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的荒诞
美学怪诞的名词解释

美学怪诞的名词解释美学怪诞是美学中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概念,它突破了传统美学对美的定义和界定,对审美体验提出了新的思考。
美学怪诞相对于传统的美学范式,更注重对审美经验中的异象、反常与荒诞进行探究,以及对美学创新的尝试。
一、美学怪诞的起源美学怪诞作为一个术语,最初是在20世纪早期由法国哲学家乌尔巴诺·庞吉(Olivier de La Tulipe-Piot)提出。
他认为,美学怪诞是对从传统美学中所忽视的审美经验进行重新思考的一种方式。
庞吉的观点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美学怪诞的研究和论述,逐渐形成了美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二、美学怪诞的特征1. 反传统的审美标准:美学怪诞通过打破传统的审美标准,探索非传统美的可能性。
它关注审美经验中的奇异、反常和自然之外的元素,以及荒诞、噪杂、恶趣味等常规审美观念中的偏离。
2. 异象与荒诞的体验:美学怪诞强调审美经验中的异象与荒诞,通过对奇特、怪异或无意义的图像、声音或形状的感知,让观者重新审视美的边界,并体验一种令人震撼或无法理解的审美情感。
3. 创新与反叛:美学怪诞鼓励审美创新和突破常规,它挑战现有的美学观念,以寻求新的审美可能性。
美学怪诞作品通常具有与主流文化、艺术流派格格不入的特点,通过艺术家对传统的冲击和颠覆来达到审美体验的创新。
三、美学怪诞的跨学科研究美学怪诞不仅仅是艺术领域的一个概念,它还涉及到哲学、文化、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通过跨学科的探索和交叉思维,美学怪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审美和文化的多样性。
四、美学怪诞的实践与应用美学怪诞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它在实践和应用上也有很大的价值。
通过美学怪诞的理念,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观者可以在观赏过程中体验到美学的新奇与刺激,从而打破审美的常规和固化的惯性思维。
美学怪诞的实践还可以应用于设计、广告、电影等领域。
例如,在设计中加入怪诞元素可以提高产品的辨识度和吸引力;在广告中运用怪异的形象和情节可以引发观众的注意和共鸣;在电影中描绘荒诞的情节和角色可以带给观众截然不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卡夫卡荒诞美学名句

卡夫卡荒诞美学名句以下是 7 条卡夫卡荒诞美学名句及例子:1. “人啊,活得就像一只被蜘蛛网粘住的苍蝇。
” 你想想看,是不是有时候我们就像那只苍蝇,拼命挣扎却怎么也摆脱不了生活中的那些琐事和困境,就像陷在蜘蛛网里一样无奈,比如找工作处处碰壁的时候。
2. “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
” 这多形象啊!就像你刚因为一件事开心得不得了,结果突然发生个什么意外让你瞬间心情低落,这不就是快乐把痛苦吵醒了嘛!比如正在开心庆祝生日,突然接到个坏消息。
3. “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
” 可不是嘛!很多时候我们有目标,却不知道该怎么走,只能在那犹豫纠结,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条路走一样,比如面临选择职业方向时。
4. “笼子在等待着一只鸟。
” 哎呀,这就好像机会总是在那等着合适的人出现呀!就像那个心仪的岗位,一直在等待着那个最适合它的人去应聘呢!5.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 细想一下,如果生命没有尽头,那好多事情是不是就变得不那么珍贵了呢?就如同如果时间无限,你还会那么珍惜和朋友相处的时光吗,比如即将和久别重逢的朋友分别。
6. “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
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不如说是用来绊人的。
” 是不是有时候感觉前行的路特别坎坷,就像那根贴近地面绊人的绳索,比如在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
7. “人类有两大主罪,所有其他罪恶均和其有关,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
” 难道不是吗?想想我们因为缺乏耐心搞砸过多少事情,因为漫不经心错过多少美好呀!就像总是着急忙慌做事,结果漏洞百出的时候。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卡夫卡的这些名句真的很能抓住生活中的那些荒诞和无奈,让人忍不住深思呀!。
美学荒诞的名词解释

美学荒诞的名词解释美学荒诞是一种审美思想的流派,它强调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荒诞元素与艺术相结合,达到对生活的诗意解读和探索的目的。
在这种审美观念中,荒诞不再是愚蠢和混乱的象征,而是一种能够唤起我们对存在的直观体验的力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学荒诞的含义、特征以及其对艺术和生活的启示。
一、美学荒诞的含义美学荒诞是对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荒谬和无常进行审美化的观念。
