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区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镇海为例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分析及运营体系改进建议-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分析及运营体系改进建议随着全球物流体系的不断发展进步,具有快速、安全、运能大、成本低、环保等突出优势的海铁联运,成为当今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
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既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运输市场的布局,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对各类进出口企业来说,海铁联运降低了运输成本,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海铁联运实现的是运输方式的转变,即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节约了运输费用。
对港口而言,海铁联运增加了港口的货源和吞吐量,间接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水平。
集装箱运输将是未来运输方式的主流。
而如何加快海铁联运的发展,拓展海铁联运市场,提升港口竞争力,成为了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1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背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将宁波北仑港站列入全国18 个城市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范围。
从我国海铁联运的发展布局来说,东北地区主要依托天津港和大连港,珠三角地区主要依托深圳港和广州港,华东地区则主要依托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
宁波——舟山港与其他港口之间的航班密度已相当高,并且港区与铁路相联结,能够实现“零换装(卸)”,减少作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的基本条件已相对成熟。
宁波北仑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龚耀军(2009)认为,宁波——舟山港发展海铁联运符合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而且宁波具备发展海铁联运的条件,适应港口集疏运发展趋势和港口腹地的揽货需要,而其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还顺境争夺世界市场的要求。
方雯(2009)认为,中国物流振兴规划细则和4 万亿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会给海铁联运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推动力量。
在如此政策支持下正是蓬勃发展海铁联运的最佳时机。
李琴(2009)认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海铁联运具有相当优势,经济相对发达,产业链规模和交通规模格局基本形成,且发展海铁联运会给中西部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2 国内研究现状2.1 国内现状我国学者方雯(2009)认为海铁联运在当前政策下发展恰逢其时,随着铁路运力、运作机制和设备口径衔接等问题的逐步解决,海铁联运将在中国得到持续蓬勃发展。
宁波市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度分析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港口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度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越来越受到关注。
物流被公认为是“第三大利润源泉”,现在在中国已经掀起了“物流热” 。
每个城市都很注重物流的发展。
物流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发展港口物流是促进宁波现代港口经济的重点之一,也是衡量宁波港口经济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1 研究意义、预期目标1. 1 研究意义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连接点,作为发展物流的突破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港口物流核心业务向港口周边地区辐射,从而带动进了出口贸易,通过港口物流的发展,必将对区域经济物流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港口物流一直被看成是地区经济的增长点,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宁波港是中国内地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发展港口物流是促进宁波现代港口经济的重点之一,也是衡量宁波港口经济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
港口资源是发展宁波港口物流的最大优势,但是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仍存在着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缺乏远景规划等方面的掣肘。
本文从港口物流的影响因素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宁波港口物流的发展,找出其瓶颈所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这对加快宁波港口物流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 2 预期目标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宁波港口物流发展的因素分析,应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宁波港口物流发展的反映指标和影响指标,探讨宁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总结宁波物流发展的瓶颈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宁波港口物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在港口物流发展方面的研究方面主要侧重在港口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及其研究方法这三方面。
