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讲义 2 第二章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第二篇) 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第二篇) PPT课件
(一)环境因素:推动决策和制约决策
首先,环境的变化是组织面临新的问题,为应付这些问题,需要决策; 其次,管理者进行决策时,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并受其制约。
(二)组织文化:影响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 (三)决策者的个人因素:
决策者的个人能力、知识和经验、战略眼光、民主作风等都会直接影响
注意:P111不同决策的确定性分析
7
上层主管人员做出的决策,趋向于: 非程序化、战略的、科学的、非肯定型决策
下层管理人员做出的决策,趋向于: 程序化、战术、经验、肯定型决策
8
(四)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群体决策 与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决策。个人决策就是单独一
个人单独做出决策。
P115)
(三)拟定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 (四)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注意:备选方案的评价标
准P115)
(五)典型实验:决策的试点 (六)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 (七)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
13
二、决策方法(P116-122)(重点识记)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经验和主观
西蒙对决策理论的主要贡献:
(1)突出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2)对决策原理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如用“满意标准”来 代表传统的“最有标准”;
(3)既强调在决策中采用定量方法、计算方法等新的科
学方法,又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
的应用。
3
二、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的各种职能活动是同决策密切相关的,如计划工
包括:收益表法、边际分析法、决策树法和效用 理论法。其中决策树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3
※决策树法( P 120)
决策树法是一种用图形的方式,把可行方案、可能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

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

【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明法。

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

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

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

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

【全文】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ppt-第二章

【全文】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ppt-第二章
①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②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 ③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作用的制度,是 巴贝奇的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 罗伯特·欧文经过一系列试验,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
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他 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厂获 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也有人认为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②法约尔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 a.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行大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同 时,每个工人工作范围的缩小,也可使工人的培训费用大为减少; b.权力与责任。特别强调权力与责任的统一; c.纪律。纪律的实质是遵守公司各方达成的协议; d.统一命令。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 (1)管理思想的形成 管理思想的形成起源于管理活动。
(2)管理活动、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 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 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 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
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的劳动。日用品供应情况的 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 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 人数的比例。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 了分工的作用:
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 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PPT课件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PPT课件
理论基础 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0
代表人物之二:组织理论之父——韦伯 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
1、他提出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1、使手艺或技术(能)得到 发展,提高熟练程度;
2、节省了因工作交换所损失 的时间;
3、实行专业化后,随之而来 的将是机器和工具的革新。
13
第二法约尔 韦伯
组织管理理论
14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曾任学徒、组长、工长、技师、设 计室主任、总工程师
持续研究操作方法和动作时间而 形成科学管理理论体系
这就是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
11
刘邦用人之道
知人善用
不拘一格
不计前嫌
坦诚相待
用人不疑
论功行赏
12
三、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1723-1790)
出身于苏格兰一个富裕的海关 官员家庭,牛津大学毕业。1766 年他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书中描述了由于劳动分工而给经 济上带来的3个基本好处:
16
互动话题
考虑下在你的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标准化
17
二、组织管理原理
代表人物之一: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 1860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 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
1. 从采矿工程师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 2. 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3. 其管理理论不但可用于工商企业,还可用于
6
第一节 管理理论萌芽
一、 我国早期管理思想: 田忌赛马故事、刘邦用人 之道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古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控 制与地方的分权管理相结 合、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 实践

管理学原理第2章组织管理原理

管理学原理第2章组织管理原理

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心理满足(感情交流、认同、理解)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 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
维护个人人格完整
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支 配,导致人格偏离。

(三)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形成创造条件
正式组织为人们聚集在一起发生接触、相互交往创造了条件。
个人潜在能量的表面化
个人能 量转化 为组织 能量的 两个环 节
A诸如激励、领导等 与个人积极性直接相 关的因素作用于个人 →个人潜在能量在较 高程度上成为组织的 力量。
C由于受周围人的工 作精神感染,或者比 较、竞争的作用 →个人焕发出更大的 能量为组织工作
个人能量的有效化
B通过科学有效的分 工协调、计划控制过 程,以及有效的领导 →个人围绕组织的基 本目标和任务发挥作 用,个人力量成为组 织力量的有效部分。
行为与学习

学习的方式
1直接的实践(对掌握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例:某企业的裁员 2其他人经验的提示 3专门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行为与学习
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
目标 知识 思维方式 生理、 心理力量 决策
行为 学习
心理基础
1理论学习、训练 2间接经验 3直接实践: 经历、经验 技能 见识 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
对管理者的启示