从荒诞主义中演变而来,美学荒诞强调虚构和现实的融合、幽默与哲思的碰撞,以及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奇妙之处。
它带有一种戏剧性和戏谑的情感,让人们反思现实的真实与虚幻,突破因循守旧的思维和固有的惯性,拓宽审美的边界。
美学荒诞通过艺术的创作和表达,揭示现实生活的深层次意义和可能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去除荒谬的工具,而是将其扩大并置入更加宏大的背景中,创造出令人难以预料甚至违反常理的场景和故事。
从而引发观众对现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提供对生活的新的思考方式。
二、美学荒诞的特征美学荒诞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学荒诞的独特之处。
1. 逻辑断裂:美学荒诞通过打破逻辑性和因果关系,制造出令人困惑和疑惑的情节和事件。
在美学荒诞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无意义的对话、消失不见的事物以及随机的行为。
这种逻辑的断裂使观众陷入一种迷茫和思考的状态,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和解读现实生活。
2. 背离常规:美学荒诞倡导解构和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和认知框架。
它通过赋予常见事物新的含义、改变场景的设置和改写角色的定位等方式,带人们走出习惯思维的圈子,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事物。
这种背离常规的冲击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产生新的启示。
3. 虚拟与现实的碰撞:美学荒诞常常将虚拟和现实进行融合,打破二者之间的边界。
通过在现实场景中插入奇幻的元素,或者将虚拟世界的设定和语汇带入现实情境,美学荒诞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这种碰撞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观众感受到虚拟与现实的交织和互动。
4. 幽默与讽刺:美学荒诞中的幽默和讽刺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观众,更是一种对现实中荒谬和矛盾的嘲讽和呈现。
美学中的荒诞

之 间的冲突 ,而实质 是人 的 内心世界 的冲突 的反映 。
2 内心世界冲突反 映的 内容 我们 先来理解 “ 的灵 魂追 求合理性 ” . 人 这一命 题所 引出的结论 人 企图求追求合理性 ,意味着人要选 择 自己行 为的动机 、目的 、意义 、方案 、方 式等 ,作选择 是
我们 追求合理性 的必然 结果 。同时 ,我们 在作 出某种选择之 后 , 能不对它产生疑 虑 、 不 进行 反思,
础。 现代社会是一个在质上 同传 统社会有着重大区别的社会 。从文艺复兴到科技 与产业革命,现代
社会并未为人类带来 自由、平等、博爱,反而使人类 陷入 了更深 的灾难与危机之 中,传统西方文化 所描绘 的理想蓝 图成 了虚幻 的梦影 , 科技在极大丰富人类物质文 明的同时,也恶 化了生态环境,制 造 出威胁人的 自由、 性的外部力量。现代西方人在精神上 的安全感和归宿感消失了,当他们 强烈 个 地意识到 自己被抛到虚无世界时 , 不仅世界变得丑恶,自身也成 了非人 ,即人 的行为——“ 合理性”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6期 ( 总第 9 期 ) 5
福 建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报 J un l f u nI si t f ia ca miitao s o r a ja n t ueo n n il oF i t F Ad nsrtr
试论荒诞美学范畴

在文艺作品 中,荒诞作为一种 艺术 手法和技巧 出现得很 早 。在我国古代 的文学作品 中, 如清代著名小说《 聊斋志异 》 , 其 中写 的多是花妖狐鬼 ; 曲作 品《 戏 牡丹亭 》 的主人 公杜丽 里 娘为情 而死 , 又能死而复生 ; 四大名 著 中, 红楼 梦》 顽石幻 《 里
UT AR ER Y T HE oR Y
文 艺 理 论
文
学 新
论
试 论 荒诞 美 学 范苏 扬 州 2 5 0 ) 扬 江 2 02
摘 要 : 西方 美学中, 在 荒诞 这一美学范畴 出现得相 对较 晚。 在二十世纪 以来的文 学作品 中,荒诞” “ 逐渐成为 大量文学作品竞相表现 的主题 。 荒诞也从最初的一种 艺术表现手法逐步转 变为一种文 艺思潮流派 , 最终确立 了其关学范畴的地位 。
“ 荒诞 ” asr )是由拉丁文 sru ( (bud , ud s耳聋 ) 一词演变而来 的。《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释为 :荒谬 的; 解 “ 愚蠢的 ; 可笑 的。” 《 现代 汉语词典} 2 0 (0 2年增 补本 ) 释为 : 极不真实 ; 解 “ 极不 近 情理 。” 这个词在音乐中则是用来指不协调音。可 见它 的本 义 主要是用来形容那些完全背离 日常真实 、 违背理性逻辑 、 至 甚
上艺术舞台 , 一展魅力 。但正如曹雪芹所说 ,满纸荒唐 言”背 “ , 后却是作者的“ 一把 辛酸泪” 。如果 只是 为了单纯求得新奇 的 艺术效果 , 这些作 品至多 只会 让观众在或惊讶称奇 , 或捧腹大
笑 之 后 很 快 遗 忘 。但 是 人 们 记 住 了那 些 富有 人情 味 儿 的花 妖
剧 》 书 中 , 一 次 对 塞 缪 尔 ・ 克特 、 金 ・ 内 斯 库 、 一 第 贝 尤 尤 阿瑟 ・
怪诞美学的特点

怪诞美学的特点
1. 怪诞美学有着夸张的表现啊!就像毕加索的那些画作,把人物的形态夸张到极致,不是很让人惊叹吗?