关于港口物流现状问题方面,纪少波(2004)在《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指出我国港口物流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薄弱,规模较小,人才缺乏依据缺乏范围规划等。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陈意

宁波—⾈⼭港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陈意宁波—⾈⼭港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培养院系: 市场营销系专业学位: 物流管理班级: 物流1003学号:作者: 陈意⼆○⼀三年⼗⼆⽉宁波—⾈⼭港港⼝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陈意(物流1003班)[摘要]作为位居全国第⼆的宁波—⾈⼭港,其港⼝物流发展具有区位、资源、集疏运⽹络和信息化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各种港⼝物流发展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策、信息共享和基础建设等多⽅⾯的原因,最后提出宁波—⾈⼭港物流发展对策。
[关键词]宁波⾈⼭港港⼝物流发展现状对策分析⼀、宁波—⾈⼭港港⼝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宁波—⾈⼭港所处的宁波市和⾈⼭市同属于长三⾓地区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其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依存度⾼。
2008年,长三⾓地区GDP共完成45800亿元,其中浙江省实现⽣产总值21486.9亿元,宁波市实现⽣产总值3964.1亿元,⾈⼭市⽣产总值490.25亿元,两市GDP总量合计占长三⾓地区总量的9.7%。
这种经济的强势地位为宁波—⾈⼭港的物流发展提出了货物运输需求,是其发展的基础。
宁波—⾈⼭港已经成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宁波—⾈⼭港拥有⽣产泊位732座,是国内⼤型深⽔泊位最多的港⼝,在建的北仑四期、五期国际集装箱码头⽔域以及⾦塘岛集装箱码头开发项⽬,更可靠泊超⼤型集装箱船。
宁波—⾈⼭港通江达海,沿长江可上溯⾄苏、皖、赣、湘、鄂、渝、川等省市,通过沿海向外可直达韩国釜⼭、⽇本神户、新加坡等港⼝,拥有国内、国际航运枢纽所应具备的地理优势。
优越的港⼝条件和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宁波—⾈⼭港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撑条件。
宁波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近2000家,注册资⾦80亿元,根据《宁波市现代物流系统发展规划》,全市正加快构筑以北仑物流园区为主体的“⼀主六辅”物流体系,加⼤对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度,⼀⼤批船代、货代、报关、报检、集装箱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得到蓬勃发展。
港口码头设施的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建设

港口码头设施的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建设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港口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作为货物进出口的重要枢纽,港口的设施和运输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其中,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的建设是港口码头设施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的概念、优势以及建设的路径和挑战进行探讨。
多式联运是指在不同的运输模式之间进行有序、高效的货物转运与连接。
它弥补了各种运输模式的不足,综合运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运输的连续性。
多式联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降低运输成本。
各种运输模式的优势可以相互补充,通过选择最经济、最高效的运输方式进行联合运输,可以降低整体运输成本。
例如,长距离的货物运输可以选择铁路或水路,而短途配送可以选择公路运输,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效率和经济性。
第二,提高运输效率。
多式联运可以使货物在不同的运输模式之间进行快速转换与连接,避免货物在中途进行频繁的装卸和转运,加快货物的运输速度。
同时,运输信息的集成管理也能够提高货物的跟踪与管理效率,确保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可视化和可控性。
第三,实现资源共享和环境保护。
多式联运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模式之间的资源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
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和运力配置,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可以选择水路运输,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
为了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第一,加强港口码头设施建设。
港口码头设施是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的基础,需要提供高效、安全的货物装卸和转运设施。
包括升降机、装卸桥、堆场、仓储设施等,以满足货物不同运输模式之间的转换和连接需求。
同时,还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货物的跟踪与管理。
第二,强化运输保障能力。
多式联运与集疏运体系的建设需要强化运输保障能力,确保货物的安全、高效运输。
包括加强货物的包装与装卸操作,完善货物运输的保险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
