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概念及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4 土壤污染概述

4 土壤污染概述

表 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
土壤容量空间分布图
第三节 土壤污染物与污染源
土壤污染物:由人为或自然因素进入土壤并影响土壤的理 化性质和组成,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土壤环境系统自然功 能失调的物质。 一、污染物种类(见表2-1) (一)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酸碱盐 (二)有机污染物:有机农药、氰化物、石油、稠环芳烃 (三)生物污染物:病原菌 (四)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渣、污泥、城市垃圾


微生物不能净化重金属,反而使重金属在土体中富 集,这是重金属成为最危险污染物的根本原因。 提高净化能力:选育降解能力强的植物,应用具有 特殊功能的微生物。
土壤自净作用的影响因素

土壤的物质组成 :质地、有机质数量、土壤化
学组成

土壤环境条件: pH、Eh,水、热条件


土壤环境的生物学特性:生物种类、区系

污染物种类 汞(Hg)
镉(Cd) 铜(Cu) 锌(Zn)
主要来源 制烧碱、汞化物生产等工业废水和污泥、含汞农药、汞蒸气
冶炼、电镀、染料等工业废水、污泥和废气,肥料杂质 冶炼、铜制品生产等废水、废渣和污泥,含铜农药 冶炼、镀锌、纺织等工业废水和污泥、废渣、含锌农药、磷 肥 颜料、冶炼等工业废水、汽油防爆燃烧排气、农药 冶炼、电镀、制革、印染等工业废水和污泥 冶炼、电镀、炼油、染料等工业废水和污泥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与滞后性 (2)累积性与地域性 (3)不可逆性与长期性 (4)后果的严重性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1 土壤污染对农业的危害
a 土壤污染中污染物浓度到达一定水平会 毒害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b 化肥和农药问题是重要的土壤环境问 题 c 固废堆放活处理过程中伴随污染物迁移, 多方面影响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标准值确定: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趋势,确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和评估指标
• 标准修订与完善: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 科学性: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实用性: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政策法规制定: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有效实施
• 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
•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公开土壤环境质量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与修订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估
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1995年,中国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 2018年,中国修订并发布了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与实施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准中对铅的浓度限值要求较严格
• 实施方式的差异: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如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
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启示
• 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结合国内外标准,完善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高标准的
科学性和实用性
•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和管理: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管
• 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 制定具体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 指导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2024年土壤污染教案

2024年土壤污染教案

2024年土壤污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科学》教材第八章“土壤污染与防治”,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成因;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土壤污染的监测与防治技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成因,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2. 学会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壤污染的监测与防治技术。

教学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成因;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土壤样本、监测仪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土壤污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土壤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成因,讲解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5.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实验,观察不同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并记录数据。

6.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成因2.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3. 土壤污染的监测与防治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土壤污染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

2. 作业题目:简述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

答案:简要介绍土壤污染监测与防治技术,包括监测方法、防治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92020/1/10
(二)评价内容 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
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 物等专题评价的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 5.根据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 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 析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和发展。
22020/1/10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 :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 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危害;
❖ 2.“4d”法检验 ❖ 一组4个以上的实测值,其中一个偏离平均
值较远,视为可疑值。该值不参加平均值计算 ,由另3个监测值求出平均值,该值与此平均值 的差值大于4倍的平均偏差时,则该值弃去不用 。
❖ 3.上下层比较 ❖ 某物质在表土中的含量与底土中含量的比值
大于1时,认为此样品已受污染,应予剔除。 ❖ 4.相关分析法 ❖ 选定一种没有污染的元素为参比元素,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类:土壤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评价重点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 为: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资源评价、土壤 生态评价、土壤综合评价。
52020/1/10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简述评价土壤是否污染的标准

简述评价土壤是否污染的标准

简述评价土壤是否污染的标准土壤污染是人类文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形污染,在某一地区持续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给土壤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如何评价土壤是否污染,是有必要被重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要评价土壤是否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首先,要从化学方面来评价土壤是否污染。

土壤里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营养物质的组成,是衡量土壤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当土壤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符合要求时,才能认为土壤没有受到污染。

