政府调控经济及其有效性的各种因素 知识点:机会成本 12.机会成本是指()。 A.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的价格 B.用来衡量次优选择的成本

操作系统-计算题

四、计算题 1.有以下三个作业,分别采用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试问它们的平均周转时间各是什么?是否还可以给出一种更好的调度算法,使其平均周转时间优于这两种调度算法? 解:(1)采用先来先服务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1→2→3。其平均周转时间为:(8 + 11.6 + 12)/ 3 = 10.53 (2)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里要注意,在作业1运行完毕进行作业调度时,作业2和3都已经到达。由于是实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因此先调度作业3运行,最后调度作业2运行。所以,这时的作业调度顺序是1→3→2。其平均周转时间为:(8 + 8 + 12.6)/ 3 = 9.53 (3)还可以有更好的作业调度算法,使其平均周转时间优于这两种调度算法。例如,如果知道在作业1后面会来两个短作业,那么作业1到达后,先不投入运行。而是等所有作业到齐后,再按照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进行调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的作业调度顺序是3→2→1。其平均周转时间为:(1 + 5.6 + 14)/ 3 = 6.87 2.有一组作业,它们的到达时间和所需CPU时间如下所示,分别采用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给出它们的调度顺序、作业周转时间以及平均周转时间。 解:(1)采用先来先服务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1→2→3→4,其平均周转时间为:(70 + 60 + 60 + 45)/ 4 = 58.75 (2)采用短作业优先作业调度算法时的实施过程如下: 这时,作业的调度顺序是1→4→3→2,其平均周转时间为:(70 + 5 + 35 + 75)/ 4 = 46.25 三、简答题 1.对临界区的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准则? 答:为了合理利用临界资源,保证进程互斥地进入临界区,对临界区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准则: (1)空闲让进。当无进程处于临界区时,表明临界资源处于空闲状态,应允许一个请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立即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以有效地利用临界资源。 (2)忙则等待。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表明临界资源正在被访问,因而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保证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 (3)有限等待。对要求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应保证在有限时间内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以免陷入“死等”状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绪论答案

绪论: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 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 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极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更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名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义: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健康的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4. 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5.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

第一章绪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本章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主要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三节内容。 本章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3)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关系。 (4)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习题 1、名词解释 稀缺、经济物品、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经济模型、边际分析、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 2、单项选择题 (1)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更多的生产而消耗光 (3)研究个别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4)由市场配置资源意味着()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决定谁获得多少商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问题均正确 (6)经济学可以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B.研究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在竞争中的用途 C.消费者如何获取更多的收入 D.企业获取利润的活动 (7)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

化工原理(各章节考试重点题与答案)汇总

第1章流体流动重点复习题及答案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密度、压强、绝压、表压、真空度的有关概念、有关表达式和计算。 2、掌握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式。 3、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流量和流速,掌握稳定流和不稳定流概念。 4、掌握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利方程式及有关应用、计算。 5、掌握牛顿黏性定律及有关应用、计算。 6、掌握雷诺实验原理、雷诺数概念及计算、流体三种流态判断。 7、掌握流体流动阻力计算,掌握简单管路计算,了解复杂管路计算方法。 8、了解测速管、流量计的工作原理,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某设备的真空表读数为200 mmHg,则它的绝对压强为____________mmHg。当地大气压强为101.33 103Pa. 2.在静止的同一种连续流体的内部,各截面上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和为常数。 3.法定单位制中粘度的单位为__________,cgs制中粘度的单位为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4.牛顿粘性定律表达式为_______,它适用于_________流体呈__________流动时。 5.开口U管压差计是基于__________原理的测压装置,它可以测量管流中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6.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滞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是_____________形曲线,中心最大速度为平均速度的________倍。摩擦系数与_____________无关,只随_____________加大而_____________。 7.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湍流流动时,摩擦系数λ是_____________函数,若流动在阻力平方区,则摩擦系数是_____________函数,与_____________无关。 8.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_____________。邻近管壁处存在_____________层,Re值越大,则该层厚度越_____________ 9.实际流体在直管内流过时,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_________守恒,因实际流体流动时有_____________。