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2024年2月Feb.2024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41卷第1期Vol.41㊀No.1doi :10.3969/j.issn.1672-0598.2024.01.00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11-21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01150) 一带一路贸易与政策驱动下基于无水港的跨境物流网络重构与优化㊀作者简介:魏海蕊(1985 ),女,山东聊城人;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物流系统研究㊂陆天浩(1996 ),男,江苏南通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物流系统研究㊂㊀本文引用格式:魏海蕊,陆天浩.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 以中欧班列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1):14-26.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魏海蕊,陆天浩(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㊀200093)摘要:开放性是 一带一路 的基本内涵,但对于中国的内陆省份而言,其传统的国际物流方式主要依赖沿海港口来间接实现,其本身并不具备直接进出口物流功能㊂在收集内陆港㊁ 一带一路 节点实际数据的基础上,从内陆港与海港间的定向联系及中欧班列开行线路所建立的连接关系的角度,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16个内陆省份与 一带一路 节点的物流连通性的指标评价体系㊂从可达性和重要性这两个维度对内陆省份的国际物流连通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㊂结果表明:内陆省在 一带一路 国际物流网络中的连通性并不强,但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内陆港与港口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增开中欧班列线路等方式改善其连通性㊂关键词:复杂网络; 一带一路 ;内陆港;物流连通性;中欧班列中图分类号:F259.27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0598(2024)01-0014-13一、引言一带一路 倡议于2013年首次被提出,依托于丝绸之路这一闻名的历史符号,促进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水平㊂开放性是 一带一路 的基本内涵,但对于中国的内陆省份而言,其传统的国际物流方式主要依赖于沿海港口来间接实现,其本身并不具备直接进出口物流功能㊂而物流连通性是全球化经济中加速国际贸易和合作所依赖的先决条件之一[1],与国际物流网络通畅链接的缺乏成为长期制约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迫切需要破除这一掣肘以提升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水平㊂在此背景之下,在构建内陆国际物流网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内陆港开始引起内陆地方政府的关注而迅速扩张㊂内陆港是指在内陆地区能够提供报关㊁报检㊁签发提单等一系列服务的现代化物流中心[2],内陆41第1期魏海蕊,陆天浩: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港的建设对内陆省份而言相当于将沿海港口前置延伸到内陆地区,使内陆地区也具备了通关报检等国际物流功能㊂这些功能让内陆港成为内陆地区连接 一带一路 网络的枢纽,即通过内陆港与沿海港口的定向合作将内陆地区链接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通过具有无水港功能的铁路中心站开通中欧班列,将内陆地区链接到了 丝绸之路经济带 ㊂截至目前,已运行内陆港近150个,海港-内陆港以及口岸-内陆港之间的定向合作快速推进,中欧班列开行线路70余条,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内陆地区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国际贸易[3]㊂那么通过内陆港连接到 一带一路 的各内陆地区在国际物流网络中实现了怎样的地位与连通性,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物流连通性,成了当下重要的研究问题㊂由此,本文基于无水港的内陆地区在 一带一路 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中的连通性及其提升展开策略研究㊂通过16个内陆省份依托内陆港与海港的合作关系所形成的连接关系,70条中欧班列线路所构建的内陆省㊁边境口岸㊁境外城市之间的连通关系,建立了内陆省份与 一带一路 相关节点城市的复杂网络模型,采用了改进的引力中心性,并在原有几个经典中心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出表示物流连通性的指标体系㊂本研究为内陆省份参与 一带一路 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为内陆省份找准其在国际物流网络中的定位,尤其是利用中欧班列这一对外贸易方式,提升其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参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㊂二、文献回顾目前,对于物流连通性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可以分为两类㊂第一类,关注海上运输连通性[1]㊂例如: Lun和Hoffmann[4]分析了航运连通性与两种类型的贸易流(贸易内贸易和额外贸易)之间的关系;Rumaji 等[5]通过构建三种方案,以帮助降低总运输成本,进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来改善印度尼西亚的东部连通性;张新放等[6]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了中国环渤海各个港口连通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 Cheung等[7]提出了一种算法,可以快速识别当前不在集装箱物流运输网络中的哪个链接最能改善其连通性;Ji等[8]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连通性评估的海上机会网络路径协议,评估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连通性㊂第二类,关注城市物流网络的连通性㊂Akhavan等[9]从第三方物流的角度评估所在城市的物流全球网络连通性;Boulos[10]解释了城市与港口关系的发展,建立建模框架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港口连通性;刘江会等[11]利用跨国公司的空间分布数据并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对 