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3章第3节太阳和月球教案

课 题 3.3 太阳和月球 日 期教 学 目 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4、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重点[]难点分析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如黑子,需要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分析得出。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学校最好有基本的天文观测的仪器,若没有天文望远镜,有一架大口径的双筒军用望远镜也行,5cm口径就可以看到月球环形山。
2、创造条件让学生能亲眼看到太阳活动的表现,月亮的形态特点,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观测太阳须十分注意保护眼睛)3、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介绍关于太阳、月亮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4、支持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月亮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
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教 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引入】我们学习了地球,地球仪,那么,在宇宙中,和地球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是什么呢?太阳:给予我光和热;月球:照亮我们的夜晚。
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太阳神。
一、太阳1、先看一遍有关太阳的资料片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记录相关的数据,书上有的划出来,没有的补充上去,同时说明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1)太阳系的形成(2)太阳的简介太阳的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1500万摄氏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1)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读图练习:第20周为几几年 1755+19×11=1965年1987年第几周1987=1755+11X X=22(2)耀斑和日珥耀斑——太阳表面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色球层耀斑爆发,说明太阳活动激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主要存在于日冕中,但下部常与色球相连。
《太阳和月球》课件1(34页)(浙教版七年级上)

中国的飞天探月之旅
你知道我国为实现飞天梦想做了哪些努力吗?
明朝有位叫万户的官员, 他试图用火箭作空中飞行,他坐 在带有两只大风筝的木质“飞 船”里,飞船的周围绑上47支 “飞龙”火箭,他打算等火箭 升空后就用风筝飞行。虽然最 终失败,但他是世界上利用火 箭升空的第一人。
走近月球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为登月走出了第一步。
腾冲火山群
了解月球
在地球上看月球
在月球上看地球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对光 没有散射作用,所以是在月球上 看到地球的背景是黑色的
了解月球
通过目前你对于月球的了解,你 能画月球面貌示意图吗? 假如你是月球,你该如何向大家 作自我介绍呢?
思考月球
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环月飞行,进 行遥感探测(2004-2007)
上 看
月 球
了解月球
月陆
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我们把 月球的表面称作月面。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明亮部分我们俗称月陆。 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地形。
了解月球
月海
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我们俗称月海。实 际上是月面上的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的地 势一般较低,个别最低的海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 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度差为2—3千米。
走近月球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 工程共分“绕”、“落”、“回”三个阶段。这标 志着中国为探索月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了解月球
月
月球概况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小学科学 中有关月球的内容,你已经 知道月球的哪些知识?
了解月球
月地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
七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2 浙教版

第3节太阳和月亮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月球大小、状况、环行山)。
2、科学探究目标: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和月球,得到两者基本特征的感性认识。
3、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及对月球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3课时教学准备:涂黑的玻璃、双筒望远镜、多媒体软件、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一、观察太阳和月球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组织一组学生用涂黑的玻璃(有条件可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一组学生用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要求学生都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加以初步的整理并绘制太阳、月球表面示意图,准备在课堂上介绍给班上的其他同学。
二、说一说回顾:有关地球的知识(地球大小)问题: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最重要的近邻,你对它们了解多少?你能描述一下吗?(多媒体展示太阳、月球图片)先请事先进行观察的小组介绍观察结果,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1、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2、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3、太阳的温度很高。
4、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5、月球会发“光”。
6、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三、算一算问题1:你知道太阳、月球、地球的位置关系吗?问题2:你能比较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大小吗?问题3:光每秒能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一架每小时能飞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要多少时间?几个问题的解决,都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在与教师交流讨论结果的过程中将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1时,可引用“夸父追日”的传说引起学生兴趣。
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点到即止。
可同时向学生说明月球发“光”的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2和3,帮助学生对太阳、月球的大小以及太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四、想一想问题1:你平时看到的太阳和太阳航天站所拍摄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多媒体展示平时所见的太阳图片和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在归纳学生的描述的基础上介绍“太阳活动”的概念,进而让学生了解太阳黑子、耀斑、日珥。
《太阳和月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2. 掌握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3. 理解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太阳和月球的位置和作用2. 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3.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视频,让学生对太阳和月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发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兴趣。
2. 进修:a. 太阳和月球的位置和作用:讲解太阳和月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是我们的恒星,提供了地球上所有生命所需的能量;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地球的潮汐和气候等有着重要影响。
b. 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介绍太阳的直径、质量等基本特性,以及太阳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讲解月球的直径、质量等基本特性,以及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的规律。