2. 它充满了奇特的组合呀!就好比把一个大象的头安在人的身体上,是不是超级怪异但又很有意思?
3. 怪诞美学常常有诡异的氛围呢!像那种黑暗中闪烁着奇异光芒的场景,难道不会让你觉得毛骨悚然又欲罢不能?
4. 还有那种扭曲的形象呀!类似达利画里那些软塌塌的时钟,多让人摸不着头脑又特别好奇啊!
5. 怪诞美学会有荒诞的情节哟!比如一个人突然长出翅膀在城市中飞翔,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设定啊!
6. 它会带有神秘的色彩吧!仿佛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像古老城堡里的那些神秘传说,超级吸引人啊!
7. 有着反常的逻辑也很怪诞呀!像是人可以在水里呼吸而鱼却在陆地上行走,是不是太奇怪了但又超有魅力呢?
8. 怪诞美学绝对少不了奇异的音效呀!像那种忽远忽近、忽高忽低让人心里发毛的声音,难道不让你沉醉其中吗?
我觉得怪诞美学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让人意想不到又无法抗拒的元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和感受那奇妙又神秘的世界。
荒诞的审美价值

荒诞的审美价值摘要:“荒诞”的美学命名源自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一个流派——荒诞派戏剧,作为西方战后最重要的戏剧流派,它和其他艺术流派一同生成了西方美学史上的一种新的审美形态荒诞。
特别是贝克特《等待戈多》(1953)的成功上演,使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存在的荒诞感,领会了人生的荒诞和存在的虚无,人生就像永远等不来的戈多。
艺术家以对时代的敏感,塑造了一系列病态、丑陋的人物形象,以荒诞不经的语言揭示出丧失自我本质的人的无可奈何的荒诞境遇。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荒诞、文学艺术、现代美学一、荒诞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特定时期和状态的产物。
荒诞的观念及其显现形式古已有之,且是伴随人类历史性生存的一种普遍现象,但荒诞感从日常生活中升华出来作为一种自觉的审美意识,乃是“二战”后首先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得以确立的现代性事件。
它始自存在主义文学(哲学)继而在现代派诸艺术流派中得以充分体现,并以悲、喜、丑相杂糅的审美意蕴生成了它的审美价值。
尽管荒诞现象早就存在,但直到现代派艺术出现它才走到历史的前台。
“在他们那里,荒诞已从一般的历史社会范畴上升到人类存在的范畴,从一种批判意识发展成为一种彻悟意识;在他们那里,荒诞并不仅仅在于社会现实中的事物,而在于人的整个存在,在于人的全部生活与活动。
”【摘自:百度贴吧】“荒诞”在《简明牛津辞典》(1963年版)中有两个义项:(音乐)不和谐;缺乏理性或恰当性的和谐(当代用法),经现代派艺术才提升到哲学、美学高度。
“荒诞”的美学命名源自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一个流派——荒诞派戏剧,作为西方战后最重要的戏剧流派,它和其他艺术流派一同生成了西方美学史上的一种新的审美形态荒诞。
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达到了高峰。
二战的恶梦刚刚过去,战争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上帝不复存在了,旧日的信仰坍塌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
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
劫后余生的人们,抚摸着战争的伤疤,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对传统价值观念和现存的秩序持否定的态度。
试论荒诞美学范畴

试论荒诞美学范畴作者:曹小欣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1期摘要:在西方美学中,荒诞这一美学范畴出现得相对较晚。
在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荒诞”逐渐成为大量文学作品竞相表现的主题。
荒诞也从最初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逐步转变为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最终确立了其美学范畴的地位。
关键词:荒诞;荒诞文学;审美范畴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1-0001-02一、荒诞的定义“荒诞”(absurd),是由拉丁文surdus(耳聋)一词演变而来的。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解释为:“荒谬的;愚蠢的;可笑的。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解释为:“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这个词在音乐中则是用来指不协调音。
可见它的本义主要是用来形容那些完全背离日常真实、违背理性逻辑、甚至有时令人感到愚蠢可笑的情况或行为。