一带一路 关键城市和国内的主要节点城市从多维度测度了联系强度和影响力;贾鹏等[12]以110个枢纽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演化的角度探究了城市网络的复杂性及连通性㊂此外,也有少量对航空物流运输网络连通性的研究,Muel-ler[13]探究了受到COVID-19的影响后,欧洲航空物流运输网络的连通性变化;Morlotti等[14]分析了欧洲四大集成商的航空运输网络战略和稳健性,估计了节点不可用时的连通性损失;对于无水港连接作用下的内陆地区的物流连通性的研究也是侧重于海港与内陆港的联系[15];Wei和Sheng[16]侧重海港与内陆港的合作,探讨部分内陆城市连接到海运物流网络中的连通性㊂然而,有研究指出,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17][18],对内陆地区国际物流功能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㊂目前的相关研究大都聚焦在海运的连通性上,鲜有考虑以铁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的陆运连通性㊂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及发展,也涌现出研究中欧班列物流网络的相关文献㊂这些文献多从中欧班列的节点城市来展开研究㊂王东方等[19]通过改良的熵权法和引力模型,分析了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的网络密度,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刘晓宇等[20]测算了中欧班列主要节点城市间贸易与物流联系强度,分析得出该网络的中心性和凝聚子群,为集货中转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Zhang等[21]将多属性决策模型与算法开发相结合,计算出中欧班列节点重要性排名,以确定中欧班列中的重要节点㊂黄由衡等[22]5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以货源要素为主来探索中欧班列枢纽城市的聚散效应,提出一种周期性运动来为这些城市的良好生态提供保障;Zhang等[23]研究了 一带一路 下国际物流网络的演变,并提出了一种依托于复杂网络的新模型来探索该网络的迭代过程㊂张建斌等[24]应用了TOPSIS综合评价法,研究了中欧班列城市间物流网络的空间联系;Yang等[25]从 渝新欧 的视角,建立了一种综合方法发现了 渝新欧 班列是一种新的洲际运输模式,并提出了一种计算可达性的方法㊂此外,也有分析物流网络脆弱性的研究,Wang等[26]提出了一种动态分层的多式联运网络来揭示中欧班列的脆弱性,并提出了抑制级联故障的相关建议㊂在陆运物流网络的研究中大都只考虑了中欧班列,与海运网络相结合不足;而事实上,内陆港的枢纽功能已将内陆地区链接到了既包含海运与包含陆运的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之中㊂综上所述,综合评价内陆地区在陆上国际物流网络和海上物流网络构成的 一带一路 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中的连通性十分必要㊂三、评价方法本文的物流连通性用以表示被评价省份通过内陆港链接到 一带一路 国际物流网络而其自身所具备的为参与对外贸易的内陆港这一物流节点所提供的可达性和重要性水平㊂从复杂网络的角度,以内陆省份其自身的内陆港到 一带一路 相关节点的可达性和内陆省份在整个网络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来评价内陆省份的连通性能力㊂识别一个节点的重要性,在复杂网络中优化网络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27]㊂有研究通过探索节点与其直接相邻以及间接相邻节点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一个基于邻接信息熵的节点重要性的算法[28];Ma等[29]提出了一个重力中心指数来识别在复杂的网络中有影响的传播者;而可达性是由Hansen[30]首次提出,他将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用机会㊂在世界海运网络中,其可达性通常表示从网络中的一个港口到另一港口之间所有路径中的最短路径的便捷性[31]㊂假定一个具有N个节点的有向无权网络,抽象为图形G(V,E),其中V={1,2, ,i, ,j, ,n}是节点集,并且E是连接成对节点的一组边㊂定义1:度中心性(DC),是指在网络中所有与节点i直接相连的节点数目之和,是在复杂网络中常用的一个指标,用来评价节点的重要性,如下:C D i()=ðN j x ij(1)其中,j是网络中其它节点,x ij表示如果节点i与j之间直接相连为1,否则为0㊂定义2:影响修复性指标(SIR),通过节点自身的度与节点的相邻节点的度之和来评价节点重要性的一个指标[32]㊂由于节点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节点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其本身,也与跟它相连接的其他节点的重要性相关,而使用该指标能有效克服评价一个节点时的片面性[33]㊂此外,可以在度中心性的基础上较为容易的整理出该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其计算的过程也较为简便㊂节点i的影响修复性指标,如下:C L i()=CD i()+ðuɪΓ(i)C D u()(2)其中,Γ(i)是节点i的邻接点集,节点i与节点u相邻㊂定义3:改进的引力中心性(GC),原来的引力中心性[29]是基于节点的k-shell值㊁节点间物理距离,来评价节点影响力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在节点重要性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物理距离这一因素㊂而改进后的引力中心性,该指标不仅通过k-shell值来评价节点的重要性,也通过基于进出口贸易额的有效距离来评价节点之间的可达性,改善了从全球网络来看内陆地区的物理距离这个比较单一的参数,能更准确地61第1期魏海蕊,陆天浩: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描述一个节点㊂节点i 的引力中心性如下:C G k ()=ðl ɪΨkks k ()ks (l )D 2kl (3)P kl =F kl F k(4)F k =ðlF kl (5)D kl =1-lgP kl M k(6)其中,k 为内陆节点,l 为与k 相连的海港与口岸节点,ks k ()是节点k 的k -shell 值,Ψk 为到节点k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给定值r 的邻域集,在本文中r 的大小为1㊂D kl 为节点k 与节点l 之间的有效距离,F kl 为与节点k 相连的节点l 的吞吐量,F k 为与节点k 相连的所有节点l 的吞吐量之和,P kl 用以估计节点k 通过节点l 进行对外贸易的比重,M k 为内陆节点k 的对外贸易额㊂四㊁内陆省份参与 一带一路 