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步兵战术

合集下载

二战日本步兵联队资料

二战日本步兵联队资料

二战日本步兵联队资料二战,是人类良知与暴戾的较量。

不同于欧美国家“文明”的战争,远东两个东方民族的搏杀,充满了血腥、痛苦和悲壮。

抗日战争,可以说是被侵略者与侵略者之间的生死角逐,也可以说是“中华魂”与“大和魂”的激烈碰撞,历时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让世界听到了在东方,在中华大地上龙的怒吼历史走过了60多年,回眼望去,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因为那时候我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面对日本当年亡我中华的野心,对比日本为战争做的精心准备,当时的中国竟还有许多人心存这样那样的幻想!实在是愧对我们的祖先,愧对孙子的“知己知彼”的千古训示……历史没有假如,作为后人我们应该警示。

下面把搜集到的二战日本步兵联队的资料贴出,希望能抛砖引玉,跟更多的前线战友交流。

近卫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近卫歩兵第一联队明治7年东京近卫第一师団渡辺多粮大佐近卫歩兵第二联队明治7年东京近卫第一师団芳贺豊次郎大佐近卫歩兵第三联队明治18年东京近卫第二师団藤冈正义大佐近卫歩兵第四联队明治20年甲府近卫第二师団上妻庆加大佐近卫歩兵第五联队昭和14年佐仓近卫第二师団沢村骏甫少将近卫歩兵第六联队昭和18年东京近卫第一师団西胜男大佐近卫歩兵第七联队昭和18年东京近卫第一师団皆美贞作大佐近卫歩兵第八联队昭和19年东京近卫第三师団永沢正美大佐近卫歩兵第九联队昭和19年甲府近卫第三师団生田正次大佐近卫歩兵第十联队昭和19年佐仓近卫第三师団一本义郎大佐北海道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歩兵第25联队明治33年札幌第88师団山崎铙大佐歩兵第26联队明治33年旭川第7师団山口定大佐歩兵第27联队明治33年旭川第7师団长嶋秀雄大佐歩兵第28联队明治33年旭川第7师団新井花之助大佐歩兵第87联队昭和13年旭川第71师団中村敏夫大佐歩兵第88联队昭和9年旭川第71师団松浦滝一大佐歩兵第89联队昭和14年旭川第24师団金山均大佐歩兵第98联队昭和19年旭川第77师団太田源助大佐歩兵第99联队昭和19年旭川第77师団山口武臣大佐歩兵第100联队昭和19年旭川第77师団上原清二中佐歩兵第125联队昭和15年旭川第88师団小林与喜三大佐歩兵第140联队昭和13年旭川第71师団竹内主计中佐歩兵第306联队昭和20年旭川第88师団高沢健児大佐歩兵第425联队昭和20年旭川第147师団原子正雄大佐歩兵第426联队昭和20年旭川第147师団田村祯一大佐歩兵第427联队昭和20年旭川第147师団山住伊织中佐歩兵第428联队昭和20年旭川第147师団加藤武雄大佐日本东北地方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歩兵第4联队明治8年仙台第2师団一刈勇策大佐歩兵第5联队明治11年青森第8师団高阶于菟雄大佐歩兵第17联队明治19年秋田第8师団藤重正従少将歩兵第29联队明治31年会津若松第2师団三宅健三郎大佐歩兵第31联队明治31年弘前第8师団小林岛司少将歩兵第32联队明治31年山形第24师団北郷格郎大佐歩兵第52联队明治38年弘前第57师団河原林克己大佐歩兵第65联队明治41年会津若松第13师団服部卓四郎大佐歩兵第84联队昭和13年仙台第22师団深野时之助大佐歩兵第85联队昭和13年会津若松第22师団河野省介大佐歩兵第86联队昭和13年山形第22师団中川纪士郎大佐歩兵第90联队昭和17年弘前第107师団松村重夫大佐歩兵第91联队昭和18年秋田第47师団远藤重助大佐歩兵第104联队昭和12年仙台第13师団野口义男大佐歩兵第105联队昭和12年弘前第47师団武信纯一大佐歩兵第117联队昭和12年秋田第57师団田中金大佐歩兵第129联队昭和16年会津若松第42师団土持城大佐歩兵第130联队昭和15年仙台第42师団小川伊佐雄大佐歩兵第131联队昭和16年弘前第47师団重広三马大佐歩兵第132联队昭和12年秋田第57师団小林俊一大佐歩兵第134联队昭和19年仙台第72师団铃木精一大佐歩兵第152联队昭和19年山形第72师団山崎文一郎大佐歩兵第155联队昭和19年会津若松第72师団西冈贵一大佐歩兵第158联队昭和16年山形第42师団浦野清治郎大佐歩兵第177联队昭和19年弘前第107师団光本胜男大佐歩兵第178联队昭和19年秋田第107师団堀尾茂光大佐歩兵第222联队昭和14年弘前第36师団葛目直幸大佐歩兵第223联队昭和14年青森第36师団吉野直靖大佐歩兵第224联队昭和14年秋田第36师団松山宗右卫门大佐歩兵第240联队昭和19年弘前第108师団中村赳大佐歩兵第242联队昭和19年秋田第108师団渡辺进大佐歩兵第271联队昭和20年仙台第124师団安土武比古大佐歩兵第272联队昭和20年会津若松第124师団石川栄治大佐歩兵第273联队昭和20年仙台第124师団不明歩兵第307联队昭和20年弘前第222师団宫沢重蔵中佐歩兵第308联队昭和20年秋田第222师団上沼利清中佐歩兵第309联队昭和20年山形第222师団堀三郎中佐歩兵第310联队昭和20年弘前第308师団八木勇大佐歩兵第311联队昭和20年弘前第308师団引地武雄中佐歩兵第312联队昭和20年秋田第308师団锦中义夫中佐歩兵第405联队昭和20年仙台第142师団汤田国男中佐歩兵第406联队昭和20年山形第142师団太田军蔵大佐歩兵第407联队昭和20年会津若松第142师団坂元宗次郎大佐歩兵第408联队昭和20年仙台第142师団铃木忠大佐歩兵第457联队昭和20年弘前第157师団伊藤晃中佐歩兵第458联队昭和20年秋田第157师団立川鸿一中佐歩兵第459联队昭和20年秋田第157师団津川直志中佐歩兵第460联队昭和20年弘前第157师団本多菊治中佐歩兵第504联队昭和20年仙台第202师団菅野善吉中佐歩兵第505联队昭和20年会津若松第202师団中山左武郎中佐歩兵第506联队昭和20年山形第202师団工藤铁太郎中佐关东地方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歩兵第1联队明治7年东京第1师団扬田虎己大佐歩兵第2联队明治7年水戸第14师団中川州男大佐歩兵第3联队明治7年东京第28师団怡土军大佐歩兵第15联队明治18年高崎第14师団福井义介大佐歩兵第36联队明治31年东京第28师団田村権一大佐歩兵第57联队明治38年佐仓第1师団宫内良夫少将歩兵第59联队明治38年宇都宫第14师団江口八郎大佐歩兵第66联队明治41年宇都宫第51师団远藤房俊大佐歩兵第101联队昭和12年东京第61师団野村懋大佐歩兵第102联队昭和12年水戸第51师団堀庆二郎大佐歩兵第115联队昭和12年高崎第51师団松井隆美大佐歩兵第126联队昭和19年水戸第68旅団金田长雄大佐歩兵第157联队昭和12年佐仓第61师団赤松贞雄大佐歩兵第171联队昭和19年宇都宫第81师団今村重孝大佐歩兵第172联队昭和19年水戸第81师