c.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探讨太阳对地球的光照、气候和季节等影响,以及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和月相等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生命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3.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实验、日食月蚀模拟等,加深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理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和对地球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和理解。
四、导学反馈:1. 提问:太阳和月球分别是什么?它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2. 练习:请描述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性和运动规律。
3. 讨论: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它们对地球的重要性体此刻哪些方面?五、课后拓展:1. 自主进修: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科普视频等进一步了解太阳和月球。
2. 实践探究: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3. 创新思考:学生可以思考太阳和月球的未来发展和利用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修太阳和月球的相关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进修积极性和主动性。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七年级科学《太阳和月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3节太阳和月球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和太阳活动。
2、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太阳的基本知识和太阳活动(包括对地球的影响)【难点】:读懂太阳黑子周期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以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发电厂联系到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引出课题——太阳1、太阳的概况在了解太阳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叫做恒星,行星和卫星恒星----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绕着行星运转的天体插入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太阳的关系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的镶嵌性等插入一副太空中拍摄的太阳图片并播放视频感受太阳的特点:据科学研究,太阳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并且自己能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它的寿命可达100亿年,目前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然而这么宏伟壮丽的太阳仅仅是由氢与氦这两种“物质”组成的。
关于太阳的一些数据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高达1500万摄氏度,太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日地距离平均1.5亿千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其中太阳温度,日地距离,太阳直径与地球对比采用插入图片例子等让数据形象化。
2、太阳大气外部结构及相关的太阳活动。
[出示] 太阳的剖面图,引导学生从里到外进行观察。
内部结构作为课外知识了解,问:太阳大气外部有哪几层结构?[讲述]人类对太阳的了解借助于探测仪器可以观测到的实际是太阳的大气层----外部结构。
人类发现太阳大气从里到外分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设疑] 地球上有大气活动(如刮风等天气现象),那么太阳表面有变化吗?[看书]96第二第三段[答]有,太阳表面的变化就是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与日珥和太阳风。
结合视频图片等介绍太阳活动的特点,可以结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第一课时主题:太阳和月球学习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探讨太阳和月球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3.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导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夜晚的天空,月亮悬挂在天空中,太阳升起又落下。
你们知道太阳和月亮是什么吗?它们是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太阳和月亮的奥秘。
活动一:太阳和月球的基本概念1. 请同学们观察幻灯片上的太阳和月球图片,描述一下你们所看到的太阳和月球。
2.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太阳和月球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活动二: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1. 请同学们观察模拟的地球、太阳和月球模型,思考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比如引起日食、月食等现象。
2.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三:探索宇宙的奥秘1. 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阳和月球之外的宇宙还有哪些神秘存在?比如行星、恒星等。
2. 请同学们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对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对宇宙的好奇心。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不断学习和成长。
拓展活动:1. 请同学们自行准备一些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趣味知识,与同学们分享。
2. 观察天空的变化,记录太阳和月球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变化。
课后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太阳和月球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2. 制作一份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海报,展示给同学们。
3.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写一篇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读后感。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对太阳和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让我们一起开启探索之旅吧!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及其运行规律。
2. 掌握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3. 理解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产生原理。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太阳和月球》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掌握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3. 理解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
导学内容:一、太阳和月球的基本观点1. 太阳: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是地球最主要的能源来源,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基础。
2. 月球:月球是绕着地球运转的天体,它是地球上唯一的卫星,对地球的潮汐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太阳和月球的特点1. 太阳: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体,其直径约为109倍地球,温度高达约5500摄氏度。
2. 月球:月球是一个无大气的天体,其表面有许多陨石坑和山脉,温度差别极大,白天高达100摄氏度,夜晚降至-170摄氏度。
三、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发展的基础,太阳还会产生太阳风和太阳黑子等活动,对地球的磁场和气候产生影响。
2. 月球:月球对地球的潮汐有着重要的影响,月球也会减缓地球自转速度,使地球的自转周期逐渐延长。
四、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1. 日食:日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遮挡住太阳光线造成的现象,分为全食、偏食和环食三种形式。
2. 月蚀:月蚀是由于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影子遮挡住月球造成的现象,分为全食、偏食和半影食三种形式。