的网络构建根据相关文献以及网络数据的调查,目前我国已有149个建成和在建的内陆港㊂除西藏㊁青海之外,所有省份均有内陆港布局,另外贵州省的内水港目前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排除这3个内陆省,本文选择16个内陆省份进行了研究㊂这16个内陆省份通过其内陆港与海港之间的定向合作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运网络建立连接,同时通过以内陆港为起点的中欧班列线路与沿边口岸合作进而连接到 丝绸之路经济带 沿线国家和地区㊂表1显示了内陆省通过内陆港与海港和沿边口岸合作之间的邻接关系㊂表1 内陆省份通过内陆港与港口和通过中欧班列与口岸间的邻接关系序号省市(自治区)内陆港海港沿边口岸中欧班列线路1黑龙江穆棱内陆港大连港哈尔滨无水港大连港绥化陆港营口港满洲里比克良汉堡2吉林长春内陆港大连港满洲里汉堡3云南昆明无水港广州港泸州港深圳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鹿特丹4山西侯马无水港大同内陆港太原内陆港连云港天津港天津港天津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明斯克马拉舍维奇5宁夏银川无水港连云港惠农无水港天津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汉堡6河南郑州无水港鹤壁内陆港安阳内陆港连云港青岛港天津港天津港日照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列日二连浩特汉堡7陕西西安无水港青岛港天津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阿拉木图8新疆都拉塔内陆港天津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杜伊斯堡7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续表1序号省市(自治区)内陆港海港沿边口岸中欧班列线路9重庆寸滩内陆港城陵矶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杜伊斯堡满洲里切尔克斯克10甘肃兰州无水港青岛港嘉峪关内陆港天津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汉堡11江西赣州无水港鹰潭无水港上饶无水港萍乡无水港吉安无水港厦门港厦门港宁波港宁波港宁波港深圳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莫斯科12湖北襄阳无水港宁波港武汉无水港上海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帕尔杜比采汉堡杜伊斯堡伊尔库兹克13内蒙古通辽无水港呼和浩特内陆港鄂尔多斯内陆港巴彦淖尔内陆港二连浩特无水港包头内陆港营口港锦州港天津港天津港天津港天津港天津港二连浩特莫斯科14北京北京朝阳无水港天津港二连浩特乌兰巴托15湖南衡阳无水港长沙港长沙无水港深圳港株洲无水港深圳港醴陵无水港深圳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杜伊斯堡满洲里汉堡16四川青白江无水港龙泉驿无水港雅安无水港武汉港泸州港奉节港宜宾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罗兹蒂尔堡纽伦堡弗罗兹瓦夫海运网络数据是根据收集的长荣㊁马士基㊁达飞等7个约占全球海运运输份额近50%的班轮公司官网船期表,整理出了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沿线139个港口的名称㊁位置㊁连接关系等数据㊂跨境陆运网络数据是在‘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 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各省所发布的中欧班列网络数据,收集了70条中欧班列的运行线路,整理出 丝绸之路经济带 沿线的24个相关的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㊂综合上文,将16个内陆省份与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沿线139个港口和 丝绸之路经济带 沿线24个口岸节点分别构建出邻接矩阵,同时构建出一个综合的179ˑ179的0~1邻接矩阵㊂五、内陆省份的连通性分析根据上文所构建出的邻接矩阵,使用前文中所定义的方法,用Ucinet 软件获得节点的DC 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得出SIR 值和GC 值㊂81第1期魏海蕊,陆天浩: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对各个网络节点进行编号,分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网络㊁ 丝绸之路经济带 网络和 一带一路 综合网络3个网络涉及的港口和口岸以及内陆省,按DC值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并将DC值㊁SIR值和GC值这些数值显示在表2中㊂表2㊀内陆省份参与的 一带一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各节点的指标值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一带一路序号节点DC SIR序号节点DC SIR序号节点DC SIR1新加坡港556971新疆口岸271071新加坡港556972上海港466092满洲里11372上海港466133巴生港386763二连浩特7353巴生港386764宁波港305424汉堡5554宁波港305485丹戎帕拉帕斯港305545杜伊斯堡5475丹戎帕拉帕斯港305546深圳港285306罗兹5496深圳港28537139曹妃甸11524不来梅125序号节点DC SIR GC 140江西613325河南972164河南1314922.67 141云南510726四川760165四川10807.92 142河南46227重庆663166重庆885 6.75 143湖南49628陕西556167江西816617.49 144湖北38729甘肃547168云南714111.87 145四川31230湖北442169陕西711115.61 146黑龙江23231北京321170甘肃71008.52 147山西23032湖南341171湖北714316.95 148宁夏23033云南232172湖南714013.70 149陕西24434山西235173山西4697.59 150重庆2835宁夏231174宁夏463 4.87 151甘肃24436新疆231175内蒙古448 5.13 152内蒙古23537江西230176北京44714.61 153吉林11738内蒙古212177黑龙江343 5.64 154新疆12039黑龙江111178新疆353 4.89 155北京12040吉林111179吉林228 2.73(一)传统海运物流网络与考虑了中欧班列物流网络的对比分析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本文将16个内陆省份从整体的网络中抽离出来㊂分别分析了它们在海运网络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网络和陆运网络即丝绸之路经济带网络中的重要性指标,并将其DC值和SIR值按DC值排序显示在图1和图2中㊂9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㊀图1㊀海运网络中内陆省份节点重要性的指标图2㊀陆运网络中内陆省份节点重要性的指标在海运网络中,江西㊁云南㊁河南㊁湖南㊁湖北这5个省份的SIR 