其次,要从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来评价土壤是否污染。

土壤有机物质可以是有机废弃物、有害物质或有机肥料,这些有机物质在过量堆积时,会使土壤表层形成稠密、腐烂的环境,从而影响土壤的缓冲性能,因此,评价土壤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

再次,要从土壤水分来评价土壤是否污染。

土壤的水分状况,是反映土壤的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较高,则可能是由于土壤中有有毒物质的堆积导致的,因此,评价土壤污染情况时,也要考虑到土壤水分的含量。

最后,要从土壤颗粒物分布来评价土壤是否污染。

壤中的颗粒物,可以是非常细小的微米级的颗粒,也可以是比较大的非生物颗粒。

如果土壤中的颗粒物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表明土壤已经受到污染,因此,评价土壤污染情况也必须考虑到土壤颗粒物分布情况。

总之,要评价土壤是否污染,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个指标之外,还可以根据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和细菌种类,土壤气味、颜色等多种物理特性,以及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检测结果来评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

因此,评估土壤污染的标准,不仅要考虑到上述介绍的几个指标,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不同的土壤环境,以及受到污染的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评估土壤污染的标准。

只有通过完备的指标,才能准确、合理地评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从而有效地防止土壤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清晰、准确地评价土壤是否污染,可以有利于人们在适当的时候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抑制土壤污染的进一步发展,保护土壤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

土壤污染_PPT.ppt

土壤污染_PPT.ppt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土壤退化
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 生产力下降的过程。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 化性状恶化的综合表征,有机质含量下降, 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 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 酸化、沙化等。其中,有机质下降,是土 壤退化的主要标志。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土壤盐碱化
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 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 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 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
二、土壤污染的常见形式
• 我国盐碱化土地达9913万公顷,其中现代 化盐渍化土壤3693万公顷,潜在盐渍化土 壤1733万公顷。在现有耕地中,次生盐渍 化面积达 933万公顷。由于不适当灌溉等原 因,有的地区次生盐渍化面积还在扩大。
对土壤污染的治理,首先要减少农药使用。同时还要 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 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 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 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 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 (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 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 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 主要表现在水田潜育化、土壤酸化和养分 亏缺。我国南方地区水田潜育化面积有433 万公顷。据1982年2400个监测点的雨水分 析, 酸雨频率占 44.5%,酸雨遍及我国22 个省(市),受害耕地面积达287万公顷。全 国缺钾土壤面积占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 39%上升到1983年的46%;缺磷土壤占耕 地面积,由1957年的27%上升到1983年的 7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评估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指规定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允许含量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土壤环境的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通过设定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有效监控土壤污染状况,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遵循科学、合理、严谨的原则,具体包括:1.基于科学研究: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数据支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保护人类健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应以保护人类健康为首要目标,限制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兼顾生态平衡: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还应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保护,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四、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时通常考虑的指标包括:1.重金属含量:如镉、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土壤和生态系统有潜在的危害。

2.有机物含量:如农药、化肥残留、工业废物等有机污染物,对土壤生物和植被的生长有影响。

3.放射性物质含量:如铀、钍等放射性元素,可能对土壤和生物造成辐射危害。

五、世界各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各国根据本国的土壤特点和环境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已建立了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污染物进行限制和监管。

六、中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物限量标准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如《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等标准,用于监测和评价土壤环境质量及污染程度,保护土壤资源和环境健康。

七、结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减少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加强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壤质量环境标准