第一,人和蚂蚁一样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行为系统, 人的认知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有局限性,所以人的决策 就不得不以满意原则为标准,而不能以追求合理性 的经济学所使用的最优化(最大化)原则为标准。 第三,为了在满意的基础上保证尽可能大的合理性, 就应该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使组织内信息处理单 纯化,以尽量克服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

分工协作原则
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提高组织的整体效 率和绩效。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又要适应外部环境 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
案例分析:优秀组织设计实践
阿里巴巴集团
通过构建“大中台、小前台”的 组织架构,实现了快速响应市场 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能力,同时保
持了组织的稳定性和效率。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
目录 Contents
• 组织概述与目标设定 • 组织设计要素与原则 • 组织变革与发展趋势 • 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设计 • 领导力与沟通技巧在组织中应用 • 组织文化塑造与传播策略
目录 Contents
• 组织概述与目标设定 • 组织设计要素与原则 • 组织变革与发展趋势 • 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设计 • 领导力与沟通技巧在组织中应用 • 组织文化塑造与传播策略
组织功能
组织具有整合、协调、维护和实 现目标的功能,通过分工协作和 资源配置,提高整体效率和绩效 。
组织结构类型
直线制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 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 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 而下形同直线。
适用于具有较复杂产品类别或较广泛 地区分布的企业。事业部制是一种分 权制的组织形式,实行“集中政策、 分散经营”的原则。
确定最终目标
经过评估和调整后,确定最终 的目标方案,并获得相关利益
方的认可和支持。
02
组织设计要素与原则
02
组织设计要素与原则
组织设计要素
01
02
03
04
战略
组织设计应围绕组织的战略目 标进行,确保组织结构与战略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课件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课件

《管理学原理》【第一节】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要点一: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P55-56)1-亚当·斯密(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国富论》)(1)“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概念;(2)“经济人”的观点: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2-查尔斯·巴贝奇(1)深化了劳动分工原理(不仅提高效率,还可以节省工资支出) (2)边际熟练原则 (对劳动强度进行界定,将其作为付酬的依据)(3)管理的机械原则 (以科学的方法分析工人工作量、原材料及利用情况)3-罗伯特·欧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先驱)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要点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P57-58)(单选★)一、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特点】以劳动管理为主【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内容】(简答、多选)1-工作定额原理 (合理的日工作量)2-标准化原理 (标准化作业条件)3-第一流工人 (适合于所做工作而又有进取心的工作)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依据科学的定额标准,采用差别计件制)5-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 (管理人员专业化分工)6-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高管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定权)二、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特点】从企业管理的整体出发,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协调等问题。

【内容】1-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管理是经营的一项活动,经营的内涵更广泛。

2-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三、行政组织理论(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之父)【特点】理想的行政集权制(官僚集权模式):通过职位或职务来实现管理职能的一套管理体系。