指标的数值相较于其他省份要高,而从各省份所邻接的港口可以看出,江西㊁云南和湖南都与深圳港相连,河南与天津港和青岛港相连,湖北与上海港相连,这些省份都与在海运网络中的核心节点有所连接,间接提高了这些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㊂而重庆的SIR 指标垫底,这是由于不直接和大型的港口相连接,北京的DC 值垫底在于只与一个港口连接,影响了其在网络中的地位㊂在陆运网络中,河南在网络中具有更强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中国的铁路网络可以发现,郑州铁路枢纽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位于国家铁路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㊁陇海铁路的中央心脏位置,得益于其地理位置,河南在陆运网络中的重要性居于首位㊂排名第二的四川,由于开行的中欧班列的线路更多,使得其在中欧班列的网络中的重要性增强㊂而重庆改变了其在海运网络中相对较低的地位,作为一个率先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不仅有西线运输线路,还有东线运输线路,使得其在陆运网络中更具影响力㊂而诸如北京㊁内蒙古㊁黑龙江㊁吉林,与其相连的口岸二连浩特或满洲里所运行的中欧班列的线路数量相较于新疆口岸而言偏少,这导致了这些省份的重要性偏弱㊂就二连浩特和满洲里口岸而言,需要与更多的省份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与俄罗斯毗邻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货物从这两个口岸进行进出口㊂图3㊀综合网络中内陆省份节点重要性的指标在考虑了中欧班列的综合网络中,海运网络和陆运网络中都有一定地位的省份在综合网络中也有较高的地位,例如河南㊂而江西因为在海运网络中有较高的重要性,使得其在综合网络中也有很高02第1期魏海蕊,陆天浩: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的地位㊂可以发现的是,虽然中欧班列不断地开行,然而暂时还是难以动摇海运网络对内陆城市的影响㊂值得一提的是,在海运网络中表现并不出色的四川㊁重庆这两个远离海岸的内陆省份,由于开行中欧班列的缘故,使得其在综合网络中的DC排名分别位居第二㊁第三,与其他节点的连接关系变多,逐渐摆脱由于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进出口物流困境㊂而导致这两个省份SIR指标偏低的原因在于其所邻接的沿边口岸暂时还不具有沿海港口同等的重要性㊂(二)基于SIR的聚类分析按SIR指标进行排序,可以把16个内陆省份节点聚为3类:云南㊁湖南㊁湖北㊁河南㊁江西这5个内陆省份的排名最高,排名30~45,为第一类㊂第二类为排名50~80的重庆㊁四川㊁陕西㊁甘肃这4个内陆省份㊂剩下的是排名85~145的山西㊁宁夏㊁内蒙古㊁北京㊁新疆㊁黑龙江㊁吉林,为第三类㊂可以发现的是,排名靠前的5个内陆省份都与核心港口有连接关系,其中江西㊁湖南㊁云南都与深圳港相邻接,河南与天津港邻接,而湖北与上海港㊁宁波港邻接㊂由此可见,内陆省份的重要性与其相邻接的港口的重要性呈现正相关㊂因此,内陆省份通过与具有更高的地位的港口建立合作关系,能有效提高其在国际物流网络中的重要性㊂图4㊀各内陆省份聚类分析图而第二类,更多的是由于中欧班列的影响,使得这几个原本更为偏西部的省份较第三类省份的排名更高㊂可见在传统海运进行对外贸易物流的基础上,开拓更多对外贸易物流通道对提升自身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作用㊂同时,对第二类省份而言,在连接核心港口困难的情况下,使自身成为陆路运输的核心节点对增强其连通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第三类省份也有借鉴意义㊂(三)内陆省在综合网络及陆运网络中的引力中心性分析由于只考虑了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如某省份连接相同的港口,故有些节点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㊂于是采用了引力中心性这一指标来对各个节点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k-shell值来分析其在网络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有效距离来分析两个节点之间的可达性,12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1卷这里通过分析节点的贸易量来衡量节点之间相互抵达的容易程度㊂图5㊀内陆省的引力中心性GC通过对每个省份GC值的计算,再对在综合网络下的各省份GC值进行降序排序,可以发现河南㊁江西㊁湖北㊁陕西㊁北京这5个省份的GC值相对较高,这是由于与临海的港口(尤其是MSR中的核心港口)之间开展的深度合作,考虑了内陆港与港口之间的距离以及自身发展所需,取得沿海港口不同程度的优惠补贴与便利通关政策,使得其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㊂此外,从图5可以发现湖南㊁重庆㊁四川这3个特殊的省份㊂湖南省在陆运网络中的GC值排名第三,其积极开展中欧班列的线路运行,截至2021年4月13日,中欧班列(长沙)运输网络不断扩展,已开行俄罗斯㊁明斯克㊁马拉㊁布达佩斯㊁中亚㊁东盟等去程班列,中亚㊁俄罗斯㊁汉堡㊁布达佩斯等回程班列,其常态化的运行路线达10余条,每周稳定开行9至12列,构建了覆盖中亚㊁东盟㊁欧洲等地区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枢纽㊂与湖北省相比,湖南省同时有东线和西线的线路,这使得湖南省的GC值略高于湖北省㊂内陆省通过与更多的口岸建立合作关系,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连通性能力㊂在陆运网络中排名第二的四川省,其拥有更强的可达性,与其邻接的节点之间的有效距离更短,这得益于其较为出色的对外贸易㊂同时,其邻接的节点数量众多,开行了去往罗兹㊁纽伦堡㊁蒂尔堡等线路,有效提高了四川省的影响力㊂成都中欧班列2018年开行1587列,2019年开行1600列,2020年开行2800列,到2021年4月26日,累计开行超过8000列㊂从图6可以看到近年来,成都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增速加快,四川省的对外贸易正蓬勃发展㊂此外,成都与重庆之间的中欧班列也建立了合作关系,从2021年1月1日起,统一使用 成渝 号这一品牌开行班列,也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㊂重庆市在陆运网络中GC值位列第一,表明了其在中欧班列这项对外贸易途径中是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作为中欧班列的缘起城市,自2011年3月开行首列中欧班列这10余年来,其对外出口贸易的金额较未开行中欧班列之前有了很大程度提升,开行的前4年,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64.91%㊁94.43%㊁21.33%㊁35.50%,并在之后逐渐形成稳定的出口格局㊂但也可以看见重庆的对外贸易陷入了一个瓶颈,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对外贸易能力,一方面通过吸引其他省份的货物从重庆搭上中欧班列,另一方面从成渝合作或与其他省份合作的角度,对相似的货种㊁相同的目的地进行合作运输,从而降低成本,吸引原来通过海运运输的商家或第三方物流商转变到通过中欧班列运输,进而通过对外贸易额的增长进一步增强其连通性㊂22。