操作系统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三种基本类型的操作系统中,都设置了进程调度,在批处理系统中还应设置作业调度;在分时系统中除了设置进程调度,通常还设置中级调度,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则还需设置剥夺调度。 2.在面向用户的调度准则中,截止时间的保证是选择实时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响应时间快是选择分时系统中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平均周转时间短是批处理系统中选择作业调度算法的重要准则,而优先权高的作业能获得优先服务准则则是为了照顾紧急作业用户的要求而设置的。 3.作业调度是从处于后备状态的队列中选取作业投入运行,周转时间是指作业进入系统到作业完成所经过的时间间隔,时间片轮转算法不适合作业调度。 4.下列算法中,FCFS算法只能采用非抢占调度方式,时间片轮转法只能采用抢占调度方式,而其余的算法既可采用抢占方式也可采用非抢占方式。 5.我们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短作业优先;为照顾紧急作业的用户,应采用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为能实现人机交互作用应采用时间片轮转法;为了兼顾短作业和长时间等待的用户,应采用高响应比优先;为了使短作业、长作业及交互作业用户都比较满意,应采用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为了使平均周转时间最短,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 6.下列调度方式和算法中,最容易引起进程长期等待的是抢占式静态优先权优先算法。 7.下列选项中,降低进程优先级的最合理的时机是进程的时间片用完。 8.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的操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选择新进程运行来实现CPU的共享,但其中有新进程进入就绪队列不是引起操作系统选择新进程的直接原因。 9.从下面关于优先权大小的论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 (6)在动态优先权时,随着进程执行时间的增加,其优先权降低。 10.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以时间片轮转方式进行进程调度,时间片大小为300ms,CPU进行进程切换要花费10ms,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约为%3,若就绪队列中进程的个数增加到20个,其余条件不变,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将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绪论 习题及答案 1-1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 (1) 将a ,b 与c ,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 (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 下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

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所示。 1-3 图示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 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 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T C ?→↑→↑→↑→↑→↑→↓→↓T u u u u u c a e f θ1C ↑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图解1-3。

生理学常考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体液是人或动物机体所含液体的总称。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细胞外液又称为内环境。 4.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等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6.稳态的意义:是细胞行使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生理功能的调节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我调节。 8.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的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体液调节分为:远距分泌(又称全身性体液调节)、旁分泌(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自分泌、神经分泌。 10.自身调节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11.神经调节的作用迅速、定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的作用相对缓慢、广泛、持久,对于调节一些相对缓慢的生理过程。自身调节作用较小,仅是对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三者互相协调配合,使得机体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更加完善。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2.影响单纯扩散的因素:①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②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③温度 3.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转运。 4.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特异性高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 5.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是指带电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具有以下特征: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6.主动转运特点:①耗能②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7.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钾泵:实质:①一种特殊的蛋白质②具有ATP酶的活性③分解ATP释放能量④供Na+、K+逆浓度梯度运输。 特点:钠泵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细胞外,2个K+移入细胞内。 钠泵活动的意义:①建立和维持的Na+、K+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②细胞内高K+浓度是细胞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③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④细胞外较高的Na+浓度所贮存的势能可用于其他物质⑤具有生电作用

操作系统(第二版)习题答案

第1章 一、填空 1.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2.按功能划分,软件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3.操作系统是在裸机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 4.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处理机(包含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 5.在分时和批处理系统结合的操作系统中引入“前台”和“后台”作业的概念,其目的是改善系统功能,提高处理能力。 6.分时系统的主要特征为多路性、交互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7.实时系统与分时以及批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是高及时性和高可靠性。 8.若一个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则是分时操作系统。 9.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只追求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则属于批处理操作系统。 10.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CPU 和外部设备并行工作的能力。 二、选择 1.操作系统是一种 B 。 A.通用软件B.系统软件C.应用软件D.软件包2.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系统软件B.系统硬件C.计算机资源D.应用程序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A.利用率B.可靠性C.稳定性D.兼容性4.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 B 和方便用户使用。 A.速度B.利用率C.灵活性D.兼容性5. C 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批处理B.实时C.分时D.多道批处理6.如果分时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D ,响应时间越长。 A.用户数越少B.内存越少C.内存越多D.用户数越多 三、问答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它对操作系统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 答: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即是通过软件的手段,允许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作业程序,让它们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共享”和“竞争”,以使系统中

绪论作业(附答案)