団桑利彦中佐歩兵第173联队昭和19年高崎第81师団江口小一郎大佐歩兵第211联队昭和14年东京第32师団三吉梯一中佐歩兵第212联队昭和14年佐仓第32师団土师正义中佐歩兵第213联队昭和14年水戸第33师団河原右内大佐歩兵第214联队昭和14年宇都宫第33师団林正直大佐歩兵第215联队昭和14年高崎第33师団柄田节大佐歩兵第219联队昭和14年东京第35师団清水季贞大佐歩兵第221联队昭和14年佐仓第35师団铃木友吉大佐歩兵第237联队昭和14年水戸第41师団奈良正彦少将歩兵第238联队昭和14年高崎第41师団山口达春大佐歩兵第239联队昭和14年宇都宫第41师団高桥澄次大佐歩兵第253联队昭和19年东京第119师団三浦俊雄大佐歩兵第254联队昭和19年东京第119师団长沢太郎大佐歩兵第255联队昭和19年市川第119师団清水义虎大佐歩兵第265联队昭和20年东京第122师団出村耐造大佐歩兵第267联队昭和20年佐仓第122师団杉村南平大佐歩兵第280联队昭和20年宇都宫第127师団伊従秀夫大佐歩兵第281联队昭和20年佐仓第127师団高畑洋平大佐歩兵第282联队昭和20年高崎第127师団友枝敬一大佐歩兵第319联队昭和20年东京第230师団古东要大佐歩兵第321联队昭和20年佐仓第230师団后藤四郎中佐歩兵第322联队昭和20年沟の口第234师団光森勇雄中佐歩兵第323联队昭和20年柏第234师団加藤猛中佐歩兵第325联队昭和20年柏第321师団田中正雄大佐歩兵第327联队昭和20年佐仓第321师団子安和夫大佐歩兵第328联队昭和20年宇都宫第351师団胜屋福茂大佐歩兵第329联队昭和20年水戸第351师団村冈安大佐歩兵第330联队昭和20年高崎第351师団大野谨之助中佐歩兵第331联队昭和20年沟の口第354师団铃木文夫大佐歩兵第333联队昭和20年佐仓第354师団萩野健雄中佐歩兵第401联队昭和20年东京第140师団平沢喜一大佐歩兵第403联队昭和20年佐仓第140师団菅原甚吉中佐歩兵第404联队昭和20年沟の口第140师団立花启一大佐歩兵第433联队昭和20年宇都宫第151师団米山靖正大佐歩兵第434联队昭和20年水戸第151师団远藤典邦大佐歩兵第435联队昭和20年高崎第151师団山本茂雄中佐歩兵第436联队昭和20年宇都宫第151师団宇野修一中佐歩兵第501联队昭和20年东京第201师団染谷満蔵大佐歩兵第503联队昭和20年佐仓第201师団岩瀬武司中佐歩兵第519联队昭和20年宇都宫第214师団石井星一郎中佐歩兵第520联队昭和20年水戸第214师団河西敬次郎中佐歩兵第521联队昭和20年高崎第214师団鸟海宗雄中佐中国驻屯歩兵第1联队昭和11年佐仓第27师団矢后孙二大佐中国驻屯歩兵第2联队昭和11年东京第27师団井上进大佐机动歩兵第3联队昭和11年市川戦车第3师団吉松喜三大佐日本四国地方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歩兵第12联队明治8年丸亀第11师団原田喜代蔵大佐歩兵第22联队明治19年松山第24师団吉田胜大佐歩兵第43联队明治31年徳岛第11师団多田金治大佐歩兵第44联队明治31年高知第11师団坂本俊马大佐歩兵第62联队昭和13年善通寺第21师団田副正信大佐歩兵第112联队昭和15年丸亀第55师団古谷朔郎大佐歩兵第143联队昭和15年徳岛第55师団木村雄一郎大佐歩兵第144联队昭和15年高知第55师団吉田章雄大佐歩兵第234联队昭和14年丸亀第40师団西川俊二大佐歩兵第235联队昭和14年徳岛第40师団堀内胜身大佐歩兵第236联队昭和14年高知第40师団小柴俊男大佐歩兵第243联队昭和19年徳岛第111师団佐藤健吉大佐歩兵第244联队昭和19年高知第111师団中山修大佐歩兵第245联队昭和19年丸亀第111师団坂口才平大佐歩兵第259联队昭和19年丸亀第120师団本繁久大佐歩兵第260联队昭和19年徳岛第120师団桥本孝一大佐歩兵第261联队昭和19年高知第120师団大西角一大佐歩兵第262联队昭和20年丸亀第121师団中西熊太大佐歩兵第263联队昭和20年徳岛第121师団井野八郎大佐歩兵第264联队昭和20年高知第121师団森永清大佐歩兵第352联队昭和20年丸亀第344师団中岛美光大佐歩兵第353联队昭和20年高知第344师団前田敏夫大佐歩兵第354联队昭和20年高知第344师団道森清中佐歩兵第449联队昭和20年丸亀第155师団青山熊吉大佐歩兵第450联队昭和20年徳岛第155师団下村肇大佐歩兵第451联队昭和20年高知第155师団森田豊秋大佐歩兵第452联队昭和20年丸亀第155师団山本孝男中佐九州岛岛地方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歩兵第13联队明治8年熊本第6师団牟田豊治大佐歩兵第14联队明治8年小仓第25师団鎌浦留次大佐歩兵第23联队明治19年都城第6师団福田环中佐歩兵第24联队明治19年福冈第12师団菊地三郎大佐歩兵第45联队明治31年鹿児岛第6师団福永康夫大佐歩兵第46联队明治31年大村第12师団山根五郎大佐歩兵第47联队明治31年大分第48师団徳弘保卫大佐歩兵第48联队明治31年久留米第12师団田中亮吉大佐歩兵第55联队明治38年大村第18师団山崎四郎大佐歩兵第56联队明治38年久留米第18师団佐藤又三郎大佐歩兵第64联队明治38年熊本第23师団中岛正清大佐歩兵第71联队明治38年鹿児岛第23师団二木栄蔵大佐歩兵第72联队明治41年鹿児岛第23师団中岛嘉树大佐歩兵第113联队昭和13年福冈第56师団大须贺実大佐歩兵第114联队昭和12年福冈第18师団大冢宏大佐歩兵第123联队昭和13年熊本第46师団新关栄作大佐歩兵第124联队昭和12年福冈第31师団蛭沼七蔵大佐歩兵第145联队昭和13年鹿児岛小笠原兵団池田増雄大佐歩兵第146联队昭和15年大村第56师団今冈宗四郎大佐歩兵第147联队昭和15年都城第46师団西连寺元大佐歩兵第148联队昭和15年久留米第56师団相原无畏之辅大佐歩兵第187联队昭和19年福冈第86师団山方知光大佐歩兵第188联队昭和19年大村第86师団可西清二大佐歩兵第189联队昭和19年久留米第86师団石井元良大佐歩兵第225联队昭和14年熊本第37师団镇目武治大佐歩兵第226联队昭和14年都城第37师団冈村文人大佐歩兵第227联队昭和14年鹿児岛第37师団河合自一大佐歩兵第246联队昭和19年福冈第112师団山本棱威大佐歩兵第247联队昭和19年大村第112师団西崎逸雄大佐歩兵第248联队昭和19年久留米第112师団広瀬利善大佐歩兵第277联队昭和20年都城第126师団山本义雄大佐歩兵第278联队昭和20年熊本第126师団山中肇大佐歩兵第279联队昭和20年鹿児岛第126师団菊池永雄大佐歩兵第292联队昭和20年福冈第96师団菅道教大佐歩兵第293联队昭和20年大村第96师団越智鹤吉大佐歩兵第294联队昭和20年大村第96师団菊地安一大佐歩兵第358联队昭和20年久留米第312师団上村节蔵中佐歩兵第359联队昭和20年福冈第312师団野村登大佐歩兵第360联队昭和20年大村第312师団大冢正博中佐歩兵第421联队昭和20年熊本第146师団渡部美邦大佐歩兵第422联队昭和20年都城第146师団福崎国道中佐歩兵第423联队昭和20年鹿児岛第146师団外园进大佐歩兵第424联队昭和20年熊本第146师団鰰利徳中佐歩兵第453联队昭和20年福冈第156师団