武汉港阳逻港区多式联运发展思路

武汉港阳逻港区多式联运发展思路杨文昌;张振华【摘要】多式联运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优势,对于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武汉港阳逻港区具备发展多式联运的各项要素,但缺乏对多式联运发展的系统性规划,港区多式联运发展相对滞后,综合交通优势尚未有效发挥.通过总结典型案例的发展经验,结合港区内外部综合因素,思考港区多式联运发展思路,探讨港区多式联运的布局规划以及综合服务的提升,并提出相关建议.【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综合交通;多式联运;布局规划;综合服务【作者】杨文昌;张振华【作者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60;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15;U656随着国家持续推进深化改革,降成本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各部委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体系构建,要求加快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武汉港阳逻港区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区,港口设施完备、综合交通基础良好,但多式联运发展缺乏系统性规划,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港区辐射能力弱、综合交通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同时,港区缺乏物流配套服务,集装箱物流整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
本文分析阳逻港区多式联运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内河港口多式联运的发展经验,思考港区多式联运发展思路,探讨港区多式联运的布局规划及综合服务的提升,为阳逻港区多式联运发展提供参考。
1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概述多式联运是物流运输的高级发展阶段,是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铁水联运、公铁联运比例整体偏低。
2017年全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仅占铁路货运量的5.4%,远低于发达国家铁路30%~40%的水平[1];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37亿TEU,海铁联运占比例仅为2%,远远低于与国际集装箱大港30%~40%的比例。
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控制性详细规划

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ZH01)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镇海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3)《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4)《宁波港总体规划(2003)》;(5)《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06)》;(6)《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2004-2020)》;(7)《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空间布局规划(2008)》;(8)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9)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10)涉及镇海后海塘片区的相关专项(专业)规划。
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地段位于宁波镇海区,北至灰库塘、东至甬江、南至环城北路,西至威海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047.09公顷。
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
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
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宁波港口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一)

宁波港口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一)宁波港是中国七大主要港口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港之一。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宁波港口的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宁波港口物流现状以及提出发展对策。
一、宁波港口物流现状宁波港口作为中国外贸的重要出口口岸之一,其物流规模在不断扩大,物流行业已成为其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
宁波港口物流环节的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1.港口物流服务宁波港口物流服务多元化,能够提供全方面的物流服务,包括海运、航空、铁路等等。
同时,在港口内还有大型的综合仓储、现代化的物流设施、集装箱码头等等,这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物流体系在宁波港口内,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体系,包括物流信息、物流服务、物流设施等方面。
这使得物流的整个流程都得到了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和质量。