土壤质量环境标准

2.2环境标准体系构成 2.2环境标准体系构成
两级:国家环境标准、 两级: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 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 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样品标准 构成。 构成。
2.2国家环境标准 2.2国家环境标准
1.3土壤质量指标体系 1.3土壤质量指标体系
至少包括:
土壤肥力指标: 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结构、Ph、紧实度、渗滤性、 持水率、耕层厚度、土壤质地、通气性、侵蚀状况、 速效养分含量;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背景值、污染指数、污染物种类、 环境容量、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物; 土壤生物活性指标: 土壤生物活性指标: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微 生物区系、酶活性; 土壤生态指标: 土壤生态指标:土壤动物类型数量、杂草、种群丰富 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性指数等。
大型动物、节肢动物、 生态胁迫与恢复、 大型动物、节肢动物、蚯 生态胁迫与恢复、有机物降解与再分布 的指标 蚓 酶活性 土壤呼吸 潜在矿化氮 养分循环、矿化与固定、 养分循环、矿化与固定、重金属毒性与 土壤降解 微生物活性的度量, 微生物活性的度量, 土壤生产力和供氮指标, 土壤生产力和供氮指标,微生物生物氮 量的指标
国家环境标准是指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制定 国家环境标准是指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制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 和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或者在特定区域、 和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或者在特定区域、特定 行业内适用的环境标准。 行业内适用的环境标准。 类型: 全国通用环境标准( 类型:a 全国通用环境标准(《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标准》 ) b 区域环境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区域环境标准( 海水水质标准》 c 行业环境标准 (《钢铁工业污染物 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域环境保护与管理课程论文学部:建设工程学部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班级:建研1704班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土壤污染概念及评价指标金新峰(大连理工大学,116000,辽宁大连)摘要:土壤污染是指在人类生活也生产的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物质进入土壤中,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由于土壤环境的具有的介质种类比较多,不同地方和区域中介质种类会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由于土壤具有多界面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土壤环境污染不同于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于各种性质的不同,导致评价指标也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用于土壤评价的指标有,环境背景上限值、相关国家指标参考(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相关标准)、污染临界值等。

本文以课件2.3为基础从土壤污染的概念出发,概括土壤污染源的特点,并对现有的土壤污染评价标准进行概括。

关键字:土壤污染;评价标准Soil pollution concept and evaluation indexJin xinfe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6000, Dalian, Liaoning)Abstract: Soil pollution refers to the discharge of waste water, exhaust gas, waste residue and other substances into the soil during the process of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exceeding the ability of soil self-purification and grounding to endanger the health of humans and animals. Due to the variety of media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the types of media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regions are greatly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multi-interface nature, complexity and variability of the soil, the soi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air Pollut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lea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also has the uncertainty, the current indicators used in soil evaluation,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f the upper limit, the relevant national indicator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relevant standards), pollution critical Value and so on. Based on courseware 2.3,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soil pollutio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ollution sources,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oil pollution evaluation standards.Keyword:Soil pollution; evaluation criteria土壤问题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土壤环境现状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农耕地的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得不到合理改善。

同时由于导致土壤污染的各种污染源复杂多变,有些污染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各种法制不建全,公民保护土壤意识淡薄,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1]。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土壤污染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研究主要有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2][3]、城市垃圾填埋对土壤的影响[4]、土壤中重金属污染[5]、污染物的迁移[6],也有学者对塑料等固体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做了详细的探究[7]。

所采用的方法有地域加权主成分分析[8]、线性回归模型和情景模拟[9]、物理建模法[10]等。

也有些学者[11]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迁移与迁移测定评估其潜在的整体风险(IR)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的影响;Wang [12]等探究了抗生素对等对土壤造成污染后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针对土壤污染评价指标也有部分学者进行探讨,主要集中在土壤中重金属评价指标[13]、有机物污染指标[14]、还有的以土壤中微生物作指标[15][16]等,所用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优化赋权模糊综合评价[17]、地统计学法[13]、生态阻碍因子法[18]等。

1 土壤污染的概念土壤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土壤退化问题, 包括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贫瘠化及土壤污染等[19]。

关于土壤环境质量问题关注的重点在于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是指自然或人类活动的因素,使土壤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增加或减少,超出了土壤自我修复与自我更新能力,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并对人的健康和生态产生不利的影响。

按此认识, 称谓土壤污染应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源污染物进入土壤, 二是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 而有害于受体如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

并且这个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发生质变时的污染物浓度是其危害的临界值, 也就是土壤污染临界[20]。

2 土壤环境污染的特点2.1土壤污染物的特点土壤污染物具有隐蔽性[1]、累积性与地域性[22]、不可逆转性[23][24]、治理周期长[25]等特点。

(1)土壤污染隐蔽性是指,土壤中各种有害物质通过物理与化学的方式与土壤中的某些成分相结合,从而改变了土壤原有的性质,它们隐匿于土壤中,难以用肉眼可见的形式发现,并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传到人畜体内,危害人畜健康。