音成五一大佐歩兵第454联队昭和20年大村第156师団秋富胜次郎大佐歩兵第455联队昭和20年久留米第156师団大江一二三大佐歩兵第456联队昭和20年久留米第156师団古贺恒大佐歩兵第510联队昭和20年熊本第206师団森园武夫中佐歩兵第511联队昭和20年都城第206师団山内俊太郎中佐歩兵第512联队昭和20年鹿児岛第206师団楠畑义则中佐歩兵第516联队昭和20年久留米第212师団金田高秋中佐歩兵第517联队昭和20年福冈第212师団东升中佐歩兵第518联队昭和20年大村第212师団松仓民雄中佐机动歩兵第1联队昭和17年久留米戦车第1师団沢敏行大佐日本中部地方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歩兵第202联队昭和19年富山第93师団河合慎助大佐歩兵第203联队昭和19年金沢第93师団藤原忠次大佐歩兵第204联队昭和19年富山第93师団俵健次郎大佐歩兵第210联队昭和14年甲府第32师団松永英夫大佐歩兵第220联队昭和14年甲府第35师団金井冢勇吉大佐歩兵第228联队昭和14年名古屋第38师団陶村政一大佐歩兵第229联队昭和14年岐阜第38师団平田源次郎歩兵第230联队昭和14年静冈独立混成第40旅団久重和吉大佐歩兵第266联队昭和20年甲府第122师団柏木求马大佐歩兵第268联队昭和20年名古屋第123师団山中高助大佐歩兵第270联队昭和20年岐阜第123师団太田纪一大佐歩兵第283联队昭和20年金沢第128师団石丸繁雄大佐歩兵第284联队昭和20年富山第128师団松吉赳夫中佐歩兵第285联队昭和20年富山第128师団阿久刀川赳夫大佐歩兵第320联队昭和20年甲府第230师団永井义右卫门中佐歩兵第324联队昭和20年甲府第234师団三宅克己中佐歩兵第326联队昭和20年甲府第321师団西村勘次中佐歩兵第332联队昭和20年甲府第354师団大沢进一大佐歩兵第334联队昭和20年金沢第229师団上野隆三郎中佐歩兵第335联队昭和20年黒川第229师団幸岛芳雄中佐歩兵第336联队昭和20年津沢第229师団后藤寿文中佐歩兵第337联队昭和20年名古屋第303师団伊藤次作大佐歩兵第338联队昭和20年岐阜第303师団広中豊中佐歩兵第350联队昭和20年平冢第316师団高村庆之辅中佐歩兵第351联队昭和20年平冢第316师団堀田俊中佐歩兵第364联队昭和20年敦贺第86师団竹之内繁男大佐歩兵第402联队昭和20年甲府第140师団铃木薫二大佐歩兵第409联队昭和20年名古屋第143师団丹羽笃郎大佐歩兵第410联队昭和20年静冈第143师団松井利生大佐歩兵第411联队昭和20年岐阜第143师団森本弁三郎大佐歩兵第437联队昭和20年富山第152师団吉松秀孝中佐歩兵第438联队昭和20年金沢第152师団由谷弥市中佐歩兵第439联队昭和20年金沢第152师団中村敏夫大佐歩兵第440联队昭和20年富山第152师団中野寿一中佐歩兵第441联队昭和20年敦贺第153师団松元昌次大佐歩兵第443联队昭和20年敦贺第153师団山本信辉大佐在台湾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台湾歩兵第1联队明治40年台北第48师団恒冈小文吾大佐台湾歩兵第2联队明治40年台南第48师団田中透少将歩兵第249联队昭和19年台湾第66师団高木环大佐歩兵第301联队昭和19年台北第50师団奥中义男大佐歩兵第302联队昭和19年台南第50师団永野千秋大佐歩兵第303联队昭和19年凤山第50师団不明歩兵第304联队昭和19年台湾第66师団柳沢启造大佐歩兵第305联队昭和19年台湾第66师団青木功大佐在满州编成的联队联队名编成时期编成地终战时所属部队最终部队长名歩兵第365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4师団岩田胜清中佐歩兵第366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4师団石山年秀中佐歩兵第367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4师団东野谨三大佐歩兵第368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5师団饭冢文二大佐歩兵第369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5师団山中亮辅大佐歩兵第370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5师団多喜弘中佐歩兵第371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6师団前田瑞穂大佐歩兵第372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6师団重松光雄中佐歩兵第373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6师団河野桂十郎少佐歩兵第377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8师団须贝良民大佐歩兵第378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8师団赤尾今朝雄少佐歩兵第379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8师団加藤恒平少佐歩兵第380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9师団大沢侃次郎大佐歩兵第381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9师団片山敬吉大佐歩兵第382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39师団远藤三郎大佐歩兵第383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48师団铃元亲三千大佐歩兵第384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48师団坂田英少佐歩兵第385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48师団加贺田作少佐歩兵第387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49师団真方信雄少佐歩兵第388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49师団今田茂大佐歩兵第389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58师団编成中终战歩兵第390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58师団编成中终战歩兵第391联队昭和20年满州第158师団编成中终战。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