3.物流企业宁波港口拥有许多物流企业,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遍布其周边地区。
这些企业的丰富多样性,保证了物流的各个环节都有广泛的选择,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对策虽然宁波港口物流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下是一些能够改进宁波港口物流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港口的进出口能力和附带设施建设,可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善物流节点的协同机制和合作关系,以提升整个港口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2. 优化物流业务流程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与物流业务的流程紧密相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引领物流业务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打造智慧港口模式,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和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3. 服务灵活、专业化在物流市场中,服务的质量,效率以及专业性等非常重要。
要识别客户实际需求,为其提供高度个性化、灵活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协助客户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确保我们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和贡献,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提高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区发展模式研究
——以宁波镇海为例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Port Logistical Hub Area Based on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A Case Study of Zhenhai Bulk Purchase Port, Ningbo
王娅1陈睿2郝之颖2
WANG YaCHEN RuiHAO Zhiyin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室,北京,100044;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北京,100044
[摘要]以宁波镇海港为例,探讨了以多式联运为特征的港口物流枢纽地区的功能结构、物流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与管理等问题。
认为港口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地区是港口运输功能与城市服务功能互动发展的结合点,是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交汇集聚的枢纽,是带动城市高端生产服务功能发展与城市升级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空间详细规划中须充分体现对交通、仓储、物流增值服务以及市场贸易功能的统筹安排,作好与城市功能的对接,从而有效提高港城联动发展的效率。
港口;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区;宁波镇海
D912.6A
・中彩页9.
・中彩页10.
中彩面11・
@@ [1]文华.港口多式联运体系的发展经验与发展趋势[J].综合运输,2008(9):67-70.@@ [2]苏德勤,屈玉斌.我国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与“十一五”发展展望[J].港口经济,2006 (2):57-59.
@@ [3]贾可等.加快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体系建设[J].综合运输,2006 (3):50-52.
@@ [4]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编.现代集装箱港区规划设计与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98-309.
@@ [5]丝奇雅・沙森著.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 [6]苏德勤,曹春晖.安特卫普港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启示[J].中国港口,2006(2):57-59.
@@ [7] Masahisa Fujita, Paul Krugman, Anthony J. Venables.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99.
王娅(1978-),女,安徽铜陵人,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室,城市规划师,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城市设计。
本文受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安市城镇化质量动态监测(No.11J098)”资助和西安科技计划项目“西安城市创新发展路径选择研究(HJ1112(1))”资助。
@@ [1]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农业大学,2005.
@@ [2]刘晓霞.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9.
@@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和分类管理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 [4]刘艳军,李诚固,孙迪.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系统演化及驱动机制[J].城市规划学刊,2006 (6),22-29.
@@ [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6]周晓农.以生态城镇为目标,推进小城镇建设[J].贵阳学院学报,2008 (4):122-126.
@@ [7]姚士谋,冯长春,王成新.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 [8]张沛,董欣,侯远志.中国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