导学活动:一、观察太阳和月球的运行1. 利用望遥镜观察太阳的表面特征和黑子活动;2. 利用望遥镜观察月球的表面特征和月相变化。
二、模拟日食和月蚀的形成1. 利用灯光和小球模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演示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2. 制作日食眼镜和月蚀眼镜,观察太阳和月球的遮挡效果。
三、探讨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1. 小组讨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气候、生物和磁场等;2. 小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包括潮汐、自转速度等。
导学评判:1. 通过观察和模拟实验,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观点和特点;2. 通过讨论和探讨,学生能够掌握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3. 通过导学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日食和月蚀的形成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浙教七年级上3.3太阳和月球教案1

3.3太阳和月球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月球的大小、状况和环形山。
2.知道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和对月球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本节重难点在于对月球表面基本概况的掌握与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从而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知识要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课件演示】在古代,月一直是文人雅士思乡怀人的情感寄托。
古人常常将这种感情也在诗词文章中,借以抒发。
【学生发言】有关于月有很多传说,我们以前一定听说过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等,还有什么,请同学讲讲。
【视频播放】传说月球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玉兔,那月球上到底使怎么样的呢?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已经踏上了月球,下面就来砍一下登月实录和图片,边看边思考,然后一起来讨论月球表面是怎么样的?人到了月球和人在地球比,会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二、讲授新课:1.月球基本介绍:【课件演示与讲解】轨道半径:距地球 384 400千米月球直径:3476千米质量:7.35×1022千克【学生比较】与太阳和地球相比较【习题巩固】2.月球表面真面目:【课件演示】【学生观看】远距离观看月球表面有明有暗;近距离观察有一个个大坑。
【讲解说明】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
画出月球表面的月貌图(有环形山、放射状山脉、低洼高地)。
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像水域,又叫海和洋)。
环形山,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学生总结】和地球的表面进行比较。
【提问】3.月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月球上有外星人吗?【学生观察并思考】三、学生总结: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所以人类不能生存。
2.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达300摄氏度,人类和其他生物都不能忍受。
【提问】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学生看课本】总结1.走路轻飘飘的,可以跳得很高。
2.物体会变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太阳和月球》教案
(一)太阳
实习教师:李建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直径、表面温度、日地距离。
2、了解太阳活动,关注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了解太阳外部大气的分层结构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太阳的基本知识
2、难点:太阳对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三、教学策略
1、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及讨论
2、利用媒体帮助学生对太阳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两小孩辩日(孔子东游,碰到有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甲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早上太阳大得象车轮,而中午只有盘子那么大。
不是有近者大而远者小吗?”乙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因为早上感觉凉而中午感觉很热。
烤火时不是有近者热而远者凉吗?”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提问:现在,按照你的观点,同意谁;或有不同观点,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可以叫不同观点的学生)
生答:球形、能发光发热、恒星、气体球、东升西落------
教师总结:(投影)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恒星;球形,能发光发热的气体球,直径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0倍,表面平均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1500万度。
日地距离1.5亿千米,是月地距离的400倍。
练一练:光每秒可行进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分钟?8.3分钟若飞机每秒可飞1000米,从地球到太阳需几分钟?250万分钟=1736天
思考题:地球上能否没有太阳,植物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关?学生交流
总结(投影):1不能,若没有,温度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食物来源;大气不能进行环流,水循环没有,最后生物灭亡。
2植物的向光性。
叶子朝上宽大且轮生,能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阳光多的地方,叶颜色深且厚,不足处浅且薄。
思考:出示图片(学生也可看书上图片)讨论并回答,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受。
回答:图片上颜色不一,有些高出太阳表面等表面现象。
太阳在不断变化。
……
补充(投影):
1.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中午时太阳光强不能直视,早晚太阳光穿过的大气层厚光弱),我们所说的太阳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而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看来颜色不一样,较暗的是太阳黑子,高出球面的是日珥,颜色较亮的亮斑是耀斑。
2.太阳表层可分为哪几层,学生看图讨论并回答
太阳表层即太阳大气,从内至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介绍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概况:
①光球层:太阳大气的最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太阳的光球层,我们所说的太阳
半径就是光球层处的太阳尺度,太阳表面温度也就是光球层的温度。
②色球层:平时不可见(原因是,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太少,色球层被强烈的光球光所
淹没),但日全食时,当月球把太阳的光球层遮挡后,我们可以看到玫瑰红色的色球层。
③日冕层: 平时不可见(原因与色球层相同),日全食时可以看到银白色的日冕层。
3. 简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
提问:前面图中,颜色不一,说明太阳在不停地变化,即有活动,那么它有什么样的活动呢?
太阳风的概念:从日冕层发出的以质子、电子为主要成分的带电粒子流。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两种太阳活动的现象:太阳黑子和耀斑。
此外还有日珥。
黑子:光球层中的暗黑区域,黑子在日面上的位置有规律性变化说明太阳也有自转运动。
耀斑:在色球层或色球层至日冕层过渡区域中的剧烈爆发现象。
出示太阳黑子变化图
提问:周期为几年?由学生得出活动周期(11年)
黑子的活动规律:黑子的数目有明显的变化,平均周期为11.1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太阳活动周期。
4. 太阳活动对地球还有哪些影响
书: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
例如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就要注意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补充:太阳辐射能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主要能源;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和地磁场,影响无线电通讯等;太阳活动长周期变化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生物生长;太阳黑子的峰年和谷年还跟涝灾有关等。
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太阳活动危及星际航行;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5.小结
作业:
1、写一个关于太阳的小短文(谈谈你对太阳的认识等)
2、搜寻有关月球传说故事以及我国航天事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