【内容】1-理想的组织形态韦伯: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

(1)超凡权力——神秘化组织 (2)传统权力——传统组织(3)法定权力——法律化组织·建立在法理、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形态·韦伯推崇的理想组织形态2-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最高领导层组织重大决策行政官员(中层) 贯彻上级重大决策并拟定实施方案;将下层意见反馈给上层一般工作人员依据上级指示,从事实际工作要点二: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P63)(简答、单选★)1-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2-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3-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4-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科学管理一般管理行政组织金钱是唯一驱动力?【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兴起要点一:梅奥霍桑试验的主要结论(P64-65)(★选择题、简答题)• 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波斯顿矩阵是美国波斯顿咨询公司(BCG)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投资 组合分析方法。该矩阵是用两次衡量标准构成的矩阵,它把需 求数量 的增长率作为战略经营领域的预期衡量标准,把企业的相对市场占有 率作为竞争地位的衡量标准。在预测未来的增长率和相对的市场 占有 率被计算出的情况下,都能在这一矩阵中标出本企业产品相应的位置。
在计算机上产生的随机表
5 90 47 50 97 15 94 91 60 23 88 54 27 71 50 50 5 68 84 42 38 3 23 32 53 43 38 55 3 48 52 34 65 75 24 67 74 93 6 40 52 30 84 9 88 3 13 46 34 49 20 60 23 41 46 59 5 96 75 41 40 97 35 44 58 80 85 26 5 78 9 32 71 3 98 8 1 85 64 33 17 95 100 50 92 85 88 67 4 78 65 22 93 99 82 18 21 57 59 68 57 85 85 100 39 56 30 45 53 67 10 50 25 38 51 31 99 33 14 74 23 11 75 53 1 44 76 80 43 8 99 53 8 3 43 23 51 9 89 47 17 78 43 85 43 74 96 2 46 26 19 7 41 31 40 29 65 40 81 92 31 17 59 33 29 3 76 54 17 76 73 53 33 78 94 73 38 41 12 52 43 68 87 15 26 10 81 8 89 47 47 66 96 13 50 2 21 36 89 44 51 86 43 81 4 57 81 36 51 4 71 5 51 53 18 71 43 22 15 29 43 24 18 57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子、司马迁
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司马迁、诸葛亮
人和
指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
孔子、管子
守信
治国要守信,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办一切事业都要守信。孔子Fra bibliotek管子利器
生产要有工具,打仗要有兵器,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
(三)甘特图
甘特图(Gantt 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其通过条状图来显示项目,进度,和其他时间相关的系统进展的内在关系随着时间进展的情况。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Henrry L. Ganntt)先生的名字命名。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
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
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
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
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
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
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四)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三、管理理论概述
1.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
2.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
3.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管理活动的检验
2.3古典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George Elton Mayo(1880-1924)
基本观点:管理是通过人去完成各项工作的,因此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重点来研究管理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技巧。
简要评价:人际关系学派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和物的因素转移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还为现代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管理实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西方早期的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外国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2.3.3.古典管理理论评述
泰罗、法约尔和韦伯处在同一历史时期,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管理进行了考察。
一、三者不同点
泰罗主要关注工厂现场的管理个体效率问题。
法约尔则更多地是从组织整体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关注企业组织效率。
韦伯则集中研究了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关注社会组织效率。
(图2.3.2图解:古典管理理论系统)
(五)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对报酬制度的研究。
(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采取收益分享制度才能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平。
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收益。
(七)哈尔西的资金方案
指出了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
提出了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奖金方案。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可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
2.3.1科学管理学派的管理理论
(二)Max Weber
Max Weber, 1864-1920德国人。组织理论之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
理论贡献:官僚行政组织(Bureaucracy)
1.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r) 2.权威等级(Authority hierarchy)
一、工业心理学的出现
(图2.4.1图解:工人心理学的出现)
二、霍桑研究与人际关系学说
1.背景:把人和组织当成机器,忽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组织和人的影响。
2.主要内容: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面谈计划、非正式组织的发现试验。
3.霍桑研究的主要结论
(1)工人都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2)领导的责任是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3)治国有三本,安国有四固,富国有五事。
(4)恭、寛、信、敏、惠。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非正式组织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存在霍桑效应,即对新环境的好奇与兴趣可以促进绩效改进。
4.对人际关系理论的评价
(1)贡献:人是“社会人”。首次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作业标准的影响。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对感情逻辑的过分强调
3.正式的甄选(Formal selection) 4.正式的规则和法规(Form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5.非个人性(Impersonality) 6.职业生涯导向(Career orientation)
三、如何应用:法约尔的14管理原则基本上仍然适用今天的组织。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过于强调劳动分工,但今天很多组织有韦伯的影子
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
2.3.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一、基本含义:从组织整体视角提高效率。描述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实践。
二、代表人物与贡献
(一)Henri Fayol
Henri Fayol, 1841-1925法国人。现代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经营管理之父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为什么中国大学的管理学教科书基本上是西方的体系?
在绿色、和平、生态、和谐、全球化等背景下,怎么样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体系的对接?
2.1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
1.中国早期的管理实践活动:长城的建立
三、行为科学理论概要
1.行为科学理论概要
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超越了传统的机械观点,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强调了群体动力的重要性、人类动机的复杂性以及管理者领导风格的多样性,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深化有着巨大的贡献。
此后,许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都针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构成了行为科学理论。
多年以来,组织行为学(OB)一直是国际管理学界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
2.行为科学理论主要有:
(1)关于人的需求与动机的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等。
(2)管理中的人性理论:包括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
(3)群体行为理论:包括勒温的群体动态理论、雅各布·莫瑞诺的社会测量理论、罗宾斯概括提出的群体行为模型等。
(8)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
(9)食存五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要点
含义
代表人物
顺道
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在这里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4)领导方式理论:包括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和利克特的领导方式理论。
(5)领导行为理论:包括斯托格第和沙特尔等人的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以及费德勒、荷西、豪斯、弗鲁姆等人的领导权变理论。
2.5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一、人际关系学派(The interpersonal behavior approach)
一、基本含义: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就是应用科学方法确定所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One best way)”
二、代表人物与贡献:
(一)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二、评价
共同特点: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单纯的经验管理。管理作为一种专业为社会所承认。
缺点:都把组织中的人当作机器来看待,忽视人的因素和及人的需要、行为,被称为“无人的组织”。没有看到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关注的只是组织内部的问题,因此是一个“封闭系统”的管理。
2.4行为科学理论
理论贡献: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