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

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步兵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的最后结局

二战中日本最精锐的17个师团的最后结局

抵押权、建设工程优先权、消费者物权期待权的冲突与保护盈科律师/沈艳娇北京盈科(昆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教育背景:重庆大学法学、管理学(会计专业)双学士,重庆大学法律硕士。

业务领域:金融、融资担保、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常年法律顾问、民商诉讼。

一、问题的提出抵押权是《物权法》规定的担保物权,其权能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抵押权系担保物权,物权优先于债权。

建设工程优先权由《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下文简称“批复”)第一条确立,赋予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

本文“消费者物权期待权”系“批复”第二条确立的,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即便尚未取得所购买的商品房的所有权,为保护个人消费者的居住权,而规定买受人的权利优先于承包人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

当抵押权、建设工程优先权、消费者物权期待权发生冲突时,应当如何确定三者的优先顺序呢?二、典型案例1.广东省高院(2015)粤高法民一提字第85号:曹湘玲与珠海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香洲支行、珠海经济特区拱北房产公司申请执行人执行异议之诉特殊程序民事判决书(裁判日期:2015年7月21日)原审裁判规则:依据《物权法》,拱北房产公司和曹湘玲签订的《楼宇买卖合同》以及曹湘玲长期占有、使用涉案房产的事实并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案涉房产是曹湘玲向拱北房产公司购买的居住用房,是曹湘玲的基本生活资源之一,符合“批复”第一条、第二条规定。

本案可参照适用前述批复,保障曹湘玲的基本权益。

曹湘玲已支付大部分购房款并实际占有、使用涉案房产,对于香洲农商支行要求继续执行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二审裁判规则:“批复”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仅解决了消费者基本权益与承包人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问题,但对于消费者基本权益与抵押权之间的优先问题并未做出规定。

二战日军详细编制

二战日军详细编制

二战日军详细编制(步兵小队到师团)一、小队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

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

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步兵炮小队,两门70mm步兵炮。

二、中队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步兵中队(181人)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三、大队: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中队部和3个机枪小队,1个弹药小队),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小队,这种情况下,弹药小队要扩充为39人。

四、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联队部和直属各中队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31人的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

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中国抗日战争: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抗击外敌侵略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涉及广泛的战略和战术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日本军队的侵华战略与战术,以及中国军队如何应对并最终获得胜利。

一、侵华战略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采取了多种战略手段。

首先,他们采取了全面侵略的战略,以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土,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其次,他们利用分化政策,试图削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团结,以实现分而治之的目的。

此外,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摧毁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以削弱中国军队的抵抗能力。

日本军队在战略层面使用了空袭、围剿、经济封锁等手段,试图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他们利用大规模的空袭行动摧毁中国的工业基础和重要军事设施,使中国军队的抵抗变得困难。

此外,他们通过经济封锁来削弱中国的物资供应,给中国经济及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侵华战术日本军队在侵华战争中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手段。

首先,他们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击的战术,以快速取得战场的控制权。

他们利用装备先进的飞机、坦克和其他先进武器,打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并实施速战速决的战术。

日本军队还采取了游击战和地方战的战术,以适应中国广大的地理环境。

他们派遣伪军及特务机构协助自己的侵略行动,并试图瓦解中国军队与人民的团结。

此外,日本军队还采取了心理战、恐怖战等手段,试图瓦解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回应虽然中国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军,但中国抗日战争仍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中国军队与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回应措施。

首先,他们实施了持久抗战的战略,以消耗日本军队的战斗力。

中国军队坚守抗战初期的重要据点,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为中国推迟了日军的进攻时间。

中国军队还采取了游击战、地方战等战术,以适应日本军队的快速机动性。

他们将战场转移到山区、林区等地,利用地形和地理环境给敌人带来麻烦。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战术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参战国最多的战争之一,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军事战略和战术。

本文将讨论二战中的一些重要军事战略与战术,并分析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一、战略防御在二战初期,许多国家采取了战略防御的策略来应对敌方进攻。

例如,法国在面对德国的入侵时,采取了所谓“马奇莱线”的防御策略,该线位于法国与德国边境,由一系列防御工事和壕沟构成。

然而,这种防御策略并没有起到预期效果,德军很快就打破了这道防线,并迅速占领了法国。

二、闪击战在二战的战术层面上,闪击战策略被广泛运用,这是一种通过快速出击、发动突袭并迅速撤退的战术。

德国的闪击战在二战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德国军队采用机械化部队,将坦克、飞机和步兵组合成强大的机动力量,以此来创造突破和机会。

他们在波兰、法国和北非战场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三、太平洋岛屿战役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术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是太平洋岛屿战役。

这些岛屿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因为它们可以用作前线基地,提供战略位置和供给线。

美国军队采用了诸如“跳跃式战略”和“环岛通路”的战术,通过选择关键岛屿进行进攻,逐渐推进向日本本土。

四、空中打击二战中的空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空中优势直接关系到战争结果。

英国的“狗斗战术”和德国的“闪电战”都是二战中重要的空中战术。

而美国的战术轰炸机经验和德国的“萤火虫”战术也影响了战争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空中打击对于夺取制空权以及对敌方后勤线的打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歼灭战与游击战在战争的各个阶段,歼灭战和游击战是各国常用的战术。