二、荒诞文艺的历史在文艺作品中,荒诞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和技巧出现得很早。
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清代著名小说《聊斋志异》,其中写的多是花妖狐鬼;戏曲作品《牡丹亭》里的主人公杜丽娘为情而死,又能死而复生;四大名著中,《红楼梦》里顽石幻形入世、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更是“非人”形象,故事情节也多为神魔较量。
西方文艺宝库中也不缺少这样的例子:“喜剧之父”的阿里斯托芬在《阿哈奈人》中让雅典农民和斯巴达人签订和约,开放和平市场,出售和平眼药;但丁在《神曲》中展现了地狱、炼狱与天堂的全景;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中,班柯鬼魂的出现令麦克白当众大惊失色;歌德则让浮士德博士与魔鬼靡费斯特打赌立约。
可见艺术来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
从古至今,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不同于日常生活的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人可以死而复生,可以与神鬼对话交流,他们的行动遭遇或荒唐可笑,或荒诞不经,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经验,生与死、人与鬼、误会与错谬统统登上艺术舞台,一展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诞美感简介
一、荒诞的产生
(一)荒诞(absurd)
荒诞(absurd)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它的意蕴主要也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然随着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方式的传播,在这种物质生产方上组建的社会及其文化形态也受其影响,产生了荒诞的产子、荒诞感已不只是存在于现代西方世界里,也并非体现西方人甚身上,它是现代人背心深处固有的因子和情愫,它已经成了全人类必须面对的共同处境。
(二)产生背景
1、资本主义是按照希腊理性要求和启蒙思想的蓝图下发展起来的,合理的生产秩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
但是人却遭到了普遍的异化,在庞大的社会组织系统中,每个人只是一个可有可无可随时替代的零件,来自物质的巨大排挤和压迫,人沦为了物质的奴隶。
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难以沟通和理解,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只不过成为了一个影子,按照理性构建的社会却把人抛了出去,真正无家可归,面对一切人类的崇拜理性的回赠,人们开始怀疑理性了。
2、作为西方人精神生活的另一根支柱-----宗教。
在近代也没落了,它不再是人生生活独一无二的中心与统治者。
科学与理性的入侵,引起了信仰的丧失,它不仅改变了宗教生活的面貌,更深刻的是它穿透了人类心灵生活的最深处,人失去精神支柱,成为了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灾难的阴影、理性与信仰的失落,这种断裂使西方现代文化层从西方古典文化层特别是从晚期浪漫主义蜕变出一个新的审美形态,荒诞——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正如荒诞派作家尤奈斯库说的“荒诞是指缺乏意义,和宗教的、形而上学的、先验论的根源隔绝之后,人就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就变得没有意义,荒诞而无用。
二、审美特点
(一)平面化
西方现代派艺术不再在理性意义上把实体看作是可以个别地或者整体地透彻了解的存在的系列,宗教的、立体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被取消存在着的只是面——或者是立体被压成的面,总之,单面的存在、单向度的存在——他们要不就稠密的毫无秩序,要不就空虚的毫无实质。
(二)平板化
由于时空深度的取消、秩序不复存在,造成了无高潮、无中心出现,在古典理性看来,所谓整体,所谓完整性,就是空间上有中心,时间上有高潮的秩序结构,只有这样才是合乎理性的,可以理解的,然而在现代派的艺术家看来,平板、稠密、不可理解才是我们生命的真正形式,生活与生命没有目的,当然也没有方向。
(三)价值削平
在荒诞一书中,平板上的一切都是等值的,或者说平板上的一切都是等值的。
三、荒诞感
德国学者凯塞尔认为,荒诞是一个被疏离了的世界荒诞感就是在这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可信任感,从而长生一种生存的恐惧。
英国评论家埃斯林则认为荒诞感展现了“人类在荒诞的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的苦闷。
这种复杂的荒诞美感实质就是人在面临虚无深渊时所长产生的焦虑、恐惧和失望。
四、荒诞戏剧——荒诞艺术的一个表现
荒诞派戏剧围绕“世界荒诞,人生痛苦”展开,注重表现“现代人孤独、焦虑、恐怖和痛苦”、“人生是毫无意义的等待”、“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与理解”。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代表性的作品,该剧描写了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等待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戈多。