绪论作业 要求: 用实验报告纸、坐标纸做。 第一次绪论课(本堂课)后的4天内交齐。 由班长统一提交到绪论课授课老师处。 绪论作业算一次实验成绩,没成绩者算旷课论。 不得抄袭他人作业,发现是抄袭的,抄袭者与被抄袭者均记0分。 题目: 1、 用量程为150mm 的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相同条件下测量6次,分别为(xi ): 29.18、29.20、29.28 、29.22、29.26、29.24 (mm)。正确表示测量结果(标准偏差表示A 类分量)。 注: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为0.02mm 。【PPT 182页】 解:1) 计算平均值:mm x x i i 23.29616 1 ==∑= 2) 计算不确定度: ()m m x x S i i x 038.01 66 1 2 ≈--= ∑= mm n S t S t u x A 018.06 038.011.1≈?=? =?= 由于是50分度游标卡尺,?m=0.02mm 。所以 mm u m B 012.03 ≈?= mm u u u B A 022.02 2≈+= 3)结果表示:%076.0%10023 .29022 .0%100≈?=?= x u x η )(03.023.29mm x ±= )(%3.68=P

2、 一个铅质圆柱体,用分度值为0.02mm 的游标卡尺分别测其直径d 和高度h 各10次, 数据如下: 用最大称量为500g 的物理天平称其质量m=152.10g, △仪m =0.04g ,求铅的密度及其不确定度。 【PPT 185页】 解: 1) 求铅质圆柱体的密度: 直径d 的算术平均值:mm d d i i 40.2010110 1==∑= 高度h 的算术平均值:mm h h i i 20.4110110 1 ==∑= 圆柱体的质量: g m 10.152= 则铅质圆柱体的密度为: 3222/101295.1200 .41400.201416.310 .15244mm g h d m -?=???= = πρ 2) 求直径d 的不确定度: A 类评定:mm n n d d t u i i dA 014.090 0136 .006.1) 1()(10 1 2 =? =--=∑= B 类评定: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为0.02mm ,则mm u dB 012.03 02 .0== 合成不确定度:mm u u u dB dA d 019.0012.0014.02222=+=+= 3) 求高度h 的不确定度: A 类评定:mm n n h h t u i i hA 025.090 0496 .006.1) 1() (10 1 2 =? =--=∑= B 类评定:mm u hB 012.03 02 .0== 合成不确定度:mm u u u hB hA h 028.0012.0025.02222=+=+= 4) 求质量m 的不确定度:g u m 023.03 04 .0==

第1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2 一、判断 1、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2、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端。() 3、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 4、构件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 也可以由几个零件组成。() 5、整体式连杆是最小的制造单元,所以它是零件而不是构件。() 6、连杆是一个构件,也是一个零件。() 7、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箱体都是通用零件。() 二、选择 1、组成机器的运动单元体是什么 A机构B构件C部件D零件 2、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B是否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 C各构件间能否产生相对运动D两者没有区 3、下列哪一点是构件概念的正确表述 A构件是机器零件组合而成的。B构件是机器的装配单元C构件是机器的制造单元D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4、下列实物中哪一种属于专用零件 A钉B起重吊钩C螺母D键

5、以下不属于机器的工作部分的是 A数控机床的刀架B工业机器人的手臂 C汽车的轮子D空气压缩机 三、填空(每空一分) 1、根据功能一台完整的机器是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的。车床上的主轴属于____________部分。 2、机械中不可拆卸的基本单元称为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的单元体。 3、机械中制造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运动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装配的单元称为____________。 4、从____________观点看机器和机构并无区别,工程上统称为____________。 5.机器或机构各部分之间应具有____________运动。机器工作时都能完成有用的____________或实现转换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各章节重难点及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各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实数 ★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 B.1/a中,a≠0; C.0<a<1时1/a>1;a>1时,1/a<1; 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第二章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联系:都是非负数,=│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幂,乘方运算) ①a>0时,>0;②a<0时,>0(n是偶数),<0(n是奇数)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二学习资料

习题二处理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中的作业管理是一种()。 A.宏观的高级管理 B.宏观的低级管理 C.系统刚开始加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今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动态和静态特征 3、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存放在()中。 A.外存 B.内存 C.A和B D.扩展内存 4、在操作系统中,作业处于()时,已处于进程的管理之下。 A.后备 B.阻塞 C.执行 D.完成 5、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 A.作业控制块 B.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程序控制块 6、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 B.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 C.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7、下列作业调度算法中,最短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是()。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 优先数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8、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 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时间片轮转法 D. 优先级法 9、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 A.作业运行时间 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 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 10、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 A.先来先服务法 B. 优先级法 C.短作业优先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11、操作系统中,()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处理机管理 B. 作业管理 C.高级调度管理 D. 存储和设备管理 12、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13、当作业进入完成状态,操作系统(). A.将删除该作业并收回其所占资源,同时输出结果 B.将该作业的控制块从当前作业队列中删除,收回其所占资源,并输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