歼灭战是指以全力歼灭敌军为目标的战术,而游击战是指利用地形和灵活的战术手段对抗敌人。

例如,在东线战场上,苏联军队采取了大规模的歼灭战战术,有效地削弱了德军的实力。

而在欧洲抵抗运动中,许多国家的游击战术成为了抵抗德国占领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二战中的军事战略与战术多种多样,涵盖了战略防御、闪击战、太平洋岛屿战役、空中打击以及歼灭战与游击战等。

还你二战真实的日本陆军

还你二战真实的日本陆军

屏幕上看到的日军总是显得那么二,荧幕上这样的敌人不但侮辱了对手,同时也是对抗战的国共双方的侮辱。

今借强人的文章还大家一个真实的日本陆军,也诉说下对国共抗日将士不屈斗争精神的钦佩。

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正视日本和我们自己,让我们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日本,一个怎样的民族。

思考自己的弊端和优点,总结战争中我们被激发的潜力和暴露的不足。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一) [ a618 ] 于:2009-08-30 20:51:25当前有许多热播的影视节目描述战争故事,穿插了许多战斗场面。

这些战斗场景是作为全剧亮点编排的,其摄制成本也是高于一般戏份,但实际上多为戏中最大的败笔。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编导人员缺乏最基本的军事及历史常识。

例如《亮剑》的开场戏: 曰军一个联队合击我军李云龙一个团,战斗起始于我军依壕坚守,日军攻击。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剧导开始恶搞。

他先让我军参谋人员盛赞日军最高指挥官军事教育背景,然后让日军未经炮火准备, 甚至还没有设置压制火力,就发动步兵密集队形的冲锋。

李团长一声令下,我军长短枪一齐开火,百米开外的日军被打得人仰马翻。

类似的场景几乎可以在绝大多数抗战剧中见到。

这是对我军前辈英烈们的污蔑,也是对历史无知的歪曲,因为人们会讲同这么烂的军队打,还搞出八年抗战,我们的父辈可真够无能的。

照这样的打法,冲来百十来个小鬼子根本不够李团填牙缝的,而且这样的冲击搞上三五次,双方兵力对比会反转,介时谁消灭谁都很难讲,这样算来一个联队千余鬼子敢合击李团简直是军事恶搞。

然而所有知道抗战史及我军军史的人都知道, 如果我八路军一个团被日军一个大队(1/3个联队)缠住就十分危险; 被一个联队合击, 损失过半就是个很好的结局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敌我装备、单兵技战术及战术指挥水平有关。

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个主力团应有轻机十挺,重机一至三挺,轻迫一至五门,平射炮(山步炮)一至二门.但是炮弹奇缺, 一般所有口径炮弹总数不会过百。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二战日军步兵战术(二)

战日军步兵战术(二)河里真是有能人,各位回贴均有道理。

在扛铁牛之前,先回一下各位的置疑。

先回有关编制的问题,河友目光犀利,一眼就发现了问题,为什么联队下面没有大队呢?”这个与日本军制有关。

二战中的日本军队不设战略预备兵源,日军大本营象个不生产备件的汽车厂,即产即销。

一个个的师团、旅团顺应战略需求而生,在前线应战役需要频繁重组,而战役结束后又没有个归建的制度,从而使日本军、师团、旅团至联队各级编制极其混乱(又曰灵活)。

这样做有许多好处,而战损较大时弊端更大。

日军组织一场战役时,经常从各占领区的驻军中抽调,而且经常不还建,久而久之日军干脆在原编制上加个形容词(乙、丙、丁、守备役等),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 了不归建产生的一些问题。

前文中提到的联队编制是老找到的最小的联队,这个属乙种守备联队,多见于驻防于战线大后方或险要地区。

这种联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加强了火力重机及山炮)的大队,之所以挑这么个编制,就是要给李云龙团能够炮击日军联司并突围而去一个有一点历史依据的可能性。

事实上,日军在对我晋察冀地区的扫荡中的确常用此类编制,日军在晋察冀的大队编制经常只有600〜800人。

这个作法相对于我八路军及新四军化整为零、深入敌后的策略有很大威胁;而在正面战场上,日军联队编制基本就如各位所述。

如果硬讲李团能在抗战初期从齐装满员的日军常规联队(大约是5000 多人至少9 倍于我的火力)即成合围圈中没伤筋骨地突围出来,这就突破了文学范畴,达到了YY 的境界。