表现他们俩在等待过程中的无聊、痛苦、失望和希望交错相间的复杂心情,在整个故事中,两个流浪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他们或无聊闲谈,或做些毫无意义的举动,最终就是该剧中什么都没发生,整部剧中故事、情节和冲突都被淡化。
最终表现的是人类生存的处境与状态,空虚、琐屑、孤独、无意义、焦虑与痛苦。
虽然“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虽然等待包含着消极、尴尬、无奈和痛苦,但等待还蕴育着生活的寄托。
作家贝克特坚信,人类无论“经历怎样的折磨,有一种东西是永远拿不走的,那就是希望”。
犹如希腊神话中美丽女妖潘多拉,她把所有灾难都放在了人间,却把希望永久锁在盒里。
这恰恰给人类带来了希望,给人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五、存在主义
(一)、存在主义哲学命题
存在主义的主要命题中认为世界是非理性的,同时也是荒谬的,我们无法为它为何如此存在做出终极的解释。
人类中弥漫着的无意义、空虚、琐屑、孤立,交流障碍,产生了焦虑、厌倦、自我怀疑和绝望。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作为一个个体没在不得不面对重大而具体的伦理、宗教困境时,绝望是不可能避免的结果。
尘世中没有什么能拯救一个人脱离绝望的苦海。
世界就是这样痛苦,恐惧和厌倦之所在。
你才认为人次而怜悯的上帝“死了“,而这曾是价值来源的丧失,也就是意味着人间值得空缺。
(二)、萨特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Jean-Panl Sartre,1905-1980)说,人是被抛的(abandoned),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就是“上帝不存在”。
1、没有创造者
由于上帝不存在,也就不存在什么人类的创造者和用来创造人类的人的神圣和概念,不存在什么可以界定人类的具体本质。
同时不存在上帝根据人的神圣概念创造人来这一事实,所以人类必须创造出自己的本质。
于是萨特就人类的本质写道“存在先于本质”(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意思就是,你创造了自己,你就是你所创造的自己。
2、没有原因
由于上帝不存在,事物为什么这样发生而不是那样发生也就不存在什么终极原因。
这意
味着个体实际在缺乏任何存在的真正理由的情况下,已经被抛入了存在。
但是萨特看来人类不单是存在,即不仅拥有“自在的存在”,还拥有“自为的存在”,就是说人不像无生命的物体或者植物那样,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能够创造自己的未来。
3、没有结果
由于上帝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存在规定什么必须发生的神圣计划,“决定论不存在”,萨特写道“人是自由的”,实际上,人是被判为自由的(condemned to be free)。
我们的行为并不是强迫的结果,他说:“我们独自一人,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说我们不能把我们为环境所迫,受欲望驱使或者其他原因当作借口,为自己开脱。
4、没有标准
由于上帝不存在,那么就不存在任何价值的客观标准,随着上帝的消失,寻找价值的种种可能性也一去不返了,不再有先验的善。
其结果就是由于无神的世界缺乏客观的价值,我们必须亲手建立或创造(invent)自己的价值。
在创造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也成为了对与错,善与恶的普遍立法者。
尽管我们起初发现身处在不是由于自己选择的荒谬世界中,我们却能通过选择和行动重新创造这个世界。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却必须这么做。
(三)、《等待戈多》中的自我创造
所以,在《等待戈多》剧中,两个主角虽处于一种荒诞的现实世界中,但仍拥有着强烈的自省精神,人生就在织梦与梦破相交替的境遇中挣扎与徘徊,期望明天能从今天的生存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理想化人生。
《等待戈多》以荒诞形式表现荒诞世界,但贝克特没有以荒诞态度来写人生,等待被赋予了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一种无视荒诞现实的胆识,一种维护人类尊严的决心,一种虽无力却包含希望的抗争和执著追求,这就是一种对荒诞世界的反抗,通过选择和行动重新创造世界,通过等待来创造自身价值,构建自我和伦理。
荒诞派戏剧,用一种催人猛醒的艺术样式深刻揭示与展现出现代人的生存精神性困惑,和对残酷命运的无视、警惕和反思。
六、总结
施太格缪勒认为,人在现代社会里,“受到威胁的不只是人的一个方面或对世界的一定关系,而是人的整个存在连同他对世界的全部关系都从根本上成为可疑的了,人失去了一切支撑点,一切理性的知识和信仰都崩溃了,所熟悉的亲近之物也移向缥缈的远方,留下的只是陷于绝对的孤独和绝望之中的自我”。
我们生活在荒诞的世界中,在荒诞派艺术中,不仅只是表现了现实世界的荒诞与人由此造成的心理苦闷,还在深处隐含着人对荒诞世界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