这时由于土壤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土壤也会继续保持其生产能力。

土壤对机体健康产生危害以慢性、间接危害为主[26]。

(2)累积性与地域性:①土壤的累积性主要是指,有些污染物进入土壤中,由于含量过低并不会直接对人畜产生危害,而此类污染物很难会被土壤消化与分解,它们与土壤中的无机物与有机质相互结合,无论它们如何转化,也很难重新离开土壤[27],并将长久的保存在土壤中。

②由于土壤不像大气和水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土壤中的污染物也不会像大气和水体中的一样,容易扩散和稀释。

因此土壤中的污染物会不断的增加,从而使土壤富集较高的污染物浓度从而使土壤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28]。

(3)不可逆转性:土壤中的重金属和难降解的有机物它们与土壤中其它物质结合时,很难再通过与之相反的化学作用,或通过自净作用作用来消除[29]。

如,“六六六”和DDT虽然已经禁止使用很多年,现在土壤监测中仍然可以检测出它们的身影,这时由有机氯自身化学性质稳定决定的。

(4)治理周期长:土壤污染不同于水体污染与空气污染,土壤一旦被污染,仅仅从控制污染源头的办法很难实现自我修复,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29]。

现有的治理方法,不仅存在成本高和周期长的特点,而且有些时候难以彻底的解决土壤问题。

2.2土壤污染源特点土壤是一个开放体系,土壤在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造成土壤污染的物质来源是极为广泛的[30]。

按照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可将土壤污染源分为以下几类:(1)农业污染源[31]:农业污染源是指人类为了粮食增产的需要,进行土壤施肥、打药等,以及使用其它化学产品,比如地膜等[32][33]。

农业污染属于面源污染,具有污染物面积大、污染物含量比较低的特点。

(2)工业污染源[34]:工业污染源是指,由于化工生产排放的工业“三废”进入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这类污染是土壤污染物中,最广泛的来源之一。

该类污染源对土壤环境系统带来的污染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35]。

比如说某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大量化工废弃物埋入地下,造成土壤污染,这时直接的土壤污染,工业生产或汽车排放的废气,形成酸雨,降落地面对土壤造成污染这属于间接的土壤污染[36]。

(3)生活污染源[37]:生活污染源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丢弃的固体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与难分解的有机物,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或堆砌在环境中,有害物质就会环境,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居民生活是引起土壤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38]。

(4)交通污染源[39]:交通污染源是指汽车等交通工具尾气排放到大气中,通过降雨或自然降落又将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质带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同时由于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重金属以及机体渗漏的汽油、机油等也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5)灾害污染源:比如由于火山喷发,会使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

总结来说土壤中污染物有三个特点;气型污染:由于大气中污染物降落到地面造成土壤污染,比如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排放的废气中会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最终会通过降雨自然沉降等措施降落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水型污染:由于工业、农业、生活产生的废水,在水中扩散与迁移,通过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型污染:包括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弃物对土壤造成污染。

其特点是污染的范围比较固定,有些重金属和放射性废弃物污染土壤,持续时间比较长,不容易通过土壤本身自净,影响较长。

3 评价指标目前常用环境评价指标主要有土壤环境背景上限值的评价指标[40]、土壤环境评价的相关国家指标参考、土壤污染临界值的土壤污染的评价指标[41]等。

3.1 土壤环境背景上限值的评价指标土壤环境背景上限值是指:土壤在原始状态下或土壤没有污染时土壤污染数值,在进行土壤污染控制过程中,可以对该数值进行人为调整,以避免土壤曾经可能出现的污染情况。

具体来说,在进行土壤环境背景上限调查时,要对土壤中所蕴含的酸性情况、碱性情况、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进行严格的监测,并在进行土壤污染数值的控制之前,对于土壤环境背景上限值进行调查设计。

3.2 土壤环境评价的相关国家指标参考国家指标参考应用于土壤环境评价中,我们要对相关的国家指标进行一定的控制,以确保我们采用国家参考指标能准确的反应出土壤中所蕴含的酸性情况、碱性情况、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