日本人在二战中相当于班的建制确是分队,这是从日文中来的。

老A 用班而不用分队是有用意的,往后看各位自然会明白。

文(一)所提及的防守反击战术是晋察冀的八路在五一大扫荡结束半年后总结并推荐的一系列战术之一,其缺点就是对守军全体指战员素质要求甚高,的确不是随便一支部队就能打出来的,稍有不慎就有灭顶之灾;其优点则很简单——如果正确实施,这是于强敌合围中,使自已损失最小且予敌以最大杀伤的战术,其成功原因简单说就是利用了日军弱点,细节以后再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军常规战术中较少以班(日人叫作分队)为独立单元作战,其最小战役执行建排小队(就是排).所以,日军步兵班战术是其小队战术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其装备密切相关.既然不好分,索兴一勺烩了,结果整体结构有点乱.日本步兵小队(排)也有甲乙丙三种常见编制.甲种为加强编制,辖三个步兵班及一个掷弹步兵班,小队长及其***;步兵班配轻机枪一挺,其余均为步枪手,其中一人常会加配一具10式掷弹筒,共十五人; 掷弹班有三具89式掷弹筒,每具掷弹筒应有正付射手各一名,其余皆为步枪兵. 甲种小队应有62人. 乙种为标准编制,与甲种编制的唯一区别在于其每班只有十三人,故乙种小队应有54人.日军步兵班战法源于西方步兵班战法.本来这个战法的特点是发挥机枪火力.简单讲来就是先用机枪压制,用步兵将敌人从掩体中赶出来,再用机枪把敌人放倒.到了日本人这里就变了味道. 打法的前两步不变,但在第三步上,日军则强调用步机枪共同杀伤敌人,而且偏重步枪. 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节省弹药及减小对机枪的依赖.另一个就是发挥步枪的优势.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国资源及后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军班用机枪有性能缺陷.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制式机枪主要有三种: 11型,96型和99型. 11(即歪把子)机枪是改进法国的Hotch*** M1909而来的.射速550发/分,射程1500m, 用6.5x50mm日军步枪制式弹.这个枪的原设计有个致命的缺点-遇泥土灰尘必定卡壳. 也就是说遇上这种机枪, 只须胡乱用小型爆炸物在其周围引爆,不必伤及人枪,只须把泥沙尘土掀到枪上, 敌机枪十有八九会哑火片刻. 没有爆炸物时,机步枪集火射击打出的沙尘也成. 也幸亏如此,我抗战军民避免了多次灭顶之灾. 96和99型都是在11型基础上改的.96型改进主因之一就是为解决沙尘卡壳问题.却又引来了其它问题-此枪采用枪弹润滑,火药燃烬及灰尘易在枪机处积累,从而卡壳. 也就是说,这个枪虽不大容易立即被掀来的沙土卡住,却常常打上几百发自已就卡住了. 99型改进是将弹径加大为7.7x58mm,这个原本是92重机枪弹,不能用于日军的制式步枪. 在一个步兵班中,机步枪弹口径不合,是个很大的缺点. 99式与96式除弹径外几乎完全一样,优缺点也就完全相同.不过这个99型机枪出现的很晚,影响有限,不必另论.总体说来,日军班用机枪的主要缺陷有:1)容易卡膛,不甚可靠2)枪弹口径偏小,侵彻力低下. 6.5mm口径弹打人可以,打掩护物就不够劲. 一百多米的距离上一千发子弹打不烂一个普通沙垒. 作为压制火器,这个机枪威力偏低.3)后座力大,非训练有素的射手很难打得好4)11式机枪弹鼓在一侧,整枪重心不正.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射手,长时间射击也会非常疲劳.日本的制式步枪,也就是三八式,却很有几个长处. 最主要的就是其弹道非常稳定,这个是源于其原型德国毛瑟枪的优点. 三八枪6.5x50mm弹比德造G98的7.92x57mm子弹小,但其膛速比毛瑟要高.这就使38枪在射击精度及射程上都不输于G98. 同时由于子弹小,大大地增加了日军单兵携弹量. 这个是鬼子兵连续作战能很强悍的一个重要基础.既然机枪不够可靠,而且还要消费大量的资源去制造及供给,发挥步枪上的优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日军基础训练科目. 日本人步枪射击训练很有其民族特点. 虽然其基础训练有统一纲目,但其时日本盛行"下克上",新兵转入连排级协同战术训练时,大都加入该部队老兵们的"私货". 这些私货练起来都很苦,但非常实用. 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打夜间100公尺外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狙击与反狙击术,突发情况下防守与反击等.经过这些训练,二战前期的鬼子兵多数人都有现代狙击兵射击水平,当然这是在同等装备条件下的比较.为进一步加强步枪兵的远程压制能力,日军从1937年开始,列装97式狙击步枪.这个枪就是从批量的38枪优选后,改装97枪栓及一个2.5倍光学瞄准镜,没有消声器. 由于优选及配制枪栓,97枪在二战中前期的精度好过普通38枪.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因为资源限制而普遍粗制滥造,质量上就没了保证.这种枪在中国战区上常常装备到中队一级的,但从未听说装备给任何伪军部队.在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区,则装备到了小队一级.同时,针对38枪弱点,主要就是常说的38枪侵彻力差,经常是清洁的贯穿伤的问题,也做了弥补.许多活下来的二战老兵都有38枪杀伤力差的说法. 大家似乎很少主动提及一种38枪的凶弹:炸子儿.日本军队二战中大量使用炸子以加强标准38枪弹杀伤力.38枪有两种制式炸子:燃爆弹及汞爆弹. 前者与普通弹一样,只是在弹头根部有个红环,这里简称红弹. 汞爆弹不同,其弹头无尖,是平台形状,根部有个紫环,简称紫弹. 美国人曾做过实验,紫弹在任何距离上打中1/8"高强度铝合金板,可炸出一个3"直径的大洞.红弹打中后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强的燃烧力. 战斗中被这样的子弹打中后,死状极惨.活下来也是100%致残.不愿想起战友牺牲时的惨烈,或许是老人们不愿提及炸子的原因吧. 这个炸子是有违国际公约的, 盟军方面的记载印证了老人们的叙述,但末见过日本文献. 或许日文好的河友可以帮忙查查.日军同时考虑到了反压制火力:在步兵班内配10式掷弹筒,可精确打击200公尺以内敌压制火力点.一般日军小队配置的三具掷弹筒中至少有一具是89式,可打击700公尺内目标.日人掷弹筒使用可谓训练有素,虽没有赵顺章式奇才,但多数老鬼子二发夹叉后都能于第三发直接命中目标.武士道崇尚进攻.其步兵班排的战术是以攻击为根本的,很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日军步兵班级战术多是从600--400米之间某点(LOD: Line Of Departue)开始的.步兵班在LOD集结分组,补充弹箹,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全班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 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这是教科书版但很全面的战斗方式.实际战斗中会有许多走样版本.但却是鬼子在明确对面有坚决防衘之后,屡屡采用的攻击术. 一个优秀的日军基层指挥官可以让成百上千人倒在他这几十个鬼子的攻击中. 在这个战术中,鬼子在面对坚强防衘逐步逼近,利用机动能力及火力上的优势大量杀伤守军. 许多久经沙场国共老兵都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杀.当鬼子推进到200米左右时,其火力精度强均迟到顶峰,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冲击. 这就是抗战初期,一小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击溃我营团级防衔的一个主因.鬼子打仗鬼得很!现在电视剧那样,一开始就端着枪,扎着堆儿直挺挺地冲过来. 那个就不叫鬼子,充其量一群野猪. 杀鬼子之所以是英雄,就因为鬼子的凶狠和难杀.把鬼子弄得象猪一样,岂不是说我们前辈英烈只是一群屠户吗?老A百般不解,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对此无动于衷. 我们总呼珍视那一段不堪的历史,怎么就没人关心我们为什么会不堪,我们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 为颜面或其它原因而掩盖历史真相,受害最深的就是我们自已及下一代.日军常规战术中较少以班(日人叫作分队)为独立单元作战,其最小战役执行建排小队(就是排).所以,日军步兵班战术是其小队战术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其装备密切相关.既然不好分,索兴一勺烩了,结果整体结构有点乱.日本步兵小队(排)也有甲乙丙三种常见编制.甲种为加强编制,辖三个步兵班及一个掷弹步兵班,小队长及其助理;步兵班配轻机枪一挺,其余均为步枪手,其中一人常会加配一具10式掷弹筒,共十五人; 掷弹班有三具89式掷弹筒,每具掷弹筒应有正付射手各一名,其余皆为步枪兵. 甲种小队应有62人. 乙种为标准编制,与甲种编制的唯一区别在于其每班只有十三人,故乙种小队应有54人.日军步兵班战法源于西方步兵班战法.本来这个战法的特点是发挥机枪火力.简单讲来就是先用机枪压制,用步兵将敌人从掩体中赶出来,再用机枪把敌人放倒.到了日本人这里就变了味道. 打法的前两步不变,但在第三步上,日军则强调用步机枪共同杀伤敌人,而且偏重步枪. 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节省弹药及减小对机枪的依赖.另一个就是发挥步枪的优势.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国资源及后勤能力有限,再就是日军班用机枪有性能缺陷.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制式机枪主要有三种: 11型,96型和99型. 11(即歪把子)机枪是改进法国的Hotchkiss M1909而来的.射速550发/分,射程1500m, 用6.5x50mm日军步枪制式弹.这个枪的原设计有个致命的缺点-遇泥土灰尘必定卡壳. 也就是说遇上这种机枪, 只须胡乱用小型爆炸物在其周围引爆,不必伤及人枪,只须把泥沙尘土掀到枪上, 敌机枪十有八九会哑火片刻. 没有爆炸物时,机步枪集火射击打出的沙尘也成. 也幸亏如此,我抗战军民避免了多次灭顶之灾. 96和99型都是在11型基础上改的.96型改进主因之一就是为解决沙尘卡壳问题.却又引来了其它问题-此枪采用枪弹润滑,火药燃烬及灰尘易在枪机处积累,从而卡壳. 也就是说,这个枪虽不大容易立即被掀来的沙土卡住,却常常打上几百发自已就卡住了. 99型改进是将弹径加大为7.7x58mm,这个原本是92重机枪弹,不能用于日军的制式步枪. 在一个步兵班中,机步枪弹口径不合,是个很大的缺点. 99式与96式除弹径外几乎完全一样,优缺点也就完全相同.不过这个99型机枪出现的很晚,影响有限,不必另论.总体说来,日军班用机枪的主要缺陷有:1)容易卡膛,不甚可靠2)枪弹口径偏小,侵彻力低下. 6.5mm口径弹打人可以,打掩护物就不够劲. 一百多米的距离上一千发子弹打不烂一个普通沙垒. 作为压制火器,这个机枪威力偏低.3)后座力大,非训练有素的射手很难打得好4)11式机枪弹鼓在一侧,整枪重心不正.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射手,长时间射击也会非常疲劳.日本的制式步枪,也就是三八式,却很有几个长处. 最主要的就是其弹道非常稳定,这个是源于其原型德国毛瑟枪的优点. 三八枪 6.5x50mm弹比德造G98的7.92x57mm子弹小,但其膛速比毛瑟要高.这就使38枪在射击精度及射程上都不输于G98. 同时由于子弹小,大大地增加了日军单兵携弹量. 这个是鬼子兵连续作战能很强悍的一个重要基础.既然机枪不够可靠,而且还要消费大量的资源去制造及供给,发挥步枪上的优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日军基础训练科目. 日本人步枪射击训练很有其民族特点. 虽然其基础训练有统一纲目,但其时日本盛行"下克上",新兵转入连排级协同战术训练时,大都加入该部队老兵们的"私货". 这些私货练起来都很苦,但非常实用. 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打夜间100公尺外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狙击与反狙击术,突发情况下防守与反击等.经过这些训练,二战前期的鬼子兵多数人都有现代狙击兵射击水平,当然这是在同等装备条件下的比较.为进一步加强步枪兵的远程压制能力,日军从1937年开始,列装97式狙击步枪.这个枪就是从批量的38枪优选后,改装97枪栓及一个2.5倍光学瞄准镜,没有消声器. 由于优选及配制枪栓,97枪在二战中前期的精度好过普通38枪.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因为资源限制而普遍粗制滥造,质量上就没了保证.这种枪在中国战区上常常装备到中队一级的,但从未听说装备给任何伪军部队.在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区,则装备到了小队一级.同时,针对38枪弱点,主要就是常说的38枪侵彻力差,经常是清洁的贯穿伤的问题,也做了弥补.许多活下来的二战老兵都有38枪杀伤力差的说法. 大家似乎很少主动提及一种38枪的凶弹:炸子儿.日本军队二战中大量使用炸子以加强标准38枪弹杀伤力.38枪有两种制式炸子:燃爆弹及汞爆弹. 前者与普通弹一样,只是在弹头根部有个红环,这里简称红弹. 汞爆弹不同,其弹头无尖,是平台形状,根部有个紫环,简称紫弹. 美国人曾做过实验,紫弹在任何距离上打中1/8"高强度铝合金板,可炸出一个3"直径的大洞.红弹打中后炸出的洞稍小,但有很强的燃烧力. 战斗中被这样的子弹打中后,死状极惨.活下来也是100%致残.不愿想起战友牺牲时的惨烈,或许是老人们不愿提及炸子的原因吧. 这个炸子是有违国际公约的, 盟军方面的记载印证了老人们的叙述,但末见过日本文献. 或许日文好的河友可以帮忙查查.日军同时考虑到了反压制火力:在步兵班内配10式掷弹筒,可精确打击200公尺以内敌压制火力点.一般日军小队配置的三具掷弹筒中至少有一具是89式,可打击700公尺内目标.日人掷弹筒使用可谓训练有素,虽没有赵顺章式奇才,但多数老鬼子二发夹叉后都能于第三发直接命中目标.武士道崇尚进攻.其步兵班排的战术是以攻击为根本的,很强调部队在行进间展开接敌的速度和方法.日军步兵班级战术多是从600--400米之间某点(LOD: Line Of Departue)开始的.步兵班在LOD集结分组,补充弹箹,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全班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 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这是教科书版但很全面的战斗方式.实际战斗中会有许多走样版本.但却是鬼子在明确对面有坚决防衘之后,屡屡采用的攻击术. 一个优秀的日军基层指挥官可以让成百上千人倒在他这几十个鬼子的攻击中. 在这个战术中,鬼子在面对坚强防衘逐步逼近,利用机动能力及火力上的优势大量杀伤守军. 许多久经沙场国共老兵都自已有效射程外被鬼子射杀.当鬼子推进到200米左右时,其火力精度强均迟到顶峰,守军将承受炮火,伤亡,心理等多方面冲击. 这就是抗战初期,一小队鬼子依托其配置的优势火力,屡屡击溃我营团级防衔的一个主因.鬼子打仗鬼得很!现在电视剧那样,一开始就端着枪,扎着堆儿直挺挺地冲过来. 那个就不叫鬼子,充其量一群野猪. 杀鬼子之所以是英雄,就因为鬼子的凶狠和难杀.把鬼子弄得象猪一样,岂不是说我们前辈英烈只是一群屠户吗?老A百般不解,为什么那么多聪明人对此无动于衷. 我们总呼珍视那一段不堪的历史,怎么就没人关心我们为什么会不堪,我们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 为颜面或其它原因而掩盖历史真相,受害最深的就是我们自已及下一代.关于6.5x50mm子弹这是美国人对这种弹的标称. 英美习惯上用弹头直径加装药长度标定子弹口径.而不用子弹全长. 这个是有道理的. 从这两个数据可算出装药量,若知枪膛长度,就可以估算出膛压,膛速及射程等重要数据.关于G98这个又是美国人搞的.德国造出的Mauser 1898步枪为G98,这个G是Gewehr(德语中的步枪)的缩写.这是德国一战时的制式步枪.二战中德国步枪被称为K98,比G98短一点.德国人好像不太区分这二者,都叫M98.但美国人工作态度好,将其认真区分开来.实际上G98的改进型好像就是德国人二战时的狙击步枪.关于炸子红弹、紫弹都是老A自已为偷懒而提出的,都是机步枪射出的子弹.不是用弹头涂色区分的日本化学弹,那些都是炮弹或航弹.而涂色部位及面积不同.老A手头仅有7.7及7.92,(日92重机及99步枪用弹)资料. 老A不会发图,只好描述.红弹弹头中空,以白磷装药,药尾有个活铅块,弹头尾部用铅封口,不会曵光. 击中目标后,活铅块压缩装药引发爆炸.爆炸后残余白磷继续燃烧.由于装药量太少,其烧灼力远逊其爆破杀伤力,否则这个弹就应称为是燃烧弹.紫弹内装压敏髙爆炸药(含汞),装药下面用铜帽顶上,弹头底部铅封.击中目标后,铜帽压发爆炸.关于日本的"下克上":这个可以概括为道统之争,但涉及范围既广且深.日本陆军是其主要根源之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极其深远.想弄明白这三个字的一切,并不是个简单的事.如果一定要概括的话,这"下克上"影响可以一个双面刃:一方面造成了战略思想混乱,髙层指挥权威不足,中髙级指挥员应变学习能力低下等等间题;另一方面却达成了很大程度的军事民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日军中低级指挥官的能动性及其实战经验优势. 文中提及的诸多技战术都不见于日军步兵操典,却在实战中发挥出极大效能.这些技战术得以在呆板的日军训练中大范围推广,是源于某高人教唆,日军中下层军官及军士发起的所谓"武士道精神训练"(这个是老A自创的,真名记不得了,大致上是这个意思).这其实是个由中下级军官指定的多元化训练,而这个"武士道精神训练"奠就了日本陆军"下克上"现象的物质及精神基础.这其中故事多多,老A这算是抛砖引玉了.关于常德会战:常德会战中,中方是掌握有限制空权的,这个其实是日军最终放弃常德的主因. 这一仗国军认为杀伤日军60000. 日军认为国军伤亡十万,自称伤亡8000,实应为2--3万. 此役,国军以伤亡90000代价,守住了常德、石门一线的战略要地. 国军余程万部8000多官兵,表现出色.技战术得法.全体将士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堪为抗战中最出色防衘战例之一.这个战例说明,只要我国军队纪律严明,应对得法,鬼子不是不可战胜的.只是不会象扛猎枪打野猪那样简单轻松,这个才是老A 想说的.然而历史没有这个"只要",事实上是,抗战中数万兵力以上的会战数百例,我国军打得这么好的不超过二十.而且多数此类出色战例的结果,总是中流砥住的优秀守军损失惨重,甚至全灭之局.这个从表面上看,人数不多,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很多外行会认是创造战机所做的必要的牺牲.实则不然,而且其危害是很深远的.最后,作为后人对经验的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检讨,老A以为国军此役在其它方面作战有失紧凑,对常德守军增援、协助不力.虽然阻住一部分日军合击部队,却未能对常德守军施以有效的增援或协助;虽然在其它方向上杀伤了一些敌人,却导致常德8000精锐全没,不够合算.在常德失守后,中美空军轰炸了常德日军及其物资补给点,造成深入我纵深之日军弹药奇缺,虚弱之极,狠狈后撤时,国军各部作战松驰,竟然让这股深入我纵深的疲兵全身而退,实为一大憾事.美军也犯过类似错,但逃敌已全无再战之力. 与此间逃脱日军主力有本质区别.此战逃脱的日军经过补充,迅速恢复对我军正面的压力,而且又参与了长衡会战等.若非常德守军异乎寻常地顽强且有效地抗击强势日军,极大消耗了日军弹药及兵力,使日军在攻下常德后无再战之力,我们这个大捷就又是腹背受敌的溃败之局.然而战后论功行赏之时,此战最大的功臣却锒铛入狱,其挥下8000儿郎功绩几乎被人春秋掉. 国军中有些人,自已吃肉,还不愿拉啃骨头的兄弟一把, 殊不厚道.长此以往,怎能不令将士寒心.但不管怎样,常德会战是个胜仗. 国军官兵在恶劣指挥系统条件下的浴血奋战,始终维持着正面战场的存在,功在千秋.再回到日军班排战术问题上来. 上一文大致介绍了日军甲乙两种小队编制. 这次讲丙类小队编制.这类编制的小队是应中国游击战特点而生的,是个反游击战术的编制. 这种小队设六个步兵班,每班有8人,但只有三个班配有机枪,其他三个班全是轻装步枪兵.有时配一至两具10式掷弹筒,全小队50人.这个编制有个特别狠辣的战术,交替追击术,专门对付分散脱离战场的撤退之敌. 具体做法是将全小队分成三个战斗群,每个群有一个(配了)机枪(的)班及一个纯步枪班.追击时先以反三角队列,二群在前,一群在后,追击敌人并压制其左右机动意图,迫使被追者走追击者预想的路线.这样的追击常常能把被追击者一路赶到绝路上去.尤其在被追者地形不熟,或缺乏游击战经验,一上来几乎注定要吃亏.好在许多时候,这个绝路并不存在,这时候就拚体力和意志了.对此,这个编制真正狠辣之处就显露出来了. 这三个追击群中通常总有一个群处于正常行军状态,轮番上来狠追死打. 这里要提醒的是,被追者的跑法要比追击者复杂,因为你必须避弹, 所以必须跑小曲线而不能是直线. 记得前文中提过难以置信的鬼子机动能力吧, 在那个基础加上交替追击,就是TG军游击战术面对的敌人. 而游击战中跑不过敌人的两条腿,是要出大问题的. TG军初时并不适应敌人这等死缠烂打,不死不休的追击(好像这个战术是从1940以后出现的),很是吃了几个亏. 许多老文学著作中描述被敌人缠住追斗时,提及体弱者或是女战士跑吐血的场景.实战中比这个残酷,许多人被敌人追上杀害了,有些人跑着跑着,倒在地上就再没起来."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